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四年级科学下册42认识几种常见的岩石名师教案教科版_第1页
小学四年级科学下册42认识几种常见的岩石名师教案教科版_第2页
小学四年级科学下册42认识几种常见的岩石名师教案教科版_第3页
小学四年级科学下册42认识几种常见的岩石名师教案教科版_第4页
小学四年级科学下册42认识几种常见的岩石名师教案教科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最新资料推荐认识几种常见的岩石【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初步认识花岗岩、砂岩、石灰岩、页岩、大理岩、砾岩等几种常见岩石的显著特征。2、不同种类的岩石在结构和构造上有不同的特征。过程与方法:1、观察、记录、描述几种常见岩石的颜色、结构、构造。2、根据岩石的显著特征对照有关资料识别岩石。3、根据岩石的颗粒特征对岩石进行分类。情感态度价值观:1、认识到认真细致地观察、比较、记录、描述的重要性。2、通过在活动区自由组成小组对岩石进行观察、记录和在讨论区与指定组员之间讨论 的形式,培养学生合作、交流、质疑意识。3、激发继续研究周围岩石的兴趣。【教学重难点】重点:观察、记录、描述几种岩石的特征。难点:根据

2、岩石的特征对照资料识别岩石。【教学准备】1号:花岗岩、 2号:砂岩、3号:石灰岩、 4号:页岩、5号:大理岩、 6号:砾岩、 镊子、滴管、滴瓶、稀盐酸、放大镜、碟子、水槽、毛巾。2、演示实验:在岩石上滴稀盐酸录像、相关课件【教学过程】课前游戏:上课前,我们先来做一个游戏,请同学们根据老师的提示猜出他是我们班里 的哪位同学。教师叙述学生外貌, 学生猜测。你是根据我的那几点提示猜出来的?说出他的 特征。为什么这几点提示特别有用呢?这是他的特征。再做一次,这一次要说明是根据哪几点特征猜测的?最后来猜猜我们今天要研究的对象吧,它是地球的重要组成部分,高山上,泥土里,海 底深处都可以找到它,它们严严实实

3、地拼在一起,形成地球的坚硬外壳。学生猜测没错,今天我们将继续围绕“岩石”进行观察(出示课题)上课,师生问好。一、复习1、大家还记得上节课我们观察到岩石的哪些方面呢?条纹、一层层的,有花斑、一粒 粒的(学生回答,教师跟着出示图片)层理:有的岩石有着像书本一样一层一层叠加起来,这就叫岩石的层理。如果岩石在开 采过程中出现了一些不平整的凹陷,这可以称为层理吗?生物痕迹:古时候的生物遗体被沙石掩埋,不易腐烂的部分与周围沙土一起石化成岩石。斑点:PPT人为形成的破损不可以称为斑点同学们上节课观察到的层理、气孔、花斑等特征都属于岩石的构造,岩石的构造是岩石 的一种偶然现象还是同一种岩石共有的特征呢?待会你

4、可要仔细观察。颗粒:你所说的一粒粒的是这样的吗?岩石都是由颗粒组成的,组成它颗粒有大有小, 有的岩石中可以看到小石子或卵石,有的岩石颗粒比较粗,还有的颗粒比面粉大一些,像沙子般大小,但我们还是可以凭肉眼分辨出来,就说它们是促或中等, 还有的岩石颗粒比面粉还有细,用肉眼几乎不能分辨,我们就称它细微颗粒。颗粒是岩石的基本结构,是岩石自身形成的,我们看这一块加工过的岩石,大家认为观察颗粒时要在切割面还是断面呢?断面二、观察岩石,比照资料,识别种类今天,我们虽然还是观察岩石,课任务却比上节课艰巨得多,敢不敢接受挑战?(一)、解读记录表1我给大家准备了战斗装备,一只放大镜,当你肉眼无法清楚观察的时候,可

5、以用到 它,还有一份记录表,请仔细看,有不明白的举手。学生提问,先请同伴解释,教师PPT辅助解释。滴稀盐酸的观察方法:我们来看一段视频滴稀盐酸的 一个同 争取观察每实验时,每张实验桌上都由一个托盘,里面的岩石是用来做滴稀盐酸实验的。由于稀盐 酸有腐蚀性,请同学在实验时其他同学千万不要拥挤,以免弄到皮肤和眼睛里,岩石是可以反复使用的,请不要随意更换,因为后面的同学还要用手拿着岩石观察。 学滴盐酸时,其他同组的同学也可以一起观察,这样我们就能节约宝贵的时间,一块岩石了。判断颗粒松散、紧密的方法用指甲刮一刮,颗粒容易散落的我们就说颗粒松散,颗粒不容易散落的就说颗粒紧密。填记录表时请注意,除了颗粒颜色

6、一栏要写文字外,其它项打钩就行。岩石有以上某种 构造的就在相应的位置打钩,如果以上构造都没有,都空着,也是做好了记录,观察时间是15分钟,观察时记录表的最后一栏先不要填写,如果15分钟内,你提前完成了观察任务,就可以到老师这儿领取岩石这几种岩石的资料,通过比对,判断这6块岩石的种类,并写在最后一栏中。看多少人可以在第一场认识岩石的战役中打一场大胜仗,开始。(三)观察岩石,比对资料,识别岩石种类(四)汇报交流做得的确很漂亮,谁想与大家分享一下你的观察记录,说说你是根据哪些特征判断岩石 种类的?(读记录表岩石特征,说我根据哪些特征判断它是XX岩)有花斑,颗粒颜色黑、白、肉红,颗粒大小粗或中等,紧密

7、,遇盐酸不1号:花岗岩。像许多粗细差不多的沙子黏合在一起颗粒颜色青灰,颗粒大小微细,紧密,遇盐酸冒泡有层理,颗粒颜色青灰,颗粒大小微细,紧密,遇盐酸不冒泡 颗粒颜色纯白色,颗粒大小粗或中等,紧密,遇盐酸冒泡。颗粒颜色棕色,颗粒大小碎石或卵石,紧密,遇盐酸不冒泡。冒泡。2号:砂岩。3号:石灰岩。4号:页岩。5号:大理岩。6号:砾岩。六、按颗粒特点鉴别岩石1、刚才我发现同学们用来鉴别岩石种类的特征大多和颗粒有关。的确,岩石学家也常常在放大镜和显微镜下观察岩石薄片的颗粒组成,对岩石种类做出判断。 那么今天,我们可以按颗粒的粗细将今天观察的岩石分分类吗?分类时可以借助记录表。指名学生分类。小石或卵石:

8、砾岩颗粒粗或中等:砂岩、花岗岩、大理岩细微颗粒:页岩、石灰岩2、砂岩、花岗岩、大理岩这三块岩石还可以按照颗粒的什么来分类呢?颗粒松散和紧密颗粒松散:砂岩颗粒紧密:花岗岩、大理岩3、颗粒大小、紧密程度都类似的花岗岩和大理岩也都是各有特点的,谁能用它们的特 征来区分一下它们。3最新资料推荐8花岗岩颗粒有不同颜色,大理岩大多是纯色的。4、区分石灰岩和页岩石灰岩遇盐酸会冒泡,页岩不会;页岩有层理,石灰岩没有。七、岩石的成因(机动)1经过今天这堂课的学习,你了解了哪些新知识?2、你有什么问题产生呢?岩石为什么会有不同?为什么会冒泡?同学们提的有些问题我们在本单元后续的学习中会有继续探究,有些问题可以在书

9、本 1页找到答案,而且浮石是怎样形成的里面也有说到哦,大家课后一定记得要去读一读。课后反思:认识几种常见的岩石是教科版科学四下第四单元岩石和矿物的第二课。这是一 堂比较难上的课。首先,该课内容较多,而且有很多是学生不熟悉甚至是陌生的内容,如, 层理、生物痕迹、滴稀盐酸等;其次,对四年级学生来说一堂课要观察、记录、描述7种岩石,并根据岩石的特征对照有关资料识别岩石是有极大难度的。如果在观察前没做有效指导,学生在观察时会无目的无头绪的,最终探究不出什么结果。再次,学生在活动中观察到的现象很难用文字准确的描述。比如岩石的颗粒大小,教师用书上将岩石的颗粒分为粗粒(大于2毫米)、中粒(2毫米-0. 0

10、5 毫米)和细粒(0. 05 毫米-0. 005毫米)三种。但这样的判别 颗粒的标准太难掌握; 还有,学生学具袋中的岩石和仪器室岩石实验盒中的岩石太小,有一些根本不能体现出岩石本身的特征,如砾岩的特征是有小石子或卵石,可标本那么小,本身就是一块“小石子”了,又怎样在其中找其它的小石子呢?根据以上对教材的分析,我对认识几种常见的岩石教学做了以下安排:1、用学生身边的岩石作为观察对象在教科书中提到的 7种岩石中,有四种岩石:石灰岩、砂岩、砾岩、页岩,在我们建德市都很容易找到,大理岩、花岗岩在石料加工厂门口也很容易捡到。 于是,我将这6块岩石作 为观察对象,删去了不容易找到的板岩。同时,由于岩石是教

11、师自己到野外采来的,可以稍大块一些,使岩石的结构特征更明显一些。不仅如此,学生研究身边的岩石积极性更高,在 课内没有完成的观察任务,在课外还可以继续探究。2、将活动区和探讨区进行分开设置因为教师采的岩石相对比较大,所以在四人小组的桌上摆上几块大大的岩石成了几乎不可能的事,于是我将活动区和探讨区进行分开设置。在活动区设6个小组,每组桌上放2、3块岩石(同一个种类)学生流动观察。这样即解决了岩石的取放问题,又避免了器材对交 流汇报的干扰,同时便于观察同一种岩石的同学进行讨论。3、将记录表进行改进5最新资料推荐岩石观察记录观察时间:观察日岩 石 编 号岩石的显著特征新的观察方 法I-JLI岩石种类岩

12、石构造岩石颗粒的形态滴稀盐酸的 反应层 理花斑条纹生物痕迹颗粒颜色颗粒粗细颗粒结构小石或卵石颗粒粗或 中等微细颗粒松散紧密冒泡不冒泡打打年员:月我适当修改了实验表格设计,降低了难度:主体采用了打勾的方式;由于教学时没有对板岩观察,就索性去掉了因为材料关系听声音不明显的一栏;整合了岩石颜色和颗粒颜色,突出颗粒研究;将颗粒大小分解为小石或卵石、 颗粒粗或中等(肉眼能分辨的)细微颗粒(肉 眼不能分辨的。4、采用视频播放的形式滴稀盐酸是一个新的操作实验。我将实验演示制作成视频,这样,学生就能清楚地观 看和学习。以上的几点安排使认识几种常见的岩石的课堂教学紧凑而有效,学生较好地把握 住了该课的知识点,不过仍存在一些问题和疑惑:1、整堂课仍然有较浓的“灌输”味道什么叫岩石的层理?判断颗粒粗细的标准是什么?如何判断岩石颗粒的紧密程度?要想顺利进行对岩石的观察,这些知识都必须在观察前讲解清楚、明白。由不得一点模棱两可。可是将清楚明白又必须教师讲授,不得不“灌输”。2、活动区和探讨区分设带来的问题学生在活动区是可以自由走得的,这就势必引得一些自制力较差的学生观察岩石时“走马观花”,“穿梭”在各类岩石之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