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的疲劳性能_第1页
材料的疲劳性能_第2页
材料的疲劳性能_第3页
材料的疲劳性能_第4页
材料的疲劳性能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五章 材料的疲劳性能一.本章的教学目的与要求本章主要介绍材料的疲劳性能,要求学生掌握疲劳破坏的定义和特点,疲劳断口的宏观特征,金属以及非金属材料疲劳破坏的机理,各种疲劳抗力指标,例如疲劳强度,过载持久值,疲劳缺口敏感度,疲劳裂纹扩展速率以及裂纹扩展门槛值,影响材料疲劳强度的因素和热疲劳损伤的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目的是为疲劳强度设计和选用材料建立基本思路。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疲劳破坏的一般规律(重点)2金属材料疲劳破坏机理(难点)3. 疲劳抗力指标(重点)4.影响材料及机件疲劳强度的因素(重点)5热疲劳(难点)三主要外语词汇疲劳强度:fatigue strength 断口:fracture 过

2、载持久值:overload of lasting value疲劳缺口敏感度:fatigue notch sensitivity 疲劳裂纹扩展速率:fatigue crack growth rate 裂纹扩展门槛值:threshold of crack propagation 热疲劳:thermal fatigue四. 参考文献1.张帆,周伟敏.材料性能学.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92.束德林.金属力学性能.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53.石德珂,金志浩等.材料力学性能.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19964.郑修麟.材料的力学性能.西安: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19945.姜伟之,赵时熙等

3、.工程材料力学性能.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19916.朱有利等.某型车辆扭力轴疲劳断裂失效分析J. 装甲兵工程学院学报,2010,24(5):78-81五授课内容- 16 -第五章 材料的疲劳性能第一节 疲劳破坏的一般规律1、疲劳的定义材料在变动载荷和应变的长期作用下,因累积损伤而引起的断裂现象,称为疲劳。2、变动载荷指大小或方向随着时间变化的载荷。变动应力:变动载荷在单位面积上的平均值分为:规则周期变动应力和无规则随机变动应力3、循环载荷(应力)的表征最大循环应力:max最小循环应力:min平均应力: m=(max +min)/2应力幅a或应力范围:=max-min a=/2=(ma

4、x-min)/2应力比(或称循环应力特征系数): r= min/max5、循环应力分类按平均应力、应力幅、应力比的不同,循环应力分为 对称循环m=(max + min)/2=0 r=-1属于此类的有:大多数旋转轴类零件。 不对称循环m0如:发动机连杆、螺栓(a)a m0,-1r 0,m0,r0,r=0(min=0)如:齿轮的齿根、压力容器。m=a a 0r0 如:发动机气缸盖、螺栓。 随机变动应力应力大小、方向随机变化,无规律性。 如:汽车、飞机零件、轮船。二、疲劳破坏的特点在变动载荷作用下,材料薄弱区域,逐渐发生损伤,损伤累积到一定程度产生裂纹,裂纹不断扩展失稳断裂。特点:从局部区域开始的损

5、伤,不断累积,最终引起整体破坏。1、潜藏的突发性破坏,脆性断裂(即使是塑性材料)。2、属低应力循环延时断裂(滞后断裂)。3、对缺陷十分敏感(可加速疲劳进程)。三、疲劳破坏的分类1、按应力状态: 弯曲疲劳 扭转疲劳 拉压疲劳 接触疲劳 复合疲劳2、按应力大小和断裂寿命N105,1 有限循环1 无限循环金属材料的疲劳曲线有两类:碳钢、低合金钢、球铁等有水平线而有色合金、不锈钢、高强度的无水平线取N=106,107或108下的疲劳强度条件疲劳强度。二、疲劳强度在指定疲劳寿命下,材料能承受的上限循环应力。 指定的疲劳寿命: 无限周次 有限周次1、对称循环疲劳强度对称弯曲:-1对称扭转:-1对称拉压:-

6、1p2、不对称循环疲劳强度不对称循环疲劳强度难以用实验方法直接测定。一般用工程作图法,由疲劳图求出各种不对称循环应力下的疲劳强度。AHB曲线上各点max值即表示由r=-11个状态下的疲劳强度。 由此即可根据已知循环应力比r求出值作图,在AHB上对应点的纵坐标值即为相应的疲劳强度。这种疲劳图也可以利用Gerber关系绘制注意:上述疲劳图仅适合于脆性材料,对于塑性材料,应该用屈服强度s进行修正。3、不同应力状态下的疲劳强度同种材料在不同应力状态下,相应的疲劳强度也不同,存在如下关系:钢: -1p=0.85 -1铸铁: -1p=0.65 -1钢及轻合金:-1=0.55-1铸铁: -1=0.80-1同

7、种材料的疲劳强度: 1 1P1 因为弯曲疲劳时,试样表面应力最大,只有表面层才产生疲劳损伤。而拉压疲劳时,应力分布均匀,整个截面都可产生疲劳损伤,故1 1P。扭转疲劳时,切应力大,更容易使材料发生滑移,产生疲劳损伤,故1最小。 4、疲劳强度与静强度间的关系 试验表明,材料的抗拉强度越大,其疲劳强度也越大。对于中、低强度钢,1与b大致成线性关系, 1=0.5b。随着抗拉强度增大,材料的塑性、断裂韧性降低,裂纹易于形成和扩展,疲劳强度降低。经验公式结构钢: 1P=0.23(s+ b) 1=0.27(s + b) 铸铁: 1P=0.4b 1=0.45b 铝合金: 1P=1/6b +7.5MPa 1=

8、1/6b -7.5Mpa 青铜: 1=0.21b三、过载持久值及过载损伤界1、过载持久值材料在高于疲劳强度的一定应力下工作,发生疲劳断裂的应力循环周次称为材料的过载持久值(有限疲劳寿命)。表征了材料对过载疲劳的抗力,过载持久值可由疲劳曲线倾斜部分确定:曲线倾斜度越大,持久值越高,表明材料在相同过载条件下能承受的应力循环次数越多。2、过载损伤界实验证明,材料在过载应力水平下,只有运转一定周次后,才会造成过载损伤疲劳强度、疲劳寿命才会降低,短时间过载并不会造成过载损伤。 把每个过载应力下运行能引起损伤的最少循环次数连接起来,就得该材料的过载损伤界。过载损伤界到疲劳曲线间的区域过载损伤区。 材料的过

9、载损伤区越窄,则抵抗疲劳过载的能力越强(损伤界越陡)。所以,工程上经常过载的零件,常选用疲劳损伤区窄的材料。 四、疲劳缺口敏感度零件上的台阶、拐角、健槽、螺纹、油孔等结构,产生结构应力集中,作用类似于缺口,会降低材料的疲劳强度、疲劳寿命。 疲劳缺口敏感度Kt 理论应力集中系数,可查机械设计手册,Kt 1。 Kf 疲劳缺口系数显然,Kf 1, 0 q f 1由图可见,在一定循环应力条件下,裂纹长度a是不断扩展的,疲劳裂纹扩展速率da/dN也是不断增加的。当a达到ac时, da/dN无限增大,裂纹将失稳扩展。因此,da/dN不仅与裂纹长度a有关,还与应力水平有关。当应力增加时,da/dN增大,aN

10、曲线向左上方移动,ac 相应减小引入应力强度因子幅KI的概念:建立da/dNKI曲线,并在双对数坐标上描绘,如图:区:相当于疲劳裂纹的初始扩展阶段,da/dN很小,约10-810-6mm/周次,从Kth开始,随着KI增加,da/dN快速增大 区:是疲劳裂纹扩展的主要阶段,da/dN约为10-510-2mm/周次,lg(da/dN)与 lgKI呈线性关系, 可用:da/dN=C(KI)n 表示 Paris公式C、n为材料常数。 区:是疲劳裂纹扩展的最后阶段,da/dN 值很大。并KI增加而急剧增大,很快导致裂纹失稳扩展。Kth处da/dN=0,即裂纹不会扩展,只有KIKth 时,da/dN0。因

11、此,Kth称疲劳裂纹扩展门槛值,表征材料阻止疲劳裂纹开始扩展的能力。 Kth与-1的区别:-1代表光滑试样的无限寿命疲劳强度,适用于无裂纹零件设计、校核依据。Kth代表裂纹试样的无限寿命疲劳强度,适用于含裂纹零件的设计和校核。因此,含裂纹零件不发生疲劳断裂无限寿命)的条件:利用公式:1、已知裂纹件的原始裂纹长度a和材料的疲劳门槛值Kth,可求得该零件在无限疲劳寿命时的承载能力:用该式算出的值显然远低于光滑试样的疲劳强度-1。2、已知裂纹零件的工作载荷 ,材料的Kth,该零件无限疲劳寿命时,允许的裂纹尺寸a:Kth很难由实验直接测得,工程上常规定在平面应变状态下,da/dN=10-610-7mm

12、/周次时对应的KI为Kth称为条件疲劳裂纹扩展门槛值。大多数金属材料的Kth值很小,约为 5%10%KIC如钢: Kth9MPam1/2,铝合金:Kth4MPam1/2注意Paris 公式仅适用于低应力,低扩展速率da/dN104情况。根据Paris公式,可以对零件的剩余疲劳寿命进行估算。可先用无损伤法测出零件的初始裂纹长度a0、形状、位置和取向,以确定KI的值,再根据材料的断裂韧度KIC及名义工作应力,确定临界裂纹长度ac。最后用积分法算出剩余疲劳寿命:第四节 影响材料疲劳强度的因素一、工作条件的影响1、载荷条件 应力状态,平均应力,应力比 在过载损伤区内的过载,会降低材料的疲劳强度、疲劳寿

13、命 次载锻炼材料尤其金属在低于疲劳强度的应力循环一定周次后称为次载锻炼。次载应力越接近材料的疲劳强度,次载循环周期越长,锻炼效果越好。新机器经次载锻炼,既跑合、又延长疲劳寿命。 间歇效应:实验表明,对应变时效材料,在循环加载运行过程中,若间歇空载一段时间或间隙时适当加温,可提高疲劳强度,延长寿命。 载荷频率:在一定频率范围内(1701000HZ),材料的疲劳强度随加载频率的增加而提高;在常用频率范围内50170HZ,材料的疲劳强度不受频率 变化影响;低于1HZ的加载,-1降低。2、温度温度降低,疲劳强度升高(与静强度相似);反之,疲劳强度降低。如结构钢在400以上时,疲劳强度急剧下降;耐热钢在

14、550650 以上时,疲劳强度明显下降。注意高温时材料的疲劳曲线无水平段条件疲劳强度3、腐蚀介质腐蚀介质的作用使材料表面产生蚀坑,而降低材料的疲劳强度,导致腐蚀疲劳。一般腐蚀疲劳曲线无水平段(低应力下也产生疲劳断裂)条件疲劳强度二、表面状态及尺寸因素的影响1、表面状态a、零件表面质量,对疲劳强度寿命影响很大,表面粗糙度, -1 、Nb、另外,使零件表面产生残余压应力层(氮化、喷丸等工艺),可显著提高疲劳强度与寿命。2、尺寸因素尺寸效应:零件尺寸增大(三向拉应力状态),疲劳强度下降。尺寸效应系数=(-1)d/ -1三、表面强化及残余应力的影响表面强化:喷丸和滚压 表面淬火 化学热处理1、表面喷丸

15、及滚压喷丸过程就是将大量弹丸喷射到零件表面上的过程,有如无数小锤对表面锤击,因此,金属零件表面产生极为强烈的塑性形变,使零件表面产生一定厚度的冷作硬化层,称为表面强化层,此强化层会显著地提高零件的疲劳强度。可使金属表面形变强化,并在塑性变形层内产生残余压应力,既提高了表层材料强度,又能降低表层材料的工作时的拉压力;同时可降低缺口应力集中系数和疲劳缺口敏感度,提高材料的疲劳抗力。表面滚压技术是在一定的压力下用辊轮、滚球或者辊轴对被加工零件表面进行滚压或者挤压,使其发生塑性变形,形成强化层的工艺过程。形状简单的大尺寸零件滚压强化形状复杂的零件喷丸强化2、表面热处理和化学热处理表面淬火:外硬内韧组织

16、化学热处理:氮化,外硬内韧, 残余压应力层3、复合强化渗氮+表面淬火,渗氮+喷丸,表面淬火+喷丸例如:某型车辆扭力轴在服役过程中经常发生早期断裂失效,失效部位位于扭力轴的端部附近, 如图1所示。扭力轴是该型车辆行动部分减震装置中的主要零件,当车辆行驶在起伏不平的路面或者遇到障碍时, 平衡肘以其轴为圆心产生摆动, 使装配在平衡肘中的扭力轴承受扭矩, 扭力轴通过充分扭转吸收和释放能量, 以达到缓冲和减震的目的。因此在车辆行驶过程中, 扭力轴经常在大应力、大应变、冲击和交变扭矩载荷作用下工作,容易发生疲劳断裂。扭力轴材料为45C rNMi oVA 钢。为优化扭力轴的减震性能, 提高其抗疲劳性能, 制

17、造中采用了淬火+ 中温回火热处理和表面滚压强化处理。四、材料成分及组织的影响1、合金成分工程材料中,结构钢的疲劳强度最高-10.5 b结构钢中碳是影响疲劳强度的重要因素,既有间隙固溶强化作用,又有弥散强化作用(碳化物),提高材料的形变抗力、疲劳强度。 在一定范围内,随着含碳量增大,疲劳强度增大(固溶强化,弥散强化作用增大),但含碳量太大,钢的脆性增大, -1降低。 2、非金属夹杂物及冶金缺陷a、脆性夹杂物(Al2O3,硅酸盐)在钢中易萌生疲劳裂纹,降低疲劳强度。 b、冶金缺陷(气孔、缩孔、偏析、白点、裂纹等)都是疲劳裂纹源,降低疲劳强度和寿命。3、显微组织 晶粒度对疲劳强度的影响 -1= i+

18、 kd -1/2 i位错在晶格中运动摩擦阻力k 材料常数d 晶粒平均直径,显然,d -1 第五节 热疲劳一、热疲劳1.概念:由周期变化的热应力或热应变引起的材料破坏称为热疲劳。2.热疲劳的特点:是热塑性应变损伤累积引起的破坏,服从低周应变疲劳的规律。热疲劳裂纹多萌生于表面热应变最大区域,有多个裂纹源。3.脆性材料的热震断裂与热损伤抗热震性:材料经受温度瞬变而不被破坏的能力热震断裂热震温差引起的热应力超过材料的断裂应力时,引起材料瞬时断裂。热损伤热冲击循环作用引起材料开裂、 剥落、碎裂或变质,最后整体损伤。3.热疲劳的表征(1)材料的热疲劳抗力常以一定温度幅下产生一定尺寸疲劳裂纹的循环次数或在规定的循环周次下产生的裂纹长度表示(2)材料的抗热震性用抗热震参数表征:(a)对于极剧受热和冷却的材料,抗热震参数为(b)对于缓慢受热和缓慢冷却的材料,抗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