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不同植被栽植方式水土保持效益研究_第1页
2021年不同植被栽植方式水土保持效益研究_第2页
2021年不同植被栽植方式水土保持效益研究_第3页
2021年不同植被栽植方式水土保持效益研究_第4页
2021年不同植被栽植方式水土保持效益研究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不同植被栽植方式水土保持效益研究 以柠条、沙打旺、紫花苜蓿、草木樨、红豆草、谷子、洋芋为研究材料,通过分析不同植被栽植方式对试验地土壤侵蚀量、地表径流量和2 m土层储水量的影响,分析不同植被配置方式的水土保持效益。结果表明,灌木与草本植物配合栽植的类植被配置方式的水土保持效益最佳,综合考虑经济因素及生物多样性,建议 _灌木与草本植物配合栽植的类植被配置方式。 我国在多年经济发展过程中,生态环境遭到了极大的破坏,其中,我国黄土丘陵地区受破坏程度尤其严重,水土保持主要指对于人为破坏或自然因素造成的水土流失所采取的预治理和预防措施。水土保持的主要措施包括蓄水保土耕作措施、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具体而言

2、,水土保持的生物措施主要是指为了防治水土流失,合理保护和利用水土资源,通过造林种草及管护的生物措施,增加被破坏地区的植被覆盖率和土壤的抗侵蚀能力。 草灌粮混栽的生物水土保持措施在我国黄土丘陵地区生态恢复进程中得到了较为广泛的 _,笔者重点研究灌木、草本和粮食作物的不同配比栽植方式对试验地水土保持效果的影响,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一定的借鉴。 1.1 试验材料 以灌木柠条、草本沙打旺、紫花苜蓿、草木樨、红豆草、粮食谷子、洋芋为试验材料,研究上述植物的不同配比栽植方式的水土保持效益(表1)。 1.2 试验地处理 对坡向朝南,坡度30的山坡进行细致整地,划分出带宽5 m、长度40 m的实验带17条,按照

3、16种植物配比方式进行栽植,栽植时间为xx年春季,其中一条实验带不做处理作为对照组,每个实验带上方均布设径流池(2 m2 m2 m)一个。 1.3 试验时间及测定指标 试验确定在xx年5月(距最近一次的降雨至少间隔7 d以上)晴朗无风的天气进行。测定指标包括土壤侵蚀量、地表径流量和2 m土层储水量。 土壤侵蚀量A=RKLSCP 其中,R为降雨侵蚀力指标;K为土壤可蚀性因子;L为坡长因子;S为坡度因子;C为作物经营因子;P为土壤保持措施因子。 地表净流量Qm=10-3CQA 其中,C为集水区径流系数;Q为集水区多年平均降雨量;A为集水区地表 _。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植被配比方式水土保持

4、效益 不同植物配比方式的水土保持效益结果如表1所示,试验将植被配比方式分为四大类,第一大类()为灌木柠条以及柠条和草本相结合的植被配比方式,第二大类为纯草本()配比方式,第三大类()为纯草本与粮食作物配比方式,第四大类()为纯粮食作物配比方式。试验表明,在减缓土壤侵蚀量方面,灌木与草本()相结合的配比方式水土保持效益最高,纯草本()配比方式的水土保持效益次之,纯早本与粮食作物()的配比方式的水土保持效益排第3位,纯粮食()作物配比方式最差。在减缓地表径流方面,灌木与草本()相结合的配比方式水土保持效益最高,纯草本()配比方式的水土保持效益排第2位,纯粮食()作物配比方式排第3位,而纯早本与粮食

5、作物()配比方式水土保持效益最差。在2 m土层的储水量方面,不同配比方式之间并无明显差别,灌木与草本()相结合的配比方式整体储水量略低于其他组(表2)。 2.2 不同植被配比方式与对照组的差异 试验对照组为没有做任何处理的 _土地,不同植被配置类别的土壤侵蚀量、地表径流量和2 m土层储水量与对照组的比例,可以有效表征不同植被配置方式的水土保持效益(表2,表3),类植被配置方式可以有效阻止94.1%的土壤侵蚀,63%的地表径流;类植被配置方式可以阻止92.78%的土壤侵蚀和50.8%的地表径流;类和类植被配置方式只能阻止63%左右的土壤侵蚀,对地表径流量的减缓均不足30%。四类植被配置方式对于2

6、 m土层储水量的影响都十分有限。 笔者重点研究柠条、沙打旺、紫花苜蓿、草木樨、红豆草、谷子、洋芋的不同配比栽植方式的水土保持效益。结果表明,灌木与草本植物配合栽植的类植被配置方式的水土保持效益最佳,纯草本植物的类植被配置方式的水土保持效益次之,而草本与粮食结合以及纯粮食的类和类植被配置方式水土保持效益最低。综合考虑经济因素及生物多样性,建议 _灌木与草本植物配合栽植的类植被配置方式。 1 卢宗凡,苏敏,李够霞,等.黄土丘陵区水土保持生物和耕作措施的研究J.水土保持学报,1988,2(1):37-48. 2 卢宗凡,张文军,苏敏,等.几种水土保持指标的分析与评价J.水土保持学报,1988,2(4):60-65. 3 陈国良.微机应用与农业系统模型M.西安: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86. 4 袁志发.模糊数学在农业上的应用D.杨凌:西北农业大学,1988. 5 刘素军,孙铁军,张胜,等. 玉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