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视角下的景观设计美学_第1页
新时代视角下的景观设计美学_第2页
新时代视角下的景观设计美学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新时代视角下的景观设计美学摘要:景观设计美学作为美学的一个分支,在设计思想日新月异的新时代已被赋予新的含义。本文将结合当今的社会背景,重新审视景观设计的美学要素,以期为设计提供一些思考与启示。关键词:景观设计美学;回归;可持续;和谐人类的审美活动与人类自身一样古老,这一点从考古学家发掘出的兽皮、工具、器皿等生活必需品可以看出,这些物品对于古人的实用价值大于欣赏价值,但却被精心描绘了纹样与装饰,这足以说明人类那时已把审美活动纳入了日常生活的一部分。随着语言和文字的产生,人们开始对他们使用的工具,穿着的服饰及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开始了一些解释,初步形成了审美观点和概念,并以此为雏形,形成了明确的,具

2、有一定理论形式的美学思想。1景观设计美学1.1景观设计美学的发展历程与突出问题中国古代的景观设计主要是造园艺术。古人崇尚“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自然形态景观。这与我国古代的社会背景与生活方式息息相关,同时也由于古代的文人将造园艺术推至鼎盛,文人多追求归隐山林的浪漫情怀。从殷商时期的“囿”到汉武帝的上林苑,古代园林规模日益变大,造园手法也逐渐成熟,至唐朝建造奢华华清宫,中国园林艺术风格基本形成。因此,可以说,中国古代的景观设计美学便是园林美学。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欧美等工业国家急需解决城市发展问题,城市建设受“现代建筑”功能主义的影响,竞相朝着勒?柯布西耶的未来城市蓝图进军。于是许多城市建筑呈现

3、骨牌式的千篇一律的面孔,狭窄的户外空间,具有历史文化、民俗意义的景观遭到肆意的破坏与毁灭,人与自然及社会的关系日益疏远。与此同时,我国也在追赶着“现代梦”,城市规划与建设畸形而快速地发展着。到20世纪60年代,西方人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开始从“现代化”的梦中惊醒,但是我国却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才有所感悟。当时我国的城市景观设计有四方面特点。(1) 城市形象趋同,特色减弱。一些城市在“日新月异”的思想影响下,误将城市建设中的大拆大建看成是社会发展快速的标志,脱离城市所处的自然、人文环境,套用国外流行的模式化方法,一味强调所谓的城市现代化的国际潮流,而忽视了城市特色的保护和创造,致使很多城市形

4、象雷同,千城一面。(2) 城市整体景观不协调。一方面,管理部门对城市的不同地区重视程度不同,导致不同地区的环境质量,城市风貌差异悬殊。对于重点地区不吝重金打造,而有些地区,如城乡结合部和部分老旧城区则破败不堪。另一方面,城市建筑又过于追求个性的张扬,城市形象的塑造缺乏整体思考。(3) 城市景观重形式,轻功能。城市景观规划建设过分追求表面的形式,而忽视了景观的功能作用。在城市建设中,“贪大求异”的问题突出。“大广场”,“宽马路”,“大草坪”,“大喷泉”等大而不当的城市景观泛滥,而并没有将市民对景观环境的真正需求予以足够的重视,对居民的行为活动规律缺乏研究,由市民共同参与进来的城市景观规划建设项目

5、更少。(4) 城市传统风貌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城市的现代化建设在改善人们生活条件的同时,也对历史上遗留的旧有建筑和传统历史街区的风貌产生了很大冲击。这一时期,我国的景观设计发展可以说是混乱而又止步不前的,设计风格没有明确的定位,更谈不上景观设计美学。到了现代社会,景观设计“大跃进”式的发展情况缓和一些,但仍然存在许多严峻的问题。总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过度关注设计本身,忽视生态、社会环境问题。许多城市的景观设计过分追求景观的形式美,观赏性和表面的文化符号,求大,求新,忽略了地域的内在文化。设计缺乏思考性,经不起推敲。并由于过度追求设计效果,而破坏环境,对生态性欠考虑。() 盲目模仿

6、现象严重,拿来主义。近几年,国内的建筑、景观设计都出现了盲目模仿的现象。如景观设计的地中海风格,新古典风格,托斯卡纳风格等。盲目模仿的结果就是景观建设与本土环境的不协调并由于养护不当,成本高而无法出现预想的设计效果。() 多地跟风建设景观大道,形象趋同,毫无特色。可以说,景观大道的兴起是我国的社会环境所特有的结果,景观大道往往是政府政绩工程的产物,各地在建设景观大道上追求的是规模上的气派,而毫不考虑当地的文化内涵和财政状况。1.景观设计美学的研究对象与范围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是在世纪中叶以后,方才产生和形成起来的。但美学思想,则我国早在先秦时代,西方早在希腊时代,即已大量存在。关于美学的研

7、究对象,不同学派的学者有不同的看法,截至如今,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定论。西方美学史上曾对此有过热烈的讨论。当代中国的美学与现代西方美学不同,西方美学在马克思主义美学产生以后,大致朝三个方向横向发展和展开,即哲学的方向、心理学的方向和艺术社会学的方向。而当代中国美学在基础美学建设的同时,应用美学也蓬勃兴起,文艺美学、技术美学、建筑美学等都在不断地以辐射的趋势蔓延开来,出现了一个良好的势头。景观设计美学便是应用美学的一种,它不同于园林美学,它顺应时代的潮流产生。景观设计美学的研究范围包含自然景观、人工景观和人文景观。自然景观即自然界中未经人加工改造的原生态的景观;人工景观则被人赋予了更多的人的思想,经

8、过艺术加工成为人们希望的样子的景观;人文景观所展现的是一个地域独有的文明,展示的是该地区的风土人情和历史文化。景观设计美学的研究对象是自然景观、人工景观和人文景观的美学特征与价值,生态美学及社会影响等。当今的景观设计美学与中国传统造园美学典型不同点是,现代的景观设计涵盖的范围比园林要广泛,从园到广场街道都可以运用到景观设计;另外,现代的景观设计是为多数人服务的,而传统园林,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大多数是为少数人服务的,所以当苏州、扬州园林等名园被当作旅游景点向游人开放时,对于园主吟诗作文表达出的意境,游人总是无法感同身受。创造景观之美现代景观规划设计主要包括视觉景观形象、环境生态绿化、大众行为心

9、理三方面内容,常称之为现代景观规划设计三要素。由此可见,景观设计美既要根据美学规律创造视觉价值,又要兼顾对大自然的尊重及对使用者心理的揣摩,而现代许多景观设计案例常常顾此失彼,带来各种缺憾。经过笔者翻看已有的资料及对现实案例的观察,试着总结出以下几点看法。加法与减法景观规划设计的原则之一是注重对视觉美的展现,许多设计师过于注重景观的视觉价值,而使景观设计的整体性有些失衡,这种观点在国内一些经济发展良好,而文化底蕴不深的城市中体现得尤为明显。由于评审方案的甲方对于景观设计的表层现象更为关心与追求新奇的心理作用,导致许多城市景观设计内涵浅显,反而视觉景观庞杂,甚至有失章法。景观规划设计的视觉美的创

10、造要既有加,又有减,并且加减平衡,才会创造出和谐的景象。“加”指的是对既定场地缺失的因素适当加以补充;“减”指的是对于既定场地已饱和或过多的因素适当调整,符合需要,且不突兀。视觉美与生态美这些年气候的异常,资源、环境的变化使人们从工业革命时期的“发达梦”中醒来,人们开始关注环境,关注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景观设计师渐渐将目光转向生态平衡,追求返璞归真。经验的取得离不开曲折的探索,人们之所以现在才对自己的错误行为有所悔悟,是因为看到了生态平衡遭受破坏的恶果。在20世纪90年代初,全国上下掀起了建设的热潮,尤其是农村地区,导致原本是绿化覆盖较高的地区被不恰当地改造为现代景观,严重破坏了当地的生态完整

11、性。俞孔坚曾在生存的艺术:定位当代景观设计学中列举数据,中国每年消耗的钢铁是世界总消耗量的50%以上,水泥30%以上,但它们都被用到哪里了呢?它们被用来建设大型的纪念性广场和建筑,被用来给自然的河道衬底,用来拦河筑坝。如此这般,我们还能可持续发展吗?如果没有了生态平衡,纵使景观视觉形象美妙绝伦,功能合理,那又有什么意义呢?设计立意与审美过程景观规划设计是一种过程的设计。景观总是在不断的体验,修改,并不断的反思才可形成对其全面客观的审美评价。也只有经过了这样一个过程,景观设计才是有内涵,经得起推敲的设计。但是现代人生活节奏快,压力大,导致心态浮躁,总是追求表面、快速的东西,而思考得少,评价得快。

12、这样就出现了两种结果。一是景观设计师为迎合观众,设计作品流于表面,给人以视觉冲击,却缺乏内涵;另一种便是设计师的设计思想不被理解,观赏者在景观前只停留一瞬,没有融入其中去体会,当然也不会给予积极的评价。以中国古典园林为例,曾有一时,传统园林较为流行,导致城市中的庭院会出现一块太湖石的奇异景观,想必是园主喜爱,又不通晓其内涵;苏州名园成为旅游胜地后,大量的观光游客涌向苏州大大小小的园林内,导游口干舌燥地介绍各处的寓意,游客则不以为然,转身奔向下一处。想想看,园主造园时斟酌再三,边住边修改,几经反复,而后妥帖,岂能几句讲解,几分停留就能了解其寓意。小结景观设计艺术是一门生动地反映人与自然关系的艺术。景观设计美学则是评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