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最新苏教版科学四上《加热和冷却》教学实录_第1页
2019最新苏教版科学四上《加热和冷却》教学实录_第2页
2019最新苏教版科学四上《加热和冷却》教学实录_第3页
2019最新苏教版科学四上《加热和冷却》教学实录_第4页
2019最新苏教版科学四上《加热和冷却》教学实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019 最新苏教版科学四上加热和冷却教学实录加热 和 冷 却一、教学目标1、知道物体受热后会改变形状、体积;知道固体、液体、气体基本都具有热胀冷缩性质;会做加热固体的实验 , 能利用器具观察到固体的体积变化;会做水、和空气的热胀冷缩实验。2、知道人们可以通过加热和冷却物体做许多事;知道温度表的工作原理, 了解温度计的发展史。3、体会科学变化的丰富多彩;意识到每一项科技发明都是科学家反复试验和不断改进的结果;意识到科学会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很多好处。二、教学重点:认识到冷热变化会导致物体产生变化。教学难点:发现液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三、教学准备:一个固体体胀演示器、 12 个烧瓶、 12 个橡胶

2、塞、 12 个玻璃管、 8 只气球、 8 只水槽、 4 瓶热水、 8 个大塑料杯、一桶红水。 8 张记录表 抹布 、八根皮管、 8 只粉笔、洗衣粉、一只酒精灯2、课件、一张四上光盘四、教学过程:(一)、实验导入1、出示盛满水的烧瓶 , 问:瓶内有什么?再出示空烧瓶 , 问:这里面有什么?(真的没有什么吗?)2、接下来老师为你们做一个有趣的实验介绍实验器材:这是一个装了小半瓶水的烧瓶, 这是一根吸管 , 插在橡皮塞里 , 然后把橡皮塞紧紧地塞住烧瓶口 , 再倒一杯热水 , 把烧瓶放在热水里 , 注意观察3、师:你看到了什么现象?生:师:对!我做的就是喷泉的实验 , 谁能解释水为什么会喷出来?4、

3、能具体猜想一下 , 是什么加热体积膨胀吗?1 / 10假设 1:水 , 瓶里除了水 , 还有什么吗?假设 2:空气5、师:我们不妨再作一个大胆的猜测, 板书时写上问号水受冷会怎样?空气受冷会怎样?5、师:我们先来研究水(二)、研究水受热、受冷后的体积变化1、多媒体显示:实验1:研究红水受热、受冷后的体积变化师:水加热体积膨胀冷却体积真的会收缩吗?这只是我们的猜想 , 科学探究 , 不是靠多数压倒少数 , 要想证明我们的猜想是否正确 , 我们应该2、师:我们要让水受热和受冷, 老师为你们每一组提供一杯热水, 一水槽冷水。我还为你们准备了实验的器材:烧瓶、有孔的橡皮塞、吸管, 这些实验材料你可以有

4、选择性的使用。小组商量一下, 该怎么研究?3、师:好了 , 讨论得怎么样了 , 我想听听你们的讨论结果, 老师把学生的方案演示一下学生:我把水装在烧瓶里, 然后放在热水中加热 , 看水是否高了。我把水装满烧瓶 , 然后放在热水中加热 , 看水是否满出烧瓶。我把水装在烧瓶里 , 然后塞上有吸管的橡皮塞 , 然后放在热水中加热我把水装满烧瓶 , 然后塞上有吸管的橡皮塞 , 然后放在热水中加热4、师:这么多方法 , 哪一种比较好呢?我们来评价一下学生:第一种方法观察到现象太难, 不明显 , 水面太大 , 微小的变化会看不到。第二种方法水跑出了烧瓶, 有可能现象不明显第三种方法:多数学生赞同装半瓶红水

5、,5、师:到底装满水好呢?还是不装满水好?生:空气会干扰实验结果6、师:我们可以采用什么方法加热和冷却?师:用橡皮塞的目的是什么?生:塞紧 , 不让水跑出来师:用这么细的吸管的目的是?生:能看清水体积的变化师:要是水的体积发生了变化 , 这个装置会出现什么现象?师, 为了看清有没有满出 , 我们实验前最好生:先检查水面的高度师:不光要检查 , 还应该在水面上应该先做上记号。2 / 107、师:都明白实验要求了吗?我为你们每组倒一杯热水, 拿到热水的 , 就可以研究了。学生实验实验提示:(多媒体出示)1、实验前先在导管的水面上做上记号, 实验时要仔细观察实验现象, 填写记录单。2、热水温度很高

6、, 请注意安全。3、玻璃仪器轻拿轻放 , 不要碰撞。8、交流汇报(要点:多组汇报, 将现象描述出来 , 由现象归纳出属性)哪一组先来汇报你们的研究成果。9、小结:把问号擦去(三)、研究空气受热、受冷后的体积变化1、师:那么空气加热体积膨胀冷却体积也收缩吗?师:这是我们的猜想 , 要想证明它 , 我们还是应该希望刚才的实验能给你们一些启示。我为你们提供的材料除了烧瓶、橡皮塞、吸管、热水、冷水外, 老师这儿还有气球、橡皮管, 想好实验方法的组 , 可以开始实验。如还需要什么。组长到老师这儿来领。每一组只能领取一种。实验前老师还给你们一些提示2、学生实验课件出示实验提示:1、重点解决如何看清空气体积

7、变化, 仔细观察实验现象 , 边做实验边完成记录单 12、热水温度很高 , 请注意安全。3、玻璃仪器轻拿轻放 , 不要碰撞。领取实验材料 , 实验3、汇报交流你们是如何看清空气体积变化的?气球组 , (提醒怎样操作 , 注意不漏气 , 可以直接套在烧瓶口)导管组 , 导管的另一端不能移开水面。小结把问号擦去4、解决喷泉成因:师:那么喷泉的形成到底是什么引起的呢?师再做一个空气加热膨胀引起水喷出来的实验?(四)、认识加热和冷却对固体体积的影响3 / 101、提问:水、空气都有加热体积胀冷却体积收缩的性质, 那么这个铜球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吗?你有办法证明吗?2、学生演示固体体胀实验。小结:固体也有热

8、胀冷缩的性质。总结:多媒体出示结论、利用热胀冷缩的原理解释现象和解决问题。1、揭题2瘪的乒乓球 , 你能让它鼓起来吗?3、冬天电线为什么绷得紧?夏天松?(多媒体出示)4、学生举例: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用到了物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温度计教学内容: 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 3 课第二课时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认识到加热和冷却除了可以改变物体的形态外, 也会改变物体的体积。2、知道温度计是利用物质热胀冷缩的原理做成的。4 / 103、能用热胀冷缩解释生产、生活中的一些现象。(二)过程与方法:1、能够通过给铜球加热和冷却, 认识固体的热胀冷缩。2、能够设计实验 , 证明液体和气体也

9、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敢于大胆想象 , 勇于动手实践。2、感受并体验科学并不神秘, 科学就在身边。3、喜欢用学到的科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改善生活。教学重难点:重点:认识到加热和冷却会导致物体的体积发生变化。(固体、液体、气体都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难点:发现液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设计气体的热胀冷缩实验教学准备:1、固体热胀冷缩实验装置(铜球、铁圈等)、酒精灯、火柴、实验记录表、水槽、湿抹布、2、为每组准备:液体热胀冷缩实验装置(锥形瓶20 个、细塑料管、胶塞)、冷水 , 热水 , 红墨水、烧杯 20 个、酒精、暖壶(内装热水)。3、烧瓶、插有弯玻璃管的胶塞

10、、气球、空瓶子、热水、滴管、乒乓球、4、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复习导入 , 提出问题:上节课我们知道了 , 加热和冷却会对物体的形态(板书“形态”)产生影响 , 比如糖或者蜡烛 , 受热会熔化成液体 , 冷却后又凝结成固体。想一想 , 是不是所有的物体都会像糖或蜡烛一样受热熔化成液体, 冷却后又凝结成固体呢?一些看不出变化的物体比如这个小铜球, 在受热以后会发生变化吗?(学生可能会预测)5 / 10加热和冷却除了影响物体的形态以外, 还会对物体产生什么影响呢?这节课我们就继续研究加热和冷却(板书课题)自主探究 , 解决问题:一、认识加热和冷却对固体体积的影响1、(出示“固体热胀冷缩演示器”。)2

11、、提问:刚才我提出了一个问题, 一些看不出变化的物体比如小铜球, 在受热以后会发生变化吗?(学生预测)3、演示并讲解:这时铜球是恰好能从铁圈中通过的。4、谈话:我们用酒精灯给铜球加热, 过一会用冷水使铜球冷却, 看看铜球会有哪些变化 , 可以吗?加热之前我们先一起回顾一下正确使用酒精灯的方法:( 1)打开瓶帽 , 将瓶帽竖放在灯旁。( 2)用点着的火柴自下而上斜向点燃酒精灯的灯芯。( 3)把被加热物体放在火焰中温度最高的外焰部分加热。( 4)用完酒精灯后 , 用灯帽自右上方斜向盖灭火焰。5、实验:现在我们来看看铜球受热以后会发生什么变化?(师加热铜球)同时提问:怎样才能知道铜球有没有发生变化呢

12、 ? (找学生回答)“如果铜球仍然能从铁圈中通过 , 就说明铜球没有发生变化;如果铜球不能从铁圈中通过 , 那就说明铜球发生变化了。(认为铜球仍然能从铁圈中通过的同学举手 , 认为铜球不能从铁圈中通过的同学举手。)”现在我们看看铜球到底能不能从铁圈中通过。(师演示铜球过铁圈 , 发现铜球不能从铁圈通过。将铜球放入冷水中冷却后 , 再试着让它通过铁圈。)6、分析:加热后 , 我们看到铜球不能从铁圈中通过, 说明铜球的什么发生了变化?(膨胀了)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铜球加热或冷却后体积发生了变化, 受热时体积会膨胀 , 冷却时 , 体积会收缩 , 我们把这种现象叫做热胀冷缩)7、故事:其实很早以前

13、 , 人们就发现了这种现象 , 战国时期 , 李冰父子兴修都江堰水利工程 , 开凿山石的时候就是先在石头上用火烧, 然后再用冷水浇 , 充分利用了石头热胀冷缩的性质 , 大大提高了工程进度和效率。6 / 108、小结:现在 , 我们知道了固体确实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板书:固体热胀冷缩)二、认识加热和冷却对液体体积的影响1、提问 : 液体比如水 , 在加热或冷却后会有类似铜球的变化吗?(生预测)同学们平时都见过或者亲自烧过开水, 大家有没有发现 , 装满水的水壶里的水沸腾后,壶里的水常常会往外溢。这是为什么呢?水在加热后到底发生了什么变化?2、生进行猜想:可能水有热胀冷缩的性质。真不错 , 同学

14、们都有自己的大胆猜想, 猜想对于科学研究非常重要, 我们的很多科学研究都是从大胆的想象开始的。3、实验:为了弄清这个问题 , 我们再来做个实验。我用锥形瓶代表水壶 , 在锥形瓶内装满水 , 为了便于观察 , 我把水染红 , 用中间插有细塑料管的胶塞塞紧瓶口 , 因为胶塞要占据空间 , 所以这时红色的水会上升到塑料管中 , 我们用黑皮圈在塑料管的液面处作一个记号。在两个烧杯中分别倒入热水和冷水 , 把锥形瓶分别放入热水和冷水中 , 观察会发生什么现象。这样来研究水在加热和冷却的情况下到底会有什么变化 , 好吗?现在每组桌上都有一套这样的实验装置 , 一个烧杯里已经装好冷水 , 等一会我去倒热水

15、, 在实验中我们还应该注意什么?生:注意安全 , 小心热水。同学之间要注意分工合作。仔细观察实验现象 , 液柱有什么变化?做好实验记录。实验后收好实验材料。师:好 , 等我给你们组倒好热水后 , 就可以开始实验了。(生实验并记录 , 师倒热水后 , 巡视指导)师:请同学们把实验材料都放好, 说说在实验中 , 你们观察到了哪些现象?4、 汇报实验结果。( 1)塑料管内的水上升 , 说明水发生了什么变化?是不是锥形瓶里的水突然增多了?为什么?(学生会认识到塑料管内水面上升 , 是因为水的体积变大了。体积变大叫做体积膨胀。)塑料管内水面下降 , 说明水发生了什么变化?(体积减小也叫体积收缩。)( 2

16、)锥形瓶里的水在什么条件下体积膨胀 , 在什么条件下体积收缩?7 / 10( 3)你能把水的体积变化和所需要的条件联系起来, 说说水有什么性质吗?5、 小结:通过以上实验 , 说明水有受热体积膨胀、受冷体积收缩的性质。也就是说 , 水也有热胀冷缩的性质。6、 现在你能用学到的知识解释一下, 烧开水时 , 壶里的水为什么会溢出来?7、水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 那其他液体有没有这种性质呢?老师这里给大家提供了醋、酒精、油、牛奶 , (出示)现在请小组长前来任意选择一种, 用同样的方法来实验 , 注意观察实验现象。(学生选择液体来实验 , 师再倒热水。)8、小组汇报实验情况。你们组是用什么液体来实验的

17、?实验看到什么现象?说明这种液体有什么性质?9、小结:通过实验 , 我们发现:像醋、酒精、油、牛奶等液体都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板书:液体热胀冷缩)10、拓展:出示饮料 , 我去超市买饮料 , 本想挑选一瓶装满的饮料, 但是却发现货架上的瓶装饮料都没有装满, 这是什么原因呢?三、认识加热和冷却对气体体积的影响1、提问:气体加热或冷却会有变化吗?比如空气 , 是不是也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呢?请同学们小组讨论 , 看看你们组能不能自己设计实验来证明自己的猜想 , 能想出几种方法 , 我们比比看 , 哪个小组的同学最会动脑筋 , 最有想象力和创造性。(我可以给大家一个提示:注意思考 , 怎么样才能收集

18、一定量的空气作为研究对象?(用瓶装、气球装等等)怎样才能有利于观察?可以在实验记录表中画出你们的想法 , 等会请小组汇报。)2、各小组自行讨论设计实验方案。(教师加以适当的指导)3、说说你们组的实验方案, 如果我这儿正好有合适的材料, 你也可以上来边讲解边演示。(参考方案:( 1)用气球套在瓶口 , 使瓶内的空气受热 , 气球会变大 , 使瓶内的空气冷却 , 气球就会缩小。8 / 10( 2)用带胶塞的烧瓶 , 用滴管滴入红色的小水滴 , 把空气封住 , 加热烧瓶内的空气 , 水滴向外移动;使烧瓶内的空气冷却 , 水滴会向里移动。( 3)用瘪乒乓球 , 放入热水 , 里面的空气受热会膨胀 , 使乒乓球鼓起来。( 4)喷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