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族和土家族传统体育_第1页
土族和土家族传统体育_第2页
土族和土家族传统体育_第3页
土族和土家族传统体育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土家族传统体育“土家”在当地汉语中是本地人的意思。土家族人自称“毕兹卡” ,意为本地人。2000 年人口普查资料显示,土家族总人口 802.81 万人,土家族在全国的 31 个省、自 治区、直辖市中均有分布,主要分布在湖南省西北部(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湖北省鄂 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宜昌的五峰土家族自治县、 长阳土家族自治县以及四川省石柱、 秀山、 酉阳、黔江等县,与汉、苗等族杂居。土家族爱唱山歌,山歌有情歌、哭嫁歌、摆手歌、劳动歌、盘歌等。 “摆手舞”是流行 的古老的集体舞, 包括狩猎、 军事、农事、宴会等方面的 70 多个动作, 是与祭祀祖先、 祈 求 丰收相联系的。一、土家族传统体

2、育项目 土家族民间体育的产生,受社会生产劳动影响。而体育活动是提高土家人身体素质的 最佳途径。土家人在辛苦劳动之余,利用各种自然因素,以运动为基本手段,去锻炼 身体,达到增进健康、曾强体制、培养情操的目的。土家族民间体育充分反映了土家 民间体育的民族性、地域性、易行性、趣味性和群众性。1、高脚竞速原名“高脚马” ,也叫“竹马”或“骑竹马” ,“高脚竞速”是被列入全国民族运动 会后的名称。高脚竞速是湘、鄂、渝、黔四省市交界地区广大土家、苗寨盛行的一项 民间传统的体育活动,多少年来一直为该地区各民族青少年儿童所喜好,这项运动有 着悠久的历史和广泛的群众基础。不但有其自身的特点,而且还有实用价值。

3、高脚马运动在 1985 年湖南省首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上正式推出, 列为比赛项目, 并有了基本的规则, 2003 年第七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被列为比赛项目,并 定名为高脚竞速,同时, 高脚竞速竞赛规则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了充实与完善。高脚竞速运动是由运动员双手各持一杆,同时脚踩杆上的脚踏蹬,在田径场上进 行的比赛,以在同等的距离内所用的时间长短决定名次,是队员在高脚马上进行的速 度和力量比赛。高脚竞速所使用的器材称为“高脚马” ,高脚杆为竹、木或其他硬质材 料制成。高脚杆高度不限,从杆底部向上 30 至 40 厘米处加制踏蹬,踏蹬高度的丈量 从杆底至踏蹬与杆交点的上沿。所用场地为标准

4、田径场。2、竹铃球 竹铃球是土家族传统体育项目,它是在土家族青少年所玩游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 的。相传土家族先民们慰劳劳动果实的归属而发生争执,谁都想把最先发现的果实装 进自己的背篓里,为了和平生息,解决争端,每到丰收的季节里,就有了背着竹篓争 抢麦球的场景,这是土家猪苓球的前身。竹铃球场地为长方形的平地,长 30 米为边线,宽 15 米为端线,以两端线中心为 圆心, 1.5 米为半径的接球区,再以两端线的中心点为圆心,分别以 6 米、 7.5 米为半 径画弧,以 6 米为半径的区域为禁区,其弧线为禁区线,以7.5米为半径的线为回传球限制线,以场地的中心为圆心,半径 1.5 米的圆为中圈。竹铃球

5、直径为 20 厘米,为竹 条编成,也可用竹条和藤条等混合编制,球内置有铃铛,摇动时发出清脆的铃声,求 的表面光滑无毛刺,背篓由竹条编制,上口直径 40-45 里面,篓高 45-60 里面,下底封 口。比赛双方各着区别明显的统一服装,每队 10人,其中队长一人,上场 3-7 人(双 方人数相等)其中一名身背背篓,为接球员,男子比赛为 5 局 3 胜制,女子比赛为 3 局 2 胜制,也可男女混合比赛,比赛开始时,双方各出一名队员在中圈争球,其余队 员在圈外,争球队员单膝及双手着地,裁判员在争球队员之间将球置于队员头部高度,使球自由下落,球着地后,两名争球队员用手将球拍出,比赛开始。比赛中,接球队员

6、在接球区用背篓接住球,并使球稳定在背篓内,进一球得一分, 在活球情况下,就球员可在接球区接球或将球传出禁区,重新投球,比赛一方先得 10 分为一局。3、板凳龙板凳龙是土家族传统体育项目。 是一项在一条木长凳上饰以龙头龙尾, 由 3 人表演, 按照一定的套路举龙而舞。有龙出水、拜四方、蛟龙戏水、蛟龙翻腾、滚龙腾飞等 动作,粗犷有力,刚柔并济。关于板凳龙的来历,民间有这样的传说:在古代某一 年的春节, 土家族群众聚集在一起表演龙灯, 有三个土家青年一旁观看, 跃跃欲试, 很想一显身手,可是,再扎一条龙已经来不及了,他们急中生智,顺手抓起一条板 凳,权充龙灯舞耍起来,以后,代代相传,板凳龙就成了土家

7、人逢年过节的娱乐项 目。土族传统体育 土族是中国西北的一个古老民族,现有人口 24 万多人( 2000 年统计),主要聚居 在青海省东部的互助、民和、大通、同仁、乐都、门源等地,还有少数人居住在甘肃 省天祝、永登、卓尼等县。土族是以历史上的吐谷浑人为主体,又先后吸收了部分羌、 藏、蒙古、汉等民族成分发展形成的民族共同体。元代汉文史籍中已有“土人”之记 载。由于历史上曾与蒙古族关系密切, 故过去民族自称中曾有 “蒙古尔”、“蒙古尔孔” 、 “察汉蒙古尔”等。汉族、回族等兄弟民族的人民称他们为“土人” 、“土民”、“土护 家”。藏族人民则称土族为“霍尔”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经过民族识别,根据

8、土 族人民的意愿,统一称为土族。一、土族传统体育项目土族地区的体育或娱乐活动,与生产劳动、传统习惯、宗教信仰、民族历史渊源 等紧密相关,内容健康,形式多样。每逢盛大节日,土族人民都要身着盛装聚在 一起,进行赛马、摔跤、唱“花儿”和耍武术等文体娱乐活动。土族传统体育娱 乐项目主要分为游戏类、棋艺类、杂耍类等。其中,游戏类有“阿玛哈勒” (儿童 和青少年参与的一种游戏) 、“打岗”(青少年放牧时玩的一种游戏) ,棋艺类有 “四 门”、“下油锅”、“下方”和“赶牛”等,杂耍类有转毛蛋、踢毽子等。1、轮子秋轮子秋土族语称为“卜日热” ,意为旋转,即转轮轮,最初,它是作为丰收喜庆活 动在民间流传的。每当

9、秋收打碾时,人们将大板车的车轱辘平放于载人场面的碌 碡上,将一根长木或梯子固定在竖立的碌碡上,两边栓上皮条绾的圈,人就在上 面转着玩。 20 世纪 80年代后,原来的车轱辘改用钢制的轮盘,套以滚珠轴承,使 之更为结实和美观,再饰以各色彩旗。这一活动便逐渐由民间走向正规体育场, 并为高原上的汉、藏、回等民族更多的人所喜爱。关于轮子秋的起源,有一则美丽的神奇的传说。相传土族先民为了寻求生活 的出路,先后用青龙和野牛犁地, 都失败了。 最后用黄牛耕地, “犁了南滩犁北滩, 撒下金子般的青稞种子” ,秋天,制作木车,运送收割的庄稼,当最后一车麦捆运 上场时,车子翻了,只见两个净肚娃娃(光屁股小孩)在朝

10、天的那扇车轮上飞舞, 口唱丰收的家曲。从此,在土族山乡,每年冬季碾完场后,人们在平整宽阔的麦场或者宽敞的场地上,时常可以看到数百名群众围成圆圈边歌边舞玩轮子秋的场面:场地正中竖立一根 4 米来高的钢管, 安装在钢管正中一直径约为 1.2 米的钢或铁制的圆盘将 钢管分成两半,下接底座,顶端置火炬,数名身着民族盛装的土族姑娘和小伙子 们足踩悬吊在铁盘边缘的踏板, 随着大圆盘飞快的旋转, 并不时作出 “寒鹊探海” 、 “雄鹰展翅” 、“猛虎下山” 、“孔雀三点头”等各式优美的空中绝技动作,引得围 观者喝彩阵阵,掌声不绝。轮子秋是土族传统的运动项目,在四周唱起的“打秋歌”中,两人相向推动 使轮子旋转起

11、来,然后小伙与姑娘乘着惯性上轮子秋飞旋,并表演出各种令人瞠 目结舌的惊险动作,轮子秋架起后,老人,孩子都会上去,下秋后,头不晕,眼 不花,能继续歌舞者为优胜。现在,土族人所钟爱的轮子秋已走出封闭的大山,誉满青海高原甚至声名远 扬海内外了,近 10 年来,青海省内举行的各种大型运动会上,均有土族轮子秋表 演助兴,在全国少数民族运动会上,轮子秋作为特色表演项目,以其精湛的演技 和迷人的魅力赢得各民族体育界人士的好评。2、赛牦牛这是土族男子所喜爱的体育项目之一 正如骑马是草原牧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好帮手一样,牦牛是生活在山区的牧民必 不可少的运载牲畜。牦牛在山区牧民心目中的地位与马匹在草原牧人的生活中

12、所 占有的位置同样重要,并且受到牧民群众的喜爱与崇拜。牦牛善爬山,可以很好的为牧民服务,但是牦牛生性狂野,较之野马更加力 大凶猛,难以驯服,不过在技巧高超的牧人不懈的努力下,即使再凶猛的牦牛也 总会乖乖的听话,成为土族人民的运载骑乘家畜。一旦牦牛被驯服可以骑乘,就 会和马儿一样参加比赛了。相传在唐朝初年,松赞干布迎娶文成公主时,迎亲队 伍到了玉树后,举行了隆重的欢迎仪式,其中有精彩的赛牦牛和其它体育活动, 令久居深宫的文成公主及送亲的官员大开眼界,尤其是黑、白、花各色牦牛组成 的赛牦牛活动,更让人们惊奇不已,文成公主等异常欣喜,忘却了背井离乡的忧 愁,松赞干布便确定以后每年赛马的同时举行赛牦牛

13、这一富有情趣的活动,由于 民族间的交往,赛牦牛便成为土族人民的传统体育活动。赛牦牛在土族地区比较盛行,新中国成立后,赛牦牛活动得到了很大发展, 参加人数增多,跑队长度增长为 2000 米,以时间来计算名次,用的时间越短,名 次越靠前,同赛马一样,赛牦牛这项体育娱乐活动也具有一定的危险性,但是无 论如何,赛牦牛的激烈场面和欢快气氛也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土族人民群众对美 好生活的憧憬和追求。赛牦牛这一天,土族人民带着青稞酒、酥油茶和牛羊肉, 穿上节日的盛装,把牦牛打扮起来,兴高采烈地参加一年一度的赛牦牛比赛,除 了土族人民以外,在藏族一年一度的雪顿节上也要举行赛牦牛的活动。牦牛赛是青藏高原上土族人民

14、的体育竞赛活动之一,一般在节日期间进行, 参赛牦牛的骑手在牦牛群中挑选,以体格健壮、行动灵活、善于奔跑者为佳,参 加比赛的牦牛一般在 150 头左右,取前 10 名,采用时间记分以后,比赛成绩有了 很大提高,一般 2000 米赛跑所用时间为 8 分钟左右。比赛时骑手身着土族盛装, 牦牛角裹彩绸,尾扎布花,身披坐缛,头配美观笼头。比赛分组按一定规则进行。赛牦牛活动的规则与赛马基本相同,竞赛场地也是选择在平坦的开阔地上进 行,比赛时围观者甚多。牦牛要由骑手来驾驭,最先到达目的地者胜,决赛中获 胜的选手,被热情的观众举起上抛,牦牛也披红戴花,倍受青睐。优胜者奖以牛 或马,以及茶、布匹等。3、打毛蛋这

15、是土族妇女、儿童所喜爱的一种游戏。青海多羊毛,可将碎毛、废纸、烂布等充实于内,外面缠以毛线成球,分两队 传递、抢夺,或以各种拍打动作赌胜。毛蛋的“胆” ,如用猪、羊的尿泡吹气充之, 并用毛线编织成球套, 则被认为是高级的皮球了。 毛蛋相当于现在的橡皮球、 塑料 球,是在过去的艰苦条件下, 大人为孩子们自制的一种拍打玩具。 用羊毛或牛毛或 驴毛加热水揉制成球,或用毛线、棉线缠绕成球。 为了美观耐玩, 有的还用花布缝 裹上五颜六色的面子,总之,以弹性强者为最佳。毛蛋系一直径 5.6 厘米的圆球,用自捻的毛线缠绕而成。打法有拍、盘、转、穿裆等,以难度和多少定胜负。打毛蛋,这是土族妇女、儿童所喜爱的一

16、种游戏。打毛蛋:也是两人对打或两组对打。谁先打,确定办法是,把毛蛋打在地面弹 起后,先触手背再打下地面,反复进行,叫“拼”头家,谁“拼”的次数多,谁家 为头先打。比赛中的打法有三种:一是打“双数” ,用手掌直接拍打毛蛋,以双计 数。二是“跨腿” ,毛蛋落地弹起后,腿先跨过,再用手掌拍打,连打连跨,三是 打“转儿”,用劲把毛蛋打下地面,借高弹之机,快速转身 360 度,紧接着用手掌 将毛蛋再用劲打下地面。连打连转。比赛之前,双方议定打多少“双” ,打多少跨 腿,打多少转儿, 先打满者为胜。 玩打毛蛋期间, 孩子们还有一首互相戏谑的童谣: “打毛蛋费袖子,他妈生了个精溜子,会跑啦,会走啦,他妈肚子

17、可有啦! ” 拍打毛蛋:用手在草地上连续拍击,有拍击一次转体 180 度、 360 度,连续拍 打转体的:还有从裆下打过并转体 180、 360 的穿裆打毛蛋等。拍打毛蛋以拍打次 数多少排名次。踢毛蛋:有毛蛋代替毽子以踢、盘、削、抗、蹲、跳等规定动作,编成一套进 行比赛的,队传、带(类似足球)游戏的。传毛蛋:参加人分成两队,用地滚传毛蛋、上手传毛蛋。常见的是一只手传毛 蛋,有单手接和双手接的,原地接和跑动中接的,从地上捡起的,强夺的,拿毛蛋 可以随意跑动,传出去即可,没有详细的规则。投掷毛蛋:以毛蛋为投掷物比赛投准和投远。4、台毽巴嘎台毽巴嘎土族语意为“踢毽子” 。一种儿童体育游戏,由古代汉族

18、蹴鞠运动演 变而来。有双人赛,或数人分成两组赛,比赛时以踢数、花式定胜负,负方要 受罚。5 、 丢钱亦称“丢尕儿” 、“尕卡尔达” ,是过去土族青少年玩的游戏。6、舍尼瓦日土族语,意为“抓羊” ,土族民间儿童游戏,玩时,一人扮狼,一人扮牧羊人, 其余的人均为羊,狼要吃羊,牧羊人挡住不让狼捉住羊,最后以狼捉完羊,或 牧羊人保护住羊为胜。7、解绷绷一种儿童游戏,多为土族女孩所喜爱,可能来自汉族相同的民间儿童游戏。一 般两个人玩,玩时用一根细线绳,两人轮流解绷,绷构出各种几何图形,能者 为胜。8、罕越“罕越”土族语意为“帝王走” 、“首领走”,即“围帝王” 。是旧时一种民间棋 类游戏,相传古代土族先民在罕(首领)的率领下,把大本营(圈)里的牲畜 羊、马等赶出来,向外扩大草场,一边扩张其势力范围,互相争霸。后来,演 变成为一种弈棋。9、蹬棍 蹬棍是青海土族、甘肃天祝藏族喜爱的一项体育活动。比赛时,两人相对席地 而坐,双腿并拢伸直,二人同握一长 0.5-1 米的木棍,脚掌相抵,同时用脚、 腰、臀的力量争取将对方拉起, 臀部被拉离地面者为负, 拉蹬时双膝不能弯曲。10、土族拨腰土族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