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中级经济师经济学基础大纲_第1页
2013年中级经济师经济学基础大纲_第2页
2013年中级经济师经济学基础大纲_第3页
2013年中级经济师经济学基础大纲_第4页
2013年中级经济师经济学基础大纲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013年中级经济师经济学基础大纲第一部分 经济学基础一、市场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考试目的测查应试人员是否掌握市场需求、市场供给和市场价格的基本理论的基本内容,是否具有运用市场基本理论分析市场需求、市场供给和市场价格之间关系的能力。考试内容(一)市场需求需求的含义及其影响因素,需求函数、需求规律和需求曲线的含义和内容。(二)市场供给市场供给的含义及其影响因素,供给规律和供给曲给的含义和内容。(三)均衡价格均衡价格的形成和变动,均衡价格模型的应用,最高限价、最低保护价格的含义和运行机制。(四)弹性各种弹性的含义、计算公式和类型,影响需求价格弹性的因素,需求价格弹性在企业价格决策中的应用,影响供给

2、价格弹性的因素。二、消费者行为分析考试目的测查应试人员是否掌握消费者偏好、预算约束、消费者均衡条件和需求曲线的推导、价格变动的效应等基本理论,是否具有运用这些概念解释生活中的消费现象的能力。考试内容 (一)无差异曲线经纪人假设的含义,效用的含义和分类,边际效用,消费者偏好的基本假设,无差异曲线的形状和基本特征,商品边际替代率及其递减规律。(二)预算约束消费者约束的含义及其影响因素,预算线的形状和变动特性。(三)消费者均衡和需求曲线消费者均衡的含义和条件,需求曲线的推导过程,价格变动的两种效应。三、生产和成本理论考试目的测查应试人员是否掌握生产者的组织形式,企业形成的理论,生产函数的含义和生产函

3、数的各种曲线的基本形状和特征,成本函数的含义和基本形式,短期成本函数的各种曲线的基本形状和特征等基本理论;是否具有运用这些理论解释生产函数、成本函数曲线的能力。考试内容(一)生产者的组织形式和企业理论生产者的基本假设,生产者的组织形式,科斯的企业理论的主要内容。(二)生产函数和生产曲线生产函数的含义及主要形式,一种可变要素的生产函数的各种曲线的基本形状和特征,规模报酬。(三)成本函数和成本曲线成本的含义和类型,成本函数的含义和基本形式,短期成本函数的知种曲线的基本形状和特征。四、市场结构理论考试目的测查应试人员是否掌握市场结构和生产者决策理论的基本内容,是否具有区分不同类型市场结构的能力。考试

4、内容(一)市场结构的类型市场结构的含义及其划分的依据,不同类型的市场结构的特征。(二)完全竞争市场中生产者的行为完全竞争市场中行业的供求曲线和个别企业的需求曲线,各种收益概念的含义及其计算公式,企业的收益曲线,企业的产量决策的基本原则。(三)完全垄断市场中生产者的行为完全垄断市场的需求曲线和收益曲线,完全垄断市场中企业进行产量和价格决策的基本原则,价格歧视的含义、基本条件和原则。(四)垄断竞争市场和寡头垄断市场中生产者的行为垄断竞争市场中生产者的行为,寡头垄断市场中价格的决定模式。五、市场失灵和政的干预考试目的测查应试人员是否掌握市场失灵理论和政府对微观经济活动干预的基本理论,是否具有运用市场

5、失灵理论解释公共产品和资源配置的关系并理解政府干预市场的方式和措施的能力。考试内容(一)市场失灵的含义资源配置和最优配置的含义,帕累托最优状态的含义,市场失灵的含义。(二)市场失灵的原因垄断与市场失灵,外部性的含义和分类及其资源配置的关系,公共物品的含义、分类及其与资源配置的关系,信息不对称与资源配置的关系。(三)政府对市场的干预针对市场失灵,政府对市场进行干预的方式和措施;科斯定理的含义和运用。六、国发收入核算和简单的宏观经济模型考试目的测查应试人员是否掌握国民收入核算的基本概念和方法,是否理解消费、储蓄、投资、总需求和总供给等宏观经济基本理论知识,是否具有分析消费、储蓄、投资与国民收入之间

6、关系的能力。考试内容(一)国民收入核算国内生产总值等基本指标的含义及其主要核算办法。(二)宏观经济均衡的基本模型两部门经济中的储蓄投资恒等式,三部门经济中的储蓄投资恒等式,四部门经济中的储蓄投资恒等式。(三)消费、蓄和投资消费理论和消费函数,储蓄的含义和储蓄函数,投资的含义和投资函数,投资乘数的含义和公式,简单的国民收入的计算。(四)总需求和总供给总需求、总供的含义和构成,总供求模型的含义。七、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理论考试目的测查应试人员是否掌握经济增长、经济周期和经济发展的基本原理,是否具有运用这些原理分析经济增长影响因素的能力。考试内容(一)经济增长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的含义和区别,经济增长的

7、基本理论,决定经济增长的因素,经济增长因素分解和计公式。(二)经济周期和经济波动经济波动的含义和类型,经济周期的阶段的划分和阶段特征,经济周期的形成原因,我国的经济波动,分析和预测经济波动的指标体系。(三)经济发展经济发展的基本理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含义和内容,科学发展观的含义和内容。八、价格总水平就业、失业考试目的测查应试人员是否理解价格总水平、就业和失业的基本概念,时候具有运用这些概念分析解释影响价格的因素的能力以及区分失业类型的能力。考试内容(一)价格总水平价格总水平的含义和价格指数,决定价格总水平变动的因素,价格总水平变动的经济效应。(二)就业和失业就业、失业的含义和计算,失业的基本

8、类型,我国现阶段失业问题的特点和解决失业问题的途径。(三)失业和经济增长及价格总水平的相互关系失业和经济增长的关系,奥肯定律及其计算公式,失业和通货膨胀的关系,菲利普斯曲线及其应用。九、国际贸易和国际资本流动考试目的测查应试人员是否掌握国际贸易和国际资本流动的基本理论及政策,是否具有运用国际贸易理论解释影响贸易的因素的能力和理解政府实行相应调控干预措施的能力。考试内容(一)国际贸易国际贸易理论的发展过程,影响国际贸易的困素,政府对进出口贸易的干预方式,倾销和反倾销。(二)国际资本流动国际资本流动的含义和动因,国际资本流动的经济影响,政府对国际资本流动的干预方式。第二部分财政十、公共物品与财政职

9、能考试目的测查应试人员是否掌握公共选择理论、政府失灵的原因与表现形式,是否具有从财政学的角度分析政府存在的基本理由的能力,是否理解政府的财政职能,是否具有结合国情对特定公共物品提供与生产的制度安排合理与否作出相应的分析与判断。考试内容(一)公共物品的定义及其融资与生产公共物品及其特征,公共物品的需求显示,公共物品的融资与生产,公共物品供给的制度结构。(二)公共财政的基本职能资源配置职能,收入分配职能,经济稳定和发展职能。(三)公共选择与政府失灵公共选择,政府失灵及其表现形式。十一、财政支出考试目的测查应试人员是否掌握财政支出的不同类型及其分类方法,是否掌握 支出绩效评价的主要原则和主要方法,是

10、否具有立足于国际视野对财政支出规模与结构的发展趋势进行整体把握的能力,是否具有从不同角度对财政支出数据进行有意义的解读,是否具有对有关财政支出实践活动作出分析、评价与判断的能力。考试内容(一)财政支出及其分类财政支出数据,财政支出分类方法,中国的政府支出分类改革。(二)财政支出规模及其增长趋势衡量财政支出规模的指标,工业化国家财政支出规模的历史趋势,财政支出规模增长的理论解释。(三)中国的财政支出结构财政支出总量快速增长、支出结构有所调整,中国财政支出结构存在的问题,按照公共财政要求优化中国的财政支出结构。(四)财政支出绩效考评财政支出绩效考评含义,财政支出绩效考评的内容与方法。 十二、财政收

11、入考试目的测查应试人员是否掌握财政收入的各种形式及相应特征,构成一国税收制度的各个要素及税负转嫁的原理,国债的种类、结构与政策功能;是否具有分析解释税收和国债作为财政收入工具所发挥作用的能力,是否具有从理论上对一国宏观税负水平的合理性作出判断。考试内容(一)财政收入的含义与分类财政入及其分类,财政集中度与宏观税负。(二)税收税收的基本含义与特征,税制要素,税收分类,拉弗曲线与征税的限度。(三)税负转嫁税负转嫁的方式,影响税负转嫁的因素。(四)国债国债的基本含义,国债种类与结构,国债的政策功能,国债的负担与限度,李嘉图等价定理,国债的制度。十三、政府预算考试目的测查应试人员是否掌握政府预算的含义

12、和职能,政府预算的原则及其分类,政府预算管理职权,我国政府预算系,我国政府预算编制制度和执行制度的主要内容,是否具有联系实际对相关政府预算活动作出分析、评价和判断的能力。考试内容(一)政府预算的职能与原则政府预算的含义,政府预算的职能,政府预算的原则,政府预算的分类。(二)我国政府预算职权划分立法机关的预算管理职权,各级人民政府的预算管理职权,各级政府财政部门的预算管理取权,各级政府业务主管部门的预算管理职权,各单位的预算管理职权,审计机关的预算管理职权。(三)我国政府预算体系公共财政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社会保障预算。(四)我国政府预算编制和执行制度预算编制制度,预算执行制

13、度。十四、财政管理体制考试目的测查应试人员是否掌握财政管理体制的内容、类型和作用,分税制政体制改革的指导思想、主要内容和取得的主要成效,“十二五”规划关于深化财政体制改革确定的内容,财政转移支付的含义及其特点,我国现行财政转移支付的种类及其主要内容,进一步完善我国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内容,是否具有联系实际对相关财政管理体制的活动作出分析、评价和判断的能力。考试内容(一)财政管理体制内容与类型财政管理体制的含义,财政管理体的内容,财政管理体制的类型,财政管理体制的作用。(二)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指导思想,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的主要成效

14、,“十二五”规划关于深化财政体制改革的规定。(三)财政转移支付制度财政转移支付及其特点,我国现行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进一步完善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十五、财政政策考试目的测查应试人员是否掌握财政政策的功能和目标,财政政策的工具和类型,财政政策的乘数和时滞,是否理解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从2008年和四季度开始实施的积极财政政策的背景、主要内容、成效,及其与1998年积极政策的不同;是否具有联系实际对相关财政政策的活动作出分析、评价和判断的能力。考试内容(一)财政政策功能与目标财政政策的含义,财政政策的功能,财政政策的目标。(二)财政政策工具与类型财政政策的工具,财政政策的类型。(三)财政政策乘

15、数与时滞财政政策的乘数,财政政策的时滞。(四)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积极财政政策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北景,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主要内容,与1998年积极财政政策的差别。第三部分货币与金融十六、货币供求与货币均衡考试目的测查应试人员是否掌握货币供求理论和货币均衡原理,包括西方货币需求理论、货币供给机制、货币均衡的基本原理、通货膨胀,是否具有分析有关货币和宏观经济的问题和现象的能力。考试内容(一)货币需求货币需求和货币需求量的概念,主要货币需求的理论,货币需求的测度。(二)货币供给货币供给和货币供给量的概念,货币供给层次的划分,货币创造机制,货币供给的乘数原理。(三)货币均衡货币均衡的含义和特征,货币失衡

16、的类型,货币均衡与总供求均衡的关系。(四)通货膨胀通货膨胀的概念,通货膨胀的类型,通货膨胀的成因,通货膨胀的治理。十七、中央银行与货币政策考试目的测查应试人员是否掌握中央银行的产生、业务经营的特点、主要业务和独立性,是否理解中央银行体制下的金融服务,货币政策的概念,货币政策的目标和中介目标,货币政策工具等;是否具有分析货币政策目标与货币政策工具搭配使用的效果,并解释我国中央银行在宏观经济调控中的作用及提供的金融服务的能力。考试内容(一)中央银行中央银行制度的定义,建立中央银行制度的必要性,中央银行产生的历史过程,中央银行的职责、业务活动的特征,中央银行的主要业务,中央银行的资产负债主要内容,中

17、央银行独立性的起源及其发展,中央银行组织体制下的支付清算系统。(二)货币政策货币政策的定义,货币政策目标的内容,我国货币政策的目标及其政策含义,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选择货币政策工具、直接信用控制、间接信用指导的含义,各种货币政策中介目标,近来我国货币政策的实践。十八、商业银行与金融市场考试目的测查应试人员是否理解商业银行的运营与管理、金融市场的定义与作用,是否具有对金融市场主体的行为、金融市场各子市场之间的相互影响作出解释的能力。考试内容(一)商业银行的运营与管理商业银行的定义、性质、组织形式和功能,商业银行的主要业务和经营管理原则,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理论的进展和主要内容。(二)金融市场金融市场

18、运行的机理,金融市场效率的定义,金融市场各子市场的定义和有关内容。十九、金融风险与金融监管考试目的测查应试人员是否理解有关金融监管的基本概念,包括金融风险、金融危机、金融监管的理论基础、金融监管体制以及金融监管的国际协调;是否具有分析有关金融监管问题的能力。考试内容(一)金融风险金融风险的概念,金融风险的特征,金融风险的类型。(二)金融危机金融危机的概念,金融危机的类型,主要国际金融危机,次贷危机。(三)金融监管理论金融监管的概念,金融监管的发展,主要金融监管的一般性理论。(四)金融监管体制金融监管体制的概念,金融监管体制的分类,我国金融监管体制。(五)国际金融监管协调巴塞尔协议的背景和发展,

19、巴塞尔协议的性质和作用,巴塞尔协议的主要内容,国际金融监管改革新进展,巴塞尔协议在我国的实施。二十、对外金融关系与政策考试目的测查应试人员是否掌握有关对外金融关系与政策的知识,包括汇率决定与变动、国际储备及管理、国际货币体系等基本概念。是否具有分析有关国际金融活动和政策的能力。考试内容(一)汇率制度汇率制度的概念,汇率制度的划分,影响汇率制度选择的因素,人民币汇率制度。(二)国际储备国际储备的概念,国际储备的构成,国际储备的作用,国际储备的管理。(三)国际货币体系国际货币体系的内容,国际货币体系的变迁,主要国际金融组织。 第四部分统计二十一、统计与统计数据考试目的测查应试人员是否掌握统计中的一

20、些基本概念,包括统计学、描述统计、推理统计、变量和数据的含义等,是否理解数据和变量的分类;是否掌握利用数据特征的常用测度分析数据;是否掌握统计数据的来源;以及是否具有合理运用各种统计调查方法的能力。考试内容(一)统计学统计学,描述统计与推理统计的含义。(二)变量和数据变量、数据,定性变量和定量变量,分类数据、顺序数据和数值型数据。(三)常用的数据特征测度集中趋势和离散趋势,均值和中位数,方差和标准差。(四)数据的来源观测数据和实验数据,一手数据和二手数据。(五)统计调查统计调查的含义及其分类(全面调查和非全面调查、连续调查和不连续调查),常用统计调查方式(统计报表、普查、抽样调查、重点调查和典

21、型调查)的含义、特点和应用场合。二十二、抽样调查考试目的测查应试人员是否掌握抽样调查中的一些基本概念,是否理解概率抽样和非概率抽样的区别,是否掌握抽样调查的一般步骤和误差来源,是否掌握几种基本概率抽样方法的原理、优缺点和适用场合,是否理解估计量的性质,是否掌握不放回简单随机抽样下均值估计量方差的估计方法,是否掌握概率抽样中样本量的影响因素,以及是否具有开展抽样调查的能力。考试内容(一)抽样调查基本概念几个基本概念(总体、样本、样本量、总体参数、样本统计量与抽样框),概率抽样和非概率抽样,抽样调查一般步骤,抽样调查中的误差来源(抽样误差、非抽样误差、抽样框误差、无回答误差、计量误差)等。(二)几

22、种基本概率抽样方法简单随机抽样、分层抽样、系统抽样、整群抽样和多阶段抽样。(三)估计量和样本量估计量的性质(无偏性、有效性和一致性),不放回简单随机抽样下均值估计量方差的估计方法,样本量的影响因素(调查的精度、总体的离散程度、总体的规模、无回答情况和经费的制约)。二十三、相关与回归分析考试目的测查应试人员是否能区分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是否掌握相关与回归分析中的几个基本概念,是否掌握相关关系的分类并能够熟练使用散点图和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变量间的线性相关关系,是否掌握最小二乘方法估计一元线性回归模型,以及是否具有根据估计的回归方程进行回归系数分析和对因变量进行预测的能力。考试内容(一)变量

23、之间的相关分析变量间相关关系的分类,散点图,Pearson相关系数的含义、计算方法和分析。(二)回归分析自变量和因变量,一元线性回归模型,最小二乘估计原理,一元线性回归模型的参数估计和预测,决定系数的含义、作用和计算方法。二十四、时间序列考试目的测查应试人员是否掌握时间序列的含义和时间序列的一些简单分析方法,包括时间序列的水平分析和速度分析;以及是否具有将这些方法运用于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考试内容(一)时间序列及其分类时间序列的含义及其构成要素,时间序列的分类。(二)时间序列的水平分析发展水平的含义,发展水平的有关概念,平均发展水平的含义,不同时间序列时平均数的计算方法,增长量、逐期增长量、累

24、计增长量和平均增长量的含义、计算方法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三)时间序列的速度分析发展速度与增长速度的含义,发展速度和增长速度的计算方法,定基发展速度与环比发展速度之间的关系,并能利用这种关系进行速度之间的相互推算,平均发展速度与平均增长速度的含义、计算方法,速度分析中应注意的问题,增长1%绝对值的含义及其用途,增长1%绝对值的计算方法。二十五统计指数考试目的测查应试人员是否掌握指数的意义和作用,是否掌握加权综合指数的计算方法,是否掌握指数体系分析的原理,是否掌握零售价格指数、消费价格指数、股票价格指数的概念及编制方法,以及是否具有运用指数体系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考试内容(一)指数的概念和分类指

25、数的概念,指数的分类(二)加权综合指灵敏加权综合指数的含义,基期加权综合指数和报告期加权综合指数的含义和计算方法,基期加权综合指数和报告期加权综合指数的特点和实际应用。(三)指数体系总量指数、指数体系的含义,指数体系中总量指数与各因素指数之间的相对数量关系和绝对数量关系,指数体系的分析方法。(四)几种常用的价格指数零售价格指数、消费价格指数、股票价格指数的概念及编制方法。第五部分会计二十六、会计概念考试目的测查应试人员是否理解会计的基本概念、会计的目标,是否掌握会计要素及其确认和计量的基本原则,会计的基本前提;是否掌握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会计法规的构成和主要会计法规的内容;是否具有根据实际现象分

26、析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的能力。考试内容(一)会计基本概念会计的概念、职能、对象,会计核算的具体内容。(二)会计目标会计的目标,会计信息的内容,会计信息的主要使用者。(三)会计要素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的会计要素: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反映企业经营成果的会计要素:收入、费用、利润,会计等式及主要经济业务发生所引起的会计要素的变动。(四)会计要素确认和计量基本原则会计要素确认和计量时遵循的四个基本原则,权责发生制原则、配比原则、历史成本原则、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原则的概念及其在实际中的应用。(五)会计基本前提会计的四个基本前提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货币计量的概念及每个基本前提的具体含义和影响

27、。(六)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会计信息质量的八项要求可靠性、相关性、清晰性、可比性、实质重于形式、重要性、谨慎性、及时性的具体含义和在实际中的应用。(七)会计法规会计法规的构成:会计法、会计准则。二十七、会计循环考试目的测查应试人员是否掌握会计确认的概念及确认标准和前提,会计计量的概念及会计计量属性;是否理解会计科目的概念,账户的概念及分类,复式记账法的概念,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和试算平衡,会计凭证的概念及分类,会计账簿的概念及分类,会计报告的概念、内容和种类;是否掌握会计循环的主要环节,会计记录的主要方法;是否具有解释区分会计循环各环节主要会计工作的能力。考试内容(一)会计确认会计确认的概念,会计

28、确认的标准和前提。(二)会计计量会计计量的概念,会计的计量属性:历史成本、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公允价值。(三)会计记录会计记录的概念,会计记录的主要方法:设置账户、复式记账、填制和审核凭证、登记账簿,账务处理程序的概念,主要的会计账务处理程序:记账凭证财务处理程序、汇总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科目汇总表账务处理程序、多样式日记账账务处理程序、日记总账账务处理程序,出纳业务处理程序。 (四)会计报告会计报告的概念、会计报告的内容和种类。二十八、会计报表考试目的测查应试人员是否理解会计报表的概念、作用和编制要求,是否掌握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的内容和编制方法,是否具有将不同会计项目按

29、照会计报表编制要求进行填列的能力。考试内容(一)会计报表的概念会计报表的概念、目标和作用,会计报表的列报基础和具体编制要求。(二)资产负债表资产负债表的基本内容、作用,资产负债表的主要项目及其编制方法。(三)利润表利润表的基本内容、作用,利润表的主要项目及其编制方法。(四)现金流量表现金流量表的基本内容、作用,现金流量表的主要项目及其编制方法。(五)会计报表附注会计报表附注的概念和内容。二十九、财务报表分析考试目的测查应试人员是否理解财务报表分析的内容,是否掌握财务报表分析的方法及反映偿债能力、营运能力和盈利能力的主要指标的计算方法,是否具有计算财务报表主要指标的能力和对不同指标数值变化对财务

30、状况的影响进行分析解释的能力。考试内容(一)财务报表分析的意义和内容财务报表分析的目的、意义和主要内容。(二)财务报表分析的基本方法财务报表分析的主要方法,比率分析法中常用的比率,财务报表分析的主要依据和资料来源,比较分析法中的指标评价标准。(三)财务报表分析的基本指标反映偿债能力、营运能力盈利能力的主要指标的含义及计算方法,财务指标变化与财务情况变动的关系。三十、行政事业单位会计考试目的测查应试人员是否理解行政事业单位会计要素和国库集中支付的概念,是否掌握行政事业单位各个会计要素的内容、计量方法和核算要求,是否掌握国库集中收付制度的主要内容,是否掌握财政直接支付的程序和财政授权支付的程序、预

31、算结余资金的处理和核算,是否掌握行政事业单位主要财务报表的种类和编制要求,是否具有区分行政事业会计和企业会计不同特征的能力,是否具有对行政事业单位资金办理国库集中支付业务的能力。考试内容(一)行政事业单位会计要素和核算特点行政事业单位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支出的内容、计量和核算,行政事业单位的收入确认。(二)国库集中收付制度国库集中收付制度的概念及其主要内容,各账户的功能;财政直接支付程序和财政授权支付程序,预算结余资金的处理;财政直接支付的核算和财政授权支付的核算,年终预算结余资金的核算。(三)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会计报告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会计报告的种类,年度决算编报要求。第六部分法律三十一、

32、法律对经济关系的调整考试目的测查应试人员是否理解法律调整机制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是否掌握我国法对经济关系的调整方式和调整经济的主要法律种类,是否具有运用经济法基本原理正确处理经济工作中遇到的法律问题的能力。考试内容(一)“调整经济的法律”和“经济法”法学中的“经济”概念,调整经济的法律,法律对经济关系的调整模式。(二)调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法律体系调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法律体系的三个层次:民商法、经济法、其他法律部门。三十二、物权法律制度考试目的测查应试人员是否理解物权法的基本规定,是否具有运用物权法基本原理正确处理经济工作中遇到的物权问题的能力。考试内容(一)物权概述物权的概念和特征,物权法的

33、基本原则,物权的种类。(二)所有权所有权的概念和法律特征,所有权的取得和消灭,善意取得制度的适用规则,共同共有和按份共有的区别,业主的建筑物区分所有权的内容。(三)用益物权用益物权的概念和法律特征。几种具体的用益物权:建设用地使用权的取得方式,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特征,宅基地使用权的特征,地役权的设立。(四)担保物权担保物权的概念和特征,几种主要的担保物权:抵押权的概念和特征,抵押的登记;质权的种类;留置权的适用。三十三、合同法律制度考试目的测查应试人员是否理解合同法的基本规定,是否具有运用合同法律制度的基本原理处理和解决经济工作中遇到的合同法律问题的能力。考试内容(一)合同概述合同的概念、特征和分类。(二)合同的效力合同的生效要件,无效合同、效力待定的合同、可变更可撤销的合同的概念和类型。(三)合同的订立、履行和终止要约、要约邀请和承诺的概念和构成条件,缔约过失责任的适用;合同履行的原则,双务合同的履行中的抗辩权;合同终止的原因。(四)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