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从周小川讲话看我国金融体系存在的问题定稿2 周小川在牛津财经论坛上午餐讲话中,提到了金融体系健康性的问题,我认为实际上讲的是金融体系脆弱性的问题,下面我主要就这个问题进行论述。 一、金融脆弱性的基本内涵 金融脆弱性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金融脆弱性强调脆弱是由金融业高负债经营的本性决定的,有时称为“金融内在脆弱性”,广义的金融脆弱性是指由金融的信用本质属性所带来的一种趋于高风险的金融状态,泛指一切融资领域中的风险积聚。现在通常采用广义的金融脆弱性概念。 二、我国金融脆弱性的现实表现 金融业的脆弱性具有内在性,一旦条件成熟,这种脆弱性就会转化为现实中的危机。为了降低脆弱性的累积效应和影响程度,自
2、亚洲金融危机以来,我国政府和部门采取了加强监管、督促银行补充资本金和坏帐准备金、实施国有银行股份制改革、推行银行股权多元化改革等一系列举措完善商业银行的运行机制,这对于提高银行体系的抗风险能力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但我国金融业的金融脆弱性问题仍然很突出,许多影响金融稳定和安全的因素依然存在。金融脆弱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金融机构的风险隐患较大,抗风险能力不强 我们的金融业包括银行、证券、保险三家。商业银行体系是我国金融体系的主体,经过多年的努力,整个银行业有了质的飞跃,然而我国银行体系还比较脆弱,自身防范和控制风险的能力不强。国有商业银行通过剥离一部分不良资产、债权转股权、核销呆坏账等方
3、式,处置了相当数量的不良资产,但尚未从制度、机制上根本解决新的不良资产产生问题,不良贷款问题仍有可能反弹。另外,绝大多数的银行没有随着贷款的增加提取贷款损失准备金,承担贷款损失的能力仍然较低,银行资产扩张和资本金补充不匹配,导致其经营具有一定程度的脆弱性。而我国证券市场方面,基本制度不完善、市场不规范和市场秩序混乱是脆弱性的直接表现。治理结构不完善、内控机制不健全、股权分置问题悬而未决、缺乏具有长期投资理念的机构投资者、市场泡沫过大、违规炒作严重等诸多问题都是潜在的风险隐患。证券公司经营机制没有根本性转变,抗风险能力较弱,甚至参与或实施证券欺诈。在保险业方面,目前我国保险业务快速增长,但还存在
4、着一些突出的问题和风险隐患。保险业在社会上的信誉度问题、在新产品开发和定价过程中过于保守或者低估风险、核保不规范、资金运用偏小、不能实施有效的资产负债管理等都大大限制了保险业的发展。 2.金融机构之间的风险转嫁、混业渗透比较严重 大量银行信贷资金投入股市,不仅加剧了股市波动,促成了股市泡沫,而且也危及到银行信贷资金的安全。银行对股市的风险暴露已经把银行、证券公司、国有企业以及炒股人的利益捆在了一起,它不仅增加了金融体系脆弱性,也会妨碍政府实施有效的金融稳定政策。另外,混业渗透而出现的一些边缘产品,如健康分红保险、万能储蓄保险等产品通过国债、金融债券和基金将银行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联系在一起,无法
5、实现有效地监管,风险也不可避免地向银行体系转嫁。 3.金融机构治理结构、管理体制存在缺陷 我国金融企业初步建立了现代公司治理的基本架构,但自我约束、自担风险和自我发展的机制尚未根本确立,在公司治理的有效性上还普遍存在缺陷。产权主体虚置,所有者监督缺位,公司治理结构不健全,运作不规范,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及经营者之间职责不清晰,缺乏明确有效的利益制衡机制,内部人控制问题突出,内部管理和控制比较薄弱,业务管理体制不健全,经营决策不科学和具体操作不规范,经营管理技术水平较低,风险防范机制不够落实,信息披露不及时,透明度较低,部分金融机构内部管理存在重大隐患和漏洞,经常出现违法违规行为。所有这些因
6、素,都表明了金融脆弱性的存在。 4.外部环境和道德风险 相关的法律制度不健全,存在法律空白和法规过时等问题;社会信用意识薄弱,信用体系建设滞后。在金融改革中政府支付了改革成本;在不良资产剥离中,不良资产虽然说是处置变现、置换,但绝大部分损失由国家承担;以及在金融机构关闭过程中,中央银行出资补偿债务本息,这在不同程度上诱发了金融机构的高风险经营行为,助长了投资者不关心金融机构经营状况和风险程度的意识。另外,大量信贷资金炒作房地产、股票以及证券机构挪用客户保证金等违法违规行为也导致了我国的金融脆弱。 第二篇:我国农村金融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我国农村金融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内容摘要;中共十七届三中
7、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了“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针,创新体制机制”的农村发展指导思想。农村改革发展离不开一个良好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通过分析我国目前农村金融体系中存在的问题,可以看出,应该增加支农资金的有效供给,完善农村金融生态环境,创新金融服务体系并加强政策支持来推进农村金融体系改革。关键词:农村金融体系问题农村金融机构农业银行民间金融 农村金融是现代农村经济的核心,在支持“三农”、服务“三农”、支持与促进城乡统筹发展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在广大的农村地区能否建立一个资本充足、功能健全、服务完善、运行安全的
8、农村金融体系,直接影响到新农村建设和农村改革发展的进程。 一、国农村金融现状 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农村金融机构伴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在不断的发生着变革,但纵观建国以来五十多年农村金融机构体系,可以发现在中国农村金融机构体系中始终存在一个二元结构,即正规金融机构和非正规结构同时并存,二者在发展过程中先后、共同为中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金融服务。 (一)正规金融现状 正规金融主要有。中国农业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农村信用合作社、农村商业银行、中国邮政储蓄、保险公司等。目前我国农村正规金融机构区域结构不合理。在中国农村金融结构中,农村金融机构城乡布局和区域性布局失衡严重。在城市和东部经济
9、较发达地区所属农村,农村金融机构的区域布局相对较完善,农村商业金融也较发达,农村金融商品的供给较为充分。而在广大的中西部地区,虽然也形成了农村信用社、农业银行、农业发展银行“三位一体”的结构,但由于正规金融在这些地区功能退位,农村商业金融很不发达,农村金融商品的供给相当匮乏,主要依靠农村合作金融供给。 (二)非正规金融现状 非正规金融有。农村合作基金会、当铺、私人钱庄、私人借贷和高利贷等。由于中国金融是一种以政府主导为主的结构体系,因而非正规金融长期受到制度抑制。虽然非(准)正规金融组织远较正规金融灵活,但由于无法组织化和正规化,民间金融组织基本上属于零打碎敲,在地下或半公开状态下活动,不能在
10、农村市场经济中起到应有的作用。另外, 1非正规金融由于缺乏必要的规范和管理制度,运行极不规范,存在着诸多急需解决的问题:一是存贷款利率普遍较高,大大的超过了中央银行规定的存款利率基准和浮动幅度,影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后劲。二是存在着较大的金融风险。非正规金融组织良莠不齐,有些一开始就出现非法集资、经营者卷款潜逃的现象,影响了农村金融市场稳定。 二、我国农村金融体系存在的问题 (一)金融机构缺乏,有效供给不足 农村金融机构为农村提供的金融服务的能力不断减弱。首先,中国农业银行等国有商业银行对“三农”的基本金融功能严重缺失。自1999年起,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从农村逐步撤出,基本取消了县一级分支机构和放
11、款权。至今共撤销了约31000多个县级以下营业网点,加深了农村金融资金供给不足的程度。其次,对农业发展银行来说,融资渠道不稳定,向商业银行借债致使融资成本骤升,加之粮棉部门缺乏还贷压力而拖欠贷款,其财源日渐捉襟见肘。再次,农村信用社的基本功能发挥同样受阻。由于农民总体增收困难,邮政储蓄与商业银行将三农资金分流以及历史中积淀下来的坏帐率居高不下等原因,使农村信用社融资功能大打折扣。 (二)农村金融生态环境不容乐观 金融生态环境是指由居民、企业、政府等部门构成的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的消费群体,以及金融主体在其中生成、运行和发展的经济、社会、法治、文化、习俗等体制、制度和传统环境。目前,我国农村金融的
12、生态环境欠佳,很多制度缺失或不完善,使得农村地区融资困难重重。首先,农村信用制度的缺失影响到农村金融扶持的力度。一方面,整个农村信用意识比较淡薄,乡镇企业借改制、破产逃废银行债务的行为屡禁不止,金融机构维权难度大,银行债权案件判决后执行难、费用高。另一方面,农村的信用制度和体系建设滞后,金融机构无法准确判断客户的信用状况。由于农村地区缺乏有效的社会信用体系,农村金融机构对贷款所蕴涵的风险不能进行适时监测。同时,由于农村中小企业财务制度极不健全,做假账、提供虚假会计信息,“上报政府产值高、上报税务利润少、上报银行效益好”的现象非常普遍,金融机构难以掌握企业执行国家会计和审计准则的真实情况和企业运
13、行的真实状态,加之信用信息开放度较低,缺乏企业和个人信用信息的正常获取和检索渠道。信息不对称、使贷前调查、对企业的效益分析、贷款风险预测等无法正常进行。其次,法制环境缺陷。一是现行法律体系中缺乏农村金融法或合作金融法等专门法律规范来保护农村金融这一相对弱势领域。二是为更好维护金融债权和信用秩序,现行法律条文有待补充与完善。三是农村法制建设较为滞后,普遍存在执法行政主导现象,行政干预“过度”。第三,农村贷款担保制度的缺失。为防范贷款风险,金融部门一般要求 2贷款者提供抵押,农户和农民企业缺少有效的抵押资产,又没有有效的担保机构给予提供服务,贷款担保难以落实,农户和农民企业融资难的问题非常严重。农
14、村金融市场的生态环境影响了金融机构开拓农村市场的积极性。主要表现为个人和企业的失信行为导致银行出现大量不良资产,而银行一旦诉诸法律,却往往“赢了官司输了钱”,讨债十分困难。再加上农村地区的投资难以获得社会平均利润率,风险大,造成了“个人、企业贷款难、金融机构难贷款”的二元结构矛盾更加突出,从根本上导致农村金融发展缺乏可持续性。 (三)金融体系不完善 随着国有商业银行从农村地区退出,在新农村建设形势下,曾为农村经济发展做出重要贡献的农村信用社,难以独自扛起支持“三农”的重任。就目前我国农业大省河南省而言,全省农村信用社系统的存款数量仅占金融机构存款总量的40%左右,而全省“支农”贷款数量却占到金
15、融机构“支农”贷款总量的90%左右。其中,67.4%的农户得到了农村信用社的信贷支持,贷款需求满足率达到84.3%。然而,仅靠农村信用社这一家金融机构,很难满足河南农村、农业和农民对金融的需求。一“社”难支“三农”是农村金融现状的真实写照。 (四)农村金融服务单一 现行农村金融需求呈现出多样化、多层次趋势,单一的农村金融服务已不能满足需求。主要表现在:一是农村金融网点匮乏。近年来,伴随着大量商业银行网点从乡镇的撤离,农村信用社的网点也日渐减少,农村金融网点的缺乏情况日益严重。由于急需融资的农户往往缺乏必要的担保,以及担保机制的不健全,作为农村金融主要融资渠道的乡镇信用社和银行并不能及时提供农村
16、急需的资金,进而迫使资金融通不得不通过间接融资方式进行,这极大地破坏了农村筹资的效率。三是金融工具及服务品种单一。目前农村金融市场上主要提供储蓄、抵押类贷款及农村小额信贷等金融品种,抵押、担保、承兑、贴现、承诺、咨询服务、代收代付等中间业务还很少,已经存在的金融品种往往要求有严格的抵押物,而急需融资的农户往往难以拿出符合条件的抵押物,商业化的运营加上担保机制的缺失,又进一步加剧了金融品种及工具的单一化。在农村金融市场上,一些依靠现代网络技术发展起来的服务项目,如网上银行等业务几乎空白。 (五)国家对农村金融的政策支持不够 农业是弱势行业,世界各国政府对农业都采取支持政策,对直接为农业服务的农村
17、金融也有较多的优惠政策。我国不仅是个农业大国,还是一个农业相对落后的国家,国家对农村金融虽有更多的扶植政策,但是,在这方面却没有做到位,优惠政策没有给予,或不能落到实处,使农村金融机构不能健康快速发展。 (六)农业保险不适应农业发展的需要 由于农业保险固有的赔付率高、回报率低等问题,加之保险公司在实行商业化经营后对经济效益的追求,近十年来农业保险业务日趋萎缩。目前,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在多数省市的分公司都已撤销了农业保险机构及业务。农业保险的缺位,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金融机构对农业、农村企业的风险评估,成为“惜贷”的重要原因之一,这不仅加剧了农村金融供给紧张的状况,而且严重制约了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经济
18、增长的进程。 三、农村金融体系改革的建议 (一)重构农村金融体系,增加支农资金的有效供给 1.拓展农村金融机构。新型的农村金融体系应该是既包括商业金融也包括政策性金融、合作金融、民间金融,既包括银行也包括保险、证券、期货、投资基金、风险投资、信托等在内的完整体系。目前我国的农村金融体系中,信用社是事实上的主体,但它并非真正的合作金融组织。除继续深化农信社改革外,还应发展真正的互助合作金融组织并拓展其他金融机构。一是要发展农村的保险业,特别是政策性保险机构;二是要发展农村地区的证券期货业,特别是发展农村期货市场;三是发展农村的投资基金,特别是农业发展投资基金;四是发展农村信用担保公司,解决农民贷
19、款难问题。此外,还应发展农村的信托业、金融租赁业等。 2.拓宽各金融机构的支农融资渠道。完善当前以政策性金融为导向,商业金融为主导,合作金融和民间金融为补充的农村金融服务组织体系。将对农村资金的“抽血”机制,转化为“输血”机制,引导农村资金回流农村。确定农业发展银行、商业银行、农村信用社及民间金融发展的方向,逐步填补农业金融服务体系的空白。农发行应为农村发展提供政策性的金融业务,强化其支农职能,在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综合开发等方面发挥主要作用;国有商业银行特别是农业银行,可参与农村重点企业或龙头项目的建设与发展中来,把营业网点延伸到特色农业和农产品的基地建设中来。允许农村信用社推出新的盈利模
20、式,深化邮政储蓄银行的涉农业务范围,正确引导民间金融的发展,逐步把民间金融引入农村金融供求体系中来。 3.明晰中国农业银行在农村金融市场的定位。农行应该发挥其机构覆盖广的优势,服务区域可以集中在县城,但是服务对象可以延伸到农业产业链的中下游环节,包括农业产业化经营企业、农产品加工及流通企业,还有公司加农户模式的大农场。实力雄厚的中国农业银行应在保持优质客户的同时,积极尝试拓展其他服务对象,改进服务手段,丰富服务工具和扩大服务范围。 (二)完善农村金融生态环境 4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加快农村信用体系建设。一是推进司法机关依法行政,有效保护债权人的经济利益;二是建立覆盖全部企业、个人的诚信数据库,实
21、现社会信用信息资源共享,降低金融机构的信贷成本;三是建立和完善社会信用的正向激励和逆向惩戒机制;四是积极发展政府扶持、多方参与、市场运作等多种形式的担保机制,探索“龙头企业银行(农村信用社)担保公司农户”的“四位一体”经营模式,有效解决农户和中小企业贷款担保难问题。 (三)完善农村金融监管和保障体系 1.健全和规范农村金融市场进出机制,适度降低进出门槛。可适度扩大商业银行及金融机构的合作范围,强化金融服务面积的铺设,避免农村金融网点的萎缩,通过推动商业银行与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兼并重组来保证商业银行在农村金融市场上的利润,使相关金融机构在农村金融市场获得良性发展。 2.对支农贷款业务,可因地制宜
22、,因时制宜。对贫困地区,贷款应强调政府主导机制,发挥政府扶持性的贷款,削弱金融资金的商业化导向;对于贷款年限,可逐渐调整与农业生产周期相一致;适度扩大农村信用社等金融机构的服务范围及对象,逐步把农村产业链贷款纳入服务体系。 3.强化对金融从业人员的素质及职业道德培养。银行监管部门在制定适合农村金融市场发展的监管机制的同时,应进行配套的、有针对性的培训服务,对农村金融管理人员及从业人员进行及时、持续和有效的培训。 4.建立“三农”贷款风险补偿基金,各级财政拿出一部分资金建立“三农”贷款风险基金,农村金融机构在其盈利中按一定比例提取,作为风险基金的一部分,用于不良贷款的核销。 (四)创新金融服务体
23、系 开发适合农村市场需要的金融品种及金融服务,创新农村金融担保机制,开发授信授权管理机制,完善信用等级评定方法,发挥农村金融机构的优势,注意提供理财及投资咨询等金融服务,鼓励投资银行机构和证券交易所开发、设计为农民服务的金融产品,探讨资本市场为农村和农民服务的路径; (五)改进农村邮政储蓄资金的运行机制 邮政储蓄的“只吸储不贷款”的运做模式,其吸收的资金少有回流农村的。要解决这种局面可有以下措施:一是对县一级的邮政储蓄部门,上级邮政部门要适当放宽基层储汇机构除交存人民银行转存款后剩余资金的限额,鼓励基层储汇局与农村信用社开办协议存款或委托贷款业务;二是按照市场的运行规则,对邮政储蓄资金,可以直
24、接购买以国家名 5义发行的农业发展特种债券,确保农村资金吸收的存款重新返回农村,这对于农村信用社的保质补贴利息也是一种补偿。 (六)加强农村非正规金融组织的管理,规范民间金融活动 1.要坚决禁止和取缔农村非正规金融组织和非法金融活动,逐渐使地下金融浮出水面,允许农村非正规金融组织合法化,这就需要建立一套严格的法律法规作保障。 2.合理的引导非正规金融组织参股农村信用社等正规农村金融机构,规范农村民间金融活动。 3.在条件成熟的时候,政府应该尝试放松对非正规金融组织的市场准入限制,因势利导的在农村建立起股份制或股份合作制民营商业银行。 (七)加强立法,规范农村金融健康发展 1.加强保护农业方面的
25、立法 以法律形式明确农业的国民经济基础地位,以及中央和地方应给予的政策支持;按照不同区域各个产业比重状况,规定农村金融机构在农业方面的资产运用比例,通过调整农村金融机构的资产运用结构加大农业产量的投入量。 2.制定有关中国农业政策性金融的法案,完善政策性金融功能 要明确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的资金筹措方式;明确农发行的业务范围;要求建立严格的预算管理和考核内控体系,实现农发行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3.制定有关农村合作金融的法案,规范农村组织金融的发展。尽快将合作金融的产权关系用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使合作金融的产权界定有法可依;健全法人治理结构,形成完善的决策、执行和监督机制。 4.对商业银行在农村设置
26、分支机构实行市场准入制度,完善和规范各商业银行设在县级以下的农村经营网点的金融服务功能,取消单纯吸收存款的网点,对其资金投向和投量给予一定比例的限制,以确保资金不能大规模流出农村。 5.建立农村金融存款保险制度。指定相关法案,尽快设立存款保险公司,强化其担任机构清理人的权限以及处理问题机构的功能和模式,以迅速解决农村金融机构的经营危机;实行强制投保制度,充分发挥存款保险基金对于农村金融的稳定作用。指定购买不良金融机构的办法,减少短期行政行为。 6参考文献: 1.訾红旗:金融机构大撤退农村患上失血症,南方农村报,2021年1月17日第4期 2.朱文彬,王昊旻:浅谈完善农村金融体系建设,中国集体经
27、济期刊,2021年4月3.马君实:完善农村金融支持战略的几点思考,中国金融期刊,2021年1月4.新华社: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光明日报,2021年2月第22期 5.苑德军:建设新农村需要重构农村金融体系,新京报,2021年2月第28期 第三篇:我国金融监管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完善对策我国金融监管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完善对策 (长春理工大学金融工程130022) 摘要。金融是现代经济运行的核心和枢纽,金融在国民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金融市场逐步开放,中国金融监管体系在市场经济的考验下暴露出许多问题。我国金融监管起步晚,发展慢,还处于相对不完善阶
28、段。加强金融监管,防范金融风险,维护金融市场的安全与稳定,是金融行业健康发展对策重要标志。我们应该借鉴金融业发达国家金融监管的经验和教训,逐步改革和完善我国的金融监管体系。本文通过指出金融监管体系的主要内容,分析实行金融监管的必要性,深入探讨目前我国金融监管体系所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研究建立符合我国国情和现代化要求的金融监管体系的完善对策。 关键词:金融监管体系;监管缺陷;监管对策 abstract financeisthecoreofmoderneconomyandthehuboperation.andithasanimportantroleinfinancialandsocialde
29、velopmentofthenationaleconomy.withthedevelopmentofournationaleconomy,thefinancialmarketisgraduallyopeningup,chinasfinancialsupervisionsystemunderthemarketeconomytestsexposedmanyproblems.financialsupervisionofourcountrystartslate,progressisslow,stillintherelativelyimperfectstage.strengthenfinancialsu
30、pervision,toguardagainstfinancialrisks,andmaintainfinancialsecurityandstabilityonthemarket,isthefinancialindustryhealthdevelopmentstrategyimportantsign.weshoulddrawlessonsfromthefinancialindustrydevelopedcountryfinancesupervisingandmanagingexperienceandlesson,gradualreformandperfectchinasfinancialsu
31、pervisionsystem.thepaperpointsoutthemaincontentoffinancialsupervisionsystem,analysisoftheimplementationoffinancialsuperintendencynecessity,discussedthecurrentfinancialsupervisionsysteminchinatheexistingproblems,andaimedatthesequestionstostudytheestablishmentconformstoourcountrynationalconditionandmo
32、dernizationoftherequirementsofthefinancialregulatorysystemandcountermeasures keywords:financialregulatorysystem,question,countermeasures 1.引言 金融是现代经济运行的核心和枢纽,在国民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一个健康的金融行业取决于合理完善的金融监管体系。金融监管体系,是指一国在中央政府领导下,对商业、专业金融机构经营行为进行宏观调控、监督、管理的制度。在我国行使监管职权的机关有中国人民银行、保监会、证监会等。其中,人民银行是监管体系中的主体。中
33、央银行是银行的银行,负责制定国家金融政策、货币发行,代表国家行使对商业银行、国内外资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的监管权利。完善的金融监督体系对控制金融风险、抵御经济危机和发展国家经济具有重要的作用。现阶段我国的金融监管体系还存在许多问题和缺陷。完善的、理想的金融监管体系,应该是独立、严密、统一的,即完全脱离政府干预的金融监管体系,与货币发行、政策制定、资金清算、代理金库等业务彻底脱钩,避免其他方面的干预和干扰,可以自由地监管不同行业和部门,成立统一的完备的具有高度权威的金融监管委员会。 2.金融监管体系的主要内容 (一)市场准入监管 市场准入监管是指对金融机构筹建、设立、经营的监管。金融业是否能够健康
34、发展,金融业结构和规模是否适度、金融机构是否具备设立资格,是否会给社会经济带来消极影响的重要环节等,这些都是市场准入监管的主要内容,关系到整个金融业未来的发展。因此,金融监管当局必须切实把握好市场准入的软硬条件,严格审查审批,慎重得出结论,从源头上消除危害整个金融体系健康运行的因素。 (二)金融风险监管 现代金融体系下,金融机构的变化、金融工具的不断创新、表外业务的逐步扩展以及企业改制的发展,孕育了新的金融风险,各种风险之间的联系和影响也更加紧密和复杂。于是金融监管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监管金融风险。 (三)金融业务监管 金融业务监管主要是对金融机构的经营范围、经营品种、经营合规性进行的监督与管理
35、。正规专业完善的金融业务有利于整个金融业的生存和发展,否则容易使得市场混乱,金融秩序丧失。 (四)市场退出监管 市场退出监管是指金融监管当局对金融机构退出金融业、破产倒闭或合(兼)并、变更等实施监督管理。金融业的负外部性决定了金融机构不能擅自变更、停业、关闭或合(兼)并,而必须经监管部门审查批准。严格的市场推出监管,有利于保持金融市场的严肃性,减少违规操作的发生。 3.实施金融监管的必要性 (一)正确贯彻落实国家金融政策和金融法律法规的需要 不管哪个国家,政策和法律法规的贯彻和落实都需要监管体系的存在。没有监管的法律法规,往往会失去其效力和权威。无论是在贯彻落实国家金融,还是在实施和执行国家金
36、融法规制度的过程中,随着实现货币政策目标和执行国家金融法规制度难度的不断加大,不同的政策目标之间很难只依靠传统的货币政策手段协调,大量的金融关系以及各种矛盾和问题也很难只依靠司法机关来调整和评判,还必须辅之以金融监督管理,使金融业的发展方向、经营活动等符合国家货币金融政策意图和金融法规制度的要求。 (二)维护社会经济稳定的需要 在市场经济竞争机制下,金融机构之间难以避免各种激烈的竞争。良好的竞争秩序需要合理的监管体制来监督。如果竞争如果失去调节、监督、控制,会偏离正确方向,形成破坏性竞争或垄断,从而影响整个金融业的健康发展,破坏了社会的和谐稳定。因此,为了维护社会经济稳定,为经济发展提供一个宽
37、松的有秩序的金融环境,避免过度竞争,有必要对金融业实行监督和管理,督促金融机构向着适度竞争、规范竞争的方向发展。 (三)实现国民经济健康发展的需要 金融业区别于其他行业,是以货币信用、证券及保险业务等为主要经营内容的特殊行业,与国民经济整个运行息息相关。一旦金融机构经营失败或发生金融危机,就会对金融消费个人和整个社会经济生活产生不良影响,甚至导致经济体的破产和消亡。随着国民经济的迅速货币化和经济关系的信用化,依托于现代信托机制,以货币信用制度和银行制度为主体的金融结构具有极其广泛深刻的渗透性和扩散性,如今的金融体系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枢纽和社会经济的调节器,它具有影响社会全局利益和社会政治经济发
38、展等特殊的公共性和全局性。因此,只有加强对社会金融业的监督,才能正确引导和促进金融业发挥其对社会经济生活的积极影响作用,推动国民经济的良好循环。 4.我国金融监管体系的现状及存在问题4.1当今我国金融监管体系的现状 (一)金融监管体制的组织结构向部分混业监管或完全混业监管的模式过渡 英国的卢埃林教授在1997年对73个国家的金融监管组织结构进行研究,发现有13个国家实行单一机构混业监管,35个国家实行银行、证券、保险业分业监管,25个国家实行部分混业监管。后者包括银行证券统一监管,保险单独监管;银行保险统一监管、证券单独监管以及证券保险统一监管、银行单独监管三种形式。受金融混业经营的影响,完全
39、分业监管的国家呈现出减少趋势。 (二)金融监管越来越重视金融机构的内部控制制度和同业自律机制 金融机构的内部控制是实施有效金融监管的前提和基础。外部金融监管如果没有金融机构的内部控制相配合,往往事倍功半。国外银行经营管理层的内控意识很强,国外商业银行一般专门成立独立于其他部门的、仅仅对银行最高权力机构负责的内部审计机构,并建立了健全的内控制度。近年来,由于巴林银行、大和银行以及住友商社等一系列严重事件的发生都与内控机制的缺陷有直接关系,国际金融集团和金融机构开始重新检讨和审视自己的内控状况,许多国家的监管当局和一些重要的国际性监管组织也开始对银行的内部控制问题给予前所未有的关注。金融机构同业自
40、律机制作为增强金融业安全的重要手段之一,受到各国普遍重视。以欧洲大陆国家为代表,比利时、法国、德国、卢森堡、荷兰等国家的银行学会和某些专业信贷机构的行业组织都在不同程度上发挥着监督作用。各 国都比较重视金融业工会组织在金融监管体系中所起的作用。 (三)金融监管向国际一体化方向发展 随着金融国际化的发展,各国金融市场之间的联系也不断增强,各种风险在国家之间转移、扩散不可避免。金融国际化要求金融监管的国际化。因此,西方各国致力于国际银行联合监管,如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通过的巴塞尔协议,统一了国际银行的资本定义与资本率标准。各种国际性监管组织也纷纷成立并进 行合作与交流。各国对跨国银行的监管趋于统一
41、和规范。 4.2我国金融监管体系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一)分业监管与多头监管并存,监管真空与监管重复并存,监管格局混乱 首先,我国实行“四位一体”模式下的分业监管体制,在该体制下,以中国人民银行、证监会、保监会、银监会为主,与其他一些监管部门如主要管理国债市场的财政部、管理企业债券市场的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管理外汇的国家外汇管理局等一起.在分业监管的基础上,共同实现对我国金融市场的监管。在当前我国金融监管协调机制尚未完全有效建立,金融监管机构之间的协同配合仍需加强的情况下,行业监管区隔和多头监管的并存,往往导致金融监管真空和监管重复的难以避免,在金融混业经营环境中尤其如此。其次,在金融机构产权监
42、护人功能缺失的情况下,国内金融机构的自律监管作用相对薄弱,自我约束、自我发展、自担风险的内控机制难以形成,金融监管当局的风险监管要求未能转化为金融机构自身的风险管理需求,从而使金融监管部门承担了过多的责任,提高了金融监管成本,降低了金融监管效率。再次,我国的金融监管机构本身也存在监管经验不足、监管内容和手段不够规范等共性问题,金融监管信息未能实现共享,监管的准确性、有效性难以保障。 (二)金融监管法制体系不健全,法律监管机制不完善首先,现有金融监管法制体系不完备、系统性不强。我国现行的金融监管法制体系主要是由人民银行法、商业银行法、保险法、征券法、银行业监督管理法、外资金融机构管理条例等法律法
43、规以及国务院各部委、中央银行制定的部门规章等法律形式构成的。一方面,在现有的金融监管法制体系中,缺少针对金融危机的应急处理法律机制设计,在存款保险制度的法律规制方面也是空白,尤其是当前已在金融市场实际运行的私募基金、产业基金,它们还没有取得相应的法律地位,也没有相应的法律法规或者部门规章对其进行规范。其次,法律监管机制不完善,法律规范的可操作性不强。在我国现有的金融监管法制体系中,对市场准入、市场稽查、市场退出、谨慎性要求等基本上已经有所涵盖,但大多是原则性的简单规定,缺少相关的实施细则,可操作性不强。金融危机的应急处理法律机制、征信机构的法律规制机制、金融市场同业组织及其自律机制的法律设计的
44、缺失更加凸显了我国金融法律监管机制的不完善,反映了政府在一些领域越位的同时,也存在着在另一些领域缺位的现象。 (三)监管的方式和手段较为单一,监管内容过于狭窄,不能实现完全有效地监管。自我管理及控制虽然有,但由于银行国有化,缺乏自主权和独立性,缺乏自我约束、自我管理的机制,内部控制与监管流于形式,需要进一步完善。同时,行业自律组织及社会监督更是少见,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师事务所等社会监督机构对金融业的检查只是偶尔才会有,并没有形成一种真正意义上的制度,没有真正的权限。政府审计人员限制不能随时随地监督,金融机构的内容审计独立性又太差。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金融监管的手段主要有三种:经济手段、行政手段和
45、法律手段。我国主要采用的是落后的行政手段,行政命令和干预是最直接有效的监管手段。近几年,我国虽然陆续颁布了人民银行法、商业银行法、保险法、证券法和外汇管理法等金融监管法律,但是并不能涵盖金融业的全部,且因规定比较原则在金融监管实践中难以具体操作。监管应是依法进行,而现实中却有法不依,执法不严,操作随意性大,操作工具滞后,导致金融监管效率低下。金融监管的内容应该涵盖所有从业的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从市场准入到市场退出的所有业务经营活动。我国目前的监管内容主要是市场准入监管中还存着重审批、轻管理、重传统的存贷业务。轻表外业务及其他创新业务,重国有银行,轻其它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等问题。监管内容的狭
46、窄,势必影响监管工作的有效性,会使监管无的放矢。 (四)监管人员执业素质相对较低,监管质量较差。市场化金融监管的目标,既不同于计划性金融管理目标,也不同于货币政策目标,其核心在于稳定金融秩序,规范金融活动。人民银行法规定,我国金融监管的目标是维护金融业的合法、稳健运行。这个目标虽然不能反应监管的全部内涵,仍然体现当前人民银行监管任务的艰巨性。在加入wto后的新形势下,切实保护公众利益,维护国家金融秩序,保证货币政策的顺利实施都应作为重要的监管目标。然而,现有监管从业人员的知识准备、知识结构不合理,知识更新的速度与金融监管目标的高标准和任务的艰巨性相比之下,存在较大的差距,跟不上金融监管的步伐。
47、 (五)网络金融业务监管水平滞后。进入20世纪八十年代以来,高科技和网络的日新月异,极大地推动了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尤其是网上金融服务以其方便快捷、全天候、低成本的优势,迅速得以发展。现代高技术和网络与金融业的结合,更加推动了全球经济一体化和金融创新向纵深化发展,使我国金融监管面临新的挑战。首先,随着金融业务电子化和网络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使金融监管的手段过于落后;其次,有关网络金融业务监管的法律法规不够健全。目前,主要集中在电子银行的监管上,而对网上保险的监管,则至今没有出台相关的法律法规。 4.3解决我国金融监管不足的完善对策 (一)根据我国金融监管模式的现状,改革分业监管制度,逐步转变为统
48、一监管模式 无论是分业监管还是统一监管,都有其存在的现实基础,但他们都不能通用于所有环境,我们应该根据实际的金融环境选择合适的监管模式。当前我国金融全球化和混业经营发展迅速,分业监管体制总体上已经滞后于当前我国金融发展的状况,对统一监管的需求迫切。我国当前还是以分业经营为主,混业经营尚处于探索和试点过程中,金融“混业”的规模和比例也很小,就金融组织体系来说,无论是银行业、保险业还是证券业,独立的金融机构占绝大多数。银证合作、银行代销基金等也还仅仅是表层的业务合作,完全突破分业界限的分属不同金融行业的业务交叉、股权交叉等也才刚刚开始。除此之外,法律也还没有为金融混业经营提供畅通的途径。而针对金融
49、危机中暴露出的分业监管的弊端,短期内则可通过加强金融监管协调机制建设,有效整合监管资源,提高监管效率,减少监管真空和监管套利等现象,逐步进行完善。当然,我们也要看到,金融创新是金融市场发展的动力和金融深化的突破口。伴随着金融创新的不断涌现,银行业与非银行金融业、金融业与非金融业(如房地产业)、货币资产与金融资产的界限变得越来越模糊,金融开放和金融混业经营越来越成为金融业发展的趋势性要求,尤其是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单纯的分业监管体制将越来越难以适应金融业发展的这种新趋势。从长远来看,我国必将建立以维护金融体系整体稳定和有效为目标导向的统一(混业)监管模式,这样有利于整合监管力量,提高监管效率,减
50、少监管套利与监管真空,更加一致地监管跨领域的金融产品,规范金融机构影响市场稳定的行为,更好地防范和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合理确定监管内容,改进监管方式,鼓励金融创新。扩大金融监管范围,将金融创新业务和准金融业务纳入监管范围,加强央行对全社会金融风险的防范能力,防范金融创新和准金融业务可能导致的金融风险。 (二)根据我国金融市场的监管需求及国际金融市场发展的趋势,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 (1)立法方面 全国人大应加强调研,尽快制定关于期货投资、国际融资等新的我国尚未制定的法律,加快出台金融监管法律的实施细则,进一步加强法律的可操作性,真正解决当前金融监管过程中无法可依和有法难依及执法不严的一系列问题
51、。 (2)执法方面 各个执法部门应加强自身建设,要切实做到有法可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和高效执法。从当前状况来看,金融执法方面是法制建设中最薄弱环节,迫切需要加大执法力度。一是,金融监管部门要充分发挥监督作用,对不严格执行国家金融法律法规的金融机构进行及时,严肃的惩处;二是,各级银行检察部门,要对金融监管部门适时进行检察,同时要定期组织对下级行开展执法大检查,对一些单位存在和暴露的问题进行严肃查处,必要时追究当地行主要负责人的领导责任。要制定适合我国国情的非现场检查制度,将其中监管者与被监管者的责任与义务等方面的规定制度化和规范化,保证数据的真实性和实施性。要建立一整套非现场检查指标体系,主要
52、包括资本充足性、盈利状况、资产质量、资产的流动性、时效性,坚持定量与定性分析,定期公布监测结果和评定风险等级,增加资料披露的透明度;三是,法院作为国家司法部门要严格执法,加大执法力度,严厉打击金融犯罪,保护国家金融秩序,维护金融机构的正当合法权益。 (三)根据金融监管工作的需要,完善金融监管操作体系 建立一整套符合各地区实际的、能充分控制金融风险的监管操作规程,适应持续性的银行业监管要求,各地区金融监管体系相对独立运作正常之后,应有效协调现场稽核人员非现场检查各职能部门,各地金融监管机构应负有根据本辖区经济金融实际,制定各项监测、监管指标或过渡性指标的权力与责任并根据市场变化随时随地做出动态调
53、整。具体地说,主要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1)实现工作重心由合规监管向风险监管的转变 根据当前金融发展的形势与要求,银行混业经营已成必然趋势,工作重心的战略性转变势在必行,使一切工作主要围绕风险监管展开,这就必须从监管的制度、手段、方法等方面进行相应的调整,并逐步完善四个风险机制:即风险预警机制、风险评价机制、风险化解机制、风险隔离机制,逐步化解和减少各种金融风险。 (2)改进监管工作方式 首先要实行委托监管,将金融机构的合规性监管过程,银行提交给部门的报表材料经审计师予以审计,保证其真实性,审计师也可以单独承担起一部分风险监督任务。其次要以非现场监管为重点开始风险监管。监管部门要将主要精力放在
54、选定和完善风险指标体系上,要提高风险监测分析的准确性,提高风险预报能力和水平,以便及时采取措施,增加对金融风险特别是突发性风险的反应、应变能力,因为随着金融业发展的需要,局势变幻莫测,信用风险、汇率风险及流动性风险的逐步增加,必须要求强化风险监管。最后要提高现场稽核的权威性和震慑力,提高监管的效率,防止出现屡禁不止和三会五申的局面。 (3)加强金融队伍建设,完善金融监管人员素质体系 要建立一支精干、高效并且适应监管需要的监管队伍,首先要立足现有人员培训,还要从商业银行和社会其它部门引进高素质的专门人才,充实监管队伍,促进中央银行监管水平的提高。当前,主要做好以下三方面的工作: (1)建立和建全
55、金融监管人员资格考试和任职制度 包括建立通过考试取得资格的资格考试制度和监管各岗位的任职资格制度,对所有监管人员,也必须先一律通过统一的资格考试,凭资格上岗,对现有监管人员也要参加考试并取得资格证才能继续留在原岗位。同时,对金融监管各岗位要实行任职资格制度,规定各岗位的任职条件和要求,确保能力与岗位责任相适应。 (2)加强现有人员的培训制度,不断提高监管水平 首先要建立正常的轮训制度,不管工作忙闲,每个监管工作人员都必须参加上级组织的业务学习研讨,以更新知识,提高技能;其次要完善正常的岗位培训制度,包括岗前培训和在岗培训。 (3)交流制度和工作人员奖惩制度 为了提高监管水平,防止职务腐败,要实
56、行监管岗位定期交流制度,实行跨地区同级岗位交流,对一些重要岗位,规定同一岗位的最长任职年限,其它岗位也要数年一换。同时,加强工作人员奖惩,对忠于职守、切实履行职责的人员给予应有的奖励,而对严重失职人员,坚决清出监管队伍并永久取消监管资格。 (四)根据金融监管与国际接轨的需要,加强金融监管的国际合作与交流 (1)与其它国家的监管当局建立交流合作制度 首先要与建立合作关系的外国金融监管当局定期开展金融工作情况的交流与研讨,共同制定防范有关金融风险的对策措施,同时相互交流战功的经验,促进两国共同提高金融监管水平。最后要加强监管政策与监管行动的协作和配合,尤其是在对跨国金融机构的监管和防止第三国金融危
57、机波及本国,要加强合作以确保金融监管理的有效性和金融稳定。 (2)加强金融监管人员的国际交流 首先,为提高我国的金融监管水平,可以聘请外国金融专家和金融监管方面的专家来帮助我国,具体指导监管体系的建设与完善,监管法律法规的制定,监管体制的改善以及帮助我国解决某些金融监管方面的技术性难题。还可以经常邀请外国金融监管专家给我国的监管人员讲课,或定期向某咨询。然后要有计划、有组织、有针对性的定期派出金融监管人员到国外监管机构进行工作访问学习,还可以派员参加国际金融组织或其它国家金融监管当局举办的金融监管培训等等。 (3)要与世界上金融往来关系较密切的国家建立共同打击金融违法犯罪的合作关系 通过这方面的协作关系,彼此间在协助缉拿在逃金融犯罪,跨国调查违法规案件和实施跨国机构监管与涉外金融机构破产中的债权债务清理等方面提供帮助与支持。 5.总结 现阶段,我国应结合国情和金融监管现状,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工商业水电设施保养承包合同
- 2023年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崇礼院区招聘考试真题
- 2024年个人住房贷款合同:利率、还款期限与违约责任
- 2024年乙方租赁甲方设备使用合同
- 2024年KTV会员服务与管理合同
- 2024年广告拍摄短期演员协议
- 2024年商业活动策划委托书
- 2024年先进机床技术转让合同
- 2024年企业解散与清算协议
- 2024丙丁双方关于高端装备制造业海外投资的联合融资合同
- 物品放行单(标准模版)
- 引水隧洞洞身开挖与支护施工方案
- 成都锦里商街、宽窄巷旧城改造商业案例分析
- 外贸公司组织架构、岗位职责
- 人教版-高一至高三全部英语课文朗读与听力MP3链接
- 第4课 我来画棵“家庭树”第一课时 ppt课件
- ARMA算法整理
- 岛电SR中文说明书
- 地下水八大离子-阴阳离子平衡计算公式
- 部分轮毂的基本知识
- 小学数学六年级“24点”试题及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