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和县省立项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统计分析报告_第1页
永和县省立项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统计分析报告_第2页
永和县省立项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统计分析报告_第3页
永和县省立项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统计分析报告_第4页
永和县省立项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统计分析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永和县2010年度省立项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统计分析报告2010年,我们在省、市农发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县财政局的支持和帮助下,在县农发部门和项目区广大群众的积极努力下,我们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提出的“绿色永和、活力永和、魅力永和、和谐永和”的宏伟目标,发扬实事求是和吃苦耐劳的工作作风,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国家农业综合开发的各项方针、政策、法规,通过努力,项目实施顺利,各项工程稳步开展。为改善我县农业生产基础设施条件、加快农业产业化结构调整以及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做出了积极的贡献。根据临汾市农发办2011年3月7日统计工作会议精神,我办召开专门会议对搞好本年度的统

2、计工作进行了研究部署,组织有关人员深入项目区进行实地调查,科学、客观、认真地采集了数据,并结合县统计、财政、农业、水利等部门和项目乡镇的有关资料,最后形成了贴近实际的统计分析报告。现将具体情况报告如下:一、基本情况永和县位于永和县位于山西省西部吕梁山脉的南端,临汾市北缘的黄河东岸,东与隰县为邻,西与陕西省延长、延川两县隔黄河相望,南与大宁相连,北与吕梁市石楼接壤。地形北宽南窄,俯瞰成梯形;南北最长处46公里,东西最宽处41公里,全县总面积1212.9平方公里。全县辖5乡2镇,79个行政村,总人口6.2万人,其中农业人口5.2万人;农村劳动力2.4万个。永和县是传统的雨养农业县。现有耕地面积43

3、万亩,其中旱地42.5万亩;主要农作物有玉米、小杂粮、红枣、核桃等;年农作物播种面积20.2万亩,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15万亩,油料、棉花、蔬菜面积5.2万亩;年小杂粮播种面积4万亩,玉米播种面积8万亩;年粮食总产2.2万吨。2009年全县生产总值完成25648万元,财政总收入完成1603万元,农民人均收入达到1455元。根据临农发201033号文件的批复,我县2010年度农业综合开发工程总投资510万元,其中:省级财政资金300万元,市级财政配套资金50万元,县财政配套资金40万元,农民自筹资金120万元,(包括以物折资和投工折资)。各级资金分配情况表年度省级资金(万元)市配套资金(万元)县

4、配套资金(万元)自筹资金(万元)20103005040120治理面积0.52万亩,具体措施:水利措施上安排新打机井1眼,架设高低压线路1.5公里,埋设管道4.72公里;农业措施上安排土壤改良0.07万亩,新修机耕路7公里,推广旱作农业0.13万亩;林业措施上安排水土保持林0.27万亩,农田防护林0.01万亩,核桃经济林0.05万亩;科技推广措施上安排培训农民2000人次,示范推广0.2万亩。二、2010年项目任务与资金完成情况分析(一)、任务及措施完成情况从完成情况看,我县到目前为止共竣工并完成2010年度土地整理项目建设任务0.52万亩,占计划的100%,具体见下表。2010年生态治理项目任

5、务与完成情况对照表项目名称任务单位计划数实际完成数完成比例备注合计0.52万亩一、水利措施1、新打机电井眼11100%2、输变电线路公里1.5待添加的隐藏文字内容31.5100%3、埋设管理公里4.724.72100%二、农业措施1、改良土壤万亩0.070.07100%2、机耕路公里77100%3、推广旱作农业万亩0.130.13100.15%三、林业措施1、防护林万亩0.010.01100%2、经济林万亩0.050.05100%3、水保林万亩0.270.27100%四、科技推广措施1、技术培训人次20002008100.4%2、示范推广万亩0.20.2100%从上表可以看出,我县2010年度

6、桑壁镇长索村土地治理项目工程,除推广旱作农业工程超任务2亩外,其余工程均按计划全部完工,任务量完成计划的100.04%,技术培训超出计划8人(次),总体来说完成比率较高。(二)、资金完成情况2010年土地整理项目共完成投资505万元,占计划505万元的100%,其中:省级财政资金完成295万元,占计划295万元的100%;市级财政配套资金完成50万元,占计划50万元的100%;县级财政配套资金完成40万元,占计划40万元的100%;自筹资金完成120万元,占计划120万元的100%。2010年生态治理项目资金与完成情况对照表项目名称任务单位计划数实际完成数完成比例备注合计财政自筹合计财政自筹合

7、计0.52万亩505385120505385120一、水利措施94.7894.7894.5294.5299.73%1、新打机电井万元50.6950.6950.4350.4399%2、输变电线路万元11.3211.3211.3211.32100%3、埋设管理万元32.7732.7732.7732.77100%二、农业措施145.79106.5639.23147.6108.3239.23101.65%1、改良土壤万元83.5163.4120.183.5163.4120.1100%2、机耕路万元55.3443.1512.1957.144.9112.19103%3、推广旱作农业万元6.946.946.

8、946.94100%三、林业措施226.9146.1380.77226.6145.8380.7799.88%1、防护林万元5.845.845.845.84100%2、经济林万元29.8517.7512.129.5517.4512.199%3、水保林万元191.21122.5468.67191.16122.5468.67100%四、科技推广措施21.521.521.521.5100%1、技术培训万元4.244.244.244.24100%2、示范推广万元17.2617.2617.2617.26100%五、其他措施16.0316.0314.8314.8392.51%1、管理费万元12.1812.1

9、810.9810.9890.15%2、管护费万元3.853.853.853.85100%从上表可以看出,2010年土地项目资金完成计划的100%,按任务全部完成。分项措施完成情况如下:农业措施中机耕路两座农桥基础处理工程量加大,资金超出任务1.76万元,占计划的103%,其余两项均按任务完成;水利措施中机电井工程结余0.26万元,支付于机耕路工程,占计划的99.73%,其余两项均按任务完成;林业措施中经济林工程苗木价格降低,资金结余0.3万元,支付于机耕路工程,占计划的99%,其余两项均按任务完成;科技措施按计划完成,占计划的100%;其他措施中管理费少支1.2万元,支付于机耕路工程,占计划的

10、90.15%,其余按任务完成;从总体情况来看,增减的金额及原因如下:2010年度农业措施上增加1.76万元;林业措施上减少了0.3万元,水利措施上减少了0.26万元;管理费减少了1.2万元。农业措施中主要投资增加项目,机耕路由于两座农桥基础处理工程量加大,所以投资增加。林业措施中经济林苗木费减少,投资减少。由于造林的时效性和当地苗木价格的变化,当时项目区原指定苗圃苗木质量达不到要求,价格降低,所以财政资金有所减少,致使造林投资减少。水利措施中,机井工程减少投资0.26万元,全部为财政资金,时间抓得紧,电费相对减少,所以投资减少。管理费用减少,主要是由于加大的工程量无法开支,所以单位只好减少内部

11、开支,补贴工程开销,以致使管理费用减少。(三)资金计划结构(一)项目资金计划支出结构图(二)项目资金支出结构图从上图可以看出,资金支出中林业措施所占比重最大,达到了44.87%,农业措施和水利措施所占比重分别为29.23%和18.72%,两项措施合计达到了47.95%。由此可见,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的实施对我县生态环境、农业基础设施和生产条件有了极大的改善,为粮食的稳产高产和农民的安居乐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三、项目效益分析(一)农业生产条件及环境改善情况通过该项目的实施,大大改善了项目区的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水利措施机电井和埋设管道管道工程的实施新增了节水灌溉面积0.06万亩;林业措施防护林工

12、程的实施增加了0.23万亩农田林网防护面积;农业措施土壤改良和科技推广措施示范推广项目的实施面积0.13万亩,使项目区土壤质量得到大幅提高。项目实施前后土地结构变化见下图:项目实施后土壤结构图通过以上两图的比较,可以看出,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实施后,土地结构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灌溉面积所占比重从0增加到14%,纯旱地、坡地全部得到治理,通过平田整地工程的实施,实现了机械化,改变了以前蓄力耕作的局面,而且变以前的“三跑田”为“三保田”,土壤质量提高了31%,抗旱能力进一步加强;通过林网覆盖面积的改善,耕地面积保护率提高55%,通过机耕路的实施,解决了以前出路难、上地难的问题,彻底告别了晴天一身土,雨天

13、一身泥的局面;机电井及埋设管道工程的实施,使单位面积亩产量提高200公斤,告别了靠天吃饭的时光。所以说,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的实施为粮食作物的稳产增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二)投入产出情况通过该项目的实施,使项目区年新增粮食产量22.5万公斤,新增蔬菜38为公斤,其他农产品7.7万公斤,使项目区227户、1091口人增加纯收入113.61万元。项目实施前后农作物亩产量和总产值对比情况见下图:项目实施前后农作物产量对照表项目实施前后农产品总产值对比表(单位:万元) 通过以上两图可以看出,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实施后,农作物亩产量和农产品总产值大幅提高。桑壁镇长索村村民药侯林高兴地说:“我家有5口人,共种了6

14、亩玉米,以前每亩地能打600斤左右。自从农发办在我村打了机井,我家的地也能浇上了,现在玉米长势很好,今年每亩地打1000多斤没有问题”。长索村蔬菜种植户药让让说:“我今年种了1.5亩蔬菜,收入了7000余元,比种粮食效益高的多。这都得益于农发办新打的机电井,浇水方便了,效益提高了。现在用水既方便,而且还省工,而且还节省了投资。”通过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的实施,项目区农民人均增加纯收入371元。待经济林进入盛果期,收入更为可观。四、总体分析评价1、县级配套到位及时永和县是国家级贫困县,在县财政十分困难的情况下,县财政配套资金、事业费经费都能按时足额到位,县级配套在工程启动初期就已逐步拨付到位,并把事

15、业费同时拨入农业综合开发事业专户,使工程的顺利实施有了资金保证,同时也说明了县政府和县财政对我县农业综合开发工作的支持。2、自筹资金落实良好总结以往自筹资金落实中存在的问题,我办在项目招标时,对自筹资金的落实就加大了力度,项目区调研,走访农户,核对项目区村委的承诺,为项目自筹资金足额落实奠定了基础。通过政策的宣传和鼓励引导,以及上期工程模式、效益的带动下,2010年完成自筹120万元,自筹资金足额完成,群众对开发的积极性很高,给项目的正常运行和各项措施的顺利实施带来了极大的推动作用。3、严格执行批复计划除部分不可逆转因素造成工程成本上升,投资加大外,(如价格因素)基本执行了上级批复预算。五、永

16、和县农业综合开发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及建议在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实施过程中,我们遇到一些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上级批复的项目与县上要求的施工时间有差距,有些项目计划批复迟,使项目工程的施工与县上要求的时间不通一,错过了最佳施工期,建议按期批复项目计划,以确保项目效益得以更好地发挥。2、建议加强对统计人员的培训力度,切实规范统计工作。统计工作是农业综合开发的一项重要基础性工作,要从组织领导、工作机制、人员力量和方法手段等方面采取有效措施,从而进一步提高统计工作水平,同时多组织其他方面的培训,提高农发人员的业务技能和工作能力。3、产业结构调整力度不足项目区开发了,地平了,路通了,节水措施上了,但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