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科技大学模电课件_第1页
电子科技大学模电课件_第2页
电子科技大学模电课件_第3页
电子科技大学模电课件_第4页
电子科技大学模电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第六章第六章 模拟集成单元电路模拟集成单元电路 6.3 差动放大器差动放大器 6.3.1 BJT差动放大器的组成原理差动放大器的组成原理 6.3.2 BJT差动放大器的直流分析差动放大器的直流分析 6.3.3 BJT差动放大器的交流小信号分析差动放大器的交流小信号分析 6.3.4 带负载时的带负载时的BJT差动放大器差动放大器 6.3.5 电路不对称的电路不对称的BJT差动放大器差动放大器 6.3.1 BJT差动放大器的组成原理差动放大器的组成原理 图图6.24 放大器、输入信号、输出信号之间的关系放大器、输入信号、输出信号之间的关系 定义:定义: 单端信号参考节点为地的电压信号;单端信号参

2、考节点为地的电压信号; 单端输入电压信号参考节点为地的输入电压信号;单端输入电压信号参考节点为地的输入电压信号; 单端输出电压信号参考节点为地的输出电压信号。单端输出电压信号参考节点为地的输出电压信号。 即我们前面所学习的放大器是单端输入、单端输出放大器。即我们前面所学习的放大器是单端输入、单端输出放大器。 图图6.25 (a) 双端电压信号双端电压信号 如图如图6.25(a)所示的电路,需要放大的电压信号所示的电路,需要放大的电压信号 但是,实际中,并不是所有的电压小信号都具有单端形式。但是,实际中,并不是所有的电压小信号都具有单端形式。 in V 没有一端接地,没有一端接地, 即它不是单端

3、信号,即它不是单端信号, 我们称之为双端信号。我们称之为双端信号。 的两端中的两端中 (b)双端输入、双端输出双端输入、双端输出 电压信号电压信号 最直接的想法:最直接的想法: 设计一个放大器放大单端电压信号设计一个放大器放大单端电压信号 a v 单端电压信号单端电压信号 b v 。放大后的两个输出单端电压。放大后的两个输出单端电压 oa v 和和 ob v 之间的电压就是双端输入信号之间的电压就是双端输入信号 in v 经放大后的电压信号经放大后的电压信号 out v ,另一个放大器放大,另一个放大器放大 的非地端的非地端 足够大的输入电阻,以减足够大的输入电阻,以减 小对被放大信号的影响;

4、小对被放大信号的影响; 足够大的电压增益。足够大的电压增益。 三种基本放大电路组三种基本放大电路组 态中只有带射极电阻的共态中只有带射极电阻的共 射放大电路(或共源放大射放大电路(或共源放大 电路)满足要求。电路)满足要求。 图图6.26(a)就是采用带就是采用带 射极电阻的两个共射放大射极电阻的两个共射放大 电路组成的差动放大电路。电路组成的差动放大电路。 图图6.26(a) 分立元件构成的差动放大器分立元件构成的差动放大器 为了尽可能使两个放大器的性能基本一致,为了尽可能使两个放大器的性能基本一致, 要求要求 BBB RRR 21 , 212121SSSEEECCC RRRRRRRRR晶体

5、管晶体管 1 Q 和和 2 Q参数也基本一致,参数也基本一致, 如如 bebebe rrr 2121 ,。这样图。这样图6.26(a)就变成图就变成图6.26(b) 。 图图6.26(b) 对称的分立构成的差动放大器对称的分立构成的差动放大器 为了分析电路的交流特性时充分利用电路的对称性,我们为了分析电路的交流特性时充分利用电路的对称性,我们 将输入电压信号作如下处理。将输入电压信号作如下处理。 图图6.27 输入信号的分解输入信号的分解 设两个输入端电压分别为设两个输入端电压分别为va和和vb,定义:,定义: 差模电压:差模电压:vid=va-vb 共模电压:共模电压:vic=(va+vb)

6、/2 则则 ic id a v v v 2 (6.79) ic id b v v v 2 (6.80) idbain vvvv(6.81) vic以相同的值存在于输入信号以相同的值存在于输入信号va和和vb的显示表达式(式的显示表达式(式(6.79)和和 式式(6.80))中,故称为共模信号;)中,故称为共模信号;vid以相反的值分别存在于以相反的值分别存在于va与与vb的的 显示表达式,故称为差模信号。显示表达式,故称为差模信号。 根据叠加原理,当输入差模信号单独作用的输出与当输入共模根据叠加原理,当输入差模信号单独作用的输出与当输入共模 信号单独作用时的输出之和等于当输入信号信号单独作用时

7、的输出之和等于当输入信号va和和vb共同共同 作用时的输出。作用时的输出。 在进一步分析差动放大电路的差模特性和共模特性之前,我们将图在进一步分析差动放大电路的差模特性和共模特性之前,我们将图 6.26(b)所示的电路进行简化。所示的电路进行简化。 (1)因为在交流小信号)因为在交流小信号va和和vb为零时,两个晶体管发射极电位相同,为零时,两个晶体管发射极电位相同, 所以可以将两个发射极电阻合在一起,只用一个电阻。即将两个晶体所以可以将两个发射极电阻合在一起,只用一个电阻。即将两个晶体 管的发射极相连,通过一个电阻管的发射极相连,通过一个电阻RE再与地相连。再与地相连。 射极电阻射极电阻RE

8、虽然稳定了工作点,但它会减小小信号电压增益和虽然稳定了工作点,但它会减小小信号电压增益和 最大输出电压的振幅,而电流源具有直流电阻较小而交流电阻很大最大输出电压的振幅,而电流源具有直流电阻较小而交流电阻很大 的特点,因此用电流源代替电阻的特点,因此用电流源代替电阻RE。 (2)为了进一步扩大输出电压的振幅,将图)为了进一步扩大输出电压的振幅,将图6.26(b)中发射极电阻中发射极电阻 下面的地改为负电源下面的地改为负电源V-,此时可去掉偏量电阻,此时可去掉偏量电阻RB。简化后的差动。简化后的差动 放大电路如图放大电路如图6.28所示。所示。 图图6.28 简化后的差动放大电路简化后的差动放大电

9、路 S R 信号源内阻信号源内阻 C R实际集成差动放大电路实际集成差动放大电路 将被电流源负载代替将被电流源负载代替 如果如果vB1和和vB2均为共模信号,即均为共模信号,即vB1vB2,如图,如图6.29(a)所示。所示。 则电流源电流则电流源电流IC由两个晶体管发射极电流平分,即由两个晶体管发射极电流平分,即 2 21 Q EE I II (6.82) 如果忽略基极电流,则如果忽略基极电流,则 , 2211ECEC IIII 及及 C Q CC R I VVV 2 21 (6.83) 即即Vc1与与Vc2的差值(双端输出)为零。的差值(双端输出)为零。 下面分析差动放大器的共模特性和差模

10、特性下面分析差动放大器的共模特性和差模特性 如果如果vB1和和vB2为差模信号,即为差模信号,即vB1=vid/2,vB2=-vid/2 ,如图,如图6.29(b)。 图图6.29 (a) 加共模输入电压的基本差动放大器加共模输入电压的基本差动放大器 (b)加差模输入电压的基本差动放大器)加差模输入电压的基本差动放大器 此时此时Q1和和Q2的基极电压不再相等,由于的基极电压不再相等,由于vB1增加而增加而 vB2下降,所以下降,所以 。这意味着。这意味着iC1比它的静态值增加了比它的静态值增加了 21BEBE vv I ,而,而iC2比它的静态比它的静态 I ,因此在两个集电极端点之间存在电位

11、差,即,因此在两个集电极端点之间存在电位差,即 C C CQ C CQ CC IR RI I VRI I Vvv 2 22 12 (6.84) 综上所述,在共模信号单独作用于差动放大器时,两个集电极端综上所述,在共模信号单独作用于差动放大器时,两个集电极端 点之间的电位差始终为零,而在差模信号单独作用时,这个电位差却点之间的电位差始终为零,而在差模信号单独作用时,这个电位差却 不为零,如式不为零,如式(6.84)。这就是差动放大器这一名称的含义。这就是差动放大器这一名称的含义。 值下降了值下降了 例例6.9目的:确定差动放大器的静态集电极电流和集射电压。目的:确定差动放大器的静态集电极电流和集

12、射电压。 电路如图电路如图6.28所示。所示。 电路参数为电路参数为 kRIVV CQ 10,mA1,V10,V10 晶体管参数为晶体管参数为 (忽略基极电流),(忽略基极电流), V7 . 0, )( onBEA VV 当共模电压分别为当共模电压分别为 VVVVV icBB 5,5, 0 21 时,求时,求IC1和和VCE1。 解:由于解:由于 mA I II Q CC 5 . 0 2 21 所以所以 V5105 . 010 121 CCCC RIVVV 由由 V7 . 0, 0 Eic VV得得 V7 . 5)7 . 0(5 11 ECCE VVV 由由 V7 . 5,V5 Eic VV

13、得得 V7 .10)7 . 5(5 11 ECCE VVV 由由 得得 V3 . 4,V5 Eic VV V7 . 03 . 45 11 ECCE VVV 说明:当共模电压变化时,理想电流源说明:当共模电压变化时,理想电流源IQ仍平分于仍平分于Q1和和Q2,但集射,但集射 电压变化了,这意味着电压变化了,这意味着Q点变化了。在这个例子中,如果点变化了。在这个例子中,如果Vic超过超过+5V, Q1和和Q2则将进入饱和区,这表明共模输入电压有一个限制范围,以保则将进入饱和区,这表明共模输入电压有一个限制范围,以保 证证Q1和和Q2工作于放大区。工作于放大区。 6.3.2 BJT差动放大器的直流分

14、析差动放大器的直流分析 因为因为 T BE V V SC eIi 1 1 (6.85) T BE V V SC eIi 2 2 (6.86) 假设假设Q1和和Q2相同且工作于相同温度相同且工作于相同温度 ,因此式,因此式(6.85)和式和式(6.86)中中 有相同的有相同的Is。 忽略基极电流,并假设忽略基极电流,并假设IQ是理想电流源,可以得到是理想电流源,可以得到 T BE T BE V V V V S CCQ eeI iiI 21 21 (6.87) 所以所以 T BEBE V VV Q C e I i 12 1 1 1 (6.88) T BEBE V VV Q C e I i 12 1

15、 1 2 (6.89) 由图由图6.29(b)知知 idBEBE VVV 21 (6.90) 由式由式(6.88)和式和式(6.89)可表示为可表示为 T id V V Q C e I i 1 1 (6.91) T id V V Q C e I i 1 2(6.92) 图图6.30 差动放大器直流传输特性的归一化曲线差动放大器直流传输特性的归一化曲线 QCC Iii 21 限制条件限制条件: 由图由图6.30可以看出可以看出: 当当 0 id V 时,时, 。 QCC Iii5 . 0 21 为了保证线性放大,差模为了保证线性放大,差模 输入信号输入信号Vid变得足够大时,电变得足够大时,电

16、流将全部流回一个晶体管,另流将全部流回一个晶体管,另 一个晶体管将截止(一个晶体管将截止(ic=0)。)。 这一特性被用在数字逻辑电路这一特性被用在数字逻辑电路 的射极耦合逻辑的射极耦合逻辑(ECL)家族中。家族中。 例例6.10目的:确定差动放大器保持线性状态时其最大差模输入信号。目的:确定差动放大器保持线性状态时其最大差模输入信号。 确定确定 (max)id V使得线性近似值和实际曲线上的值相差使得线性近似值和实际曲线上的值相差1。 解:由式解:由式(6.91)可得可得 1( 1 id T Q CV V I i e 实际) id V =0处的斜率为处的斜率为 1 0 1 2 422 id

17、Q Q Cm fv idTT I I dig g dvVV 这样这样iC1关于关于Vid的线性近似可写成的线性近似可写成 1( 0.50.5 4 Q CQfidQid T I iIg VIV V 线性) 由理想线性曲线和实际曲线差值为由理想线性曲线和实际曲线差值为1%可得可得 01. 0 1 11 (线性) (实际)(线性) C CC i ii 即即 (max) (max) (max) 0.5 4 1 0.01 0.5 4 id T QQ QidV VT Q Qid T II IV V e I IV V 经整理后经整理后 (max) (max) 1 0.99 0.5 4 1 id T id V

18、 VT V V e 设设 mVVT26,采用迭代法可得,采用迭代法可得 (max) 18mV id V 说明:差模输入电压必须保证在说明:差模输入电压必须保证在 mV18 的输出信号与线性直流特性的相对误差在的输出信号与线性直流特性的相对误差在 %1范围内。范围内。 以内,以保证该差动放大器以内,以保证该差动放大器 6.3.3 BJT差动放大器的交流小信号分析差动放大器的交流小信号分析 1. 当差模信号单独作用时的小信号分析当差模信号单独作用时的小信号分析 差模电压增益差模电压增益 Q1和和Q2的发射极的的发射极的 电位在差模信号输入时始电位在差模信号输入时始 终保持不变,对差模信号终保持不变

19、,对差模信号 而言,它是接地点。而言,它是接地点。 因此,差动放大器的因此,差动放大器的 每一半都是一个不带射极每一半都是一个不带射极 电阻的共射放大电路,如电阻的共射放大电路,如 图图6.31所示。所示。 图图6.31 半边差模电路半边差模电路 共射放大电路的增益为共射放大电路的增益为 be C d r R A 1 (6.94) 式中式中 2 Q T be I V r id be Cid dc v r Rv Av 2 1 2 11 (6.95) id be Cid dc v r Rv Av 2 1 2 12 (6.96) 差模电压增益差模电压增益 ) 双端输出时双端输出时 21cco vvv

20、,则差模增益为,则差模增益为 12 1 occC dd ididbe vvvR AA vvr (6.97) 式式(6.97)表明,双端输出时,差模增益等于半边共射放大电路的增益。表明,双端输出时,差模增益等于半边共射放大电路的增益。 若若 21occ vvv,则,则 1dd AA 若若 ) 单端输出时单端输出时 1 1 2 1 2 1 d be C id c d A r R v v A (6.98) 2 1 11 22 cC dd idbe vR AA vr (6.99) 或或 由式由式(6.97)式式(6.99)可知,单端输出的差模增益为可知,单端输出的差模增益为 双端输出的差模增益的一半。

21、双端输出的差模增益的一半。 差模输入电阻差模输入电阻 由图由图6.31可知,可知, be b id r i v 2 (6.100) 因此,差模输入电阻为因此,差模输入电阻为 be b id id r i v R2 (6.101) 差模输出电阻差模输出电阻 )双端输出时)双端输出时 CCC c c c c c cc c o od RRR i v i v i vv i v R2 2121 (6.102) )单端输出时)单端输出时 C c c od R i v R 1 1 (6.103) 2.当共模信号单独作用时的交流小信号分析当共模信号单独作用时的交流小信号分析 共模电压增益共模电压增益 此时,两

22、个输入电此时,两个输入电 压是相同的,电流源表压是相同的,电流源表 示成一个理想电流源示成一个理想电流源IQ 与其输出电阻与其输出电阻Ro的并联。的并联。 图图6.32(a)共模输入时,差动放大器的)共模输入时,差动放大器的 交流通路及电流方向交流通路及电流方向 图中电流图中电流iq表示电流源的变化成分。当两个输入信号增加时,表示电流源的变化成分。当两个输入信号增加时, 电压电压ve增加,电流增加,电流iq也增加。由于这个电流在也增加。由于这个电流在Q1、Q2上平分,因此每个上平分,因此每个 集电极电流也增加了。由于电路是完全对称的,所以图集电极电流也增加了。由于电路是完全对称的,所以图6.3

23、2(a)可分解可分解 成两个完全相同的部分,如图成两个完全相同的部分,如图6.32(b)所示。所示。 图图6.32(b) 半边共模电路半边共模电路 带射极电阻的共射放大电路的电压增益为带射极电阻的共射放大电路的电压增益为 obe C c Rr R A )1 (2 1 (6.104) ic obe C iccc v Rr R vAv )1 (2 11 (6.105) ic obe C iccc v Rr R vAv )1 (2 12 (6.106) ) 双端输出时,共模电压增益为双端输出时,共模电压增益为 0 21 ic cc c v vv A(6.107) ) 单端输出时,共模电压增益为单端输

24、出时,共模电压增益为 obe C c ic c c Rr R A v v A )1 (2 1 1 1 (6.108) 共模输入电阻共模输入电阻 由图由图6.32(b)可知,两个半边电路是并联关系,所以可知,两个半边电路是并联关系,所以 oobeic RRrR121 2 1 (6.109) 通常电流源的输出电阻通常电流源的输出电阻Ro很大,因此共模输入电阻就更大,很大,因此共模输入电阻就更大, 此时必须考虑三极管电阻此时必须考虑三极管电阻rce和和rbc,如图,如图6.33(a)所示。所示。 因为集电极交流电流在共模输入时变化很小因为集电极交流电流在共模输入时变化很小(共模增益很小共模增益很小)

25、, 所以可以认为集电极在共模分析时对地短路。所以可以认为集电极在共模分析时对地短路。 此时电阻此时电阻 cb r 与与 12 o R和和 1 ce r 并联(忽略电阻并联(忽略电阻 be r ),), 如图如图6.33(b)。 由外施电源法可得,共模输入电阻为由外施电源法可得,共模输入电阻为 1 /12/1 2 icb coce RrRr (6.110) (a)共模半边小信号等效电路共模半边小信号等效电路 (b)认为集电极交流接地时的共模半边小信号等效电路认为集电极交流接地时的共模半边小信号等效电路 共模输出电阻共模输出电阻 共模输出电阻与差模输出电阻相同。共模输出电阻与差模输出电阻相同。 3

26、.差动放大器的交流输出差动放大器的交流输出 由图(由图(6.32a) icciddo vAvAv (6.111) 式中式中 id v 和和 ic v 可由式可由式(6.79)和式和式(6.80)得到,即得到,即 baid vvv(6.112) 2 ba ic vv v (6.113) 4.共模抑制比共模抑制比 差动放大器抑制共模信号的能力称为共模抑制比(差动放大器抑制共模信号的能力称为共模抑制比(CMRR),), 它的定义为它的定义为 c d A A CMRR (6.114) 若差分放大器是理想的,则若差分放大器是理想的,则 0 c A,CMRR为无穷大,为无穷大, 即完全抑制了共模信号。即完

27、全抑制了共模信号。 对于图对于图6.28所示的差动放大器,双端输出时,所示的差动放大器,双端输出时,Ac=0, CMRR为为 无穷大,完全抑制了共模信号。无穷大,完全抑制了共模信号。 单端输出时,由式单端输出时,由式(6.98)、式、式(6.108)和式和式(6.114)可得可得 1 121 121 2 2 1 C o beo C bebe beo R RrR CMRR R rr rR (6.115) 例例6.11目的:求差动放大器的差模增益、共模增益和共模抑制比目的:求差动放大器的差模增益、共模增益和共模抑制比 电路如图电路如图6.28所示。电路参数为所示。电路参数为 kRmAIVVVV C

28、Q 12,8 . 0,10,10 晶体管参数为晶体管参数为 A V,100 。假设电流源的输出电阻。假设电流源的输出电阻 kRo25,采用,采用 2c v 处单端输出。求处单端输出。求Ad、Ac和和CMRR。 解:解: k I V r Q T be 565. 66565 2 8 . 0 26 1001 2 1 由式由式(6.99)可得可得 2c v 端单端输出时的差模增益为端单端输出时的差模增益为 4 .91 565. 6 12100 2 1 2 1 1 be C d r R A 由式由式(6.108)可得单端输出时的共模增益为可得单端输出时的共模增益为 237. 0 2510012565.

29、6 12100 12 1 obe C c Rr R A 由式由式(6.114)可得共模抑制比为可得共模抑制比为 dB A A CMRR c d 7 .51385 237. 0 4 .91 1 1 例例6.12目的:设计一个双极型电流源,使它的输出电阻满足指定目的:设计一个双极型电流源,使它的输出电阻满足指定 的的CMRR要求要求。 电路如图电路如图6.28所示。电路与晶体管参数与例所示。电路与晶体管参数与例6.11相同。当相同。当CMRR= 90dB时,确定所需要电流源的输出电阻时,确定所需要电流源的输出电阻Ro。 解:解: 4 1016. 390dBCMRR 由式由式(6.115)可得可得

30、CMRR r R be o 1 由例由例6.11可知可知 krbe565. 6 所以所以 MkRo05. 21005. 21016. 3 1001 565. 6 34 说明:这样大的输出电阻可以用说明:这样大的输出电阻可以用Wilson或或Widlar电流源来实现。电流源来实现。 例例6.13目的:确定差动放大器的差模和共模输入电阻。目的:确定差动放大器的差模和共模输入电阻。 电路如图电路如图6.34所示。晶体管参数为所示。晶体管参数为 VVVV AonBE 100,7 . 0100 )( , 。求。求 图图6.34 BJT差动放大器差动放大器 Rid和和Ric。 解:由电流源部分(由晶体管解

31、:由电流源部分(由晶体管Q3、Q4和电阻和电阻 R1组成)可得组成)可得 mAI REF 5 . 0 6 .18 )5(7 . 05 mA II II REFQ 25. 0 2 5 . 0 2 2 21 Q1、Q2的小信号参数为的小信号参数为 k I V r k I V r A ce T be 100 25.0 100 4 .10 25.0 26100 1 1 电流源的输出电阻为电流源的输出电阻为 k I V R Q A o 200 5 . 0 100 由式由式(6.101)可得差模输入电阻为可得差模输入电阻为 krR beid 8 .204 .1022 忽略忽略rbc,由式,由式(6.110

32、)可得共模输入电阻为可得共模输入电阻为 1/1 2 1/ 2 400 (1 100) 200/1010010.1 2 ce ico ce o r RR r R kM 6.3.4带负载时的带负载时的BJT差动放大器差动放大器 1.双端输出双端输出 负载电阻负载电阻 L R 加在两个晶体管的集电极之间。加在两个晶体管的集电极之间。 (a)带负载时的电路带负载时的电路 (b)带负载时差模半边交流通路带负载时差模半边交流通路 Vod/2 1)静态时,由于电路的对称性,两集电极电位相等,所以负载电静态时,由于电路的对称性,两集电极电位相等,所以负载电 阻阻RL中无电流流过,中无电流流过, RL相当于开路

33、,直流分析与无负载时完全一样。相当于开路,直流分析与无负载时完全一样。 2)共模输入时,负载中仍无电流流过,共模输入时,负载中仍无电流流过, RL相当于开路,共模输相当于开路,共模输 入时的小信号等效电路与无负载时完全一样。入时的小信号等效电路与无负载时完全一样。 3)差模输入时,由于一个集电极电位上升的电压值与另一个集电差模输入时,由于一个集电极电位上升的电压值与另一个集电 极下降的电压值相同,所以负载的中点(即极下降的电压值相同,所以负载的中点(即RL处)的电位为零,即负处)的电位为零,即负 载的中点为交流接地点,也为直流接地点。载的中点为交流接地点,也为直流接地点。 此时差模的半边交流通

34、路如图此时差模的半边交流通路如图6.35(b)所示。所示。 交流小信号分析时,差模增益表达式交流小信号分析时,差模增益表达式(6.97)中的中的Rc用用Rc/(RL/2) 代替即可。代替即可。 也可换一种方式来考虑带负载也可换一种方式来考虑带负载RL后的增益变化情况。后的增益变化情况。 无负载时的差动放大器的输出可表示成戴维南等效电路的形式。无负载时的差动放大器的输出可表示成戴维南等效电路的形式。 图图6.36 负载效应(负载效应( d A为空载时的差模增益)为空载时的差模增益) 由图由图6.36可知,带负载的差动放大器的差模电压增益为可知,带负载的差动放大器的差模电压增益为 d Lod L

35、d idd od id od d A RR R A vA v v v A (带载)(6.116) 由式由式(6.79)和式和式(6.102)可得可得 / 2 ( 2 L C CL d CLbebe R R RR A RRrr 带载) (6.117) 由上式可知,带负载差动放大器的电压增益表达式与前面的分析一致。由上式可知,带负载差动放大器的电压增益表达式与前面的分析一致。 2. 单端输出单端输出 负载电阻负载电阻RL接在一个晶体管的集电极与地之间,如图接在一个晶体管的集电极与地之间,如图6.27(a)所示。所示。 单端负载时的差动放大器电路单端负载时的差动放大器电路(b)共模输入时的交流通路共

36、模输入时的交流通路(c)差模输入时的交流通路差模输入时的交流通路 1)静态时,由于两个晶体管的发射结电压仍是相等的,所以,静态时,由于两个晶体管的发射结电压仍是相等的,所以, 两个集电极电流也相等,所不同的是两个集电极电阻两个集电极电流也相等,所不同的是两个集电极电阻Rc的电流不一样。的电流不一样。 2)共模输入时,两个晶体管的发射极电流是相同的,其交流通路共模输入时,两个晶体管的发射极电流是相同的,其交流通路 如图如图6.37(b)所示。所示。 与图与图6.32(b)比较,只是将比较,只是将Rc/RL代替代替 Rc,即两图一致。即两图一致。 。 所以式所以式(6.108)所表示的单端输出的共模增益公式中,将所表示的单端输出的共模增益公式中,将Rc换成换成 Rc/RL,即得到带负载差动放大器的单端输出共模增益公式,即,即得到带负载差动放大器的单端输出共模增益公式,即 / ( 2 1 CL c beo RR A rR 带载) (6.118) 3)差模输入时,交流通路如图)差模输入时,交流通路如图6.37(c)所示。与图所示。与图6.31的半边电路的半边电路 比较,只需将比较,只需将Rc/RL替代图替代图6.31中的中的Rc,即可得图,即可得图6.37(c)。 由式由式(6.98)可知,单端带负载差动放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