绞肉机的设计机械专业毕业设计论文.doc_第1页
绞肉机的设计机械专业毕业设计论文.doc_第2页
绞肉机的设计机械专业毕业设计论文.doc_第3页
绞肉机的设计机械专业毕业设计论文.doc_第4页
绞肉机的设计机械专业毕业设计论文.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 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书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书 题目绞肉机的设计 作者姓名 所在专业 所在班级 申请学位 指导教师 职称 答辩时间 2 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 论文(设计) 题 目绞肉机的设计 工院院(系)专业级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职称 起讫日期 地 点本校 发任务书日期: 3 毕业论文(设计)任务的内容和要求毕业论文(设计)任务的内容和要求 (包括原始数据、技术要求、工作要求)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食品工业提出了更高的要 求。现代食品已朝着营养、绿色、方便,作为装备食品工业的食品机械工业发展尤 为迅猛。食品保藏也成为了一大课题。近年来对肉类的保藏多是罐藏。

2、 本课题要求的具体工作是: 1、熟悉食品机械的结构,工作原理,以及了解食品机械的发展方向; 2、完成对中等复杂程度机械的计算、结构设计等工作。以绞肉机为对象进行 食品机械的设计; 3、完成绞肉机装配图的设计和所有非标零件图设计和所有非标零件图设计工 作,并编写说明书。 图纸内容及张数 1、绞肉机装配图、装配图中的主要非标零件图:1 套; 2、标准化明细表:1 份 3、用电脑绘制的图纸不少于 5 张 实物内容及要求 要求到相关企业进行实习,认真研究相关机械的结构、原理、性能,结合实际 进行本课题的设计。 4 其 他 1、毕业说明书一份:(要中、英文摘要,外文资料以及翻译) ; 2、设计任务书一份

3、; 3、绞肉机装配图、装配图中的主要非标零件图:1 套; 参考文献 【1】 吴宗泽主编机械设计实用手册第一版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99 【2】 濮良贵、纪名刚主编机械设计第七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3】 张裕中主编食品加工技术装备第一版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0 【4】 无锡轻工业学院、天津轻工业学院编食品工厂机械与设备第二版北京: 轻工业出版社1985 【5】 胡继强主编食品机械与设备第一版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1999 【6】 李兴国主编食品机械学(下册) 第一版四川:四川教育出版社1992 【7】 中国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院编实用机械设计手册(下) 北京:中国农业 机械出版

4、社1985 【8】 成大先主编机械设计手册(第 4 卷) 第四版北京:化学工业出版 社2002 【9】 苏卡查科夫、马尔切诺夫著食品机械制造工艺学北京:ha 机械工业出版社1984 【10】张万昌主编热加工工业基础第一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 【11】马晓湘、钟均祥主编画法几何及机械制图第二版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 1992 【12】毛谦德、李振清主编袖珍机械设计师手册第二版北京:机械工业出版 5 社2002 6 毕业论文(设计)进度计划毕业论文(设计)进度计划 起讫日期工 作 内 容备注 第 1 周 第 2 周 第 23 周 第 38 周 第 89 周 第 911 周 第 12 周 了解课

5、题,熟悉相关资料,仔细阅读有关 书籍,到图书馆查阅有关资料。 到工厂参观实习,全面熟悉课题的实际内 容,并提出初步设计方案。 确定设计方案、进行初步计算。 完成有关计算,进行本课题绞肉机装配图 和非标零件图的设计。 对设计进行检查,修改。 整理资料,编写说明书等工作。 参加毕业答辩。 图书馆、设 计室 设计室 设计室 设计室 设计室 7 目 录 目录1 中文摘要3 abstract 3 第 1 章 绪论 3 第 2 章 结构及工作原理 4 2.1 绞肉机的结构4 2.1.1 送料机构 4 2.1.2 切割机构 4 2.1.3 驱动机构 4 2.2 绞肉机的工作原理5 第 3 章 螺旋供料器的设

6、计 5 3.1 绞笼的设计 5 3.1.1 绞笼的材料 6 3.1.2 螺旋直径 6 3.1.3 螺旋供料器的转速 6 3.1.4 螺旋节距 6 3.2 绞筒的设计 6 第 4 章 传动系统的设计 7 4.1 电机的选择 7 4.2 带传动的设计8 4.2.1 设计功率 8 4.2.2 选定带型 8 4.2.3 传动比 8 4.2.4 小带轮基准直径 8 4.2.5 大带轮基准直径 8 4.2.6 带速验算 8 4.2.7 初定轴间距 9 4.2.8 所需带的基准长度 9 4.2.9 实际轴间距 9 4.2.10 小带轮包角9 4.2.11 单根 v 带的基本额定功率9 4.2.12 时单根

7、v 带型额定功率增量 91i 4.2.13 v 带的根数9 4.2.14 单根 v 带的预紧力 10 4.2.15 作用在轴上的力10 4.2.16 带轮的结构和尺寸 10 4.3 齿轮传动设计 11 4.3.1 选择材料,确定和及精度等级11 limh limf 4.3.2 按接触强度进行初步设计 11 8 4.3.2.1 确定中心距11 4.3.2.2 确定模数11 4.3.2.3 确定齿数11 4.3.2.4 计算主要的几何尺寸12 4.3.3 校核齿面接触强度12 4.3.4 校核齿根的强度13 4.3.5 齿轮及齿轮副精度的检验项目计算15 4.3.5.1 确定齿厚偏差代号15 4.

8、3.5.2 确定齿轮的三个公差组的检验项目及公差值15 4.3.5.3 确定齿轮副的检验项目与公差值15 4.3.5.4 确定齿坯的精度16 4.4 轴的设计 17 4.4.1 按扭转强度计算 17 第 5 章 绞刀的设计 18 5.1 绞刀的设计 18 5.1.1 刀刃的起讫位置19 5.1.2 刀刃的前角19 5.1.3刀刃的后角 21 5.1.4 刀刃的刃倾角 21 5.1.5 刀刃上任一点位量上绞肉速度23 5.1.6 绞刀片的结构24 第 6 章 生产能力分析 25 6.1 绞刀的切割能力 25 6.2 绞肉机的生产能力 25 6.3 功率消耗25 设计总结26 鸣谢26 参考文献2

9、6 谢谢朋友对我文章的赏识,充值后就可以下载说明书。我这里 还有一个压缩包,里面有相应的 word 说明书(附带:开题报 告、外文翻译)和 cad 图纸。需要压缩包的朋友请联系 qq 客服:1459919609。下载后我可以将压缩包免费送给你。需 要其他设计题目直接联系! 9 中文摘要 本文论述了肉类加工机械绞肉机的工作原理、主要技术参数、传动系统、典型零件的结 构设计及生产能力分析。 关键词:关键词:绞肉机,挤肉样板,绞刀,绞笼 abstract the principle, technical pare-maters, transmiting system and main parts s

10、tructure of mincing ma- chine were introduced. the productingcapacity was analysed.keywords mincing machine holds plate cutting blade transfer auger key words: meat chopper ,reamer 10 第第 1 章章绪 论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对食品工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代食 品已朝着营养、绿色、方便、功能食品的方向发展,且功能食品将成为新世纪的主流食品。食 品工业也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作为装备食品工

11、业的食品机械工业发展尤为迅猛。 食品工业的现代化水平,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食品机械的发展及其现代化水,离开现代仪 器和设备,现代食品工业就无从谈起。食品工业的发展是设备和工艺共同发展的结果,应使设 备和工艺达到最佳配合,以设备革新和创新促进工艺的改进和发展,以工艺的发展进一部促进 设备的发展和完善。两者互相促进、互相完善,是使整个食品工业向现代化迈进的必要条件。 在肉类加工的过程中,切碎、斩拌搅拌工序的机械化程度最高,其中绞肉机、斩拌机、搅 拌机是最基本的加工主械.几乎所有的肉类加工厂都具备这 3 种设备。国内一些大型肉类加工厂 先后从西德、丹麦、瑞士、日本等引进了先进的加工设备,但其价格十分昂

12、贵。目前中、小型 肉类加工企业所使用的大部分设备为我国自行设计制造的产绞肉机是为中、小型肉类加二企业 所设计的较为理想的、绞制各种肉馅的机械,比如生产午餐肉罐头和制造鱼酱、鱼圆之类的产 品,它将肉可进行粗、中、细绞以满足不同加工工艺的要求,该机亦可作为其他原料的挤压设 备。 11 绞绞 肉肉 机机 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学号:00121417,学生:王佑灵 指导教师:刘杰华 ,陈敏华,招惠玲 第第 2 2 章章结结 构构 及及 工工 作作 原原 理理 2.12.1 绞肉机的结构绞肉机的结构 绞肉机主要由送料机构、切割机构和驱动机构等组成,如图 21 所示。 图 21 绞肉机结构 1.机

13、架 2.绞刀 3.挤肉样板 4.旋盖 5.纹筒 6.绞笼 7.料斗 8.减速器 9.大皮带轮 10.电机 11.三角带 12.小皮带轮 2.1.1 送料机构送料机构 包括料斗 7、绞笼 6 和绞筒 5。其作用是输送物料前移到切割机构,并在前端对物料进行挤 压。 2.1.2 切割机构切割机构 包括挤肉样板 3,绞刀 2,旋盖 4。其作用是对挤压进人样板孔中的物料进行切割.样板孔眼规 格有多种,可根据不同的工艺要求随时旋下旋盖进行更换。 2.1.3 驱动机构驱动机构 包括电机 10、皮带轮 9、12、减速器 8、机架 i 等 12 2.2 绞肉机的工作原理绞肉机的工作原理 工作时,先开机后放料,由

14、于物料本身的重力和螺旋供料器的旋转,把物连续地送往绞刀 口进行切碎。因为螺旋供料器的螺距后面应比前面小,但螺旋轴的直径后面比前面大,这样对 物料产生了一定的挤压力,这个力迫使已切碎的肉从格板上的孔眼中排出。 用于午餐肉罐头生产时,肥肉需要粗绞而瘦肉需要细绞,以调换格板的方式来达到粗绞与 细绞之需。格板有几种不同规格的孔眼,通常粗绞用之直径为 810 毫米、细绞用直径 35 毫 米的孔眼。粗绞与细绞的格板,其厚度都为 1012 毫米普通钢板。由于粗绞孔径较大,排料较 易,故螺旋供料器的转速可比细绞时快些,但最大不超过 400 转/分。一般在 200400 转/分。 因为格板上的孔眼总面积一定,即

15、排料量一定,当供料螺旋转速太快时,使物料在切刀附近堵 塞,造成负荷突然增加,对电动机有不良的影响。 绞刀刃口是顺着切刀转学安装的。绞刀用工具钢制造,刀口要求锋利,使用一个时期后, 刀口变钝,此时应调换新刀片或重新修磨,否则将影响切割效率,甚至使有些无聊不是切碎后 排出,而是由挤压、磨碎后成浆状排出,直接影响成品质量,据有些厂的研究,午餐肉罐头脂 肪严重析出的质量事故,往往与此原因有关。 装配或调换绞刀后,一定要把紧固螺母旋紧,才能保证格板不动,否则因格板移动和绞刀 转动之间产生相对运动,也会引起对物料磨浆的作用。绞刀必须与格板紧密贴和,不然会影响 切割效率。 螺旋供料器在机壁里旋转,要防止螺旋

16、外表与机壁相碰,若稍相碰,马上损坏机器。但它 们的间隙又不能过大,过大会影响送料效率和挤压力,甚至使物料从间隙处倒流,因此这部分 零部件的加工和安装的要求较高。 绞肉机的生产能力不能由螺旋供料器决定,而由切刀的切割能力来决定。因为切割后物料 必须从孔眼中排出,螺旋供料器才能继续送料,否则,送料再多也不行,相反会产生物料堵塞 现象。 第第 3 3 章章 螺旋供料器的设计螺旋供料器的设计 3.13.1 绞笼的设计绞笼的设计 绞笼的作用是向前输送物料,并在前端对肉块进行挤压。如图 31 所示,设计上采用一根 变螺距、变根径的螺旋,即螺距后大前小,根径后小前大,这样使其绞笼与绞筒之间的容积逐 渐减小实

17、现了对物料的挤压作用。 绞笼前端方形轴处安装绞刀,后端面上安装两个定位键与其主轴前端面上键槽配合,以传 13 递动力。 r5 30 10 2020 24 30 40 80 70 80 554080105130 1.6 577.29 节节t节130 2.5 105 图 31 绞笼 3.1.13.1.1 绞笼的材料绞笼的材料 绞笼的材料选为 ht200 3.1.23.1.2 螺旋直径螺旋直径 0.136 m 取 d160mm5 . 2 c g kd g生产能力,由原始条件得 g1t/h k物料综合特性系数,查表 1-16 得 k0.071 -物料得填充系数查 b4 表 116 得0.15 物料的堆

18、积密度 t/m 猪肉的为 1.5t/m 33 c与螺旋供料器倾角有关的系数,查 b4 表 115 得 c1 3.1.33.1.3 螺旋供料器的转速螺旋供料器的转速 由原始数据 n326r/min 3.1.43.1.4 螺旋节距螺旋节距 实体面型螺旋的节距 td 3.23.2 绞筒的设计绞筒的设计 由于肉在绞筒内受到搅动,且受挤压力的反作用力作用,物料具有向后倒流的趋势,因此在 绞笼的内壁上设计了 8 个止推槽.沿圆周均匀分布,如图 32 所示 绞筒内壁与绞笼之间的间隙要适当,一般为 3-5mm。间隙太大会使物料倒流;间隙太小绞笼与绞 14 筒内壁易碰撞。 绞筒的物料可选用铸铁,选 ht200

19、图 32 绞筒 第第 4 4 章章 传动系统的设计传动系统的设计 由于绞笼只有一种工作转速,则从电机至绞笼的运动路线为定比传动,其总的传动比可利 用带传动、齿轮传动等构机逐级减速后得到。 绞笼的转速不易太高,因为输送能力并不是随转速增加而增加。当速度达到一定值以后, 效率反而下降,且速度过高,物料磨擦生热,出口处的压力升高,易引起物料变性,影响绞肉 质量,因此绞笼的转速一般在 200 一 400r/min 比较适宜。在本机选用 326r/min。 1 4 . 4 326 1440 iii 总 由传动比标准系列查 b2 表 21 初步取1.76 2.5 0 i 1 i 根据选用的电机和绞笼转速要

20、求设计传动路线如下: 4.14.1 电机的选择电机的选择 n=4(kw) wg g绞肉机的生产能力,1000kg/h w切割 1kg 物料耗用能量,其值与孔眼直径有关,d 小则 w 大,当 d3mm, 取 w0.0030kw.h/kg。 (查 b5p) 75 传动效率,取 0.75 所以根据 n4kw,n1500r/min,查 b1 表 10-4-1 选用 y112m-4,再查 b1 表 10-4-2 得 y112m-4 电机的结构。 15 图 4-1 y112m-4 电动机的外观图 4.24.2 带传动的设计带传动的设计 4.2.1 设计功率设计功率 d p kwpkp ad 8 . 442

21、 . 1 工况系数,查 b1 表 8122 ,取1.2 a k a k p传递的功率 4.2.24.2.2 选定带型选定带型 根据和查 b1 图 812 选取普通 v 带 a 型,小带轮转速,为 1440r/min d p 1 n 1 n 4.2.3 传动比传动比 1.76 0 i 2 n i n1 min/818018 76 . 1 1440 r 4.2.4 小带轮基准直径小带轮基准直径(mm) 1 d d 由 b1 表 8112 和表 8114 选定 100mm75r/min 1 d d min d d 4.2.5 大带轮基准直径大带轮基准直径(mm) 2 d d cmdid dd 176

22、10076 . 1 12 由 b3 表 87 得=180mm 2 d d 4.2.6 带速验算带速验算 smvsm nd v d /3025/54 . 7 100060 1440100 100060 max 1 1 4.2.7 初定轴间距初定轴间距(mm) 0 a 16 mmdda dd 280)(2 21 0 4.2.8 所需带的基准长度所需带的基准长度(mm) 0 d l 0 2 0 4 )( )( 2 2 12 210 a dd ddal dd ddd 2804 80 280 2 2802 2 886mm 依 b1 表 818 取900mm,即带型为 a900 d l 4.2.9 实际轴

23、间距实际轴间距 a mm ll aa dd 287 2 886900 280 2 0 0 4.2.10 小带轮包角小带轮包角 1 3 . 57180 12 1 a dd dd = 3 . 57 287 80 180 = 164 4.2.11 单根单根 v 带的基本额定功率带的基本额定功率 1 p 根据带型号、和普通 v 带查 b1 表 8127(c) 取 1.32kw 1 d d 1 n 4.2.12 时单根时单根 v 带型额定功率增量带型额定功率增量1i 1 p 根据带型号、和 查 b1 表 8127(c) 取 0.15kw 1 ni 4.2.13 v 带的根数带的根数 z z =49 .

24、3 87 . 0 96 . 0 )15 . 0 32. 1 ( 8 . 4 )( 11 la d kkpp p 小带轮包角修正系数查 b1 表 8123,取 0.96 a k 带长修正系数查 b1 表 818,取 0.87 l k 17 4.2.14 单根单根 v 带的预紧力带的预紧力 0 f 2 0 ) 1 5 . 2 (500mv zv p k f d a = 2 54 . 7 1 . 0 54 . 7 4 8 . 4 ) 1 96 . 0 5 . 2 (500 =134(n) mv 带每米长的质量(kg/m)查 b1 表 8124,取 0.1k/gm 4.2.15 作用在轴上的力作用在轴

25、上的力 f )(106182sin41342 2 sin2 1 0 nzff )(159282sin41343 2 sin3 1 0max nzff 考虑新带初预紧力为正常预紧力的 1.5 倍 max f 4.2.16 带轮的结构和尺寸带轮的结构和尺寸 带轮应既有足够的强度,又应使其结构工艺性好,质量分布均匀,重量轻,并避免由于铸 造而产生过大的应力。 轮槽工作表面应光滑(表面粗糙度)以减轻带的磨损。mra2 . 3 带轮的材料为 ht200。查 b1 表 8110 得基准宽度制 v 带轮轮槽尺寸,根据带轮的基准 直径查 b1 表 8116 确定轮辐 2*45 40 12 a 63 b 0.1

26、 a b 0.1 a 159 11 180 8.72.75 11 915 8.72.75 34 b 0.1 a 0.1 a b 63 a 245 3.2 40 r5 图 4-2 小带轮 图 4-3 大带轮 18 4.3 齿轮传动设计齿轮传动设计 4.3.1 选择材料,确定选择材料,确定和和及精度等级。及精度等级。 limh limf 参考 b1 表 8324 和表 8325 选择两齿轮材料为:大、小齿轮均为 40,并经调质 r c 及表面淬火,齿面硬度为 4550hrc;精度等级为 6 级。 按硬度下限值,由 bi 图 838(d)中的 mq 级质量指标查得 ;由 b1 图 839(d)中的

27、mq 级质量指标查得mpa hh 1120 2lim1lim ;。mpa fefe 700 21 mpa ff 350 2lim1lim 4.3.2 按接触强度进行初步设计按接触强度进行初步设计 4.3.2.1 确定中心距确定中心距 a a(按(按 b1b1 表表 8 83 32727 公式进行设计公式进行设计) 3 2 1 ) 1( ha am u kt uaca 式中:配对材料修正系数 cm1(由 b1 表 8328 查取) 螺旋角系数 aa476(由 b1 表 8329 查取) 载荷系数 k1.6(参考 b1 表 8327 推荐值) 小齿轮额定转矩)( 7 . 46 818 4 9549

28、9549 1 mn n p t 齿宽系数0.4(参考 b1 表 834 推荐值) a 齿数比 u=i=2.5 许用接触应力(参考 b1 表 8327 推荐值)mpa hh 100811209 . 09 . 0 lim 则取 a80mm, 9 . 69 10085 . 24 . 0 7 . 466 . 1 ) 15 . 2(476 3 2 mma 4.3.2.24.3.2.2 确定模数确定模数 m m ( (参考参考 b1b1 表表 8 83 34 4 推荐表推荐表) ) m=(0.0070.02)a=0.561.6, 取 m=1.5mm 4.3.2.34.3.2.3 确定齿数确定齿数 z z

29、,z,z 12 初取螺旋角13 z =29.4 取 z =30 1 ) 1( cos2 m a ) 15 . 2(5 . 1 13cos802 1 z =z =2.530=75 取 z =75 21 2 重新确定螺旋角 19 142.10 802 )7530(5 . 1 arccos 2 )( arccos 21 a zzmn 4.3.2.44.3.2.4 计算主要的几何尺寸(按计算主要的几何尺寸(按 b1b1 表表 8 83 35 5 进行计算)进行计算) 分度圆的直径 d =m z /cos=1.530/cos=45.7mm 11 d =m z /cos=1.5*75/cos=114.3m

30、m 22 齿顶圆直径 d= d +2h =45.7+21.5=48.7mm 1a1a d= d +2h =114.3+21.5=117.3mm 2a2a 端面压力角 (查 b1 表 834) 0 292.20 142.10cos 20 cos tg arctg tga arctg n t 基圆直径 d= dcos=cos20.292 =40.2mm 1b1t 0 d= d cos=348cos20.292 =107.2mm 2b2t 0 齿顶圆压力角 =arccos=34.365 1at 1 1 a b d d 0 = arccos=23.951 2at 2 2 a b d d 0 端面重合度

31、 = z (tg-tg)+ z (tg-tg) a 2 1 1 1at 2 2at =1.9 齿宽 b=.a0.4*8032 取 b 32mm;b 40mm a 21 齿宽系数 =0.7 d 1 d b 7 . 45 32 纵向重合度 =1.2 5 . 1 142.10sin32sin n m b 当量齿数 31.45 3 11 cos/zzv 78.628 3 22 cos/zzv 4.3.34.3.3 校核齿面接触强度(按校核齿面接触强度(按 b1b1 表表 8 83 31010 校核)校核) 20 强度条件: h h 计算应力:=zzzz z 1h hbe 1 1 bd f kkkk t

32、 hhva = 2h 1h b d z z 式中:名义切向力 f =2044n t 1 1 2000 d t 7 . 45 7 . 462000 使用系数 k=1(由 b1 表 8331 查取) a 动载系数 =() v k va a 200 b 式中 v= s m nd 95 . 1 100060 818 7 . 45 100060 11 a=83.6 b=0.4 c=6.57 =1.2 v k 齿向载荷分布系数 k=1.35(由 b1 表 8332 按硬齿面齿轮,装配时检修调整,6 级精 h 度 k非对称支称公式计算) h 34 . 1 齿间载荷分配系数 (由 b1 表 8333 查取)0

33、 . 1 h k 节点区域系数 =1.5(由 b1 图 8311 查取) h z 重合度的系数 (由 b1 图 8312 查取)77 . 0 z 螺旋角系数 (由 b1 图 8313 查取)80 . 0 z 弹性系数 (由 b1 表 8334 查取)mpaze 8 . 189 单对齿齿合系数 z=1 b = 1h 2h 32 7 . 45 2044 5 . 2 15 . 2 0 . 135 . 1 05 . 1 80 . 0 77 . 0 8 . 1895 . 11 245.5mpa 21 许用应力:= h xwrvlnt h h zzzzzz s lim lim 式中:极限应力=1120mp

34、a limh 最小安全系数=1.1(由 b1 表 8335 查取) limh s 寿命系数=0.92(由 b1 图 8317 查取) nt z 润滑剂系数=1.05(由 b1 图 8319 查取,按油粘度等于 350) l z s m 速度系数=0.96(按由 b1 图 8320 查取) v z,95 . 1 s m 粗糙度系数=0.9(由 b1 图 8321 查取) r z 齿面工作硬化系数=1.03(按齿面硬度 45hrc,由 b1 图 8322 查取) w z 尺寸系数=1(由 b1 图 8323 查取) x z 则: =826mpa h 03 . 1 85 . 0 96 . 0 05

35、. 1 92 . 0 1 . 1 1120 满足 h h 4.3.44.3.4 校核齿根的强度(按校核齿根的强度(按 b1b1 表表 8 83 33030 校核)校核) 强度条件: 1f 1f 许用应力: =; 1f ffvasafa n t kkkkyyyy bm f 11 22 12 sf sf ff yy yy 式中:齿形系数=2.61, =2.2(由 b1 图 8315(a)查取) 1f y 2f y 应力修正系数,(由 b1 图 8316(a)查取)6 . 1 1 sa y77 . 1 2 sa y 重合度系数 =1.9 y 螺旋角系数=1.0(由 b1 图 8314 查取) y 齿

36、向载荷分布系数=1.3(其中 n=0.94,按 b1 表 8330 计算) f k n h k 22 齿间载荷分配系数=1.0(由 b1 表 8333 查取) f k 则 =94.8mpa 1f =88.3mpa 2f 1f 6 . 161 . 2 2 . 277 . 1 许用应力:= (按值较小齿轮校核) f xltreltntst f f yyyyy s re lim lim limf 式中:极限应力=350mpa limf 安全系数=1.25(按 b1 表 8335 查取) limf s 应力修正系数=2(按 b1 表 8330 查取) st y 寿命系数=0.9(按 b1 图 8318

37、 查取) st y 齿根圆角敏感系数=0.97(按 b1 图 8325 查取) relt y 齿根表面状况系数=1(按 b1 图 8326 查取) lt yre 尺寸系数=1(按 b1 图 8324 查取) x y 则 = f mpa48997 . 0 9 . 02 25 . 1 350 满足, 验算结果安全 2f 1f f 4.3.54.3.5 齿轮及齿轮副精度的检验项目计算(大齿轮)齿轮及齿轮副精度的检验项目计算(大齿轮) 4.3.5.14.3.5.1 确定齿厚偏差代号确定齿厚偏差代号 确定齿厚偏差代号为:6kl gb1009588(参考 b1 表 8354 查取) 4.3.5.24.3.

38、5.2 确定齿轮的三个公差组的检验项目及公差值(参考确定齿轮的三个公差组的检验项目及公差值(参考 b1b1 表表 8 83 35858 查取)查取) 第公差组检验切向综合公差,=0.063+0.009=0.072mm,(按 b1 表 83 1 i f 1 i f fp ff 69 计算,由 b1 表 8360,表 8359 查取); 第公差组检验齿切向综合公差,=0.6()=0.6(0.009+0.011) 1 i f 1 i f tpt ff =0.012mm, (按 b1 表 8369 计算,由 b1 表 8359 查取) ; 第公差组检验齿向公差=0.012(由 b1 表 8361 查取

39、) 。 f 4.3.5.34.3.5.3 确定齿轮副的检验项目与公差值(参考确定齿轮副的检验项目与公差值(参考 b1b1 表表 8 83 35858 选择)选择) 对齿轮,检验公法线长度的偏差。按齿厚偏差的代号 kl,根据表 8353 的计算式求 w e 23 得齿厚的上偏差=-12=-120.009=-0.108mm,齿厚下偏差=-16=-160.009=- ss e pt f si e pt f 0.144mm;公法线的平均长度上偏差=*cos-0.72sin=-0.108cos-0.72 ws e ss e t f 0 20 =-0.110mm,下偏差=cos+0.72sin=- 0 2

40、0sin36 . 0 a wi e si e t f 0.144cos+0.720.036sin=-0.126mm;按表 8319 及其表注说明求得公法线长 0 20 0 20 度=87.652,跨齿数 k=10,则公法线长度偏差可表示为: kn w 110 . 0 126 . 0 652.87 对齿轮传动,检验中心距极限偏差,根据中心距 a=80mm,由表查得 8365 查得= f f ;检验接触斑点,由表 8364 查得接触斑点沿齿高不小于 40%,沿齿长不小于 70%;023 . 0 检验齿轮副的切向综合公差=0.05+0.072=0.125mm(根据 b1 表 8358 的表注 3,由

41、 b1 表 ic f 8369,b1 表 8359 及 b1 表 8360 计算与查取) ;检验齿切向综合公差=0.0228mm ic f (根据 b1 表 8358 的表注 3,由 b1 表 8369,b1 表 8359 计算与查取) 。 对箱体,检验轴线的平行度公差,=0.012mm,=0.006mm(由 b1 表 8363 查取) 。 x f y f 4.3.5.44.3.5.4 确定齿坯的精度要求按确定齿坯的精度要求按 b1b1 表表 8 83 36666 和和 8 83 36767 查取。查取。 根据大齿轮的功率,确定大轮的孔径为 33mm,其尺寸和形状公差均为 6 级,即 0.01

42、6mm, 齿轮的径向和端面跳动公差为 0.014mm。 (如图 4-4) 0.014 a 1.6 1.6 0.8 0.8 1.6 ? 94.75 ? 52.8 88 128 2*45 ? 470 0 -0,1 ? 458 图 4-4 大齿轮简图 4.44.4 轴的设计轴的设计 4.4.14.4.1 按扭转强度的计算按扭转强度的计算 用实心轴 24 3 3 5 n p a t d 式中:d轴的直径,mm t轴传递的转矩,n.mm p轴传递的额定功率,kw n轴的转速,r/min 轴材料的许用切应力,mpa30 a系数,见【1】表 418,这里取 120 根据上面公式计算,齿轮轴的最小直径 d20

43、mm;大齿轮轴的最小直径 d20mm 依据结构,设计如图 223 22 ? 16 ? 20 +0,079 -0,02 ? 23 ? 25 +0,079 -0,02 ? 31 ? 45,7 ? 31 ? 25 +0,079 -0,02 40152040 20 26 45 图 45 齿轮轴 ? 30 +0,079 -0,02 63 0.8 2*45 26 182 47 ? 27 ? 30 +0,079 -0,02 ? 33 +0,079 -0,02 32 图 46 低速轴 第第 5 章章绞绞 刀刀 设设 计计 25 绞刀的作用是切割物料。它的内孔为方形,安装在绞笼前端的方轴上随其一起旋转,刀刃 的

44、安装方向应与绞笼旋向相同。绞刀的规格有 2 刃、3 刃、4 刃、6 刃、8 刃。 绞刀用 zg65 mn 材料制造,淬火硬度为 hrc55 - 60,刃口要锋利,与样板配合平面应平整、 光滑。 5.1 绞刀的设计绞刀的设计 绞刀的几何参数对所绞出肉的颗粒度以及产品质量有着很大的影响,现对十字刀片的各主 要几何参数进行设计。 十字刀片如图(51)所示。其每一刃部的绞肉(指切割肉的)线速度 分布亦如该图所示。从 图上可以看出其刃部任一点位置上只有法向速度。 v 图 5-1 绞肉机绞刀片示意图及每一叶刀片上速度分布 其值为: () 30000 n vprr 式中:刀片刃部任一点的线速度 ms; p

45、v n刀片的旋转速度 rpm; 刀片刃部任一点至旋转中心的距离 mm; r刀刃起始点半径 m m ; r刀刃终止点半径 mm; 再从任一叶刀片的横截面上来看 图(5-1)aa 截面,其刃部后角较大,而前角及刃 倾角都为零。 因此,该刀片的几何参数(角度)不尽合理。故再将以一叶刀片的与网眼扳相接触的一条刀 刃为对象,分析刀片上各参数的作用及其影响,设计各参数。 5.1.15.1.1 刀刃的起讫位置刀刃的起讫位置 26 绞肉时,绞肉机的十字刀片作旋转运动。从式i可以看出,在转速一定的条件下,刀刃离 旋转中心点越远,则绞肉(指切割肉的)线速度越快。并且在螺杆进科速度也一定的条件下,假 定绞肉时刀片所

46、消耗的功全部转化为热能,则任一与网眼板相接触的刀刃,在单位时间内产生 的热量为: vfq 式中:q单位时间内任一与网眼板相接触的刀刃切割肉所产生的热量(js) f铰肉时任一与网眼板相接触的刀刃上的切割力(n)(参见第二部分刀刃的前角式4) 任一刀刃切割肉的线速度(ms) 所以,绞肉(切割肉)的线速度越快,则所产生的热量也越大,因此绞肉的线速度不能很高。 根据经验,我们知道一般绞肉时刀刃切割肉的钱速度处在 30 一 90mmin 之间最为理想,因此 由这些数据可估算出刀刃的起讫位置,即刃的起点半径和终点半径 r。 根据式1得: 3 n 30000 我们已知十字刀片得转速n326r/min 当时,

47、 min 30m/min=0.5m/s r mm65.145 . 0 326 30000 / 当时, min r smm r /5 . 1min/90 rmmr94.435 . 1 326 30000 / 圆整后取:r=15mm r=45mm 5.1.25.1.2刀刃的前角刀刃的前角 当十字刀片绞肉时,其任一与网限板相接触的刀刃上的受力情况如图(5-2)所示。 图5-2 与网眼板相接触的刀刃的受力分析 27 根据图5-2可知: fnfn ffffff 其值为: sincos sincos fnf nfn fffff fff 因为刀刃与网眼板的摩擦力为: nf ff 肉与前刀面的摩擦力为: nf

48、 ff 整理得: 4 cos)1 ()( 2 nn ffff 式中:f铰肉时任一与网眼板相接触的刀刃上的切割力(n) 刀片绞肉时肉的剪切抗力(n) f 刀刃与网眼板的摩擦系数 肉被剪切时与前刀面的摩擦系数 刀片的前角() 900 网眼板作用于刀刃上的压力(n) n f 肉被切割时作用于前刀面的压力(n) n f 由于 af 式中:肉的抗剪应力,与肉的质地有关 肉被剪切的面积,与网眼板的网眼直径有关 a 所以与肉的质地及网眼的直径有关,故选定网眼板之后,可以看成为常量,故令 f f 。 1 cf 由于是网眼板作用于刀刃上的压力,可以看为刀片的预紧压力,是常量,故令 n f 。是刀片切割肉时,肉对

49、前刀面的压力与速度v有关,故令。 2 cfn f vn ff 28 简化式4得: 5 cos)1 ()( 2 21 v fccf 从式5和式2可知,刀刃前角的大小,直接影响着绞肉过程中的切割力,以及切割肉 时所产生的温度。 在刀片旋转速度以及螺杆进料速度都一定的情况下,前角大,切割肉所需的力和切割肉所 产生的热都小;反之,则大。但前角很大时,则因刀具散热体积小而使切割肉时所产生的温度 不能很快冷却。因此,在一定的条件下,前角有一合理的数值范围: 一般取:(肉质软取大值,反之取小值) 4025 5.1.35.1.3刀刃的后角刀刃的后角 刀刃后角的目的:一是减小后刀面与网眼板(包括三眼板)表面的摩

50、擦;二是在前角不变的 情况下,增大后角能使刀刃锋利。 刀片磨损后将使刀刃变钝,使肉在绞肉(切割)过程中变形能增加,同时由于磨损后刀片的 后角基本为零,加大了刀片与网眼扳的摩擦,两者都使绞肉过程中产生的热量增多。 另外,在同样的磨钝标准v b下,后角大的刀片由新用到钝所磨去的金属体积较大如图5-3 所示。这说明增大后角可提高刀片的耐用度,但同时也带来的问题是刀片的n b磨损值大(反映 在刀体材料的磨损过大这一方面),并且刀刃极度也有所削弱,故后角也有一合理的数值范围: 一般取:(肉质软取大值反之取小值) 53 图5-3 后角与vb、nb的关系 5.1.45.1.4 刀刃的刃倾角刀刃的刃倾角 从分

51、析由前刀面和后刀面所形成的刀刃来得知刀倾角对刀片性能的影响情况。 在任一叶刀片的法剖面内,当把刀刃放大看时,可以把刀刃看成是一段半径为的圆弧 r 图 54,由于刀刃有刃倾角,故在线速度方向剖面内的刀刃将变成椭圆弧(斜剖刀刃圆柱所 得) 29 图 5-4 刃倾角与刀刃锋利度 椭圆的长半径处的曲率半径,即为刀刃实际纯圆半径。 e r0 其关系为: 6 cos 0ne rr 由此可见,增大刀倾角的绝对值,可减小刀刃的实际钝圆半径,这就说明增大刃倾角 e r0 就可使刀刃变得较为锋利。 一旦刀刃的起讫半径 r 及 r 确定后,其最大初始刃倾角就可确定了参见图 5-5: max0 图 5-5 7rr /

52、arcsin max0 初始刃倾角按下式计算: 见图 5-6 图 5-6 初始刃倾角计算用示意图 8)/( 22 0 brbrarctg 式中:r刀刃起始点半径(mm); r刀刃终止点半径(mm); b叶刀片外端宽度(mm); 初始刃倾角; 0 5.1.55.1.5 刀刃上任一点位量上绞肉速度刀刃上任一点位量上绞肉速度 30 由于有了刃倾角,故刀刃上任一点相对于网眼板的速度,将可以分解为垂直于刃的法向 v 速度分量和平行于刃的切向速度 分量。参见图 5-7 n v r v 即: vvv n 其值为: )( 30000 rprp n v cosvvn sinvvr 图 57 刀刃上任一点的速度示

53、意图 又因为:/sin sin r 所以: 30000 sin cos 222 r 整理得 30000/sin 222 rnvn ()30000/sin nrv rpr 式中:刀刃上任一点位置的法向速度分度 ms; n v 刀刃上任一点位置的切向速度分量 ms; v 刀刃上任一点至刀片旋转中心距离 mm; 刀刃的初始刃倾角; 与刀刃相切的圆计算半径 mm; 31 r刀刃的终点半径 mm; r刀刃的起点半径 mm; 5.1.65.1.6 刀片的结构刀片的结构 根据以上对绞刀各个几何参数的分析,得出绞刀的结构图(图 5-8),此绞刀的特点: 1、后角取 4 ,刀片的寿命较长; 2、前角取 30 ,以减小绞肉所需的力及功率; 3、增加刃倾角,以提高刀刃的锋利度; 4、采用全圆弧形的前刀面结构,以改善刀刃的强度; 5、采用可换式刀片结构,以节约刀体材料并可选用不同几何参数刀片。 r65 ? 40 a 15 8 8 15 a r65 ? 40 6.5 ? 30 r65 ? 40 n 图 58 2 刃、4 刃、8 刃绞刀 第第 6 章章生产能力分析生产能力分析 6.16.1 绞刀的切割能力绞刀的切割能力 切刀的切割能力,可用下式计算: )/( 4 60 2 2 hcmz d nf 式中:f绞刀切割能力() ;hcm / 2 32 n绞刀转速(r/min);3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