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裂变反应堆的工作原理为了深入讨论与核能有关的技术和发展趋势 ,我们必须对核电站所基于的原理-核反应堆 中子物理、反应堆热工水力学、反应堆控制和反应堆安全等方面的基本知识 ,有一个初步的了 解。、反应堆中子物理()中子与原子核的相互作用在反应堆的心脏堆芯中,大量的中子在飞行,不断与各种原子核发生碰撞。碰撞的结果,或是中子被散射、改变了自己的速度和飞行方向;或中子被原子核吸收。如果中子是被铀 235这类核燃料吸收,就可能使其裂变。下面我们较详细地进行介绍。1散射反应中子与原子核发生散射反应时,中子改变了飞行方向和飞行速度。能量比较高的中子经过与原子核的多次散射反应,其能量会逐步减少,这种过程称为中
2、子的慢化。散 射反应有两种不同的机制。一种称为弹性散射。在弹性散射前后,中子一一原子核体系的能量 和动量都是守恒的。任何能量的中子都可以与原子核发生弹性散射。另一种称为非弹性散射。 中子与原子核发生非弹性散射,实际上包括两个过程。首先是中子被原子核吸收,形成一个复 合核。但这个复合核不是处于稳定的基态,而是处于激发态。很快它就会又放出一个中子,并 且放出 射线,回到稳定的基态。非弹性散射的反应式如下:ZAX 0n(Az1X)*(ZAX)* 0nZAX并非所有能量的中子都能与原子核发生非弹性散射。中子能量必须超过一个阈值,非弹性 散射才能发生。对于铀- 238原子核,中子能量要高于 45千电子伏
3、,才能与之发生非弹性散 射。非弹性散射的结果也是使中子的能量降低。在热中子反应堆中,中子慢化主要依靠弹性散 射。在快中子反应堆内,虽然没有慢化剂,但中子通过与铀-238的非弹性散射,能量也会有所降低。2俘获反应亦称为(n,)反应。它是最常见的核反应。中子被原子核吸收后,形成一种新核素(是原核素的同位素),并放出射线。它的一般反应式如下:ZAX 0n (Az1X)*(Az1X)反应堆内重要的俘获反应有 :这就是在反应堆中将铀238转化为核燃料钚239的过程。类似的反应还有:这就是将自然界中蕴藏量丰富的钍元素转化为核燃料铀-233的过程。3.裂变反应核裂变是堆内最重要的核反应。铀233、铀-235
4、、钚239和钚241等核素在各种能量的中子作用下均能发生裂变,并且在低能中子作用下发生裂变的概率更大,通 常被称为易裂变核素。而钍232、铀238等只有在中子能量高于某一值时才能发生裂变,通常称之为可裂变同位素。目前热中子反应堆内主要采用铀-235作核燃料。铀裂变时一般产生两个中等质量的核,叫做裂变碎片;同时发出平均 2. 5个中子,还释放出约200兆电子伏的能 量。裂变时放出的平均中子数不是一个常数,随轰击铀核的中子能量而异。此外还应指出,铀-235核吸收中子后并不一定发生裂变,也可能发生俘获反应生成铀-236。因此反应堆中的铀-235有一部分并不能用来产生能量,而是白白浪费掉了。在堆中还会
5、发生其他一些中子核反应,如吸收中子后放出粒子的(n ,)反应、吸收中子后放出质子的(n , p)反应等。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二)核反应截面和核反应率上面我们列举了几种重要的中子核反应,但 这些反应发生的概率有多大?必须进行定量的 研究和描述。核反应截面就是定量描述中子与 原子核发生反应的概率的物理量。1微观截面假定有一束平行中子,其强度为I (即在单位时间内通过垂直于中子飞行 方向的单位面积上有I个中子),该中子束垂直5 匸二 丄_ ” 探测器-亠. X图1-2-1平行中子束穿过薄靶后的衰减,靶面积为1平方厘米,厚度为x厘米,靶内单位体积(1立方厘米)中的原子核数是 N。在靶后某一距离处放一
6、个中子探测 器,见图1-2-1。由于中子在穿过靶的过程中会与靶核发生吸收或散射反应(散射后中子改变 飞行方向,探测器测不到了),从而使靶后探测器测到的中子束强度I 要比I小。那么 1=1I 就等于与靶核发生作用的中子数。实验表明:I与入射中子束强度I、靶厚度 X、靶的核密度N成正比。即有I NI X(1.2.1)式中的 是比例系数,称为“徽观截面”。显然I I /I(1.2.2)IN X N X上式中分子上的厶I /1表示平行中子束中的中子与靶原子核发生作用的概率,分母上的NA x表示的是靶中的原子核数(注意靶核面积为1平方厘米)。因此,微观截面是表示中子与单个靶核发生相互作用的概率大小的一种
7、度量。它的量纲是面积。通常采用“靶”作为微观截面的单位,1靶=10 24cm2。为了区分各种不同的核反应,要给微观截面带上不同的下标。通常用下标 s、e、in、f、r、a、t分别表示散射、弹性散射、非弹性散射、裂变俘获、非裂变俘获、吸收和总的作用 截面。各截面之间有如下关系:s =e+ina =r +f + n.p + n.+t =s +a微观截面一般由实验测得,无法测量的用理论方法算出。2 宏观截面前已述,微观截面描述的是中子与单个原子核发生相互作用的几率,但工程实践上要处理的是中子与大量原子核发生反应的问题。所以又引入一个新的物理量:宏观截 面,符号为X。宏观截面的定义是:2= N(1.2
8、.3 )即核密度与该核的微观截面的乘积。核密度可用下式计算,它是单位体积中该核的数目:NN0(1.2.4)A其中 是物质的密度(克/厘米 3), A是该物质的原子质量数,No是阿佛加德罗常数。N的常用单位是个/ cm3。从宏观截面的定义可知,它是中子与单位体积中所有原子核发生相互作用的概率的一种度 量。从定义可知,宏观截面的量纲是长度的倒数。常用1/cm为单位。从(1.2.2 )式可知1/1X分子上的量是中子在介质中穿行 X距离后与原子核发生相互作用的概率,除以距离X后表示的就是中子在介质中穿行单位距离时与介质原子核发生相互作用的概率的一种度量。举例说,某种材料的宏观吸收截面a= 0. 25/
9、cm那么中子在其中穿过1cm,被该材料的原子核吸收的机会就是0. 25。3平均自由程我们把宏观截面的倒数定义为平均自由程,记为入。入=1/ 2显然,平均自由程表示的是中子在介质中运动时,平均要走多长路程才与介质的原子核发生一次相互作用。仍以上面的数字为例。某材料的a= 0. 25/cm,中子在该材料中穿行1cm,被该材料的核吸收掉的机会是 0. 25,那么平均要在该介质中穿过 4 cm,才会发生一次吸收反 应,即中子在该材料中的平均吸收自由程入a = 1/2 a= 4cm=4中子通量与核反应率密度为了从宏观上描述中子核反应的强度,我们定义一个物理量核反应率密度,它是单位时间内在单位体积中发生的
10、核反应的次数。核反应率密度一般用符号R表示。显然,R既与介质中的中子数目有关,也与介质的宏观截面有关。为了导出R的表达式,我们还需要定义另外一个重要的物理量:中子通量。中子通量的定义如下:Q= n V(1.2 . 5)其中n是中子密度,即单位体积中的中子数目,v是中子飞行的速度。由此可见,中子通量是单位体积中所有中子在单位时间内飞行的总路程。利用中子通量和宏观截面,就可以用下式来计 算反应率密度。R=Q2(1. 2. 6 )因为上式可写成R=Q /入,量是单位体积内的中子在单位时间内飞过的总路程,而平均每飞 行入路程就会发生一次核反应,两者之商显然就是单位体积内的中子在单位时间发生核反应的 次
11、数了。这个公式是非常有用的。例如我们已经知道了堆芯中核燃料的浓度和分布,就可以算出堆芯的宏观裂变截面2f ;如果还知道了堆芯的中子通量0,就可利用上式计算出每秒钟在1000500肚予伏图1-2-2 铀-238的总截面每立方厘米堆芯体积 内发生多少次裂变反 应,进而可以算出堆 芯的发热强度等。总 之,这个公式使我们 可以从宏观上了解核 反应的强度。5截面随中子能 量变化的规律核截面的数值决定于入射 中子的能量和靶核的 性质。对许多核素, 考察其反应截面随入 射中子能量 E变化的 特性,可以发现大体 上存在三个区域。首 先是低能区(一般指E1电子伏),在该能区吸收截面a随中子能量的减小而逐渐增大,
12、大致与中子的速度成反比,故这个区域亦称为吸收截面的1 /v区。接着是中能区(1电子伏E10千电子伏以后的区域,称为快中子区,那里的截面一般都很小,通常小于 10靶,而且截面随能量的变化也趋于平滑。铀235、钚239 和铀233等易裂变核的 裂变截面随中子能量的 变化规律可分为三个能 区来讨论。在低能区其 裂变截面 f随中子能 量减小而增加,且 f 值很大。例如当中子能 量E= 0. 0253电子伏 时,铀一235的f583靶,钚239的f =744靶。因此在热中子反图1-2-3铀一235核在三个能区的裂变截面曲线裂变截面 W应堆内的核裂变反应基 本上都是发生在低能区。对中能区的中子,铀一235
13、核的裂变截面出现共振峰,共振能量延伸至千电子伏。在千电子伏至几兆电子伏的能区内,裂变截面降低到只有几靶。铀-235核在上述三个能区的裂变截面曲线见 图1-2-3。反应堆分析中常用到另 一个量,就是燃料核每吸收 一个中子后平均放出的中子 数,称为有效裂变中子数, 用n表示。n值与中子能量 的关系见图1-2-4。为了对各种燃料核的裂 变截面的大小有比较明确的 概念,在表1-2-1中列出了 有关数据。其中的v表示一 个燃料核裂变时放出的平均 中子数。(三)中子的慢化上面介绍了核燃料的微 观裂变截面 f随中子能量 变化的规律。以铀235核 为例,当中子能量很低时(例如 E = 0. 0253电子伏),
14、其裂变截面f高达582靶;但当中子能量较高时(例如E = 1兆电子伏), f仅为12靶。两者相差图1-2-4 n和中子能量的关系几百倍。由此可见低能中子引发燃料核裂变的“能力”大大高于高能中子,就是说,建造一个 用低能中子引发裂变的核反应堆,要比建造用高能中子引发核裂变的反应堆容易得多。然而,核燃料原子核裂变时放出的都是高能中子,其平均能量达到2兆电子伏,最大能量可达 10兆电 12.1 -元豊槁中(-VZ53ft子伏區直的关a , b1WU57S.2529.512 A2.W2.2S3MP1I680.95B3.514,42.4162.071101L2744,07.22.8622.1061378
15、W1310,819242.1552.70* .8.90-子伏。所以要建造低能中子引发裂变的反应堆,一定要设法让中子的能量降下来,也就是使中 子的速度减慢下来。中子能量(速度)减低的过程称为中子慢化,它可以通过向堆中放置慢化 剂、让中子与慢化剂核发生散射反应来实现。1 慢化能力与慢化比经验告诉我们,一个运动着的小球如果和一个质量比它大得多的物体碰撞,碰撞后小球的能量不会有太多的损失;如果小球与质量较小的物体碰撞,自身的能 量损失就很显著。中子与原子核散射的情况也是如此。那末中子与核碰撞一次最多可以损失多 少能量呢?分析表明对于弹性散射,可能的最大能量损失是Emax E(1)。其中E是散射前中子的
16、能量,由核的质量数A决定,(A1)2如A 1,0, Emax E,即中子与氢核碰撞时,有可能碰一次就损失全部能量。而中子与铀-238发生一次碰撞,可损失的最大能量约为碰撞前能量的2%。可见必须采用轻元素来作慢化剂。反应堆中常用的慢化剂有水(氢)、重水(氘)和石墨(碳)等。在反应堆物理中,常用“慢化能力”和“慢化比”这两个量来衡量慢化剂的优劣。慢化能力的定义是S,其中 S是慢化剂的宏观散射截面,则称为平均对数能降,即In EInE (其中e和E分别是中子散射前后的能量)。反映了每次散射碰撞后中子损失能量的多少。S越大,说明中子与慢化剂发生散射的机会越多;越大则说明每次散射中子损失能量越多。两者相
17、乘,反映了慢化剂慢化中子的能力。然而,仅用慢化能力还 不能全面反映一种材料是否适合作为慢化剂、或是否具有优良的慢化性能。我们知道,任何一 种核,除能散射中子外,也会吸收中子。如果其吸收截面a过大,会引起堆内中子的过多损失而不适合作为慢化剂。鉴于此,另外定义一个量S/ a,称为慢化比。显然这个物理量才比较全面地反映了慢化剂的优劣。好的慢化剂不仅应该具有较大的慢 化能力、还应该具有大的慢化比。在几种常用慢化剂中,水的慢化能力最强,故用水作慢化剂 的反应堆芯体积可以做得较小。但水的慢化比最小,这是因为它的吸收截面较大,所以水堆必 须用浓缩铀作燃料。重水和石墨的慢化比都比较大,因为它们的吸收截面很小。
18、因此重水堆和 石墨堆都可以采用天然铀作核燃料。但是这两种物质的慢化能力比水要小得多,故重水堆和石 墨堆(尤其是后者)的堆芯体积要比轻水堆大得多。2.逃脱共振吸收几率裂变放出的高能中子(亦称快中子)在慢化到低能的过程中,必然会经过中能阶段。我们已知道,反应堆中使用的铀燃料中含有大量的铀238核,而铀238核的吸收截面在中能区(1 1000电子伏)有一系列高蜂(称为共振吸收峰,简称共振 峰)。例如它的第一共振峰位于能量6. 67电子伏处,吸收截面高达 7000靶。因此中子在慢 化到这一个能区时,必然有一部分要被铀 238 核所吸收,其余的中子继续慢化。在慢化过程 中逃脱共振吸收的中子份额就称为逃跑
19、共振吸收几率,一般用 P 来表示。逃脱共振吸收后的中子继续通过散射慢化。但中子的速度能否最后慢化到零呢?这是不 可能的。我们知道,堆芯内各种材料(介质)的原子核都是处在不停地热运动状态。只要温度 不降到绝对零度,核的热运动是不会停止的。因此当中子的速度降低到一定程度后,就与周围 介质中的核处于热平衡状态了。虽然中子还可不断与核发生散射,但从宏观上讲中子的能量已 不能再降低了,慢化过程也就结束了。与介质原子核处于热平衡状态的中子为热中子。在20 C时热中子的最可几速度是 2200米秒,相应的能量是 00253电子伏。当周围介质温度升高时 热中子的能量也随之增加。3慢化时间和扩散时间裂变中子慢化为
20、热中子,需经历与慢化剂核的多次碰撞。假设将能量为 2兆电子伏的中子慢化到 1电子伏,那么中子必须与水中的氢原子核平均碰撞18次。如改用石墨,则必须与碳原子核平均碰撞115次。但慢化所需时间是很短的。对于水,裂变中子在水中慢化为热中子,只需经过约6X 10-6秒;如在石墨中慢化,慢化时间大约是1.4 X 10-4秒。裂变中子慢化为热中子后,还会继续在介质中进行扩散,直至被吸收。 热中子从产生到被吸收之前所经历的平均时间称为扩散时间。在常见的慢化剂中,热中子 的扩散时间一般在10 2 10 4秒。前面已提及快中子的慢化时间约为10 610 4秒。因此扩散过程要比慢化过程慢得多。快中子的慢化时间和热
21、中子的扩散时间越长,则中子在介质中慢化和扩散时越容易泄漏出去。(四)反应堆临界条件 链式裂变反应是反应堆的物理基础。有了上面的知识准备,现在我们就可以来讨论链式 反应自续进行的条件了。当一个燃料核俘获一个中子产生裂变后,平均可放出24个中子,即第二代中子数目要比第一代多。粗粗看来链式反应自续下去似乎是不成问题的,但实际情况并 非如此。下面以热中子反应堆为例加以讨论。热堆的堆芯是由 核燃料、慢化剂、冷却 剂及各种结构材料组成 的,因此堆芯中的中子不可避免要有一部分被非裂变材料吸 收。此外还有一部分中子要从堆芯中泄漏出去。即使是被裂变材料吸收的中子也只有一部分能 引发裂变、产生下一代中子,其余的引
22、发俘获反应,不产生中子。所以下一代中子数不一定比 上一代多,必须具体进行分析。1 有效增殖系数反应堆内链式反应自续进行的条件可以方便地用有效增殖系数K来表示。它的定义是:对给定系统,新生一代的中子数和产生它们的直属上一代的中子数之比, 即=新生一代中子数/直属上一代中子数 但实际上我们无法去区别堆内中子们所属的代,所以这个定义无法用于定量计算。其实从中子 平衡关系来定义 K 更加方便,即定义K= 系统内中子的产生率/系统内中子的消失(吸收+泄漏)率 只要知道了系统的宏观截面和中子通量,上式中的产生率、吸收率等,都可以很容易地计算出 来。若堆芯的有效增殖系数 K恰好等于1,则堆芯内中子的产生率恰
23、好等于中子的消失率。这 样在堆芯内进行的链式裂变反应将以恒定的速率不断进行下去,也就是说链式反应过程处于稳 定状态。这时反应堆的状态称为临界状态。若有效增殖系数K小于1,则堆芯内中子数目将随时间而不断减少,链式反应不能自己延续下去。此时反应堆的状态称为次临界状态。若有效增 值系数K大于1,则堆芯内的中子数目将随时间而不断地增加,我们称这种状态为超临界状 态。显然有效增殖系数 K与堆芯系统的材料成分和结构(例如易裂变核素的富集度、燃料慢化剂的比例等)有关。同时也与堆的尺寸和形状有关。当反应堆尺寸为无限大时,中子的泄漏损失便等于零,此时增殖系数将只与系统的材料成份和结构布置有关。通常我们把无限大介
24、 质的增殖系数称为无限介质增殖系数,用K表示。显然 K可以表示成K =系统内中子的产生率/系统内中子的吸收率对于实际的有限大小的反应堆,中子的泄漏是不可避免的。假定中子不泄漏几率为PL,其定义是:Pl =系统内中子的吸收率/系统内中子的吸收率+系统内中子的泄漏率不泄漏几率pl主要取决于反应堆芯部的大小 和几何形状。一般说来,芯部越大,不泄漏几率也 越大。显然K= KPL(1.2.7 )根据上述讨论,立即可以得出反应堆能维持 自续链式裂变反应的条件是K= KPL = 1(1.2.8 )上述条件称为反应堆的临界条件。显然,欲 使堆达到临界, K必须大于1,因为PL总是小于 1的。对一个由特定材料组
25、成和布置的系统,如果 它的K 1,那么总可以通过调节堆芯的大小,找 到一个合适的堆芯尺寸,即找到一个合适的不泄漏 几率PL,使得K= 1,即使反应堆处于临界状态。 这时反应堆芯部的大小称为临界尺寸(或临界体 积),在临界情况下反应堆所装载的核燃料量叫做 临界质量。2热中子反应堆内的中子循环为了进一步分析K与哪些因素有关,我们要讨论热中子反应 堆内的中子循环过程。所谓中子循环就是指裂变中 子经过慢化成为热中子、热中子击中燃料核引发裂 变又放出裂变中子这一不断循环的过程。仔细说 来,热中子反应堆内的中子循环过程包括了若干过 程。首先是快中子倍增过程。部分裂变中子由于能 量较高(高于铀一238的裂变
26、阈能)可引起一些铀 238核裂变。这一过程可用一个称为快中子倍增 系数&的量来描述。&的定义是:由一个初始裂变 中子所得到的、慢化到铀一238裂变阈能以下的平 均中子数。快中子在慢化过程中,要经过共振能区(1-1000电子伏),而铀 238在该能区有许多共振 峰。因此当中子慢化到该能区时,必然有一部分中 子被吸收(一般称为共振吸收)而损失掉。前面我 们已讲到,可以用一个称为逃脱共振几率的因子来 描述这种过程。逃脱共振几率P的定义是慢化过程中逃脱共振吸收的中子所占的份额。円:-5皆:m工握的山:我#逃脱了共振吸收的中子被慢化成热中子,热中子在扩散过程中被堆芯的各种材料吸收,其中一部分被核燃料吸收
27、。我们定义一个称为热中子利用系数的因子来描述被核燃料吸收的热中 子所占的份额。热中子利用系数记为f,f=燃料吸收的热中子数/被吸收的全部热中子数分母中包括被燃料、慢化剂、冷却剂和结构材料等所有物质吸收的热中子数。燃料吸收了热中子,很大可能要发生裂变,但也有较小的可能不发生裂变,例如铀-235吸收一个热中子后也可能发生(n , r)反应。故燃料每吸收一个热中子引起裂变的概率是f / a,其中f和a分别是燃料的裂变和吸收截面。我们定义一个称为有效裂变中子数的 因子来反映这种影响。它的定义是:燃料每吸收一个热中子所产生的平均裂变中子数。它的记P.曰号是 。上述讨论中尚未考虑中子泄漏的影响。实际上在快
28、中子慢化和热中子扩散过程中都有一部 分中子会泄出堆外。可以定义快中子不泄漏几率和热中子不泄漏几率这两个量(分别记为Ps和Pd)来加以描述。 图1-2-5示意地描述了热中子反应堆内的中子循环过程。假设在某一代开 始时有n个裂变中子,这 n个中子被有效慢化前,由于能引发铀一238裂变,快中子数目将增至n个。这些中子继续慢化,但由于共振吸收将损失一部分,只有n p个中子能逃脱共振吸收而慢化成热中子。如果考虑到中子泄漏的损失,那么被吸收的热中子数目将只有 n pPsPd个,被燃料吸收的中子将只有n pfPsPd个,其余热中子被其他材料吸收。燃料吸收这些热中子后发生裂变重新放出新一代的裂变中子。由于燃料
29、每吸收一个热中子可产生个裂变中子,因而新的裂变中子数目等于n pf PsPd。根据有效增殖系数的定义,即可知道:K=n pf PsPdnK Pl其中PL = PsPd,因而K pf 。这个关于K的公式称为四因子公式,上面那个关于 K 的公式称为六因子公式。它们对于热中子反应堆内中子循环过程给出了形象、清晰的描述,对 于我们分析反应堆中各种物理现象极有帮助。(五)核燃料的消耗、转化与增殖达到临界的反应堆可以实现自续链式反应,不断地释放出裂变能。这一过程也是核燃料的消耗过程。然而,由于堆内存在大量中子和铀一238原子核,通过铀一238对中子的俘获,新燃料钚239原子核将被生产出来。如果反应堆中新生
30、产出来的燃料的量超过了它所消耗的核 燃料,那么这种反应堆就称为增殖堆。显然,利用增殖堆就可以源源不断地把本来不适合作核 燃料的铀-238转化为核燃料,实现对铀资源的充分利用。下面我们简单讨论一下核反应堆内 核燃料的消耗速率和燃烧深度问题、核燃料转化过程中的转化比问题以及在什么条件下可以实 现核燃料的增殖。1.燃耗和燃耗深度产生核能需要消耗核燃料。一个铀-235核裂变可以释放出200兆电子伏的能量,相当于3. 2 X 10 11焦耳。因此1兆瓦的功率相当于每秒钟有3. 12X 1016个铀一22135核裂变,每日有2. 70 X 10个铀235核裂变,相当于1. 05克铀235。这就是说反应堆
31、每发出1兆瓦日的能量需要1. 05克铀-235裂变。考虑到在裂变的同时必然有一部分铀一235由于发生(n ,)反应而浪费掉(对铀235,其f 587靶,r 101靶),因此发出1兆瓦 日的能量实际上要消耗的铀一235为1. 05 X ( f + r)/ f = 1.05 X( 587 + 101)/ 587 1 . 24 克记住这个数据是非常有用的,可以使我们能很快地估算出核反应堆需消耗燃料的数量。例如清华大学5兆瓦低温核供热堆,如果满功率供热一天,消耗铀-235仅需6克。电功率30万千瓦的秦山核电厂,每天消耗的铀235大约是 1 1公斤。如果考虑在运行过程中产生的钚也能为产生能量做出部分贡献
32、,那么铀235的消耗量还会更小一点。堆中的核燃料能否全部燃烧完呢?是不能的。有两个因素影响着核燃料的燃耗深度。首先,随着可裂变核的消耗,反应堆的有效增殖系数K会不断下降。当 K降到1以下时,堆就不能达到临界了,当然也不能再燃烧了。第二,反应堆运行时,燃料元件处于高温、高压、强中 子辐照条件下,元件包壳会受到一定损伤。为防止包壳破损导致的放射性进入冷却剂,燃料元 件在堆中放置的时间是受到严格控制的。由于上述两个因素的影响,在元件中尚剩有不少铀 235(以及运行中生成的钚 239)时,就不得不换料了。反应堆中核燃料燃烧的充分程度常采 用燃耗深度这一物理量来衡量。在动力堆中,它被定义为堆芯中每吨铀放
33、出的能量,其单位是 兆瓦日吨铀。需注意的是 ,这里指的铀包括铀 235和铀 238,并非只是铀 235。2核燃料的转化和增殖目前的商用、军用动力堆都是采用铀235作核燃料的。天然铀中大量存在的铀 238并不能作为核燃料来使用,因为热中子不能使其裂变,快中子虽然能 引起铀 238核裂变,但裂变截面太小。幸好,铀238俘获中子后可以变成易裂变同位素钚239。反应堆内的强中子场为铀 238转换成核燃料提供了良好条件。为了描述各类反应堆在核 燃料转换方面的能力,引入一个称为转化比的量,记为CR其定义是:CR易裂变核的平均生成率/易裂变核的平均消耗率 如果此量大于 1 ,它也被称为增殖比,记为 BR。假
34、设有N个易裂变核消耗掉了,则会生成NCF个新的易裂变核;这 NCF个核消耗掉后,2又会有N(CR)个易裂变核产生。如此继续下去。显然在CFk 1的情况下,最后被利用的易裂变的总量为:23N+ N - CR N-( CR) + N-( CR) +-= N/( 1 一CR大多数现代轻水堆的转化比 CR 0. 6,高温气冷堆具有较高的转化比,其CR 0. 8,因此有时被称为先进转化堆。对于轻水堆,由于CR 0. 6,故最终被利用的易裂变核约为原来的2. 5倍。天然铀中仅含有约 0. 7%的铀一235,如果仅采用轻水堆,则最多只能利用0. 7%X2. 5 = 1. 75%的铀资源。若CR= 1,则每消
35、耗一个易裂变核,便可以产生出一个新的易裂变 核。此时,可转换材料(铀 238等)可以在反应堆内不断转换为易裂变材料,达到自给自 足,无需给反应堆供应新的易裂变材料了。当然,最吸引人的是CR 1的情况。这时候反应堆内产生的易裂变核比消耗掉的还要多,除了自给自足,还可以拿出一些易裂变材料供应其他的 核反应堆使用。能使 CR 1的反应堆称为增殖堆。毫无疑问,只有发展增殖堆才能充分地利用 大自然赐给人类的宝贵的铀(还有钍)资源。3.实现增殖的途径 下面我们进一步讨论核燃料转换(增殖)过程中各个因素的影响 和实现增殖的条件。易裂变核每吸收一个中子所产生的有效裂变中子数为,显然,除了为维持链式反应所必须的
36、一个中子以及被其他材抖(不包括燃料和可转换材料)所吸收和泄漏损失 以外,剩余的中子被可转换材料吸收而用于转换过程。因此根据中子平衡和CR的定义,有CR=( 一 1) A L+ F ( 1)其中A L和F分别是相对于易裂变核每吸收一个中子时其他材料吸收的中子数、泄漏的中 子数和可转变材料的裂变数。 是可转换材料核每次裂变放出的平均中子数。从上式可以看出,转化比(增殖比)与、A、F和 L等因素有关。其中最重要的是。只有当 1 ,反应堆才有可能实现转化。而要实现增殖,必须要求 2,这是因为还要考虑有泄漏损失L和其他材料的吸收损失 A。在图1-2-4中已给出了三种易裂变核素的值随能量的变化。从图中可看
37、出,铀 235和钚 239这两种材料对于热中子其值略大于 2,这样的 值尚不足以补偿其他材料的吸收和堆芯中子泄漏的损失,因而不可能实现增殖。但是对于铀233情况就有所不同。因为对于热中子,铀233的 值比铀 235和钚 239明显要大些。因此只要精心设计,也可以实现以铀233为燃料的铀 钍循环的热中子增殖堆,不过其增殖比只能达到一点零几。过去己设计过采用铀233为燃料、钍 232为转换材料的热中子熔盐增殖堆和热中子轻水增殖堆两种堆型,并进行了一系列试验,但尚未达到工程上可行和成熟阶段。当中子能量很高时(E0.1兆电子伏),铀235和钚239的n值比2大得多,尤其是钚 239的n更大。因此对于以
38、铀 235或钚239作燃料的反应堆、只有当裂变主要是在快中子 能区( E0.1 兆电子伏)内发生时才能实现增殖,这种反应堆通常称为快中子反应堆。快堆内 中子平均能量越高,n就越大,增殖性能就越好。以钚-239作为燃料的快堆具有非常优良的增殖性能,其增殖比可以达到 12。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在进行快中子增殖堆的研究开发。当前的主流堆型是采用液态金属钠 作为冷却剂的钠冷快堆。法国在快堆技术上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六)缓发中子的作用和反应堆控制从前面的讨论中我们已知道,当反应堆的K = 1时,它才能稳定地运行。如K 1,反应堆的功率就会不断上升;如 K 0时则是超临界。在使用 K 和 这类抽象概念时,我们
39、一定要记住,它们是由堆芯的材料成份、尺寸、温 度等因素决定的。当这些因素发生改变时,反应堆的反应性也会相应变化。当我们用某种方式使反应堆的 增大时,就说我们向堆中如入了正反应性;如果我们设法使反应堆的减小时,就说是向堆中加入了负反应性。似乎反应性是一种可以添加的物质。但这只是一种方便 的说法而已。我们心中一定要十分清楚,要控制(增大或减小)反应性,就必须改变堆的成份 或状态。1反应性控制方法 我们已熟知,反应堆的反应性是由堆内中子的产生、吸收和泄漏 之间的相互关系决定的,因此无论是改变中子的产生率、吸收率和泄漏率,都可用于控制反应 性。但是,在实际运用中,用改变堆内中子吸收率的方法来控制反应性
40、最为方便。用吸收中子 能力强的材料制成的可在堆内方便地上下运动的控制捧就是最常见的控制反应性的手段。控制 棒插入堆芯,加大了中子的吸收率,可使反应性下降;控制捧拔出堆芯,则可使反应性上升。 在压水堆中还采用调节慢化剂水中硼(一种强烈吸收中子的材料)浓度的方法来控制反应性。 增大硼浓度使反应性下降,减少硼浓度使反应性上升。在反应堆控制中经常使用两个术语。一个是过剩反应性,它是指堆内没有任何控制毒物 (用来控制反应堆的强吸收材料)时反应堆的反应性。过剩反应性也称为后备反应性。另一个 术语是控制毒物的反应性价值。它是指某一控制毒物投入堆内时所引起的反应性变化量。例如 某根控制捧插入堆芯可使堆的反应性
41、减少 0.005 ,则说该控制棒的反应性价值是 0.005 。任何一 个实际反应堆都必须有后备反应性才能运行,而在运行时必须采用控制毒物将后备反应性抵 消。当后备反应性逐渐减少时(由燃料消耗、裂变产物积累等因素引起),则相应地减少控制 毒物的数量。这样就可以使反应堆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能够稳定地运行。2反应性温度系数 上面我们讨论了随着堆芯的燃耗和中毒而引起的反应性变化和如 何控制及补偿反应性变化的问题。事实上引起反应性变化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例如在开堆、 停堆或升降功率时,反应堆的温度都会发生变化。即使在反应堆稳定功率运行时,内外的各种微扰也会使堆芯的温度波动。堆芯温度的变化会导致反应性的变化
42、,这种效应称为反应性的温 度效应。为什么堆芯温度的变化会引起反应性变化呢?因为堆内热中子能量的高低与温度直接有关,因而各种材料的核截面的大小也与温度有关。我们知道,堆芯的有效增殖系数K和反应性实际上主要就是由堆芯材料的核截面所决定的,所以温度的变化会导致反应性的变化就很容易理解了。我们把堆芯温度变化一度(开)时所引起的反应性变化称为反应性温度系数,以T表示:式中 是反应性,T是堆芯温度。如果温度系数是正的,那么当微扰使堆芯温度升高时就会引入正反应性,使堆的功率随 之升高。功率的升高又会导致温度升高和反应性进一步增大。这样反应堆功率将不断上升。如 不采取措施、就会损坏反应堆。反之,如果微扰使反应
43、堆温度下降时,反应性也随之下降,堆 功率也下降,导致堆温度和反应性进一步下降。这样功率将继续下降直至停堆。显然,如果反 应堆的温度系数是正的,它就具有内在的不稳定性,因而是不安全的。具有负温度系数的反应堆,与上述情况正好相反。这时温度的升高将导致反应性的减 小,反应堆的功率也随之减小,反应堆的温度也就会逐渐回落到它的正常值。同理,当堆温度 下降时,会导致反应性的增大,反应堆的功率也随之增大,使反应堆的温度逐渐回升到正常 值。因此,具有负温度系数的反应堆具有内在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显然在反应堆设计中应该保 证其温度系数是负的。上面的讨论中,我们比较笼统地使用了 “反应堆温度”这一说法。事实上,反应
44、堆堆芯 中的燃料、慢化剂的温度是不一样的。燃料温度变化引起反应性变化的机理,与冷却剂温度变 化引起反应性变化的机理也是不一样的,必须分别加以讨论。燃料温度变化一度(开)所引起的反应性变化称为燃料温度系数。为什么燃料温度变化会引起反应性的变化呢?因为燃料中含有大量铀一238。我们已知铀-238在中能区有一系列强的吸收共振峰。当燃料温度升高时,铀一238的共振峰的宽度将显著增大(见图1-2-6 ),导致更多中子被共振峰吸收,使得逃脱共振几率p的值下降,因而反应性下降。燃料温度系数一般都是负的,它对温度变化的响应很快,十分有利于反应堆的安全。但是,它的绝对值较小。慢化剂温度变化一度(开)时所引起的反
45、应性变化称为慢化剂温度系数。慢化剂温度的变化为什么会影响反应性呢?我们以压水堆为例加以讨论。当慢化剂水温度升高时,水的密度 下降,使得堆芯中慢化剂的量有所减少。慢化剂的减少导致中子慢化不充分,这会使逃脱共振 吸收几率p的值下降。另一方面,由于慢化剂数量的减少,燃料可以吸引到更多的中子,使-1/-0K2I3KJ1Xi*=HlfXJO图1-2-6铀-238核在6. 67电子伏处共振俘获截面随温度变化)0得热中子利用系数 f的值增大。前一效 果使反应性减小, 是负效应;后一效 果使反应性增大, 是正效应。在反应 堆设计中一定要使 负效应起主导作 用,保证堆的慢化 剂温度系数是负 的。由于反应堆内 的
46、热量主要在燃料 中产生。然后再传 给慢化剂,因此慢 化剂的温度效应相 对于燃料温度效应有一滞后。但是慢化剂温度系数的绝对值比较大,因此它在堆安全中也起着 很重要的作用。除了温度系数,反应堆物理中还定义了其他一些反应性系数。常用的有反应性空泡系数和 反应性功率系数。(七)反应堆动力学问题当反应堆偏离临界时(当 K 1或者说0时),堆内的中子水平将发生变化。那么变化的速度如何呢?在反应堆物理中,常常把堆的中子水平上升e倍所需的时间称为反应堆的周期,记为T。显然反应堆的周期是与反应性有关的。越大,T越小,即中子水平增长越快。下面我们结合中子循环来加以估算。快中子产生后经历慢化和扩散过程后被燃料吸收引
47、起 裂变又产生快中子,故一代中子的寿命大致上等于快中子慢化时间加上热中子扩散时间。对于热中子反应堆,=10 410 3秒;对于快堆,10 710 5秒。设某堆的有效增殖系数K = 1.001 (相当于0.001 ),中子寿命 10 4秒。开始堆内中子密度为 n 0,经过一代时间后,中子密度将从n变为kn,变化了( k 1) n,故中子密度的变化率为:dn (k 1)ndt其解为口n n)e把k和 的值代入,并取t= 1秒,则可算出,1秒钟后堆内中子水平将上升 22000倍。=0. 001并不是一个很大的正反应性,反应堆只是稍微超临界,堆内中子水平增长得如此之快, 反应堆似乎是很难控制的了。幸好
48、实际情况并非如此。核燃料发生裂变时,并非所有中子都是 同时放出来的。大部分中子在裂变瞬间放出,称为瞬发中子。很少一部分中子是在裂变碎片衰 变时才放出的。例如裂片 Br-89经过衰变变为激发态的 Kr 87 (半衰期约55秒),Kr 87在极短时间内放出一个中子变成Kr 86。这种由裂变产物放出的中子由于出世比较迟,故称为缓发中子。而 Br 87这一类裂变碎片则称为缓发中子先驱核。在堆中这类先 驱核有几十种之多,其半衰期有长有短。缓发中子的总量占全部中子的份额一般用字母表示:对于以铀235为燃料的反应堆,0.0065。缓发中子的存在,扯了链式反应速度的后腿。它使得堆内中子平均寿命大大增加。以上面
49、那个例子来说,考虑缓发中子后,中子寿命平 均要达到0. 1秒。这样,当k= 1 . 001时,一秒钟后堆内中子水平的上升仅为百分之一。这种 变化速度是十分容易控制的。在实际的反应堆运行中,有严格的规程来限制正反应性的加入量,一般的都是比 要小得多。一旦堆中的正反应性达到或超过了时,光依靠瞬发中子就可使堆达到临界或超临界。可想而知,此时堆内的中子水平将极快速地上升,使得任何控制系统都来不及动作,反 应堆必烧毁无疑。这种危险的情况称为瞬发临界或瞬发超临界。至此,我们已经将反应堆物理中的一些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作了介绍。利用这些知识,我 们可以很好地理解核能工程中的许多具体做法的内在理由,也可以对许多
50、问题进行初步的分析 和计算。冷却剂与核能的传输鉴于轻水堆在反应堆的发展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我们在此结合两种类型的轻水堆 压水堆和沸水堆,对冷却剂的流程、核能传输机理、反应堆的结构、核能传输系统及主要设备等做些介绍,以便对裂变反应堆和核能装置的工程实际有个全面的了解。1压水堆核电站压水堆燃料是高温烧结的圆柱形二氧化铀陶瓷块,直径约 8 毫米,高 13毫米,称之为燃料 芯块。其中铀 235 的浓缩度约 3。燃料芯块个一个地重叠着放在外径约9.5 毫米,厚约0 57 毫米的锆合金管内,锆管两端有端塞。燃料芯块完全封闭在锆合金管内,构成燃料元件 (见图 1-2-7 )。这种锆合金管称为燃料元件包壳。
51、这些燃料元件用定位格架定位,组成横截面是 正方形的燃料组件 (见 图 1-2-8 )。每一个燃料组件包括两百多根燃料元件。一般是将燃料元件排 列成横十七排、纵十七行的17X 17的组件,中间有些位置空出来放控制棒。控制棒的上部连成体成为棒束。每一个棒束都在相应的燃料组件内上下运动。控制棒在堆内布置得很分散, 以便堆内造成平坦的中子通量分布。燃料组件外面不加装方形盒,以利于冷却剂的横向流动。 加上端部构件,整个组件长约四米,横截面为边长约20 厘米的正方形。图 1-2-9 是典型压水堆压力容器与堆芯结构原理图; 图 1-2-10 为压力容器的结构布置图。 由燃料组件组成的堆芯放在一个很大的压力容
52、器内。控制棒由上部插入堆芯。在压力容器顶部有控 制棒的驱动机构。作为慢化剂和冷却剂的水,由压力容器侧面进来后,经过吊篮和压力容器之间的 环形间隙,再从下部进入堆芯。冷却水通过堆芯后,温度升高,密度降低,再从堆芯上部流出压力 容器。一般入口水温 300 C ,出口水温 332 C ,堆内压力 15.5Mpa 。一座 100万千瓦的压水堆,堆芯每小时冷却水的流量约 6万吨。这些冷却水并不排出堆外,而是 在封闭的回路内往复循环。堆芯放了一百多个燃料组件,这些组件总共包括四万多根三米多长、 比铅笔略粗的燃料元件。高温水从压力容器上部离开反应堆后,进入蒸汽发生器(见图1-2-11 和图1-2-12 )。
53、反应堆里的冷却剂,当温度由室温升到三百多摄氏度时,体积会有很大的膨胀。由于体积膨胀 及其他原因,如果不采取措施,在密闭回路内冷却剂的压力会波动,从而使反应堆的运行工况不稳 定。因此,在冷却剂的出口和蒸汽发生器之间有稳压器。稳压器是一个高大的空心圆柱体。下部为 水,罐内采用电加热器在稳压器上部产生蒸汽。利用蒸汽的弹性来保持堆内冷却水压力稳定。冷却剂从蒸汽发生器的管内流过后,经过一回路循环泵又回到反应堆。一回路循环泵又称主 泵。包括压力容器、蒸汽发生器、泵、稳压器的整个系统,是一回路的压力边界。它们都安置在如 图 1-2-13 的安全壳内,称之为核岛。蒸汽发生器内有很多管子(见 图 1-2-14
54、)。管子外为二回路的水。一回路的水流过蒸汽发生器 管内时,将携带的热量尽可能多地交给二回路里的水,从而使二回路水变成280 C左右的、67MPa的高温蒸汽。所以在蒸汽发生器里,回路与二回路的水在互不接触的情况下,通过管壁发生了热 交换。蒸汽发生器是分隔并连结一、二回路的关键设备。从蒸汽发生器出来的高温蒸汽,通过高压汽轮机后,一部分变成了水滴。经过汽水分离器将水 滴分离出来后,剩余的蒸汽又进入低压汽轮机继续膨胀,推动叶轮转动。从低压汽轮机出来的蒸汽 的压力已很低,无法再加以利用。于是在冷凝器里,让这些低压蒸汽变成水。冷凝水经过预热后, 又回到蒸汽发生器吸收一回路冷却水的热量,变成高温蒸汽,继续循
55、环。整个二回路的水就是在蒸 汽发生器,高压、低压汽轮机,冷凝器和预热器组成的密封系统内来回往复流动,不断重复由水变 成高温蒸汽,蒸汽冷凝成水,水又变成高温蒸汽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二回路的水从蒸汽发生器 获得能量,将一部分能量交给汽轮机,带动发电机发电,余下的大部分不能利用的能量交给冷凝TO 器。冷却冷凝器用的水在三回路中循环。冷凝器实质上是二回路与三回路之间的热交换器。三回路 是一个开式回路,利用它将汽轮机排出的乏汽的难以利用的余热带入江河湖海。在冷凝器里,三回 路的水与二回路的水也是互不接触,只是通过冷凝器的管壁交换热量。三回路的用水量是很大的。 一座100万千瓦的压水堆,三回路每小时要四十多万吨冷却水。三回路的水与一、二回路的冷却水 一样,也需要加以净化,不过净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孩子抚养费支付协议书
- 产品买卖合同书(杯子)
- 建筑施工钢材采购合同范本
- 儿童摄影合同
- 姜堰区劳动用工合同
- 中建2024建筑工程专项验收指导手册(试行)
- 高三一轮复习课件 地质构造与构造地貌 (从不同尺度)
- 高中地理选修三43旅游常识和导游基础知识练习
- 浙江省杭州市二中钱江校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寒假作业检测(开学考试)数学试卷
- 工程项目施工现场自纠自查报告
- 冠脉介入进修汇报
- 蒋诗萌小品《谁杀死了周日》台词完整版
- 铁道运输实训总结报告
- 小学生生涯规划班会课教案设计
-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测试卷(含答案解析)
- MOOC 光纤光学-华中科技大学 中国大学慕课答案
- 抗球虫药1课件
- 儿童民航知识课件
- ESG投资与可持续金融
- 对科学施肥方法的
- 毕业生个人求职自荐信经典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