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管测评体系刺杀领导的平庸_第1页
高管测评体系刺杀领导的平庸_第2页
高管测评体系刺杀领导的平庸_第3页
高管测评体系刺杀领导的平庸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高管测评体系刺杀领导的平庸测 评 体 系 之 所 以 能 防 止 员 工 流 于 平 庸 是 因 为 它 始 终 强 调 改 进 和 完 善 。但是如果有了一套测评体系,领导们就不可能只满足于自己的头衔和角色,而是被注入了新的动力。许多企业刚刚起步的时候,“十几号人七八条枪”已经算是满大的排场,生存的压力加上人手的局限,什么分工体系、什么制度建设,都只能先放在一边。创业者们常常只能既当将军又当兵,凭借自己个人的能力去打游击战,不同的职能在同一个人身上交叉重叠是很平常的事。而且在这个阶段, 整个团队都很清楚他们共同的使命就是竭尽全力让这份事业成长起来。那时候评价一个管理者是否成功的唯一的标准就是

2、:每一天下班的时候,你和你的企业仍然在这个世界上屹立不倒就拿集团来说吧,年我创立这家人力资源公司的时候只有一名员工我太太。后来,我陆续延聘了人事、运营和财务方面的几位顶级人才。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我的这个小团队每个人头上都戴着好几顶 “帽子 ”,他们既是高级执行官也是普通员工和管理者,他们的奋斗目标就是发现客户、取悦客户,尽可能地为公司节约成本、赚取利润。从年代末期开始, 开始走上了成长的快车道, 员工人数很快从人膨胀到人, 连续五次被 公司 杂志评为全美成长最迅速的私人公司之一。从那以后我开始意识到我的高管团队必须要改革了。随着公司的财务日趋稳健,从前那种“为了多活一天而全力打拼”的精神状态可

3、能会逐渐让位于各种贪图安逸的情绪和部门之间的内耗。高层管理人员的能力也很可能适应不了新的要求。高管测评体系当然, 这类问题是每一个走向成熟的企业都可能遇到经典问题。如果解决不好, 这些曾经敏捷而奋勇的小公司很可能会被其它更加灵活的后来者超过。这是我不愿意看到的,我希望的高管们永远迅捷、生猛、敏锐,一如他们在公司的草创时期所表现出来的那样。为了确保这一点, 我引入了一个工具: 高管测评体系 () 。尽管很多人说建立一支梦幻高管团队更多的是一门艺术而不是科学,但我们必须承认: 当公司成熟以后, 你需要一个规范的测评体系来衡量那些曾经很简单明了的绩效指标。在, 我们给每一个高管团队都设立了一套测评体

4、系。每一位高级执行官对于他们职责范围内的每一项数字都有完全的处理权,他们用这些数字来考核他们各自的班子。另外,高管们 还 用 这 套 体 系 来 设 定 他 们 的 工 作 目 标 , 帮 助 他 们 就 关 键 性 的 问 题 做 出 决 策 。换句话说,测评体系的建立促使一个成熟企业的高管们在共同目标的建设和沟通方面变得更加积极。 因为这使得他们不能继续依赖从前那种散漫、随意的管理方式,各部门的员工们也能因此而避免碌碌无为、相互掐架,或者成为“彼得原理 ”(注: , 这 里 指 员 工 升 到 了 一 定的 职 位 就 不 再适 应 工 作 , 详见 链 接 ) 的 牺牲 品 。对抗平庸测

5、评体系之所以能防止员工流于平庸是因为它始终强调改进和完善。一个财务上已经脱离风险期的企业, 人们已经看不到实际的威胁,艰苦奋斗的那一套东西可以束之高阁了,于是高级执行官们很容易就会屈服于思维惯性。但是如果有了一套测评体系,领导们就不可能只满足于自己的头衔和角色,而是被注入了新的动力。 因为在每一个报告期内,他们必须对他们已经承诺的各项具体的指标做出答复。这个 当 中 不 仅 仅 有 公 司 总 体 的 指 标 , 还 有 他 们 各 自 职 能 部 门 的 具 体 要 求 。度量你的管理比如在,销售与市场总监需要关注的就是一些所谓先导指数,比如说有网上收到多少份申请和咨询;销售代表组织了多少场

6、见面会。而公司的销售预测会根据这些数字进行 调 整 , 而 且 每 一 位 高 层 管 理 者 都 必 须 亲 自 参 与 和 这 些 指 标 相 关 的 各 项 活 动 。高管们很快就对他们面临的压力做出了反应。去年,公司高层发起了一场叫做“秋季攻势 ”的运动, 旨在跟踪客户和“被猎对象 ”对公司的看法和印象,并且嘉奖公司内部对提高客户满意度做出贡献的员工。 尽管销售总监最终的职责只是要达到他们自己在测评体系上确定的指标,但实际上在公司的每一个层面上你都可以清楚地感受到他们的努力所激发出来的能量。效 果 如 何 呢 ? 创 下 了 有 史 以 来 最 高 的 一 次 月 度 销 售 记 录

7、。减少摩擦一个完善的测评系统还有助于消弭成熟企业各部门之间的摩擦。随着年代末 公 司 员 工 人 数 的 激 增 , 企 业 内 部 的 沟 通 和 协 作 成 了 一 个 重 要 的 管 理 目 标 。有了这套测评体系, 我们的高层领导在决策和处事的时候能够把我们这个已经长大的企业仍然当作小企业来看待。 公司越大, 对于员工来说就越难看到他们自己的努力与公司的最高目标 比如说利润增长 之间的联系。如果能够把员工的工作期望与高管们的测评指标挂起钩来,那么这种联系就会变得清晰很多。还有一个好处就是,测评体系的存在可以防止高管们走入他们力所不能及的工作岗位,也就是所谓 “彼得原则 ”。随着公司走向

8、成熟,一些在公司早期升迁很快、成绩斐然的高管缺乏新的发展阶段所需要的工作技能,那就不能盲目地因为过往的功绩而给他们“加官晋爵 ”。对于企业家来说, 是否给那些虽然忠诚但是已经不再适应岗位要求的老臣保留职位是一个令人愁肠百结的两难选择。如何正确处理一位在过去曾经为你的企业贡献了巨大价值的老员工固然重要, 但是更加重要的是尊重这个企业组织最根本的利益。一个测评体系的存在可以保证你在评价高层管理人员绩效的时候更多地注重客观的结果,而不是凭个人感情用事。白纸黑字的指标摆在那里,你的决定就会有说服力得多,而且我发现有的元老们会明智地选择主动离开。当一个企业每天的使命就是生存的时候,凭各自八仙过海的神通去

9、打拼的游击战是有效的。但是公司长大以后,这种自发式的管理必须由一个用以构建、维系和传播企业目标的规范化的体系来代替。 虽然这个体系并不能完全消弭成长中的痛苦,但是它至少有助于一个企业走得更远。【作者简介】马丁 巴比尼克,岁,美国加州集团公司创始人、总裁、。公司主要 从 事 高 科 技 公 司 的 猎 头 服 务 , 年 营 业 收 入 万 美 元 。彼得原理彼得原理()的内容是:“在一个等级制度中,每个职工趋向于上升到他所不能胜任的地位。”彼得指出,每一个职工由于在原有职位上工作成绩表现好 (胜任),就将被提升到更高一级职位;其后,如果继续胜任则将进一步被提升,直至到达他所不能胜任的职位。由此导出的彼得推论是,“每一个职位最终都将被一个不能胜任其工作的职工所占据。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