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Shanghai university http:/ 2021-6-211 化工热力学化工热力学 Chemical Engineering Thermodynamics 上海大学环境与化学 工程学院化工系 Shanghai university http:/ 2021-6-212 第第2章章 热力学基本定律与概念热力学基本定律与概念 一、一、热力学基本概念热力学基本概念 1.1.体系与环境体系与环境 2.2.体系的热力学性质体系的热力学性质 3.3.状态函数状态函数 4.4.热和功热和功 5.5.热力学过程与循环热力学过程与循环 6.6.热力学平衡态与可逆过程热力学平衡态与可逆过程 7 7.
2、.稳流与非稳流过程稳流与非稳流过程 8.8.内能、焓、熵、内能、焓、熵、GibbusGibbus自由能等自由能等 1.1.体系与环境体系与环境 体系(体系(SystemSystem) 在科学研究时必须先确定研在科学研究时必须先确定研 究对象,把一部分物质与其余究对象,把一部分物质与其余 分开,这种分离可以是实际的,分开,这种分离可以是实际的, 也可以是想象的。这种被划定也可以是想象的。这种被划定 的研究对象称为体系,亦称为的研究对象称为体系,亦称为 物系物系或或系统系统。 环境(环境(surroundingssurroundings) 与体系密切相关、有相互与体系密切相关、有相互 作用或影响所
3、能及的部分称为作用或影响所能及的部分称为 环境。环境。 根据体系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把体系分为三类:根据体系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把体系分为三类: (1 1)敞开体系()敞开体系(open systemopen system) 体系与环境之间体系与环境之间既有物质交换既有物质交换,又有能量交换又有能量交换。 (2 2)封闭体系()封闭体系(closed systemclosed system) 体系与环境之间体系与环境之间无物质交换无物质交换,但,但有能量交有能量交换换。 (3 3)孤立体系()孤立体系(isolated systemisolated system) 体系与环境之间体系与环境之间既无
4、物质交换既无物质交换,又无能量交换又无能量交换,故又称为,故又称为 隔离体系隔离体系。有时把封闭体系和体系影响所及的环境一起作为。有时把封闭体系和体系影响所及的环境一起作为 孤立体系来考虑。孤立体系来考虑。 2.2. 体系的体系的热力学热力学性质性质 用宏观可测性质来描述体系的热力学状态,故这些性用宏观可测性质来描述体系的热力学状态,故这些性 质又称为质又称为热力学变量热力学变量。可分为两类:。可分为两类: 广度性质(广度性质(extensive propertiesextensive properties) 又称为又称为容量性质容量性质,它的数值与体系的物质的量成正比,它的数值与体系的物质的
5、量成正比, 如体积、质量、熵等。这种性质有加和性,在数学上是如体积、质量、熵等。这种性质有加和性,在数学上是 一次齐函数一次齐函数。 强度性质(强度性质(intensive propertiesintensive properties) 它的数值取决于体系自身的特点,与它的数值取决于体系自身的特点,与体系的数量无关体系的数量无关, 不具有加和性,如温度、压力等。它在数学上是不具有加和性,如温度、压力等。它在数学上是零次齐零次齐 函数函数。指定了物质的量的容量性质即成为强度性质,如。指定了物质的量的容量性质即成为强度性质,如 摩尔热容。摩尔热容。 3 3. .状态函数状态函数 体系的一些性质,体
6、系的一些性质,其数值仅取决于体系所处的状态,而其数值仅取决于体系所处的状态,而 与体系的历史无关;它的变化值仅取决于体系的始态和终与体系的历史无关;它的变化值仅取决于体系的始态和终 态,而与变化的途径无关态,而与变化的途径无关。具有这种特性的物理量称为。具有这种特性的物理量称为状状 态函数态函数(state functionstate function)。)。 状态函数的特性可描述为:状态函数的特性可描述为:异途同归,值变相等;周异途同归,值变相等;周 而复始,数值还原而复始,数值还原。 状态函数在数学上具有状态函数在数学上具有全微分全微分的性质。的性质。 4 4. .热力学平衡态热力学平衡态
7、 当体系的诸性质不随时间而改变,则体系就处于当体系的诸性质不随时间而改变,则体系就处于 热力学平衡态,它包括下列几个平衡:热力学平衡态,它包括下列几个平衡: (1)1)热平衡(热平衡(thermal equilibriumthermal equilibrium) 体系各部分温度相等。体系各部分温度相等。 (2)2)力学平衡(力学平衡(mechanical equilibriummechanical equilibrium) 体系各部的压力都相等,边界不再移动。如有刚壁体系各部的压力都相等,边界不再移动。如有刚壁 存在,虽双方压力不等,但也能保持力学平衡。存在,虽双方压力不等,但也能保持力学平衡
8、。 (3)3)相平衡(相平衡(phase equilibriumphase equilibrium) 多相共存时,各相的组成和数量不随时间而改变。多相共存时,各相的组成和数量不随时间而改变。 (4)4)化学平衡(化学平衡(chemical equilibrium chemical equilibrium ) 反应体系中各物的数量不再随时间而改变。反应体系中各物的数量不再随时间而改变。 5 5. .热力学过程与循环热力学过程与循环 经典热力学中,系统的变化总是从一个平衡状态经典热力学中,系统的变化总是从一个平衡状态 到一个平衡状态,这种变化称为到一个平衡状态,这种变化称为热力学过程热力学过程。常
9、见的。常见的 热力学过程包括:热力学过程包括: (1)1)等温过程;等温过程; (2 2)等压过程;等压过程; (3 3)等容过程;等容过程; (4 4)等熵过程;等熵过程; (5 5)绝热过程;绝热过程; (6 6)可逆过程可逆过程 热力学循环热力学循环是指系统经过某些过程后,又回到了初态。是指系统经过某些过程后,又回到了初态。 如卡诺循环。如卡诺循环。 一个循环一个循环可以看做是几个可以看做是几个过程过程的组合。的组合。 6 6. .可逆过程可逆过程 可逆过程可逆过程:一个热力学过程后,有可能使过程逆向进:一个热力学过程后,有可能使过程逆向进 行,使系统和环境都恢复原来状态,不遗留任何变化
10、,这行,使系统和环境都恢复原来状态,不遗留任何变化,这 种过程称为可逆过程种过程称为可逆过程。 实际过程都是实际过程都是不可逆过程不可逆过程。 可逆过程可逆过程是一种只能趋近而永远不能实现的理想过是一种只能趋近而永远不能实现的理想过 程,代表实际过程可能进行的程,代表实际过程可能进行的极限极限情况。情况。 7 7. .稳定流动过程与非稳定流动状态稳定流动过程与非稳定流动状态 稳定流动过程稳定流动过程:当流体流动过程中的流速,温度,压:当流体流动过程中的流速,温度,压 力等参数不随时间变化时,称为稳定流动过程。简称力等参数不随时间变化时,称为稳定流动过程。简称稳流稳流 过程过程。 非稳定流动过程
11、非稳定流动过程:当流体流动过程中的流速,温度,压:当流体流动过程中的流速,温度,压 力等参数随时间变化时,称为非稳流过程力等参数随时间变化时,称为非稳流过程。 Shanghai university http:/ 2021-6-2113 二、二、热力学基本关系式热力学基本关系式 化工热力学化工热力学是以是以热力学基本定律热力学基本定律为基础,为基础,研研 究究热现象热现象和和能量转换能量转换的科学。的科学。它能预言物质状态它能预言物质状态 变化的趋势并研究伴有热效应体系的平衡变化的趋势并研究伴有热效应体系的平衡。 1.1.热力学第一定律热力学第一定律 2.2.热力学第二定律热力学第二定律 3.
12、3.相平衡关系相平衡关系 4.4.物料衡算物料衡算 5.5.能量衡算能量衡算 根据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能量不会凭空根据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能量不会凭空 产生,也不会自行消灭,只是形式的转化。而产生,也不会自行消灭,只是形式的转化。而 能量转化只有两种形式:功能量转化只有两种形式:功(work)(work)和热和热(heat)(heat) 1.1.热力学第一定律热力学第一定律 第一定律第一定律:能量守恒,解决过程的能量衡算问题:能量守恒,解决过程的能量衡算问题 (功、热、热力学能等)(功、热、热力学能等) 系统热力学能(内能)的增量;(可为系统热力学能(内能)的增量;(可为 “”,也可为,也可为
13、“”) Q Q 系统与环境交换的热,得热为系统与环境交换的热,得热为“”,放,放 热为热为“”,它包括各种形式的热,它包括各种形式的热 W W 系统与环境交换的功,得功为系统与环境交换的功,得功为“”,失,失 功为功为“”,它包括体积功,它包括体积功(volume work)(volume work)和和 非体积功(非体积功(non-volume work)non-volume work),如电功,表面,如电功,表面 功,功, 封闭系统封闭系统: = = Q Q W W 若系统发生微小变化,有:若系统发生微小变化,有: 讨论:讨论: Q Q 0 0(绝热),(绝热),dUdU= = W W W
14、 W=0=0(体积不变化,(体积不变化,W W0 0),),d dU U = = Q Qv v Q Q 0 0, W W=0=0,d dU U 0 0(隔离系统能量守恒)(隔离系统能量守恒) 即:封闭系统中热力学能的变化,等于过程所即:封闭系统中热力学能的变化,等于过程所 的热和过程的功的总和。的热和过程的功的总和。 d dU U = = Q Q + + W W 得功得功 ddU U 00 作功作功 ddU U 00) ),而系统输,而系统输 出功出功( (W T2 ,AB 接触后接触后, 热量自动由热量自动由A流向流向B。最后两。最后两 者温度相等。者温度相等。 相反的过程,热量自动由低温物
15、体流到高相反的过程,热量自动由低温物体流到高 温物体,使热者愈热,冷者愈冷,这种现象从温物体,使热者愈热,冷者愈冷,这种现象从 未自动发生过。未自动发生过。 AB T1 T2 又例:水流的方向问题;又例:水流的方向问题; 电流的方向问题电流的方向问题 自然界中能够自然界中能够自动发生自动发生的过程都是有方向性的的过程都是有方向性的 热力学第一定律:不能回答自发过程的方向性问题;热力学第一定律:不能回答自发过程的方向性问题; 两物体的传热过程将进行到两物体温度相两物体的传热过程将进行到两物体温度相 等为止,此时建立了热平衡,传热过程不再发等为止,此时建立了热平衡,传热过程不再发 生。生。 但热力
16、学第一定律也不能得出这一结论,但热力学第一定律也不能得出这一结论, 它只涉及能量转化必须守恒。因此两温度相同它只涉及能量转化必须守恒。因此两温度相同 的物体产生温差的过程并不违反第一定律。而的物体产生温差的过程并不违反第一定律。而 事实上系统达到热平衡后不会再自动产生温差,事实上系统达到热平衡后不会再自动产生温差, 除非外界给它做功。除非外界给它做功。 同样水位差消失后,水的流动就停止了;同样水位差消失后,水的流动就停止了; 压力差消失后气体的流动就停止了;电位差相压力差消失后气体的流动就停止了;电位差相 等时电的流动就终止了。等时电的流动就终止了。 这些例子说明自然界中一切自发过程都有其这些
17、例子说明自然界中一切自发过程都有其 一定的限度,并不能无限制地进行下去,而一定的限度,并不能无限制地进行下去,而热力热力 学第一定律也不能回答过程的限度问题。学第一定律也不能回答过程的限度问题。 这正是热力学第二定律要解决的问题,这正是热力学第二定律要解决的问题,热力热力 学第二定律要确定的是自发过程的方向和限度。学第二定律要确定的是自发过程的方向和限度。 所谓自发过程,就是不需外力帮助能够自动所谓自发过程,就是不需外力帮助能够自动 发生的过程。事实上:发生的过程。事实上: 一切自发过程都是不可逆的。一切自发过程都是不可逆的。 不过要注意自发过程并非不可逆转,但必须不过要注意自发过程并非不可逆
18、转,但必须 外力帮助外力帮助(外力对之做功外力对之做功)。 例如:例如: 用制冷机可以将热由低温物体转移到高温物体;用制冷机可以将热由低温物体转移到高温物体; 用压缩机可将气体由低压容器抽出,压入高压用压缩机可将气体由低压容器抽出,压入高压 容器;容器; 用水泵可以将水从低处打到高处。用水泵可以将水从低处打到高处。 但这一切外界必须付出代价,做出相应的功,但这一切外界必须付出代价,做出相应的功, 而不是自发逆转。也就是说自发过程进行后,虽而不是自发逆转。也就是说自发过程进行后,虽 然可以逆转,使体系回复到原状,但环境必须消然可以逆转,使体系回复到原状,但环境必须消 耗功,而不是自发的逆转。体系
19、复原,但环境不耗功,而不是自发的逆转。体系复原,但环境不 能复原。能复原。 所以一切自发过程都是不可逆的。所以一切自发过程都是不可逆的。 但不是所有实际过程都能凭经验预先知道其但不是所有实际过程都能凭经验预先知道其 方向和限度。方向和限度。 是否有普遍适用的共同判据?是否有普遍适用的共同判据? 热力学第二定律热力学第二定律 温度差温度差判断热传导的方向和限度;判断热传导的方向和限度; 水位差水位差判断水流动的方向和限度;判断水流动的方向和限度; 压力差压力差判断气体流动的方向和限度;判断气体流动的方向和限度; 电位差电位差判断电流流动的方向和限度;判断电流流动的方向和限度; 在日常生活中,一些
20、常见的过程,我们凭在日常生活中,一些常见的过程,我们凭 经验早就知道如何判断自发的方向和限度,如:经验早就知道如何判断自发的方向和限度,如: (2 2)热力学第二定律的经典表述)热力学第二定律的经典表述 热力学第二定律与第一定律一样,是人类长热力学第二定律与第一定律一样,是人类长 期生产实践与科学实验的总结,无数次的实验与期生产实践与科学实验的总结,无数次的实验与 观察证实它是能够正确反映自发过程共同本质的观察证实它是能够正确反映自发过程共同本质的 客观规律。热力学第二定律的表达方式很多,有客观规律。热力学第二定律的表达方式很多,有 些很抽象,下面介绍几种常见的经典表述:些很抽象,下面介绍几种
21、常见的经典表述: 1)克劳修斯()克劳修斯(Clausius, R) 说法:说法: 热不可能自动从低温物热不可能自动从低温物 体流向高温物体。体流向高温物体。 AB T1 T2 这即是说,若要使热从低温物体传到高温,这即是说,若要使热从低温物体传到高温, 环境要付出代价。例如,用冷冻机,可以将热从环境要付出代价。例如,用冷冻机,可以将热从 低温物体传到高温物体,但环境要对系统做功,低温物体传到高温物体,但环境要对系统做功, 而相当于这部分功的能量必然以热的形式还给环而相当于这部分功的能量必然以热的形式还给环 境。总的结果是环境作出了功而同时得到了热。境。总的结果是环境作出了功而同时得到了热。
22、克劳修斯说法,反映了克劳修斯说法,反映了传热过程的不可逆性传热过程的不可逆性。 A B T1 T2 不可逆不可逆 热功转换是有方向性的:热功转换是有方向性的: 功功 热热 (可全部);(可全部); 热热 功功 (只部分)(只部分) 由于第二定律最初是在研究热机效率时提出的,所以许多叙述方式是与由于第二定律最初是在研究热机效率时提出的,所以许多叙述方式是与 热工转换相联系的。人们很早就发现:热工转换相联系的。人们很早就发现: 2)开尔文()开尔文(Kelvin, L) 说法:说法:不可能从单一热不可能从单一热 源吸热作功而不产生其它影响。源吸热作功而不产生其它影响。 从第一定律看,热与功都是能量
23、转化的方式,从第一定律看,热与功都是能量转化的方式, 之间似乎没有原则上的差别。在一个循环过程中,之间似乎没有原则上的差别。在一个循环过程中, U = 0,Q = - W,通过循环过程把热完全变为功,通过循环过程把热完全变为功, 并不违反第一定律。并不违反第一定律。 历史上人们曾经幻想制造出一种热机,它历史上人们曾经幻想制造出一种热机,它 能够通过循环操作,不断从单一热源吸热,并能够通过循环操作,不断从单一热源吸热,并 完全转化为功。换句话说,它能单纯使物体冷完全转化为功。换句话说,它能单纯使物体冷 却而把热转变为功。由于海洋、大气、地面等却而把热转变为功。由于海洋、大气、地面等 所储藏的能量
24、差不多可看成是无限的,此种机所储藏的能量差不多可看成是无限的,此种机 器如能制成,就是一种永动机,即所谓器如能制成,就是一种永动机,即所谓“第二第二 类永动机类永动机” ,但所有这些尝试都失败了。,但所有这些尝试都失败了。 所以人们总结出下列结论:所以人们总结出下列结论: “不可能制造出一种循环操作的机器,不可能制造出一种循环操作的机器, 它的全部作用只是产生功,并使单一热源冷它的全部作用只是产生功,并使单一热源冷 却却” 。 即:即:“不能从单一热源吸热作功而不引不能从单一热源吸热作功而不引 起其它变化起其它变化”。 或:或: “第二类永动机是不可能的第二类永动机是不可能的” 不过需要指出的
25、是:热力学第二定律并没不过需要指出的是:热力学第二定律并没 有说热不能转变为功,而是说热机的有说热不能转变为功,而是说热机的“全部作用全部作用” 只是变热为功是不可能的。只是变热为功是不可能的。 “全部作用全部作用”包含包含 着不引起任何其它变化的意思。着不引起任何其它变化的意思。 TA TB H Q1 Q2 W 经验告诉我们,通经验告诉我们,通 过热机,可以使热转化为过热机,可以使热转化为 功,但热机从高温热源吸功,但热机从高温热源吸 入的热只能部分地变为功,入的热只能部分地变为功, 另一部分不能变为功的热另一部分不能变为功的热 将流入到另一个低温热源将流入到另一个低温热源 中去,低温热源的
26、存在是中去,低温热源的存在是 必要的。必要的。 可以证明自然界中各种自发过程都是相互可以证明自然界中各种自发过程都是相互 关联的,从一种过程的不可能性可以推出另一关联的,从一种过程的不可能性可以推出另一 种过程的不可能性。因此可用各种复杂曲折的种过程的不可能性。因此可用各种复杂曲折的 办法把自然界中各种自发过程与热传导过程联办法把自然界中各种自发过程与热传导过程联 系起来,从热传导之不可逆性,论证其它自发系起来,从热传导之不可逆性,论证其它自发 过程之不可逆性,这就是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另过程之不可逆性,这就是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另 一种说法:一种说法: 自然界中一切自发过程都是不可逆的。自然界中一切
27、自发过程都是不可逆的。 3 熵,熵增原理熵,熵增原理 (1) 熵的概念熵的概念 1 21 1 21 1 T TT Q QQ Q W 卡卡 由由 可有:可有: 1 2 1 2 11 T T Q Q 0 2 2 1 1 T Q T Q T Q 热温商热温商卡诺循环的热温商之和等于卡诺循环的热温商之和等于0 熵的定义为可逆热温熵熵的定义为可逆热温熵 T Q S r d 从态从态 1 到态到态 2 的熵变为:的熵变为: 2 1 r 12 T Q SSS (上两式均为熵的定义式)(上两式均为熵的定义式) 可逆的等温过程可逆的等温过程 T Q S r 可逆汽化过程可逆汽化过程 T H S vap 0S 非
28、可逆过程非可逆过程 绝热可逆过程绝热可逆过程 熵变用状态函数计算熵变用状态函数计算 (2) 熵的物理意义熵的物理意义 例如例如:当两种纯气体在等温、等压下混合时,当两种纯气体在等温、等压下混合时, 熵会增大。因为混合后,气体分子在空间活动的熵会增大。因为混合后,气体分子在空间活动的 范围增大了,气体由纯物质变为混合物,无序度范围增大了,气体由纯物质变为混合物,无序度 增大了,所以熵会增加。增大了,所以熵会增加。 熵的微观物理意义是系统的混乱程度大小的度熵的微观物理意义是系统的混乱程度大小的度 量,单位是量,单位是 KJ / 可以证明封闭系统中进行任何过程,都有可以证明封闭系统中进行任何过程,都
29、有 T Q dS 这就是这就是热力学第二定律的数学表达式热力学第二定律的数学表达式 对于孤立系统,对于孤立系统, 则上式变为则上式变为熵增原理的数学表达式 熵增原理的数学表达式 0Q 0S 孤立 d 0)( 孤立 S (3) 熵增原理熵增原理 若我们将系统和环境看作一个大系统,它若我们将系统和环境看作一个大系统,它 即为孤立系统则总熵变等于封闭系统熵变即为孤立系统则总熵变等于封闭系统熵变 和环境熵变之和。和环境熵变之和。 0 0 t SSS 熵增原理熵增原理: : 自发进行的不可逆过程只能向着总熵增自发进行的不可逆过程只能向着总熵增 加的方向进行,最终趋向平衡态。此时总熵变达到加的方向进行,最
30、终趋向平衡态。此时总熵变达到 最大值、即达到了过程的终点。最大值、即达到了过程的终点。 熵增原理为我们提供了判断过程进行的方向和限度熵增原理为我们提供了判断过程进行的方向和限度。 上式用于可逆过程为等号,而用于不可逆过程为上式用于可逆过程为等号,而用于不可逆过程为 大于号,即系统的熵变大于热温熵,因为不可逆过程大于号,即系统的熵变大于热温熵,因为不可逆过程 中,有序的能量耗散为无序的热能中,有序的能量耗散为无序的热能( (如摩擦等如摩擦等) ),并为,并为 系统吸收而导致系统熵的增加,这部分熵常称为系统吸收而导致系统熵的增加,这部分熵常称为熵产熵产 生生。 熵产生熵产生不是系统的性质,而是与系
31、统的不可逆过程有不是系统的性质,而是与系统的不可逆过程有 关。关。 g S (4) 熵产生熵产生 4 熵平衡关系式熵平衡关系式 由于实际过程的不可逆性造成的熵产生,减由于实际过程的不可逆性造成的熵产生,减 少了系统能量的损耗,引起能量品质的下降,这少了系统能量的损耗,引起能量品质的下降,这 是热力学第一定律无法计算的。是热力学第一定律无法计算的。熵不仅是能量传熵不仅是能量传 递方向的判据还是能量做功效率的量度。递方向的判据还是能量做功效率的量度。因此,因此, 建立系统的熵平衡关系可以精确地衡量过程的能建立系统的熵平衡关系可以精确地衡量过程的能 量利用效率量利用效率。 g Q dSdS T T
32、Q dS 引入熵产生引入熵产生 g Q SS T 积分可得:积分可得: 而敞开系统与外界不仅有能量交换还有物质而敞开系统与外界不仅有能量交换还有物质 交换,此时,敞开系统熵变除了热量的传递引交换,此时,敞开系统熵变除了热量的传递引 起的熵流和过程的不可逆性引起的熵产生外,起的熵流和过程的不可逆性引起的熵产生外, 还与进入与离开的物流熵有关。因此其敞开系还与进入与离开的物流熵有关。因此其敞开系 统的熵平衡的一般表达式应该按照以下形式建统的熵平衡的一般表达式应该按照以下形式建 立:立: 熵流入熵流入熵流出熵流出+ +熵产生熵产生= =熵积累熵积累 如果有热量流入或流出系统。则必定伴有相应的熵 变化
33、,即 g S f S )( iiS m )( jjS m f Q dS T K f K K Q S T 敞开系统的熵平衡方程式为敞开系统的熵平衡方程式为 ()() tttfgiijj ij SSSSm Sm S 式中,左边为系统的熵平衡方程式为式中,左边为系统的熵平衡方程式为 tttfg SSSSS 对于敞开的稳流过程,由于系统状态不随时间变对于敞开的稳流过程,由于系统状态不随时间变 化,则系统熵的积累化,则系统熵的积累 ()()0 fgiijj ij SSm Sm S 例题例题2-2 2-2 某一铸钢(某一铸钢(CpCp=0.12KJ /Kg K =0.12KJ /Kg K ),重量为),重
34、量为75Kg75Kg,温,温 度为度为600K600K,用,用300Kg300Kg,300K300K的油(的油(CpCp=0.6KJ /KgK =0.6KJ /KgK )冷却。假使)冷却。假使 没有热损失,则以下各项熵的变化为多少?没有热损失,则以下各项熵的变化为多少?1 1)铸钢;)铸钢;2 2)油;)油;3 3) 两者一起考虑。并判断过程是否自发的。两者一起考虑。并判断过程是否自发的。 解:铸钢散失的热为解:铸钢散失的热为Q=75Q=750.120.12(600-T600-T);油获取的热为);油获取的热为 Q=300Q=3000.60.6(T-300T-300)。解得)。解得T=500KT=500K 答:该过程为自发过程。答:该过程为自发过程。 KkJ T TdCn S T T p /6408. 11 2 1 铸钢铸钢 铸钢 ) KkJ T TdCn S T T p /1948. 92 2 1 油油 油 ) KkJSSS/554. 76408. 11948. 93 铸钢油总 ) 例题例题2-3 2-3 某人设计了一种装置,每某人设计了一种装置,每1kg1kg的饱和水蒸的饱和水蒸 气温度为气温度为373K373K经过一系列步骤后,能连续的向经过一系列步骤后,能连续的向450K450K的的 高温储热器输送高温储热器输送186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