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医学课件:公共卫生监测(临床)_第1页
预防医学课件:公共卫生监测(临床)_第2页
预防医学课件:公共卫生监测(临床)_第3页
预防医学课件:公共卫生监测(临床)_第4页
预防医学课件:公共卫生监测(临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公共卫生监测公共卫生监测 广东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广东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 引言引言 问题一:预防医学的主要任务是什么?问题一:预防医学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防制疾病、促进健康防制疾病、促进健康” 问题二:通过什么方法达到主要任务问题二:通过什么方法达到主要任务 制定和落实制定和落实“策略和措施策略和措施” 流行病学监测(公共卫生监测、流行病学监测(公共卫生监测、疾病监测疾病监测) 疾病防制策略和措施疾病防制策略和措施 与公共卫生监测的关系与公共卫生监测的关系 第一节第一节 概念和分类概念和分类 公共卫生监测概念公共卫生监测概念 n(public health surveillance)连续)连续

2、 地、系统地收集疾病或其他卫生事件的地、系统地收集疾病或其他卫生事件的 资料,经过分析、解释后及时将信息反资料,经过分析、解释后及时将信息反 馈给所有应该知道的人(如决策者、卫馈给所有应该知道的人(如决策者、卫 生部门工作者和公众等),并且利用监生部门工作者和公众等),并且利用监 测信息的过程。测信息的过程。 公共卫生监测是长期、连续、系统地收集、分析、解释、公共卫生监测是长期、连续、系统地收集、分析、解释、 反馈及利用公共卫生信息的过程。反馈及利用公共卫生信息的过程。 第一阶段任务第一阶段任务 第二阶段任务第二阶段任务 第三阶段任务第三阶段任务 公共卫生监测三要素公共卫生监测三要素 n连续地

3、、系统地收集疾病或其他卫生事连续地、系统地收集疾病或其他卫生事 件资料,发现其分布特征和发展趋势;件资料,发现其分布特征和发展趋势; n对原始监测资料进行整理、分析、解释,对原始监测资料进行整理、分析、解释, 将其转化成有价值的信息;将其转化成有价值的信息; n及时将信息反馈给所有应该知道的人,及时将信息反馈给所有应该知道的人, 利用这些信息来制订或者调整防制策略利用这些信息来制订或者调整防制策略 和措施。和措施。 缺一不可 公共卫生监测发展简史公共卫生监测发展简史 五个阶段:五个阶段: n萌芽期:萌芽期:1717世纪,欧洲人开始利用死亡报告来世纪,欧洲人开始利用死亡报告来 研究居民的健康状况

4、研究居民的健康状况 n雏形期:雏形期:1818世纪,欧洲使用生命统计的方法世纪,欧洲使用生命统计的方法 n形成期:美国,形成期:美国,1919世纪,世纪,William FarrWilliam Farr n完善期:完善期:6060年代,第年代,第2121届世界卫生大会届世界卫生大会 n发展期发展期 公共卫生监测发展简史公共卫生监测发展简史 我国:我国: n19501950年:建立法定传染病报告制度年:建立法定传染病报告制度 n19781978年:建立综合疾病监测点,年:建立综合疾病监测点,1313个省个省3030个疾病监测点,个疾病监测点, 收集人口、出生、死亡、传染病及计划免疫等资料收集人口

5、、出生、死亡、传染病及计划免疫等资料 n19881988年:遍及年:遍及2929个省达到个省达到7171个疾病监测点个疾病监测点 n19891989年:重建全国疾病监测点系统:年:重建全国疾病监测点系统:1313个省个省3030个监测点,个监测点, 目前发展到目前发展到3131个省的个省的145145个疾病监测点,覆盖个疾病监测点,覆盖10001000万人口万人口 n20042004年: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年: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 -公共卫生监测信息公共卫生监测信息 报告管理系统全面实行报告管理系统全面实行“网络直报网络直报” 公共卫生监测的目的公共卫生监测的目的 n确定主要的公共卫

6、生问题,掌握其分布确定主要的公共卫生问题,掌握其分布 和趋势和趋势 n查明原因,采取干预措施查明原因,采取干预措施 n评价干预措施效果评价干预措施效果 n预测疾病流行预测疾病流行 n制订公共卫生策略和措施制订公共卫生策略和措施 志贺氏菌痢疾 美国,1968-1998 年份 10.000人口中的发病数 来源:CDC. 须上报的传染病总结 1998 甲型肝炎发病率 美国,1998 来源:CDC. 须上报的传染病总结 1998 公共卫生监测的目的公共卫生监测的目的 n确定主要的公共卫生问题,掌握其分布确定主要的公共卫生问题,掌握其分布 和趋势和趋势 n查明原因,采取干预措施查明原因,采取干预措施 n

7、评价干预措施效果评价干预措施效果 n预测疾病流行预测疾病流行 n制订公共卫生策略和措施制订公共卫生策略和措施 来源:CDC. 须上报的传染病总结 1998 年份 报道病例 肉毒中毒(食物中毒) 美国,1978-1998 土豆沙 拉引起 的爆发 法式洋葱沙拉引起 的爆发 发酵的鱼/海产品引起的 爆发 烤土豆引起的爆发 实验室确诊病例 国立电子电信监控中心数据 公共卫生监测的目的公共卫生监测的目的 n确定主要的公共卫生问题,掌握其分布确定主要的公共卫生问题,掌握其分布 和趋势和趋势 n查明原因,采取干预措施查明原因,采取干预措施 n评价干预措施效果评价干预措施效果 n预测疾病流行预测疾病流行 n制

8、订公共卫生策略和措施制订公共卫生策略和措施 麻疹(风疹) 美国,1963-1998 年份 报道病例/千人 报道病例/千人 疫苗被许可 麻疹以年计,美国,1983-1998 公共卫生监测的目的公共卫生监测的目的 n确定主要的公共卫生问题,掌握其分布确定主要的公共卫生问题,掌握其分布 和趋势和趋势 n查明原因,采取干预措施查明原因,采取干预措施 n评价干预措施效果评价干预措施效果 n预测疾病流行预测疾病流行 n制订公共卫生策略和措施制订公共卫生策略和措施 公共卫生监测的目的公共卫生监测的目的 n确定主要的公共卫生问题,掌握其分布确定主要的公共卫生问题,掌握其分布 和趋势和趋势 n查明原因,采取干预

9、措施查明原因,采取干预措施 n评价干预措施效果评价干预措施效果 n预测疾病流行预测疾病流行 n制订公共卫生策略和措施制订公共卫生策略和措施 nWHO最初希望通过群体接种策略,增加人最初希望通过群体接种策略,增加人 群疫苗覆盖率来消灭天花群疫苗覆盖率来消灭天花 n经过监测,高覆盖率不能明显阻止天花的经过监测,高覆盖率不能明显阻止天花的 传播传播 n改变策略,加强对天花病例的监测和采用改变策略,加强对天花病例的监测和采用 环形接种环形接种 公共卫生监测的种类公共卫生监测的种类 n疾病监测疾病监测 传染病监测传染病监测 非传染病监测非传染病监测 n健康相关问题的监测健康相关问题的监测 传染病监测传染

10、病监测 nWHO规定的国际监测传染病有规定的国际监测传染病有疟疾、流行疟疾、流行 性感冒、脊髓灰质炎、流行性斑疹伤寒和回性感冒、脊髓灰质炎、流行性斑疹伤寒和回 归热归热。我国增加。我国增加登革热登革热,共,共6种种。艾滋病我。艾滋病我 们也列为国境检疫监测的传染病们也列为国境检疫监测的传染病 n我国法定报告传染病分为甲(我国法定报告传染病分为甲(2)、乙)、乙 (26)、丙()、丙(11)三类共)三类共39种种 传染病监测的内容传染病监测的内容 人口学资料人口学资料 传染病发病和死亡及其分布传染病发病和死亡及其分布 病原体型别、毒力、耐药性变异情况病原体型别、毒力、耐药性变异情况 人群免疫水平

11、的测定人群免疫水平的测定 动物宿主和媒介昆虫种群分布及病原体携带状动物宿主和媒介昆虫种群分布及病原体携带状 况况 传播动力学及其影响因素的调查传播动力学及其影响因素的调查 防治措施效果的评价防治措施效果的评价 疫情预测疫情预测 专题调查(如爆发调查、漏报调查等)专题调查(如爆发调查、漏报调查等) 非传染病监测非传染病监测 包括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病、职业病、糖尿包括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病、职业病、糖尿 病、伤害、出生缺陷等病、伤害、出生缺陷等 非传染病监测的内容非传染病监测的内容 人口学资料人口学资料 非传染病发病和死亡及其分布非传染病发病和死亡及其分布 人群生活方式和行为危险因素监测人群生活方式

12、和行为危险因素监测 地理、环境和社会人文(包括经济)因素的监地理、环境和社会人文(包括经济)因素的监 测测 饮食、营养因素的调查饮食、营养因素的调查 基因型及遗传背景因素的监测基因型及遗传背景因素的监测 高危人群的确定高危人群的确定 预防和干预措施效果的评价预防和干预措施效果的评价 n健康相关问题的监测健康相关问题的监测 行为危险因素监测、出生缺陷监测、环行为危险因素监测、出生缺陷监测、环 境监测、药物不良反应监测、营养和食品安境监测、药物不良反应监测、营养和食品安 全监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和计划生育全监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和计划生育 监测等监测等 公共卫生监测的程序公共卫生监测的程序

13、 n建立监测组织和监测系统建立监测组织和监测系统 n公共卫生监测的基本过程公共卫生监测的基本过程 n公共卫生监测系统的评价公共卫生监测系统的评价 建立监测组织和监测系统建立监测组织和监测系统 n领导、决策机构(卫生部,卫生厅)领导、决策机构(卫生部,卫生厅) n参谋、咨询机构(专家咨询委员会)参谋、咨询机构(专家咨询委员会) n管理、监督机构(卫生行政部门有关司局、有管理、监督机构(卫生行政部门有关司局、有 关处)关处) n执行、总结机构(各级执行、总结机构(各级CDC) n信息反馈和发布机构(信息反馈和发布机构(CDC,卫生管理部门),卫生管理部门) 公共卫生监测的基本过程公共卫生监测的基本

14、过程 资料收集:资料收集: n发病报告、死亡登记的资料发病报告、死亡登记的资料 n疾病流行及个案调查资料,病原(病毒疾病流行及个案调查资料,病原(病毒PCR型型 别,抗原)和血清学监测资料(流感)别,抗原)和血清学监测资料(流感) n疾病三间分布的动态变化资料,社会学资料,疾病三间分布的动态变化资料,社会学资料, 人口学资料,气象学资料和生物学资料人口学资料,气象学资料和生物学资料 资料分析:资料分析:对监测的原始资料进行正确的分析对监测的原始资料进行正确的分析 解释,提炼成有价值的信息解释,提炼成有价值的信息 信息反馈:信息反馈:纵向和横向反馈纵向和横向反馈 n如如WHO的的“疫情周报疫情周

15、报” n美国美国CDC的的“发病和死亡周报发病和死亡周报” n中国疾病预防科学院的中国疾病预防科学院的“疾病监测疾病监测” 监测资料的利用:监测资料的利用: n描述疾病及卫生事件的分布特征和变化趋描述疾病及卫生事件的分布特征和变化趋 势,进行流行预测势,进行流行预测 n流行病学生态分析流行病学生态分析 n确定高危人群,评价干预措施效果确定高危人群,评价干预措施效果 公共卫生监测系统的评价指标公共卫生监测系统的评价指标 n敏感性(敏感性(sensitivity) n及时性(及时性(timeliness) n代表性(代表性(representativeness) n阳性预测值(阳性预测值(posi

16、tive predictive value) n简便性(简便性(simplicity) n灵活性(灵活性(flexibility) n可接受性(可接受性(acceptability) 第二节第二节 疾病监测疾病监测 疾病监测体系疾病监测体系 1、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 2、重点传染病监测系统、重点传染病监测系统 3、症状监测系统、症状监测系统 4、死因监测系统、死因监测系统 5、病媒生物监测系统、病媒生物监测系统 6、健康相关危险因素监测系统、健康相关危险因素监测系统 n甲类和传染性非典、艾滋病、肺炭疽、脊髓灰甲类和传染性非典、艾滋病、肺炭疽、脊髓灰 质炎病人,携带

17、者或疑似病人。质炎病人,携带者或疑似病人。2小时、小时、6种种 n其他乙类、丙类传染病,其他乙类、丙类传染病,24小时小时 n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卫生行政部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卫生行政部门(2小时),小时), 人民政府(人民政府(2小时)。同时通过突发信息报告小时)。同时通过突发信息报告 管理系统向卫生部报告。管理系统向卫生部报告。 疾病监测体系疾病监测体系 2、重点传染病监测系统、重点传染病监测系统 n鼠疫、霍乱、乙肝、麻疹、出血热鼠疫、霍乱、乙肝、麻疹、出血热等等20种种 n2005年启动,国家级监测点年启动,国家级监测点782个,省级个,省级 1693个个 n内容:常规病例报告及暴发调查

18、;相关因素监内容:常规病例报告及暴发调查;相关因素监 测:病原学、免疫水平、动物宿主及病媒生物、测:病原学、免疫水平、动物宿主及病媒生物、 耐药情况、环境因素和基础信息耐药情况、环境因素和基础信息 疾病监测体系疾病监测体系 3、症状监测系统、症状监测系统 以非特异性的症状或现象为基础以非特异性的症状或现象为基础 4、死因监测系统、死因监测系统 31个省个省160个监测点个监测点7300万人口万人口 5、病媒生物监测系统、病媒生物监测系统 17个省个省40个监测点个监测点 6、健康相关危险因素监测系统、健康相关危险因素监测系统 被动监测被动监测 下级单位常规上报监测数据和下级单位常规上报监测数据

19、和 资料,而上级单位被动接收。资料,而上级单位被动接收。 如:法定传染病监测信息系统如:法定传染病监测信息系统 药物不良反应监测自发报告药物不良反应监测自发报告 系统系统 监测方法监测方法 主动监测主动监测 根据特殊需要,上级单位亲根据特殊需要,上级单位亲 自调查收集或者要求下级单位自调查收集或者要求下级单位 严格按照规定收集资料。严格按照规定收集资料。 如:如:传染病漏报调查传染病漏报调查 对某些行为因素(如吸烟、对某些行为因素(如吸烟、 吸毒)的监测吸毒)的监测 美国美国CDC建立的食源性疾建立的食源性疾 病主动监测系统病主动监测系统(FoodNet) 监测方法监测方法 常规报告常规报告

20、指国家和地方的常规报告系统,如我国的法定传指国家和地方的常规报告系统,如我国的法定传 染病报告系统,其漏报率高和监测质量低是不可避染病报告系统,其漏报率高和监测质量低是不可避 免的。免的。 哨点监测哨点监测 根据某些疾病的流行特点,由设在全国各地的哨根据某些疾病的流行特点,由设在全国各地的哨 兵医生对高危人群进行定点、定时、定量的监测。兵医生对高危人群进行定点、定时、定量的监测。 如:艾滋病哨点监测如:艾滋病哨点监测 流感样病例流感样病例(ILI)监测监测 2003年我国国家级年我国国家级HIV监测哨点地理分布监测哨点地理分布 (中国(中国CDC性病艾滋病预防控制中心)性病艾滋病预防控制中心)

21、 n病例为基础的监测病例为基础的监测(case-based surveillance)(case-based surveillance): 监测目标疾病的发病和死亡情况,收集每一例病例的监测目标疾病的发病和死亡情况,收集每一例病例的 信息。信息。SARSSARS监测监测 n事件为基础的监测事件为基础的监测(event-based surveillance)(event-based surveillance): 收集与疾病有关的事件的信息,以事件为单位报告,收集与疾病有关的事件的信息,以事件为单位报告, 对疾病进行监测。对疾病进行监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 n人群为基础的监测

22、人群为基础的监测(population-based surveillance):): 以人群为现场开展工作,以人群为现场开展工作,如我国的法定传染病报告系统、如我国的法定传染病报告系统、 综合疾病监测网综合疾病监测网 n医院为基础的监测医院为基础的监测(hospital-based surveillance) :对:对 医院内感染、病原菌耐药以及出生缺陷进行监测医院内感染、病原菌耐药以及出生缺陷进行监测 n实验室为基础的监测实验室为基础的监测(laboratory-based surveillance) : 采取实验室检测手段对病原体或其他致病原因开展监测。采取实验室检测手段对病原体或其他致病

23、原因开展监测。 如流感监测如流感监测 公共卫生监测的目的和意义公共卫生监测的目的和意义 人口特征资料人口特征资料 动物相关数据动物相关数据 其他有关信息其他有关信息 医疗卫生数据医疗卫生数据 环境监测数据环境监测数据 人类疾病人类疾病 公共卫生监测公共卫生监测 图图11-111-1公共卫生监测的信息来源公共卫生监测的信息来源 第三节第三节 药物不良反应监测药物不良反应监测 药物不良反应起源药物不良反应起源 -新药的研究与评价以及不良反应监测的规范化建新药的研究与评价以及不良反应监测的规范化建 设,是以生命为代价的设,是以生命为代价的 n18801880英国医学杂志报告了用英国医学杂志报告了用氯

24、仿麻醉氯仿麻醉导致病人突然导致病人突然 死亡。死亡。 n1890189019501950年,欧洲和亚洲由于使用年,欧洲和亚洲由于使用甘汞通便、驱甘汞通便、驱 虫和制牙粉虫和制牙粉,造成汞中毒,引起,造成汞中毒,引起585585名儿童死亡。名儿童死亡。 n1900190019491949年,欧美使用年,欧美使用蛋白银消毒抗炎蛋白银消毒抗炎,造成,造成 100100多万人银质沉淀症。多万人银质沉淀症。 n19221922年英国医学研究会报告用年英国医学研究会报告用胂剂治疗梅毒胂剂治疗梅毒引起黄疸。引起黄疸。 n1922192219701970年,许多国家使用年,许多国家使用氨基比林退热止痛氨基比林

25、退热止痛,引起,引起 粒细胞缺乏,死亡超过粒细胞缺乏,死亡超过20002000人。人。 n1930193019601960年,许多国家使用年,许多国家使用醋酸铊治疗头癣醋酸铊治疗头癣引起铊中引起铊中 毒,造成半数用药者死亡(超过万人)。毒,造成半数用药者死亡(超过万人)。 n19351935年前后,欧美等国约有百万人应用年前后,欧美等国约有百万人应用二硝基酚减肥二硝基酚减肥, 结果造成万人失明、人死亡。结果造成万人失明、人死亡。 n19351935年,欧、美、加等国使用年,欧、美、加等国使用非那西汀退热止痛非那西汀退热止痛引起肾引起肾 损害和溶血,造成损害和溶血,造成20002000人肾病、人

26、肾病、500500人死亡。人死亡。 n19371937年,美国使用含年,美国使用含二甘醇的磺胺醯剂抗菌消炎二甘醇的磺胺醯剂抗菌消炎,引起,引起 肝肾损害,造成肝肾损害,造成358358人中毒、人中毒、107107人死亡。人死亡。 n19401940年,许多国家使用年,许多国家使用硫代硫酸钠治疗风湿病、哮喘硫代硫酸钠治疗风湿病、哮喘, 引起约引起约1/31/3用药者肝、肾、骨髓损害。用药者肝、肾、骨髓损害。 n19541954年,法国使用年,法国使用二磺二基锡治疗疥虫和粉刺二磺二基锡治疗疥虫和粉刺,引起神,引起神 经毒性、脑炎和失明,造成经毒性、脑炎和失明,造成270270人中毒、人中毒、110

27、110人死亡。人死亡。 n1961196119621962年,联邦德国等个国家,给年,联邦德国等个国家,给孕妇服用反应孕妇服用反应 停止吐停止吐,导致成千上万个海豹状畸形婴儿。,导致成千上万个海豹状畸形婴儿。 美国美国19941994年统计,年统计,因因ADRADR致死致死76,00076,000例例, ,是住院病人是住院病人 死因的第六位死因的第六位 心脏病心脏病 743,460743,460例例 肺病肺病 529,904529,904例例 卒中卒中 150,108150,108例例 肺炎肺炎 101,077101,077例例 意外意外 90,52390,523例例 ADRADR 76,00

28、0 76,000例例 美国美国20022002年统计年统计, ,因因ADRADR致死致死106000106000例例, ,是死因的第四是死因的第四 位位, ,住院天数延长二倍住院天数延长二倍, ,每年损失每年损失13601360亿美金。亿美金。 n反应停事件后,反应停事件后,1968年,制订了国际药品不良反年,制订了国际药品不良反 应监测合作计划。最早参加国有德国、荷兰、瑞典、英应监测合作计划。最早参加国有德国、荷兰、瑞典、英 国、丹麦、以色列、澳大利亚、新西兰。国、丹麦、以色列、澳大利亚、新西兰。1970年正式成年正式成 立了立了WHO国际药品监测中心国际药品监测中心。 n到到2002年为止

29、参加这项合作计划的成员国有年为止参加这项合作计划的成员国有71个个,我国,我国 于于1998年年3月份加入该合作计划,成为第月份加入该合作计划,成为第54个成员国。个成员国。 我国开展不良反应监测工作的法律依据我国开展不良反应监测工作的法律依据 新新药品管理法药品管理法第第7171条明确规定:国家实行药品不良条明确规定:国家实行药品不良 反应报告制度。(反应报告制度。(20012001年年1212月月1 1日起施行日起施行 ) 第七十一条第七十一条国家实行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制度。药品生产企业、国家实行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制度。药品生产企业、 药品经营企业和医疗机构必须经常考察本单位所生产、经营、使用

30、药品经营企业和医疗机构必须经常考察本单位所生产、经营、使用 的药品质量、疗效和反应。发现可能与用药有关的严重不良反应,的药品质量、疗效和反应。发现可能与用药有关的严重不良反应, 必须及时向当地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和必须及时向当地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和 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具体办法由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会同国务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具体办法由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会同国务 院卫生行政部门制定。院卫生行政部门制定。 对已确认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的药品,国务院或者省、自治区、对已确认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的药品,国务院或者省、自治区、 直辖市人民政府的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可

31、以采取停止生产、销售、使直辖市人民政府的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可以采取停止生产、销售、使 用的紧急控制措施,并应当在五日内组织鉴定,自鉴定结论作出之用的紧急控制措施,并应当在五日内组织鉴定,自鉴定结论作出之 日起十五日内依法作出行政处理决定。日起十五日内依法作出行政处理决定。 我国开展不良反应监测工作的法律依据我国开展不良反应监测工作的法律依据 n19991999年年1111月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和卫生部联合颁布月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和卫生部联合颁布 了了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管理办法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管理办法。办法中规定了。办法中规定了 ADRADR工作的组织机构和职责、报告程序和要求、奖励工作的组织机构和职

32、责、报告程序和要求、奖励 和处罚。分章,和处罚。分章,3232条,条,4848款。款。 n不良事件不良事件/ /药物不良事件(药物不良事件(adverse event, adverse event, AE /adverse drug eventAE /adverse drug event,ADEADE) 不良事件不良事件是指治疗期间所发生的任何不是指治疗期间所发生的任何不 利的医疗事件,若发生于药物治疗期间则称利的医疗事件,若发生于药物治疗期间则称 为为药物不良事件药物不良事件,但该事件并非一定与用药,但该事件并非一定与用药 有因果关系。如果证明确有因果关系,则为有因果关系。如果证明确有因果关

33、系,则为 药物不良反应药物不良反应。 药物不良反应概念药物不良反应概念 药物不良反应药物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adverse drug reaction,ADRADR) 一般指合格药物在正常的用法、用量下一般指合格药物在正常的用法、用量下 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或意外的有害反应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或意外的有害反应。 包括副作用、毒性反应、特异质反应、过敏包括副作用、毒性反应、特异质反应、过敏 反应、致畸、致癌、致突变反应和依赖性等。反应、致畸、致癌、致突变反应和依赖性等。 这些反应不同程度地损害着人体健康,甚至这些反应不同程度地损害着人体健康,甚至 危及生命。危

34、及生命。 不包括药物滥用和治疗错误不包括药物滥用和治疗错误 药品质量事故和不合理用药的事故药品质量事故和不合理用药的事故 是药品不良反应吗?是药品不良反应吗? n假药、劣药和不合理用药所导致的有害反应不属于药品不良反应,假药、劣药和不合理用药所导致的有害反应不属于药品不良反应, 也就是说也就是说药品质量事故和不合理用药的事故不是药品不良反应药品质量事故和不合理用药的事故不是药品不良反应。 n例例“齐二药齐二药”事件已经查明是假药,完全是药品质量事故。事件已经查明是假药,完全是药品质量事故。 n“欣弗欣弗”事件。事件。 n药品质量事故和不合理用药的事故对患者的危害往往是严重的,经药品质量事故和不

35、合理用药的事故对患者的危害往往是严重的,经 常集中发生。责任人将会受到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或卫生部门的行政常集中发生。责任人将会受到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或卫生部门的行政 或法律处罚。或法律处罚。 n药品不良反应药品生产者和使用者药品不良反应药品生产者和使用者(医院和其它卫生保健机构)只(医院和其它卫生保健机构)只 要没有隐瞒,按规定上报药品不良反应是没有责任的,不会受到药要没有隐瞒,按规定上报药品不良反应是没有责任的,不会受到药 品监督管理部门或卫生部门的行政或法律处罚。品监督管理部门或卫生部门的行政或法律处罚。 药品不良反应是客观存在的,既不是药品不良反应是客观存在的,既不是 医疗事故,也不是质量事

36、故。医疗事故,也不是质量事故。 根据不良反应与药物的剂量关系分为:根据不良反应与药物的剂量关系分为: 1.1.量效关系密切型(量效关系密切型(A A型型 增强型)增强型) 2.2.量效关系不密切型(量效关系不密切型(B B型型 奇特型)奇特型) 药物不良反应的分类药物不良反应的分类 1.1.量效关系密切型(量效关系密切型(A A型型 增强型)增强型) n由于药效学和药代动力学的差异而改变了药物由于药效学和药代动力学的差异而改变了药物 应该发挥的药理作用。应该发挥的药理作用。 n在常规治疗剂量时药理学效应增强,通常有剂在常规治疗剂量时药理学效应增强,通常有剂 量依赖性。量依赖性。 n一般是可以预

37、测的、发生率高,但致死率低。一般是可以预测的、发生率高,但致死率低。 如苯妥英纳血浓度超过如苯妥英纳血浓度超过20ug/ml20ug/ml可引起中毒、阿托品可引起中毒、阿托品 引起口干引起口干。 2.2.量效关系不密切型(量效关系不密切型(B B型型 奇特型)奇特型) n属过敏或特异性,与该药的药理学效应无关。属过敏或特异性,与该药的药理学效应无关。 n一般难以发现,在具体病人身上谁会发生、谁一般难以发现,在具体病人身上谁会发生、谁 不会发生难以预测,有时皮肤试验阴性也会发不会发生难以预测,有时皮肤试验阴性也会发 生,发生率低,但致死率高,生,发生率低,但致死率高,如变态反应,致癌如变态反应,

38、致癌 致畸致突变等,如青霉素过敏,氯霉素引起再生不良致畸致突变等,如青霉素过敏,氯霉素引起再生不良 性贫血等。性贫血等。 药物不良反应监测药物不良反应监测 n药物不良反应监测药物不良反应监测是指药品不良反应是指药品不良反应 的发现、报告、评价和控制的过程。的发现、报告、评价和控制的过程。 为什么开展药物不良反应监测?为什么开展药物不良反应监测? n临床试验仅可发现最常见的急性剂量依赖性不临床试验仅可发现最常见的急性剂量依赖性不 良反应,少见或罕见的不良反应只能在上市后良反应,少见或罕见的不良反应只能在上市后 监测中发现。监测中发现。 n国外新药从研制到批准上市的成功率约为十万国外新药从研制到批

39、准上市的成功率约为十万 分之一,我国获得批准的概率是国外的几十倍,分之一,我国获得批准的概率是国外的几十倍, 因此上市后发生因此上市后发生ADRADR的风险更大。的风险更大。 n药物不良反应监测是发现药物新的和罕见的不药物不良反应监测是发现药物新的和罕见的不 良反应和药源性疾病的主要方法。良反应和药源性疾病的主要方法。 严重不良反应是指哪些反应?严重不良反应是指哪些反应? n根据根据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管理办法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管理办法( (试行试行) )第第1313条规条规 定:上市五年以上的药品,主要报告该药品引起的定:上市五年以上的药品,主要报告该药品引起的 严严 重、罕见或新的不良反应。重、

40、罕见或新的不良反应。 n严重不良反应严重不良反应(serious adverse reaction)(serious adverse reaction)是指是指: : n致死致死 n危及生命危及生命 n致残致残 n丧失活动能力丧失活动能力 n以及导致住院或住院时间延长的反应。以及导致住院或住院时间延长的反应。 药物不良反应监测方法药物不良反应监测方法 1 1、自愿报告系统(黄卡制度)、自愿报告系统(黄卡制度) 2 2、义务性监测、义务性监测 3 3、重点医院监测、重点医院监测 4 4、重点药物监测、重点药物监测 5 5、速报制度、速报制度 临床发生的临床发生的药物不良事件(药物不良事件(adv

41、erse adverse drug eventdrug event,ADEADE),可根据以下五个要,可根据以下五个要 点判断是否与药物有关以及是否某种药点判断是否与药物有关以及是否某种药 物引起的物引起的药物不良反应(药物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adverse drug reactionreaction,ADRADR)。 药物不良反应因果关系评价药物不良反应因果关系评价 1 1、时序性是否明确、时序性是否明确 开始用药时间与可疑开始用药时间与可疑ADRADR出现的时间是否出现的时间是否 具有合理的先后关系?具有合理的先后关系? 2 2、符合同种、同类药物已知不良反应发生的规律、符

42、合同种、同类药物已知不良反应发生的规律 (联系的普遍性):(联系的普遍性): 该药物不良反应是否类似动物试验或临床研该药物不良反应是否类似动物试验或临床研 究中已经肯定过的反应,符合该药已知的究中已经肯定过的反应,符合该药已知的ADRADR类类 型?如果肯定,药物与不良反应之间有确切因型?如果肯定,药物与不良反应之间有确切因 果关系。果关系。 如:已知如:已知甲硝唑甲硝唑口服引起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那口服引起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那 么,口服了化学结构类似的么,口服了化学结构类似的替硝唑替硝唑时也发生消化道反应,时也发生消化道反应, 则很可能是替硝唑引起的不良反应。则很可能是替硝唑引起的不良

43、反应。 3 3、是否可排除混杂因素的影响,如、是否可排除混杂因素的影响,如 合并药物的作用;合并药物的作用; 病人的临床状况;病人的临床状况; 其他疗法的影响等。其他疗法的影响等。 4 4、撤药试验或去激发试验、撤药试验或去激发试验(dechallenge) (dechallenge) 5 5、激发和再激发试验、激发和再激发试验(challenge and (challenge and rechallenge)rechallenge) n停药后药物不良事件减轻或消失,即称为停药后药物不良事件减轻或消失,即称为去去 激发(激发(dechallengedechallenge)实验阳性)实验阳性。

44、再激发(再激发(rechallengerechallenge):某一不良反应发:某一不良反应发 生后,为确证而再次使用该药,观察该不良反生后,为确证而再次使用该药,观察该不良反 应是否再发生。应是否再发生。 再激发既可能是偶然的,也可能是有意进行的。当再激发既可能是偶然的,也可能是有意进行的。当 有可能进行且为伦理道德所接受时,应尽可能进行激有可能进行且为伦理道德所接受时,应尽可能进行激 发实验,尤其在认为药物为病人所必需时;如可能造发实验,尤其在认为药物为病人所必需时;如可能造 成不可逆转的损害,就不能进行该项实验。成不可逆转的损害,就不能进行该项实验。 表表12-1 12-1 药物不良反应

45、因果关系判断药物不良反应因果关系判断 因果关因果关 系判断系判断 时相关时相关 系明确系明确 符合已知符合已知 ADR 存在混存在混 杂因素杂因素 撤药反撤药反 应应 再激发再激发 反应反应 肯定肯定+-+ 很可能很可能+-+? 可能可能+? 怀疑怀疑+-? 不可能不可能-+- WHO国际药物监测中心国际药物监测中心将可疑不良反应的将可疑不良反应的 因果关系分成六个级别:因果关系分成六个级别: 1 1 肯定有关肯定有关 2 2 很可能有关很可能有关 3 3 可能有关可能有关 4 4 可能无关可能无关 5 5 待判定待判定 6 6 不能评价或不能判定不能评价或不能判定 v目前我国使用的目前我国使用的因果关系评价方法因果关系评价方法即属于此类即属于此类 n肯定有关:肯定有关:如果一个临床事件或实验室检查的如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