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十一语言文字运用仿用句式_第1页
专题十一语言文字运用仿用句式_第2页
专题十一语言文字运用仿用句式_第3页
专题十一语言文字运用仿用句式_第4页
专题十一语言文字运用仿用句式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专题十一仿用句式(含修辞)怎么考考题千变皆有规一 . 专题体验(高考是个指挥棒 感受试做定方向)例 1 ( 2012 年全国新课标卷) 17. 依照下面的示例,自选话题,另写两句话,要求使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句式与示例相同。 (5 分 )梅花在冰天雪地的季节吐蕾,意在教导我们:学会坚强;昙花于万籁俱寂的深夜绽放,意在提醒我们:不要张扬。【答案示例】 17 蚂蚁用弱小身躯扛起生命的重量, 那是在启迪我们: 弱小并不可怕。 蜜蜂在风吹雨淋中 勤奋采蜜,那是在告诉我们:人生需要勤奋。花瓣在生命旺盛的初夏凋零,意在教导我们:学会放下;树叶于五彩绚烂的深秋飘落,意在提醒我们:不要逞强。山泉在崎岖险峻的石缝

2、叮咚,意在教导我们:学会快乐;青苔于阴暗潮湿的角落翠绿,意在提醒我们:不要放弃。【教师点拨】 本题考查考生仿写句式的能力。 本题考查仿写句子的能力。 解答本题时首先要审明题干中“自选话题”和“使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这两个要求。其次分析例句,例句的最后一句是在前面景物描写的基础上揭示出来的哲理; 并且最后一句的动词不能和例句重复。最后要对仿写后的答案与例句及题目的要求对照,检验是否完全符合要求。例2. (2011新课标全国卷)把下面这个长句改写成几个较短的句子,可以改变语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5 分)巴黎之行让我对法国作家和诗人维克多雨果为建立法国文学创作者的著作权保护机构 法国文学家

3、协会所做的工作, 为促成制定保护文学艺术作品著作权的国际公约 伯尔 尼公约做出的杰出贡献有了更深的了解。答: 答案:巴黎之行让我对法国作家和诗人维克多雨果有了更深的了解。他在著作权保护方面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他促成了法国文学创作者的著作权保护机构 法国文学家协会的建立,促成了保护文学艺术作品著作权的国际公约 伯尔尼公约的制定。 (写出 3 个短句给 3 分,语句通顺,不改变原意2 分)二 . 备考清单管理: (一) 考试说明对本考点的要求 仿用,能力层级为 e 级。(二)命题规律1 考查变化从近几年的新课标全国卷命题来看,仿用句式是考查重点,从 2007 年第一次新课标卷 到2012年,年年考

4、查,位置固定在 17题。但2013年新课标全国i卷和h卷发生了变化, 第 17 题不再考仿写,均考了图文转换。从2013 年的变化看, 17 题也将要承担“新题型试验田”的任务,我们备考要掌握这一变化。2 考查综合性进一步加强本考点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常常与语言表达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或其他考点综合考查, 涉及语法、 修辞等诸多方面。 2011 年要求仿写三句, 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 2012 年要求仿两句,使用似人的修辞手法。(三)备考清单掌握仿用句式特点及要求。考什么一一合作探究清单1仿用句式(含修辞)1 .体验学习(1 .体验2 .交流)1 .体3经例1(2012四川高考)按照要求

5、续写句子。 要求:运用比喻修辞手法; “回 忆”与“希望”的内容形成对比;语意连贯。(6分)回忆和希望的关系, 我们或许可以这样说:回忆毕竟是远了、暗了的暮霭,希望才是近了、亮了的晨光;回忆 ,希望回忆, 希望。【答案示例】(回忆)毕竟是秋日的缤纷落叶(希望)才是枝头的盎然春意(回忆)毕竟是扬尘远去的背影(希望)才是迎面而来的微笑【教师点拨】 本题考查考生仿用句式的能力。仿写时要注意题干的要求。 在明确了题干的具体要求之后,要注意以下两点:第一,答案应形神兼备,所选的喻体应具有独特的意蕴, 能够把本体所具有的特点表现出来,能给人以启发;第二,要注意形式方面的一致性,保持句式的整齐、音韵的和谐。

6、例2(2011安徽高考)下面是某班黑板报上的一段文字。请参照上下文,在横线上仿写出恰当的句子。(6分)我不想知道你的电脑多么高级,我只想知道它是不是你了解世界的窗口;我不想知道你的语言多么华美, ;,; 我不想知道你的理想多么远大,我只想知道它是不是你学海航行的灯塔。【答案示例】我只想知道它是不是你与人沟通的桥梁我不想知道你的藏书多么丰富我只想知道它是不是你通向成功的阶梯评分说明内容符合所写事物的特点,2分,句式与所给例句的句式一致,2分,四句话之间构成排比,内容连贯,2分。【教师点拨】这是一个较为宽泛的仿写题,除了句式的要求外,最为关键的是修辞手法: 中的 它”指代本体 语言”,喻体及其定语

7、应和本体 语言”语意衔接;应仿照上下文中的 电脑“语言“理想”,选取合适的陈述对象作为本体;喻体及其定语应与 中的本体语意衔接。例3下面是做人这首小诗的前两节,请依照文意续写后两节。(6分)做花一样的人/不一定艳丽娇媚/但必须芬芳四溢做树一样的人/不一定枝繁叶茂/但务必挺拔秀顽解析本题考查考生仿用句式的能力。本题要求考生续写做人一诗,而考生解题 时,首先,要理清句式 “做的人/不一定但”;其次,要注意例句所运用的拟 人的修辞手法;最后,要注意“不一定”与“但”句意的相对。【答案示例】做山一样的人 /不一定高大巍峨/但定要庄重挺立做水一样的人/不一定波澜壮阔/但必定清澈明净评分说明句式和例句一致

8、2分,修辞手法与例句相同 2分,续写的两句话内容相对、 语意连贯2分。上下文不衔接及语言欠通顺则要酌情扣分。2 .交流(答案、思考、经验)小组、组间交流展示。【我的问题与建议】【教师点拨】2 .合作探究(3.探究4.反思)探一探:仿用句式要求考生按照规定的话题 (或情境),仿照给定的(或暗示的)修辞手法、句式特 点,写一个或一组主旨统一、内容属同一话题的新句子。这类试题往往涉及修辞、句式、表 达、照应等内容,能够综合考查语言运用能力。仿用句式常见的设题形式有:自由式仿写、 命题式仿写、填空式仿写和续写式仿写。理论学习1(一)自由式仿写做一做:例1例1 (2012年全国新课标卷)依照下面的示例,

9、自选话题,另写两句话,要求使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句式与示例相同。(5分)梅花在冰天雪地的季节吐蕾,意在教导我们:学会坚强;昙花于万籁俱寂的深夜绽放,意在提醒我们:不要张扬。纠错训练学生答题试卷抽样:抽样一:胡杨在飞沙走石的戈壁扎根,意在教导我们:学会站立;荷花于污泥 土土的池塘扎根,意在教导我们:学会挺立。抽样二:荷花在池塘盛开,意在启示我们:追求高洁;菊花在秋天开放,意在 教育我们:不要盲从。评分说明:所写的两个句子,句式与例句相同、运用拟人的手法、属于自选话题、能揭示一定的哲理,得 4分。句式不同,没有运用拟人手法,扣3分,话题或最后一句的动词与例句重复,都要酌情扣分。教师引导一学生交流评点

10、得失自由式仿与要 注意m能出现审题性 失误(隐性要求把握不 准确)。请同学们从这 个角度看看抽样一的 答茉在这方圆是否存 在问题?(1)我认为该同学的答案对题悟求理 解不到位,即对隐性要求把握不清。 所给的例 句表明,仿写句子中的某些关键性词语/、能重 复,答案中使用了两个“扎根”和“教导”, 缺少了仿句的灵活与变化。(2)说得是!该同学的答案还有另外的失误, 第二句“学会挺立”不符合题目要求的写法。 例句最舟-句显示要揭示景物描写展示的哲 理,此答案最后一句缺乏深刻的哲理。句式欠妥当,扣2 分;缺少哲理性,扣 1分;得2分。自由式仿写格 式要与例句一致,修辞 使用妥当。请同学们从 这个角度看

11、看抽样二 的答案在这方面是否 存在问题?(1)我觉得该同学的答案在句子格式上未能按照例句的句式来仿写,例句是“(梅花)在(冰天雪地)的(季节)(吐蕾)”,而答案却写成“荷花在池塘盛开”,不符合基本的要求,出 现了低级失误。(2)除了以上错误,我认为该答案的句 “荷花在池塘盛开,意在启示我们:追求高 洁”不是拟人的修辞手法,仅是一般性的陈 述。属于仿写修辞使用欠妥当,导致失分。句式和修辞手法不恰当,扣4分,得1分。教师点拨:(1)要审清题十要求,尤箕是从所给例句的分析中,审明隐性要求“重点词语/、能重复”和“运用修辞手法”。明确最后一句体现的哲理应该对人有一定的启发意义。(2)分析例句,仿写的句

12、子首先要做到句式上和例句一致。注意修辞手法运用的恰当合理, 特别是类似比喻句,实际不是比喻句的语句要细致斟酌。最后检查验证所写句子在每一个方 面是否符合题干要求,是否做到文字通顺,没有语病。自由式仿写只提供一个句子或一段话,不限定仿写的内容;或者不提供语言素材,内容和形式的要求。2 “填空法”解答自由式仿写题(1)仔细阅读题目,采用标注序号的方式标明题目共有几条要求。标注要求,了然于心,以备在后面的仿写语句时,不至于有缺失的要点。如例1依照下面的示例,自选话题,另写两句话,要求使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句式与示例相同。由序号看出,题干对 仿写的句子有四条要求。(2)重点分析题目所提供的例句,采用加括

13、号空格的方法,把仿句时需要置换的词语标明,应该保留的词语原样照搬。如例1(梅花)在(冰天雪地)的(季节)(吐蕾),意在(教导)我们:学会(坚强);(昙花)于(万籁俱寂)的(深夜)(绽放),意在(提醒)我们:不要(张扬)。(3)选取恰当的意象,进行合理的想象和联想,并且对例句进行挖空,此时尤其要注意括号中的词语的词性, 然后再运用填空的方式, 开始仿写。如例1(名词)在(形容词)的(名 词)(动词),意在(动词)我们:学会(名词或形容词)(4)检查验证所写句子,要符合情理或事理,是否完全达到了题目所有的要求,括号 中填写的词语要逐一对照,不能出现纸漏。理论学习2(二)命题式仿写做一做:例2 (2

14、012四川高考)按照要求续写句子。 要求:运用比喻修辞手法; “回忆”与“希望”的内容形成对比;语意连贯。(6分)回忆和希望的关系, 我们或许可以这样说:回忆毕竟是远了、 暗了的暮霭,希望才是近 了、亮了的晨光;回忆,希望; 回忆,希望。【答案示例】(回忆)毕竟是秋日的缤纷落叶(希望)才是枝头的盎然春意(回忆)毕竟是扬尘远去的背影(希望)才是迎面而来的微笑【评分说明】仿写句子的句式相同、语意与上文连贯2分,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 2分,“回忆”与“希望”在内容上构成对比2分。【解析】本题考查考生仿用句式的能力。仿写时要注意题干的要求。 在明确了题干的具体要求之后,要注意以下两点:第一,答案应形神兼

15、备,所选的喻体应具有独特的意蕴,能 够把本体所具有的特点表现出来,能给人以启发;第二,要注意形式方面的一致性,保持句式的整齐、音韵的和谐。纠错训练试卷抽样:抽样一:回忆 毕竟是黄了、落了的枯叶希望 才是绿了、大了的新叶 回忆 毕竟是旧了、浅了的足迹 希望 才是近了、宽了的道路抽样二:回忆 毕竟是苍老无力的耄耋老人 希望 才是充满活力的垂 髯童子 回忆毕竟是滚滚东逝一去不复返的流水 希望才是吐故纳新不断 喷涌的清泉教师引导学生交流评点得失命题式仿写 题要重视仿句的句(1)我认为此答案第一句“枯叶”和“新 叶”能形成对比,但缺乏文采。第二句对比手对比不恰当扣1 分;句式不够灵活扣式或相同或灵活,修

16、 辞手法的运用要严 密,请同学们从这些 方面看看抽样一的 答案是否存在问 题?法考虑不周全,“足迹”和“道路”二者不能 构成对比关系,运用/、够严密。(2)除此之外,我觉得此答案仿用句式上欠灵 活,题干中并没有要求句式完全一致,可灵活 处理,总体上能符合句式要求即可。1分;意蕴性差扣1 分;得3分。命题式仿写 解答的关键是修辞 运用要恰当,意蕴与 语境相符,请同学们 从这两个角度看看 抽样二的答案是否 存在审题与扩展重 点不当的问题?(1)我认为此答案第二句“流水”和“清 泉”在构成对比上可比性差,总体看来本答案 对比喻和对比两种修辞手法不能准确、恰当地 运用,致使仿写语句不能切合题目的要求。

17、(2)我认为该答案的第一句选用“老人”和 “童子”作为比喻意象,给人感觉与上文在意 蕴上不相符,意象选择粗糙,不够细致。总体 上,对整个文段意蕴的把握缺少周全的考虑。对比、比喻不恰 当扣2分;意蕴差扣 1分;得3分。教师总评:(1)审清题干要求,把握句式特点,合理想象和联想,选择恰当的描述对象。仿 写过程中,要细致入微,注意原句修辞手法, 仿句要与之相同,尤箕是明确修辞手法的运用, /、可粗枝大叶,在细节处造成不必要的失误而丢分。(2)除了准确把握题干要求外,要认真阅读题目提供的材料,明确整个文段特设的意境,注 意仿写的句子与上文语意连贯,做到意蕴相符。精选意象和语言,合理恰当地运用修辞手法。

18、这类题一般是仿照例句句式,围绕另一话题写句子,即仿句与原句在内容上没有联系, 只是句式、修辞手法等要求相同。有些时候话题比较自由,只提供要求和例句,考生自由选 择话题,仿照例句的句式及修辞进行仿写。2.命题式仿写得分绝招(1)审清例句的句式特点,要注意使仿写句与例句句式保持一致。(2)要确定陈述对象,不要脱离要求、另立话题,然后按要求作进一步阐释。如例2中要求以“回忆” “希望”为陈述对象,所以考生所写语句要符合其特点。(3)要注意语句的顺畅、优美。如 例2中例句“远了、暗了的暮霭” “近了、亮了的 晨光”都是非常优美的句子,所以仿写的句子也要十分优美。(4)仿写句所用的修辞手法要与例句所用的

19、修辞手法保持一致。如例2中例句使用的修辞手法为比喻,而仿写句应与其保持一致。理论学习3(三)填空式仿写做一做:例3(2011安徽高考)下面是某班黑板报上的一段文字。请参照上下文,在横线上仿写出恰当的句子。(6分)我不想知道你的电脑多么高级,我只想知道它是不是你了解世界的窗口;我不想知道你的语言多么华美, ;,;我不想知道你的理想多么远大,我只想知道它是不是你学海航行的灯塔。【答案示例】我只想知道它是不是你与人沟通的桥梁我不想知道你的藏书多么丰富我只想知道它是不是你通向成功的阶梯评分说明内容符合所写事物的特点,2分,句式与所给例句的句式一致,2分,四句话之间构成排比,内容连贯,2分。【教师点拨】

20、这是一个较为宽泛的仿写题,除了句式的要求外,最为关键的是修辞手法: 中的 “ 它 ” 指代本体 “ 语言 ” , 喻体及其定语应和本体 “ 语言 ” 语意衔接; 应仿照上下文中的 “ 电脑 ”“ 语言 ”“ 理想 ” , 选取合适的陈述对象作为本体; 喻体及其定语应与中的本体语意衔接。填空式仿写就是将句子恰当地填入所给位置的仿写,这类题一般是在材料的中间 (叫嵌入式仿写 )空出一句或几句,要求根据材料内容仿照上句或下句的句式及修辞,补写一句或多句与原句在内容上有密切关系的句子,构成一个完整的语段。如何解答填空式仿写题1审题干对象,尤其是审隐性要求,即它的上文或下文。所有的句式、修辞及内容等要求

21、都蕴涵在这里面,这是审题的重点所在。2所仿写的句子不仅要在句式、修辞、内容、用语、情感及语言风格等方面与上文或上下文保持一致,更要注意与上下文的衔接、照应、连贯,语境要一致。理论学习 4 (四)续写式仿写做一做:例 4 下面是做人这首小诗的前两节,请依照文意续写后两节。 (6 分)做花一样的人/不一定艳丽娇媚/ 但必须芬芳四溢做树一样的人/不一定枝繁叶茂/ 但务必挺拔秀颀【答案示例】做山一样的人/ 不一定高大巍峨/ 但定要庄重挺立做水一样的人/ 不一定波澜壮阔 / 但必定清澈明净评分说明 句式和例句一致2 分, 修辞手法与例句相同 2 分, 续写的两句话内容相对、语意连贯 2 分。上下文不衔接

22、及语言欠通顺则要酌情扣分。【教师点拨】本题考查考生仿用句式的能力。本题要求考生续写做人一诗,而考生解题时,首先,要理清句式“做的人/不一定但”;其次,要注意例句所运用的拟人的修辞手法;最后,要注意“不一定”与“但”句意的相对。续写式仿写是根据例句的内容和句式, 续写一个或多个句子, 使之与上文构成一段语意完整的文字。2续写式仿写的解题技法( 1)审清题目要求,看清显性条件和隐性条件有些题目会明确要求使用某种修辞手法, 而有些则没有明确要求。 考生不仅要把握题目的显性要求,还要注意题目中的隐性要求。如例 4 中题目虽然没有明确要求使用某种修辞手法, 但是例句“做花一样的人”“做树一样的人”运用了

23、比喻的修辞手法, 所以考生仿写时也要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 2)要注意所写句子和整个语段的风格保持一致如例4中例句的句式特点为“做的人/不一定但:所以考生仿写时也要采用这样的句式。( 3)要注意使仿写的句子与整个语段的主题、内容保持一致如 例 4 中的诗句说明了人生哲理,因此,考生仿写的句子也应该说明人生哲理。( 4)要精心选材,不偏离题目要求考生仿写时,最好选择例句所述事物的同类事物或相关的事物。如 例 4 中喻体是花、树,那么在仿写时,考生就可以选择同类的事物,如山、水等。悟一悟:仿用句式“ 四要四防 ”仿写, 可以说是“比着葫芦画瓢”, 这就要求我们认真分析原句, 把握原句的内容、结构、

24、修辞等特点,然后进行针对性的仿写。平时的复习中,我们可以积累读到的优美句段,仿写时,碰到相似的、相关的语境,只需将积累的句段稍加改造就可以了。具体来说,有“四要四防”:(1)话题要“从一而终”,防止中途易辙话题指题目中规定的陈述对象或文段所给定的中心主旨。仿写时一定以陈述对象为主语或以给定的中心主旨为基础去仿写。否则,中途易辙就会偏离话题。例1在下面横线上,根据提供的语句,续写句子。画家画花,独绘一枝,意在留些天地,让欣赏者自己去想;音乐家演奏,抑扬顿挫,有时“无声胜有声”,任听众自去体味;诗人作诗,;教师讲课,。【答案示例】 讲究含蓄,言有尽而意无穷,让读者自己去欣赏言简意赅,故意引而不发,

25、留给学生思考的余地【教师点拨】在给定的例句中,“画家画花” “留些天地” “音乐家演奏” “无声胜有 声”,都体现了画画及演奏的 “空白艺术”,这也是例句的主旨, 所以“诗人作诗” “教师 讲课”也要遵循这个主旨,即体现 “作诗” “讲课”中的空白艺术。(2)修辞要“依葫芦画瓢”,防止修辞不当仿写前要分析给定的例句所运用的修辞手法,是比喻还是比拟,是借代还是夸张,是对偶还是排比等,必须认清并严格遵守。例2仿照下面两个比喻句,以时间开头,写两句句式相同的比喻句。书籍好比一架梯子, 它能引导我们登上知识的殿堂。书籍如同一把钥匙,它将帮助我们开启心灵的智慧之窗。时间【答案示例】(时间)好比一个良医,

26、它能教我们医治流血的伤口。时间如同一位慈母, 它将帮助我们抚平心灵的创伤。【教师点拨】在给定的例句中,使用的是比喻修辞格,且是两个并列的比喻句子。做题时要善于联想,做到比喻恰当。(3)结构要“循规蹈矩”,防止盲目随意这种题型大多要求句式一致,那就要看例句是何种句式:是复句还是单句。如是复句, 仿句也应是复句,且假设、因果、递进、并列等复句关系也应一致;如是单句,仿句也应是 单句,且主、谓、宾、定、状、补的位置应与例句相一致。例3仿照下面的句式写两句话,使它们构成排比。春天是播种的季节,撒下一粒种子,便种下一分希望;主+谓+定+宾,动+定+宾, 状+动+定+宾夏天是 , , ; 秋天是 ,【答案

27、示例】(夏天是)生长的季节撒下一滴汗水便浇灌一棵禾苗主+谓+定+宾,动+定+宾,状+动+定+宾(秋天是)收获的季节得到一粒果实便增加一分喜悦主+谓+定+宾,动+定+宾,状+动+定+宾【老师点拨】第一句是“主+谓+定+宾”结构,第二句是“动+定+宾”结构,第三 句是“状+动+定+宾”结构,仿写时应严格按照这一句子结构形式。还要注意后两句陈述的内容必须围绕前面的季节和所选定的动词来展开。(4)内容要“百花齐放”,防止低级趣味仿写句子在内容上主张“百花齐放”,并不是无的放矢,而是要求仿写的句子在色彩、情感上与例句协调一致,立意境界要高,要有一定的神韵趣味,要有哲理性和启发性,防止低级趣味。例4仿照例

28、句形式,另写两个句子。金钱,能买来美味佳肴,但买不来好胃口;能买来各种书籍,但买不来真正的知识。仿写:【答案示例】(示仞一)金钱,能买来艳丽的玫瑰,但买不来爱情;能买来珍贵的贺卡, 但买不来真正的友谊。(示仞二)金钱,能买来漂亮的高跟鞋,但买不来挺拔的身材;能买来良药,但买不来健 康的身体。【教师点拨】给定的例句的格式“能买来买不来”是转折复句,并且前后两句 的事物之间有必然联系。同时,仿写的句子立意格调要高,要有一定的积极倾向。【反思】记下你(师生)的收获、建议和问题试一试:三.巩固训练(5 .实践)1、下面是某校高三(2)班几位同学在毕业时和班主任畅谈“友谊”这个话题时,对“友 谊”的不同

29、理解。请在下面的横线上写出两个结构相似、基本符合人物身份的句子,要求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班主任老师说:友谊是一束心灵碰撞后的火花,能照亮生命的每一段航程。语文课代表说:化学课代表说:友谊是一种超强的催化剂,能让两颗孤独的心加速融合。数学课代表说:【答案示例】(语文课代表说:)友谊是一首激情洋溢的诗歌,能让灰暗的心情变得亮丽。(数学课代表说:)友谊是一个万能公式,能解决百思不得其解的难题。2.仿照下面的例句,另写一组句子,要求:表意明确,所写的句子形成排比,句式与例句相同。错过了清晨的朝霞,错过了正午的骄阳,错过了夕阳的绚烂,错过了暮色的朦胧,也许还 会拥有迷人的月辉。答:【答案示例】 错过了春

30、日的烂漫,错过了夏日的奔放,错过了秋天的丰硕,错过了冬季的 清冽,也许还会拥有轮回的惊喜。四.学习笔记(6.建构)知识积累:考纲规定的九种常见修辞手法例析一、比喻1 概念比喻是用另一本质不同而又有相似之处的事物作比方的一种修辞方式。2 特点比喻有三个基本要素: 本体 被比喻物, 喻体 比喻物, 比喻词 联系本体和喻体的词语。但是有些比喻句中的三者并不一起出现。构成比喻的基础是: 本体和喻体两个事物存在着相似之处, 但一般说来, 本体和喻体又须是本质上完全不同的两个事物。比喻中喻体多是具体形象的、可以感知的、大家所熟悉的事物或现象。3 作用(1)可以化未知为已知。(2)可以化抽象为具体,化深奥为

31、浅显易懂。(3)可以化平淡为生动、形象。4 分类可按内容分也可按形式分,种类繁多,现举常用的几例。(1) 明喻明喻是用“像,如,似,若,似的,像似的,如同一样”等比喻词连接本体和喻体的比喻,是较明显的打比方,其连接本体喻体的比喻词就明确表示了两者的相似关系。例如:骄傲像隔年的草根,冬天刚过去,就钻出一丝丝的嫩芽。(2)暗喻暗喻的本体和喻体同时出现, 它们之间在形式上是相合的关系。 比喻词常由“是”“就是”“成了”“成为”“变成”等表判断的词语来充当。暗喻又叫隐喻。例如: 生活是海洋。 十个被血浸泡的手指头肿得变成了大熊掌。 霎时间,东西长安街成了喧腾的大海。(3)借喻借喻是本体和比喻词都不出现

32、, 直接由喻体来代替本体的比喻。 较之明喻和暗喻, 借喻形式最为简短, 喻体和本体的关系最为密切, 因为本体不出现,借喻也是最隐蔽的比喻。所以它的使用常借助于一定的语言环境,才使人易于理解。例如:最可恨那些毒蛇猛兽, 吃尽了我们的血肉。 一旦把它们消灭干净, 鲜红的太阳将照遍全球!“毒蛇猛兽”借喻那些压迫和剥削劳动人民的反动统治阶级, 具体形象, 爱憎分明。 “鲜 红的太阳照遍全球”借喻自由平等的美好社会出现于全世界。(4)博喻博喻是连用几个喻体从不同的角度、 多方面地来说明或描绘本体的比喻, 可用几个喻体说明本体的各个方面, 也可用几个喻体说明本体的一个方面。 运用博喻能把事物的特征或事理的

33、内涵从各个不同的侧面、不同的角度表现出来。例如: 这种下笔以前的修改是最要紧不过的了, 正如盖房子首先要打好图样, 作战首先要订好计划一样。 我现在还不能完全测出他的分量,也不能完全看透他。他像森林,像海,像夜,像日出带给我各种惊奇、震动和强大的吸引力。5 辨析比喻时应注意的问题(1)下面几种情况虽有比喻词,但不是比喻。具体的比较。如“他的眼光还像先前那样明亮”。表示猜度。如“他好像把这件事情忘了”。表示想象。如“我好像又听到了她那悦耳的歌声”。表示举例。如“像雷锋、焦裕禄等都是在党的阳光照耀下,涌现出的英雄人物”。(2)词的比喻义与比喻修辞的辨析。比喻义和比喻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可常常有人辨

34、识不清或将二者混为一谈, 我们有必要弄清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联系: 词的比喻义在历史上是由比喻用法发展而来的。比喻义是词的引申意义,最初是通过词基本意义的借喻而形成的。如“包袱”本义为“包裹着衣物的包儿”, 其比喻义“思想上的负担”是由本义引申出来的; “心脏”本义指“心”,比喻义指“事物的中心、核心”,也是由本义引申出来的。区别: 词的比喻义是通过比喻形成的固定义项, 而比喻本身永远是临时的组合, 只有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才能确定其比喻的意义,离开这个语言环境,其比喻义就消失了。如: 你带着这么重的包袱学习,注意力能集中吗? 生存的小品文, 必须是匕首, 是投枪, 是能和读者一起杀出一条自下

35、而上的血路的东西。例中“包袱”直接运用了其比喻义“思想上的负担”。 例把“小品文”比喻成“匕首”“投枪”, 离开了这个环境, “小品文”就没有“匕首”“投枪”的意思, 这就是比喻。二、 借 代1 概念借代指在一定的语境中, 借用与所指事物有密切关系的另一事物来代替所指事物的一种修辞方式。2 特点结构上的“本体” (所指事物 )和“借体”(借用事物)。一般只出现借体,不出现本体。3 作用(1) 突出特征,强调重点,使语言形象生动。(2)可充分表达作者的感情,爱憎分明,从而感染读者。4 种类(1)特征代本体包括用事物的特征、标识、牌号、商标以及有象征意义的东西(如服装、饰品、嗜好等)来代替人或事物

36、,一般要求选取最鲜明突出、最有代表性的特征来做借体。例如: 花白胡子一面说,一面走到康大叔面前。 谁料竟会落在“ 三道头 ” 之类的手里呢,这岂不是冤枉?例中“花白胡子”是一个人最鲜明的特征,用它代替那个“长花白胡子的人”。例中“三道头”指当时上海租界里的外国警察头目,因为他们的臂章上有三条人字形的标志,所以叫他们“三道头”。含厌恶、鄙视的意味。(2)专名代泛称例如: 我们的时代需要千千万万个雷锋。 三个臭皮匠,抵个诸葛亮。“雷锋”“诸葛亮”都是一个人的名字,在上述语境中都成了一类人的名称。(3)处所代本体包括以人的处所,人的出生地、任职地,物品的产地等代替人或事物。例如: 昌黎之文如水,柳州

37、之文如山。“ 两杯龙井 ” ,景先吩咐完,随即付了钞。“昌黎”代韩愈, 他自称郡望昌黎; “柳州”代柳宗元, 他曾被贬为柳州刺史; “龙井”代“龙井茶”,“龙井”是这种茶的产地。(4)部分代整体例如: 吟罢低眉无写处,月光如水照缁衣。 不拿群众一针一线。“眉”代“头”;“一针一线”代“所有的东西”,指群众利益。(5)具体代抽象例如: 尽管战争近在咫尺,然这儿却没有一点火药味,倒是夜夜艳歌,日日浪舞。 枪杆子里出政权。“火药味”代“战争气氛”, “艳歌”“浪舞”代“太平景象”; “枪杆子”代“武装斗争”。通过具体事物来表达抽象的东西,生动形象,具有可感性。(6)结果代原因例如:大家都为你捏着一把

38、汗。“捏着一把汗”是“紧张、担心”的结果,用来代“紧张、担心”。(7)以材料、工具代事物以制造该事物所用的原料、材料、工具等代替事物。例如: 大兴土木。 住房的事是笔杆子们要那样吹,与周志允同志本人无关。“土木”是造房子搞建筑的基本材料, 用来代“亭台楼阁”等; “笔杆子”是写文章的人最主要、最有代表性的工具,用来代文人、作者、记者等。5 运用借代时的注意点必须抓住事物最典型的特征,对于所借代的事物一般应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有所交代;本体、借体不能同时出现。三、 比拟1 概念比拟指把物当做人来写,把人当做物来写或把甲事物当做乙事物来写的修辞方式。2 特点有本体和拟体, 拟体虽然是明确的, 但一般

39、不出现, 而只是把适用于拟体的词用在被拟体上。3 作用(1)运用比拟,能寓情于物,表达作者强烈的爱憎感情。(2)运用比拟,使叙述生动形象,加强文章的艺术感染力。(3)运用比拟,可以把无形的、抽象的事物描写得有声有色,可见可闻。4 分类(1)拟人把物当做人来描写,使物具有人的动作行为、思想感情、音容笑貌的一种比拟。拟人,是人格化的手法, 可以把无生命的物写得栩栩如生, 也可以把有生命的物写得可爱可憎。 可 分为动物拟人、植物拟人、具体事物拟人、抽象事物拟人几种。例如: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这里叫教条主义休息,有些同志却叫它起床。(2)拟物赋予人以物的特性,把人当做物一样来描述或把甲事物

40、当做乙事物来描述的一种比拟。根据被比拟对象的属性,拟物又可分为人物拟物和事物拟物两小类。例如: 指导员讲得真来劲儿,嘎子竖起耳朵听。(人物拟物) 布鲁诺的思想在自由的人民当中翱翔。 (事物拟物 )4、 夸 张1 概念夸张是为了表达强烈的感情或给读者留下鲜明深刻的印象, 故意夸大或者缩小事物的形象、数量、特征、作用等的一种修辞方式。2 特点夸张的基础是真实性, 被夸张的事物不是真如此, 而是经过了作者丰富想象的主观感受。3 作用(1)可以突出事物的某个特征或提示事物的本质,给读者留下鲜明、深刻的印象。(2)表达作者强烈的感情,用以讽刺或歌颂,感染读者。(3)可引起读者的联想、深思和共鸣。4 分类

41、(1)扩大夸张把事物的形象、数量、特征或作用等,用夸张的语言尽量往高、多、强、大等方面说。例如: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2)缩小夸张把事物的形象、数量、特征或作用等,用夸张的语言尽量往低、少、弱、小等方面说。例如:天是那样蓝,几乎是透明的,月亮离山顶,似乎不过几尺(3)超前夸张把在时间上后出现的事物或后发生的行为说成是先出现、 发生的, 或者说成是与另一发生在先的事物或行为同时发生。例如:他酒没沾唇,心早就热了。5 运用夸张应注意的问题(1)夸张的基础是事实,夸张不是浮夸。(2)夸张和事实距离不能过近,否则会分不清是在说事实还是在夸张。例如:屋子里静极了,连一根钉子掉在地上都听得见。 (“

42、钉子 ” 换成 “ 针 ” 就合适了 )5、 对偶1 概念对偶是两个短语或句子相对称地组织在一起,表示相关或相对内容的一种修辞方式。2 特点从形式上看,组成对偶的两个句子必须字数相等, 语法结构相同或相似,词性、平仄相对;从内容上看,对偶句表达的是相关或相对的内容。3 作用(1)具有形式美。(2)使内容更凝练,更集中。(3)在具体作品中,对偶句往往以整齐的形式与其他句式结合,使语言参差错落,生动活泼。4 分类从形式上可分为严对和宽对。(1)严对:就是严格的对偶。“严”表现在三个方面:语音方面不仅要求音节相等,而且要平仄相对; 词汇方面, 要求上下联不能出现相同的词, 且对应的词在意义上要有一定

43、的联系;语法方面,要求对应的词词性相当,语法结构必须相同。例如: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2) 宽对:与“严对”相对,在形式上不需像“严对”那样严格,语法结构大致相当即可;不必讲究平仄和词性;字面上也可出现个别词的重复。例如:权力使人昏迷了,派性叫人发狂了。从内容上可分为:正对、反对、串对、借对、当句对、隔句对等。现介绍前三类。(1) 正对:由意思相近或相关的两个短语或句子构成的对偶。在运用正对的句子中,并列的两个事物或概念在意义上起到互相补充、强调、充实的作用。例如: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2)反对:由两个在意义上相反或相对的短语或句子构成的对偶。在运用反对的句子中,并列的两个事物或概念在意义上起到互相对比、映衬的作用。例如: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3) 串对:又名“流水对”,是指上句和下句在意义上具有承接、转折、因果、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