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阳市农村生活垃圾治理_第1页
襄阳市农村生活垃圾治理_第2页
襄阳市农村生活垃圾治理_第3页
襄阳市农村生活垃圾治理_第4页
襄阳市农村生活垃圾治理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襄阳市农村生活垃圾治理 工作简报 2016 第 3 期 市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2016 年 2 月 15 日 推进农村垃圾治理 建设生态文明保康 保康县地处鄂西北,东依古隆中,西接神农架,南邻远安、 夷陵,北交武当山。 全县版图面积 3225 平方公里, 辖 11 个乡镇、 257 个村、 1246 个村民小组、农户 6 万余户,总人口 28.2 万, 是襄阳市唯一的全山区县,也是秦巴山区连片扶贫开发重点县和 全省脱贫奔小康试点县。 县委、 县政府严格按照省、市农村生活垃 圾治理工作要求, 扎实开展专项治理工作,生活垃圾治理减量化、 资源化、无害化成效显著。 -1- 一、围绕一

2、个目标,高起点规划 一是明确工作目标。 紧紧围绕省政府提出的“一覆盖、两提 高、三体系”和市政府的三年行动计划的总体目标,指导我县农 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制定了我县的工作目标:在全市率先通过 省级验收, 清扫保洁全覆盖、 垃圾清运全覆盖、 卫生填埋率达 95% 以上,落实“四有”(有一支稳定的保洁队伍、有一批实用的垃 圾收集处理设施、有一笔资金保障、有一套长效的管理机制), 达到“四美”(村庄美、环境美、生态美、生活美)。 二是做好顶层设计。 围绕工作目标,委托武汉华中科大城市 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了保康县城乡生活垃圾统筹治理规划 (2014-2030 ),全面统筹全县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 并

3、结合实 际制定工作路线图,倒排工期,挂图作战。 二、夯实两个主体,高强度推进 一是夯实责任主体。 落实乡镇、村的主体责任,建立横向到 边、纵向到底的责任体系,县、乡镇分别成立了领导小组,村成 立了工作专班,制订了详细的实施方案;县政府与各乡镇、乡镇 与村分别签订了责任状,村与农户签订了“门前三包”责任制。 县政府、乡镇政府每季度召开工作布置会,安排部署和督办。 二是夯实群众主体。 广泛宣传,发动群众积极参与,做到六 个一:电台和今日保康一份专题报道、乡镇政府和村委会各 有一块宣传专栏、一份工作简报、一封宣传信、一本宣传手册、 一张宣传画。今年共发放宣传画 257 张、宣传信 6 万多封、宣传

4、手册 6 万多册、编制工作简报 19 期、宣传报道 30 多篇、各种宣 传栏 300多块,全方位、 多层次的宣传, 营造了良好的工作氛围, -2- 夯实了群众基础 三、实施三大工程,高质量治理 一是建垃圾处理场,垃圾处理无害化。 县城无害化垃圾处理 场设计总投资 4974 万元,库容 189 万立方米,服务年限 27 年, 一期建设总投资 3000 万元,库容 30 万立方米,服务年限 15 年, 该垃圾场于 2013 年 11 月正式开工建设, 2014 年 12 月底完工投 入使用, 2015年 1月通过省二级评定,该垃圾处理场可覆盖县城 区及周边乡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运行规范化,制定了

5、管理制 度,明确工作人员岗位职责;开展了人员培训,掌握业务技能, 严格执行技术规范进行填埋、消杀、覆盖,严格执行各项环境监 测,目前,各项监测指标均达到环保要求;各乡镇均建有垃圾填 埋场,垃圾实行卫生填埋处理。 二是抓垃圾分类示范建设,垃圾治理减量化。 县政府出台具 体的实施方案,按照规范基础设施建设,规范保洁队伍建设,规 范工作流程,规范管理的要求,在全县 11个乡镇 44 个村开展垃 圾分类示范建设,截止目前,在农村投放垃圾桶 2.5 万个、配套 各类机动车辆 203 辆,垃圾中转箱 425 个、垃圾分类收集池 589 个、垃圾分类房 200 个,垃圾分类效果明显,垃圾治理减量化。 三是扶

6、持再生资源回收点建设,垃圾治理资源化。 制定扶持 再生资源回收点建设实施方案,通过扶持再生资源回收点建设, 提高垃圾回收利用水平,实现垃圾治理资源化。 通过抓工作重点,建立了适合山区的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的模 式:一是县处理模式,县城周边乡镇、村组实行“户分类、村收 集、镇转运、县处理”的模式;二是镇处理模式,各乡镇的村组 -3- 大部分采取“户分类、村收集、镇集中处理”的模式;三是村处 理模式,偏远、交通不便的村组采取“户分类、村收集、村处理” 模式。 四、建立四项机制,高标准监管 一是建立长效化管理机制。 出台了 农村公共服务运行维护 机制建设试点实施方案、 保康县农村环境整治长效机制建设 实

7、施意见、 保洁员管理制度、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考 评细则,加强县、乡镇、村三级管理,管理规范化、长效化。 二是建立分级负担资金保障机制。 县政府对村级环境治理经 费纳入县财政预算,采取 “县奖、镇补、村筹 ” 的办法,按照大 村每年 10000 元、中等村 8000 元、小村 6000 元的标准落实; 各乡镇设立了农村环境治理专项资金,并整合相关资金,完善垃 圾收集处理设施建设;各村在县、乡镇补助的基础上,采取社会 化、多元化和一事一议的办法,多种途径筹集资金,分级负担治 理经费, 2015 年共计投入 2445 万元 。 三是建立部门联动齐抓共管机制。 结合 “三万”活动,把垃 圾治理纳入了兴办实事;各部门发挥职能作用,创新工作举措, 把垃圾治理工作同风情小镇建设、生态村镇创建、卫生村镇创建 等活动相结合,营造了合力攻坚、齐抓共管的良好氛围。 四是建立三级考核监管机制。 建立了县对乡镇、乡镇对村、 村对保洁员和农户的日常监管、督办、检查、反馈考评机制,层 层传递压力,层层抓落实,确保治理工作落实到实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