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23.信息技术教学中提高探究性学习效率的尝试_第1页
3423.信息技术教学中提高探究性学习效率的尝试_第2页
3423.信息技术教学中提高探究性学习效率的尝试_第3页
3423.信息技术教学中提高探究性学习效率的尝试_第4页
3423.信息技术教学中提高探究性学习效率的尝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信息技术教学中提高探究性学习效率的尝试 内容摘要:探究性学习模式在信息技术课堂中的运用已逐渐普及。然而,探究性学习也存在效率低下、假探究等诸多问题。就这些问题本文从辨别真假探究、探究任务设计、教师引导探究活动能力等方面出发,尝试了从多方面来提高信息技术教学中探究性学习的效率。关键词:探究性学习;学习效率;真假探究;探究任务;引导探究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探究性学习模式在信息技术课堂中也不断地得以出现,但是很多时候我们在运用探究性教学模式时,存在探究效率低下的问题。一节课45分钟,教师抛出一系列问题后,就让学生分组开展探究活动。在这段时间,课堂气氛显得相当死气沉沉,不仅学生之间根本没有起到交

2、流沟通作用,连老师也很少能进行有效的指引,到最后,也只是匆匆展示了一下学生的作品就结束了,并没有好好总结探究的过程。如果,时间一长,势必会影响学生的积极性。笔者经过几度认真的调查、揣摩、辨证、分析原因后,尝试了从以下几方面来提高信息技术教学中探究性学习的效率:一、辨别“真”“假”探究1、对探究性学习的概念认知所谓探究性学习,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创设一种类似于科学研究的情境,首先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然后学生进行调查、实验、搜集与处理信息、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最后求得问题的解决。这是美国芝加哥大学教授施瓦布先生最先提出来的。通常探究性学习适合于自然科学类课程探究,即以“问题”为中心的学

3、习模式;人文社科类课程,即以“主题”为中心,通过“定向-假说-定义-引申-求证-概括”六个阶段来建构教学;技术技能类课程探究,以“任务”为中心的探究学习模式。信息技术探究性学习模式属于技术技能类,因此它跟一般的自然科学类和人文社科类有一定的区别。所以,信息技术模式不能照抄照搬前两种教学模式。2、探究性学习定位,辨别“真”“假”探究信息技术学习中技术探究的对象是业已存在的计算机软硬件技术,根据探究的目的不同,信息技术探究可分为操作性技术探究、创作性技术探究和原理性技术探究三个层次。中小学信息技术的探究活动主要是以创作性技术探究为主:即在掌握基本操作基础上,设计并制作出可以实现一定功能的技术作品。

4、这也体现在很多信息技术教师的课堂教学上。但同时,一些假探究也出现了。案例1:省编信息技术七年级下第13课开心一刻师:同学们,今天上课之前,我们来做一个猜字谜游戏。请大家看一下黑板上这些(利用word自选图形组成的漂亮文字)文字,你能说出这是什么字吗?生:阳(学生的兴趣一下子被调动起来,表现出相当的积极性)。师:这些呢?(教师准备了相当多的一些文字让学生猜)生:(有些同学猜出来也有些猜不出来)师:你们知道这些漂亮的文字是怎么做出来的吗?生:(学生一片茫然)师:今天我们来学习第十课内容:开心一刻。刚才的这些文字是由word软件中一个自选图形的基本图案组成的。现在,你们的任务是让你们利用自选图形设计

5、一个阳字。在动手之前,请大家看清楚怎么打开自选图形:插入-图片-自选图形,再在弹出的工具栏上点出相应的基本形状或者其他形状等,然后组成相应的文字。好,大家开始操作吧。生:学生开始根据老师的提示进行相应的字体设计。等学生都会使用自选图形功能后,教师就提出了一个探究活动内容:你们能设计出自己的个性签名吗?教师查看学生的探究情况,最后展示一些学生的个性签名并作了一些点评,课堂结束。案例1是典型的以创作型技术探究为主的“探究”学习方式。这里的探究严格来说根本就不是真的去探究。学生设计个性签名是在他们模仿教师的操作之后进行的一系列巩固课堂知识的整合性练习。这种模仿性探究,并不是一种高效的探究,可以称之为

6、假探究。其实,教师完全可以让学生自己先去尝试操作一下,即进行尝试探究,如果失败了,学生就会产生更强烈的求知欲,反之,学生会更有成就感。所以,教师在设计探究活动时,应注意自己的任务是不是真的具有探究性。以下就是笔者所详细阐述的如何设计好的探究任务。二、注重设计好的“探究任务”探究式教学模式下的教学方法很多,但真正适合信息技术的教学方法并不多,“任务驱动”法就是实施信息技术学科探究性教学模式的一种最为常见的教学方式。1、探究任务要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进行设计探究性学习任务时,教师应尽量设计出能极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探究性学习任务。这样也为有效开展探究活动打下良好的基础。如果,一

7、节课的内容都死气沉沉的,学生的注意力就容易涣散,加之网络对学生有更大的吸引力,教师就更难以控制了,这样就会使得探究活动的效率低下。案例2:省编信息技术七年级下第19课目录链接导入:从学生喜爱的“哆啦a梦”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最近,大雄有了中国古镇之旅的愿望,提出让学生来当大雄的伙伴,利用哆啦a梦的法宝去帮助他,从而树立学生互帮互助的意识。新授环节:魔法百科辞典 怎么帮大雄呢? 神奇的“任意门” 友情大考验 考验考验哪一组的伙伴才是大雄最好的伙伴?教师根据学生爱看动画片的心理,利用学生最为熟知的哆啦a梦和大雄两个卡通人物进行设计教学,一下子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尽管有些老师认为,一节课都是大

8、雄和哆啦a梦的,会不会使学生对于本节课的内容忽视了呢?其实,恰恰相反,学生因为记住了这个故事反而也记住了超级链接的功能,这就是联想发挥了作用。笔者曾听过这节课也印象深刻,更何况这些学生呢?所以,设计具有激趣型的探究任务,教师可以从对学生心理喜好上出发,迎合他们的“口味”;也可以能引起他们好奇心的问题出发,如上一节电脑病毒课的时候,教师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现在学校的电脑不能上网,你们帮老师找找问题吗;或者是一些有意义的游戏活动,让学生有直接的参与感,互动感。总之,出奇制胜是一个法宝,教师可以多积累平时的生活经验或仿效其他老师行之有效的任务设计。2、清楚探究目的,分析探究任务有了很好的探究任务,必

9、须要用准确的语言进行描述。这是让学生清楚探究目的的前提。为了避免学生盲目地、无效地探究,教师应该事先对一些复杂的任务进行再分析。可采取的途径是:一与学生交流的方式;二利用板书(课件)方法好处是防止学生因为一时的注意力分散或活动时间一长而忘记了自己的探究任务。但是,一定要注意分析探究任务就不等于将所有的知识操作步骤都展示给学生看,不应为了纯粹的解决问题而固化了学生的思路。师生可以共同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比如学生之间相互交流或自学课本知识内容,或根据已有的经验进行各种尝试性操作等,这在下面第三点将作详细论述。3、探究任务应具有层次性由于各种外在内在因素的影响,学生在信息技术课所表现出的能力水

10、平参差不齐。因此,教师在设计探究任务时要有层次性,即无论是能力好的同学还是弱的学生,都有跟它能力相符的探究任务,否则会打击能力好的学生的积极性,也照顾不了能力弱的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何设计一个具有层次性的探究任务。教师可以参考以下分层标准,如表2-1所示。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可以结合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分组教学。而同一组的学生的水平应保持较为平衡,否则起不了分层教学的作用。学生信息技术分层情况表2-1高层中层底层分层标准熟练掌握计算机基本操作,学生在达到中级层次目标后还要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技能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即进行整合运用。 掌握计算机基本操作,学生在低层次的基础上能对软件进行进一步的自

11、学探究,能实现知识的迁移,并能用电子作品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学生掌握软件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4、探究任务具有开放性和衍生性如同一个问题的抛出,问题大了学生无从回答,问题小了学生的思维得不到扩展。探究任务的设计也存在这样的问题,探究任务应是开放性具有衍生性的,但并不是无限制的。这个度如何把握。首先,教师要做好充分的预设,将该课时的知识点融入到探究任务中,环环相扣。其次,力求每个环环相扣的任务中留一些破绽让学生去自主、发现问题。第三,探究任务能衍射到生活中的一些实际情况,让学生的学习回归到解决生活中有意义的问题上来。5、利用课程整合设计探究任务信息技术课程是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既教会他们能利用更

12、多信息技术解决其他学科的问题甚至是生活中的难题。因此,教师完全可以整合其他学科来进行任务设计。比如,学习几何画板时。我们就可以大胆引进数学内容进行相关的教学。不仅如此,教师在教搜索引擎的课程时,也完全可以引进一些奇怪的自然现象进行导入,让学生学会利用网络来学习更多的知识。三、重视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活动能力新课程倡导的教学方式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这并不说明教师就是配角,学生就是主角。学生与教师作为课堂的主要参与者,同样重要。只是,教师的引导可以作为一条隐线,而学生的主体则是一条明线,但它如同放飞的风筝,是要被隐线牵引的。笔者简单阐述一下这条隐线的作用: 1、对问题、任务的引导能力设计出

13、一个很好的探究任务后,如何去引导任务的开展也是很重要的。所谓引导,就是尽量不直接告诉学生做什么怎么做。教师可以采取对话交流的方式来分析问题,多鼓励学生通过他们自己的观察能力和思维方式,提出问题、发现问题。由于,目前学生还没有这种学习习惯,因此教师难以开展让学生自主提出问题、发现问题的教学活动,大都是教师以提问的方式引导为主。案例3:省编信息技术七年级上第14课建立素材资料库课前通过游戏(分类游戏)热身。情境导入:元旦快到了,在某某中学念初一的小明同学要参加学校里的演讲比赛了。他想了一个关于回顾2008中国所发生的大事记的主题,然后叫朋友帮忙搜集了一系列相关的资料。教师展开实现准备的那些零乱的资

14、料 (设置了模拟现实的情境)师:你觉得这样一堆资料看上去怎么样?生:凌乱。师:那这样有什么后果?生:找资料会很慢。师:你能有什么妙招吗?生:在电脑里面建立文件夹。放在相应的文件夹。(教师引出“整理资料的方法”:建立文件夹,分类存放素材)师:如何建立文件夹?如何进行存放相应的资料到文件夹?(为了进一步检测和巩固学生之前学的知识)学生对答如流。初步探究请根据自己思考的结果将各类素材进行归类即将“收集资料”里的文件存放到相应的文件夹中去。(以开放式的探究活动让学生完成分类存放)。【事实证明,大部分学生都能完成初步探究,而且他们的分类方式让我很为欣赏,也有小部分同学动作很慢,无从下手,教师进行个别指导

15、了一下】总结探究成果(教师选择了几个典型意义的学生作品)师:你觉得自己的分类意图是什么?生:按照内容进行分类师:其他同学觉得她的分类方法怎么样?生:老师,我们也都是按这种方法分类。师:很好,那么还有没有不同的分类方法呢?生:师:你们能对每一个内容再进行分类吗?(这一个点拨一下子打开了学生的思路)生:哦,将所有的图片归为一类,将所有的文字资料也归为一类。师:其他同学认为这样的分类方法可以吗?生:默认状探究任务二 按照素材的类型再相应的进行归类一段时候后,教师让完成探究的学生回答问题。师:请你说明一下你是如何判断这些素材的类型的。生:我是按照这些素材后面的扩展名。师:但是,我刚才看到很多同学都是打

16、开里面的内容查看是否文字,图片再进行分类的,你觉得这样好吗?生:这样没必要。师 :我们来回顾一下,文件的扩展名的作用。它可以决定文件的类型,就像一个人的姓一样。那么文字的扩展名为?图片的扩展名?网页的扩展名又是什么呢?(板书)生:学生一一作答,老师也做了相应的补充。最后老师利用图进行了最后的总结。 由于这节课涉及的新的技能操作比较少,而概念认知型比较多,因此该教师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己进行自主探究操作。而贯穿整堂课的这条隐线则是几个关键性质的提问。从后来的结果可以看出,大部分学生的学习效率都还不错,有些能力好的学生还能进行更细化的分类,比如按照扩展名类型进行分类。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教师应让出自

17、己提问的主动权,把更多的提问时间交给学生。2、对探究方法的指导能力在教育领域,一直提倡“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的教学理念。信息技术学科有着知识更新速度快的特性,因此教师更要注重对探究性学习方法的指导。使得学生在解决生活中碰到一些实际性的问题,就不会素手无策。图3-1所示,列出了教师在探究性活动中值得借鉴的探究性学习方法。探究任务探究结果1教科书,教师下发资料,图书馆2网站、论坛、资源库、搜索引擎3软件帮助系统或自带教程4教师、同学、网友、其他5其它探究性学习方法图3-1 探究方法3、对学生表现的捕捉能力作为执教者,应该都有共同的体验,在教室的每个角落每时每刻可能都会有学生的闪念飘过。如果没有载

18、体能够记录,那么他们将会很快的从人们的短时记忆中消逝了。因此在上课之前,去准备一张纸和一支笔,用于记录学生的闪光点和疑问。它也是鼓励学生发现问题疑难问题的有效途径,更是成为教师今后难能可贵的生成形教学资源。4、注重启发学生的思维能力表达能力信息技术这门学科以实践为主,但是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感性”的动手能力上,也要注意培养学生“理性”的思维能力。这一点也更体现在对问题、任务的引导能力上,教师在引导学生问题或任务的时候,还应辅以启发性教学方法。同时,注重学生对问题的表述能力。因为,笔者时常发现,很多学生只知道这个菜单怎么使用,但是真正用言语描述的时候却又想不起那些专业术语。5、对探究过程、结果的评价能力新课标里强调要注重教师的评价。其实,在信息技术课程中教师除了对学生作品的点评之外,还要对其探究过程的点评。但是探究过程是一个阶段性的行为,很难一下子进行点评,所以我们必须采取一种方式:即通过查看学生的学习笔记来评价其探究过程。图例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