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触网“九防”安全风险与防范措施_第1页
接触网“九防”安全风险与防范措施_第2页
接触网“九防”安全风险与防范措施_第3页
接触网“九防”安全风险与防范措施_第4页
接触网“九防”安全风险与防范措施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接触网“九防”安全风险与防范措施一、外部环境影响因素分析影响接触网运行安全的外部环境因素可分为天气 因素和环境因素两方面。天气因素主 要包括风、雨(冻 雨)、雷电、雾(霾)、冰冻等;环境因素主要包括空 气污染、异 物、危树、鸟害等。(1 )天气因素造成的隐患主要是接触网支柱倾倒、绝缘闪络、线索覆冰、振动 及零部件锈蚀等。环境 因素造成的隐患主要是异物侵限、短接绝缘距离、绝缘闪络及零部件锈蚀等。(2)外部环境因素综合作用会增加故障概率。如接触悬挂、附加悬挂线索覆冰 在风、冻雨作用下会加 居叽并可能造成线索谐振;风害易造成树木(枝)、轻飘垃圾等异物侵入受电弓包络线、减小绝缘距离。因此,应采取综合防

2、范措施才能收到实 效。二、风险源排查结合季节、气候特点及历史发生的病害情况,对接触网设备及其运行环境风险源进行 排查,建立管理档案,重点检查处所、内容及防范时段。项目重点检查处所重点防控时段主要检查内容防风山谷、高路堤和桥梁等风口地段,历史风害地段台风频繁活动的夏季和秋季1.接触网设备是否存在松、脱、卡、磨、断、 裂现象;各类标志安装是否牢固;2.线索摆动时,线索间距以及对地、对接触网零部件距离 符合安全要求;3.接触网设备是否挂有异物;4.有无危及接触网供电安全树木;附近山体有 无落石危险;5.跨越线及铁路两侧杆塔状态是 否良好;跨线桥网栅是否牢固防洪(雨)1.新建(改造,电气化铁路区段新增

3、支柱设备的处所;2.电气化铁路区段的工务防洪重点处所、高路堤以及存在危树、附近 山体落石危险的电气化铁路区段;3.电气化铁路区段的跨线构筑物在接触网带电设备上方或附近漏水,有可能缩短绝缘距离的处所;4.发生水害,临时抢修加固的处所。历史水害地段,根据排水、自然流水走向,有可能冲刷接触网设备的处所广东境内汛期为4月1日到9月30日海南 境内汛期为5月10日 至10月15日1.接触网支柱是否存在倒伏以及倾斜导致接触网几 何参数变化影响行车和供电安全情况;2.接触网支柱(拉线)基础是否存在塌陷,及雨水冲刷造成基 础裸露情况;3.临近线路树木(或树枝)有无因倾 斜、倒伏侵入安全距离情况;4.是否存在路

4、堑、山体滑坡、落石危及接触网设备运行安全;5.跨线构筑物是否存在因漏水缩短接触网绝缘距离的情况防雷1.分相及绝缘关节处、长度2 000 m及以上隧道或隧道群两端,电缆或长度 200 m以上架空供电线、正馈线上网点;2.污秽等级区段、重雷区以及高路堤、高架桥、隧、道口等地段4月一10月1.避雷器安装是否牢固,绝缘外套及引线支持绝缘 子有无脏污、裂纹、破损及放电痕迹;2.避雷器引线与接线端子连接是否良好,张力、驰度、对地距 离是否符合安全要求;3.避雷器接地安装是否符合 设计,接地电阻值是否符合规范要求4.检查计数器、脱离器、泄漏电流监测器状态是否良好防污(雾)闪电气化铁路周围 2km以内污染源所

5、对应的接触网线路春季雨雾潮湿及回南 天;隧道脏污路段;大排量化工厂周边1.绝缘部件是否脏污,有无明显放电痕迹;2.由温度变化引起的线索伸缩所导致的绝缘距离是否足 够;3.是否存在破损以及环状、贯通状裂纹;4.绝缘部分与铁件间是否连接牢固、密贴等防冰1.隧道外接触网线索、设备及零部件;2.存在漏水情况的桥、隧道、明洞、站房等等上跨构筑物地段冬春冻雨时段1.存在漏水情况的桥、隧道、明洞、站房等上跨构筑物地段是否存在冰挂缩短绝缘距离现象;2.接触网线索、设备及零部件是否存在覆冰情况防锈蚀潮湿隧道和级污秽区段、基础帽开裂处所管内重污区段接触网线索、设备、零部件及钢柱底部法兰是否存在锈蚀情况;防腐措施是

6、否到位等防异物1.线路周围1 km以内的塑料薄膜、活动板房、废品收购站、垃圾场等;2.跨越线、跨线桥、平行电气化铁路的电力线路等;3.附近山体有落石危险处所;4.线路两侧或上跨线路施工作业场所节假日及全年大风天气接触设备有无搭挂异物或搭挂异物侵入受电弓包络线、短接绝缘距离情况防树倒线路两侧,特别是高路堑地段、防洪重点区段4月一10月雷雨大风季节线路两侧是否存在触及或倾倒后触及接触网设备以及在风力作用下可引起接触网带电设备接地的树木防鸟害隔离开关、避雷器、双腕臂底座、硬横梁、钢柱、跳线肩架、棘轮下锚装置、AF/PW下锚等处所春夏鸟儿繁殖季节1.是否存在鸟巢或鸟正在筑巢情况;2.驱鸟装置是否安装牢

7、固、状态良好,是否有效;3.异物侵入受电弓包络线、短接绝缘距离情况3.1防风害(1)山口、谷口、高路堤和桥梁等风口范围内的跨距应比设计选用标准缩小510m且不宜大于 50 m。(2) 接触悬挂可采取斜链型布置。(3) 各部螺栓应按标准力矩紧固并有可靠的防松措施。(4) 可减小结构高度,加装腕臂支撑、定位管支撑及防风拉线(5)零部件钩环、环 环连接可采用轴销(嵌入自润滑轴承)连接。(6 ) 坠砣限制导管可采用双管或带导向轮形式。(7)附加悬挂可适当 增加张力、安装防舞动鞭或防振锤。柱顶安装时应 加固或改为支柱外侧肩架 固定。正馈线、供电线采 用绝缘子V型固定。(1)支柱埋深、倾斜 求。3.2 防

8、洪(雨) 率、倾斜方向符合规范,底板和横卧板设置符合设计图纸要离小于500 mm时应培土,其坡度与(2) 填方区段的支柱(基础)外缘距路基边坡距 原路基相同。高填方 区段应采用浆砌片石护坡。(3) 支柱应尽量设置在排水通道以外。(4) 接触网设备上方的跨线构筑物漏水处所应进行封堵或引流。3.3防雷(1) 分相及绝缘关节处、长度 2 000 m及以上隧道或隧道群两端、电缆或长度200 m以上架空供电线、正馈线上网点、自耦变压器供电线上网点应设置避雷器。川、W级污秽区段、重雷区以及高路堤、高架桥、隧道口等重点地段的接触网应增设氧化锌避雷器。(2) 避雷器绝缘外套及引线支持绝缘子优先采用复合绝缘子。

9、(3) 避雷器应具有脱离器、计数器,并具备泄漏电流监测功能。(4) 避雷器接地装置应可靠接地。避雷器引下线应直接从避雷器连续、完整、最短距离引下并可靠连接到相对独立的接地装置。高铁接触网防雷接地可利用综合接地系统条件,在贯通地线上的接入点与其他设备在贯通地线的接入点间距不应小于15 m。(5) 按照有关规范和产品说明书要求周期进行试验。雷雨季节前应进行防雷装置运行 状态全面检查和接 地电阻测试。雷电活动强烈地区,应适当增加检查次数。每次雷电活动 后,应及时巡视检查雷电区域内的防雷装置状态。3.4 防绝缘雾(污)闪(1) 绝缘部件主要尺寸、机械强度和绝缘性能应满足相关标准要求n、川、w级污秽区域

10、可优先选用有机绝缘子,或对瓷质绝缘子安装增爬裙、涂抹防污闪材料等;分段、分相绝缘部件应采用自洁性能、防污闪能力较强的产品。(2) 供电线、正馈线、加强线、接触悬挂下锚、软横跨接地侧、隧道内、隔离开关绝缘子及实现电分段处的绝缘子爬电距离不小于1 600 mm; 0、I、n级污秽区段,接触网绝缘爬电距离不小于 1 400 mm ;川、W级污秽区段,接触网绝缘爬电距离不小于1 600mm(3) 绝缘部件清扫周期根据污秽等级确定。一般情况下,i、n级污秽区段每两年至少安排一次绝缘清扫,川、w污秽区段绝缘子及分段绝缘器的主绝缘每半年清扫一次;根据运行经验确定的特殊区段,应缩短清扫周期。(4) 川、W级污

11、秽区段建立绝缘污秽监测领示点,定期对领示点绝缘子进行附盐密度测试。潮湿隧道的绝缘部件参照川级及以上污秽等级管理,并进行湿度监测。(5) 有机绝缘部件无明确规定寿命的,运行10年 后根据抽样试验结果预期寿命。有 机绝缘子运行10年以上、瓷质绝缘子运行 20年以上的,每年应选取同型号同批次试件委 托有资质的检测机构进行电气、机械性能试验,根据试验结果确定防范措施。(6) 有关车站在装卸作业间隔1 h以上、装卸作业 结束后30 min内闭合装卸线隔离开关。雨、雪、雾等恶劣天气时,应停止装卸作业并闭合隔离开关。(7) 雨、雪、雾霾、冻雨等恶劣天气情况下,尽可能减少接触网停电作业,减少绝缘 闪络发生概率

12、。3.5防冰洞、站房等上跨构筑物漏水点,避(1) 采取封堵、引流等措施,消除桥、隧道、明 免冬季在接触网设备 上方及附近安全距离内形成结冰点。(2) 距受电弓动态包络线 400 mm以内和接触网附 近有可能短接绝缘距离的结冰应及 时清除。(3) 冬季低温(0 C及以下)降雪、雾霾、冻雨天气时,可不进行接触网停电作业,减少接触网线索覆冰概率。3.6防锈蚀(1) 接触网零部件及设备固定金具、金属附件均应符合TB/T 2075 2010电气化铁路接触网零部件规定。潮湿、污染严重区段应提高材质和防腐标准。需进行涂油的螺栓应进行涂油防护。(2) 优先采用铜合金承力索、接触线和整体吊弦,铝合金腕臂和定位器

13、。软横跨直 吊线、斜拉线等采 用不锈钢丝绳。接触网线索应根据状态及时进行防腐。(3) 金属支柱应采取热浸镀锌工艺,并根据状态及时进行防腐。角钢发生锈蚀时应 刷漆防锈或焊接备角 钢加固,必要时进行更换。(4) 金属支柱根部和基础周围 1 m范围内应保持清洁,不得有积水和杂物;金属支柱 一般不做基础帽,且不宜采用外围砖砌、内填石渣或砂土的封闭式防护方式。有基础帽的 应完整无破损,有裂纹现象时应打开检查。3.7防异物(1)桥、隧道、明洞、站房等上跨构筑物下方的(2)跨线桥防护网栅应牢固设置在桥护杆内,桥(3)平行和跨越线电气化铁路两侧杆塔、线索应 的电力线路、广播电视 线和通信线路应及时进行迁改。接

14、触网线索应加装预绞丝防护条。梁附属物应安装牢固可靠。状态良好。35 kV以下跨越接触网线路两侧触及或倾倒后触及接触网设备,以及在风力作用下可引起接触网带电设备接3.8防倒树地的树木均应清理。暂时不能砍伐的,应采取修枝、削顶等措施,确保树木倾倒后与接触网设备距离不小于 2 m。3.9防鸟害(1) 鸟巢清除、驱鸟装置安装及其状态检查应同步实施。每年12月至次年7月,根 据鸟巢搭建情况持续清除鸟巢并补充安装驱鸟装置,在 35月鸟类筑巢高发期还应适当 增加登乘巡视频次。日常应加强检查所安装 驱鸟装置,确保安装牢固,状态良好。(2) 鸟巢清除后应及时装设驱鸟装置。带电设备上方硬横梁、带电设备附近钢柱、

15、棘轮补偿底座处可采 用局部封堵措施。(3) 对重复筑巢处所应改进驱鸟措施,采取更换驱鸟器类型或多种驱鸟装置搭配使 用等方法,提高防范效果。4应急处置在重点防范时段内,供电部门要加强设备巡视检查和周边环境监控,必要时缩短全面检查周期;要检查确 认抢修和抢险机具、料具储备充足、状态良好;要根据现场病害情况,采取迂回、越区供电等方式减小停电影响,采取限速、降弓、封锁等措施,确保设备运行和行车安全。(1) 发生风害及接触网覆冰振动时,在满足车顶安全绝缘距离条件下,当接触网上下振幅不大于200 mm或左右振幅不大于 150 mm时,可采取电力机车(动车组)限速通过 振动区段,否则应适时采取降弓通过振动区段。当振动区段过长,无法采取降弓通过时,应采用内燃机车摆渡方案组织行车。因接触网振动导致设备缺陷,无法保证受电弓安全运行时,应立即停电处理。(2) 冬季低温(0 C及以下)降雪、雾霾、冻雨天气接触网导线覆冰时,可申请停止或取消天窗停电作 业;遇接触导线覆冰导致受电弓取流不畅,应申请电力机车(动车组)限速160 km/h以下。(3) 接触网悬挂发生大面积覆冰时,应积极组织人工除冰,必要时申请除冰车列除 冰或热滑融冰。(4) 发生接触网零部件大面积锈蚀后,应及时委托有资质的检验检测机构对腐蚀情 况进行分析。根据接 触网零部件功能、材质、腐蚀机理等方面的不同,针对性地采取防腐 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