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三课文梳理(wan)_第1页
必修三课文梳理(wan)_第2页
必修三课文梳理(wan)_第3页
必修三课文梳理(wan)_第4页
必修三课文梳理(wan)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必修三重点知识梳理第一单元一林黛玉进贾府 (曹雪芹)1人物形象( 1)林黛玉:A 外貌描写(考查重点)“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B性格特征:美貌多情,体弱多病,心态复杂,言行小心谨慎。( 2)贾宝玉A 外貌描写(考查重点)“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鬓若刀裁,眉如墨画,面如桃瓣,目若秋波。虽怒时而若笑,即瞋视而有情。 面如敷粉,唇若施脂;转盼多情,语言常笑。天然一段风骚,全在眉梢;平生万种情思,悉堆眼角。 ”B性格特征贾宝玉是封建贵族的叛逆者,具有反抗封建束缚

2、、要求自由平等的思想。他蔑视世俗、卓然独立的种种表现,反映了他对封建礼教和封建道德的反抗。C西江月判词“无故寻愁觅恨,有时似傻如狂。纵然生得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文章。行为偏僻性乖张,那管世人诽谤!富贵不知乐业,贫穷难耐凄凉。可怜辜负好韶光,于国于家无望。天下无能第一,古今不肖无双。寄言纨袴与膏粱:莫效此儿形状!”词中所展示了人物思想性格和形象。似贬实褒,正文反作的方法,是对宝玉的赞颂。表面上用世俗的观念批判贾宝玉,而实际上却是宝玉叛逆性格的写照。该词作用: 其一,作者假托封建卫道者的口吻,对宝玉的似嘲实赞,巧妙地歌颂了宝玉反封建的叛逆性格,暗示了小说为宝玉安排的悲剧结局

3、。其二,作者用“说反话”的手法,赞赏宝玉对封建主义采取的玩世不恭的态度,歌颂他不向世俗屈服, 勇于反抗的精神。 他的“愁”和“恨”,正是要求摆脱“世务” “文章”而不可得的苦闷心情的表现;他的“傻”“狂”,是专制压迫和禁锢的结果,是他在痛苦中寻求新的生活和理想,而又找不到出路,陷于失望和迷惘的一种精神状态。( 3)王熙凤A 外貌描写(考查重点)“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绘肖像作品不但具体细腻刻画人物外貌,而且通过外貌的描写,透露出人物性格特征和精神世界。肖像描写包含服饰和容貌两个方面。服饰:(头饰、裙饰、服装)铺陈集珍宝珠玉于一身暗

4、示她的贪婪与俗气, 从侧面反映了她内心的空虚。 容貌: 着重写她那一双 “三角眼”、两弯“吊梢眉” 、含威不露的“粉面” 、未启先笑的“丹唇”表现她美丽外表隐藏着刁钻和狡黠。B性格特征王熙凤是一个精明能干,惯于玩弄权术的人。为人刁钻狡黠, “明是一盆火,暗是一把刀” 。由于对上善于阿谀奉承,因此博得贾母欢心,从而独揽了贾府的大权,成为贾府的实际掌权者。课文从四个方面展示她的性格特征:出场,会见黛玉,回王夫人。第一,出场,写出场这是红楼梦中极其精彩的一笔:未见其人,先闻其声。 “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然后才见“一群媳妇丫环围拥一个人从后房门进来”。难怪黛玉纳罕,觉得与那些个“敛声屏气,恭肃严

5、整”的人们相比,这张狂的来者,实在是“放诞无礼”,正说明她在贾府的特殊身份和地位。通过贾母介绍,更证明了这一点:“他是我们这里有名的一个泼皮破落户儿”,“你管叫他凤辣子就是了” 。“老祖宗”能够用这样戏谑的语言与之谈笑的人实在不多,除了说明她性格泼辣之外, 更说明她是深得贾母宠爱的特殊人物。第二, 会见黛玉, 她的内心世界在她会见黛玉时的言谈举止表现得很充分。先是恭维 ( 因为黛玉是贾母最疼爱的外孙女儿,不惜恭维到了令人肉麻的地步: “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 !”;继而拭泪 (因为提到黛玉母亲 ,想到贾母定会为女儿去世而掉泪,所以抢先 “用帕拭泪” );最后转悲为喜 (因为她见

6、贾母笑了,便匆忙完成这个感情的转变) 入木三分描绘了王熙凤察言观色,机变逢迎的本领,揭露了她在贾府中得宠的原因。第三,回王夫人, 王熙凤回王夫人虽几笔带过,但进一步说明由于她的善于机变逢迎和果断能干,已取得王夫人欢心, 成为贾府中的实际掌权人。二祝福(鲁迅)1情节内容序幕祝福景象与鲁四老爷结局祥林嫂寂然死去开端祥林嫂来到鲁镇(倒叙)发展祥林嫂被迫改嫁高潮祥林嫂再到鲁镇尾声祝福景象与“我”的感受倒叙的作用:造成悬念,引人入胜;造成悲剧气氛,奠定悲凉基调;突出祥林嫂与鲁四老爷的矛盾冲突;突出反封建的主题。2人物形象( 1)对祥林嫂的三次肖像描写第一处:初到鲁镇。“头上扎着白头绳,乌裙,蓝夹袄,月白

7、背心,脸色青黄,但两颊还是红的。模样还周正,手脚都壮大。顺着眼。她反满足,口角边渐渐的有了笑影,脸上也白胖了。”第二处:再到鲁镇。“头上扎着白头绳,乌裙,蓝夹袄,月白背心,脸色青黄,只是两颊上已经消失了血色。顺着眼,眼角上带些泪痕,眼光也没有先前那样精神了。”第三处:死前与作者相遇。“五年前花白的头发,即今已经全白,全不像四十上下的人;脸上瘦削不堪,黄中带黑,而且消尽了先前悲哀的神色,仿佛木刻似的;只有那眼珠间或一轮,还可以表示她是一个活物。她提着竹篮,内中一个破碗,空的;一手拄着一支比她更长的竹竿,下端开了裂;她分明已经纯乎是一个乞丐了。”祥林嫂的性格特点:勤劳,朴实,善良,温顺,要求极低,

8、易于满足。但再到鲁镇时,两颊和眼睛发生了变化,说明精神上受到刺激,极度悲伤。而第三处则显示其遭遇悲惨,乞讨无路,陷于绝境,内心深处受到摧残,精神麻木,已是濒于死亡。作者正是用白描手法,在对比中显示人物的境遇,内心的痛苦和悲哀。文中除了这三次眼睛描写之外,还有几次眼睛描摹。 通过这些眼睛描写,我们可以勾画出祥林嫂一生悲苦命运的轨迹:祥林嫂是旧中国农村劳动妇女的典型, 她勤劳、 善良、安分耐劳, 但在旧社会她不但不能把握自己的命运,反而沦为一个被践踏、被迫害、被愚弄、被鄙视的人物,以致被旧社会所吞噬。小说起于祝福, 结于祝福, 情节的发展与祝福有密切联系。 鲁四老爷正是通过祝福把祥林嫂逼上绝路的。

9、同时,祥林嫂是在祝福中死去,题为“祝福”就用祝福的热闹繁忙来反衬祥林嫂的悲剧命运。另外,祝福是一种封建习俗。在旧社会,劳动人民无福可祝,无福可言,而祥林嫂正是因为这祝福而逼上绝境的。可见,小说取名为祝福具有深刻含义。( 2)鲁四老爷人物形象鲁四老爷是当时农村中地主阶级的代表人物, 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时期地主阶级知识分子的典型形象。 他政治上迂腐、保守,顽固地维护旧有的封建制度,反对一切改革与革命。他思想上反动,尊崇理学和孔孟之道。自觉维护封建制度和封建礼教。他是造成祥林嫂悲剧的一个重要人物。( 3)婆婆、大伯和卫老婆子人物形象他们是封建族权、夫权的象征。他们自私自利,为了各自的目的,用封建礼教

10、压迫祥林嫂,将祥林嫂逼上了绝路。( 4)以柳妈为代表的鲁镇其他人物形象柳妈和祥林嫂一样都是旧社会的受害者。 但是,由于她受封建迷信思想和封建礼教的毒害很深,给祥林嫂造成了难以支持的精神重压,把祥林嫂推向更恐怖的深渊之中。同情他的人,也把她推向深渊, 这更显示出悲剧的可悲。柳妈正是这样一个同情祥林嫂而又给她痛苦的人。( 5)“我”的人物形象小说中的“我”是一个具有进步思想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形象 。“我”有反封建的思想倾向,憎恶鲁四老爷,同情祥林嫂。对祥林嫂提出的“魂灵的有无”的问题,之所以作了含糊的回答,有其善良的一面;同时也反映了“我”的软弱和无能。三老人与海(海明威)( 1)故事情节与人

11、物形象小说主要写一个饱经风霜的古巴老渔夫连续84 天在海上打鱼而一无收获,第 85天仍然继续去捕鱼, 终于捕到了一条大马林鱼,但在返航的途中,又遇到了大群鲨鱼的围攻,老人桑地亚哥 奋不顾身, 与鲨鱼进行了一夜的搏斗, 结果当老人返回岸上时只剩下一副巨大的鱼骨架子了。 桑地亚哥在同象征厄运的鲨鱼的斗争中虽然失败了,但他并没有在厄运面前屈服, 认为人虽可以暂时战败, 但人的精神和意志是永远也打不垮的。这是一场人与自然搏斗的惊心动魄的悲剧。老人每取得一点胜利都付出了惨重的代价,最后遭到无可挽救的失败。但是,从另外一种意义上来说, 他又是一个胜利者。因为,他不屈服于命运, 无论在怎么艰苦卓绝的环境里,

12、他都凭着自己的勇气、毅力和智慧进行了奋勇的抗争。大马林鱼虽然没有保住,但他却捍卫了 “人的灵魂的尊严 ”,显示了 “一个人的能耐可以到达什么程度”,是一个胜利的失败者,一个失败的英雄。这样一个“硬汉子 ”形象。( 2)小说的象征意味表面上小说是写一位老人及其在海上的经历,但实际上, 老人的形象极具概括性,他已经超越了一个人的存在,而成为了人生的一种象征。老人桑地亚哥就是 “硬汉 ”的代表,大海则是人生舞台的象征,鲨鱼则是我们人生中的挫折、厄运的象征。( 3)经典名言“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你尽可以把他消灭掉,可就是打不败他”。第二单元四蜀道难(李白)1浪漫主义李白诗歌新奇瑰丽的想象,大胆

13、的夸张,神奇的传说,奔放的激情,构成了浪漫主义的表现手法。五杜甫诗三首六琵琶行并序(白居易)( 1)侧面烘托“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从侧面突出了琵琶声感人的艺术效果。 在这里,诗人没有对琵琶女的弹奏作出评价, 而是侧面写听众的反应: 乐曲已经结束了, 大家却仍然陶醉在对音乐的艺术享受之中, 似乎还在回味琵琶妙语的余韵, 谁也不愿破坏这 “无声胜有声”的艺术效果;同时由于大家都完全听入了神,达到了忘我的地步,无心顾盼周围环境,曲终如梦初醒, 看到江山皎洁的月光,诗人以 “悄无言” 之宁静来反衬人们思想感情的不平静,以听众的强烈反应来衬托乐曲强烈的艺术魅力。( 2)内容与人物形象第一

14、次:“忽闻水上琵琶声” ,只听见琵琶声(暗写,未见其人)“寻声暗问弹者谁” ,见人听琴的急迫心情(侧面烘托琴技)第二次: 邀见琵琶女,琵琶女再弹琵琶(明写、详写)琵琶女自叙身世,诗人述“迁谪意”感情相通(点明题旨)第三次: 成知音三弹琵琶(明写、略写)“却坐促弦弦转急” “江州司马青衫湿” (照应题旨,侧面烘托)只说调子悲凄与前两首不同,又从侧面写听众“掩泣”更以“江州司马青衫湿”作结,用音乐形象及其艺术效果补足 “同是天涯沦落人” 一句的内涵,突出主题(不合理的社会制度造成沦落)。琵琶女的三次演奏是贯穿全诗的主线,围绕着它,诗人将情、景、事高度融合在一起,绘制出一幅幅动人的画面。封建社会才女

15、的悲剧:当年:艳盖群芳、艺压京城、人妒人捧、年年欢乐。而今:年老色衰、门前冷落、委身商人、独守空船。联想到自己的遭遇及被贬后的心情:当年:诗酒流连、丝竹不绝、高朋满座、其乐融融、身居京城、才高位显。而今:谪居卧病、有酒无乐、送客惨别、其情凄凄、贬出京城、怀才不遇。七李商隐诗两首第三单元八寡人之于国也 (孟子)1 “五十步笑百步”已成为人们经常使用的成语,含义是什么?提示:比喻缺点或错误的性质相同,只是情节轻或重的区别。说明:梁惠王移民移粟与邻国统治者治国不尽心实质上没什么区别, 只是形式上或数量上不同而已,从而引出要使民加多,必须施仁政,行王道。2内容主旨本文主要阐述了孟子施仁政的主张,要想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