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新教材历史部编版必修上册课时作业:第14课 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 Word版含解析_第1页
2020-2021学年新教材历史部编版必修上册课时作业:第14课 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 Word版含解析_第2页
2020-2021学年新教材历史部编版必修上册课时作业:第14课 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 Word版含解析_第3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6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好好学习,天天向上课时作业14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一、选择题1在清朝,有一个由非正式的中央军事领导小组发展到“无编制、无定员、无预算”并长期存在的临时咨询机构,而且是“威名所寄”的权力核心。它是指(d)a枢密院 b宣政院c内阁 d军机处解析:枢密院属于中央最高军事机构,有实权,排除a项;宣政院是元朝设立的,内阁是明代设立的,时间不符合,排除b、c两项;根据“临时咨询机构“权力核心”等信息可知材料反映的是清代军机处的设立.雍正帝时为办理西北军务,设立军机处。军机大臣能够参与机要事务,但最终均由皇帝一人裁决,故选d项。2从社会发展的角度来看,清政府规定康熙五十年后,“滋生人丁,永不加赋”,其最重

2、要的意义是(b)a大大减轻了广大农民的负担b封建国家对农民人身控制进一步松弛c结束了封建社会的人头税d我国赋税制度更加趋于科学与合理解析:从社会发展的角度来看,摊丁入亩的实施,使封建国家对农民人身控制进一步松弛,故答案为b项。a、c、d三项不符合史实,排除。3王昶军机处题名记云:“本朝谕旨诰命,惟军机处恭拟上谕为至要.上谕亦有二:明发,交内阁,以次交于部、科;寄信,密封交兵部,用马递.其内外臣工所奏事,经军机大臣定议取旨、密封递送亦如之。内阁、翰林院撰拟有弗当,又下军机处审定.材料说明军机处(b)a成为内阁的协理机构b提高了中央政府行政效率c掌握军政要务决策权d与其他中枢机构分权制衡解析:据材

3、料可知,本朝皇帝命令,只有军机处拟定的上谕是最重要的。上谕有两种:第一种是明发,交给内阁,再交给各个部门和科室;第二种是寄信,交给兵部,用马传递.内外臣子们所请奏的事情,经过军机处讨论、处理的也采用以上处理方法.内阁和翰林院如果有不对的地方,要交到军机处审定。军机处居于内阁之上,故a项错误;军机处能协助皇帝快速处理内政外交,故b项正确;军政要务决策权在皇帝手上,故c项错误;其他机构制衡不了军机处,故d项错误。4当看到电视剧中出现军机大臣跪受笔录的场景时,我们知道这一场景最早出现在(d)a努尔哈赤统治时期 b皇太极在位期间c康熙帝亲政时期 d雍正帝在位时期解析:清朝雍正帝在位时期设立的军机处,皇

4、帝选派满汉大臣入值军机处,只能“跪受笔录皇帝对军政大事裁决,然后传达给中央各部,地方官员去执行,军机处的设立,使军政大权完全集中于皇帝手中,君主专制达到顶峰,故选d项;努尔哈赤、皇太极、康熙帝时期还没有设立军机处,不会出现“军机大臣跪受笔录的场景”,排除a、b、c项。5清朝废除了沿自明代的巡按御史制度,总督、巡抚成为真正的封疆大吏。军机处曾上折曰:“近来督抚提镇之权,亦大盛矣,挟赫赫炎炎之势,令人敢怒而不敢言,即有过举,谁为参究?”这反映出清朝的上述举措(b)a强化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b打破了地方权力制衡架构c注重监察制衡行政的作用d有利于稳定地方社会秩序解析:材料中“清朝废除了沿自明代的巡按御

5、史制度,总督、巡抚成为真正的封疆大吏挟赫赫炎炎之势,令人敢怒而不敢言”可知废除御史制度,总督权力渐升,打破了地方权力制衡,b项说法正确;a、c两项与题意相反,排除;废除御史制度,打破权力制约,不利于地方稳定,d项错误。6电视剧宰相刘罗锅播出之后,人们认识了清朝官吏刘墉.但是,有历史学家认为这个电视剧名犯了错误,他的理由最有可能是(b)a刘墉不是驼背,所以不能称为“刘罗锅”b丞相制度早在明太祖时已经被废除,所以称“宰相刘罗锅”会误导观众c刘墉既不是驼背,也不是宰相,所以剧名错误d他没有理由,只不过是哗众取宠解析:宰相是丞相的俗称,丞相制度在秦朝由秦始皇创立,到明太祖朱元璋废除。清朝没有“宰相”,

6、称“宰相刘罗锅”是犯了一个历史低级错误,故b正确;a、c、d三项说法均和历史没有关系。71795年,印度人均消费英国棉纱、棉布的量巨大,而中国消费英国棉纱、棉布的量基本为零。中国消费英国棉纱、棉布的量基本为零的背景是(a)a海禁政策的保护 b棉纺织业相当发达c经济发展水平高 d小农经济的抵制解析:清代厉行海禁,禁止国内人民出海贸易,又严格控制外商来华贸易,在鸦片战争中国大门被打开以前,对外贸易受官方控制.结合题干中的时间“1795年可知,此时清代奉行严格的海禁政策,英国的棉纱、棉布很难销售入中国市场,故a项正确。中国棉纺织业和英国相比并不发达,故b项错误。中国经济发展水平高不是材料现象主要原因

7、,故c项错误。小农经济抵制是在鸦片战争之后,故d项错误.8明清时期实行海禁政策的根本原因是(d)a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b封建制度渐趋衰落c君主专制的空前加强d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解析:海禁政策属于上层建筑,其根本原因应该从经济基础层面去思考,故选d项;a项也是经济层面的,但是与海禁政策不一致,故排除;b、c项不是从经济基础层面来说的,故排除.9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使中国错失了由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型的良机,备受后人抨击。明清政府推行这些措施的初衷是(c)a保护原有的经济结构 b保证中华文明的连续性c防止外来势力的干扰 d走独立自主的民族道路解析:根据材料,考查明清政府推行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

8、的初衷,是指实施这些措施的直接原因,明清时期东南沿海出现倭寇,故政府推行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选c项。a项是政府推行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的根本原因,故排除.保证中华文明的连续性不是海禁的原因,故排除b项。d项中走独立自主的民族道路与海禁无关,故排除.10顺治六年,国际瓷器市场的“中国时期”结束,日本的伊万里瓷出口却迎来了持续140年的鼎盛时期。“中国时期”结束,关键原因在于(b)a瓷器质量的骤降 b闭关锁国政策的影响c技术创新的停滞 d西方国家的殖民扩张解析:清朝在对外关系中,清政府执行控制贸易及隔绝与外国交往,该政策限定广州“十三行”一口通商,外商来华贸易须通过清政府特许的公行商人,活动限于指定

9、范围,进口货征收高税额,出口货限制品种和数量。国际瓷器市场的“中国时期结束主要原因是闭关锁国政策的影响,故答案选b项。a、c两项中的“骤降”“停滞”说法绝对,排除;d项不是主要原因,排除.11清政府设置驻藏大臣最主要的目的是(c)a打击外来侵略势力,巩固祖国的边防b加强君主专制统治,促进边疆地区的开发c加强中央政府对西藏的有效管理d为了把西藏纳入中央政权之版图解析:清政府设置驻藏大臣最主要的目的是加强中央政府对西藏的有效管理,故c项正确;a项中的“打击外来侵略势力”、b项中的“促进边疆地区的开发”以及d项中“把西藏纳入中央政权之版图”均不符合史实,排除。121683年康熙帝命令清军进入台湾,对

10、这一事件最确切的评价是(d)a抵抗外来势力的入侵b消灭明朝残余军事力量c扑灭反清武装d促进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解析:1683年康熙帝命令清军进入台湾,最大的意义是促进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故答案为d项。二、非选择题13中国古代的政制设计以加强君主专制为中心,然而往往事与愿违。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嘉庆皇帝)军机处为办理枢务承写密旨之地,首以严密为要,军机大臣传述朕旨,令章京缮写,均不应稍有泄漏。自去年正月以后,军机处颇觉整饬严肃,闲杂人等亦觉稀少。近日又觉废弛,军机处阶台上下,窗外廊边,拥挤多人,借回事画稿为名,探听消息。折稿未达于宫廷,析闻早传于街市,广为谈说,信口批评,实非政体。枢垣记略卷一四

11、材料二作为清朝中央决策特色机构,军机处的出现绝非针对内阁,而是试图将已经形成的皇帝“乾纲独断”局面制度化和规范化,然而,决策制度化在方便皇帝独裁的同时,在另一方面又因其改变了顺康以来统治方式和权力结构,逐渐给皇权带来了一些新的异己因素,这是其创始者始料不及的.这里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清朝专制皇权的形成与加强,绝非军机处或内阁一两个官僚机构所能促成,它是历史传统、思想文化和制度改革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皇帝的个人素质(主要是其统治思想),尤其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清朝政治的演变方向.高翔略论清朝中央权力分配体制请回答:(1)据材枓一,概括军机处发展到清中期以后出现的问题

12、,指出它所反映的实质。(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清朝封建专制强化的多种因素,分析军机处与皇权变化的关系.(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古代中国封建社会的政制设计的认识.答案:(1)问题:军机处纪律不严,泄密严重。实质:君权事实上弱化(或封建制度衰弱)。(2)因素:专制主义的历史传统;文化专制的加强;军机处等机构的出现;清朝皇帝喜好个人独裁的思想倾向。关系:军机处为加强皇权而设立,但长期运行后又成了新的制约皇权的力量.(3)认识:政制设计主要围绕巩固封建君主专制进行;任何政制都会因人、因时而变,政制设计的结果与目标不可能完全一致。解析:(1)第一小问“近日又觉废弛,军机处阶

13、台上下,窗外廊边,拥挤多人,借回事画稿为名,探听消息”的信息归纳回答;第二小问结合所学从君主专制实质回答。(2)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二“历史传统、思想文化和制度改革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的信息归纳回答;第二小问结合所学从加强皇权和制约皇权角度分析回答。(3)结合所学从政制设计主要围绕巩固封建君主专制以及人、时间等回答。14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明朝初年,曾与朱元璋争夺政权的张士诚、方国珍之余部,入海为盗,且“每诱岛倭入掠”。皇明祖训记朱元璋认为,日本、安南(今越南)、暹罗(今泰国)等15国,“限山隔水,僻在一隅,得其地不足以供给,得其民不足以使令”。朝廷“禁濒海民不得私出海”

14、“禁海民私通海外诸国”。摘编自李金明明代海外贸易史材料二实行海禁,滨海人民被“断其生路“于是所在连结为乱,溃裂以出.嘉靖年间(15221566年),东南沿海一带出现颇有实力的海寇、海商集团,走私贸易兴盛,“海禁愈严,贼伙愈盛”。有识之士认识到“市通则寇转而为商,市禁则商转而为寇”.摘编自晁中辰明代海禁与海外贸易(1)材料一中实行的是什么政策?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明初实行海禁政策的背景。(2)根据材料二,简析明中后期海禁政策调整的原因.答案:(1)政策:海禁政策。背景:明廷敌对势力残余“入海为盗”继续对抗;倭寇侵扰,海盗和沿海不法之徒勾结;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统治者(朱元璋)对海外诸国轻视,妄自尊大。(2)原因:实行海禁,滨海人民被“断其生路”,影响沿海百姓生计;导致东南沿海出现海寇、海商,走私贸易兴盛,或“海禁愈严,贼伙愈盛”或海禁政策不和事宜。解析:(1)注意材料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