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南昌市十所省重点中学命制高三第二次模拟突破冲刺(八)物理试题及答案1_第1页
江西省南昌市十所省重点中学命制高三第二次模拟突破冲刺(八)物理试题及答案1_第2页
江西省南昌市十所省重点中学命制高三第二次模拟突破冲刺(八)物理试题及答案1_第3页
江西省南昌市十所省重点中学命制高三第二次模拟突破冲刺(八)物理试题及答案1_第4页
江西省南昌市十所省重点中学命制高三第二次模拟突破冲刺(八)物理试题及答案1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南昌市十所省重点中学2015年二模突破冲刺交流试卷(08)高三理综物理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其中第ii卷第3340为选考题,其它题为必考题。考生作答时,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量: c12 h1 cl35.5 s32 o16 fe-56第i卷二、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14-18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19-21小题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或不答的得0分)14在经典力学建立过程中,伽利略、牛顿等物理学家作出了彪炳史册的贡献。关于物理学家的贡献,下

2、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伽利略在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中,采用了以实验检验猜想和假设的科学方法b. 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并通过实验测量得出了引力常量g c. 牛顿认为站在足够高的山顶上无论以多大的水平速度抛出物体,物体都会落回地面 d伽利略揭示了力与运动的关系,并用实验验证了在水平面上运动的物体若没有摩擦,将保持这个速度一直运动下去15一物体运动的速度一时闯图象如图所示,由此可知( )a.在2t0时间内物体的加速度一宣在减小 b.在2t0时间内物体的速度一直在减小c. 在2t0时间内物体所受的合力先减小后增大d. 在2t0时间内物体的速度变化量为0 162014年3月8日,“马航mh370

3、”客机失联后,我国巳紧急调动多颗卫星,利用高分辨率对地成像、可见光拍照等技术对搜寻失联客机提供支持。把地球看作质量分布均匀的球体,关于环绕地球运动的低轨卫星(环绕地球运动的半径比地球同步卫星的环绕半径小得多)和同步卫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低轨卫星的环绕速率可能大于79 kms b.低轨卫星和地球同步卫星的轨道平面一定重合 c.低轨卫星和地球同步卫星,可能具有相同的周期 d地球同步卫星相对地球是静止的,可以固定对一个区域拍照17如图所示,等腰三角形内分布有垂直于纸面向外的匀强磁场,它的底边在x轴上且长为2l,高为l,纸面内一边长为l的正方形导线框沿x轴正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穿过匀强磁场区

4、域,在t=0时刻恰好位于如图所示的位置,以顺时针方向为导线框中电流的正方向,下面四幅图中能够正确表示导线框中的电流位移()关系的是( )2ll0xl2ll3lxiob2ll3lxioc2ll3lxiodlxodh18如图所示,有一正方体空间abcdefgh,则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若只在a点放置一正点电荷,则电势差,i=53(2分)所以紫光在ab面发生全反射,而红光在ab面一部分折射,一部分反射,且由几何关系可知,反射光线与ac垂直,所以在am处产生的亮斑为红色,在an处产生的亮斑为红色与紫色的混合色画出如图光线图(1分)tan53=oa=12cm(1分)设折射角为r,两个光斑分别为、,根据折射定律:求得:sinr= (1分)由几何知识可得:,tan53=(1分)解得:cm,=9cm (2分)=(cm (1分)35(1)abc(2)解:设木块与木板分离后速度分别为v1、v2,由动量守恒定律得mv0mv1mv2 (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