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潮课文教案_第1页](http://file2.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1-5/30/58391fec-251b-4850-a12c-7af2eda27fa9/58391fec-251b-4850-a12c-7af2eda27fa91.gif)
![观潮课文教案_第2页](http://file2.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1-5/30/58391fec-251b-4850-a12c-7af2eda27fa9/58391fec-251b-4850-a12c-7af2eda27fa92.gif)
![观潮课文教案_第3页](http://file2.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1-5/30/58391fec-251b-4850-a12c-7af2eda27fa9/58391fec-251b-4850-a12c-7af2eda27fa93.gif)
![观潮课文教案_第4页](http://file2.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1-5/30/58391fec-251b-4850-a12c-7af2eda27fa9/58391fec-251b-4850-a12c-7af2eda27fa94.gif)
![观潮课文教案_第5页](http://file2.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1-5/30/58391fec-251b-4850-a12c-7af2eda27fa9/58391fec-251b-4850-a12c-7af2eda27fa95.gif)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观潮课文教案【篇一:观潮优秀教案】观潮教学设计知识目标:熟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积累重点文言词句;能力目标:感受钱塘江潮宏伟壮观的景象,体会作者的情感;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文章所描写的自然之美和风俗人情之美,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感受钱塘江潮宏伟壮观的景象,体会作者的情感;教学难点:体会文章所描写的自然之美和风俗人情之美,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教学方法:讨论法、点拨法、探究法结合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2 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诗仙李白在将进酒中说: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中国有句 俗语叫 “水到东海不回头。 ”可钱塘江的水则不然,
2、每年八月要趁良辰美景从东海回 趟娘家,她回来时,气势非凡,真是天下最雄伟壮观的景象,从皇帝到平民百姓,都要先睹为快。 今天,我们就一起去看一看吧!(看视频:看图听声说感受)二、成因、背景、作者简介:同学们看完视频,感受颇深,那么你一定很好奇这样的奇观是如何形成的,请一位同学来告诉你吧。(请生看课件,一人大声朗读)天下奇观 钱江涌潮钱塘江大潮,古人称之为 “壮观天下无 ”。它的形成与其独具的自然条件密切相关。其一,因江口呈喇叭形,宽处过百里,窄处仅十里,巨潮 被狭窄的江道约束,当然会形成波澜壮阔的涌潮。其二,河口有巨大拦门沙坎,潮水涌进遇到如此巨阻,当然会掀揭天下,前浪遭阻,后浪又上,波赶波,浪
3、叠浪,潮水就会奔腾咆哮,排山倒海般地呼啸而来。它又有何渊源呢?(请另一生接着介绍)南宋观潮盛事南宋的国都是临安,即现在的杭州,观潮地当时在临安城南(今由于江水改道已移至浙江海宁),每年农历八月十八日举行观潮盛典。迎潮前有水军演习,潮到时又有吴地少年弄潮争标的表演。当日上到宫庭下到民间争相观看,万人空巷,十分热闹。是谁把这壮观的景象记录了下来呢?对,周密,简介作者。周密( 1232 1298 ),字公谨,号草窗。原籍济南,后迁吴兴(今属浙江)。南宋词人 ,南宋文学家。宋末曾做过义乌县官等职,宋灭之后不再做官。他的诗文都有成就,又能书画。有武林旧事、草窗词等。 观潮选自武林旧事,是他进入元朝后所写
4、。三、朗读课文,对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疏通文意。1师播放示范朗读,学生听读,掌握正确的读音,听清节奏。2学生大声读课文,对照注释,疏通文意,理解难句,积累词语。(1)读准下列字词的读音:(见课件 10)(2)解释下列词语:(见课件 11、12、13)3以小组为单位,质疑解难,教师指导。4选四位同学翻译课文,其余同学补充订正,熟悉文意。5多媒体显示文章译文(课件 14、15、16、17),学生共同评点。教师提示:文言文翻译应遵守 “信”“达”“雅”三字原则。在翻译的过程中,不一定要一一对应,可以在不改变原意的情况下适当润色,争取用现代汉语表现出文章的文采。第二课时四、理清文章思路,整体感知文意理
5、清文章思路,学生齐读课文,课文围绕观潮写了几幅图?明确:第一段写潮水汹涌图;第二段写水军演习图;第三段写吴儿弄潮图;第四段写游人观潮图。(小组讨论,力求总结的又简洁又全面)五、研读思考1、第一段是怎样写海潮的雄伟壮观的景象的?(找生大声朗读第一段,生思考探究,师点拨)选两位同学回答,其余同学补充。教师点拨:作者从形、色、声、势四个方面由远及近写出了海潮的壮丽雄奇,运用比喻、夸张的手法,仅用 “如银线 ”“玉城雪岭 ”“如雷霆”“吞天沃日 ”几句,就把海潮在远方、渐近奔涌到眼前时的形象生动地表现了出来。多媒体显示(课件 21、22、23)学生齐读第一段,感受画面的壮阔。自由赏析:请学生朗读自己喜
6、欢的语句,并说出喜欢的理由。看图猜文:用文中的句子或短语概括你所看到的画面(课件 2435)师小结:作者正是看到了钱塘江潮宏伟壮观的景象,发出了 “天下之伟观也 ”的由衷赞叹!2、水军演习的动人场景表现在哪里?(指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第二段)学生讨论探究,教师点拨:这个场面写得扣人心弦,其精彩之处在于参加演习的船只众多,演习中阵势变化多样,水兵作战技艺娴熟,演习中战斗激烈,声势浩大,演习结束后撤退迅速,最后结束在 “烟消波静 ”的静景上,动静相衬,起势浩荡,转瞬即逝,令人回味无穷。学生自由赏析:请以 “我看到一场( )的水军演习图 ”的句式品味此段。(请在文中寻找到信息)3、第三段中哪些句
7、子描写了壮士形象?哪些语句突出了勇士逆潮游泳的高超本领? 学生探究:披发文身,手持大旗,争先鼓勇写出了壮士形象;溯迎而上,腾身百变,而旗尾略不沾湿写出了勇士逆潮游泳的高超本领。自由赏析:你能用自己的语言说说这幅 “画面 ”的哪些地方吸引了你?(小组推选回答)4、课文是怎样写观潮人数之多的?(学生齐读第四段)学生明确: “江干十余里,珠翠罗绮溢目,车马塞途,虽席地不容间也”说明了观潮人数之多。师深入总结:观潮人群如此密集,说明江潮和水上表演是多么吸引人心,所以写观潮之盛,是为了从侧面映衬江潮之盛和水上表演之精彩。自由赏析:我从( )中,读出了游人之盛?六、课堂小结 :本文描写了钱塘江潮的雄伟景象
8、、江潮中的军事演习和健儿游泳的精彩表演及人们观潮的盛况,展示了一幅风景与民俗交融的壮丽画面,洋溢着乐观向上的精神。我们不仅为钱塘江潮的雄奇壮美的自然魅力深深吸引,而且被当地多彩的人情风俗深深折服。江山如此多娇,风俗如此多彩,生活在这样的国度中是自豪的。让我们继往开来,为祖国更加美好的明天而奋发努力吧!板书设计:风景画 - 潮水汹涌图(自然之美)正面描写风俗画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游人观潮图 - - 侧面描写观潮学案【学习目标】1、积累文言词语。2、能借助工具书和注释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大意。【自主预习】1、给加点字注音。京尹 ( ) 乘骑 ( ) 艨()艟()溯() 善泅( )者一舸 ( )无迹
9、履() 罗绮()僦 ( )赁( )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既望:( ) 方其远出海门。( )仅如银线。( )际天:( )沃日:( ) 艨艟:( )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 ) 一舸无迹( )为火所焚:( )披发文身,( )倏而黄烟四起,人物略不相睹。( )( )溯迎而上,出没于鲸波万仞。 ( )( )3、尝试翻译第三段。吴儿善泅者数百,皆披发文身,手持十幅大彩旗,争先鼓勇,溯迎而上,出没于鲸波万仞中,腾身百变,而旗尾略不沾湿,以此夸能。_ _ _【课内探究】一、自主探究,释疑解惑。(一)感知江潮 1、播放钱塘江潮的音视频资料,从直观上让学生感受钱塘江潮的壮观;并播放课文朗读音频,整体感知,请同
10、学们在听的时候,注意句子的断句停顿。2、听完之后,你觉得文中那句话最能表达你心中的感受?_3、学习文言文,很重要的一点就是积累文言词汇。你还有那些词语意思不懂呢?请你大声说出来。4、再自读课文,说一说每段写的是什么内容,请简要概括。 _ _(二)理解江潮5、理解第一段:第一段是从哪些方面来写钱塘江潮的?突出了其什么特点?_6、理解第二段:水军演习的场面写得扣人心弦,其精彩之处表现在哪里?_本段末句采用了什么写法?这句话在文章结构上有什么作用?_7、理解第三段:哪些语句最能突出了勇士逆潮游泳的高超本领? _8、理解第四段:这段写观潮人众之多,与上文写江潮和水上表演有何联系?_第一课时课堂练习1给
11、下列加粗字注音。吞天沃日京尹艨艟一舸无迹泅者僦赁看幕2解释加粗词。方其远出海门:吞天沃日:略不相睹: 一舸无迹:随波而逝: 倍穹: 3观潮是 _ 朝的_ 所写,写的是回忆南宋时期于京都_ (今杭州)外观看 _ 大潮的盛况。4古诗文中写潮的名句很多,试写出四句。【篇二:小学四年级语文观潮教案】小学四年级语文观潮教案教学目的:1初读课文,初步了解作者写钱塘江大潮的写作顺序。2学习本课14 个生字,正确读写 “观潮、据说、笼罩、薄雾、若隐若现、闷雷、水天相接、沸腾、犹如、浩浩荡荡、山崩地裂、霎时、余波、风号浪吼、恢复 ”等词语。3介绍有关扩展资料。教学重点、难点:1初读课文,初步了解作者写钱塘江大潮
12、的写作顺序。2学习本课生字新词。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同学们,你们到过海边,看过海水涨潮吗?说说海潮什么样?(江海涨潮,气势宏伟,令人震撼。)我国的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这里的潮比别处的潮更加宏伟壮观,潮来时,激起的白浪达数米高,像一座城墙,你们见过这种奇观吗?为什么这里的大潮如此的与众不同?(请查阅资料的同学介绍“潮的形成 ”、 “潮的气势”“或观潮最佳地点 ”。)特殊的地理环境形成了特殊的壮丽景象,第 22课就写了一次钱塘江大潮的过程。二、检查预习情况1、检查生字。(1)出示 “潮、浩、沸、涨”卡片,指名读,说说共同点。(偏旁相同,都是形声字。)组词:观潮、浩浩荡荡、沸腾、
13、涨潮 (2)出示 “犹、据、踮、恢 ”指名读。组词:犹如、根据、踮脚、恢复 (3)出示 “罩、薄、崩、霎 ”,说说特点:上下结构的形声字。组词:笼罩、薄雾、山崩地裂、霎时 (5)说说你还有哪个字记不住?哪位同学愿意帮助他?如“罩”字,口诀: “桌”子缺两腿,上边变“四 ”盖 。2、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中的句子。三、理清叙述顺序1、读课文,想想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写钱塘江大潮的?(板书)课文按时间顺序来写大潮,按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的顺序把钱塘潮的景象写具体的。(板书)2、再读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小组自己解决有关词语方面的问题。附:板书(时间顺序)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
14、了解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山河的思想感情。2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3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四自然段。教学过程:一、引入谈话钱塘江大潮自古被称为 “天下奇观 ”。我们盼望着能亲眼看到这一奇景。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 22 课观潮。上节课,我们初读课文,了解了什么?(板书: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在这节课的学习中,我们通过阅读课文,展开想像的翅膀,来感受大自然创造的奇异景象。二、通过预习,我们读懂了什么?提出预习中不懂的问题。 三、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1、潮来前,作者介绍了什么?(板书:笼罩白雾风平浪静)指导朗读。2、潮来了,给
15、你什么样的感受?从哪感受到的?默读读课文,进行画批。3、小组合作学习。(1)交流感受,品读佳句。(2)作者又是按怎样的顺序写潮来时的景象的?(3)分工进行有语气地朗读。4、反馈交流,教师及时引导、点拨。抓住以下要点,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谈自己对词句独特的感悟。注意品读结合:(1)作者按由远及近的顺序来写潮来时的景象的。(板书:远近)(2)远:抓住潮的声、形来写潮刚来时的景象:隆隆响声,像闷雷滚动;水天相接处一条白线。潮虽远,但气势已现。(板书:声如闷雷远处白线)读读描写潮的句子。(3)近:抓住潮的形、声、色写出了潮的气势之宏伟:白线很快移来,加长、变宽、横贯江,写出了潮水由远及近的变化。(看图
16、片)“白浪翻滚 ”、“白色城墙 ”写出了潮水的浪头之高,气势越来越大:形如千万匹战马齐头并进,声如山崩地裂。(看图片)(板书:白浪翻滚山崩地裂)(看录像片断)指导学生有语气地朗读,读出潮的气势:先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练读,再进行赛读,最后安排齐读。(读整段时注意读出潮水形声的变化,气势由小到大。)(4)指导学生背诵:背自己喜欢的句子。5、课文中还从哪能看出钱塘潮的气势雄伟壮观?读第五自然段体会。抓住要点,师适时点拨:“霎时 ”时间短暂,潮头却已西去,潮水奔腾之快。余波涌来,也使江面风号浪吼,江水平静后,江水已涨了两丈来高,都可以看出潮来之猛,气势之大。指导学生朗读。(适时板书:漫天卷地风号浪吼)
17、6、学完课文,你们知道为什么人们称钱塘潮为 “天下奇观 ”了吗?学生谈自己的想法。四、总结1、我们学完了课文,对钱塘潮有了较深入的了解,深深地被它的壮丽景象所吸引。如果你是小导游,你怎样向不了解钱塘潮的游客介绍钱塘潮呢?2、(放录像)编导游词,然后向同学们介绍。(可以加上自己收集的材料内容)3、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小结【篇三:观潮教案】1.观潮教学目标:1掌握本课 16 个生字:潮、称、盐、笼、罩、蒙、薄、雾、昂、沸、贯、旧、恢、屹、鼎、崩。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四自然段。3感受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的景象,激发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4学习作者按照观潮顺序记叙景物的写作方法。教学
18、重难点:感受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景象,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教学准备:1有关钱塘江大潮的图片或录像。2搜集、查阅有关潮汐、潮汛的资料。课时安排: 2 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1同学们见过潮起潮落吗?在哪儿见过?2世界上涨潮的地方不计其数,其中不乏著名的潮水。然而像我国钱塘江大潮那样雄伟壮观,千百年来令人赞叹不绝的,却不多见。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见识见识被称为天下奇观的钱塘江大潮,共同感受江潮那气势磅礴、雄伟壮观的景象。(板书课题)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齐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顺句子,把不会读的字词标出来。 .学习本课生字词。教师指导字音、字形。2有感情地
19、朗读课文。学生思考:(1.) 钱塘江大潮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雄伟、壮观、气势磅礴)(2.) 看看有没有自己不懂的或认为重要的、需要提请大家深入理解的问题。(3)师生共同讨论:为什么钱塘江大潮被称为 “天下奇观 ”?三、学习第 1、2 自然段。请学生起来读 1、2 自然段,思考:潮来前钱塘江是什么样子的?前来观潮的人们是什么表现?第二课时一复习回顾二深入理解,学习第 3、4、5 自然段。1.齐读第 3、4 自然段,找出描写钱塘江大潮声音和形态的语句,把能体现钱塘江大潮是 “天下奇观 ”的语句画下来,读一读,仔细体会。2讨论交流。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语句,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体会到了什么。尝试着通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