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纲辨证法则_第1页
八纲辨证法则_第2页
八纲辨证法则_第3页
八纲辨证法则_第4页
八纲辨证法则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八纲辨证法则 第六章 辨证 课程内容 第六章 辨证(14学时) 第一节 八纲辨证(2学时)李林讲授 第二节 脏腑辨证(12学时) 心与小肠(2学时)李林讲授 肺与大肠(2学时)李永伟讲授 脾与胃(2学时)杨耀武讲授 肝与胆(2学时)关卫兵讲授 肾与膀胱(2学时)关卫兵讲授 脏腑兼证(2学时)关卫兵讲授 第三节 卫气营血辨证(自学) 第四节 六经辨证(自学) 辨证概说 一、辨证的概念 辨辨别 辨证的过程即诊断的过程。 证证型 是分析并找出主要矛盾的过程。 即:将四诊所收集的资料、症状和体征在中医 理论指导下,通过比较、分析和综合,辨清 疾病的原因、性质、部位、发展阶段及正邪 之间的关系,最后概括

2、、判断为某种性质的 证或病。 二、中医各种辨证方法简介 八纲辨证 针对病证性质辨证,是总纲。为粗线条的诊 断。运用八纲辨证在诊断疾病的过程中, 可以起到执简驭繁、提纲挈领的作用。 脏腑辨证 以脏腑为纲,对疾病进行辨证。 六经辨证 将外感病发生、发展中的表现概括为太阳、 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六个证型, 并作为指导治疗的辨证方法。 卫气营血辨证 概括温病由表及里四个阶段的传变规律。 三焦辨证 以三焦所属脏腑在温病过程中的病理变化来 概括湿温病类型的辨证方法。 气血津液辨证 根据气血津液的生理功能分析、辨别气血津 液病变的共性规律。 病因辨证 根据临床表现判断疾病的原因与性质。 经络辨证 小

3、结 中医的各种辨证方法是从不同的角度和 层次对疾病的本质进行剖析,临床应用时 必须针对疾病的特点选用最适宜的辨证方 法,才能得到最佳、最能指导治疗的诊断 结论。 【教学要求】 1. 牢固掌握 八纲辨证的基本概念; 八纲各证候的概念、临床特点; 表证、寒证、热证、阳虚证、阴虚证、气虚 证、血虚证、亡阳证、亡阴证的临床表现 2. 一般掌握 八纲之间的相兼、错杂、真假、转换及 八纲辨证的意义 3. 一般了解:了解八纲的源流 一、八纲 即表、里、寒、热、虚、实、阴、阳八类 证候。 二、八纲辨证 是根据四诊收集的各种病情资料,进行综 合、分析、归纳、判断,按照疾病部位的 深浅、病情的性质、邪正的盛衰等方

4、面的 情况,归纳为八类基本证候。 八纲辨证是对疾病证候反应的共性规律总 结、形成的概括性辨证纲领。适用于临床 各科。 阴证 从类别上 阳证 表证 从病位上 里证 八纲对疾病分类 寒证 从病性上 热证 实证 从邪正盛衰上 虚证 三、意义 1.概括性强、掌握要点,有广泛的实用性。 2.确立治疗原则,指导治疗用药。 四、缺陷 辨证不具体。 五、源流 1.内经有八纲内容的散在论述,并基 本确立了其间的辩证关系; 2.张仲景初步运用八纲进行辨证论治; 3.明代实际已将八纲作为辨证的纲领,张 景岳的“二纲六变”明确了八纲间的关系; 4.近人祝味菊在伤寒质难正式提出了 “八纲”之名; 5.中医诊断学的出版使

5、八纲辨证得以 普及推广。 【表里】 一、表里辨证的含义 是辨别病变部位和疾病发展趋势的两个纲领, 具有辨病位、测病势的意义。 二、表、里的区分 在外皮毛、肌肉、腠理、经络、呼吸道-表 在里五脏、六腑、气血、精髓-里 三、注意事项 辨表里不能简单、机械地按部位划分, 应以证候表现为主要依据。 四、常见证型 (一)表证 含义 外邪经口鼻、皮毛侵入人体肌表所致的 外感病证。 病位 皮毛、肌肉、经络(肺卫)-人体的体表 病因 六淫 病机 正气奋起抗邪于肌表 主要症状 发热恶寒或恶风、舌苔薄、脉浮。 兼证 头身痛、鼻塞、咳嗽 临床特点 起病急、病程短、病位浅、病情轻, 为疾病初起阶段。 治则 辛散解表(

6、驱邪外出) 现代医学研究 中医的表证一般是指疾病的初期阶段, 在病理方面的表现以体表小动脉防御性 的痉挛、反射性的收缩为主,尚未造成 体内重要脏器机能或代谢的严重障碍。 病变一般局限在上呼吸道等。 (二)里证 含义 表示病变部位较深,病在脏腑、气血的 一类证候。里证除多见于外感病的中、 后期外,主要指内伤杂病。 病位 脏腑、气血受病-人体的深层 病因 脏腑气血阴阳失调,途径有三: 外邪表-里 外邪-里 饮食、劳倦、七情-里 主要症状 多种多样,以所病脏腑症候为主。 临床特点 病程长、部位深,病情较重。 范围广、症候复杂,舌脉变化随症候而异。 治则 依具体症候而定。 现代医学研究 中医的里证一般

7、是指病情较危重的阶 段或慢性阶段,此时在病理方面多表现 出机体内某个或多个脏器(官)的机能、 代谢发生了严重障碍。 (三)半表半里证 含义 病邪既不在表,又未入里而界于表里 之间所产生的病证。 病因 外邪由表入里,邪郁少阳胆经,但又 未完全脱离肌表,病势徘徊于表里之间 过渡阶段出现的症候。 主要症状 寒热往来、胸胁胀满、恶心呕吐、 口苦、不思饮食、目眩、脉弦。 治则 和解少阳 处方 小柴胡汤 五、表里证的鉴别要点 1. 掌握表证、里证的特点。 2. 辨清发热是否伴有恶寒。 3. 审察舌象和脉象的变化。 六、表里证的关系 1.表里同病(表里证同时在一个病人身上出现) 原因:病邪同时侵犯表里。 表

8、证未解,邪已入里。 旧病未愈,复感外邪。 表现: 如:病人既有发热、恶寒、头痛、无汗-表证。 又有腹胀、便秘、小便黄-里证 2.表里转化 (表里出入 ) 转化条件:取决于正邪相争的状况 由表入里 原因:身体抵抗力下降 邪气过盛 表证转化里证 护理不当 失治、误治 表现: P.86 如:外感表邪不解,病情发展 出现高热不退、咳喘痰黄稠或痰中带血 结论:病邪由表入里,留阻于肺痰热雍肺 痰热壅肺=里热实证 里证出表 原因:治疗及时里邪外透 P.86 如:外感表邪不解,病情发展 出现高热不退、咳喘痰黄稠或痰中带血 治疗后:热势逐渐减退,咳喘渐平 结论:里邪外透,由里出表 预后:取决于正邪双方斗争的情况

9、 病邪由表入里:病势加重 病邪由里出表:病势减轻 病例一 患者,男,18岁,因打球后着衣不慎出现 咳嗽,微恶风寒,体温37.5,口干咽痛,鼻 塞等症,遂服银翘解毒丸等药,则诸症稍减。 但数日后又咳嗽,高热,体温39.7,伴见吐 痰黄稠,气喘息粗,口干渴,烦躁,大便干结, 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脉滑数。 要求:用八纲辨证进行证候分析 参考答案 初期:咳嗽,发热恶寒,口干咽痛,鼻塞等 症风热犯肺证 后期:虽经治疗,但未彻底祛除病邪 风热之邪从阳化热,热邪壅于肺 出现咳嗽,高热,吐痰黄稠,气喘息粗, 口干渴,烦躁,大便干结,尿短赤,舌红, 苔黄,脉滑数。 诊断:病初:风热犯肺证(表热证) 后则转为热

10、邪壅肺(里热证) 复习思考题 1.什么是表里? 2.形成里证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寒热】 一、寒热辨证的含义 是辨别疾病性质的纲领,寒热是疾病中机 体阴阳偏盛偏衰之失衡状态的具体体现。 对认识疾病性质、指导治疗有重要意义。 “寒者热之,热者寒之” 二、常见证型 (一)寒证 概念 感受寒邪 过食生冷 机体机能活动抑制或衰减 或内伤久病 冷、凉特点的症候群 病机 阴盛则寒;阳虚则寒。 辨证要点 以“寒”象为主要特点 具体表现 如:冷(恶寒或畏寒、肢冷、脘腹冷痛) 淡(面色苍白、小便清长,舌质淡) 稀(痰稀白、大便稀溏) 润(口不渴,舌润) 舌淡苔白、 脉迟或紧 治则 祛除寒邪或温补阳气 (二)热证

11、 概念 感受温热阳邪 寒邪入里化热 阴不制阳 情志内伤郁而化火 机体机能活动亢进 过食辛辣蓄积为热 温、热特点的症候群 病机 阳盛则热;阴虚则热。 辨证要点 以“热”象为主要特点 具体表现 如:热(高热或低热) 赤(面红目赤、尿黄赤、舌红) 稠(痰涕黄稠、带下黄稠) 燥(口干渴、咽干燥、大便干结) 动(心烦、躁动不安) 舌红苔黄,脉数或洪大。 治则 清除热邪或滋阴清热 三、寒、热证的鉴别要点 1.寒证、热证的病理本质不同 2.分清主症的不同 3.注意舌象、脉象的反映 P.86表 四、寒证与热证的关系 (一)寒热错杂:寒、热两证同时并存 1. 上下寒热错杂 上寒下热 成因:阴盛于上,阳盛于下 表

12、现:上寒症状下热症状 如: 病人胃痛,喜温喜按,呕吐清涎-胃中虚寒 同时又见小便短赤,尿频、尿痛-下焦湿热 上热下寒 成因:阳盛于上,阴盛于下 表现:上热症状下寒症状 如:病人胸中烦热、咽痛口干、频频呕吐上热证 同时出现腹痛喜暖喜按、大便稀溏下寒证 2. 表里寒热错杂 表寒里热 如:病人先有腹痛、腹胀、烦热、口干内热食积 同时又见恶寒重,微发热、身痛外寒束表 里寒表热 如:病人既有肢冷、便溏 或下利、不渴脾肾阳虚 同时又见发热恶风,头痛、咽痛外感风热 3.寒热错杂证治则 主要分清寒热的多少 寒多热少治寒为主,兼顾热证 热多寒少治热为主,兼顾寒证 (二)寒热转化 1.寒证转化为热证 先见寒证,后

13、见热证,当热证出现时其寒 证消失。 如: 初起咳嗽,痰涎清稀,苔白滑- 发热、咯黄稠痰、胸痛、苔黄、脉洪大- 痰热壅肺=里热实证- 寒证转热证 2.热证转化为寒证 先见热证,后见寒证,当寒证出现时其 热证消失。 如:某些温热病,在危重阶段由壮热、目赤- 面色苍白、四肢厥冷、大汗淋漓-热证转寒证 (三)寒热真假 真-指疾病的内在本质 假-指疾病表现的某些假象 1. 真热假寒 P.87 2. 真寒假热 P.87 3. 辨别寒热真假的要点 假象多出现在四肢、皮毛或面色方面, 诊断应以脉象、舌象为依据。 因脏腑、气血、津液的变化为疾病的本质 注意假象与真相的特点不同 4.真假寒热鉴别要点 (四)寒热真

14、假与错杂的区别 现象与本质的区别 错杂:不同症候同时出现,矛盾双方都反映疾病本质 真假:表面突出的表现都不是疾病本质的反映 临床表现特点的区别 错杂:表现出全身不同症候的错杂并见 真假:往往出现于疾病的危重阶段 出现的规律 错杂:可出现于疾病的任何阶段 真假:往往出现于疾病的危重阶段 处理原则 错杂:分清主次、缓急、多少、治主兼次 真假:抛弃假象,抓住本质,当机立断 复习思考题 1.何谓寒证、热证?各自的主要表现? 2.何谓“真寒假热”“真热假寒”? 两者如何区别? 病例二 主诉: 发热、头痛、咳嗽2天 现病史:患者前天与朋友郊游后觉身倦、头 痛,次晨发热、咽痛、咳嗽、痰黄、 口渴喜饮,尿黄。

15、 检查: T38,心肺(-) 舌象: 舌质红,苔薄黄 脉象: 浮数 要求: 八纲辨证 病例三 主诉: 发热、头痛、咳嗽2天 现病史:前天气温骤降未及时加衣,当晚头 痛,恶寒微,即服感冒灵入睡。次 晨,仍头痛伴肩背酸痛,流清涕,痰 稀白,口不渴,胃纳、二便如常。 检查: T38,心肺(-) 舌象: 舌质红,苔薄白 脉象: 浮 要求: 八纲辨证 【虚实】 一、虚实的含义 虚-指正气不足 “精气夺则虚” 实-指邪气太盛 二、虚实辨证的意义 是用以概括和辨别正气强弱和病邪盛衰的 两个纲领。为确定治疗方法提供依据。 三、常见证型 (一)虚证 含义: 指人体正气不足,脏腑功能衰退所表现的证候. 包括:阴、

16、阳、气、血、津液、精髓、脏腑各种 不同的虚损。 病因 先天不足 后天失养 外邪伤正 内伤脏腑 七情劳倦 气血阳阴 失治误治 久病重病 伤耗精气 特点 因病理基础的不同症候各异 凡内伤、久病表现为不足症候的均属虚证 治则:补虚扶正 意义: 虚证-反映人体正气虚弱而邪气也不太盛. 1.气虚证 含义 全身或某一脏腑功能减退而产生的 证候 表现 面色无华,少气懒言,语声低微, 疲倦乏力,自汗,动则加重, 舌淡,脉虚弱 治法 益气扶正 代表方剂 四君子汤 2.血虚证 含义 血液不足,不能濡养脏腑、经络、 组织、器官而产生的证候。 表现 面色苍白或萎黄,唇色淡白,头晕眼 花,心悸失眠,手足麻木,月经量少

17、或闭经,舌淡,脉细无力 治法 养血生血 代表方剂 四物汤;当归补血汤 3.阴虚证 含义 体内阴液不足所出现的证候。 表现 五心烦热, 午后潮热,颧红盗汗, 手足心热,小便短黄, 舌红少苔,脉细数。 治法 滋阴清热 代表方剂 六味地黄汤 4.阳虚证 含义 体内阳气不足所出现的证候。 表现 畏寒肢冷,喜热饮,舌淡胖,脉沉迟 治法 温阳散寒 代表方剂 金匮肾气丸,右归丸 (二)实证 含义:是指邪气过盛、脏腑功能亢盛所表现的症候。 成因:外邪侵袭(无形之邪) 内脏功能失调导致痰饮、瘀血、水湿、食积、 虫积等(有形之邪)病理产物停留体内。 主要症状:各有不同 特点:正邪相争处于激烈阶段 治则:泻实祛邪

18、意义: 实证反映邪气太盛而正气尚未虚衰,邪正相争剧烈 四、虚证、实证的鉴别 1.掌握虚、实证的临床表现 2.注意病程、精神、形体、气息、疼痛的辨析 3.审察舌质与脉象的反应 P.88表 五、虚证与实证的关系 (一)虚实夹杂 同一时间病人存在着正虚与邪实两方面的病变 1. 虚证挟实 如:素脾胃虚弱,复伤饮食脾虚食滞的 虚中夹实证 临床表现: 久泻后体弱倦怠,不思饮食,食入不化脾虚 +脘痞腹痛,嗳腐吞酸,便后腹痛食滞,邪实 (二)虚实转化 1.实证转虚: 条件:正不胜邪,阴阳气血耗损 如: 外感热病,初见高热口渴,烦躁、脉洪大实证 治疗失当,日久不愈津气耗伤 少气,不欲饮食,肌肉瘦削,面色无华,

19、脉细无力 虚证 2. 虚证转实 真正由虚转实证临床少,以虚中夹实多见. 条件: 脏腑功能代谢障碍产生病理性产物如痰 饮、瘀血等(有形实邪)但虚的因素不消失. 一般: 本有虚证,又复感外邪 治疗:急则治标,祛邪为主 病本虚证,因正气不足,不能布化产生实邪实证 治疗:扶正求本为主,标本兼顾 复习思考题 1.虚证、实证含义如何? 2.如何鉴别虚证、实证? 3.什么是虚实转化? 转化的条件是什么? 【阴阳】 一、阴阳的概念 是对自然界相关事物或现象对立双方属性 的概括。 二、阴阳辨证的含义 阴证、阳证是对一切疾病由于阴阳盛衰的 变化而出现两种完全相反的属性分类。 三、阴阳辨证的意义 对病情进行归纳分类

20、、对比鉴别以进一步 辨别证候性质,起到提纲挈领作用。 四、常见证型 (一)阴证与阳证 1. 阴证 体内阳气虚衰或寒邪凝滞的证候.常指虚寒证. 症状:精神萎靡、面色苍白、畏寒肢冷. 气短声低、口不渴、便溏、尿清长. 2. 阳证 体内邪热雍盛,或阳气亢盛的证候.常指实热证. 症状:身热面赤、精神烦躁、气壮声高 口渴喜饮、呼吸气粗、尿短赤、便秘 (二)亡阴证与亡阳证 疾病中机体正气濒于衰竭的危重阶段. 1.亡阴证-指体液大量消耗或丢失而出现阴液 严重亏耗而欲竭的证候。 症状:汗出而粘,呼吸急促,身热,手足温 烦躁不安,渴喜冷饮,面色潮红, 舌红而干,脉细数无力 治则:救阴潜阳 2.亡阳证-指体内阳气严重损耗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