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与经济增长_第1页
信息化与经济增长_第2页
信息化与经济增长_第3页
信息化与经济增长_第4页
信息化与经济增长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信息化与经济增长摘要通过分析信息产业的特点,信息化与产业结构调整,信息化与知识积累和技术进步的关系以及对信息要素内生化的探讨,推导出信息对促进经济增长的巨大作用。关键词信息化信息化指数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美国自1991年处以来,在信息技术革命的推动下,出现了“高增长率,低失业率,低通胀率”的现象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关注。从美国国内看,对美国经济影响最大的主要是信息技术和信息产业。美国信息产业的投资已经超过了其他产业投资,信息产业的迅猛发展形成了经济持续增长的推动力。美国的信息化水平已远远领先与其他国家。其产业结构已经历了从资本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的转变,目前正向信息密集型的产业结构迈进。信息化迅速

2、席卷全球,各国纷纷把大力发展信息产业、加快推进信息化作为发展的战略目标。以计算机、通信、软件为核心的信息技术革命推动着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转变。1信息化概述1.1信息化的定义信息化最初时是从生产力发展的角度来描述社会形态演变的综合性概念,信息化同工业化一样,是人类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新标志。信息化概念的提出最早可追溯到1959年美国学者丹尼尔贝尔提出的“后工业社会”的概念,其研究中已经含有“信息社会”的含义。1962年普林斯顿大学f马克鲁普在美国的知识生产和分配一书中提出“知识经济”的概念。这些研究为人们信息化奠定了理论基础。1977年美国经济学家马克尤里波拉特(mac uri parat)出版了t

3、he information economics一书,他的研究包括信息产业的划分、信息业创造价值的测算、信息业从业人数的测算等几项主要内容,将美国就业结构的变化用工业、农业、服务业和信息产业的四分法来分析。中国信息化问题的提出较晚,在20世纪80年代初才开始研究信息化的发展,形成了对信息化的许多不同的观点,一般认为信息化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信息化就是信息资源、信息技术、信息产业在国民经济和社会环境中不断丰富、不断提高的过程。完整的信息化应该包括:一定的信息技术水平;信息基础设施;信息产业水平;社会信息基础环境支持的环境;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允许信息化发展的自由度;信息活动的不断提高和丰富的过程

4、。1.2信息化水平的测度要了解信息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先要了解信息化水平。一个国家的信息化水平是可以测量的。目前世界上测度信息化水平的代表性方法主要有两种,一是美国学者提出的波拉特法,二是日本学者提出的信息化指数法。与前者相比,信息化指数法简便易行,便于推广。它是以指数的形式来测定信息化的发展程度。信息化指数是以下四项指数的算术平均值:信息量指数,信息装备率指数,通信主体水平指数,信息系数指数。信息化指数=信息量指数+信息装备率指数+通信主体水平指数+信息系数指数信息量指数:是以人均函件数、人均年通话次数、每百人报纸期刊数、每万人图书销售网点数指数和每平方公里人数指数的简单算术平均;信息装备率

5、指数:是百人电话机普及率指数、百人电视机普及率指数的算术平均;通信主体水平指数:是第三产业就业人数百分比指数和百人中大学生在校人数比例的算术平均;信息系数指数:指平均个人消费中杂费占总消费比例的指数。我们国家在利用此模型计算信息化指数时,自然采用信息量、信息装备率、通信主体水平、信息系数四大类指标,但具体指标与日本学者提出的有所不同。2001年7月我国成立了“国家信息化测评中心”,公布了国家信息化指标构成方案,此方案共有20个指标构成。这一标准的出台,使国家信息化实现了量化管理。国家信息化测评中心于2003年3月在北京公布了国家信息化指标测算结果,报告显示,19982000年,中国信息化水平总

6、指数提高了48.6%,平均每年提高16.2%,大大快于国民经济7%8%的增速。2信息化对经济增长促进作用的理论分析信息化对国民经济增长贡献的途径有三个。2.1产值总量增长的贡献即信息产业和非信息产业信息部门直接创造的产值对国民经济增长做出的贡献。信息产品和信息服务可以直接创造gnp。信息产业是高增长的产业,它本身极具潜力,以裂变式的速度向前发展,极具轰动效应。由于信息产业具有知识技术密集、高渗透、高增长的特点,使得它在经济增长中占据的比重越来越大。据统计,2000年美国的经济增长的要归功于信息产业。具体来说,信息化对国民生产总量增长的贡献可分为两部分来考察,一部分是信息产业的增加值,另一部分是

7、非信息产业信息部门的增加值。用公式可表示为:% :信息化对国民生产总量增长的贡献率; :统计期信息产业和非信息产业信息部门创造的增加值总额;:同期国民生产总值。由于其贡献可分为两部分,故上式可进一步分解成:其中:%;%; :信息产业对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非信息产业信息部门对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信息产业创造的增加值之和;:非信息产业信息部门创造的增加值之和。 2.2信息要素内生化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早期的经济增长理论只包括劳动和资本两大要素的投入。根据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可反映出来。?琢?茁,其中a为常量,表示技术水平;k为资本要素投入量;l为劳动要素投入量;为资本的产出弹性;为劳

8、动的产出弹性。说明社会总产量仅由资本和社会劳动两个因素来决定。然而经济发展的现实显示经济增长不仅由资本和劳动两个要素决定,而且还存在其他要素。荷兰经济学家丁伯根首次引入了技术进步因素,并对此进行了测算;美国经济学家索罗利用“索罗余值法”再次计算了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程度。保罗罗莫(1986年)把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改写为: ?琢?茁?姿,认为科技进步是经济的第三增长源。此外还有美国经济学家丹尼森的“增长因素分析法”、“投入产出法”及“全要素生产率分析方法”等。但由于受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限制,这些方法都没有充分考虑信息化对经济发展的巨大作用。随着信息产业的迅速崛起,信息化对国民经济发展的作

9、用越来越大。为此需要对信息化要素与经济增长间的关系进行更加详细的数理分析。 若把资本投入、劳动投入、信息投入作为三个并列的生产要素,则产出与生产要素间的函数关系可表示为:(,),此公式反映了产出和资本、劳动、信息各要素之间的关系。为了验证这种关系,将上述公式变化为:?琢?茁?姿,通过回归得到计算结果为:线性回归判定系数:r2=0.9289。回归结果表明,gdp与k、l、i间有很好的相关关系,经济的增长由信息、资本、劳动三种要素决定。其中信息要素的作用最大,因此应把信息化作为促进经济增长的主要方式,即通过增加信息要素的比重为原动力带动经济的快速增长。2.3产业结构优化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信息化的发展

10、是信息产业与非信息产业不断融合,促进了产业结构的调整,提高了生产效率,从而促进了经济增长。现代经济的增长往往伴随着经济结构的不断演进,结构主义的代表人物h钱纳里等认为:经济结构转变同经济增长之间具有密切的相关关系。这不仅表现为不同收入水平上经济结构的状况不同,而且表现为经济结构的转变,特别是非均衡条件下的结构转变能够加快经济增长,并且结构转变影响经济增长的重要性随发展水平而变动。当今各国产业结构的高级化主要通过发展信息化,促进信息技术产业化来实现。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带来了新兴产业信息产业的形成、发展和壮大。信息技术革命改变着传统结构和增长方式,以极强的渗透力,极高的倍增效应,成为众多高新技术产

11、业的代表和核心。同时,随着信息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发展,农业、工业及服务业等非信息产业中逐渐开始融入信息产业,如信息技术设备再各部门的普及,各行业信息活动量的不断增加等,使得传统产业得以改造和优化,从而促进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和高级化。2.4通过对其他要素的优化促进经济增长信息化对资金和劳动力有优化作用。电子转帐系统,信用卡支付系统等支付手段的应用可以加快资金流转,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对劳动力素质和技能的需求将占据主导地位,这有利于改造劳动力资源,促进就业人口向高技术领域的转移,从而带动劳动力素质的提高,提高劳动生产率。3信息化与我国的经济增长首先分析信息化对我国国民经济增

12、长的贡献。根据前面的公式:,将此式先求对数再求导:?琢?茁?字?琢?茁?字?琢?茁?字利用此公式可计算出资本、劳动、信息和余值要素对产出增长速度的贡献率。实际计算时,首先用年增量代替公式中的微分变量,其次假定、为常数。根据已知数据,利用上式进行回归估计,可求出估计值:、。代入上式整理后得:=,=,=,=剩余要素的贡献;资本投入的贡献;劳动投入的贡献;信息投入的贡献。在利用上述公式计量信息化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时,我们对生产要素指标作如下规定:一是用国有单位固定资产存量代替全社会固定资产存量;二是用国有单位劳动力数量代替社会劳动总人数;三是用邮电业务总量代替信息活动总量。通过对我国1988199

13、7年的经济增长的分析可以得出我国近年经济高速增长的推动力,仍然是以依赖大量的资金投入为主,年间资本要素对国民经济增长速度和贡献率占据了主要地位,说明我国近年的经济增长主要是依靠大量有形资产或物质资源的消耗。另外,从分析中还发现,信息活动已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另一重要源泉。劳动投入和信息活动对国民经济增长速度的贡献率基本相等。信息投入已经与资本投入和劳动投入并列为国民经济发展新的“三大生产要素”。目前,我国信息技术和信息产业的基础十分薄弱,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还较低,与美国相比,国民经济信息化投入相差45倍,社会信息化落后美国40年,因此中国应加速发展信息化的过程。从我国具体情况来看,我国的工业化尚未完成,抛弃工业化来实现信息化是不可能的,也不宜重复发达国家先工业化后信息化的传统模式老路。党的十六大明确指出“ 信息化是我国加快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选择。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我们应抓住信息化这个契机,推动我国信息化的进程,充分利用当代信息技术,发挥其在国民经济现代化和社会信息化中的支柱作用。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和经济增长的转型。通信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