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降观测技术报告书_第1页
沉降观测技术报告书_第2页
沉降观测技术报告书_第3页
沉降观测技术报告书_第4页
沉降观测技术报告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四期扩建工程沉降观测技术报告书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测绘局证书证 书 等 级 : 乙 级编 号 : 山东省工程测绘院二零一一年十月目 录一、 工程概况二、 执行的规范标准三、 水准基点的设立及检测四、 沉降观测点的布设五、 沉降观测周期六、 观测精度及观测值的平差计算七、 沉降数据统计分析八、 监控报警值、监控预警值九、 结论附 录no:1 水准基点位置示意图 张no:2 沉降观测水准基点点间高差检核成果表 张no:3 沉降观测点位置示意图 1张no:4 沉降量统计表 1张no:5 沉降量、荷载、时间(s-p-t)关系曲线图 1张一. 工程概况四期扩建工程新建项目位于济南市舜耕路院内。建设用地地

2、势平坦。本工程为一新建筑物,建筑高度为180.00米。基础持力层为石灰岩石层。我院受建设方委托对该建筑物进行了沉降观测工作。二. 执行的规范标准1.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8-2007;2.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工程测量规范gb/t500262007。三. 水准基点的设立及检测水准基点是整个观测工作的基准,为保证观测值的可靠性,在施工区附近(变形区外)共布设了供沉降观测使用的2个水准基点(yz1yz2),在施工现场南侧稳固的管架水泥墩上选择一个固定点yz1,在南侧已稳固的原有烟囱上选择另一个固定点yz2。其具体位置见附图no:1“水准基点位置示意图”。高程系统为独立高程

3、系,分别由以上水准基点构成水准闭合环,于2010年9月16日进行了初始值观测,其后分别于2010年5月17日、2010年7月5日、2010年11月8日、2011年2月24日、2011年6月15日对水准基点进行了5次检测工作,其检测及稳定分析结果见附表no:2“沉降观测水准基点点间高差检核成果表”,从检测成果分析来看,所有水准基点在观测期间均稳定可靠,未发生任何失稳现象,为观测数据的准确性提供了可靠依据。检测精度统计:对各检测周期的平差资料进行统计,水准基点水准线路测量最大测站高差中误差为0.1012mm(2010年9月13日观测数据),统计数据表明检测精度完全满足二级沉降观测变形测量精度要求。

4、四. 沉降观测点的布设我院根据该建筑物的结构、地基及荷载特点并结合有关规范要求,对本建筑物共布设了16个沉降观测点,观测点具体位置见no:3“沉降观测点位置示意图”。五. 沉降观测周期我院根据现场施工情况,于2010年9月9日对本建筑物进行了初始值观测工作,施工中建筑物每增加15米观测了一次,于2011年9月9日进行了最后一次观测,本建筑物在主体施工期间进行了15次观测工作,封顶后进行了7次观测工作,目前共计进行了22次观测,共历时356天。六. 观测精度及观测值的平差计算1.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8-2007第3.0.4条表3.0.4规定:沉降观测变形测量精度等级

5、定为二级,观测精度按二级沉降观测变形测量精度即观测点测站高差中误差0.5mm。2. 水准线路的观测限差:(1) 水准线路闭合差定为:fh1.0mm(n为测站数);(2) 各测站视线长度50m;(3) 测站前后视距差2米;(4) 前后视距差累积3.0m;(5) 视线高度0.6m。3. 观测仪器:采用瑞士产徕卡数字式自动安平精密水准仪dna03,配合条码式铟瓦水准钢尺施测,仪器标称精度:每公里往返测高差中误差0.3mm/km,外业视距限差均由数字式水准仪机载软件进行自动控制,对限差超限的数据已由仪器对该站超限数据删除,当场对该站数据进行了返工重测。4. 观测值的平差计算每次外业观测工作结束后将仪器

6、内存中的外业观测数据下载进计算机后,用南京河海大学开发的专业控制网平差软件 “建筑沉降分析系统st4.3”软件进行平差计算各点的高程和精度。对平差后水准线路测站高差中误差不满足二级沉降观测变形测量精度(0.5mm)的观测数据,立即返工重测,直至满足精度要求为止,其后将各观测点平差后的高程填写在已定的统计表格中,计算累计沉降量及本次沉降量,并填明日期和施工情况等资料,最终形成沉降量统计表(附表no:4)。5. 观测精度统计:对各观测周期的平差资料进行统计,观测点水准线路测量最大测站高差中误差为0.1012mm(2010年9月13的观测数据),统计数据表明观测精度完全满足二级沉降观测变形测量精度要

7、求。七. 沉降数据统计分析1. 截止2011年6月15日最后一次观测止,最大累计沉降量为9.2mm(1-14观测点),最小累计沉降量为4.2mm(1-7观测点),最大沉降差为5.0mm(1-14观测点1-7观测点),平均累计沉降量为5.8mm。2. 在最近2个观测周期之间,可计算出最近时间段内建筑物的平均沉降速率,经计算在2011年2月23日2011年6月15日,时间间隔为112天,其平均沉降量为1.0mm,平均沉降速率为0.009mm/天。3. 经计算至最后一次观测(2011年6月15日)止,相邻柱基的最大沉降差为4.7mm(1-14观测点1-15观测点,该两点相邻柱基的中心距为7510mm

8、)。4. 沉降量、荷载、时间(s-p-t)关系曲线图分析从沉降曲线的分布情况来看,1-14观测点沉降曲线与其余观测点沉降曲线相比存在一定离散现象,表明该观测点区域地基土压缩模量小于其余观测点区域地基土压缩模量。从沉降曲线的沉降趋势来看,观测点沉降曲线在2011年4月中旬以后开始逐渐趋缓,表明建筑物基础在2011年4月中旬以后开始逐步进入稳定沉降阶段。 八. 监控报警值、监控预警值根据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第5.3.4条规定:对砌体承重结构和框架结构的工业与民用建筑物相邻柱基的沉降差,变形允许值0.002l,取规范变形允许值为监控报警值。取监控报警值的70%作为监控预

9、警值,即建筑物相邻柱基的沉降差监控预警值0.0014l(0.002l*70%=0.0014l)l为相邻柱基的中心距离(mm)。九. 结论1. 由沉降分析可以看出:在观测期间该建筑物的相邻柱基的最大沉降差为4.7mm(1-14观测点1-15观测点,该两点相邻柱基的中心距为7510mm),建筑物相邻柱基的沉降差监控预警值为:0.00147510mm10.51mm;监控报警值为:0.0027510mm15.02mm,最大沉降差约为监控预警值的44.7%(即4.7mm10.51mm44.7%);约为监控报警值的31.29%(即4.7mm15.02mm31.29%),由此表明本栋建筑物在整个观测期间,建筑物地基变形值小于监控预警值及监控报警值。2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8-2007规范要求:“当最后100d的沉降速率小于0.010.04mm/天,可认为已进入稳定阶段,具体取值根据各地区地基土的压缩性能确定”,根据本工程基础情况,取最后100天的沉降速率小于0.02mm/天作为进入稳定阶段的标准,即当最后100天的沉降速率小于0.02mm天时才能停止观测工作。最后一次观测时(2011年6月15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