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词学由古典走向现代清末民初,在上海形成了以朱 村为领袖的词人群体(简称 “ 村词人群体”)。 村词人群体不但是当时最大的词人群,严 格地说, 也是最后一个古典词人群体, 同时也是包含着向现代词 学转变因素的词人群体。其中,龙榆生(19021966)作为 村 的传砚弟子, 对朱氏词学既有承继又有发扬, 在群体中发挥着十 分重要的作用。一、龙榆生对 村词学的继承(一)辑校词籍。朱祖谋所辑校的 村丛书,在广选善 本、珍本的基础上,以严谨的态度对词籍进行订补校正,为后人 阅读、研究提供了足资依据的底本, 举世称誉。 龙榆生继承师业, 赓续其事,其中最令人称道的是辑校 村遗书。朱祖谋临终 以遗稿相托,
2、嘱咐龙榆生代为编订。 然而不久“一二八”事件爆 发,日军突袭上海,龙榆生用书包装着这些稿件,贴身存放,然 后躲在上海音乐专科学校一间仅可容膝的地下室里,花费数月, 把所有材料校录完成。 村遗书 分内、外两编, 内编包括云 谣集杂曲子一卷、词 一卷、梦窗词集一卷、沧海 遗音集十三卷、 村语业三卷、 村弃稿一卷,为 村 所自定;外编包括 村词剩稿二卷、 村集外词一卷,由 龙榆生整理而成。 村遗书还附有归安埭溪朱氏世系、 夏孙桐清故光禄大夫前礼部右侍郎朱公行状、陈三立清故 光禄大夫礼部右侍郎朱公墓志铭及收录沈曾植、王国维、陈三 立、张尔田、夏孙桐、曹元忠、陈洵等人所作的 村校词图题 咏。张尔田在 村
3、遗书 ?序中云:“榆生从游也晚,露钞雪 纂,丹墨恒手, 乃克完先生未竟之绪, 庶几不孤先生之知者。 ” 龙榆生 村遗书的校辑全面地保存了朱祖谋词学文献,而为 研究朱氏词学提供了宝贵材料, 洵不负恩师之所托。 中华人民共 和国成立以后, 龙榆生另校有宋人词籍 苏门四学士词樵歌。 在主编词学季刊 的过程中, 龙榆生也有意识地辑录词籍。该刊两项主要内容即是辑佚 (辑录古人佚词及有关词学之佚稿) , 词录(选登近代及现代人的词)。龙榆生借助现代期刊的传播优 势发掘、整理词籍的意图十分明确,他在创刊号上声明:“本社 同人除研究词学外,以网罗放佚、发潜阐幽为最大任务。凡词坛 耆宿及各地藏家,如有以其先德遗
4、编,或乡贤佚稿,乃至历代词 人孤本著作告知本社者,敬当乐为收辑,或具函商借设法刊 行。”龙榆生不厚古薄今、贵远贱近的态度难能可贵,词籍文 献保存、整理之功更是不可埋没。(二)笺注选词、精研声律。东坡乐府笺是龙榆生词籍 笺注(简称“龙本”)的力作。龙本是以宋钞傅干注坡词残 本,取校毛晋汲古阁本、四印斋影元延 本、 村丛书编年本 (简称“朱本”),并依朱本编年作笺,原注多依傅干本。此书 体例详赡、考校精审,夏敬观誉之为“考证笺注,精核详博,靡 溢靡遗”, 不仅在当时即受广泛肯定, 至今仍是研究东坡词必 备之书。同时,朱祖谋所编校的东坡乐府是东坡词的第一部 编年本,而龙氏此本,则是苏词的第一部编年笺
5、注本,均具有开 创之功。 龙本在朱本的基础上对苏词的整理和笺注, 为后人研究 东坡词提借了丰富的文献资料。朱氏编有宋词三百首一卷及清词选本词 一卷,其 宋词三百首是 20 世纪以来流行最广的宋词选本。龙氏亦亲 操选政,所编词选有唐宋名家词选唐五代宋词选近三 百年名家词选。朱 村精通音律,持律极为严格,有“律博士”之称。在其 言传身教下, 龙榆生同样也注重词的声律。 龙榆生特别强调词的 音乐性, 他首先要为词“正名”。 “词”又被称作“诗余”“乐 府”“长短句”“琴趣外篇”“乐章”“歌曲”等, 龙榆生认为 这些均是附庸风雅, 而于词的本体无关。 要知词乃“曲子词”的 简称,词是依曲子而唱和的,
6、而所依之声乃隋唐以来之燕乐新曲。 同时,龙氏还认为,明白了这一点,词的起源问题,诗、词、曲 三者之界限,亦可迎刃而解。他在中国韵文史唐宋名 家词选后记等论著中,都着重指出词是“曲子词”的简称, 是经过音乐陶冶的文学语言。 它的形式是要受声律约束的, 所以 一般把词都叫作“倚声填词”。 对词之音乐性的重视是龙榆生恒 一不变的词学观点。 他在谈及词的艺术特征时认为, 要了解词的 特殊艺术形式, “该从每个调子的声韵组织上去加以分析, 该从 每个句子的平仄四声和整体的平仄四声的配合上去加以分析, 是 该从长短参差的句法和轻重疏密的韵位上去加以分析”。 龙氏 另有词律质疑 论词谱 论平仄四声 填词与选
7、调 词 学十讲唐宋词格律等论著,对四声、词韵、词调诸问题多 有发明。二、新时代下的推陈出新 叶恭绰在评价朱祖谋的词学成就时说:“ 村翁词,集清季 词学之大成,公论翕然,无待扬榷。余意词之境界,前此已开拓 殆尽,今兹欲求声家特开领域,非别寻途径不可,故 村翁或且 为词学之一大结穴。 ”前人的词学成果固然是继续前进的坚实 基础,但同时也是一副沉重的枷锁。针对这种情况,龙榆生作为 朱祖谋的衣钵弟子, 一方面对朱氏的词学理念有所继承, 另一方 面在新的时代背景、文学趋势下又力求有所发展。先后为词学季刊撰稿的有夏承焘、夏敬观、唐圭璋、赵 尊岳、叶恭绰、陈三立、冒广生、吴梅、卢前等人,吸引了当时 几乎所有
8、的词学名家。据统计,撰稿最多的是夏承焘 17 篇,其 次即龙榆生 16 篇。对当时的情景,夏承焘回忆说:“予乐助其 成,竭尽绵力。每期必有龙君词论弁其端, 而以予之词人年谱 继其后。自始至终,几成定格。 ”从中略可窥见在 词学季刊 的带动下,词学研究者热情的高涨。 词学季刊影响巨大,每 期发行千余册,据陈毅讲,毛泽东在延安时就阅读过,而且在 域外也颇为流行。 龙榆生承朱 村之教, 使词学更加发扬光大, 厥功甚伟。1940 年龙榆生创办同声月刊,虽以“诗教”为宗旨, 但也发表了多篇重要的词学文章。 由于时代原因, 尽管龙榆生苦 心经营,却也难复词学季刊时的盛况。(三)大力推扬苏辛词。针对民国初年
9、学梦窗词堆砌晦涩之 病,朱祖谋提出以苏词之疏来救吴词之密的主张,而在 村词人 群体中尤以龙榆生对苏辛词推扬最力。 龙榆生先后撰有 苏辛词 派之渊源流变 苏门四学士词 东坡乐府综论 等文章。苏 辛词派之渊源流变 指出苏辛词派从苏轼、 辛弃疾迄晚清王鹏运、 文廷式,代有传人,法乳绵延。分析此派之特征约有三点:在情 境上,抒写热烈怀抱,慷慨淋漓;在修辞上,不专注于字面的雕 琢,以气骨远韵胜;在音律上,渐与音乐脱节,为“曲子律缚不 住”者。 11 后又在今日学词应取之途径一文里重申建立苏 辛词派之意:“私意欲于浙、常二派之外,别建一宗,以东坡为 开山,稼轩为冢嗣,而辅之以晁补之、叶梦得、张元 、张孝祥
10、、 陆游、刘克庄诸人。以清雄洗繁缛,以沈挚去雕琢,以壮音变凄 调,以浅语达深情, 举权奇磊落之怀, 纳诸镗 铿訇之调。 ”12 龙榆生在对苏辛词的提倡上的背景与力度也与朱祖谋不同。 朱氏提倡苏词, 取其豪而去其放, 是用其疏宕之气来补济梦窗词 的密丽。 而龙榆生提倡苏辛词, 则主要是出于振起民族豪气来倡 导苏辛豪放词的。 他认为, 各种文学之产生都是受时代与环境之 影响,词亦不例外。从晚唐、五代到南宋,随着时代的不同,词 的风格也不同。龙榆生 1935 年撰文说道:“居今日而言词,其 时代环境之恶劣,拟之南宋,殆有过之。吾辈将效枝上寒蝉,哀 吟幽咽,以坐待清霜之欺迫乎?抑将凭广长舌,假微妙音,
11、以写 吾悲悯激壮之素怀,藉以震发聋聩,一新耳目,而激起其向上之 心乎?亡国哀思之音, 如李后主之所为者, 正今日少年稍稍读词 者之所乐闻,而为关怀家国者之所甚惧也。” 13 可见,他对苏 辛豪放爱国词的推扬力度远远超过朱祖谋。龙榆生对苏辛词的提倡有一个变化的过程。他在 1934 年刊 刻的唐宋名家词选自序中认为:前代词选门庭过隘,虽 然周济宋四家词选在晚清大行其道,但他标举周、辛、吴、 王四家,并且抑苏而扬辛,有本末倒置之弊,又取碧山与三家并 列,亦不相称。因此,真正可以称为完善之选本者,只有朱祖谋 并蓄兼容、疏密兼收的宋词三百首。 14 但如前文所提到的 那样,就数量而言, 村所选苏轼词亦远
12、少于周邦彦、吴文英。 至龙榆生编选唐宋名家词选,东坡词增收为二十八首,与周 邦彦之二十四首,相差无几,但仍少于吴文英的三十八首。龙氏 虽云此选的选词标准为“刚柔并用, 疏密兼收”, 但这是就前期 密派占绝对上风的情况而言, 此时只是稍扬疏派而已, 实际上密 派仍在词选中占首位。 1936 年龙榆生又编唐五代宋词选, 在书的导言中说道: “为了时代的关系和顾及读者方面的程度起 见,特从各家的全集里, 提取声情并茂而又较易了解的作品, 并且侧重于所谓豪放一派。 目的是想借这个最富音乐性而感 人最深的歌词,来陶冶青年们的性灵,激扬青年们的志气,砥砺 青年们的节操。 ”15 此选选入苏轼词十五首, 周
13、邦彦词十一首, 辛弃疾词三十三首,吴文英词四首,从中可明显看出他偏重苏、 辛一派豪放词的倾向。(四)创制新体乐歌。为了更加贴合时代要求,龙榆生积极 探索词体发展的新方向。 龙榆生在今日学词应取之途径 中说: “且今日何日乎?国势之削弱,士气之消沉,敌国外患之侵凌, 风俗人心之堕落,覆亡可待,怵目惊心,岂容吾人雍容揖让于坛 坫之间,雕镂风月,怡情花草,竞胜于咬文嚼字之末,溺志于选 声斗韵之微哉?”正是由于对当时所处时代环境恶劣的忧愁感 愤,龙氏主张:“词在今日,不可歌而可诵,作懦夫之气,以挽 颓波,固吾辈从事于倚声者所应尽之责任也。 ”16 他特别强调 词的现实意义和社会作用, 进而认为只有具有
14、现实意义和社会作 用的词作才是词的出路之所在。 可知龙榆生认为不管是论词或学 词,都应优先考虑词作中的时代成分, 因为只有这样的作品才能 感动人心,反映时代现状。若只是竞逐四声之末,不但会使词学 越走越偏、越走越狭,更会使词学因不符合时代要求,而难以传 承甚或走上消亡之路。但是,如何才能紧跟时代潮流,为词的发 展开辟更为广阔的前景呢?经过一番探索和实验, 龙榆生终于找 到了创制新体乐歌这一新的途径。 龙榆生创制新体乐歌之途径 曾说:“应用词曲之声韵组织,加以融通变化,以创制富有新思 想、新题材、而完成继往开来之大业。 ”17 这种“富有新思想、 新题材”的词体, 正是他重振词学的主要途径, 即新体乐歌的创词乐虽已经消亡,但是文字却保留了当时依曲唱词的线索, 因此四声和用韵等方面的考察, 对了解词的音乐本色是十分有益 的。但是值得注意的是, 龙榆生多次强调恪守四声一字不易不等 于守律,宋乐是不可恢复的,今人研究四声只为了解词之声情, 是为了创造新乐打下基础。 随着对“意格”概念的强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借用林地协议合同范本
- 包装纸盒合同范本
- 北京车辆过户合同范本
- 军事拓展协议合同范本
- 企业价值咨询合同范本
- 动产个人抵押合同范本
- 人工劳务外包合同范本
- 企业绿化合同范本
- 农业机械改装项目合同范例
- 化妆品厂家代工合同范本
- 《锅炉原理》试题库及参考答案(学习资料)
- 防呆防错十大原理及案例分析
- 区块链金融发展的现状、挑战与前景
- 秒的认识 全国公开课一等奖
- 电工基础(第五版) 课件全套 白乃平 第1-9章 电路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定律- 磁路与铁芯线圈+附录 常用电工仪表简介
- ct增强扫描中造影剂外渗课件
- 苗木采购服务方案以及售后服务方案2
-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教案-
- 2021年陕西西安亮丽电力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招聘笔试试题
- 高中英语-Studying abroad教学课件设计
- 6kvfc真空接触器试验报告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