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第十章心理健康_第1页
心理学第十章心理健康_第2页
心理学第十章心理健康_第3页
心理学第十章心理健康_第4页
心理学第十章心理健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十章 心理健康 第一节心理健康的标准 考点 一、一、识识记:记: 1 1、心、心理健康的理健康的概念概念 2 2、心、心理健康的理健康的标准标准 二、领会二、领会 增进心理健康的有效途径增进心理健康的有效途径 什么是心理健康 一、广义 1 1、高效而满意的、持续的 2 2、心理状态 二、狭义 1 1、心理活动过程 内容完整、协调一致 2 2、知、情、意、行、人格 完整协调,能适应社会 心理健康的标准 一、角度 个体适应环境的角度 二、基本内涵 1 1、有正常的智力水平 2 2、能够了解并接受自己 3 3、能与他人建立和谐的关系 4 4、善于调节和控制情绪 5 5、良好的环境适应能力 增进心理

2、健康的有效途径 有效途径 一、具有良好的心理品质,预防心理障碍的发生;一、具有良好的心理品质,预防心理障碍的发生; 二、开发各种潜能,提高工作和生活质量;二、开发各种潜能,提高工作和生活质量; 三、激发自己的非智力因素,尝试创造性的学习和工作;三、激发自己的非智力因素,尝试创造性的学习和工作; 四四、提高自己人际交往的能力,增强自己的社会适应性;、提高自己人际交往的能力,增强自己的社会适应性; 五、增强自我意识,培养自我评价的能力。五、增强自我意识,培养自我评价的能力。 增进心理健康的有效途径 具体做法 一、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一、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二、建立心理健康保健网络二、建立心理健康保健网络

3、 三、增设心理健康专业网站三、增设心理健康专业网站 四、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四、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第一节第一节 心理健康的定义心理健康的定义心理健康的标准心理健康的标准增进心理健康的途径与方法增进心理健康的途径与方法 广义广义 狭义狭义 正常的智力水平正常的智力水平 能够了解并接受自己能够了解并接受自己 能与他人建立和谐关系能与他人建立和谐关系 善于调节与控制情绪善于调节与控制情绪 有良好的环境适应能力有良好的环境适应能力 途径(途径(5点)点) 做法(做法(4点)点) 考点(识记)考点(识记) 心理健康的概念心理健康的概念 从从广义上讲,心理健康是指一种高效而广义上讲,心理健康是指一种高效而

4、 满意的持续的心理状态;满意的持续的心理状态; 从狭义上讲,心理健康指人的基本心理从狭义上讲,心理健康指人的基本心理 活动的过程内容完整、协调一致,即知、情、活动的过程内容完整、协调一致,即知、情、 意、行、人格完整协调,能适应社会。意、行、人格完整协调,能适应社会。 考点(识记)考点(识记) 心理健康的心理健康的标准标准 1、有正常的智力水平、有正常的智力水平 2、能够了解并接受自己、能够了解并接受自己 3、能与他人建立和谐的关系、能与他人建立和谐的关系 4、善于调节与控制情绪、善于调节与控制情绪 5、有良好的环境适应能力、有良好的环境适应能力 考点(领会)考点(领会) 增进心理健康的有效途

5、径增进心理健康的有效途径 1、具有良好的心理品质,预防心理障碍的发生、具有良好的心理品质,预防心理障碍的发生 2、开发自己的各种潜能,提高工作和生活质量、开发自己的各种潜能,提高工作和生活质量 3、激发自己的非智力因素,尝试创造性的学习、激发自己的非智力因素,尝试创造性的学习 和工作和工作 4、提高自己人际交往的能力,增强自己的社会、提高自己人际交往的能力,增强自己的社会 适应性适应性 5、增强自我意识,培养自我评价能力、增强自我意识,培养自我评价能力 第二节心理健康与压力 考考点点 一、识记:压力一、识记:压力 二、领会:二、领会: 1 1、压、压力的来力的来源;源; 2 2、压力带来的身心

6、反应、压力带来的身心反应 三、应三、应用:压力的应对策略用:压力的应对策略 压力及其来源 压力= stress = 应激 : 1、生理系统对刺激的反应 2、由刺激所引发的非特定性变化 刺激刺激 不良刺激不良刺激 或或 愉悦刺激愉悦刺激 加拿大 汉斯薛利 压力产生的原因:压力源 压压力源力源 带来压力感受的事带来压力感受的事 件或件或环境环境 人人际关系是最主要际关系是最主要 的压力源的压力源 【压力测试图压力测试图】 1、如果看到波涛汹、如果看到波涛汹 涌,那么请马上休涌,那么请马上休 假;假;2、如果你看到、如果你看到 微波荡漾,请小休微波荡漾,请小休 几日;几日;3、如果看到、如果看到 很

7、多颗榛子,请继很多颗榛子,请继 续为人民币服务。续为人民币服务。 压力源的类型 一、一、躯体性压躯体性压力源力源 对躯体直接发生刺激作用对躯体直接发生刺激作用 二、二、心理性压心理性压力源力源 来自头脑中的紧张信息来自头脑中的紧张信息 三、三、社会性压社会性压力源力源 造成生活方式上的变化造成生活方式上的变化 四、四、文化性压文化性压力源力源 进入新的语言环境或文化进入新的语言环境或文化 背景背景 压力的身心反应 正常的有助个体适应 环境。 过度压力带来负面反 应。 压力的身心反应 1 1、直、直接接反应反应 为消除刺激源而做出的反应为消除刺激源而做出的反应 路遇歹徒路遇歹徒与其搏斗或逃避与其

8、搏斗或逃避 2 2、间、间接接反应反应 减轻压力体验减轻压力体验 借酒消愁借酒消愁 影响压力的因素 一、经验 二、准备状态 三、认知 四、性格 五、环境 正确应对压力的方式 制定切实可行的目标制定切实可行的目标 劳逸结合,培养爱好劳逸结合,培养爱好 多运动,生活有规律多运动,生活有规律 拥有社会支持和朋友拥有社会支持和朋友 自信积极,知足常乐自信积极,知足常乐 改变不合理的观念改变不合理的观念 第二节第二节 压力的概念压力的概念压力源压力源 压力下的压力下的 身心反应身心反应 影响压力影响压力 的因素的因素 经验经验 准备状态准备状态 认知认知 性格性格 环境环境 躯体性压力源躯体性压力源 心

9、理性压力源心理性压力源 社会性压力源社会性压力源 文化性压力源文化性压力源 考点(识记识记) 压力的概念压力的概念 压压力也叫应激,由汉斯力也叫应激,由汉斯薛利薛利 提出。他认为压力是表现出某种提出。他认为压力是表现出某种 特殊症状的一种状态,这种状态特殊症状的一种状态,这种状态 由生理系统中因对刺激的反应所由生理系统中因对刺激的反应所 引发的非特定性变化所组成的。引发的非特定性变化所组成的。 考点(领会)考点(领会) 压力的来源压力的来源 1、躯体性压力源、躯体性压力源 躯体性压力源是指通过对人的躯体直接躯体性压力源是指通过对人的躯体直接 发生刺激作用而造成身心紧张状态的刺激物,包括物理和发

10、生刺激作用而造成身心紧张状态的刺激物,包括物理和 化学的化学的、生物的刺激物生物的刺激物。 2、心理性压力源、心理性压力源。即指来自人们头脑中的紧张性信息。即指来自人们头脑中的紧张性信息。 3、社会性压力源、社会性压力源 社会性压力源主要指造成个人生活方式社会性压力源主要指造成个人生活方式 上的变化,并要求人们对其做出调整和适应的情境与事件。上的变化,并要求人们对其做出调整和适应的情境与事件。 社会性压力源包括个人生活中的变化,也包括社会生活中社会性压力源包括个人生活中的变化,也包括社会生活中 的重要事件。的重要事件。 4、文化性压力源、文化性压力源 文化性压力源最常见的是文化性迁移,文化性压

11、力源最常见的是文化性迁移, 即从一种语言环境或文化背景进入到另一种语言环境或文即从一种语言环境或文化背景进入到另一种语言环境或文 化背景中,使人面临全新的生活环境、陌生的风俗习惯和化背景中,使人面临全新的生活环境、陌生的风俗习惯和 不同生活方式,从而产生压力。不同生活方式,从而产生压力。 考点(领会)考点(领会) 压力的影响因素压力的影响因素 1、经验、经验 2、准备状态、准备状态 3、认知、认知 4、性格、性格 5、环境、环境 考点(应用)考点(应用) 压力的应对策略压力的应对策略 1、了解自己的能力,制定切实可行的目标、了解自己的能力,制定切实可行的目标 2、劳逸结合,积极休息,培养业余兴

12、趣爱好、劳逸结合,积极休息,培养业余兴趣爱好 3、加强体育锻炼,生活有规律,睡眠充足、加强体育锻炼,生活有规律,睡眠充足 4、建立和扩展良好社会支持系统,拥有朋友、建立和扩展良好社会支持系统,拥有朋友 5、积极面对人生,自信豁达,知足常乐,笑口常开、积极面对人生,自信豁达,知足常乐,笑口常开 6、改变不合理观念,通过有意的改变自己的内部语言、改变不合理观念,通过有意的改变自己的内部语言 来改变不适应状况来改变不适应状况 24.压力源 2004年4月 名词解释 n具有威胁性或伤害性,并因此带来压具有威胁性或伤害性,并因此带来压 力感受的条件或环境称为压力源。力感受的条件或环境称为压力源。 (上述

13、内容可以由考生用自己的语言加(上述内容可以由考生用自己的语言加 以组织)以组织) 全国全国2006年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三、简答题三、简答题(本大题共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小题。每小题5分。共分。共30 分分) 29简述压力的影响因素。简述压力的影响因素。 29(1)经验(经验(1分);分); (2)准备状态(准备状态(1分);分); (3)认知(认知(1分);分); (4)性格(性格(1分);分); (5)环境(环境(1分)。分)。 全国全国2010年年4月自学考试心理学试题月自学考试心理学试题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四、论述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小题,第31、32小小

14、题任选题任选1题作答,题作答,2题均答者,以前题均答者,以前1小题计小题计 分,分,8分。第分。第33小题必答,小题必答, 10分,共分,共18分)分) 31试述影响压力的因素和正确的应对方法。试述影响压力的因素和正确的应对方法。 一、影响压力的因素:一、影响压力的因素: 1、经验、经验;2、准备状态、准备状态;3、认知、认知;4、性格、性格;5、环境、环境 二、正确应对方法:二、正确应对方法: 1、了解自己的能力,制定切实可行的目标、了解自己的能力,制定切实可行的目标 2、劳逸结合,积极休息,培养业余兴趣爱好、劳逸结合,积极休息,培养业余兴趣爱好 3、加强体育锻炼,生活有规律,睡眠充足、加强

15、体育锻炼,生活有规律,睡眠充足 4、建立和扩展良好社会支持系统,拥有朋友、建立和扩展良好社会支持系统,拥有朋友 5、积极面对人生,自信豁达,知足常乐,笑口常、积极面对人生,自信豁达,知足常乐,笑口常 开开 6、改变不合理观念,通过有意的改变自己的内部、改变不合理观念,通过有意的改变自己的内部 语言来改变不适应状况语言来改变不适应状况 第三节心理健康与挫折 考点 一一、识记:、识记:挫折的概念挫折的概念; 二二、领会:、领会:1 1、挫折挫折后的反应;后的反应; 2 2、心理防御机制心理防御机制的类型的类型 三三、应用:挫折的应对策略、应用:挫折的应对策略 挫折的概念 挫折不愉快的情绪反应 个体

16、在通往目标的过程中遇到难以克服的障碍或干扰 目标无法达成,需要无法满足 挫折的类型:挫折情境 + 挫折感受 挫折后的反应 一、攻击行为一、攻击行为 二、冷漠二、冷漠 三、幻想三、幻想 四、心理防御机制四、心理防御机制 心理防御机制的五大类别 五大类别 一、建设性防御一、建设性防御 二、替代性防御二、替代性防御 三、掩饰性防御三、掩饰性防御 四、逃避性防御四、逃避性防御 五、攻击性防御五、攻击性防御 十种具体表现 心理防御机制 否 认 反 向 投 射 压 抑 幻 想 转 移 文 饰 升 华补 偿 退 行 瞿诗涛,东华理工大学瞿诗涛,东华理工大学 学生,因独腿拄拐杖打球引学生,因独腿拄拐杖打球引

17、起广泛关注,被誉为起广泛关注,被誉为“篮球篮球 励志哥励志哥”。只剩一条腿的诗。只剩一条腿的诗 涛用勇敢和信念不仅感动了涛用勇敢和信念不仅感动了 千千万万的网友,斯科拉等千千万万的网友,斯科拉等6 位位NBA球星也被深深打动,球星也被深深打动, 要录制一段视频给这位中国要录制一段视频给这位中国 的篮球爱好者送上祝福。的篮球爱好者送上祝福。 挫折的应对策略 一、正确认识 二、改变不合理观念 1 1、此事不该发生、此事不该发生 2 2、以偏概全、以偏概全 3 3、无限夸大后果、无限夸大后果 三、加强修养,勇于实践 四、优化自身人格品质 1 1、性情急躁的人、性情急躁的人 2 2、心胸狭窄的人、心胸

18、狭窄的人 3 3、意志薄弱的人、意志薄弱的人 4 4、自我偏颇的人、自我偏颇的人 第三节第三节 挫折的概念挫折的概念 挫折产生挫折产生 的原因的原因 挫折后挫折后 的反应的反应 挫折的挫折的 应对策略应对策略 外在因素外在因素 内在因素内在因素 攻击行为攻击行为 冷漠冷漠 幻想幻想 心理防御机制心理防御机制 正确认识挫折正确认识挫折 改变改变 不合理观念不合理观念 加强修养加强修养 勇于实践勇于实践 优化自身优化自身 人格品质人格品质 考点(识记)考点(识记) 挫折的挫折的概念概念 挫挫折是指个体在通向目标的过程中折是指个体在通向目标的过程中 遇到难以克服的障碍或干扰,使目标不遇到难以克服的障

19、碍或干扰,使目标不 能达到、需要无法满足时,所产生的不能达到、需要无法满足时,所产生的不 愉快情绪反应。愉快情绪反应。 考点(识记)考点(识记) 挫折的类型挫折的类型 挫挫折既包括挫折情境,又包括挫折既包括挫折情境,又包括挫 折感受,两者关系密切。挫折情境导折感受,两者关系密切。挫折情境导 致挫折感受。致挫折感受。 考点(领会)考点(领会) 挫折产生的原因挫折产生的原因 一般可以概括为外在因素与内在因素。外一般可以概括为外在因素与内在因素。外 在因素主要指环境方面的,包括自然条件和社在因素主要指环境方面的,包括自然条件和社 会条件。常常是个人意志或能力所不能左右的。会条件。常常是个人意志或能力

20、所不能左右的。 内在因素则主要指由于自身条件的限制阻碍了内在因素则主要指由于自身条件的限制阻碍了 目标的实现,包括个人的生活条件、人格特点、目标的实现,包括个人的生活条件、人格特点、 心理状态、经济水平等。心理状态、经济水平等。 考点(领会)考点(领会) 挫折后的心理防御机制挫折后的心理防御机制 常见的防御机制可分为建设性防御、替代常见的防御机制可分为建设性防御、替代 性防御、掩饰性防御、逃避性防御、攻击性防性防御、掩饰性防御、逃避性防御、攻击性防 御五大类御五大类。 具体表现为十种方式:(具体表现为十种方式:(1)否认()否认(2) 幻想(幻想(3)压抑()压抑(4)投射()投射(5)反向(

21、)反向(6)转)转 移(移(7)退行()退行(8)文饰()文饰(9)补偿()补偿(10)升华)升华 考点(应用)考点(应用) 挫折的应对策略挫折的应对策略 一、正确认识挫折一、正确认识挫折 二、改变不合理观念。常见的不合理观念有:二、改变不合理观念。常见的不合理观念有: (1)此事不该发生)此事不该发生 (2)以偏概全)以偏概全 (3)无限夸大后果)无限夸大后果 三、加强修养,勇于实践三、加强修养,勇于实践 四、优化自身人格品质四、优化自身人格品质 全国全国2008年年10月真题月真题 二、名词解释题二、名词解释题 2424挫折挫折 2424个体在通向目标的过程中遇到难以克服个体在通向目标的过

22、程中遇到难以克服 的障碍或干扰(的障碍或干扰(1 1分),使目标不能达到、分),使目标不能达到、 需要无法满足时(需要无法满足时(1 1分),所产生的不愉快分),所产生的不愉快 的情绪反应(的情绪反应(1 1分)。分)。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三、简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小题,每小题5分,共分,共 30分)分) 49.应对挫折的策略。应对挫折的策略。 49.(1)正确认识挫折)正确认识挫折 (2)改变不合理的观念)改变不合理的观念 A、此事不该发生、此事不该发生 B、以偏概全、以偏概全 C、无限夸大后果、无限夸大后果 (3)加强修养,勇于实践)加强修养,勇于实践 (4)优化自身人格品质)优

23、化自身人格品质 全国全国2003年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四、论述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小题,第31、32小题任小题任 选选1题,题,2题均答者,以前题均答者,以前1小题计分,小题计分,8分。分。 第第33小题必答,小题必答,10分。共分。共18分)分) 3.面对512汶川大地震带来的心理挫折, 灾区的很多民众运用心理防御机制,缓 解心理挫折,减轻焦虑情绪,请列举心 理防御机制5种常见的方式,并分析挫折 的应对策略。 全国全国2008年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1 1)常见的心理防御机制有)常见的心理防御机制有1010种:种: 否认、

24、否认、 幻想、压抑、投射、反向、转移、退行、幻想、压抑、投射、反向、转移、退行、 文饰、补偿、升华等。文饰、补偿、升华等。 (每答其中(每答其中1 1个给个给1 1分,最高分,最高5 5分)分) (2 2)应对策略:)应对策略: 正确认识挫折,正确认识挫折,(1 1分)分) 改变不合理观念,(改变不合理观念,(1 1分)分) 加强修养,勇于实践,(加强修养,勇于实践,(1 1分)分) 优化自身人格品质。(优化自身人格品质。(2 2分)分) 第四节心理健康与焦虑 考点 一、一、识记:识记:焦虑障碍焦虑障碍 二、领会:焦二、领会:焦虑类型虑类型 三、三、应用:焦虑的应对策略应用:焦虑的应对策略 焦

25、虑的概念 焦虑 1、适应性反应 2、个体相信处于危险 适应性反应身体 有所防备小心保护 自己 焦虑障碍 1、受不合乎现实或不合 乎理性的害怕困扰。 2、多种行为表现。 3、共同点是极度焦虑的 体验。 焦虑障碍的主要类型 一、广泛性焦虑障碍 二、恐慌障碍 三、恐惧症 四、强迫症 五、创伤后应激症 焦虑障碍 恐惧症 广泛性焦虑障碍 恐慌障碍 强迫症 恐惧症 创伤后应激症 广场恐惧症 社会恐惧症 特殊恐惧症 焦虑的应对策略 一、认清焦虑状况 自查自查“身体、思维、心理身体、思维、心理” 二、克服焦虑的三个原则 1 1、不回避、不回避 2 2、正面迎战、正面迎战 3 3、做记录、做记录 三、学会放松自

26、己 四、运用想像减轻焦虑 五、进行理性思考 六、接受专业治疗 第四节第四节 焦虑的概念焦虑的概念焦虑障碍的类型焦虑障碍的类型焦虑的应对策略焦虑的应对策略 广泛性焦虑障碍广泛性焦虑障碍 恐慌障碍恐慌障碍 恐惧症恐惧症 强迫症强迫症 创伤后应激症创伤后应激症 认清焦虑状况认清焦虑状况 克服焦虑的原则克服焦虑的原则 学会放松自己学会放松自己 运用想像减轻焦虑运用想像减轻焦虑 进行理性思考进行理性思考 接受专业治疗接受专业治疗 焦虑焦虑 焦虑障碍焦虑障碍 考点(识记)考点(识记) 焦虑的概念焦虑的概念 焦虑障碍就是指受不合乎现实或不焦虑障碍就是指受不合乎现实或不 合乎理性的害怕所困扰的状态,它所表合乎

27、理性的害怕所困扰的状态,它所表 现出的行为是多种多样的,但有一点是现出的行为是多种多样的,但有一点是 共同的共同的极度焦虑的体验。极度焦虑的体验。 考点(识记)考点(识记) 焦虑焦虑类型:类型: 一、广泛性焦虑障碍一、广泛性焦虑障碍 二、恐慌障碍二、恐慌障碍 三、恐惧症三、恐惧症 1、广场恐惧症、广场恐惧症 2、社会恐惧症、社会恐惧症 3、特殊恐惧症、特殊恐惧症 四、强迫症四、强迫症 五、创伤后应激症五、创伤后应激症 考点(应用)考点(应用) 焦虑的应对策略焦虑的应对策略 一、认清焦虑状况:身体、思维、心理几方面一、认清焦虑状况:身体、思维、心理几方面 二、克服焦虑的三个原则:二、克服焦虑的三

28、个原则: 1、不回避、不回避 2、正面迎战、正面迎战 3、做记录、做记录 三、学会放松自己三、学会放松自己 四、运用想像减轻焦虑四、运用想像减轻焦虑 五、进行理性思考五、进行理性思考 六、接受专业治疗六、接受专业治疗 全国全国2006年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全国全国2009年年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全国全国2011年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二、名词解释题二、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本大题共4小題。每小题小題。每小题3分。分。 共共12分分) 24焦虑障碍焦虑障碍 24指受不合乎现实或不合乎理性的害怕所困指受不合乎现实或不合乎理性的害怕所困 扰的状态(扰的状态(2分),其行为表现多种多样,共分),其行为表现多种多样,共 同点是极度焦虑的体验(同点是极度焦虑的体验(1分)。分)。 全国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