弱势群体形成的制度分析_第1页
弱势群体形成的制度分析_第2页
弱势群体形成的制度分析_第3页
弱势群体形成的制度分析_第4页
弱势群体形成的制度分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弱势群体形成的制度分析囊囊耋关键词:弱势群体;人口结构;制度摘要:弱势群体问题已成为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焦点之一本文试通过几个不同的角度分析我国弱势群体在不同层面的外延范围,并着重从现行制度的机理方面揭示弱势群体形成的主要制度原因.中图分类号:c924.24文章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0672(2004)01_oo4o-03收稿日期:20030720作者简介;李兴江(1963一),男一西北师范大学副教授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民经济长期快速增长,人民福利水平不断提高.但由于种种原因城乡差距,地区差距,行业差距不断扩大,最终表现为群体差距扩大和社会结构的变异.社会财富分配的非均等化,社会阶层的非稳

2、态分化和弱势群体的越来越边缘化已严重影响到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和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而且一旦弱势群体继续迅速膨胀,其基本生活保障突破底线,中国社会的稳定即将面临严峻的挑战.因此弱势群体问题已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弱势群体”这一名词首次以官方语言出现在今年的中央政府工作报告中,充分表明党和政府对弱势群体问题的高度重视和对这特殊阶层命运的关注.从经济学意义上而言.弱势群体的形成和存在.既是市场化演进的必然结果.又总是与一定的社会制度相关联.我国的弱势群体问题在更大程度上是我国现行的一系列制度安排的结果.一,对现阶段我国不同层面弱势群体的认识弱势群体主要是指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相对于强势群体而

3、言.具有经济上的贫困性,生活质量的低层次性和承受能力的脆弱性的特殊社会阶层.现阶段我国的弱势群体主要表现为经济上的弱势.其构成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层面的群体:1.弱势群体的人口结构.首先.二元结构造成的城乡差另lj决定了农民是我国最庞大的弱势群体.在我国农民不仅是一种职业,而且是一种低下的身份和地位,一种落后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一种落后的文化模式和心理结构,而这种落后群体的数量占我国总人口的70%.据统计,我国3.5亿农业劳动力中有1.5一1.6亿农业剩余劳动力;1998年,乡镇企业实际失业人口约l700万(不包括1998年前事业人员数),约占全国职工失业人数的一半以上,涉及的农民家庭人121约73

4、00万人;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来看,1978年为2.37:1,80年代中期缩小到1.7:l,到9o年代后期又扩大到几近3:1;到2o00年我国农村绝对贫困人口2600万(以政府确定的人均年收入625元人民币为绝对贫困线标准线),约占全国绝对贫困人口的90%以上,若以国际通用的标准衡量相对贫困人口,就有6.4亿的农村相对贫困人口.由以上几组数据可见,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拉大,几近一半的农业劳动力隐性失业,农民中的绝大数仍处于绝对或相对贫困状态.因此,庞大的农民是我国弱势群体主体其次,随改革进程的推进,城市弱势群体问题不断显露,城市弱势群体成为我国弱势群体的又重要组成部分.城市弱势群体主要是指城市失

5、业,下岗,退休者以及城市无劳动能力者等.据测算我国目前城镇贫困人口l500多万,约占全国贫困人口总数的l9%,若加上在城市生活的农民工贫困人口1000多万,其数量之大已接近全国贫困人口总数的3o%.由于我国城市居民生活相对农民直处于优势状态,加之城市总处于一个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地位.国家一系列制度安排倾向于城市居民.9o年代以前城市弱势人口问题并不严重.但随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自9o年代中后期以来城市职工失业,下岗问题日益严重,城市贫困群体迅速形成,城市弱势群体问题引起社会广泛关注.由于城市弱势群体所处的特殊地缘,相比弱势农民更不稳定的心理承受能力,以及旧体制惯性和国家对职工应得劳动收

6、入的欠账等原因,使得政府对城市弱势群体问题更为重视.第三,从社会道义上讲,由社会优抚的无劳动能力的残疾人,患病者,孤寡老人以及孤儿等构成必然的社会弱势群体.自建国以来,这一群体一直受到我国政府在经济方面的救济和其它等等社会帮助和优待,由于其2004年第1期no.1(95)2004存在的特殊性,在本文中不做详细分析2.弱势群体的区域结构.现阶段大多数处于贫困状态的农民及城市失业人口主要分布在我国西部地区,这是我国弱势群体区域分布的一个重要特点.众所】知.近年来我国东西部差距呈不断扩大之势,以我国贫困人口在地域上的分布来看,如果以1500元的农村相对贫困线划分,1999年农村人均纯收入低于1500

7、元的省(区)全部是西部省(区),全国592个贫困县中有40.1%的在西部地区,绝对贫困人口的35%以上分布在西部地区从城市贫困现状看,由于西部地区国有企业比重大,民营企业发展缓慢,西部城市贫困问题严重.仅以兰州市为例:2o0o年,国有企业下岗,离岗职工1o34万人,城市绝对贫困人口11万多人,真实失业率在7%以上.可见区域非均衡发展造成了弱势地区,而弱势地区必然产生弱势人群.从以上分析可见,农民弱势,区域弱势和迅速形成的国企下岗失业群体,是我国弱势群体在社会三个不同结构层面上的表现.探究它们形成和存在的深层次原因是解决弱势群体问题的首要之处.二,现阶段我国主要弱势群体形成的制度原因1.以户籍管

8、理制度为核心的一系列城乡分割制度是农民弱势的主要原因.解放后我国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的确立必然要求农村人口滞留农村,资本流进城市,从而派生出以户籍制度为核心的一系列城乡分割体制:如社会保障制度,社会福利制度,就业制度等,使农民的身份和地位凝固化;价格制度造成严重的工农产品价格剪刀差,农民收入水平提高缓慢.这些问题虽然在改革开放后有所缓解,但这一系列城乡分割的制度并没有从根本上消除,并且在9o年代中后期由于城市的困境而再度强化.迁移自由或称居住自由是人权的基本组成部分,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在国家宪法中都予以明确认可保护但我国现行户籍管理制度的主要内容仍然是1958年政府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

9、例的沿革,对户口的迁移有着严格的行政限制,对农村迁往城市,农业人口转为非农业人口,小城市迁往大城市等都严格控制,在城市与农村之间无形地构筑了一道高墙这种户籍管理制度实际上也是一种职业限制制度,从法律上规定了农民只能留在农村,从事农业生产,从而严重违背了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影响了劳动力资源的流动和优化配置.在户籍制度的严格约束下,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长期得不到有效转移,大量劳动力被束缚在土地上,形成隐性失业.改革开放以来,国家的户籍政策虽有所松动,但公民的迁徙自由还未得到充分体现,与市场经济的要求相2004年第1期no.1(95)2004差甚远,有许多问题和重大矛盾还未解决,如附着在农业户口和非农业

10、户口上的一些不平等特权没有取消,同是共和国公民却有不同的身份和社会地位;暂行的国家“蓝印户口规则”,由于收取相当高的城市增容费而无人愿意购买这种城市二等公民证件;农民从事非农产业依然要受到各种制度的歧视和限制.2.全国统一劳动力大市场难以形成的制度安排是西部区域弱势的一个重要原因.成熟市场经济制度条件下,要素追求高收益率的结果必然使要素在各区域间和产业间不断流动和重组,从而优化资源配置.根据比较优势原理,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比较优势的发挥主要一点应当是发达地区在向欠发达地区输出产品的同时,欠发达地区向发达地区输出劳动力但由于一系列制度安排,西部地区的资本,技术和人才大量外流,但庞大的农村劳动力

11、并没有以相同的速度流人东部地区.限制西部地区劳动力流动转移的主要制度障碍有:一是为确保区域既得利益而形成的区域分割制度,如城市就业制度,人事管理制度,劳动佣工制度,暂住人员管理制度等,严重限制了西部劳动力的东移.由于西部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远远低于东部地区,加之西部地区国有企业比重大,大部分属资本密集型企业,且设备成旧,效益低下,乡镇企业和城市民营企业发展非常缓慢.因此,西部地区自身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吸纳能力非常有限,西部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一条重要途径就是向东部发达地区城市转移.而东部许多城市,特别是一些大城市,通过制定一些地方性法规或政策,阻止农民进入城市,如”职业禁入”制度,限定农民只能从

12、事城市脏累险工作;许多城市正式部门招工都以具有本市户口为先决条件;劳动佣工制度不完善,农民在城市就业收入没有保障,流动成本和摩擦不断加大.特别是近年来城市失业问题加重,大部分城市为确保城市下岗职工就业驱赶外来就业者,进行”腾笼换鸟”结果是作为西部地区的弱势群体转移困难,特别是农民外出打工收入下降,成为影响农民增收的一个主要原因.二是各种针对流动人口的收费制度,加重了流动人口的经济负担,增加了劳动力流转的成本.许多城市特别是流动人口数量较大的东部地区城市都有针对流动人口的证件管理及名目繁多的收费项目,诸如办理暂住证费,治安费,城市增容费,卫生费等.证件管理本属正常,但这些证件背后名目繁多的收费,

13、却让许多流动人口难以承受,特别对那些经济本已十分困难的农民工按道理,流动人口只要在城市守法生活,实质上他已是该城市的纳税人,无论这种纳税是直接还是间接的,因此不应该承担其它任何不合理收费.再如流动人口子女入托,就学的高额收费制度,虽然我国有九年义务教育4囊l法,但由于过高的收费制度往往令流动人口望而生畏.三是针对流动人口的不公平的收入分配制度许多城市仍有对本市城镇居民或明或暗的经济补贴政策,实际造成对流动人口在收入分配上的不公平,如持有本市户口和没有本市户口的人往往是同工不同酬,差距很大.3.国有企业产权制度安排的不舍理和民营经济发展的一系列制度性障碍是城市弱势群体形成的主要原因.80年代后期

14、以来国有企业效益持续普遍下滑相当一部分已破产或濒临破产或关,停,并,转,从而造成国有企业职工大量下岗,成为城市贫困人口的主要组成部分,城市弱势群体迅速形成.造成这种问题的深层次制度性原因是:一是国有企业产权制度安排方面的不合理.这种不合理性关键是国有产权安排领域的不合理性,绝大多数国有企业存在于竞争性领域.这是造成国有企业大面积亏损,职工大量下岗失业的一个重要原因市场经济体制下.国有经济存在的领域仅仅是个别自然垄断的彳业或领域,而多数自然垄断行业和准公共物品供应行业.由民间资本承担是比国有更有效率的,这已被国际经验所证明.而我国的国有企业改革总是以”保”为主,力求国有企业在各种领域中的继续存在

15、.当国有企业面临整体亏损严重之时.实施大规模的所有制调整战略必然导致国有企业职工的大量下岗失业二是阻碍民营经济发展的一系列制度安排民营经济作为市场经济的产物.应该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和吸纳劳动力就业的主体但现阶段.民营经济的发展受到许多制度性障碍,主要是民营企业的进入行业和领域受到限制,投融资困难,资本扩张被限制,使得民营企业遭遇到严重的非”国民待遇”,从而制约了民营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在国有企业战略性调整过程中.驴(上接45页)育中,提高女性在各级学校的入学比例.发展女子成人教育,职业技能教育.保障适龄女童入学,杜绝新的文盲出现,努力扫除青壮年妇女中的文盲,进一步清除农村重男轻女的封

16、建思想残余,保障妇女受教育的合法权益.同时,努力培养和选拔有一技之长的妇女干部.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在国家和社会各方面努力下,我国在业人口受教育程度将会迈出新的更大步伐!张参考文献:【j马陵高灵知识社会学【m新华出版社,2001.【2l昊辜松.知识经济嗍.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3j昊文武,牛越生,赖辉.中国人力量溽开发系统论f.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1996三由于没有民营经济的有序接替,国有企业职工的下岗再就业就非常困难,这是造成当前我国城市弱势群体问题解决困难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我国在加入wto五年岳,几乎所有领域将向外资开放,而对一些垄断行业和领域,至今不允许民营企业进入;民营企业在

17、投融资方面,没有上市在资本市场融资的权力,在基本上由国有银行“一统天下”的金融体系下,民营企业很难从国有银行获得资金支持;企业的兼并重组本应由市场安排,而不容许民营企业兼并国有企业的制度安排,既限制了民营资本的集中扩张,也导致国有经济存量调整的低效率综上所述,虽然弱势群体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体制转轨过程中的一系列的现行制度安排是造成现阶段我国弱势群体问题积聚,社会矛盾突出的主要原因.制度的不合理,必然导致行为扭曲,加重”制度的路径依赖”,若不加以有效的根治,必然导致社会发展的恶性循环:为此,加快制度完善和创新的步伐是解决弱势群体问题的关键.张参考文献:姜德华中国的贫困地区类型即开璺m旅游教

18、育出版社.19892陈端计中国经济转型p的城镇贫困问题研究m.经济科学出版社.1999f31王朝明缓解贫匿与文关怀fj1,经济学家,2000(6)ansystemanalysisoiltheformationoflow-gradeclasslixing-jiang,iiujian-ping(depazcmenttecorum)andmanagement.northwestnormalunivers,.lahou,garu,73oo7o)keywords:low-grade,:lass:tnlctureofpopulation;.ystemabstract:thelf1wgrade?laprot,lemhasbecomethexu(fallcircleattention.thepaperanalyzestheextensionoflowgade(,1findifferentgradationfromdifferentpoint-,()few,an(1revealtheystemfi)rmation(1ftheh)wgradecla-sinctfina曲曲4中国21世纪议程中国2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