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小学中段语文预习习惯的培养研究》小课题实施方案_第1页
2021年《小学中段语文预习习惯的培养研究》小课题实施方案_第2页
2021年《小学中段语文预习习惯的培养研究》小课题实施方案_第3页
2021年《小学中段语文预习习惯的培养研究》小课题实施方案_第4页
2021年《小学中段语文预习习惯的培养研究》小课题实施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精编范文 小学中段语文预习习惯的培养研究小课题实施方案温馨提示:本文是笔者精心整理编制而成,有很强的的实用性和参考性,下载完成后可以直接编辑,并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修改套用。篇一:小学中段语文预习习惯的培养研究小课题实施方案 “小学中段语文预习习惯的培养研究” 课题实施方案 一、课题研究的现实背景意义 1、新课程标准提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而培养学生良好预习习惯是养成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手段。 2、礼记中庸:“凡事预则立, 不预则废。”预习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 长期坚持便形成习惯, 它不仅是学习的第一步, 更是成功的起点

2、。正如乌申斯基所言:“良好的习惯是一个人一生所储存的资本, 这个人一生便享用它的利息。” 3、预习, 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是教师讲课前学生先行自学的一个阶段。这个阶段最能体现新课标所倡导的自主学习的精神。预习最大的好处是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自己获取知识的习惯, 同时也为老师上课做好准备。 4、本校实际:我校地处乡镇, 学生都是农村儿童。家长在外打工的占大多数, 相当的一部分成为了“留守儿童”。留在家的多为大字不识的老人家, 无法辅导孩子的学习。孩子没有安静的学习空间, 家长为了生计忽视了孩子的学习。孩子在性格、行为习惯、学习成绩等方面都不尽人意。我们发现,

3、这些学生的学习活动以被动接受居多, 主动参与不够, 没有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叶圣陶在论中学国文课程的改订一文中说:“指导预习的办法实施了, 上课的情形就将和现在完全两样。上课做什么呢?在学生是报告和讨论, 不再是一味听讲, 在教师是指导和订正, 不再是一味讲解。”看来, 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 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发现学习法: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积极创导的发现学习法, 是让学生按教师提供的材料自己探究和主动发现问题,从而得出相应结论的一种教学模式或教学方法。这种学习法其实在语文教学中, 特别是预习阶段应经常使用。长期运用此种学习方法, 有助于学生自主走进学习,

4、 独立去发现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能使学生始终保持一颗敏锐的心面对学习。 2、建构主义学习观:学习是通过已有的认知结构对新信息进行加工而建成的。由此可以看出, 学习是一个主动建构的过程, 学习者不是被动地吸收信息, 而是主动地建构信息, 这里的建构一方面是对新信息的意义的建构, 另一方面也包含对原有经验的改造或重组。预习可使学生初步了解教材的大概内容, 使学生对新知在思想上有所准备;能使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和技能, 解决一些教材中能够独自解决的问题, 同时又起到巩固旧知的作用。由此可以看出, 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 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至关重要。 3、马克思主义相关理论:马克思

5、主义认为, 人的本质是主体的、能动的。学生是个性认识的主体, 实践的主体, 自我发展的主体。学生成长关键在于自身的积极性。授人以鱼, 不如授人以渔。“成功教育从习惯养成开始。教育的核心不只是传授知识, 而是学会做人。习惯是一个人存放在神经系统的资本, 一个人养成好的习惯, 一辈子都用不完它的利息。”由此看出, 学生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需要教师“严”字当头、长期不懈地去引导、培养。 三、关键词界定 预习:预习是学科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指学生预先自学将要学习的功课, 是教师讲课前学生先行自学的一个阶段。这个阶段最能体现新课标所倡导的自主学习的精神。预习最大的好处是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

6、, 培养学生自己获取知识的习惯, 同时也为老师上课做好准备。 习惯:好的习惯是人们走向成功的钥匙, 而坏的习惯是通向失败敞开的门。语文预习习惯是指是“在长时间里逐渐养成的, 一时不容易改变的行为”, 1在语文学习中学生所表现出来的稳固的自动化行为。 四、课题研究的预期目标 、使学生树立预习意识, 提高对预习的兴趣, 以此促进良好预习习惯的养成。 2、使学生掌握正确、科学的预习方法, 增强自主学习的意识, 以此促进良好预习习惯的养成。 3、以评价促进良好预习习惯的养成, 全面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五、课题研究的对象和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20_级3班全体学生 (二)研究方法: 1、问卷调查

7、法: 针对不同阶段研究的需要, 相关问卷调查表。经科学的统计分析后, 得出较有说服力的数据或结论。如此实证分析, 一方面, 可为进一步的深入研究提供依据;另一方面, 可为研究的结果提供支撑性材料。 2、文献研究法: 查阅与课题相关的基础理论、应用理论资料, 及时分析整理, 充实本课题的理论基础, 提高教师的理论素养, 促进研究的深入。 3、行动研究法: 行动研究是从实际工作需要中寻找课题, 在实际工作过程中进行研究, 由实际工作者理解、掌握和应用, 从而达到解决实际问题, 改变社会行为的目的的研究方法。 4、经验总结法:在研究过程中, 及时进行阶段性小结, 撰写经验总结, 积累资料。 六、研究

8、内容(一) 以激“趣”促进学生预习习惯的养成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 要使学生有科学的学习方法, 端正的学习态度, 良好的学习习惯, 就要从学生的兴趣出发。生动直观和趣味盎然的学习会激发学生对学习的欲望。 由此可以看出, 要使学生由被动到主动, 由不自觉到自觉, 由“要我预习”变成“我要预习”, 必须从“趣”着手, 引领学生走入文本, 从而促进学生预习习惯的养成, 以此提升预习的有效性。 1、悬念激趣, 激发“思”趣 正所谓“情随心动, 趣从内生。” 针对小学生年龄小、好奇心强的这一特点, 我们可以在预习阶段创设悬念情境, 以此激发学生的预习兴趣, 让其带着期待与思考对课文内容进行自主探究。这

9、种激趣方式目的是让学生在初步了解课文的大概内容的基础上, 抓住悬念, 自主尝试、解读悬疑, 从而使学生上课时对老师教的内容在思想上有所准备, 以此激发学生学习新课的“思”趣, 更近一步的“探”趣, 促进学生预习习惯的养成。 2、质疑激趣, 激发 “学”趣 质疑是学习与创新的起点。在预习中指导学生学会从不同角度去质疑, 初步去解疑, 收获预习的成功与快乐, 就显得尤为重要。如:课题是文章的眼睛。指导学生领会课题含义, 对学生深入学习和理解课文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预习时教师可让学生对课题进行质疑, 并根据质疑初步走入新课自主探究, 找寻答案。也可让学生到课文中去质疑答题, 以此激发学生学习新课的“

10、学”趣, 促进学生预习习惯的养成。 3、声形激趣, 激发“情”趣 “感人心者, 莫过于情”。教师在进入新课前, 利用课前导读、自学提示、插图、录音、网络视频等形式创设与课文内容相符的情境, 充分调动学生的求知欲, 使其自觉走入文本, 感受“情”趣。以此达到动情、感知、晓理的预习效果, 促进学生预习习惯的养成。 4、故事激趣, 激发“知”趣 对于情节性强的新课, 教师可在预习前埋下伏笔。绘声绘色地讲述故事的开头, 在精彩之处戛然而止, 充分调动学生的好奇心, 让他们走进预习, 以此激发学生对新知的“知”趣, 促进学生预习习惯的养成。 (二)以“导法”促进学生预习习惯的养成 方法是解决问题的重要途

11、径与手段, 一个人掌握了科学的学习方法, 就如同掌握了打开知识宝库的“金钥匙”, 所以, 要想让学生具有自学的本领, 作为教师就要重视预习方法的指导。实验教师根据小学中段语文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及其认知规律, 预设以下几种预习方法: 1、读。 “读”是一种最重要的预习方法。预习做到读音准确, 不添字, 不漏字, 不换字, 不读破句, 正确把握语调、语气。遇到重点篇目, 要反复朗读。仔细推敲课文的含义, 品其意味, 得其精华。 2、查。查字典、词典或其它工具书, 扫除字词障碍, 弄清、弄懂生字、生词的形、音、义。将一些难以把握的字词划出来, 及时请教他人, 做到能初读课文, 对文章内

12、容有初步印象。借助各种学习资源, 对课文的内容进行拓展学习, 如作者介绍、课文写作背景等, 以此达到让学生初步了解课文大概内容的预习目的。 3、思。每篇课文后的思考与练习是课文的有机组成部分, 在课前预习时, 不妨让学生将这些思考题想一想, 动手做一做, 不会做的等上课与老师共同探讨解决, 这样带着问题上课, 效果会更好。 4、写。即勤动笔。预习时, 在课文一些重点地方写写画画, 圈圈点点是很有必要的。例如, 给不懂读音的字标上拼音, 不理解的词写上注释, 含义深的句子画上线, 重点的字词加圈加点, 有疑难的地方打个问号等, 让批注法在预习中落到实处。篇二:小学中年级学困生语文预习习惯的培养研

13、究课题实施方案 小学中年级学困生语文预习习惯的培养研究 课题实施方案 一、课题研究的现实背景意义 1、新课程标准提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而培养学生良好预习习惯是养成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手段。 2、礼记中庸:“凡事预则立, 不预则废。”预习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 长期坚持便形成习惯, 它不仅是学习的第一步, 更是成功的起点。正如乌申斯基所言:“良好的习惯是一个人一生所储存的资本, 这个人一生便享用它的利息。” 3、预习, 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是教师讲课前学生先行自学的一个阶段。这个阶段最能体现新课标所倡导的自主学习

14、的精神。预习最大的好处是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自己获取知识的习惯, 同时也为老师上课做好准备。 4、本校实际:我校地处西北小县城, 部分家长在外打工, 留在家的多为大字不识的老人家, 无法辅导孩子的学习, 部分家长为了生计忽视了孩子的学习, 孩子没有安静的学习空间, 孩子在性格、行为习惯、学习成绩等方面都不尽人意。我们发现, 这些学生的学习活动以被动接受居多, 主动参与不够, 没有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叶圣陶在论中学国文课程的改订一文中说:“指导预习的办法实施了, 上课的情形就将和现在完全两样。上课做什么呢?在学生是报告和讨论, 不再是一味听讲, 在教师是指导和订正, 不再

15、是一味讲解。”看来, 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 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发现学习法: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积极创导的发现学习法, 是让学生按教师提供的材料自己探究和主动发现问题,从而得出相应结论的一种教学模式或教学方法。这种学习法其实在语文教学中, 特别是预习阶段应经常使用。长期运用此种学习方法, 有助于学生自主走进学习, 独立去发现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能使学生始终保持一颗敏锐的心面对学习。 2、建构主义学习观:学习是通过已有的认知结构对新信息进行加工而建成的。由此可以看出, 学习是一个主动建构的过程, 学习者不是被动地吸收信息, 而是主动地

16、建构信息, 这里的建构一方面是对新信息的意义的建构, 另一方面也包含对原有经验的改造或重组。预习可使学生初步了解教材的大概内容, 使学生对新知在思想上有所准备;能使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和技能, 解决一些教材中能够独自解决的问题, 同时又起到巩固旧知的作用。由此可以看出, 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 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至关重要。 3、马克思主义相关理论:马克思主义认为, 人的本质是主体的、能动的。学生是个性认识的主体, 实践的主体, 自我发展的主体。学生成长关键在于自身的积极性。授人以鱼, 不如授人以渔。“成功教育从习惯养成开始。教育的核心不只是传授知识, 而是学会做人。习惯是一个人存放在神经系统的资本

17、, 一个人养成好的习惯, 一辈子都用不完它的利息。”由此看出, 学生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需要教师“严”字当头、长期不懈地去引导、培养。 三、关键词界定 预习:预习是学科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指学生预先自学将要学习的功课, 是教师讲课前学生先行自学的一个阶段。这个阶段最能体现新课标所倡导的自主学习的精神。预习最大的好处是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自己获取知识的习惯, 同时也为老师上课做好准备。 习惯:好的习惯是人们走向成功的钥匙, 而坏的习惯是通向失败敞开的门。语文预习习惯是指是“在长时间里逐渐养成的, 一时不容易改变的行为”, 1在语文学习中学生所表现出来的稳固的自动化行为。

18、 四、课题研究的预期目标 、使学困生树立预习意识, 提高对预习的兴趣, 以此促进良好预习习惯的养成。 2、使学困生掌握正确、科学的预习方法, 增强自主学习的意识, 以此促进良好预习习惯的养成。 3、以评价促进良好预习习惯的养成, 全面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五、课题研究的对象和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20_级3班全体学困生 (二)研究方法: 1、问卷调查法: 针对不同阶段研究的需要, 相关问卷调查表。经科学的统计分析后, 得出较有说服力的数据或结论。如此实证分析, 一方面, 可为进一步的深入研究提供依据;另一方面, 可为研究的结果提供支撑性材料。 2、文献研究法:查阅与课题相关的基础理论、应

19、用理论资料, 及时分析整理, 充实本课题的理论基础, 提高教师的理论素养, 促进研究的深入。 3、行动研究法: 行动研究是从实际工作需要中寻找课题, 在实际工作过程中进行研究, 由实际工作者理解、掌握和应用, 从而达到解决实际问题, 改变社会行为的目的的研究方法。 4、经验总结法:在研究过程中, 及时进行阶段性小结, 撰写经验总结, 积累资料。 六、研究内容 (一) 以激“趣”促进学困生预习习惯的养成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 要使学困生有科学的学习方法, 端正的学习态度, 良好的学习习惯, 就要从学困生的兴趣出发。生动直观和趣味盎然的学习会激发学困生对学习的欲望。 由此可以看出, 要使学困生由

20、被动到主动, 由不自觉到自觉, 由“要我预习”变成“我要预习”, 必须从“趣”着手, 引领学困生走入文本, 从而促进学困生预习习惯的养成, 以此提升预习的有效性。 1、悬念激趣, 激发“思”趣 正所谓“情随心动, 趣从内生。” 针对小学学困生年龄小、好奇心强的这一特点, 我们可以在预习阶段创设悬念情境, 以此激发学困生的预习兴趣, 让其带着期待与思考对课文内容进行自主探究。这种激趣方式目的是让学困生在初步了解课文的大概内容的基础上, 抓住悬念, 自主尝试、解读悬疑, 从而使学困生上课时对老师教的内容在思想上有所准备, 以此激发学困生学习新课的“思”趣, 更近一步的“探”趣, 促进学困生预习习惯

21、的养成。 2、质疑激趣, 激发 “学”趣 质疑是学习与创新的起点。在预习中指导学困生学会从不同角度去质疑, 初步去解疑, 收获预习的成功与快乐, 就显得尤为重要。如:课题是文章的眼睛。指导学困生领会课题含义, 对学困生深入学习和理解课文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预习时教师可让学困生对课题进行质疑, 并根据质疑初步走入新课自主探究, 找寻答案。也可让学困生到课文中去质疑答题, 以此激发学困生学习新课的“学”趣, 促进学困生预习习惯的养成。 3、声形激趣, 激发“情”趣 “感人心者, 莫过于情”。教师在进入新课前, 利用课前导读、自学提示、插图、录音、网络视频等形式创设与课文内容相符的情境, 充分调动学

22、困生的求知欲, 使其自觉走入文本, 感受“情”趣。以此达到动情、感知、晓理的预习效果, 促进学困生预习习惯的养成。4、故事激趣, 激发“知”趣 对于情节性强的新课, 教师可在预习前埋下伏笔。绘声绘色地讲述故事的开头, 在精彩之处戛然而止, 充分调动学困生的好奇心, 让他们走进预习, 以此激发学困生对新知的“知”趣, 促进学困生预习习惯的养成。 (二)以“导法”促进学困生预习习惯的养成 方法是解决问题的重要途径与手段, 一个人掌握了科学的学习方法, 就如同掌握了打开知识宝库的“金钥匙”, 所以, 要想让学困生具有自学的本领, 作为教师就要重视预习方法的指导。实验教师根据小学中段语文教材的特点和学

23、困生的年龄、心理特点及其认知规律, 预设以下几种预习方法: 1、读。 “读”是一种最重要的预习方法。预习做到读音准确, 不添字, 不漏字, 不换字, 不读破句, 正确把握语调、语气。遇到重点篇目, 要反复朗读。仔细推敲课文的含义, 品其意味, 得其精华。 2、查。查字典、词典或其它工具书, 扫除字词障碍, 弄清、弄懂生字、生词的形、音、义。将一些难以把握的字词划出来, 及时请教他人, 做到能初读课文, 对文章内容有初步印象。借助各种学习资源, 对课文的内容进行拓展学习, 如作者介绍、课文写作背景等, 以此达到让学困生初步了解课文大概内容的预习目的。 3、思。每篇课文后的思考与练习是课文的有机组

24、成部分, 在课前预习时, 不妨让学困生将这些思考题想一想, 动手做一做, 不会做的等上课与老师共同探讨解决, 这样带着问题上课, 效果会更好。 4、写。即勤动笔。预习时, 在课文一些重点地方写写画画, 圈圈点点是很有必要的。例如, 给不懂读音的字标上拼音, 不理解的词写上注释, 含义深的句子画上线, 重点的字词加圈加点, 有疑难的地方打个问号等, 让批注法在预习中落到实处。 我们更重视预习方式交叉使用, 对不同的学困生进行不同层次的方法引导, 尽可能的让每一位学困生在收获点滴成功的同时树立自信, 培养预习习惯。 (三)以评价促进学困生预习习惯的养成 学困生的自制力弱, 要求他们长期坚持而形成良

25、好习惯, 必须靠监督来保证。我们可以建立“、家庭”共同监督的评价管理体系, 来促使学困生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 1、教师评价 教师可以通过随机课堂提问、小测验、预习作业检查、课下交谈等方式了解学困生预习的情况, 并给其打出分数或进行质性评价。对学困生的预习情况要给予及时的反馈、知道和肯定。主要通过激励评价的方式, 让学困生在评价中, 获得满足、愉悦和成功的体验, 对后续学习更有信心, 促其养成良好预习的习惯。 2、生生互动评价 引导学困生进行生生之间的互动评价, 以此达到以预习方法为目标的互相交流、互相借鉴的学习效果。在交流过程中, 学困生会完善自己的预习, 有助于对预习效果的有效监督, 以及小

26、组同学之间的互相帮助, 促进预习习惯的养成。 3、家长评价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因此, 小学学困生良好预习习惯的培养, 决不是一方的事, 要让家长参与其中。如:有的预习作业可让家长与孩子共同参与, 并有家长为孩子的预习表现打分。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关爱, 让家长看到孩子的成长。有的预习作业可由家长签名, 起到督促的作用, 以此促进学困生预习习惯的养成。 七、课题研究步骤和预计成果形式 (一)研究时间:20_年9月20_年7月 (二)研究步骤: 1、第一阶段, 准备阶段:(20_年7月8月) 查找文献资料、学习课题研究相关知识。 2、第二阶段, 调查阶段:(20_年9月) 根据课题研究目标设

27、计调查问卷, 进行调查、分析, 了解学困生现状, 写出前期测试分析。在此基础上完成课题实施方案。 3、第三阶段, 具体实施阶段:(20_年10月20_年6月) 结合新课改理念, 理论联系实际, 研究切实可行的操作方法。课题研究教养学困生预习习惯的有效方法。对研究过程中获得的资料、进行分析, 撰写阶段性总结, 并通过课堂教学观摩、学困生预习作业成果展示等形式展示研究成果。 4、第四阶段, 研讨总结阶段:(20_年6月7月) 对研究过程中积累的材料进行一次全面的整理。对研究对象进行后测, 进行前后对比分析, 得出结论, 撰写结题报告, 邀请专家组进行结题论证。 (三)研究成果呈现形式 小课题研究报

28、告、教学案例、教学反思、教学设计、学困生预习成果集篇三:小学中段语文预习习惯的培养研究 “小学中段语文预习习惯的培养研究” 课题实施方案 一、课题研究的现实背景意义 1、新课程标准提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而培养学生良好预习习惯是养成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手段。 2、礼记中庸:“凡事预则立, 不预则废。”预习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 长期坚持便形成习惯, 它不仅是学习的第一步, 更是成功的起点。正如乌申斯基所言:“良好的习惯是一个人一生所储存的资本, 这个人一生便享用它的利息。” 3、预习, 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是教师

29、讲课前学生先行自学的一个阶段。这个阶段最能体现新课标所倡导的自主学习的精神。预习最大的好处是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自己获取知识的习惯, 同时也为老师上课做好准备。 4、本校实际:我校地处乡镇, 学生都是农村儿童。家长在外打工的占大多数, 相当的一部分成为了“留守儿童”。留在家的多为大字不识的老人家, 无法辅导孩子的学习。孩子没有安静的学习空间, 家长为了生计忽视了孩子的学习。孩子在性格、行为习惯、学习成绩等方面都不尽人意。我们发现, 这些学生的学习活动以被动接受居多, 主动参与不够, 没有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叶圣陶在论中学国文课程的改订一文中说:“指导预习的办法实施了,

30、上课的情形就将和现在完全两样。上课做什么呢?在学生是报告和讨论, 不再是一味听讲, 在教师是指导和订正, 不再是一味讲解。”看来, 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 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发现学习法: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积极创导的发现学习法是让学生按教师提供的材料自己探究和主动发现问题,从而得出相应结论的一种教学模式或教学方法。这种学习法其实在语文教学中, 特别是预习阶段应经常使用。长期运用此种学习方法, 有助于学生自主走进学习, 独立去发现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能使学生始终保持一颗敏锐的心面对学习。 2、建构主义学习观:学习是通过已有的认知结构对

31、新信息进行加工而建成的。由此可以看出, 学习是一个主动建构的过程, 学习者不是被动地吸收信息, 而是主动地建构信息, 这里的建构一方面是对新信息的意义的建构, 另一方面也包含对原有经验的改造或重组。预习可使学生初步了解教材的大概内容, 使学生对新知在思想上有所准备;能使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和技能, 解决一些教材中能够独自解决的问题, 同时又起到巩固旧知的作用。由此可以看出, 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 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至关重要。 3、马克思主义相关理论:马克思主义认为, 人的本质是主体的、能动的。学生是个性认识的主体, 实践的主体, 自我发展的主体。学生成长关键在于自身的积极性。授人以鱼, 不如授人

32、以渔。“成功从习惯养成开始。的核心不只是传授知识, 而是学会做人。习惯是一个人存放在神经系统的资本, 一个人养成好的习惯, 一辈子都用不完它的利息。”由此看出, 学生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需要教师“严”字当头、长期不懈地去引导、培养。 三、关键词界定 预习:预习是学科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指学生预先自学将要学习的功课, 是教师讲课前学生先行自学的一个阶段。这个阶段最能体现新课标所倡导的自主学习的精神。预习最大的好处是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自己获取知识的习惯, 同时也为老师上课做好准备。 习惯:好的习惯是人们走向成功的钥匙, 而坏的习惯是通向失败敞开的门。语文预习习惯是指是“

33、在长时间里逐渐养成的, 一时不容易改变的行为”, 1在语文学习中学生所表现出来的稳固的自动化行为。 四、课题研究的预期目标 1、使学生树立预习意识, 提高对预习的兴趣, 以此促进良好预习习惯的养成。 2、使学生掌握正确、科学的预习方法, 增强自主学习的意识, 以此促进良好预习习惯的养成。 3、以评价促进良好预习习惯的养成, 全面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五、课题研究的对象和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20_级3班全体学生 (二)研究方法: 1、问卷调查法: 针对不同阶段研究的需要, 设计相关问卷调查表。经科学的统计分析后, 得出较有说服力的数据或结论。如此实证分析, 一方面, 可为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34、提供依据;另一方面, 可为研究的结果提供支撑性材料。 2、文献研究法: 查阅与课题相关的基础理论、应用理论资料, 及时分析整理, 充实本课题的理论基础, 提高教师的理论素养, 促进研究的深入。 3、行动研究法: 行动研究是从实际工作需要中寻找课题, 在实际工作过程中进行研究, 由实际工作者理解、掌握和应用, 从而达到解决实际问题, 改变社会行为的目的的研究方法。 4、经验总结法:在研究过程中, 及时进行阶段性小结, 撰写经验总结, 积累资料。 六、研究内容 (一) 以激“趣”促进学生预习习惯的养成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 要使学生有科学的学习方法, 端正的学习态度, 良好的学习习惯, 就要从学

35、生的兴趣出发。生动直观和趣味盎然的学习会激发学生对学习的欲望。 由此可以看出, 要使学生由被动到主动, 由不自觉到自觉, 由“要我预习”变成“我要预习”, 必须从“趣”着手, 引领学生走入文本, 从而促进学生预习习惯的养成, 以此提升预习的有效性。 1、悬念激趣, 激发“思”趣 正所谓“情随心动, 趣从内生。” 针对小学生年龄小、好奇心强的这一特点, 我们可以在预习阶段创设悬念情境, 以此激发学生的预习兴趣, 让其带着期待与思考对课文内容进行自主探究。这种激趣方式目的是让学生在初步了解课文的大概内容的基础上, 抓住悬念, 自主尝试、解读悬疑, 从而使学生上课时对老师教的内容在思想上有所准备,

36、以此激发学生学习新课的“思”趣, 更近一步的“探”趣, 促进学生预习习惯的养成。 2、质疑激趣, 激发 “学”趣 质疑是学习与创新的起点。在预习中指导学生学会从不同角度去质疑, 初步去解疑, 收获预习的成功与快乐, 就显得尤为重要。如:课题是文章的眼睛。指导学生领会课题含义, 对学生深入学习和理解课文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预习时教师可让学生对课题进行质疑, 并根据质疑初步走入新课自主探究, 找寻。也可让学生到课文中去质疑答题, 以此激发学生学习新课的“学”趣, 促进学生预习习惯的养成。 3、声形激趣, 激发“情”趣 “感人心者, 莫过于情”。教师在进入新课前, 利用课前导读、自学提示、插图、录音

37、、网络视频等形式创设与课文内容相符的情境, 充分调动学生的求知欲, 使其自觉走入文本, 感受“情”趣。以此达到动情、感知、晓理的预习效果, 促进学生预习习惯的养成。 4、故事激趣, 激发“知”趣 对于情节性强的新课, 教师可在预习前埋下伏笔。绘声绘色地讲述故事的开头, 在精彩之处戛然而止, 充分调动学生的好奇心, 让他们走进预习, 以此激发学生对新知的“知”趣, 促进学生预习习惯的养成。 (二)以“导法”促进学生预习习惯的养成 方法是解决问题的重要途径与手段, 一个人掌握了科学的学习方法, 就如同掌握了打开知识宝库的“金钥匙”, 所以, 要想让学生具有自学的本领, 作为教师就要重视预习方法的指

38、导。实验教师根据小学中段语文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及其认知规律, 预设以下几种预习方法: 1、读。 “读”是一种最重要的预习方法。预习做到读音准确, 不添字, 不漏字, 不换字, 不读破句, 正确把握语调、语气。遇到重点篇目, 要反复朗读。仔细推敲课文的含义, 品其意味, 得其精华。 2、查。查字典、词典或其它工具书, 扫除字词障碍, 弄清、弄懂生字、生词的形、音、义。将一些难以把握的字词划出来, 及时请教他人, 做到能初读课文, 对文章内容有初步印象。借助各种学习资源, 对课文的内容进行拓展学习, 如作者介绍、课文写作背景等, 以此达到让学生初步了解课文大概内容的预习目的。 3、思。每篇课文后的思考与练习是课文的有机组成部分, 在课前预习时, 不妨让学生将这些思考题想一想, 动手做一做, 不会做的等上课与老师共同探讨解决, 这样带着问题上课, 效果会更好。 4、写。即勤动笔。预习时, 在课文一些重点地方写写画画, 圈圈点点是很有必要的。例如, 给不懂读音的字标上拼音, 不理解的词写上注释, 含义深的画上线, 重点的字词加圈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