炭焙铁观音制作过程_第1页
炭焙铁观音制作过程_第2页
炭焙铁观音制作过程_第3页
炭焙铁观音制作过程_第4页
炭焙铁观音制作过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起炭焙茶操作:本网焙茶师(1975-1988 年间主管本地集体茶厂炭焙工作),资深炭焙铁观音,是传统铁观音的核心,离开了炭焙,传统观音就失去了半壁河山, 也失去了根基而离开了传统毛料谈炭焙,也是只见其表、未得其髓优质的传统毛料,结合成熟的炭焙技术,这二者缺一不可第一步:起炭木炭的选择,是一个问题,常见的是软炭,但火力烧得快、消得也快,难度大且不稳。理想的木炭应采用硬炭,这种硬炭需要专门的烧制。图示为传统的焙坑,泥砖砌成,利于散热,绝对不应用瓷砖贴面;另外简易的焙法是用大锅,但是同样火力不稳硬炭起火之后,需要有一个燃烧的过程,如下图:这是一个典型的焙坑,木炭需高高堆积,烧制的过程中火光四溅,请放

2、心这并不危险。烧制过程中,需要拿铁铲将大块的木炭破碎分解,随着燃烧的进行,高耸的炭堆也慢慢地矮实下去过一段时间,矮实的炭堆,接近成型了经过十分钟左右的燃烧,火堆已经平整温驯了,火力变得稳定许多,大块的硬炭被铁铲分解为均匀的小块接下来的一个工序非常关键,给炭火堆覆灰,覆灰的动作没有什么技术含量,关键在于覆盖哪一种灰有些灰密覆盖上去过几小时火会逐步熄灭,一般新手较容易犯此错误准备妥当,是这个状态,但是焙笼是不能马上放上去的,需要再等待一段不短的时间这是焙笼,相信大家很期待看到,很新新制作的,一些几十年的焙笼太老朽了,束之高阁这是准备焙制的毛茶,可能拍照和大家显示器的关系,看起来会有些青,实际色泽黑

3、一些不知道有没有茶友注意到右上角那个古董小方几,前清时祖上留下来的,不过没有当宝贝用,类似的家伙家里不少。我家在民国前本是私塾,当年的书架、书桌依然还在,只是都太旧了。将毛茶均匀地分置于每一个焙笼,一个焙笼约可放 10 斤茶,之后再将焙笼依次放在焙坑上。焙茶开始!到晚上十点,从下午 1 点半开始,历时八小时,大家可以将它与 21 楼的干茶对比,颜色的过渡变化是非常显著的炭焙有这样的秉性,炭火燃烧从低温至高温,缓慢而均匀地增长,随着焙火时间 的延长,茶对炭火温度的耐受力也逐渐提升假如刚开始就超过 100 度,那么一下子就出现焦味。但如果是 7、8 小时之后超过这个温度,那么一切正常。炭火可以逼出

4、茶香并促进其转化,最终形成深沉的熟果香气,夹带炭火香的独特味道。继续:每隔 1 小时左右,焙笼中的茶就必须大幅度地翻动,使得每一颗茶都可以接受同等均匀的热力。焙笼中的茶刚刚放下一小时,第一次翻动,翻动的动作要求快速、干净利落,焙茶师傅需要戴手套,一则卫生,二则起到保护作用这一笼茶是炭焙的极品,因为毛料本身品质是历年最好的翻动的幅度大,快速果断,如果看到翻动慢慢或者小幅度的,一般都是新手历史上整个茶厂焙茶,需要 50 个焙坑,连续焙茶一个月,当时的作业量远大得多, 必须睡在茶厂里记得小时,我经常在那简陋的小床伴着机器轰鸣呼呼呼,那是还是无忧的孩童岁月这样的焙茶工作,从 70 年代到 80 年代末,家父执掌了 20 年,当时的师傅是中茶委派的西坪师傅,言传身教了十多年有一个很关键的技巧,翻动之后的茶叶,在焙笼中绝对不能是平面平整的,而是一个漏斗形状,四周高中间低、中间留出空洞,作用是让炭火可以自由穿透,空气只有进入新手常犯的错误就是把茶叶平整堆着,那怎么焙都是焙不好的;安溪同仁如果想恢复炭焙技术,那么务必要注意这一点这是现在的焙坑,表面是厚厚的覆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