某避难硐室施工安全技术措施_第1页
某避难硐室施工安全技术措施_第2页
某避难硐室施工安全技术措施_第3页
某避难硐室施工安全技术措施_第4页
某避难硐室施工安全技术措施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in fact, everyone knows what they want, but not everyone has the courage to express it.简单易用轻享办公(页眉可删)某避难硐室施工安全技术措施 20808回风巷为半煤岩巷道,现已掘进45米。根据相关规定及结合20808回风巷实际掘进情况,需要在20808回风巷施工躲避硐室。为确保施工安全顺利进行,特编制如下施工安全技术措施: 一、巷道概况 20808回风巷位于+718水平西翼,该巷道采用锚杆、锚网加锚索支护,顶板破碎处采用工字钢支护,现阶段支护断面为净宽3米净高2.3米,净断面积7。 二、避难所设置要求 1、

2、 根据井下作业人员数和巷道断面等情况,结合矿井避灾路线,避难所选择和布置20808回风巷中。经已掘巷道结果表明,该地段无地质构造及透水威胁。顶板完整、支护完好,巷道为工字钢支护。 2、避难硐室的额定人数,应满足所服务区域内同时工作的最多人员的避难需要,根据煤矿井下紧急避险系统建设管理暂行规定要求,避难硐室的备用系数不低于1.2倍。 20808掘进工作面。根据开采方案设计(变更)最大班井下人数为13人,所以设计该避难硐室额定人数为10人。 3、避难硐室内配备安全防护、压风供给、避难硐室内有监测监控、通讯、照明及指示、基本生存保障等功能,保证在无任何外部支持的情况下维持避难硐室内额定避险人员生存。

3、 6、避难硐室外设置清晰、醒目的标识牌,悬挂于避难硐室外。标识牌中标注避难硐室位置和规格、种类,井巷悬挂避难硐室方位的明显标示,以便灾变时遇险人员能够迅速到达避难硐室。 7、避难硐室内备有简明、易懂的使用和操作步骤说明,以指导遇险人员正确使用避难设施,安全避险。 三、躲避硐室设计参数 20808回风巷躲避硐室开口位于20808回风巷与轨道运输巷交叉口往20808回风巷方向10米处。与20808巷道成90度水平布置,硐室采用工字钢棚支护,规格为净上宽b=3.0m,净高h=2.2m,净下宽l=3.8m;硐室设计深度为4米。两道风门设计规格为宽b=1m,高h=1.5m,两道风门上间距0.8m,下间距

4、1.2m;墙体用水泥砖砌筑,砌筑前四周掏槽深度必须大于50cm;在墙体左右两侧距两帮15cm、高1.7m处分别安设直径10cm,长1.2m的钢管作为线缆入口和压风管入口,距离底板1.4m,右帮1.5m处安设直径10cm进水管口;在避难硐室右侧底板以下30cm,距右侧墙帮20cm处安设直径10cm的钢管,作为临时躲避硐室排水管,在该硐室风门的正上方15cm处安设直径10cm的无缝钢管作为排气管,平时用黄泥堵严。 四、临时躲避硐室布置要求 临时躲避硐室内三边用混凝土砌筑高50cm,宽40cm,两边长分别为4m,中间长为3m的石凳,左右两侧分别能容纳5人,中间3人就坐,设计总共可容纳人数13人;压风

5、自救管通过进风管口延伸入躲避硐室,并在每个座位的正上方分别安设一个压风自救开关共计13个;监测监控传感器、与电话通讯线缆通过线缆口延伸入内,分别安设矿用防爆电话1部,ch4传感器、温度传感器、co传感器各一台,在硐室内至少配置13个矿用压缩氧自救器;供水施救管通过进水管口延伸入内,三个管口需要用“马丽散”封闭严实,以免有毒有害气体渗透到躲避硐室;在躲避硐室内部右侧底板以下各铺设直径10cm钢管作为硐室排水管;在躲避硐室风门正上方15cm处安设直径10cm的钢管作为硐室排气管,排气、水管出口一并铺设到轨道的进风巷中,以免硐室内有水渗入无法排除及有毒有害气体通过排水、气管口倒灌躲避硐室内部,排气管

6、;躲避硐室6面及外部墙体必须进行抹面均匀,气密性强,严防因为有墙体裂缝、漏洞而渗透有毒有害气体入内,从而没有起到真正的躲避作用。 五、准备工作 1、施工前,准备好施工所需的工具及材料。 2、将所需的棚子运至20808回风巷码放整齐。 六、施工方法及技术要求 1、先将20808回风巷开口点附近10米范围内水、气管撤离,设置于巷道顶板处通过。在20808回风巷与轨道交叉口往20808回风巷掘进方向10处开口,开口时,先采用双腿双抬棚进行支护,必须保证支护牢固有力。 2、支护好后必须进行敲帮问顶,必须对顶、帮上的悬矸活石进行处理。确保无安全隐患后开始打眼放炮。 3、梯形棚采用11#工字钢加工制作。棚

7、距为中对中0.7m, 上净宽3m,下净宽3.8m,净高2.2m。 4、施工产生的煤、矸采用人工运进20808回风巷刮板输送机运出。 5、通风根据有关规定采用扩散通风方式,不使用风机。 七、安全技术措施 1、现场施工负责人及班组长必须负责工人作业安全,杜绝违章指挥、违章作业、违反劳动纪律,作业人员必须做到四不伤害原则。 2、施工前,瓦检员必须时刻现场盯守,随时检查施工点前后20m范围内的瓦斯及co2浓度,只有确认瓦斯浓度在0.5%下和co2浓度在1.5%以下时方可施工,若瓦斯浓度超过0.8%和co2浓度超过1.5%时,必须立即停止施工作业并撤出人员,并汇报调度室。待瓦斯浓度降到0.8%以下时方可

8、进入维修巷作业。 3、施工前及施工过程中必须严格执行“敲帮问顶”制度,进行敲帮问顶作业时,施工人员必须站在顶板支护完好、退路畅通的安全地点使用长柄工具进行。 4、进行敲帮问顶作业时,队长必须安排1个责任心强、经验丰富的老工人进行观山,观山人员若发现顶帮异常,及时通知作业人员撤出危险地段,待采取有效措施处理确认安全后,再继续作业。 5、作业时,停止20808回风巷其他一切采掘活动,除带班领导、安全瓦检员及施工人员外,严禁其他人员在施工地点逗留或通过。 6、施工作业时,必须逐段施工逐段支护,一次成巷的长度不得超过0.8米,及时架棚支护好后方可进行下一架棚支护作业。 7、架棚支护时,柱窝不得小于15

9、0mm。 8、架棚前,必须对顶板及巷帮进行全面检查,发现有危及安全的情况,必须先采取安全有效措施处理后再施工。 9、在施工过程中,安全、瓦检员必须现场盯守,安全员负责发现及排除施工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 10、架棚前由班长负责找准巷道中心线,安设棚腿前必须拉线施工,保证棚腿在一条直线上。 11、如遇底板松软,棚腿必须采用木垫板穿鞋。 12、安设工字钢棚梁前,必须搭建好工作台,只有确认所搭工作台安全可靠后,方可进行安装棚梁。 13、架棚时,两人负责扶稳棚腿,其他人负责抬棚梁进行架设。 14、顶部梁子之间分别布置两根撑木,均匀分配。背帮接顶先用半圆木密背,再用木載載进,背帮接顶必须牢实可靠,严禁空

10、帮空顶。 15、安装棚梁期间,停止20808回风巷一切施工作业,除安全员和瓦检员现场盯守外,不准施工点下方有人通过、逗留或从事其它作业。安装棚梁时,严防棚梁下滑伤人。 16、此次施工作业采用采取放小炮作业,铁锹配合手镐、风镐作业, 17、架设梯形棚时,必须保证架设的梯形棚施工质量,严禁歪斜扭曲。 八、放炮及放警戒 1、 爆破前,瓦斯检查工必须严格检查迎头往后20m范围内的瓦斯浓度,只有爆破地点附近20米范围瓦斯浓度小于0.5%时方准放炮。且爆破前迎头往后20米必须洒水灭尘。班组长必须检查迎头往后10m内的支护情况,爆破前必须加固好失稳支架。 2、爆破前,带班队长必须亲自布置专人在警戒线和可能进

11、入放炮警戒区内的所有通道上站岗截人,撤人和站岗截人点距迎头距离:按煤矿安全规程管理要求执行。设置放炮警戒前,必须安排每个岗哨点去两人,将放炮警戒区内的所有人员撤至警戒线之外,然后一人留下站岗截人,另一人沿原路返回向带班队长汇报,带班队长只有得到所有传信人员的汇报和确认放炮警戒区内无人后,方可下达放炮命令,没有得到带班队长的撤岗命令,站岗人员严禁私自撤岗。站岗位置并拉线,挂警戒牌。 3、爆破工和瓦检员必须最后离开爆破地点,爆破工必须在警戒线之外的安全地点起爆(即20806运输巷躲避硐室)。 4、每个工作面只准使用一台发爆器起爆,发爆器的钥匙由爆破工随身携带,不得转交他人,不到起爆时,不得将钥匙插入发爆器内,爆破结束后,必须立即将钥匙拨出,摘掉放炮母线并扭结成短路。 5、爆破前,必须先发出放炮警号,至少等5秒钟后,方可进行爆破; 6、爆破后,至少等30分钟后,首先由爆破工、瓦检员和带班队长巡视爆破地点,由外往里检查通风、瓦斯、煤尘、顶板、支架、残爆等情况,如有危险情况,必须立即处理。 7、通电拒爆时,爆破工必须先取下发爆器钥匙,并将爆破母线从电源上摘下,扭结成短路,再等30分钟后,才可沿线检查,找出拒爆原因。 8、放炮母线必须在地面做导通试验合格后,方可入井,严禁在井下做放炮母线导通试验。 9、爆破工作必须严格执行“一炮三检查”和“三人联锁放炮制度” 。 九、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