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城市建设中的仿古建筑景观_第1页
浅析城市建设中的仿古建筑景观_第2页
浅析城市建设中的仿古建筑景观_第3页
浅析城市建设中的仿古建筑景观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浅析城市建设中的仿古建筑景观摘要:20世纪后期至21世纪初的二三十年中,中国经济迅猛发展,人们的思想、观念、品味等等也产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全国上下掀起了建设的热潮,我国建筑行业发展迅速,作为建筑流派中的重要一支,仿古建筑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是在这种热潮当中,也有一些不和谐因素。本文就仿古建筑的园林应用及研究的动态进行综述。关键词:古建筑 仿古建筑 形式20世纪后期至21世纪初改革开放大潮汹涌澎湃,中国经济迅猛发展,人们的思想、观念、品味等等也产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全国上下掀起了建设的热潮,我国建筑行业发展迅速,各种建筑的新观念 新技术、新材料、新方法正不断涌入。与此同时,作为建筑流派中的重

2、要一支,仿古建筑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各地掀起了一场仿古建筑的热潮,例如,复原了西安的青龙寺,重建了武昌的黄鹤楼。上海和北京两个大观园比翼争辉,遥相呼应。许多城市的古文化一条街如雨后春笋,破土而出。北京有硫璃厂文化街,南昌有天子庙及秦淮风光,西安有书院门古文化街。 民间之复古建筑热潮更是如火如荣,无论是陕北佳县的自云山,还是北京郊区的白云观,各地无不造神修庙,庙要原样,佛要原装,处处香烟缭绕,从者如云,大有古调颇自爱,今人争与弹之势。 显然,这一仿古与复古建筑的热潮是一种民族心态的投射和反映,对此应当从理性上加以思考,实践上给予指导,才不会辜负改革开放为建筑事业的发展所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否则造成

3、了极大的浪费和损失,并严重的扰乱和误导了广大人民群众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1. 仿古建筑的认识和价值 中国古代建筑的确有不少令人迷恋与神往之处。单就那木结构的大屋顶来说,真正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一个创造,不仅给皇家宫殿和神怫庙堂增加了第五立面的辉煌平添了几多权威与神光;不仅在闻架结构上勾心斗角,画栋雕梁,显示出高超精湛的技术水平,匠心独运;不仅在屋顶弯曲上符合最速降线或垂链线的轨迹使雨水以最短时间排出屋面。不仅在受力分析上,将大屋顶的重量包括负载都能合理地分散在各个柱子上,而且在美学欣赏上达到了很高的造诣,它轮廓生动、色彩鲜明、线条柔美、形象飘逸洒脱,与自然融为一体“如踱斯翼,如鸟斯

4、棘。如晕斯革,如翼斯飞”。这种建筑精华,如果失传,实在可惜,仿一仿又何妨,故而世界各地的唐人街上,不乏大屋顶之例。【1】 梁思成先生曾说过,“从历史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遗产和传统中的好东西都是劳动人民所创造的,这些都是经历了历史的提炼和淘汰。集中了劳动人民喜爱而流传下来的?群众所喜爱的一般都是具有人民性的,是我们今天用得着的。”【2】 梁先生早在1935年就提出“为中国创造新建筑”的主张,尽管随着社会形势的变化,梁先生的具体说法可能有所不同,但从未离开过创造出具有中国特色并适合国人使用的新建筑这一核心思想。 应当说仿古建筑形式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仿古建筑形式是指利用现代建筑材料或传统建筑材

5、料对古建筑形式进行符台传统文化特征的再创造;狭义的仿古建筑形式是指利用传统建筑材料,在特定范围内对古建筑的复原,严格讲属于文物修复范畴,本文所论及的只是广义的仿古建筑形式。 文丘里谈到保持传统手法时说:“利用传统部件和适当引进新的部件组成独特的总体”“通过非传统的方法组合传统部件”【3】这句话如果运用到仿古建筑形式,可以说是贴切的,但是他只是就传统形式和手法的外延而言,至于建筑的文化内涵没有解释。其实任何建筑形式都具有文化性,属于文化范畴建筑不仅仅是用建筑材料掏筑的自然物体 同时也是表现人类思想感情的载体,这种观念已被太多数人所接受。仿古建筑形式也是如此 它传递的是以建筑的“文化层”和时序等差

6、为表象的传统文化表达的是传统文化语言演绎出的一个个具有象征和标志意义的文化符号因此,仿古建筑是区别于非传统建筑形式的文化建筑。 中国五千年的建筑史实际是五千年的文化史,积淀着社会纶理、风俗习惯、宗教精神、审美意识等丰富的文化蕴涵。西周时期建筑的左祖右社平面布局表现了当时的礼法制度;明清时期祭祀天地的天坛地坛体现了中国古代的“天人合一”思想;就连褒扬妇女的忠贞清白也要立一块贞节牌坊;甚至坍圮的宫殿还要 量准“魏晋基址”【4】予以恢复。 凡此种种,文化通过建筑形式展示给人们看,试想有着五千年文化积淀的中国,其建筑设计如果缺乏文化思想,尤其缺乏传统文化的支撑,那么我们生活的建筑空阃将是何等的苍凉何等

7、的浅薄。仿古建筑形式的出现,为多元文化的社会增添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线也为历史和现实之间构筑了一条沟通的桥梁。形式上的喜闻乐见及文化上的溯本求祸,使仿古建筑形式等同于其他文化建筑这一社会定位具有客观给定性。 2.仿古建筑的兴盛及其本源 世界性文化交流的冲击,促使建筑形式向多样化方向发展,在设计价值取向上便走向了二元化:一方面强调建筑形式要顺从政治文化的图解和发挥建筑师的个性;另一方面强调体现历史特征和民族风格的创作思理和传统文化的传承。面对二元化的选择,在历史责任心和民族自豪感的驱动下,深感创作贫乏的建筑师们,便开始挖掘传统形式所固有的文化资源,这样传统建筑本身的文化因子与发展变化的社会因子,便成

8、为仿古建筑形式兴盛的原因或称本源。 2.1文化因子 谈仿古建筑,就必先谈古建筑。古建筑形式的文化因子,主要蕴涵在建筑总体造型和部件所示的各种美感上,如动态美、对称美、装饰美以及韵律美等等,这些美感实际是人们经过抽象、概括而形成的形式感,是经验性和总结性的。中国的古建筑从“构木为巢”初始,人们也仅仅是为了“便于生”而“不能为观乐也”【5】因此没有建筑形式的审美意识。实用功能是建造房屋的主要思想,随着建筑技术和建筑条件的发展,以及审美对象的扩大,使得功能的愉悦性成为建筑形式的重要内容,但是完全意义上的建筑审美观是在商周时期形成的。竹书纪年记述帝辛“作琼室,立玉门”;诗经把大屋顶比作“如鸟斯革,如翠

9、斯飞”;先秦时期的“高台榭,美宫室,汉以后出现大量以古建筑作为审美对象的诗赋文章,从而建筑与文学结下了不解之缘,形成了历史上独特的古建筑文化现象。中国古建筑的美感形式的确立,决于上述主观方面审美价值的评价和客观方面符合木构建筑“内在尺度”的艺术创造,比如正脊两端的鸥吻,最初是起着固定椽凛作用的砖构件。这个过程是循环往复的过程,具有社会活动的重复性,它将形式美感信息“遗传”给后人,世代沿袭,千古不变,这也许就是为什么中国古建筑不是“石头的历史”,而是“木头的历史”的原因吧。 形式美感尚不足以造成仿古建筑兴盛之唯一本源,古建筑民族风格和时代特征,间接地表现它所隐含的文化意蕴和历史背景,比如汉代建筑

10、屋顶尚未形成曲面,低且平直,表现出简约;古拙和建筑风格,多少显现当时经济文化在战事频仍后的整合与发展;唐宋时期产生了模数制是建筑走向成熟的标志,此时的建筑体量较大,屋顶举折逐渐升起,建筑风格恢宏凝重,反映当时政治经济文化的繁荣。“凡屋有三分,自梁以上为上分,地以上为中分,阶为下” 【6】尽管古建筑形式是一贯制的,但是,正脊与垂脊构架的屋顶形式的差异,构件细部的明显特征,自然成为表现建筑风格的重要内容:一定时期的经济文化条件决定一定时期的建筑风格,没有个性化的建筑风格就无法表现具有特色的民族文化。 2.2社会因子 旅游业的发展,国际性的文化交流,提高了旅游者的欣赏品位和情趣,访古猎奇、返朴归真的

11、观赏心理影响了景区旅游建筑的价值取向,仿古建筑愈加受到人们的青睐,随之保持景区“文化生态”的平衡,也就成了旅游环境建设的理论问题:这种平衡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在文物建筑区域,为了协诵风格,一些旅游配套设施以仿古建筑形式出现; 二是新僻区域或历史文化城市,为了统一风格,一批新建和改建的仿古建筑形式出现。 至于某些特定的文化建筑,比如以历史为背景的影视城,其传统的建筑形式无疑是建筑师们创作的源泉,也是仿古建筑兴盛与发展的直接导因。 冲天的高楼,直线的造型,光的污染,导致人们不得不企图从紧张的情绪中解脱出来,古建筑都以其生动的造型,柔美的曲线,匍匐展开的平面,成为抵消紧张情绪的归宿,为人们找回

12、了失落的家园感”,人们可以站在同一个“地平线”,面对面的交淡,精神得以充分缓释。“夫宅者,乃阴阳之枢纽,人伦之轨模”【7】。传统形式的建筑从古至今就以人为本,是“人道”的建筑。 3.仿古建筑形式的创作手法 归纳起来,仿古建筑形式的设计表现出“功能服从形式”和“形式服从功能”两种创作思想。为了突出传统文化和民族风格,有时形式与功能相对脱离, 表现形式为主:对于功能性较强的建筑,有时以实用为主,形式让位于功能或滞后于功能。在具体的创作手法上,为了达到表现民族风格而不是单纯复原古建筑形式的目的,建筑师考虑更多的是整体造型与时代特征的有机结合 以及古建筑形式与现代建筑之间的关系处理。 3.1神似与形似

13、 仿古建筑设计的最高层次是建筑形式的神似,并通过神似表现民族风格,但神似是以形似为基础的,没有一定程度的形似是达不到神似的。建筑师们以“屋有三分”为基本构架,调动古建筑时代特征突出的建筑构件进行造型,不少作品成为以形传神,形神兼备的上乘之作。 3.2写实与夸张 写实是仿古建筑设计最常见的手法,应当明确仿古建筑的写实不是传统形式的照搬,更不是复古,达到“象”而不是“是”,这也是仿古建筑设计的最低层次;夸张手法用于标志性建筑的较多,比如在建筑立面装饰一组硕大的斗拱,或者将典型构件放大变形后成为独立的构筑物。 3.3组合与分散 古建筑平面布局体现了古代社会文化与规划思想,对仿古建筑设计具有积极的借鉴

14、作用。建筑师在空问序列的安排上,依据“对称、规整、均衡”的设计原则,使建筑个体在有机合理的组台后,形成完整统一的建筑群体,这是平面组合。另一种组合,即现代建筑与古建形式在部位上的组合,这种组合实际是一种特殊的仿古建筑形式,它只能让人感受和体味传统文化的存在,比如抽象的古建筑大屋顶与现代建筑“屋身”组合的建筑。 分散手法主要见于园林建筑和地域标志建筑。建筑本身不是造园的重点,但园林设计缺少小品的点缀,是失败的设计,将传统形式的亭子、台榭、廊桥分散在芳草绿地、假山碧水之间,对景区气氛的烘托起着画龙点晴的作用。 6.小结 文化摆脱不了对历史遗产的继承和接收,民族形式和仿古建筑是建筑文化发展的必然阶段

15、,世界各国莫不如此。虽然现阶段盲目的仿古产生了一些负面的影响,但是我们不能不假思索的去否定它,我们不能全用“假古董”来批判它,全盘抵御它。只要对建设的适宜性、所属性进行认真推敲,适时适地地建造,仿古建筑同样也是真实的、有价值的建筑。同时,我们也不能因为畏惧压力而裹足不前,梁思成先生早在半个世纪前就曾研究过并在不断的摸索中总结出:“新的内容必然要求新的形式。但是,新形式不是一下子就能形成的,而是随着内容的更新不断地演变成形的。正因为这样的不断演变,今天的新形式明天就可能变成旧形式。因此,不能完全否定一切旧形式,而且在必要时还要善于利用旧形式,使它为今天的需要服务。但我们绝不应抄袭、搬用,使自己成为旧形式的奴隶【8】。” 主要参考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