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高一历史必修二知识点梳理5篇分享 学习任何一门科目都离不开对知识点的总结,尤其是同学们在学习历史时,更要总结各个知识点,这样也方便同学们日后的复习。下面就是给大家带来的高一历史必修二知识点总结,希望能帮助到大家!高一历史必修二知识点总结1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发展历程(见以前的讲义)特点a、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b、地区分布不平衡,主要分布于东南沿海地区;c、行业分布不平衡,主要集中在轻工业,始终没有形成完整的工业体系;阻碍因素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决定民族资本主义在其发展过程中必然受到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启示:a、实业救国的道路行不通 b、民族独立是国家富强的前
2、提;高一历史必修二知识点总结2“蒸汽”的力量1、英国首先发生工业革命的原因:(1)海外殖民扩张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资金和市场(2)圈地运动为资本主义发展劳动力和资本(3)手工工场积累了丰富的技术(4)资产阶级代议制度为资本主义发展政治保障(前提条件)2、英国工业革命的成就(1)开始:部门:棉纺织业珍妮纺纱机的发明与使用1771年,阿克莱特在德比设立第一座水力纺纱厂,表明近代机器大工业的诞生和资本主义大工厂制的确立。(2)工业革命成就主要表现在:纺织业:1771年,阿克莱特成立第一座水力纺织厂;动力:瓦特制成万能蒸汽机,工厂制得到推广。交通运输:蒸汽逐渐成为交通运输业的动力机器;汽船(美国人富尔顿
3、1807年发明)成为连接世界各地的主要交通工具;1814年,英国人史蒂芬孙发明火车,标志着陆上交通进入蒸汽动力时代。5、英国工业革命的影响工业革命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使英国从农业国变为工业国,从此英国资本主义经济快速发展,到19世纪中期成为“世界工厂”;工业革命改变了英国的经济地理状况和人口结构,工业革命使社会_两大对立的阶级工业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工业革命促进了科学教育事业的发展和科学共产主义的诞生。(5)促进了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6、工业革命的扩张(1)推动因素:1825年英国取消机器出口的禁令;1798年,惠特尼使用标准化生产滑膛枪,推动了通用机床工业的诞生和工业生产的标准化。(2)影
4、响:工业革命在欧洲大陆和美洲广泛开展;美国机械制造业迅速处于地位;机械化生产的迅速普及,推动了世界工业化的进程。7、自由主义经济思想:是资本主义自由竞争时代的经济思潮,主要代表人物: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主要内容:要求进一步摆脱封建束缚,实行自由经营、自由竞争和自由贸易。8、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1)初步形成的时间:19世纪中期(2)初步形成的标志:日本的“开国”和澳大利亚成为英国的殖民地以及中国的“门户开放”,标志着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3)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原因:a.工业革命使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空前发展,为满足急剧扩大的生产和商品销售的需要,列强在世界范围内扩张,使世界上绝大部
5、分落后国家和地区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b.工业革命密切了国际交流,使世界各国各地区之间的交往更加频繁,为世界市场的形成准备了物质条件。c.工业革命促进了国际间人口和资金的流动,引起交通运输业技术革命,先进的交通工具促进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生产方式的传播,促进了国际间人口和资本流动,扩大了工业文明对世界的影响,联结世界经济的纽带逐渐形成。d.工业革命改变了世界格局,促进了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殖民体系的形成为世界市场形成的重要保障。高一历史必修二知识点总结3近代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渐进过程也是思想不断解放的过程:地主阶级抵抗派林则徐、魏源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洋务派提倡“师夷长技以自强”
6、(中体西用);资产阶级维新派主张维新变法,建立君主立宪制;革命派追求民主共和,进行了辛亥革命;资产阶级激进民主主义者陈独秀提倡民主和科学,掀起了新文化运动;以李大钊为代表的无产阶级接受了马克思主义思想。近代中国人从学造器物、仿行制度到提倡思想解放,即从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到学习西方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再到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不断探求强国之路。“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提出,标志着先进的中国人开眼看世界,开始向西方学习,对当时的思想解放有重要的启迪作用。但其中的“长技”侧重于军事技术。洋务派将“师夷长技”思想付诸实践,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康有为将中国儒家学说和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学说相结合。借助
7、经学的外衣,否定君主_治,宣传维新变的的必要性和合理性。维新思想起到思想启蒙的作用,促进了人民的觉醒,这是中国近代一次思想解放潮流。新文化运动前期是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思想文化运动。核心是民主和科学。冲击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使人们的思想得到空前解放。知识分子受到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也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1918年李大钊率先举起社会主义旗帜。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流思想。高一历史必修二知识点总结41、概述“一五”计划的实施、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中共八大的正确探索,“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和“_对生产力的破坏等,总结其经验和教训。(11课)(1)“一五计划”(
8、1953-1957)的实施:“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同时,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2)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到1956年底,我国基本完成了三大改造,生产资料私有制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在中国基本建立起来。(3)中共八大的正确探索:1956年中共八大确定的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八大对当时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的分析是正确的。(4)1958年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提出的总路线:“鼓
9、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在这种左倾思潮影响下,出现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违背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和超越了历史发展阶段,导致国民经济出现混乱。19591961我国出现了建国以来最严重的经济困难。(5)19661976_重破坏了社会生产力。(6)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经验教训:充分认识国情,生产关系的变革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的发展水平;要正确处理主观能动性与客观实际的关系;国民经济要有计划按比例的进行,不要急于求成。(7)_经验教训:要正确确定国内社会主要矛盾是什么,要始终把经济建设作为党和政府的工作重心。2、了解十一届三中全会有关改革开放政策的内容和
10、意义,认识其对我国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历史意义。(12课)(1)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抛弃了“阶级斗争为纲”的“左”倾错误方针,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决定实施改革开放。(2)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意义:是新中国历史的重大转折,成为实行改革开放和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起点。高一历史必修二知识点总结51、古代中国的农业了解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的农业耕作方式的变革(1)刀耕火种:原始农业的主要耕作方法。即人们先用石刀、石斧把树木砍倒,晒干后放火焚烧,然后再用石犁翻土播种。这种耕作方式被称为“刀耕火
11、种”或“火耕”。(2)耜耕:随着松土工具耒耜的出现和普遍使用,标志着我国农业进入了“耜耕”或“石器锄耕”阶段。商周时期,出现了青铜农具。由于青铜比较珍贵,在农业生产中很少使用。木制的耒耜和石锄、石犁,仍是人们进行农业生产的重要工具。(3)铁犁牛耕: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开始使用铁农具和牛耕并将其逐步推广。汉朝以后,铁犁牛耕成为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理解古代小农经济(自然经济)的基本含义(1)形成原因(条件):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的出现和牛耕的逐步推广,提高了社会生产力。伴随着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以一家一户为单位男耕女织的个体小农经济逐步形成。(2)特点:小农经济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农业
12、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生产主要是为满足自家的基本生活需要和交纳赋税。这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中国传统农业社会生产的基本模式。(3)作用:小农经济是推动精耕细作技术发展的主要动力;小农经济是封建王朝财政收入的主要*,它的兴衰关系到封建经济的繁荣和封建政权的安危。(4)地位和影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始终在中国封建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自然经济的牢固存在,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缓慢和长期延续的重要原因。2、古代中国的手工业发展了解古代中国在丝织、冶金和制瓷等手工业部门取得的主要成就(1)丝织业: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养蚕缫丝织绸的国家。距今四五千年,我国已养蚕并有了丝织品。商朝时已有了织机,能织出多种丝织品。
13、西周时能生产出斜纹提花织物。唐朝丝织技术高,以轻盈精湛著称,还吸收了波斯的织法和图案风格。宋朝丝织品品种繁多,织锦吸收了花鸟画中的写实风格,图案生动活泼。明清中央或地方官府设在苏杭等地的织造局生产的丝织品超过前代,特别是细密精致的缎,成为清朝丝织品的代表。丝织工具有花楼机。(2)冶金技术:冶铜技术:原始社会晚期,中国人就掌握了冶铜技术。商周时代,青铜铸造进入繁荣时期,代表作有商朝的司母戊鼎、四羊方尊、三星堆青铜礼器等。冶铁技术:西周晚期,中国已有铁器。东汉杜诗发明的水力鼓风冶铁工具,南北朝的灌钢法等,使中国在钢铁冶炼技术和产量,在16世纪以前一直世界。(3)制瓷业:中国是瓷器的故乡。商朝时已烧
14、制出原始瓷器。东汉烧出成熟的青瓷,北朝烧出成熟的白瓷。至唐朝,已形成南青北白两大制瓷系统。宋代制瓷技艺大放异彩,瓷窑遍布全国各地,并出现了五大名窑。明清时期瓷器种类丰富,青花瓷、彩瓷、珐琅彩争奇斗艳。江西景德镇是的瓷都。3、古代中国的商业发展了解“市”的形成与发展(1)“市”的形成:宋朝以前,县治以上的城市,一般都在特定的位置设市,用于货物聚集和商品交易。市四周有围墙,与民居严格分开。官府设市令或市长,对市场交易进行严格的管理,按时开市、闭市,闭市后不许交易。(2)“市”的发展:宋朝时,城市中坊和市的界限被打破,市分散在城中,城郊和乡村的“草市”也更加普遍。旧时日中为市的经营时间限制也被打破,
15、早市、夜市昼夜相接,交易活动也不再受官府的直接监管。汉口镇、佛山镇、景德镇、朱仙镇是宋代最的四大商业名镇。知道主要的商业城市和商帮商业城市:古代的长安、洛阳、开封、临安、大都等大城市,既是不同时期的政治中心、军事重镇,也是的商业中心。南方经济的发展,使扬州、成都等一批南方城市成为当时最繁荣的大都会。商帮:明清时期,一些地方还出现了地域性的商人群体,叫做“商帮”,其中,人数最多、实力的是徽商和晋商。理解“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的基本含义及其影响“重农抑商”政策:(1)提出:战国时期,商鞅在秦国实行变法时,首倡“重农抑商”政策。(2)基本含义:国家要鼓励男耕女织的农业生产,限制工商业的发展。(3)目的:保护农业生产和小农经济,以确保赋役征派和地租征收,巩固封建统治。(4)影响:对于保护小农经济、巩固封建制度、维护国家统一,起了很大作用,但也抑制了工商业的发展。“海禁”政策:(1)基本含义:a明朝初期,东南沿海倭患日益猖獗。明太祖担心流亡海上的敌对势力勾结倭寇,危及统治,下令实行“海禁”。人民不得擅自出海与外国互市,对外贸易只能在官方主持下进行。b清初,为了对付东南沿海的抗清斗争,政府厉行海禁,禁止官民私自出海;又将沿海居民内迁数十里,不许人民片板下海,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严格限制对外贸易)。(2)影响:不仅妨碍海外市场的开拓,抑制资本的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智慧办公楼宇智能化管理系统研究
- 儿童呼吸健康教育的教育资源配置优化
- 教育平台如何助力全球学习者实现无缝交流与学习
- 数字化教育技术培训打造高效学习环境
- 医学实验室的科技先锋毛细管电泳仪的医疗价值探讨
- 教育公平与教育质量的双重挑战
- 医疗培训中的公平与质量协同发展
- 商业培训中的学习风格识别与优化策略
- 抖音商户客服退换货处理效率制度
- 全球铀矿资源分布与核能产业技术创新与产业发展研究报告
- (完整版)新课标人教版小学英语单词表汇总
- ctcs-3级列控系统概述课件
- 2022年汕头澄海区教师招聘考试真题
- 考研题土力学
- 双向拉伸聚酯薄膜生产知识
- 绿山墙的安妮-练习答案(完整版)资料
- 2022年小学美术教师进城(选调)招聘考试模拟试题(共五套)
- 贵阳小升初分班全真模拟测A卷
- GB/T 77-2007内六角平端紧定螺钉
-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 九年一贯制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制度汇编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