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临空产业园填海造地工程招标文件技术标准手册和要求_第1页
大连临空产业园填海造地工程招标文件技术标准手册和要求_第2页
大连临空产业园填海造地工程招标文件技术标准手册和要求_第3页
大连临空产业园填海造地工程招标文件技术标准手册和要求_第4页
大连临空产业园填海造地工程招标文件技术标准手册和要求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大连临空产业园填海造地工程招标文件技术标准手册和要求 大连临空产业园填海造地工程招标文件技术标准和要求中交水运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2011年7月目 录1 项目概况11.1 项目位置11.2 工程范围和内容11.3 主要工程量11.4 说明22 设计依据42.1 文件依据42.2 基础资料42.3 标准规范43 自然条件73.1 气象73.2 水文83.3 地质133.4 地震254 开山和陆上运输265 陆域形成和地基处理275.1 陆域形成275.2 地基处理305.3 监测、检测325.4 交工标高366 水工结构376.1 设计方案概述376.2 护岸施工要求406.3 施工检测及原型观测

2、427 注意事宜478 图纸目录489 工程量清单521 项目概况1.1 项目位置 本工程位于辽东半岛西侧金州湾内,甘井子区大连湾街道毛茔子村养殖场西北侧,距岸约2km。地理坐标:北纬39043906,东经1213712139。1.2 工程范围和内容 本工程通过陆上开山取得开山土石,用来填筑矩形人工岛,长6243m,宽3500m,长轴线方位135315,人工岛通过长4.1km、宽100m的施工通道和陆地相连,施工通道工程已单独实施完毕。本工程范围为临空产业园人工岛护岸和陆域形成,具体工程内容包括开山采石及运输、清淤、水上抛石、水下爆夯、陆上推进回填、斜坡护岸、直立护岸、围堰、爆破挤淤、临时围堰

3、等。1.3 主要工程量 拟建人工岛区域水域底标高-5.0-6.0m,回填区陆域交工标高4.15.85m(高程统一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面,平面坐标统一采用1954北京坐标系)。 整体项目的主要工程量如下: 陆上开山范围、开山数量、运距由投标单位按照招标人给定的坐标自行测算、确定。投标单位应认真分析包括护岸、围堰和陆域形成全部工程需要的填筑材料规格和数量及其与开山可开采量的关系,投标报价应包括可能外购填料的费用,投标单位要充分重视因此产生的风险。 陆域形成面积:20.87km2,其中清淤换填区5.76km2(清淤边坡坡顶为界)包括道槽区5.24km2和土面区0.52km2(以水上抛石坡顶为界)

4、、直接回填区11.52km2(包括回填1区8.95km2、回填2区0.88km2、回填3区1.69km2)、清淤纳泥区2.84km2(包括纳泥1区0.63km2、纳泥2区1.59km2和纳泥3区0.62km2)、护岸及子堰0.75 km2。另有陆域岸侧纳泥区供清淤纳泥备用。 水上抛石314万m3,陆上推进回填23616万m3,清淤6750.5万m3; 水下爆夯4447.7万m3; 永久护岸长度19398m,其中斜坡式护岸18784m(其中爆破挤淤段长度18534m,大开挖衔接段长度250m)、直立式护岸614m; 临时围堰长度2045m;子堰长度1742m,配合吹填子堰加高长度7402m。 招

5、标分为三个标段,平行于长轴线方向划分,标段一位于南侧,宽1200m;标段二位于中间,宽1100m;标段三位于北侧,宽1200m。应注意标段一紧邻施工通道,陆上来料的运距比标段二、标段三稍近,且标段二施工通道需穿越标段一,标段三施工通道需穿越标段一、标段二;不同标段清淤船舶进出、生产时可能产生相互干扰。 西护岸属标段一,南、北护岸属标段二,东护岸属标段三。标段二所属南、北护岸和标段一、标段三分界按照如下标准划分: 南、北护岸范围为从堤芯海侧坡肩起算向陆侧30m,东、西斜坡护岸范围为从堤芯海侧坡肩起算向陆侧50m,东、西直立护岸为从前沿起算向陆侧30m,陆侧放坡坡度1:1,详见护岸断面图。 北护岸

6、与东、西护岸交界折角处分别向南延伸30m计入北护岸工程量;南护岸与东、西护岸交界折角处分别向北延伸30m计入南护岸工程量,详见陆域形成平面图。 各标段工程量计算均按照分界线竖直切分,未考虑不同标段间施工先后次序对工程量的影响。 施工单位应当考虑工程量清单和图纸中未明确表示的正常需要的细部结构(如伸缩缝、排水管等)的有关费用。1.4 说明 本次招标图设计所依据的条件还不是十分完善,具体如下: (1)审批程序不完善 临空产业园项目建议书已获得大连市发展改革委批复,工可尚未审批、初步设计工作尚未开展;相关环评、海域论证等工作正在开展。 (2)平面布置及功能分区未最终确定 本招标图平面布置及功能分区依

7、据大连新机场选址报告(征求意见稿)和大连临空产业园填海造地工程方案设计,上述报告均未经审定,平面位置、平面布置、功能分区和高程要求等可能存在变数。 (3)场区使用要求不明确 场区使用要求及地基处理控制标准(各功能区残余沉降控制标准,差异沉降控制标准,交工面地基承载力)对设计方案、投资均有较大的影响,由于使用要求不明确,本次设计暂不考虑后续地基处理。 (4)与相关工程衔接 陆域形成、护岸的相关工程包括排水设施、跨海交通通道、景观要求等,由于相关工程设计工作均未开展,本次招标图设计仅考虑了排水口的工程内容,具体位置暂无法确定,未考虑跨海交通通道、景观需求。 (5)地质勘察资料不完整 勘探钻孔布置深

8、度为:永久护岸施工图深度,陆域形成范围为工可深度。 本次招标图设计依据的勘察中间成果约为全部勘察内容的60%,其中东护岸南部2.6km和北部1km缺少地勘资料,西护岸完成约一半钻孔;从土工试验看,陆域部分钻孔已完成土工试验的统计工作,其他钻孔没有或未完成土工试验的分析统计工作。 (6)研究试验 已进行了波浪潮流数模计算,其他拟开展的结构整体物模、断面物模、抗震、开山石料软化性等专题研究工作正在进行,尚未提交成果。 随着上述设计条件和基础资料的逐步明确和完善,本招标图所包含的平面位置、陆域形成方式和分区、护岸位置和护岸结构等工程内容和相应的工程量均有可能进行调整。因而,本招标图仅供本次招标使用,

9、不作为工程实施及工程量核定的依据。 2 设计依据2.1 文件依据 (1)关于大连临空产业园陆域形成工程项目建议书的批复(大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文件,大发改交通字2009278号)。 (2)大连临空产业园填海造地工程设计合同。 (3)大连新机场选址报告(征求意见稿),中国民航机场建设集团公司。 (4)大连临空产业园填海造地工程方案设计,大连海事大学和大连市新机场建设指挥部。 (5)大连临空产业园填海造地工程总体设计方案报告及补充报告,中交水运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 (6)“大连临空产业园填海造地工程招标技术方案及施工招标图评审会”评审意见。 (7)我院与建设单位间的有关函件、传真、会议纪要等文件、

10、资料。2.2 基础资料 (1)工程场址区域水深测图。 (2)工程场址区域部分地质勘察中间成果(电子版资料)。 (3)大连金州湾海上机场工程潮汐、波浪观测及分析报告。 (4)大连市甘井子区姚家村大华山砂石土矿区勘查地质报告(公海大道以西)及附图。2.3 标准规范 设计、施工应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现行国标,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现行港口工程技术规范、标准、定额等及其修改、修订、补充部分。 执行的标准规范包括但不限于: (1)海港总平面设计规范及局部修订jtj211-99; (2)开敞式码头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jtj295-2000; (3)海港水文规范jtj213-98; (4)水运工程测量规范

11、jtj203-2001; (5)港口岩土工程勘察规范jts133-1-2010; (6)工程结构设计可靠度统一标准gb/t50258-92; (7)港口工程制图标准jtj206-96; (8)港口工程荷载规范jtj144-1-2010; (9)水运工程抗震设计规范jtj225-98; (10)重力式码头设计与施工规范jts167-2-2009; (11)港口工程地基规范jts147-1-2010; (12)防波堤设计与施工规范jtj298-98; (13)港口及航道护岸工程设计与施工规范jtj300-2000; (14)港口工程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jtj267-98; (15)水运工程混凝土施工

12、规范jtj268-96; (16)水运工程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jtj269-96; (17)海港工程混凝土结构防腐蚀技术规范jtj275-2000; (18)水运工程混凝土试验规程jtj270-98; (19)疏浚工程技术规范jtj319-99; (20)水运工程土工织物应用技术规程jtj/t239-98; (21)港口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s257-2008; (22)水运工程水工建筑物原型观测技术规范jtj218-2005; (23)港口设施维护技术规范jtj289-97 (24)港口工程环境保护设计规范jts149-1-2007; (25)水运工程爆破技术规范jts204-2008; (

13、26)爆破安全规程(gb6722); (27)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爆破物品管理条例; (28)水运工程质量检验标准(jts257-2008)。 (29)水运工程标准施工招标文件(jts110-8-2008)。 (30)水运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jts271-2008)。 以上规范如有修订、补充,必须执行最新版本。港口规范与质量检验评定标准对质量规定不一致时,以质量检验评定标准为准。3 自然条件3.1 气象 本地区属海洋性气候,气象要素的季节性变化较明显。 金州湾气象要素统计资料取自金州气象站。该站坐标为3903n,12142e(金州镇),气象站拔海高度15.0m。 3.1.1 气温 累年平均气

14、温为10.3;极端最高气温为38.1,发生在1972年6月10日;极端最低气温为-19.0,出现在1977年1月2日。 气温的季节性变化较大,夏季(8月)累年平均气温高达23.9;冬季(1月)累年平均气温低到-5.0。 3.1.2 降水 本工程区域的降水量分布呈季节性分布,夏多冬少,夏季降水量显著增加,平均为395.1mm,占全年的66%;冬季降水量最少,平均为35.8mm,仅占全年的6%;春季平均为75.9mm,秋季平均为92.9mm,各占全年的13%和15%,秋季多于春季。其中8月最多为164.6mm,占全年的27%,1月最少为4.8mm,仅占全年的1%。 累年平均降水量为599.7mm;

15、最多年降水量为708.6mm,出现在1973年;最少年降水量425.9mm,出现在1975年;最大日降水量为186.4mm,出现在1980年8月12日。 累年平均降水日数为70.5d;年降水日数最多为73d,出现在1973年;最少为71d,出现在1975年。降水日主要集中在夏季,平均为30.4d,占全年的43%;春季平均为15.0d,占全年的21%;秋、冬两季相近,分别为12.4d和12.7d,均占全年的18%,冬季略多于秋季。其中7月最多,平均为10.9d,占全年的15%。2月最少,平均为2.7d,仅占全年的4%。 3.1.3 风 (1)风况 本区域常风向为sse向,频率15%,次常风向为s

16、e向,频率10%;e向风最少,频率仅占1%。其季节分布为:春季以sse向风为主,频率19%;夏季sse向风势力显著加强,频率高达23%;秋季风向多变,n向和sse向风交替出现,频率均为12%;冬季n向风占优势,频率达17%。详见风玫瑰图见图3-1。图3-1 金州湾风玫瑰图 本区年平均大风(8级)日数为29.5d,主要集中在冬、春两季(11月至翌年5月),平均为24.8d,占全年的84%,69月少,平均为2.2d,仅占全年的7%。年最多大风日数为47d,出现在1972年;最少为18d,出现在1980年。 3.1.4 雾 累年平均雾日数为13.0d;年度最多为19d,出现在1974年;年度最少为6

17、d,出现在1975年。 本区雾日分布是夏季多,平均为4.8d,占全年的37%;秋季少,平均为1.4d,占全年的11%。春季平均为3.7d,冬季平均为3.2d,各占全年和28%和24%。其中7月最多,平均为2.5d,占全年的19%;8、9两月最少,均为0.3d,仅占全年的2%。3.2 水文 本工程海域无长期潮位观测资料,仅在2005年4月2006年3月首次对金州湾进行设站观测,本次潮汐、波浪观测站站址同时选择在金州湾南岸,棋盘磨村圣水山庄临海山头,海拔高程22m。验潮站地理坐标为:北纬390401、东经1213300。仅在2005年4月2005年12月进行过为期9个月的潮位观测。 3.2.1 潮

18、位 3.2.1.1 基面关系 现阶段采用原测量单位根据实测资料并进行补充分析得出的基面关系,参见图3-2。图3-2 金州湾基面关系 3.2.1.2 潮汐特征值及潮型 采用与本工程于05年4月05年12月实测潮位资料统计计算,依据潮汐类型划分标准,金州湾潮汐类型属于不规则半日潮。 本海区的潮位特征值如下(基面为85高程基准面,下同): 平均高潮位0.58m; 平均低潮位-0.66m; 大潮平均高潮位0.76m; 大潮平均低潮位 -0.82m; 小潮平均高潮位0.38m; 小潮平均低潮位 -0.48m; 平均高高潮位 0.81m; 平均低高潮位 0.34m; 平均低低潮位 -0.86m; 平均高低

19、潮位 -0.47m; 平均涨潮历时5h39min; 平均落潮历时6h11min。 3.2.1.3 工程设计水位 本工程海域仅有05年4月05年12月间9个月实测潮位资料,经综合比较、分析,现阶段,暂采用工程设计水位如下,随着技术论证的深入,可能会进行完善及修订。 设计高水位 0.97m; 设计低水位 -1.39m; 极端高水位 1.97m(重现期:50a); 极端高水位 2.09m(重现期:100a); 极端高水位 2.24m(重现期:200a); 极端低水位 -2.99m(重现期:50a)。 3.2.2 波浪 3.2.2.1 波况 依照9个月波浪观测资料进行分析,本海域常浪向为nw,出现频率

20、为14.64%;次常浪向为w,出现频率为13.91%;强浪向为n,出现的最大泊位为2.6m;次常浪向为nw,出现的最大波高为1.7m。 金州湾各级各向波高频率分布表(2005.42005.12)表3-1单位:%分级波向0.30.40.50.60.70.81.01.11.21.3合计n1.82 2.82 1.45 2.82 1.55 3.45 13.91 nne0.36 0.55 0.27 0.00 0.09 0.00 1.27 ne1.36 1.00 0.09 0.09 0.00 0.00 2.55 ene0.09 0.18 0.18 0.00 0.00 0.00 0.45 e0.36 0.1

21、8 0.18 0.00 0.09 0.09 0.91 ese0.09 0.27 0.00 0.09 0.00 0.00 0.45 se2.45 0.91 0.18 0.00 0.00 0.00 3.55 sse0.09 0.00 0.00 0.00 0.00 0.00 0.09 s0.36 0.27 0.00 0.00 0.00 0.00 0.64 ssw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sw0.45 0.36 0.09 0.00 0.00 0.00 0.91 wsw0.27 0.00 0.00 0.00 0.00 0.00 0.27 w2.91 1.64

22、0.45 0.00 0.00 0.00 5.00 wnw0.55 0.64 0.45 0.00 0.00 0.00 1.64 nw5.00 4.18 4.09 0.64 0.73 0.00 14.64 nnw0.73 0.91 0.64 0.18 0.45 0.00 2.91 c50.82 0.00 0.00 0.00 0.00 0.00 50.82 合计67.73 13.91 8.09 3.82 2.91 3.55 100.00 图3-3 金州湾波玫瑰图 3.2.2.2 设计波要素 现阶段,本工程采用的设计波要素见表3-2、3-3。随着研究的深入,将进行修订及完善。护岸不同段设计波高和周期表

23、表3-2(设计高水位重现期100a)位置方向h1%(m)h4%(m)h5%(m)(s)北护岸n54.44.37.1wnw4.53.93.86.5nw5.14.64.57.3w4.53.93.87.3西护岸按1#w4.53.93.87.3wsw4.643.98.7sw4.643.99.0西护岸2#w4.53.93.87.3wsw4.53.93.88.7sw4.43.83.79.0南护岸1.51.31.24东护岸n2.742.12.05.1护岸不同段设计波高和周期表表3-3( 设计高水位、重现期10a)波要素方向 h1%(m)h4%(m)h5%(m) (s)n2.92.52.45.7wnw2.01

24、.71.65.0nw3.02.72.65.9w1.91.61.55.2wsw2.21.91.86.9sw2.11.81.77.0 3.2.3 潮流 根据海流观测资料分析,本区海流主要由潮流和风海流组成,其中潮流占绝对优势,属非正规半日潮流。 本拟建工程水域潮流以旋转流为主,各层水流均按逆时针方向旋转。各测站大潮平均最大潮流与最大可能潮流是一致的。平均最大潮流强的站、层其最大可能潮流亦强。流速由表层至底层逐渐递减,具体见表3-4、3-5。大潮平均最大潮潮流流速、流向分布表表3-4单位: cm/s,站 号层 次表 层中 层底 层流 速流 向流 速流 向流 速流 向16.923010.12827.7

25、26026.820710.62579.4259314.624715.025213.0252可能最大潮潮流流速、流向分布表 表3-5单位: cm/s,站 号层 次表 层中 层底 层流 速流 向流 速流 向流 速流 向112.629218.928012.8255216.022520.825218.8258325.824826.025221.5250 3.2.4 海冰 金州湾每年冰期约3个月,即一般年份从12月份上旬至翌年3月上旬出现冰情,岸边有固定冰生成,其厚度介于520cm之间,流冰可借助海流和东北风作用移向湾外。该湾湾内流冰主要依赖于风和海流运移,落潮流出较涨潮流进的冰为多。流冰速度在2030

26、cm/s左右,呈带状分布。金州湾冰况对人工岛工程影响不大。 金州湾2005年初冰日为12月15日,封冻日为1月10日,解冻日为3月15日,融冰日为3月30日,总冰期约3个月左右。自观测站岸边向北1.5km范围内均有不同程度冰冻,冰封后固定冰边界变化不大,距岸约为150m左右,且冰厚增加比较缓慢,一般说来,1月下旬和2月上旬可达最大厚度,沿岸地区可达60cm左右。 1969年的2、3月份,曾出现有记载以来特别严重的冰情,终冰期较常年晚20多天,2月27日3月15日,渤海海面几乎全被海冰覆盖。据当地渔民回忆,此期间,金州湾沿岸固定冰厚度一般为2030cm,湾内堆积冰高度12m。3.3 地质 3.3

27、.1 开山区勘察资料 开山区勘察资料摘自辽宁省有色地质局勘查总院2010年3月提交的大连市甘井子区姚家村大华山砂石土矿区勘查地质报告(公海大道以西)(电子版资料,仅供参考,准确资料以正式地勘报告为准)。 3.3.1.1 位置交通和自然地理 矿区位于大连市北西直距16km,行政区划隶属于甘井子区南关岭街道姚家村及大连市甘井子区辛寨子街道革镇堡村管辖。矿区中心地理坐标为:北纬390315,东经1213530,矿区面积5.73km2。 矿区交通方便,丹东?大连高速公路在其矿区中部通过。距哈大铁路南关岭火车站5km,市级公路公海大道及土(城子)?革(镇堡)公路可直达矿区。区内供电设施完备,东北电网为区

28、内各项建设提供充足的能源。大连市政府大力支持临空产业园填海造地工程建设,外部建设条件良好。 矿区属低山丘陵区,海拔高度为5235.9m,矿区北部濒临渤海海岸。气候为温带季风区,具有海洋影响的特点。年平均温度10.2,极端最高温度35.3,极端最低温度-21.1。年平均总降水量658.7mm,一日最大降水量171.1mm,雨季集中在七至九月份。全年平均风速5.2m/s,30年一遇最大风速31.0 m/s,全年最多风向n,频率15%。年平均结冰日数114.6天,最大积雪厚度37cm,土壤标准冻深0.70m,最大冻深0.93m。气候对矿山开采基本上无影响。 附近居民以渔业水产捕捞及养殖业为主,农业为

29、辅,剩余劳动力较少,区内农业主要种植玉米、大豆。在矿区北部部分区域有防风林分布,主要树种有红松、柞树等,树木不繁茂,归属甘井子林业局管辖。 矿区附近矿产资源较丰富,主要为水泥石灰石矿及溶剂石灰岩矿等。以往矿山主要为开采石灰石为主。 3.3.1.2 区域地质及矿区地质 3.3.1.2.1 区域地质 本区大地构造位于中朝准地台(i)、胶辽台隆(ii)、复州(瓦房店)台陷(iii)、城子坦断块与复州?大连凹陷(iv)交界处。 (1)地层 区域出露上元古界震旦系(z)、寒武系(z-gh)及第四系(q)(见区域地质图)。区域地层由老至新简述如下: 震旦系 区域上分布于矿区及矿区西南部。主要分布自下而上为

30、: a、长岭子组(zc):上部绢云板岩、钙质板岩与灰岩互层,顶部灰岩增多。中部灰色板状粘土质粉晶灰岩与板岩互层,下部黑云片岩、绢云黑云板岩、绢云黑云千枚岩夹大理岩。 b、南关岭组(zn):上部为灰色中厚层状粉晶灰岩夹迭层石灰岩;下部为灰褐色薄层砂质灰岩。 c、甘井子组(zg):以粉晶白云岩为主,上部为含砂屑白云质灰岩,中上部含燧石结核及燧石条带,底部夹迭层石白云岩。 d、营城子组(zy):上部为中厚层砾屑、砂屑粉晶灰岩,含白云质亮晶灰岩,偶夹页岩;中部为中厚层砂屑细粉晶灰岩,中细晶灰岩(鸟眼);下部为迭层石白云质灰岩、层纹石灰岩,底部为细粉晶含白云质灰岩。 e、十三里台组(zs):灰色、紫红色

31、藻灰岩、泥灰岩、页岩。 f、马家屯组(zm):薄层中厚层泥灰岩。 g、崔家屯组(zzj):以粉质页岩为主,底部夹有迭层石灰岩透镜体,中部与海绿石石英杂砂岩互层。 h、周家崴子(zzs):以含铁质海绿石石英砂岩为主,夹有石英杂砂岩及少量页岩。 i、王家坦(zwj): 黄绿色页岩为主,夹有紫色页岩、粉砂质页岩。 寒武系( z-gh) 地层主要分布在矿区西部零星出露,岩性为含粘土质泥粉晶灰岩为主,局部夹有钙质页岩、层纹石灰岩,顶部为细粉晶白云质灰岩 第四系(q4): 岩性为砾石、碎石质亚粘土、亚砂土、砂质砾石,分布于海积阶地以及丘坡和坡脚。 (2)岩浆岩 本区分布的岩浆岩均为基性辉绿岩呈岩株及岩床产

32、出。 岩床:走向30,宽约250-500m,长约84km左右,展布于甘井子组粉晶白云岩中岩层展布。 岩株:走向290,宽约250m,长约4km,展布于甘井子组粉晶白云岩中切层分布。辉绿岩分强风化带、中等风化带、微风化带,分带比较明显。 (3)断裂构造 区内构造不发育,主要分为北东向和北西向断裂构造。 北东向断裂构造 走向ne25-35,倾向nw或se,倾角60-85,构成压扭性逆冲断裂,单条断裂延长300-6000m,宽1-20m,断裂中常见有脉岩充填。 北西向断裂构造 主要为压扭性断层:走向nw300-330,倾向sw或ne,倾角60-75,宽1.2-1.5m,推断延长1500m,断层带内见

33、构造透镜体、片理化现象、少量断层泥及擦痕。根断层面擦痕分析,上盘向北西方向移动,垂直擦痕分析,上盘斜冲,下盘下降似为以压为主兼扭性断层,在甘井子组比较发育,见两条断层贯穿于辉绿岩及白云岩中,沿层及切层分布。 3.3.1.2.2 矿区地质 (1)地层 矿区内地层出露自下而上为: 南关岭组灰岩(znh):主要为南关岭组上部地层,灰色中厚层状粉晶白云质灰岩夹迭层石灰岩,岩溶不发育。 甘井子组白云岩(zgb),以粉晶白云岩为主,上部为含砂屑白云质灰岩,中上部含燧石结核及燧石条带,底部夹迭层石白云岩。岩溶不发育。 营城子组灰岩(zyh):为营城子组底部细粉晶含白云质灰岩,岩溶不发育。仅在旧采场发现一处小

34、溶洞,规模为0.50.8m。 第四系全新统碎石质亚粘土(o41edl) 为残坡积物,呈灰褐、黄褐色,结构较紧密。主要组分:亚粘土、红粘土及碎石。亚粘土由泥质、粉土及砂质组成,含量90%以上,碎石呈棱角状,主要成分为碎片状灰岩等,大小在3-5cm,碎石含量小于10%。厚度110m。主要分布于矿区北侧坡脚局部地段。 (2)岩浆岩 本区分布的岩浆岩均为基性辉绿岩,呈岩株及岩床产出。 辉绿岩:灰绿色,辉绿结构,块状构造,矿物成分:斜长石,辉石为主,少量角闪石、橄榄石及微量黑云母。 (3)断裂构造 矿区内断裂构造不发育,仅在矿区北部发现一条北东向断裂构造,走向ne25-35,倾向nw倾角85,断层带内见

35、构造透镜体、少量断层泥及擦痕。为压扭性逆冲断裂。宽1.21.5m,推断延长1000m。 矿区范围内,岩石节理不甚发育,主要见有两组节理,第一组节理产状为:倾向320,倾角40;第二组节理产状为:倾向130,倾角80。以第一组前者为主。 矿区地质情况详见矿区地形地质图和剖面图。 3.3.1.3 矿床地质特征 3.3.1.3.1 矿体特征 西区作为大连临空产业园填海造地工程料源区,由于矿体开采建筑用砂石土用于填海工程,所以矿体中所用组分全部利用,可开采利用的矿石为白云岩、石灰岩、辉绿岩及少量土体。 矿体赋存于上元古界震旦系南关岭组、甘井子组、营城子组地层及部分辉绿岩,其延伸分布规模受层位控制。矿体

36、顶板出露标高+7.9m+233.60m。 矿体底板标高+7.9+85.35m。(遵照业主给定的大连临空产业园竖向可采设计标高图附图6),最低可采底界标高+7.9?+85.38。最低可采底界标高高于当地侵蚀基准面。构成矿体主要岩性为灰岩。矿体呈较规则多边形,矿体规模:长6001300m,宽200800m。矿体全部出露地表。矿石分为强风化辉绿岩,中等风化石灰岩、辉绿岩,微风化石灰岩,白云岩。岩体基本质量等级iiiiv级属较软岩,岩石易于爆破,对开采有利。填海后岩石不易腐蚀、软化。 矿区北侧见于310m厚的粉质粘土局部为次生红黏土,开采时需进行剥离,为了便于矿山后期进行土地复垦,应对表土层进行保留。

37、若需土体填海,红粘土具复水后增大而崩解的特征,为工程不良土体,填海过程中要与岩石适量级配。 3.3.1.3.2 矿石质量 矿石自然类型:灰岩、白云岩及辉绿岩。 矿石结构主要为粉晶结构,生物碎屑粉晶结构,矿石构造主要中厚层块状构造,矿石密度较大,结构较均匀。 灰岩矿石主要化学成分:根据区域调查资料cao38.148.2%;mg01.16.5%;sio24.717.4%;ai2o33.56.7%;fe2o3 0.52.1%;na2o 0.020.04;k2o0.61.9%。 白云岩矿石主要化学成分:根据区域调查资料cao37.139.23%;mg016.119.57%;sio22.8518.6%;

38、ai2o30.55.8%;fe2o3 0.462.5%;na2o 0.020.04;k2o0.61.8%。 辉绿岩主要:化学成分:根据区域调查资料;sio249.57%;ai2o314.3%;fe2o3 2.46%;cao6.73%;mg07.74%,na2o2.59;k2o0.81%。 矿石物理化学性能指标符合建筑用砂石土要求,基本满足填海要求。 其矿石物理性能分述如下: (1)残坡积土,主要为粉质粘土及红粘土。 粉质粘土:黄褐色,可塑,稍有光泽,干强度及韧性中等,摇震反应无,系中压缩性土,含水率(w)%28.4,质量密度p(g/cm)3 1.92,塑性指数ip16.70,压缩系数a0.10

39、.2(1/mpa)0.400,局部含碎石、角砾,粉质粘土承载力特征值200(kpb)。残坡积厚度在0.21.5m之间平均厚度1.0m左右,矿区普遍分布,局部地为土体较厚2.0左右。 红粘土:红褐色,碎块状结构,富裂隙发育,摇震反应无,干强度及韧性中等,有光泽系中压缩性土,含水率(w)%38.6,质量密度p(g/cm)31.8,塑性指数ip20.8,压塑系数a0.10.2(1/mpa)0.45,液限wl52.6,红粘土承载力特征值180(kpa)红粘土具上硬下软,裂隙发育,复水后增大而崩解的特征故为工程不良土体,填海过程中要与岩石适量级配。,红粘土层厚3.010.0m,主要分布在矿区北部沟谷处。

40、 (2)南关岭组石灰岩(znh): 南关岭组中等风化石灰岩:深灰色,粉晶结构,中厚层状构造,矿物成分:方解石为主,微量白云石。构造及风化裂隙发育,岩体呈碎裂状结构。岩体质量指标rqd,较好的,风化系数kf 0.40.8,岩石密度为2.732.81g/cm3,岩石单轴饱和抗压强度r23.69mpa,抗拉强度5.79.3.0mpa,吸水率0.360.54%,软化系数kr 0.85,岩体基本质量等级iv级属较软岩,产状280320/sw4560,风化厚度10.020.0。(仅在02剖面出露),出露长600m,宽299m,矿体底板标高40180m,岩石易于爆破。填海后岩石不易腐蚀、软化。 南关岭组微风

41、化石灰岩 深灰色,粉晶结构,厚层状构造,岩块断口新鲜,岩石强度接近新鲜岩石,有少量风化裂隙,岩体较完整。风化系数kf 0.80.9;软化系数kr 0.91,为不软化岩石;吸水率0.360.54%,岩石单轴饱和抗压强度r42.68mpa,抗拉强度5.79.30mpa,岩体基本质量等级iii级,属较硬岩, 岩石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2200(kpa),风化厚度5060m;岩石易于爆破,填海后岩石不易腐蚀、软化。矿体主要分布在矿区北东部,0线2线之间,出露长600m,宽200m。矿体出露标高118.0m148.0m。矿体底板标高+60+70.0m。 (3)甘井子组白云岩(zgb) 微风化白云岩:浅灰色

42、,灰白色,隐晶及粉晶结构。中厚层状构造,矿物成分:白云石为主,微量方解石。岩芯呈短柱状及长柱状,岩石质量指标rqd,较好的,岩石风化系数kf 0.80.9,软化系数kr 0.91,为不软化岩石,岩石单轴饱和抗压强度r58.38,岩体基本等级iii级,属较硬岩;岩石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2000(kpa),产状:以290330/sw2545为主,少量呈5080/ nw3035,风化厚度5065m。岩石易于爆破,填海后岩石不易腐蚀、软化。矿体主要分布在矿区东部0线7线之间,大面积出露,出露长1500m,宽1000m。矿体出露标高30.0m233.60m。矿体底板标高6170.0m。 (4)营城子组石

43、灰岩(zyh): 中等风化石灰岩:浅灰色,深灰色,粉晶结构,中厚层状构造,矿物成分:方解石为主,微量白云石。局部夹白云质灰岩,岩石质量指标rqd,较好的,风化系数kf 0.40.8,软化系数kr 0.86为不软化岩石,饱和单轴抗压强度r26.87mpa,为不软化岩石,岩体基本质量等级iv级属较软岩岩石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1100(kpa),风化厚度20.030.0m。岩石易于爆破,填海后岩石不易腐蚀、软化。矿体主要分布在矿区西北部9线13线之间,大面积出露,出露长1000m,宽800m。矿体出露标高30.0m154.40m。矿体底板标高1627.0m。 微风化石灰岩:浅灰色,深灰色,粉晶结构,

44、中厚层状构造,有少量风化及构造裂隙仅在裂隙面见铁锰质渲染和略有变色,岩体呈层状结构,岩体较完整,风化系数kf 0.91.0,软化系数kr 0.92为不软化岩石,岩石饱和单轴抗压强度r44.37mpa为不软化岩石,属较硬岩,岩体基本质量等级iii级岩石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2100(kpa),风化厚度3050m。岩石易于爆破,填海后岩石不易腐蚀、软化。矿体主要分布在矿区西北部9线13线之间,大面积出露,出露长800m,宽1000m。矿体出露标高30.0m154.40m。矿体底板标高1627.0m。 (5)辉绿岩: 强风化辉绿岩:灰绿色,微显辉绿结构,块状构造,矿物成分显著变化,长石部分风化为高岭土

45、,暗色矿物风化为铁质,仅见黑云母。风化裂隙发育,岩块用手能折断,风化系数kf 0.4,点荷载饱和抗压强度c3.69 岩石质量指标rqd,较差的,岩体基本质量等级v级,产状345/sw3545,辉绿岩呈呈岩株及岩床产出。风化厚度8.010.0m。 中等风化辉绿岩:灰绿色,辉绿结构,块状构造,矿物成分:斜长石,辉石为主,少量角闪石,橄榄石及微量黑云母。构造及风化裂隙发育,风化系数kf 0.40.8,软化系数kr 0.82为不软化岩石,饱和单轴抗压强度r34.51,岩石质量指标rqd,较好的,岩体基本等级iv级属较软岩岩石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1300(kpa),风化厚度25.030.0m。 微风化辉

46、绿岩:灰绿色,辉绿结构,仅在裂隙面见铁锰质渲染或略有变色,有少量风化裂隙岩芯呈短柱状及长柱状,岩石质量指标rd,较好的,风化系数kf 0.80.9,软化系数kr 0.888为不软化岩石,饱和单轴抗压强度r87.67mpa,综合评定岩石属较硬岩,岩体基本质量等级iii级岩石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3000(kpa),风化厚度4050m,矿体主要分布在矿区西北部5线9线之间,出露长1300m,宽800m。矿体出露标高30.0m139.40m。矿体底板标高4151.0m。辉绿岩岩石矿物成分与石灰岩、白云岩矿物不同,此外强风化辉绿岩遇水具有软化特点,填海时应注意岩浆岩与沉积岩的颗粒级配及风化程度级配。 3

47、.3.1.4 开采技术条件 (1)水文地质条件 矿区濒临渤海海岸,属温暖季风半湿润海洋气候特点,四季分明,气候温和,年平均温度10.3,极端最高温度38.1,极端最低温度-19.0。年平均降水量599.7mm,年最大降水量708.6mm(1973年),日最大降水量186.4mm(1980年8月12日)。降水量主要集中在69月,约占全年降水量的73%。年平均降水日数70.5d,日降水量25mm的年平均降水日数7.1d,降雪期为11月至来年3月,年平均降雪日数为12d,最大积雪厚度38mm。 矿区地处低丘陵区,地势较缓,植被不发育,矿体地表裸露较好。矿山为露天开采,开采底界标高+7.9?85.35

48、m高于当地侵蚀基准面,地势中部高,向南、北、西变缓,设计可采基准面有利于自然排水。地表汇水后直接流入大海,矿区内无表径流,在该区施工8个钻孔均未发现地下水。通过对该区以往旧采石场调查和本次钻探施工未发现溶洞,岩溶不发育,开采作业区及山体无漏水现象;无明显破坏矿体的断层,矿床主要充水因素为大气降水,汇水量不大,雨季时采场积水可自然排泄,不会造成采场露天区内充水现象发生。 综上所述,矿床水文地质条件属简单类型。 (2)工程地质条件 采场边部、底板均为石灰岩、白云岩、辉绿岩(其物理性能见试验报告)。岩石节理裂隙不发育,岩石结构较致密,完整坚硬。岩石抗压性能较好,属稳固性硬质岩石,抗风化能力较强。适宜

49、地表露天开采。工程地质条件属简单类型。 在区、区,高速公路及在高压电网边坡开挖过程中要注意岩石滑落现象;在开采过程中要做专门边坡支护方案。另外在区北部局部地段土体较厚,为粉质粘土,局部为次生红黏土层厚3.0 5.0m,红粘土具上硬下软,裂隙发育,复水后增大而崩解的特征,为工程不良土体,填海过程中要与岩石适量级配。 (3)环境地质条件 未来矿山采取露天开采方式,开采在最低侵蚀基准面以上,地表无迳流,未见地下水分布,开采不会造成区域地下水位大幅度下降;矿区可采区以上未发现溶洞,岩层稳固,开矿过程中不会造成地面沉降,影响自然生态环境。但开采过程开要注意可采基准面以下碳酸盐岩隐伏溶洞。通过野外调查,未发现灾害地质迹象;通过资料收集该区岩石、土体未发现有毒及放射性物质,矿床开采时不会产生对人体有害的物质成分,填海后不会对海水造成污染。 矿山附近基础设施较多,距居民区较近,露天开采爆破及运输过程中,所产生的产生的噪音及少量烟尘、粉尘将会对人体造成危害,并污染周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