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在东边篱笆下采摘菊花,无意中看见了庐山。这句话中的“见”字用得极好,精确地表达出诗人的“悠然”之态。体现出诗人陶醉于田园生活、超凡脱俗、物我两忘的闲适自得的心情。2、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潮水汹涌平漫显得两岸更加宽阔,清风吹动的水面荡着一片孤帆。“阔”是表现“潮平”的结果,写出了江面的浩渺;“悬”写出了船帆的安详,表现力极强;“正”写出了当时的风势:顺风、和风。全句描绘出一幅美丽的春景,自然地引出淡淡乡愁。3、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长安街上细细的春雨润滑如酥,草色远看青青一片,近看却似无绿意。“润”字写出春雨的及时与可贵;“酥”字更显出其细滑润泽。这句话
2、写出了早春草色极淡极少、似有似无的特点,表现出诗人对早春的赞美与喜爱。4、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时已深秋,枯藤缠绕的老树上栖息着一群乌鸦,一座小桥横跨在小溪上,桥那边是一户人家。一位游子正骑着一匹瘦马,冒着寒风,风尘仆仆地奔波在荒凉的古道上。一字一词,一字一景,凝练而不简陋。第一句渲染出一种萧瑟荒凉的意境,含蓄地表达出无家可归之意。第二句以乐景写哀情,更突出游子的哀愁。全句写出了游子的孤苦寂寞以及对家乡亲人的思念、倦于羁旅生活的凄苦愁楚之情。5、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1)边塞上空,黑云翻滚,重重的向城头压下来,坚固的城墙似乎要被摧垮了。“黑云”表现出敌人众多,来
3、势凶猛。“压”字写出敌军逼来,战事紧急。诗人借自然景物烘托战前的肃杀气氛,突出了强敌压境,形势危急。(2)云缝中忽然射出一道日光,与将士的铠甲相映,金光闪烁耀眼。“金鳞”一词准确地写出片片甲叶熠熠生辉,与“黑云”相对。写出了城内守军的严阵以待,凛然无畏,表现出战士们的英勇无畏,豪气万丈。6、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海日生于残夜,将驱尽黑暗;江春闯入旧年,将赶走严冬。作者把“日”和“春”作为新生美好事物的象征,用“生”、“入”将之拟人化,表现出时光匆匆、光阴荏苒,使身在他乡的游子不由顿生思乡之情。同时蕴含有“新生的美好事物往往蕴藏在旧的事物之中”的哲理,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力量。7、角声满天
4、秋色里,塞土燕脂凝夜紫。“秋色里”点明时令,“塞土”交代了作战地点;“角声满天”透露出鼓角齐鸣、声震天地,“满”字扩大激战场面;“紫”、“燕脂”暗示双方死伤惨重,“凝”字形象地描绘边防战士鲜血遍地之景。这两句从听觉、视觉两方面写出战斗的激烈和悲伤。12、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国都沦陷,城池残破,虽山河依旧,却乱草遍地,林木苍苍。一个“破”字,尽显城池破败之景,使人触目惊心;一个“深”字,再现草木荒芜之景,令人满目凄然。“国破”“城春”对比强烈,同时对仗工整;寄情于物,移情于景,蕴含了诗人的忧国伤时之感,气氛萧条悲凉。13、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1)以花鸟为“感”“恨”主体,作者移情于物,
5、以花鸟拟人。因感时伤别,花也溅泪,鸟亦惊心。表达了诗人的感时伤怀、忧国忧民,表现诗人的悲伤与愁苦。(2)以诗人为“感”“恨”主体,花鸟本为令人赏心悦目之物,但诗人却见花开而落泪,闻鸟鸣而惊心。运用反衬手法,可见诗人因感时伤怀、忧国忧民而触景生情,寓悲情于美景。14、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雪压枝头,仿佛一夜间春风吹来,雪白的梨花开满枝头。诗人以春花喻冬雪,新颖贴切,也为这寒冷的边塞增添无限春意、温暖与希望。“忽”字显示边塞天气变化之神奇,传达出诗人的惊喜之情。颇富浪漫色彩的意境,表现出诗人乐观、开朗的情怀及开阔的胸襟。15、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随着山回路转,很快就不见了你的
6、身影,雪地上只留下马蹄的痕迹。这两句写与朋友的告别,着力表现诗人伫立远望的情形。“不见”和“空”,传达出诗人因朋友的离去而产生的无限惆怅之情,以及对自己的归期未卜和对朋友返京途中的担忧。1、饮酒中最能表现作者悠闲恬淡的心情的句子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类比出人应返璞归真的句子是:“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表现作者精神超凡脱俗,连居住地也变得偏僻安静的句子是:“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尔”指代“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2、次北固山下中蕴含深刻哲理的句子是:“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体现作者思乡之情的句子是:“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3、雁门太守行中借自然景物烘托战前形势危急,
7、将士严阵以待的句子是:“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表现战斗激烈悲壮的是“角声满天秋色里,塞土燕脂凝夜紫”。写救援部队不畏寒夜浓霜,勇往直前,夜袭敌阵的是:“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运用典故抒发作者报国志向的是:“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4、天净沙秋思中点睛之笔是:“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以乐写哀,衬托游子的孤独凄凉以及对家乡亲人的思念的是:“小桥流水人家”。5、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中最能表现早春特征的句子是“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表明早春景色胜于暮春的是“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6、陋室铭:本文紧紧捉住“陋室不陋”立意。开篇“山不在高,有仙
8、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隐喻陋室具有“名”、“灵”的性质。作者认为陋室不陋的原因是“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其中“惟吾德馨”统领全篇。接着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写室外环境之幽雅,渲染居室恬静的气氛,体现其清幽、雅致的特点。用“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写室中人交往之雅。用“调素琴,阅金经”写室中事的情趣之雅。用“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反映室主人对世俗生活的厌弃。用“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表明自己具有古代名贤的志趣和抱负。结尾再以“何陋之有”予以强调,表达出室主人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怀。表现了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洁身自好、不慕名利的生活态度。全文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7、爱
9、莲说:本文借莲喻人。“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写其生长环境,赞美君子不与世俗同流合污,身处逆境,洁身自好。“中通外直,不蔓不枝”写其形体姿态,喻人的通达事理,行为方正,卓然自立,固守节操。“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写其香味、气质、品位,喻人的美德远播且气节高尚、仪态庄重、凛然不可侵犯。中心句:“莲,花之君子者也”。表达作者不慕权贵,洁身自好,鄙弃趋炎附势、追名逐利的庸俗世风的态度。全文运用托物言志、衬托的手法。10、春望中描写京城中破败景象的句子是:“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借花鸟抒悲痛之情,表现作者感时伤怀、忧国忧民的情感的句子是:“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体现作者在
10、战乱中思家念亲之情的句子是:“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描绘一个思家忧国者的具体形象的句子是:“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11、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刻画边塞疾风飞雪的句子是:“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运用奇特想象,以春花喻冬雪的千古名句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运用互文和对偶的手法表现边塞军旅生活之艰苦的句子是:“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由咏雪到送别之间的过渡句:“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用各种乐器声烘托饯别宴间苍凉悲壮气氛的句子是:“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以景写情,含不尽之意于言外,抒发诗人依依惜别和无限惆怅之情的句子是:“山回路转不见
11、君,雪上空留马行处。”这句诗与李白的“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有异曲同工之妙。(一)、陋室铭: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比兴) 2、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烘托,对偶,拟人)3、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衬托,对仗,互文)4、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虚实结合,对比,借代)5、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类比)6、孔子云:“何陋之有?” (引用,反问) (二)、爱莲说: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象征,比喻)2、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
12、来,世人甚爱牡丹。 (衬托)3、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拟人)1、饮酒:通过对眼前景物的叙写,说明了“心远地自偏”的道理,表达了诗人归隐田园,悠闲自得,从自然景物中寻得乐趣的恬适之情和超尘脱俗的心境,毫无名利之念的精神世界。2、次北固山下:诗人借景抒情,细致描绘了长江下游开阔秀丽的早春景色,抒发了诗人客游他乡的羁旅之情,表达了诗人放眼山川的宽阔博大、乐观积极的胸怀,又蕴涵了“新生的美好事物往往蕴藏于旧事物中”的哲理。3、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通过描写早春时细雨润如酥、草色青嫩之景,突出诗人对早春的喜爱。4、雁门太守行:描绘了将士们在靠北的边境地区奋勇杀敌
13、的壮烈场面。赞颂了将士们的战斗意志和誓死报国的决心,抒发诗人报效祖国的决心与志向。5、天净沙秋思:寄情于物,通过众多自然景物的鲜明形象,把浓重的深秋色彩,刻画得淋漓尽致,抒发了一个飘零天涯的游子在秋天思念家乡、倦于漂泊的凄苦愁楚之情。8、春望:通过描写安史之乱后,长安被叛军焚掠一空的破败景象,表达了诗人感时恨别、忧国忧民、念家悲已的情感。9、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描绘了唐代边地特有的奇异风光,侧面反映了军旅生活,抒发了诗人因朋友返京而产生的惆怅之情,表达出朋友间依依惜别的深情。2、雁门太守行:运用黑、紫、金、红等浓艳斑驳的色彩描绘了悲壮惨烈的战斗场面,生动地渲染了战前形势的危急和战斗的激烈紧张;
14、表现了将士们不畏刀剑、浴血奋战、报效祖国的英勇气概。3、天净沙秋思:一字一词,一字一景,凝练而不简陋,使其事物均具有鲜明的个性,又使本来互不相干的事物,在苍凉的深秋暮色中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构成一幅形象生动的深秋晚景图,简约中更见深细。4、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雪”是全诗的线索,是诗中的主要景物,是送别的背景,又是作者抒情的寄托作者对北国风景之赞叹,对灿烂春光之憧憬,对别友之惆怅,对故乡之思念。7、爱莲说:菊隐士:不与世俗同流合污,隐居避世,洁身自好。牡丹富贵者:贪慕富贵,追求功名利禄,趋炎附势。莲君子:质朴正直,志洁行廉,高洁傲岸,洁身自好。1、陋室铭:铭:本是古代刻在器物或石碑上用来歌功颂
15、德或警戒自己的文字,后来发展为一种独立的文体。这种文体,形式短小,文字简洁,句式工整而且押韵,内容上有颂扬或鉴戒之意。2、爱莲说:说:古代一种文体,可以说明议论,也可以记叙事物,但都是用来阐述作者对各种问题的见解。爱莲说就是一篇借物咏志讽世的散文。小石潭记1、描写水声清脆悦耳的语句是:“如鸣佩环”。2、侧面描写水清澈透明的语句是:“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3、写潭中游鱼动静相宜、灵活有趣的语句是:“影布石上,怡然不动,淑尔远逝,往来翕忽”。4、描写溪流曲折蜿蜒的语句是:“斗折蛇行,明灭可见”。5、写潭中气氛幽深冷寂的语句是:“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记承天寺夜游
16、1、文中表现作者兴奋和喜悦的句子是:“欣然起行”。2、文中“月色入户”一句运用拟人手法把月光拟人化,月光似乎懂得诗人的寂寞心情,来慰藉诗人,写得自然生动。3、描写承天寺优美夜景的句子是:“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此句中没有一个“月”字,却处处在写月光,生动传神。1、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表现诗人推已及人的博大胸怀和崇高的社会理想的句子是:“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它也点明了主旨。3、游山西村中表现农家热情好客、淳厚质朴的句子是:“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既写出山西村山环水绕、花团锦簇、春光无限,另一方面又比喻困境中蕴含希望的句子是:“山重
17、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4、渔家傲中从视觉和听觉角度再现边塞奇异风景的句子是:“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抒发城边将士建功之志和思乡之情的句子是:“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补:1、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写出诗人在成都的生活境遇的句子是:“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这也是他多年来贫困生活的写照。2、记承天寺夜游中抒发作者感慨的句子是:“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一、1、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通过叙写诗人茅屋被秋风吹破、屋漏难眠的遭遇,表现了诗人推已及人、以天下苍生为念、宁苦自身以利他人的博大胸怀和迫切要求改变黑暗现实的崇高理想。3、游山西村生动地描
18、绘了明媚的山乡风光和淳朴的风土人情,反映了农家款待客人尽其所有的盛情,表达了诗人和农村生活的喜爱与眷恋,寄托了诗人对前途所抱的希望,蕴涵了困境中生出新的希望的哲理。4、渔家傲 生动地描绘了边塞孤城落日、边声四起的独特风光,反映了边塞生活的艰辛,含蓄地抒发了作者壮志难酬的感慨和忧国思乡的情怀。二、1、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死亦足!诗人由个人的艰苦处境联想到他人的类似处境,直抒胸臆,体现出诗人推已及人的博大胸怀,饱览民生疾苦、体察人间冷暖的济世情怀和舍己为人、至死不悔的高尚精神,以及迫切要求改变黑暗现实的崇高理想。2、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一重重山,一道道
19、水,疑惑无路可行时,穿过柳荫走过花丛又有一个村庄出现在眼前。既写出山西村山环水绕、绿柳荫浓、鲜花明丽的自然风光,表现了诗人的喜悦心情,又富于哲理,比喻人在遇到困境时,只要锲而不舍,勇于开拓,那么前方将会豁然开朗、充满光明与希望。3、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将军白发征夫泪。 前两句中“一杯”和“万里”采用对比手法,化用东汉窦宪“勒石燕然”的典故;结尾一句采用互文手法,写将士们头发渐白、泪水涟涟,营造了一种凄清悲凉的氛围。表达了诗人思念家乡亲人而又功业未立壮志难酬的矛盾心理,含蓄表达了作者对于朝廷软弱腐朽、不重边功、不修武备的愤懑不平。6、渔家傲中“异”的理解:“衡阳雁去无留意”,在秋天边
20、塞的大雁过早地向南方飞去,毫无逗留之意;表明塞下天气极其寒冷,与自己家乡南方大不相同。“四面边声连角起”,风声怒吼,战马嘶鸣,号角声起伏不断,构成了边塞所特有的声音,这是在中原所没有的声音。“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坐落在崇山峻岭间的边城,当暮蔼生成、夕阳西下时,便紧紧地关闭了城门;这又和内地城市华灯初上的景象迥然不同,也点明边疆战士吃紧,戒备森严。7、记承天寺夜游中“闲人”的作用:反映作者身为闲官的现实,表现作者安闲自适的心境,表达作者对人忙于名利而无暇顾及良辰美景的慨叹。“闲”字包含的感情:贬谪的悲凉,失意的落寞,自我排遣的达现,悠闲赏月的欣喜。作者自称“闲人”的原因是:才华横溢,胸有大
21、志,但不被朝廷重用。“闲”字是本文的文眼,描写、抒情、议论都紧扣“闲”字展开。8、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月光)照在院中,如水一般清澈透明,水中有水草交错纵横,原来那是竹子和柏树枝叶的影子。这句话比喻传神,用“积水空明”喻院中月光清澈透明,用“藻荇交横”喻月下竹柏之倒影。新颖而不落俗套。同时,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相结合,虚实结合,给月色增添了诗意。全句虽没有一个“月”字却无处不在写月。作者抓住瞬间感觉,生动形象地绘出了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亦真亦幻的美妙境界。9、记承天寺夜游中的友情体现在:(1)“遂至承天寺”;唯张怀民可以同乐。(2)“怀民亦未寝”;心境相同,欣赏趣味相
22、同。(3)“相与步于中庭”;关系亲密。(4)“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志同道合,志趣相投,命运相同。10、小石潭记的风景奇特表现在:(1)潭石奇,奇在形怪。(2)潭水奇,水声清脆悦耳,潭水清澈见底。(3)潭源奇,奇在曲折,岸势互相交错,潭源神秘莫测。(4)潭的氛围奇,奇在清幽,寄托了作者忧伤、凄苦的心境。小石潭记的描写角度:(1)绘声,“如鸣佩环”,水声悦耳清脆。(2)绘色,“青树翠蔓”,树木清脆葱郁。(3)绘形,“全石为岩”,石形多姿多态,“蒙络披拂”,木形变化万千;“斗折蛇形”,水形曲曲折折;“犬牙差互”,岸形交互错杂。(4)绘影,“日光石上”,写鱼影,侧面衬托水清。(5)绘神,“似与游者相
23、乐”,游鱼自由闲适。13、小石谭记写作手法:(1)点面结合。如“全石以为底”是面,“为坻,为屿,为嵁,为岩”是点,由面到点,有序地表现了作者的感知。(2)远近交错,如“闻水声”是远,“下见小潭”是近,“潭西南而望”是远,“坐潭上”是近,多层次地展示了小潭的景致。(3)动静互衬。如“影布石上,怡然不动”是静,“淑尔远逝,往来翕忽”是动,静中有动,更显环境之雅静。(4)虚实结合。如“潭中鱼游者相乐”实写鱼、虚写水,以实写虚,虚实相映成趣。14、小石谭记借“凄神寒骨,悄抱幽邃”,含蓄表达了作者忧伤、悲凉的心境,抒发作者被贬后政治上的压抑和内心深处的郁闷。“心乐之”:乐是忧的另一咱表现形式。作者参与改
24、革、失败被贬,因而凄苦是他感情的主调,而寄情山水正是为了摆脱抑郁心情。但这快乐是暂时的,一经凄清环境的触发,忧伤悲凉的心情又会流露出来。15、记承天寺夜游描绘了月夜幽美深远的小景,表现出作者光明磊落、胸无尘俗的襟怀,坦率表露出其落拓不羁、随缘自适的旷达乐观的个性。16、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描绘场景)军营号角吹响,西风瑟瑟,牧马悲鸣。夕阳西下,暮霭生成,烟雾缭绕,坐落在崇山峻岭间的边城,城门紧闭。一片壮阔悲凉。一、1、观刈麦描写了农民冒着暑热辛勤割麦的情景,并借贫妇人的悲惨诉说,反映当时租税剥削的惨重和农民生活的困苦。表达了诗人对自己不劳而获的惭愧,对统治者的批判,对劳动人
25、民的深切同情。2、赤壁中,诗人通过一支断戟突发奇想,设想与历史事实相反的结果,借此抒发自己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之气和怀才不遇的慨叹。3、过零丁洋通过诗人自述国破家亡的境遇,表现了他以身殉国的决心和崇高的气节,体现了诗人坚贞不屈的高尚品质。4、已亥杂诗抒发了诗人离京的愁绪、回归的喜悦、报国的决心,展示了诗人不畏挫折、不甘沉沦,始终要为国家效力的坚强性格和献身精神。5、山坡羊中,作者站在潼关扶今追昔,反思历史,控诉了当时社会的黑暗、百姓灾难深重的现实。揭示了百姓在历代封建王朝中,无论兴衰都处于受压迫、受奴役地位的历史规律,寄寓了对人民的深切同情。二、1、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这句话对仗工整,
26、写农民冒着酷暑埋头割麦,脚下暑气熏蒸,背上烈日曝晒,“蒸”“灼”更突出了天气的酷热,写出了农业劳动的艰辛。2、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这句话深入所写对象内心,刻画了劳动人民不顾炎阳灼晒、不顾筋疲力尽、抓紧长长的白天抢收小麦的心理。“惜”更突出了这种矛盾心理,令人心酸不已。3、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诗人运用以小见大的手法,不直接写政治军事情势的变迁,而间接地通过东吴两个美女的命运来反映国家命运的变迁。同时,用“风”指环境、机遇,不以成败论英雄,曲折地反映出他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之气和自己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慨叹。4、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以“风飘絮”比
27、喻国势如被风吹散的柳絮,无可挽回,危在旦夕;以“雨打萍”比喻自己一生如被雨击打的浮萍时起时沉,动荡不安。诗人把自己的命运和国家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其爱国之心可见一斑。5、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吧零丁。这句话一语双关,巧妙地借“惶恐滩”“零丁洋”两个地点,自然对仗,以地形的险恶暗示处境的艰危,将诗人过去的惶恐(惊慌不安)和眼下的零丁(孤苦伶仃)之感渲染得淋漓尽致。6、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作者直抒胸臆,表明诗人舍生取义、以死明志的决心,充分体现他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民族气节。7、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以“浩荡”二字,极为凝炼地写出离愁的深广。强化了诗人离京时的眷恋、怅惘、
28、失落、孤独的种种情怀。“白日斜”三字一笔勾勒景物,写出了夕阳西沉、暮色苍茫的气氛。全句衬托出诗人离京的愁绪和回归的喜悦。8、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诗人用“落红”自喻,表明自己的心志。用花比喻朝廷(国家、社会)。以含蓄隽永的笔调表达了自己对社会、对生活的眷恋之情,以及关心国家命运的伟大抱负和献身精神。还蕴涵了哲理,常用来比喻为追求美好事物而勇于献身的崇高精神。9、峰峦如聚,波涛如怒。作者把山河拟人化,以“聚”形容潼关在重重山峦的包围之中,以“怒”形容黄河之水的奔腾澎湃,以视觉和听觉的角度写出了潼关的险要。10、兴,百姓苦;亡,百姓苦!一个朝代兴起,必定大兴土木修建豪华宫殿,给人民带来巨
29、大灾难;一个朝代灭亡,在战争中遭殃的也是人民。这是作者对以往历史的概括与评判。表达了诗人对人民苦难的深切同情。归纳主旨,深化主题。11、“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写了个人和国家两件大事:(1)读经书入仕途;(2)起兵抗元,频繁战斗了四年。12、“宫阙万间都做了土”中,“宫阙万间”是昔日景象,“做了土”是今日所见,形成鲜明对比,一种悲凉伤感之情油然而生。13、过零丁洋首联纵向追忆,先写个人后写国家;颔联横向渲染,先写国家后写个人;颈联近一步加以渲染。前三联将家国恨、哀怨情渲染到了极致,尾联一笔宕开,气势磅礴,格调高亢,表达诗人愿为国慷慨赴死的民族气节。三、1、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首先采用了
30、举例论证的方法,得出艰难困苦的生活能够使人磨砺成人的结论。然后采用对比论证和类比论证的方法,得出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论点。文章认为一个国家要避免灭亡的条件是:入则有法家拂士,出则有敌国外患。2、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 第一段为记叙,运用排比手法列举事例,这六人都是出身低贱,皆发于逆境而担负大任,终有作为,为下文讨论提供论据。第2段中“故”为过渡,运用排比手法,句式短促有力,生动形象而又气势强烈地说明了担当大任的人所经受的种种肉体和精神上的磨难。从第1段到第2段,运用了从特殊到一般的论证方法。第3段第1句从正面,第2句从反面论证,高度概括。第4段篇末点题,得出结论,含简意赅。全文重点论述“生于忧患
31、”。3、曹刿论战中,曹刿力排众人劝阻,坚持求见鲁庄公的原因是:“肉食者鄙,未能远谋”。曹刿向庄公解释可以追击齐军的原因的是:“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曹刿阻止鲁庄公乘胜追击的原因是:“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曹刿向鲁庄公献策,指出取信于民是取得战争胜利的前提条件。4、曹刿的“远谋”体现于两方面:政治方面,认为取信于民是作战的先决条件;军事方面,善于把握进攻和追击的有利战机。5、曹刿其人:(1)有爱国心与责任感,在敌国人侵时立即“请见”,参与“肉食者”所谋之事并主动请战。(2)明确战争的先决条件,把取信于民作为战争取胜的先决条件,有远见卓识,其见解高于“肉食者”。(3)有较高的说话技巧,对乡
32、人是直接答疑解虑,对国君是启发诱导,以理服人。(4)非常谨慎稳重,战斗中仔细察看,洞悉敌方败退的真象,才下令追击。(5)具有卓越的指挥才能,战中抓住战机,战后阐述“一鼓作气”的精神理论。6、庄公三答:取信于臣,取信于神,取信于民。7、全文详略得当,详细三方面:战前曹刿启发庄公,让他认识到取信于民的重要性;作战中如何准确把握战机,详察敌情;战后总结取胜原因。略写战斗过程,突出其中心“论战”。8、鲁庄公其人:缺点(1)政治上见识浅陋,近乎无能。(2)军事上近乎无知,在战场上急躁冒进,指挥乏术。优点:(1)面对强齐压境,不退缩不屈服,主动迎战。(2)礼贤下士,知人善任。(3)不耻下问。9、“忠之属也
33、,可以一战”的现实意义:忠于职守在今天依然是每个公民都应具备的素质,它是国家强盛的保证,也是一个人人格的体现,更是一个人能立足于社会的基础。邹忌讽齐王纳谏一、战国策,是战国末年和秦汉年间编撰的一部国别体史书,也是一部散文集。西汉刘向将其编订为33篇,分十二策,记载了战国时期各国政治、军事、外交方面的一些活动以及各国谋臣的策略和言论。选自战国策.齐策二、1、邹忌的讽谏艺术:(1)运用设喻说理的手法,从日常小事入手,以小见大,类比设喻,以家比国,寓治国家邦之道于形象的比喻之中。(2)处处为国为君着想,晓以利害。(3)排比句的使用增强语言气势,有力地阐明了自己的观点。(4)语言委婉含蓄,使对方受到启
34、发。(5)以自身经历为依据推出结论,说服力较强。2、说写邹忌与徐公比美的目的:(1)为写邹忌讽齐王纳谏作铺垫,使读者明确“讽”时所用喻体的具体内容(即“比美”),透彻地显示纳谏除弊的必要性和迫切性。(2)“比美”情节富于喜剧色彩,增添文章幽默感。3、(1)邹忌:(1)进谏方式委婉,善于劝谏,娴于辞令;(2)作为谋臣以小见大,忠于职守,勤于王事;(3)考虑成熟后即进谏,“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的坦荡胸怀;(4)不被逢迎之语迷惑,善于思考,实事求是的态度。邹忌是一位足智多谋、忠诚正直、娴于辞令、深谙君王心理的谋士。齐威王:(1)乐于听取臣子意见,贤明,善于纳谏;(2)“善”“乃下令”,果断大胆的工作
35、作风;(3)详细制订奖赏制度,做事条理分明的领导才能。齐威王是一位修明政治、善于采纳忠言、决心纳谏除弊、有魄力且贤明的君主。妻、妾、客回答的区别:(1)妻:“君美甚”肯定丈夫的美,“甚”体现妻子的自豪感;反问语气表达一种不容置疑的肯定,充满对丈夫的偏爱。(2)妾:少了“君美甚”且用感叹句、反问语气,体现出由于身份低微而流露的畏怯、恭敬的心理。(3)客:语气更为平淡,仅是淡淡地肯定,用陈述句,不带有任何感情色彩,透着一种应酬、敷衍逢迎的态度。通过三人的身份、等级差别,表现不同层次的人均虚假称赞邹忌,说明邹忌受蒙蔽之深;与“官妇左右”“朝廷之臣”“四境之内”类比,说明齐王受蒙蔽之深。(多角度表现)
36、5、齐威王纳谏的成效:有国内国外两个方面。“门庭若市”表明进谏人数之多,说明此前齐国确实存在许多忧患,使邹忌的进谏显得及时而意义非凡。“时时而间进”说明进谏的人越来越少,也从侧面反映出进谏成效已显露。“虽欲言,无可进者”说明齐威王已改正错误,取得显著政绩。“燕、赵、朝、魏闻之,皆朝于齐”有些夸张,从国外变化侧面体现纳谏成效之大,也反映邹忌的善于劝谏,足智多谋。6、奖赏制度的顺序缘由:(1)表现纳谏的坚决态度、重视、决心。(2)正确性高,更有利于解决问题。7“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是判断句,属插叙;交代徐公是美男子这一背景,为邹忌与之相比提供现实依据,使下文“忌不自信”显得自然有据;置于文
37、中而非文首也可突出邹忌的美丽。桃花源记一、1、选自陶渊明集,原为桃花源诗的序言。陶渊明,名潜,字元亮,自号“五柳先生”,世称“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人,被尊称为“隐逸诗人之宗”。2、文章以武陵渔人出入桃花源的行踪为线索,描绘了一个没有阶级、没有剥削、自给自足、和平安定的理想社会,反映了作者对人人安居乐业、彼此和睦相处的生活的向往,也反映当时人民厌恶战争的情绪与追求和平生活的愿望。3、衍生成语:(1)世外桃源:原指与现实社会隔绝,生活安乐的理想境界,现指环境幽静生活安逸的地方,借指空想的脱离现实斗争的美好世界。(2)豁然开朗:形容由狭窄幽暗突然变得开阔明亮的样子,比喻突然领悟了一个道理。(3)怡然
38、自乐:形容高兴而满足的样子。(4)无人问津:比喻没有人来探问、尝试或购买。(5)鸡犬相闻:表示距离很近,或表现一种和睦景象。(6)落英缤纷:形容花瓣纷纷飘落的美丽情景。(7)阡陌交通:田间小路交错相通。4、渔人的行踪:初逢桃花林初入桃花源(发现桃花源)作客桃花源(访问桃花源)离开桃花源复寻桃花源5、本文运用了记叙的表达方式,想象的表现手法,以武陵人出入桃花源的行踪为线索。二、1、“桃花源”的美:自然环境(优美富饶),社会环境(安定和平、自由快乐)。2、虚构桃花源的目的:寄托作者的政治理想,反映广大劳动人民的意愿,表达作者对人人劳作、人人平等、没有剥削、没有战乱、生活安定、风气淳朴的理想社会和美
39、好生活的追求与向往,以及对黑暗现实社会的强烈不满与批判。3、渔人与桃花源人的交谈:(1)桃花源人问渔人哪里来。(2)桃花源人自述来到桃花源的原因。(3)桃花源人问渔人询问外界情况。(4)桃花源人嘱咐渔人不要向别人提起这里的情况。4、陶渊明的精神品质:不慕荣利、不畏权贵、安贫乐道、清高有骨气。(课外)5、桃花源的思想意义:(1)无情地鞭挞了封建社会长期战乱、民不聊生的黑暗现实,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愿望;(2)大胆地否定了君权制度,提出了无君无臣的社会理想。6、写刘子骥的目的:(1)刘子骥是历史上实有的人物,增强故事的真实性;突出桃花源的可望而不可即,给桃花源增添奇异神秘的色彩。(2)他与陶渊明有着相
40、似的追求,表示许多人均追求此理想社会。同时也表明那个理想社会不可能在现实实现,反映出现实社会的黑暗。7、“忽逢桃花林欲穷其林”的作用:这段景物描写带有神秘色彩,突出桃花林的奇异、不同寻常,暗示将会出现“奇境”,为渔人进入桃花源渲染气氛,也为描写桃花源的美好生活作铺垫。8、“土地平旷并怡然自乐”的作用,从远到近,从田园风光到社会大事,描绘出一幅平和、安祥、淡远的民俗画,生活安乐,与当时战乱纷扰、社会黑暗、人民生活困苦不堪的现实形成强烈对照,表达作者对安宁幸福生活的向往。9、“便要还家咸来问讯”的作用,表现了桃花源人的热情好客、古道热肠的人情世风,淳朴真挚的民风与当时尔虞我诈、作风败俗的污浊社会现
41、实形成鲜明对照。10、桃花源人来此原因:躲避暴秦的压迫和社会动乱。表现他们不甘被剥削、压迫,厌恶战乱,渴望自由和平,追求美好生活。“不知有汉,有论魏晋。”暗写作者对秦汉、东晋黑暗腐朽的现实社会的否定。11、“不足为外人道也”暗示了桃花源人不愿与世俗交往的心情,为后文渔人复寻未果设下伏笔,增添桃花源的神秘感。12、写人们复寻未果的作用:与文章开关相呼应,更加渲染了桃花源恍惚迷离、充满神秘色彩的特点,给读者留下想象空间。13、桃花源人为何叹惋:(1)对外面社会的黑暗、人民生活的穷苦感到同情与怜惜;(2)为自己的美好生活而感到欣慰。岳阳楼记一、1、范促淹,字希文,苏州人,北宋初期著名政治家、文学家,
42、死后谥“文正”,著有范文正公集(本文即选自于此)。他主张诗文创作要“文以载道”,与社会现实密切联系。其诗文或湖光出色,优美而有情致;或叙事抒情,寄寓远大抱负。2、作者借描写岳阳楼周围景物,通过对“迁客骚人”览物之情的分析议论,深刻表达他“不以物喜,不以已悲”的旷达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远大政治抱负。(忧国忧民,以天下为任的旷世情怀,吃苦大家,享乐在后的品质。)二、1、衔远山,吞长江,浩浩荡荡,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衔”“吞”形象地写出湖与山、湖与江的关系,二字连用更使静景富有动态和活动(以动写静)。“浩浩荡荡”形容水大流急,绘声绘形。“横”显得境界开阔而有气魄。骈
43、句短小整齐,琅琅上口,叠词增强气势,读来气势磅礴。本句空间上写湖面广阔浩淼,时间上表景象千变万化。2、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薄暮冥冥,虎啸猿啼。运用排比,拟人修辞手法,传神地写出洞庭湖风雨天气中景物萧条、凄凉的景象,情景交融,如身临其境。本句写霪雨霏霏时的洞庭湖萧寒之景,为下文写“感极而悲”渲染气氛,为下文议论“不以已悲”埋下伏笔。3、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运用夸张修辞手法,写出洞庭湖湖光天色的美丽和广阔无边的气势,运用对偶、借代、拟人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沙鸥、游鱼的自由闲适,以及岸边扑鼻而来的清香,烘托出美好的环境氛围,自然引出迁客骚人的喜悦忆情,同时
44、为下文议论“不以物喜”埋下伏笔。4、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此为设问句,转入议论。“异”为关键字,说明作者不赞成以上两种人的表现。“或”表推测,以此表述探求结论,语气比较温婉,而非强加于古人。5、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此句即不计较个人得失,心忧天下,吃苦在前,享乐在后;要超越个人的忧乐,以天下为已任,以利民为宗旨,补救时弊,积极进取,为此就要不为外物所动,不论自然界的阴晴明暗或社会环境的顺逐艰难,都不能动摇心中信念。作者以此作为对待仕途进退的原则,表现他的旷达胸襟和伟大抱负;他提倡的吃苦在前,享乐在后精神,在今天仍具有借鉴和教育意义(奋发有为,奉献社会)。6、噫!
45、微斯人,吾谁与归?表达了对古仁人的向往与敬慕;以此结尾,委婉含蓄地表达了自己的胸襟和抱负,以及对朋友的慰勉规劝之意。7、第3-4段中景物描写的作用。一阴一暗的自然风物,触发了迁客骚人的悲喜情感,引出下文对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已悲”的更高境界的议论。8、第3-4段运用了对比写作手法。将阴景与阳景、览物而悲者与览物而喜者两种截然不同的思想感情进行对比,表现了迁客骚人的思想感情随外物或环境的变化而或喜或悲的情景。从而引出下文,反衬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已悲”的忧乐观。9、本文将叙事、写景、议论、抒情相结合,骈散结合,以单行散句为主,间以骈偶短句,既流利畅达,又简洁凝练。10“览物之情,得无异乎?”是过渡句承上启下,又有反问。11、写迁客骚人“悲”“喜”的目的:为了将迁客骚人的悲喜情感和古仁人之心作对比,引出下文,由写景抒情自然转入下文的议论,表达作者的旷达胸襟和政治抱负,突出文章的主旨。(原因是个人遭遇和外物触发)12、“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与“前人之述备矣”前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硅湖职业技术学院《海洋环境生物技术及应用》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2025吉林省安全员《A证》考试题库
- 广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教育数据挖掘理论与实践》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2025山西省安全员-C证考试(专职安全员)题库及答案
- 2025年广东建筑安全员-C证考试(专职安全员)题库附答案
- 2025河北省安全员-C证(专职安全员)考试题库
- 2025江西省建筑安全员考试题库附答案
- 《急救护理困扰》课件
- 《护理教育学辅导》课件
- 【大学课件】土木工程概论 土木工程材料
- DB14-T 2730-2023 产后康复管理师等级划分与评定
- 《预防流感》主题班会教案3篇
- 湖南省炎德英才大联考2025届高二数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 中等职业学校《机械制造工艺基础》课程标准
- DBJ33T 1312-2024 工程渣土再生填料道路路基技术规程
- 高级流行病学与医学统计学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浙江中医药大学
- 服务开口合同模板
- 2024年200MW-400MWh电化学储能电站设计方案
- 2024数据采集合同模板
- SH/T 3227-2024 石油化工装置固定水喷雾和水(泡沫)喷淋灭火系统技术标准(正式版)
- (正式版)JBT 7248-2024 阀门用低温钢铸件技术规范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