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肌张力评定 肌张力是指在安静休息状态下,肌肉所保持紧张状态的程度。 肌张力是维持身体各种姿势以及正常活动的基础。 根据身体所处的不同状态,肌张力可分为静止性肌张力、姿势性肌张力、 运动性肌张力。 损伤损伤 Impairment 能力能力 失能失能 Activities Disability 参与参与 社会生活障碍社会生活障碍 Participation Handicap ROM、 MMT、肌张力肌张力 评定评定 运动发育、控制,平衡运动发育、控制,平衡 能力评定能力评定 上下肢功能评定上下肢功能评定 感觉、认知、语言、心感觉、认知、语言、心 理理 呼吸、循环系统功能评呼吸、循环系统功能评 定等
2、定等 步态步态 ADL能力能力 作业作业能力能力 职业能力等职业能力等 职业评价职业评价 环境评价环境评价 人际关系评价等人际关系评价等 压疮评定 皮肤一般检查 色、弹、疹、点、痣、水、瘢、淋巴结。 压疮分级: 度:急性炎症反应、真皮层内 度:全层皮肤缺损,侵入皮下脂肪层 度:侵犯肌肉层 度:累及骨或关节。 思考题思考题: 康复评定的特点,目的是什么? 常用的康复评定有哪些? MMT分级标准及注意事项? 一个步行周期含有的时相,要素? ADL评定的目的是什么? Barthel指数有哪些内容?评分意义? ROM评定的目的及注意事项? 肩关节如何测试? 名词名词: MMT,ADL评定,ROM, B
3、arthel指数. 静止性肌张力的检查是在安静状态下观 察肌肉的外观、触摸肌肉的硬度、被动 过伸运动时活动受限程度及其阻力来判 断; 姿势性肌张力是在患者变换各种体位过 程中,观察肌肉的阻抗及肌肉的调整状 态; 运动性肌张力是在患者完成某一动作过 程中,检查相应关节的被动运动阻抗。 肌张力增高的特征 (1)被动运动时诱发伸张反射。 (2)对被动运动产生抵抗。 (3)主动肌和拮抗肌的肌张力平衡破坏。 (4)可动范围减少,主动运动减弱或消失。 Inc muscle tone of elbow flexors Inc Resistance to passive elbow Ext Tonus cha
4、nge Spastic elbow flexors 肌肉低张力的特征 (1)肌张力低下,主动肌和拮抗肌同时收缩减弱或消失 (2)抗肢体重力能力减弱或消失。 (3)肌力降低或消失。 肌张力的评估 肌张力增高或肌痉挛的检查和评价是康复处理的前提和效 果判断的依据。 肌痉挛的评估方法有手法检查、摆动和屈曲维持试验、电生理技术等,手 法检查是临床上较为常用的方法,不需要任何仪器和设备,操作简单方便, 适合于各级医院使用。 (1)手法检查:根据关节进行被动运动时所感受的阻力来进行分级评估的 方法。 常用的评估方法有神经科分级和Ashworth分级,其他方法还有按自发 性肌痉挛发作频度分级的Penn分级法
5、和按照阵挛持续时间分级的 Clonus分级法,但不常用。 4种方法见表5-2。 在仰卧位检查时,多采用改良 Ashworth法,其具体方法是: 0级 无肌张力增加; 1级 轻微增加,表现为在抓握中被动屈 或伸至最后有小的阻力; 2级 轻度增加,表现为在抓握至一半 ROM以上有轻度阻力增加; 3级 肌张力在大部分ROM中都有较大增 加,但肢体被动运动容易; 4级 肌张力明显增加,被动运动困难; 5级 受累部分肢体强直性屈曲或伸直。 对于脑瘫婴儿肌痉挛,可通过抱持、触诊、姿势观察和被动运动来 进行评估。 肌痉挛的婴儿抱持时有强直感和抵抗感,同时有姿势不对称、主动 运动减少和动作刻板,触诊时有肌肉紧
6、张,被动活动有不同程度的 抵抗。 肌力测定肌力测定 肌力:是指肌肉收缩的力量。肌力:是指肌肉收缩的力量。 肌力测定对肌肉骨胳系统、神经系统病损,尤其对周围神经病损的功能评肌力测定对肌肉骨胳系统、神经系统病损,尤其对周围神经病损的功能评 定十分重要。定十分重要。 肌力测定的主要目的是评价各种原因引起的肌肉功能损害的范围及程度,肌力测定的主要目的是评价各种原因引起的肌肉功能损害的范围及程度, 评定康复治疗的疗效。评定康复治疗的疗效。 常用的肌力测定方法常用的肌力测定方法 徒手肌力检查徒手肌力检查 (manual muscle test,MMT) 应用简单器械的肌力测试应用简单器械的肌力测试 等速肌
7、力测试等速肌力测试(isokinetic muscle test)。 MMT检查方法检查方法 MMT是检察者用自己的双手,根据现行标准,通过观察肢体主动运是检察者用自己的双手,根据现行标准,通过观察肢体主动运 动的范围及感觉肌肉收缩的力量,来确定所检查肌肉或肌群的肌力是否正动的范围及感觉肌肉收缩的力量,来确定所检查肌肉或肌群的肌力是否正 常及其等级的一种检查方法。常及其等级的一种检查方法。 徒手肌力检查的分级标淮徒手肌力检查的分级标淮 Lovett 6级分级法级分级法 0级:无可测知的肌肉收缩级:无可测知的肌肉收缩 1级:有轻微收缩,但不能引起关节活动级:有轻微收缩,但不能引起关节活动 2级:
8、在减重状态下能作关节全范围运动级:在减重状态下能作关节全范围运动 3级:能抗重力作关节全范围运动,但不能级:能抗重力作关节全范围运动,但不能 抗抗 阻力阻力 4级:能抗重力、抗一定阻力运动级:能抗重力、抗一定阻力运动 5级:能抗重力、抗充分阻力运动级:能抗重力、抗充分阻力运动 注意事项注意事项 MMT前,检查患者的前,检查患者的PROM。 采取正确的测试姿势。采取正确的测试姿势。 固定近侧关节,防止关节代偿运动。固定近侧关节,防止关节代偿运动。 检查时,先查健侧后查患侧,先抗重力后抗检查时,先查健侧后查患侧,先抗重力后抗 阻力,两侧对比。阻力,两侧对比。 对肌力达对肌力达4级以上时,所作抗阻须
9、连续施加,级以上时,所作抗阻须连续施加, 并保持与运动相反的方向。并保持与运动相反的方向。 受检肌肉如伴有痉挛或挛缩时应做标记,痉受检肌肉如伴有痉挛或挛缩时应做标记,痉 挛以表示,挛缩以表示,严重者可标记挛以表示,挛缩以表示,严重者可标记 或。或。 中枢神经系统病损所致痉挛性瘫痪患者不宜中枢神经系统病损所致痉挛性瘫痪患者不宜 作作MMT。 简单器械的肌力测试简单器械的肌力测试 (肌力超过(肌力超过3级)级) 握力测试。握力测试。 捏力测试。捏力测试。 背肌力测试。背肌力测试。不适用于腰痛者及老年人不适用于腰痛者及老年人。 四肢肌群肌力测试。四肢肌群肌力测试。 握力测定握力测定 捏力计捏力计 拉
10、力测定拉力测定 等速肌力测试等速肌力测试 等速运动是在整个运动过程中运动速度(角速度)等速运动是在整个运动过程中运动速度(角速度) 保持不变的一种肌肉收缩的运动方式。保持不变的一种肌肉收缩的运动方式。 等速肌力测试的原理等速肌力测试的原理 保持角速度恒定。如确定角速度以后,运保持角速度恒定。如确定角速度以后,运 动时受试者用力越大,仪器提供的阻力也越大,动时受试者用力越大,仪器提供的阻力也越大, 反之亦然。反之亦然。 等速肌力测试的方法等速肌力测试的方法 测定时先规定运动的角速度,将被测部分测定时先规定运动的角速度,将被测部分 固定在仪器的传动杆或构件上,肢体运动时,带固定在仪器的传动杆或构件
11、上,肢体运动时,带 动传动杆绕轴运动,力的大小可用力矩表示。动传动杆绕轴运动,力的大小可用力矩表示。 等速肌力测试的评定参数等速肌力测试的评定参数 肌力:力矩表示 。 峰力矩:(peak torque,PT)为力矩曲线最高点所代表的力矩值,对下肢负 重肌肉的评定更有意义。 达到峰力矩的时间:反应肌肉爆发力。 耐力比:(endurance ratio)反应肌肉连续重复收缩的耐力指标。 等速肌力测试的评定参数等速肌力测试的评定参数 爆发力:(explosiveness power) 代表头 1/8s的做功量。代表肌肉活动的灵敏度或爆发 力,是最具有特异性及敏感性的肌肉功能指标 之一。 拮 抗 肌
12、力 矩 比 或 屈 伸 肌 力 矩 比 (flexion:extension) 反映拮抗肌肌力平衡情 况。此指标对判断关节稳定性有意义。 总作功量:(total work,TW) 指1次或一定次 数运动所作的功,即力矩曲线下面的面积之和。 单位为焦耳 (J),也可以其体重比表示。 平均功率 (average power) 指单位时间内平 均作功量,单位为W。 等速肌力测试的优缺点等速肌力测试的优缺点 优点优点 能提供肌力、肌肉作功量和功率输出、肌肉能提供肌力、肌肉作功量和功率输出、肌肉 爆发力和耐力等多种数据。爆发力和耐力等多种数据。 可同时完成一组拮抗肌的测试,还可以分别可同时完成一组拮抗肌
13、的测试,还可以分别 测定向心收缩、离心收缩及等长收缩等数据。测定向心收缩、离心收缩及等长收缩等数据。 测试参数全面、精确、客观。测试参数全面、精确、客观。 等速肌力测试已被认为是肌肉功能评价及肌等速肌力测试已被认为是肌肉功能评价及肌 肉力学特性研究的最佳方法。肉力学特性研究的最佳方法。 缺点缺点 测试仪器价格昂贵,操作较复杂,不同型测试仪器价格昂贵,操作较复杂,不同型 号的仪器测试的结果有显著差异,无可比性。号的仪器测试的结果有显著差异,无可比性。 肌力测定的禁忌证肌力测定的禁忌证 严重疼痛严重疼痛 关节活动极度受限关节活动极度受限 严重的关节积液或滑膜炎严重的关节积液或滑膜炎 软组织损伤后刚
14、刚愈合软组织损伤后刚刚愈合 骨关节不稳定骨关节不稳定 关节急性扭伤或拉伤关节急性扭伤或拉伤 疼痛、关节活动受限、亚急性或慢性扭伤或疼痛、关节活动受限、亚急性或慢性扭伤或 拉伤、心血管疾病为相对禁忌证。拉伤、心血管疾病为相对禁忌证。 关节活动范围测定关节活动范围测定 Range of Motion Assessment ROM:指关节运动时所通过的运动弧,常以度数表示,亦称关节活动度。:指关节运动时所通过的运动弧,常以度数表示,亦称关节活动度。 主动的关节活动范围是指作用于关节的肌肉随意收缩使关节运动时所通过主动的关节活动范围是指作用于关节的肌肉随意收缩使关节运动时所通过 的运动弧。的运动弧。
15、被动的关节活动范围是指由外力使关节运动时所通过的运动弧。被动的关节活动范围是指由外力使关节运动时所通过的运动弧。 决定决定ROM的因素的因素 关节的解剖结构情况关节的解剖结构情况 产生关节运动的原动肌的肌力产生关节运动的原动肌的肌力 与原动肌相对抗的拮抗肌伸展性。与原动肌相对抗的拮抗肌伸展性。 ROM异常的常见原因异常的常见原因 疼痛与肌肉痉挛疼痛与肌肉痉挛 软组织缩短与挛缩软组织缩短与挛缩 疤痕与粘连疤痕与粘连 关节内损伤与积液、关节周围水肿关节内损伤与积液、关节周围水肿 关节内游离体关节内游离体 关节结构异常关节结构异常 各种病损所致的肌肉瘫痪或无力各种病损所致的肌肉瘫痪或无力 运动控制障
16、碍等。运动控制障碍等。 ROM测定的主要目的测定的主要目的 发现关节活动范围障碍的程度发现关节活动范围障碍的程度 大致分析大致分析ROM受限的可能原因受限的可能原因 为选择治疗方法提供参考为选择治疗方法提供参考 作为治疗效果的评定手段。作为治疗效果的评定手段。 ROM检查方法 四肢关节活动度检查 通用量角器检查法 方盘检查法 手指活动度检查 脊柱活动度检查 通用量角器通用量角器 方盘量角器方盘量角器 颈椎量角器颈椎量角器 步态分析步态分析 gait analysis,GA 步行步行(walking)是通过双足的交互动作移行机体的人类特征性活是通过双足的交互动作移行机体的人类特征性活 动。动。
17、步态步态(gait)是人体在行走时的姿态。是人类步行的行为特征。步行是人体在行走时的姿态。是人类步行的行为特征。步行 的控制十分复杂,包括中枢命令、身体平衡和协调控制,涉及足、的控制十分复杂,包括中枢命令、身体平衡和协调控制,涉及足、 踝、膝、髋、躯干、颈、肩、臂的肌肉和关节协同运动。踝、膝、髋、躯干、颈、肩、臂的肌肉和关节协同运动。 步态分析步态分析 步态分析是分析影响步态的运动学和动力学步态分析是分析影响步态的运动学和动力学 的变化。的变化。 步行的运动学描述步行的运动模式,如参与步行的运动学描述步行的运动模式,如参与 步行关节的运动节律,相关肌收缩的规律,步行关节的运动节律,相关肌收缩的
18、规律, 以及其形成的步幅、步频、足角等。以及其形成的步幅、步频、足角等。 步行的动力学是描述步行过程中重力的变化,步行的动力学是描述步行过程中重力的变化, 由于行走时双下肢的交替支撑和摆动,各关由于行走时双下肢的交替支撑和摆动,各关 节不断地屈伸,人体重心随之产生上下左右节不断地屈伸,人体重心随之产生上下左右 的移动,并沿着螺旋形曲线向前运动。的移动,并沿着螺旋形曲线向前运动。 步态周期及时相步态周期及时相 步态周期步态周期 (gait cycle,GC):行走时,从一行走时,从一 侧足跟着地起到该侧足跟再次着地为止所用侧足跟着地起到该侧足跟再次着地为止所用 的时间的时间 站立相站立相 (st
19、and phase) 每一侧下肢与地面每一侧下肢与地面 接触并负重的时期。站立相约占整个步行周接触并负重的时期。站立相约占整个步行周 期的期的60%一一65%。 迈步相迈步相 (swing phase)每一侧下肢离地腾每一侧下肢离地腾 空向前挪动的时期。正常人的迈步相约占整空向前挪动的时期。正常人的迈步相约占整 个步行周期的个步行周期的35%40%。 单支撑期单支撑期 (single support,SS)单侧下肢单侧下肢 站立时期。站立时期。 双支撑期双支撑期 (double support,DS)双侧下双侧下 肢同时站立时期。肢同时站立时期。 n步行周期中多组肌肉的协调收缩,起到平衡身体、
20、加速、 减速及吸收震动的作用。 n当正常人以舒适的速度行走时(一般为6075m/min),效 率最高,在很大程度上利用重心的惯性前移及反复的失平 衡和恢复平衡过程向前推进。 n步行时,最显著的运动是髋、膝、踝关节的屈曲运动。 身体的重心沿一复杂的螺旋形曲线向前运动,在矢状面及 水平面上的投影各呈一正弦曲线,其幅度分别为3cm及 2cm,向前运动时也有交替的加速与减速。 n人体重心通常位于第二骶椎前约lcm处。为减少重心的上、 下及侧向移动,使运动更为平稳,降低能耗,骨盆也配合 步行周期而作左右旋转、左右倾斜及侧向移动。 n步行周期中上肢与同侧下肢成相反方向的摆动。 1. 臀大肌、股四头肌和足背
21、屈肌:吸收震荡 作用,并分别起到伸膝、控制屈膝程度、控 制足平放速度,避免人体向前倾屈。 2.腓肠肌等小腿后肌群:主要在蹬离期参与 工作,以推动身体重心向上和向前。 3.臀中肌和臀小肌等外展肌群:主要在站立 相早期工作,以稳定向对侧倾斜5度的骨盆。 4.腘绳肌则在摆动相后期主要发挥屈膝伸髋 作用以减速,接着在足跟着地后与股四头肌 协同工作使膝屈曲程度控制在15度以内范围。 步态分析所用术语 跨步长 (stride length):同侧足跟或足尖前后两次 着地点间的距离。正常人跨步长是步长的两倍,约 为100160cm。 步长 (step length):或步幅:行走时左右足跟或足 尖先后着地两
22、点之间的距离,以cm为单位表示。正 常人约为5080cm。 步宽 (stride width):即双足足中线之间的宽度,也 就是支撑面的宽度正常人约为5一11cm。 足角 (foot angle):足的长轴和纵线形成的夹角。正 常约为6.75度左右。 步频 (cadence):单位时间内行走的步数称为步频。 正常人平均自 然步频约为95一125步/min左右。 步行速度:单位时间内行走的距离称为步行速度,单 位为m/s。正常人平均自然步速约为6.5一10m/s左 右。 常用距离参数图解 步态分析的方法种类步态分析的方法种类 1.目测分析法目测分析法:属于定性分析性质,不能计量,属于定性分析性质
23、,不能计量, 主观成分较多。但此方法不需器械设备,简便主观成分较多。但此方法不需器械设备,简便 易行。在临床仍广泛应用。易行。在临床仍广泛应用。 注意患者步行时全身姿势是否协调,注意患者步行时全身姿势是否协调, 各时相中双下肢各关节姿位和活动幅度各时相中双下肢各关节姿位和活动幅度 骨盆的运动、重心的转换和上下肢的摆动骨盆的运动、重心的转换和上下肢的摆动 行走的节律是否均匀,速度是否合适。行走的节律是否均匀,速度是否合适。 快速步行可使肌痉挛引起的异常步态表现得更快速步行可使肌痉挛引起的异常步态表现得更 为明显。为明显。 慢速步行可使关节不稳、平衡失调及因疼痛而慢速步行可使关节不稳、平衡失调及因
24、疼痛而 引起的异常步态更为明显。引起的异常步态更为明显。 目测分析应与关节活动度、肌力、肌张力、下目测分析应与关节活动度、肌力、肌张力、下 肢感觉及平衡协调功能检查等结果相参照。肢感觉及平衡协调功能检查等结果相参照。 。 步态分析的方法种类步态分析的方法种类 2.定量分析法定量分析法:此类方法借助器械或专用设备来观察步态,得出可记录并能计此类方法借助器械或专用设备来观察步态,得出可记录并能计 量的资料。量的资料。 目前国际上较先进的设备是步态分析系统,这种三维步态分析系统可以提目前国际上较先进的设备是步态分析系统,这种三维步态分析系统可以提 供多方面的参数和图形,有利于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作出
25、全面结论,特供多方面的参数和图形,有利于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作出全面结论,特 别适合科研工作。但是,此系统设备价格昂贵。别适合科研工作。但是,此系统设备价格昂贵。 三维数字化步态分析系统三维数字化步态分析系统 步态障碍的影响因素 1、骨关节因素:由于运动损伤、骨关节疾病、 先天畸形、截肢、手术等造成的躯干、骨盆、 髋、膝、踝、足静态畸形和两下肢长度不一。 疼痛和关节松弛等也对步态产生明显影响。 2、神经肌肉因素:中枢神经损伤,如脑卒中、 脑外伤、脑性瘫痪、帕金森病等。原发性原 因是肌肉张力失衡和肌肉痉挛;继发性因素包 括关节和肌腱挛缩畸形、肌肉萎缩、代偿性 步态改变等。 临床常见异常步态临床常
26、见异常步态 臀大肌臀大肌 (髋伸肌髋伸肌)步态步态 (glueus maximus gait): 仰胸挺腰腹步态仰胸挺腰腹步态 。 臀中肌步态臀中肌步态 (gluteus medius gait):一侧一侧 臀中肌麻痹时,行走中患腿站立相时,躯干臀中肌麻痹时,行走中患腿站立相时,躯干 向患侧侧弯。两侧臀中肌受损时,步行时上向患侧侧弯。两侧臀中肌受损时,步行时上 身左右交替摇摆,状如鸭步。身左右交替摇摆,状如鸭步。 股四头肌步态股四头肌步态 (quadriceps gait):表现为足表现为足 跟着地后,膝关节被动伸直,造成膝反张。跟着地后,膝关节被动伸直,造成膝反张。 如同时有伸髋肌无力,则患
27、者俯身用手按压如同时有伸髋肌无力,则患者俯身用手按压 大腿,使膝伸直。大腿,使膝伸直。 跨越或垂足步态跨越或垂足步态 (steppage or footdrop gait): 跨越步。跨越步。 减痛步态减痛步态 (antalgic gait):患侧站立相时间缩短,患侧站立相时间缩短, 以尽量减少患肢负重,步幅变短。以尽量减少患肢负重,步幅变短。 帕金森步态帕金森步态 (Parkinson gait):小步幅快速向前行小步幅快速向前行 走,不能随意骤停或转向,呈现出前冲或慌张步态。走,不能随意骤停或转向,呈现出前冲或慌张步态。 偏瘫步态偏瘫步态 (hemiplegic gait): 划圈步态。划
28、圈步态。 剪刀步态剪刀步态 (scissorsgait):剪刀步或交叉步,交剪刀步或交叉步,交 叉严重时步行困难。叉严重时步行困难。 痉挛性截瘫步态痉挛性截瘫步态 (spastic paraplegic gait):双下双下 肢可因肌张力高而始终保持伸直,行走时出现剪刀肢可因肌张力高而始终保持伸直,行走时出现剪刀 步,在足底着地时伴有踝阵挛,呈痉挛性截瘫步态,步,在足底着地时伴有踝阵挛,呈痉挛性截瘫步态, 使行走更加困难。使行走更加困难。 小脑共济失调步态小脑共济失调步态 (cerebellar ataxic gait):因步因步 行摇晃不稳,状如醉汉,故又醉汉步态。行摇晃不稳,状如醉汉,故又
29、醉汉步态。 短腿步态短腿步态 (short leg gait): 斜肩步。斜肩步。 Balance Assessment 平衡功能测定 平衡是指身体所处在的一种姿势状态以及在运动或受到外力作用时自动调整并维持姿势的一种能力。 人体的平衡功能包括坐、立、行等3种状态的功能,即静态的稳定性和动态的协调性,同时还包括在3种状 态下的抗干扰能力。 静态平衡和姿势是相互关联的。取决于支撑面的大小和重心是否落在支撑面 内。 动态平衡包括两个方面:自动动态平衡,是指人体在进行各种自主运动时 能重新获得稳定状态的我能力他动动态平衡,是指人体对外界干扰所产生 反应、恢复稳定状态的能力。 人体平衡的维持取决于1.
30、 感觉输入. 2. 中枢整合. 3. 运动控制。 任何一部分发生障碍都会造成姿势的稳定 性和运动的协调功能障碍,导致引起眩晕、 平衡功能障碍。 由此可见,平衡功能检查包括了维持身体 平衡作用的前庭系统、视觉系统、本体感 觉系统的功能,以及控制上述系统的小脑、 脑干功能。此外,还可用于神经病变患者、 下肢骨折、软组织损伤或手术后患者的平 衡训练效果的评估。 Disturbance in Balance 评定方法 1.观察法 2.量表法:Berg平衡量表 3.平衡测试仪 评定方法 1.观察法:粗略、主观 跪位平衡反应 坐位平衡反应 站立位反应:Romberg征 单腿直立检查法 强化Romberg检
31、查法 跨步反应 其他:坐、站时移动身体;脚跟碰脚趾, 足跟行走,足尖行走,侧方走等。 评定方法 2.量表法: 主观 Berg平衡量表 “站起-走” 计时测试 3.平衡测试仪:定量 平衡测试仪 静态平衡测试静态平衡测试:在睁眼、闭眼、外界视动光的刺激下,测定人体重心平衡状在睁眼、闭眼、外界视动光的刺激下,测定人体重心平衡状 态。态。 动态平衡测试动态平衡测试:被测试者以躯体运动反应跟踪计算机荧光屏上的视觉目标,被测试者以躯体运动反应跟踪计算机荧光屏上的视觉目标, 保持重心平衡,了解机体感觉和运动器官对外界环境变化的反应以及大脑保持重心平衡,了解机体感觉和运动器官对外界环境变化的反应以及大脑 感知
32、觉的综合能力感知觉的综合能力。 Balance master Assess ability to maintain balance under different combination of sensory inputs Assess the response to perturbation Train balance control 协调功能临床评定 指鼻试验:示指指鼻试验:示指鼻尖鼻尖示指。示指。 指一指试验:示指指一指试验:示指示指。示指。 轮替试验:轮替试验: 被测试对象双手张开,一手向上,一手向下,交被测试对象双手张开,一手向上,一手向下,交 替转动。替转动。 示指对指试验:双肩外
33、展示指对指试验:双肩外展90度,伸肘,再向中线运动,双手示度,伸肘,再向中线运动,双手示 指相对。指相对。 拇指对指试验:拇指依次与其他四指相对,速度可以由慢渐快。拇指对指试验:拇指依次与其他四指相对,速度可以由慢渐快。 握拳试验:双手握拳、伸开。握拳试验:双手握拳、伸开。 拍膝试验:一侧用手掌,对侧握拳拍膝拍膝试验:一侧用手掌,对侧握拳拍膝;或一侧手掌在同侧膝盖或一侧手掌在同侧膝盖 上作前后移动,对侧握拳在膝盖上作上下运动。上作前后移动,对侧握拳在膝盖上作上下运动。 跟膝腱试验:跟膝腱试验: 旋转试验:上肢在身体一侧屈肘旋转试验:上肢在身体一侧屈肘90度度;前臂交替旋前、旋后。前臂交替旋前、
34、旋后。 拍地试验:足跟触地,脚尖抬起作拍地动作,可以双脚同时或拍地试验:足跟触地,脚尖抬起作拍地动作,可以双脚同时或 分别做。分别做。 肌电图 (electromyography,EMG) 神经传导速度(nerve conduction velocity,NCV) 诱发电位(evoked potential,EP) 直流-感应电诊断(Galvanic-Faradic electrodiagnosis) 强度-时间曲线检查(intensity-time curve, or strength-duration curve) 一、肌电图(electromyogram) (一)概念:肌电图是利用仪器探
35、测肌肉静止时的自发电活动,以及随意收缩 时运动单位动作电位变化,并将电位功率放大处理后 形成的图像。作为临床对神经肌肉疾病定性、定位、定量分析的依 据。 是指以同心圆针插入肌肉中,收集针电极附近一组肌纤维的动作电 位,及在插入过程中,肌肉处于静息状态下,作不同程度随意收缩时的 电活动。) 1.1.相位(相位(phasephase)波形离开基线再回到基线为一 相。多于四相为多相波。增多:提示肌纤维不 同步发放或肌纤维脱失。 2.2.时限时限 (duration) 电位开始偏离基线,又回到 基线的时间过程。对异常最敏感的参数, 一般 为数ms至数十ms。增加:提示神经元性损害 减小:提示肌原性损害
36、 3.3.波幅波幅(amplitude) 一般取峰一峰值电压,即 最负峰和最正峰之间的电位差,其电压低达数 uV ,高达数万uV。增高:提示神经元性损害, 减小:提示肌原性损害 4.4.极性极性 以主极对于参考电极或地极而言,习惯 多以基线以下为正,以上为负。 5.5.峰或相间期峰或相间期 (inter-peak interval)(inter-peak interval) 一般 指 干扰型肌电图中相邻峰或相的间隔时间,可记 其真值或平均值。 6.6.频率频率 (frequency)(frequency) 单个电位每秒发生的次数, 或电位群的发放频率。 7.7.上升时间上升时间 从起始正峰与随
37、之而来的,大的负 峰之间的时间间隔,即快速正-负偏转的时 限,为肌纤维与电极间距离的函数。 1.1.插入活动:插入活动:在肌肉中移动针电极所产生的电活动。 2.2.自发电活动:自发电活动:在肌肉处于静息状态下,将针置于放 松肌肉中不动,而记录的电活动。 3.3.肌肉轻收缩时肌肉轻收缩时MUPMUP:运动神经元零星发放所 诱发的电活动。 4.4.中度与重度用力时的运动单位募集情况中度与重度用力时的运动单位募集情况 逐渐增加收缩力量,一直到最大用力收缩期间, 电活动的变化。 1、插入电活动:当针插入正常神经支配的肌 肉时,引起肌纤维(0.3秒常见于肌肉失 神 经支配或肌强直病。 2)插入电位缩短:
38、见于周期性瘫痪的麻 痺 期,肌病或神经病损 致 肌组织被结缔组织或 脂 肪替代所致。 1.1.插入电活动插入电活动(insertion activity)(insertion activity)可诱发短于 0.3S的电活动。从扬声器中可听到清脆的阵响。 2、放松时的肌电图: 1)电静息:正常肌肉完全松弛时,无任何电活动。 2)自发电活动:正常情况下肌肉放松时出 现的电位。 A、终板电位:波幅10-20uv,时限1- 5ms的负单相电位。是电极 位于终板,终板异常局限性 兴奋的结果。 B、束颤电位:自发的完整运动单位电位。 相位过多的束颤电位称复杂多相电 位, 多为病理表现。 2、放松时的肌电图
39、: A、纤颤电位:23相, 始相为正,主相为负,时限12ms,振幅20200V.见 于神经原性、肌源性及神经肌肉接头异常。 B、正相电位或正相波:只有一个正相的电位,时限约1030ms,振幅 20200V.临床意义同纤颤电位。 2.2.放松时放松时 电静息(electrical silence) 终板电位(end-plate potential) 束颤电位(fasciculation potential) 2.2.放松时:放松时:正相电位 纤颤电位 3、轻用力时的肌电图 正常运动单位电位:3相电位,多 相电位不超过20%,时限与电压正 常。 1)短时限,低振幅运动单位电位:平均时限运动单位电位
40、:平均时限 短于正常值的短于正常值的20%,由于运动单位的肌纤维萎,由于运动单位的肌纤维萎 缩或数量减少所产生。缩或数量减少所产生。 轻度用力时:出现两类MUAP 2)长时限,高振幅电位:由正常或再生的轴索发出电位:由正常或再生的轴索发出 侧芽支配失神经支配的肌纤维,运动单位范围扩大,侧芽支配失神经支配的肌纤维,运动单位范围扩大, 或肌纤维密度增加,或神经传导减慢或肌纤维密度增加,或神经传导减慢,肌纤维兴奋不肌纤维兴奋不 同步所产生的电位。同步所产生的电位。 3)高压电位:神经再生时残存或再生的轴突 代偿性支配到其他运动单位。 4)低压电位:肌纤维散在变性使运动单位密 度减少所致。 5)多相电
41、位增加:肌纤维或神经轴索再生, 使运 动单位的各肌纤维不同时兴奋所产生 的。 6)群放电位:随意或不随意收缩时产生的节 律性 重复发放的许多运动单位电位重合 的肌电图。 复合重复放电复合重复放电(coplex repetitive discharge(coplex repetitive discharge 4、最大用力时的肌电图: 1)孤立型:最大用力时,全部扫描中仅出 现少数几个运动单位电位,互 不重合。 2)混合型:最大用力时,全部扫描中运动 单位电位经常重合。 3)干扰型:最大用力时,全部扫描中运动 单位电位变化连续不断,几乎看 不 到基线。 大力收缩时肌电图募集型 1、干扰相;2、混合
42、相;3、单纯相 肌电图检查的临床意义 1、确定神经系统有无损伤及损伤部位,区分神经源 性与肌源性异常。一块肌肉中有5%的纤维失神经支 配就可以确定。 2、作为临床康复评定的指标,纤颤电位可以作为神 经早期损害的指标。运动单位电位的恢复早于临床 恢复3-6个月,因此可作为治疗有效的指标。 3、多导记录的表面肌电图 (1)了解运动训练中各肌肉的启动、持续时间、 协调性、各肌肉的兴奋程度、治疗后肌电活动变化。 (2)用于生物反馈,增加运动的选择性和协调 性。 (3)进行疲劳分析。 二、低频电诊断 (一)直流感应电诊断 1、仪器:直流感应电疗机。输出电流为直 流电和感应电。 直流电:间断直流形成的方波
43、,波宽100- 1000ms. 感应电:三角波,波宽1ms。 电极:1)刺激电极直径10mm,4层纱布包裹。 2)辅电极100cm2配面积稍大8层绒布 的 衬垫。 2、观察指标 1)肌肉收缩速度:正常肌肉收缩为闪电样, 神经变性支配的肌肉收缩缓慢,甚者呈蠕动 样。 2)极性法则的变化:正常在直流电刺激时, 阴极通电引起肌肉收缩所用的电流 阳极通电 引起肌肉收缩所用的电流。在神经肌肉变性 时则相反。 3)兴奋阈的变化: A、感应电刺激阈的上升早于直流电刺激阈的 上升。 B、神经的阈值上升早于肌肉的阈值上升。 C、部分变性时阈值上升,完全变性时阈值消失。 D、阈值上升50%方有临床意义。 (注:阈
44、值上升是指与健侧比较)。 4、结果判定 1)绝对变性反映:神经、肌肉对直流电刺激 均无反应。 2)完全变性反应:神经对直流电和感应电刺 激均无反应。直流电刺 激肌肉有反应但阈值升 高 3)部分变性反应:神经对感应电刺激无反应或阈 值升高,对直流电刺激有反应。常见于N外伤, 对 手术选择有重要意义. 4)无变性反应:神经、肌肉对感应电和直流电刺 激反应正常或略有变化,但临床表现为瘫痪, 如:神经失用症,上运动神经元损伤等。 5、在康复医学中的应用: 1)判定损害程度,指导治疗方案。但早期诊断神经异常的灵敏度较肌电图差。 2)观察康复疗效。 3)判断损害部位。 (二)强度-时间曲线检查 (I-T曲
45、线检查) 1、仪器:强度-时间曲线测定仪。 1)频率:0.5-1Hz 2)波宽:0.1-1000ms 3)波形:方波、三角波 4)电极:刺激电极直径10mm,参考电极100cm2 或用双电极:两个直径10mm相距20mm 2、检查方法 A、特点:查患侧,不查健侧,查肌肉,不查神 经。 B、检查顺序: 1)确定检查的肌肉,寻找运动点; 2)先应用长波宽开始刺激然后依次倍减,顺序 是 1000、300、100、30、10、3、1、0.3、 0.1、0.03、0.01ms;也可逆顺序进行。 3)逐一用每一脉宽刺激肌肉,将刺激刚刚引起 其 收缩的电流量即阈强度(Intensity,I)和相 应的脉宽(
46、Time,T)在对数坐标纸上相对应的线 上作一圆点,顺序记录,然后将每一点划线连接, 构成强度-时间曲线。 3观察指标: 1)曲线弯折:曲线弯折是部分失神经的确切指标,弯折右边曲线表示肌肉 反应,左边曲线表示神经反应。 2)时值(chronaxia):在强度时间曲线中,不论波宽多宽,阈强度不再 下降,这个强度称为基强度。以二倍基强度刺激,引起肌肉最弱的收缩所必 需的最短时间称为时值。 3)最短反应时:正常的神 经肌肉用波宽0.01-0.03 ms输出最大的电流刺激能 够引起反 应。但有神经肌肉 变性时曲线右移,右移曲线 最左端对应的时间称为最短 反应时。 5、结果判定 1)正常曲线:时值1ms
47、,1ms,最高可达20-50ms, 最短反应时延长1ms,最高 可达10ms,曲线无弯折。 1)I/T曲线检查较直流-感应电敏感,在神经 变性10-30%时即可检出。 2)恢复程度的判定:弯折左移是神经恢复的 标志,最短反应时是判断神经恢复的可 靠 而灵敏的指标。 3)指导康复治疗。 4)对神经肌肉损伤的早期诊断和灵敏性较肌 电图差。 6、在康复医学中的应用价值:、在康复医学中的应用价值: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 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 ADL 是指人们在每日生活中,为了照料自己的衣、是指人们在每日生活中,为了照料自己的衣、 食、住、行,保持个
48、人卫生整洁和进行独立的食、住、行,保持个人卫生整洁和进行独立的 社区活动所必须的一系列的基本活动。社区活动所必须的一系列的基本活动。 ADL包括运动、自理、交流及家务活动等。包括运动、自理、交流及家务活动等。 1.运动运动:床上运动、轮椅上运动和转移、室内或室床上运动、轮椅上运动和转移、室内或室 外行走、公共或私人交通工具的使用。外行走、公共或私人交通工具的使用。 2.自理自理:更衣、进食、入厕、洗漱、修饰更衣、进食、入厕、洗漱、修饰 (梳头、梳头、 刮脸、化妆刮脸、化妆)等。等。 3.交流交流:打电话、阅读、书写、使用电脑、识别环打电话、阅读、书写、使用电脑、识别环 境标志等。境标志等。 4
49、.家务劳动家务劳动:购物、备餐、洗衣、使用家具及环境购物、备餐、洗衣、使用家具及环境 控制器控制器 (电源开关、水龙头、钥匙等电源开关、水龙头、钥匙等)。 ADL分类: 基本或躯体ADL(basic or physical ADL),是指每日生活中 与穿衣、进食、保持个人卫生等自理活动和坐、站、行走等身 体活动有关的基本活动。 工具性ADL,是指人们在社区中独立生活所需的关键性的较高 级的技能,如家务杂事、炊事、采购、骑车或驾车、处理个人 事务等,大多需借助或大或小的工具进行。 评定评定ADL目的目的 确定患者能否独立及独力的程度确定患者能否独立及独力的程度 判定预后判定预后 制定和修订治疗计
50、划制定和修订治疗计划 评定治疗效果评定治疗效果 安排返家或就业。安排返家或就业。 ADL评定的实施及注意事项评定的实施及注意事项 直接观察直接观察 间接评定间接评定 注意事项注意事项 1.评定前应让患者明确评定的目的,以取得患评定前应让患者明确评定的目的,以取得患 者的理解与合作。者的理解与合作。 2.评定前应了解患者的基本情况,如肌力、关评定前应了解患者的基本情况,如肌力、关 节活动范围、平衡能力等,还应考虑到患者节活动范围、平衡能力等,还应考虑到患者 生活的社会环境、反应性、依赖性等。生活的社会环境、反应性、依赖性等。 3.重复进行评定时应尽量在同一条件或环境下重复进行评定时应尽量在同一条
51、件或环境下 进行。进行。 4.在分析评定结果时应考虑有关的影响因素,在分析评定结果时应考虑有关的影响因素, 如患者的生活习惯、文化素养、职业、社会如患者的生活习惯、文化素养、职业、社会 环境、评定时的心理状态和合作程度等。环境、评定时的心理状态和合作程度等。 常用的ADL评定方法 1。Barthel指数分级法 Barthel指数分级法是国际康复医疗机构常用 的方法,该评定方法简单,可信度高,灵敏度 也高,使用广泛。它还可用于预后评估,对于 急性脑血管意外和其它脑脊髓疾病患者,在发 病后1个月以内,住院评定时Barthel指数为 020者,35%将死亡,16%能返家;人院时 Barthel指数为
52、60100者,95%左右能返家, 无1例死亡;经过2-3个月的住院综合康复治疗后 可使Barthel指数平均提高30左右。因此 Barthel指数4060者康复治疗的效益最大。 目前常用Barthel指数有10项,见表3一12。 2.Katz指数分级法 应用Katz指数分级法 (the Katz index of ADL),96%的患 者可以评出ADL能力,并能估计预后。 Katz分级法主要用于评估患者的自理活动能力,适用于患股骨骨折、 脑栓塞、多发性硬化、关节炎、癌瘤、心血管病、截瘫、偏瘫及各 种神经系统疾病的老年患者。 七级分法 (1)A级:完全独立,即能够独立完成进食、大小 便控制、床椅
53、转移、如厕、穿衣及洗澡六项日常生 活活动. (2)B级:能够独立完成上述六项中的任何五项活 动。 (3)C级:能够独立完成四项活动,洗澡和其余任 何一项不能独立完成。 (4)D级:能够独立完成三项活动,洗澡、穿衣和 其余任何一项不能独立完成。 (5)E级:能够独立完成两项活动,洗澡、穿衣、 如厕和其余任何一项不能独立完成。 (6)F级:只能独立完成进食郭大小便控制一项活 动,其余五项皆不能独立完成。 (7)G级:完全不能独立,六项活动皆不能独立完 成. 3. 独立生活能力评定 功能独立性评定(functional independence measure,FIM)是 1983年美国物理医学与康
54、复学会提出的医 学康复统一数据系统中的重要内容,它不 仅评定躯体功能,还包括言语、认知和社 交功能,是近年来提出的一种能更为全面、 客观地反映残疾者ADL能力的评定方法。 有不少学者认为,FIM评定在描述残疾水 平和功能独立程度上比Barthel指数等评定 方法更敏感、更精确,且适用于所有残疾 患者。 (l).FIM评定的内 容 FIM评定包括六个方面共18项功能, 即自理活动6项、括约肌控制2项、转移3 项、行走2项、交流2项和社会认知3项。 每项分7级,最高得7分,最低得l分,总积 分最高126分,最低18分,得分越高,独 立水平越好;反之,越差。 得分的高低以患者是否独立和是否需要他 人
55、帮助或使用辅助设备的程度来决定。 (2)FIM评定的得分标准 7分- 完全独立:能独立完成所有活动,活 动完成规范,无需矫正,不用辅助设备和 帮助,并在合理的时间内完成; 6分- 有条件的独立:能独立完成所有活动, 但活动中需要辅助设备,或者需要比正常 长的时间,或有安全方面的顾虑; 5分- 监护或示范:患者在没有身体接触性 帮助的前提下,能完成活动,但需要他人 监护、提示或规劝;或者需要他人准备或传 递必要的用品; 4分- 需小量身体接触性的帮助:给患者的 帮助限于辅助,或患者在活动中用力程度 大于75%; 3分- 中等帮助:需稍多的辅助,患者在活动中的 用力程度达到50%75%; 2分-
56、大量帮助:患者在活动中的用力程度为 25% 50%; I分- 完全依赖:患者在活动中的用力程度为0%一 25%。 (3)FIM的功能独立分级 126分:完全独立; 108125分:基本独立; 90107分:极轻度依赖或有条件的独立; 7289分:轻度依赖; 54一71分:中度依赖; 3653分:重度依赖; 1935分:极重度依赖; 18分:完全依赖。 生活质量评定 生活质量(quality of life,QOF)是指个人的一种生存的水平和体 验。 WHO认为,生活质量是指生活于不同文化和价值体系中的个人对于 其目标、期望、标准以及所关注问题有关联的生存状况的体验。 举例 : 患者男性,患者男性,20岁,未婚,临时工因车祸致颈椎骨折而四肢瘫痪,岁,未婚,临时工因车祸致颈椎骨折而四肢瘫痪, 入综合医院急救住院。经神经外科诊断及手术治疗后,住院一段时间,病入综合医院急救住院。经神经外科诊断及手术治疗后,住院一段时间,病 情稳定,转入康复中心继续住院康复治疗经脊髓损伤康复协作组医务人情稳定,转入康复中心继续住院康复治疗经脊髓损伤康复协作组医务人 员作全面检查及功能评估后,列出以下存在问题:员作全面检查及功能评估后,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教育机构人才流失原因分析及吸引机制创新报告
- 物业收费权转让合同范本
- 渔货代卖合同协议书模板
- 高校与美团配送合同范本
- 续签合同时让签竞业协议
- 鲜玉米采购标准合同范本
- 电力局承包劳务合同范本
- 香蕉收购协议书模板模板
- 海底捞如何解除合同协议
- 电梯安装加工合同协议书
- 2025年中国大唐集团有限公司应届毕业生招聘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年安徽交控集团所属安徽交控建设工程集团第二批招聘10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版
- 体育场馆运行管理办法
- 学前资助实施管理办法
- 2025安全生产月如何查找身边安全隐患宣讲课件
- 疳症中医护理常规
- 2025年6月14日江苏省纪委监委比选笔试真题及解析(巡视监督岗)
- 4输变电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表式(电缆工程电气专业)-2024年版
- 2024年中国远洋海运集团专项招聘真题
- 海宁辅警笔试题目及答案
- JG/T 438-2014建筑用真空绝热板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