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物态变化讲解_第1页
01物态变化讲解_第2页
01物态变化讲解_第3页
01物态变化讲解_第4页
01物态变化讲解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一章 物态变化、单元复习目的1、理解温度的概念。了解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会用温度计测量温度。2. 掌握物态变化规律及特点,会画熔化、凝固、沸腾图象及其意义。3掌握熔化、凝固、蒸发、沸腾、液化、升华、凝华现象及它们的吸、放热问题。4掌握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的应用。5知道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6. 尝试将生活和自然界中的一些现象与物态变化联系起来,并能解释。7.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开放、探究,创新能力,学生自己摄取知识,加强关注 社会生活的意识。二、重点难点:1、梳理知识结构,形成知识框架2 、解答疑难问题三、复习内容 通过本章的教学,应使学生知道物质三态变化的各种热现象,知道在各种物

2、态变化过程 中吸热或放热的情况,并能用来解释简单的生活、生产中或自然界中的现象。各种热现象中,晶体的熔化、熔点,液体的沸腾、沸点,蒸发、影响蒸发快慢的因 素等讲授知识的重点。作为预备性知识,本章开头讲的是温度、温度计。讲授时,液体温度计是重点。四、知识梳理温度定义摄氏度的定义种类体温计寒暑表实验用温度计厂定义熔化吸热固液之间晶体熔化规律非晶体熔化特点放热晶体凝固规律J非晶体凝固特点定义汽化吸热气、液之间J方式定义放热液化方法定义升华吸热2气固之间I实例定义凝华放热实例五、教学课时:三课时第一课时一、复习引入这一章主要内容有熔化、凝固、蒸发、沸腾、液化、升华、凝华等物态变化方面的热现象。这些热现

3、象与人们日常生活和生产劳动关系密切。因此,在讲授本章各种热现象时,要密切联系实际,并组织学生动手做好海波的熔化实验、观察水的沸腾实验,同时教师要做好碘升华等演示实验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二、基础练习1. 温度是表示物体 冷热程度的物理量,常用的温度计是根据 液体热胀冷缩 性质制成的。2. 常用温度计的刻度是把 冰水混合物 的温度规定为0摄氏度;把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沸水 的 温度规定为100摄氏度。3. 常用温度计最小刻度是 1C;医用体温计的测量范围是从35C到42 C;最小刻度是0.1 C摄氏度。4. 温度计要能正确使用,使用前首先要搞清它的量程和最小刻度值,使用它测水的温度时,要注

4、意:(1)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浸入水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2)要等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3)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水中,观察时视线与液柱上表面相平。5. 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叫做 熔化;反之从液态变为固态叫做 凝固。熔化过程要 吸热;凝固过 程要放热6. 固体分为晶体和非晶体两类,只有对晶体来说熔化和凝固都有固定的温度,称为熔点和凝固点。7. 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称为 汽化,而从气态变为液态称为 液化。汽化要 吸热,液化要放热。8. 沸腾与蒸发的不同点是:沸腾是在一定温度下,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液体的沸点与压强有关,气压增大沸点升高。蒸发是在液体表面发生 的汽化现象

5、,它是在任何温度下 都可以发生的。9. 影响蒸发的快慢的因素有:液体的温度越高,表面积越大,表面上的空气流动越快,液体蒸发的就越快。10. 所有的气体在温度降到一定程度的时候,都可以液化;在常温下可用压缩体积的方法使石油液化。11. 物质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做 升华,而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称为 凝华。三、复习过程(1 )、温度1、定义: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2、单位: 国际单位制中采用热力学温度。 常用单位是摄氏度(C) 规定: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度,沸水的温度为100度,它们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叫1摄氏度 某地气温-3 C 读做:零下3摄氏度或负3摄氏度3、测量一一

6、温度计(常用液体温度计) 温度计构造:下有玻璃泡,里盛水银、煤油、酒精等液体;内有粗细均匀的细玻璃 在外面的玻璃管上均匀地刻有刻度。 温度计的原理: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进行工作。 分类及比较:分类实验用温度计寒暑表体温计用途测物体温度测室温测体温量程-20 C110C-30 C 50 C35C42C分度值1C1 C0.1 C所用液体水银煤油(红)酒精(红)水银特殊构造玻璃泡上方有缩口使用方法使用时不能甩,测物体时不能离开物体读数使用前甩可离开人体读数 常用温度计的使用方法:使用前:观察它的量程二V断是否适合待测物体的温度;并认清温度计的分度值, 便准确读数。使用时: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

7、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 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中稍候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玻璃泡 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水水银乙醴熔点/七0-lt7梆点/七!003577B35例题1下表是一些物质的熔点和沸点 准大气压),根据下表,在我国各个地区都能测量气 温的温度计是A. 水温度计B .水银温度计C.酒精温度计 D .乙醚温度计(二)固体、液体、气体是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物质由一种状态变成另一种状态,叫做物态变化。固态业豐液态竺竺气态凝固(放熟)液化炖恥升华固态-气态1.定义: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叫做熔化,试管内的冰粒 什么时候会熔化?C(1) .熔化:2

8、.熔化现象:春天“冰雪消融”炼钢炉中将铁化成“铁水”3. 固体分晶体和非晶体两类。海波、冰、石英、水晶、食盐、明矶、萘、各种金属都是晶体。松香、玻璃、蜂蜡、沥青都是非晶体。晶体和非晶体的一个重要区别,就是晶体都有一定的熔化温度,叫做熔点,非晶体没有。晶体还有一定的凝固温度,叫凝固点,而且同一 种物质的凝固点跟它的熔点相同。4. 熔化规律: 晶体在熔化过程中,要不断地吸热,但温度保持在熔点不变。 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要不断地吸热,且温度不断上升。5. 晶体熔化必要条件:温度达到熔点、不断吸热固态 哄 液态叫贰 气态_*(u?k为例”找寻温度段)6. 有关晶体 熔点(凝固点)知识:萘的熔点为80.

9、5 C。当温度为79C时,萘为固态。当温度为81C时,萘为液态。 当温度为80.5 C时,萘是固态、液态或固、液共存状态都有可能。 下过雪后,为了加快雪熔化,常用洒水车在路上洒盐水。(降低雪的熔点) 在北方,冬天温度常低于-39C,因此测气温采用酒精温度计而不用水银温度计。(水银凝固点是39C,在北方冬天气温常低于 39C,此时水银已凝 酒精的凝固点是117C,此时保持液态,所以用酒精温度计)土冰箱曙化吸热)7. 熔化吸热的应用: 夏天,在饭菜的 上面放冰块可防止饭菜变馊。(冰熔化吸热,冷空气下沉) 化雪的天气有时比下雪时还 冷。(雪熔化吸热) 鲜鱼保鲜,用 C的冰比C的水效果好。(冰熔化吸热

10、) 温室效应”使极地冰川吸热熔化,引起海平面上升。(2).凝固:1 .凝固现象:“滴水成冰”“铜水”浇入模子铸成铜件2. 凝固规律: 晶体在凝固过程中,要不断地放热,但温度保持在熔点不变。 非晶体在凝固过程中,要不断地放热,且温度 不断下降。3. 晶体凝固必要条件:温度达到凝固点、不断放热 。4. 凝固放热:北方冬天的菜窖里,通常要放几桶水。(利用水凝固时放热,防止菜冻坏)炼钢厂,“钢水”冷却变成钢,车间人员很易中暑。(钢水凝固放出大量热)例题2下列现象中利用了熔化吸热的是()A 运输食品时利用干冰降温防止食品腐烂B. 天热时向地上洒水会感到凉快C. 在发烧的病人头上涂酒精以缓解症状D. 向可

11、乐饮料中加冰块会使饮料变得更例题3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炎热的夏季,家中的蜡烛、柏油路上的沥青会变软。而冰块熔化时,没有逐渐变软的过 程。由此推测,不同物质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可能不同,我们选用碎冰和碎蜡研究物质的熔化过程。为让碎冰和碎蜡均匀和缓慢地熔化,我们把碎冰放到盛有温水烧杯中,把碎蜡放到盛有热水的烧杯中分别进行实验并记录数据,实验装置如图16所示。图16u-j同图18(1) 图17是 (填“冰”或“蜡”)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图18所示温度计显示的是蜡某时刻的温度,它的示数是 C。(2)在冰和蜡熔化过程中,如果将试管从烧杯拿出来,冰和蜡停止熔化。将试管放回烧杯后,冰和蜡又继

12、续熔化。说明固体熔化时需要 。I甲) (乙)图15(3)如果让你自己实验探究冰和蜡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你在实验中会想到注意哪 些问题呢?请你至少写出一条注意事项。O四、堂上练习 一、填空题1、小英同学按图 15 (甲)所示的方法测量液体温度,其错误之处是 。纠正错误后,温度计示数如图15 (乙)所示,则液体温度为 C。2.使用温度计时,首先要观察它的量程和认清它的 。小强在用温度计测量烧杯中液体温度时读取了四次数据,每次读数时温度计的位置如图 13所示,其中正确的是图14中所示的是用温度计分别测得的冰和水的温度,那么冰的温度是是C,水的温度、选择题1. 下列自然现象中,属于熔化现象的是()A

13、. 春天,河里的冰化成水B 夏天清晨,花草叶子上附着的露水C.秋天清晨,笼罩大地的雾D 冬天,空中纷飞的雪花2、以下说法中,你认为最符合实际的是()A. 人体的正常体温为 35C。B.冰箱冷冻室的温度约为 5C。C.上海盛夏中午室外温度可达38C。D.上海的最低气温可达零下30C。五、教学反思第二课时、复习引入物质不但可以发生固态、液态间的相互转化,还可以在液态、气态间的相互转化。:、复习过程(3)汽化:汽化现象分为:沸腾、蒸发,两种形式都要吸热。沸腾和蒸发的区别:J沸胯:一定温度下,在液体内部和恚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沸腾时液体逞度不芟, t蒸发:任何温度下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平和的妊化

14、现象.蒸境时液体温度下降.B1 沸腾:沸腾现象:例-水沸腾,有大量的气泡上升,变大,到水面破裂,释放出水蒸气。沸腾规律:液体在沸腾时,要不断地吸热,但温度保持在沸点不变。液体沸腾必要条件:温度达到沸点、不断吸热有关沸点知识: 液态氧的沸点是1830C,固态氧的熔点是2180C。 1820C时, 氧为气态。-1840C时,氧为液态。2190C时,氧为固态。一1830C氧是液态、 气态或气液共存都可以。固态娶液态耳代气态 I以水为例,找寻蟲度段) 可用纸锅将水烧至沸腾。(水沸腾时,保持在1000C不变,低于纸的着火点) 装有酒精的塑料袋挤瘪 (排尽空气)后,放入800C以上的水中,(酒精汽化成了蒸

15、气。酒精沸点为780C,高于780C时为气态)2 蒸发:蒸发现象: 湿衣服放在户外,很快就会干教室洒过水后,水很快就干了蒸发吸热,有致冷作用: 刚从水中出来,感觉特别冷。(风加快了身上水的蒸发,蒸发吸热)一杯40C的酒精,敞口不断蒸发,留在杯中的酒精温度低于40C。(蒸发要从周围环境和液体自身吸热。) 在室内,将一支温度计从酒精中抽出,示数会先下降再升高。(酒精蒸发吸热, 使温度计中液体温度下降,蒸发结束后温度回升到室温)影响蒸发快慢的三个因素:液体自身的温度。 液体蒸发的表面积。 液体表面附近的空气流动速度。( 4)液化:1 液化现象:水开后,壶嘴看见白气”(壶中汽化出水蒸气,遇到冷空气液化

16、成雾状小水珠) 夏天自来水管和水缸上会出汗”。(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水珠) 2 液化的方法分为:降温、压缩体积两种方法降温(遇冷、放热)液化:雾与露的形成 (空气中水蒸气遇冷液化成雾状小水珠; 附在尘埃浮在空中, 形成“雾”;附在草木,聚成“露”) 冬天,嘴里呼出“白气”。夏天,冰棍周围冒“白气”。(水蒸气遇冷液化成 雾状小水珠) 冬天,窗户内侧常看见模糊的“水气”。(屋内水蒸气遇到冷玻璃液化成小水珠) 牙医在为病人检查牙齿时, 将检查用的小镜子在酒精灯上稍微烤一下, 然后放 入口腔中。(防止口腔内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附在镜面上)压缩体积液化: 在常温下,将石油气压缩放入钢瓶中,以液态

17、石油气的形式保存。 “长征”火箭的燃料和助燃剂分别是:压缩成的“液态氢”和“液态氧”。 液化放热: 北方的冬天, 在室内暖气管道中通以灼热的水蒸气来取暖, 最后在管道另一头 回收到的是水。(水蒸气液化成水放出大量热) 100OC的水蒸气比100OC的水更容易烫伤人体。(100OC的水蒸气液化成100OC 的水要放热)例题 4 下列关于影响液体蒸发快慢因素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 液体质量越多,蒸发越快(B) 液体温度越高,蒸发越快(C) 液体表面积越大,蒸发越快 (D) 液体表面附近空气流动得越快,蒸发越快 例题 1 下列现象中不可能出现的是()A. 潮湿的夏天,从冰箱里取出的鸡蛋会“冒汗

18、”B. 在有风的夏天,人游泳后刚从水中出来会感觉到“冷”C. 冬天,戴眼睛的人刚从室内走到室外时,镜片上会出现小水珠D. 冬天的早晨,屋顶上常常会有一层霜例题2室内温度为20C,此时用浸有少量酒精的棉花裹在温度计的玻璃泡上,随着酒精的迅速蒸发,图5中哪幅图正确反映了温度计读数随时间的变化()例题3下列现象中属于液化现象的是A .加在饮料中的冰块化为水C.刚从冰箱拿出的冰棍周围冒出“白气”( )B 晒在太阳下的湿衣服变干D 冰箱冷冻室内壁出现白色的“霜”A. “缥缈的雾”是汽化现象 C. “凝重的霜”是凝华现象 例5水沸腾过程中水的温度例题4 “缥缈的雾,晶莹的露,凝重的霜,轻柔的雪,同样的水分

19、子,装扮着我们生活 的时空”。这是一首描述物理现象的抒情诗对这首诗中所描述的物理现象理解正确的是B. “晶莹的露”是液化现象D.“轻柔的雪”是熔化现象(选(选填“升高”、“下降”或“不变”),该过程水填“吸热”、“放热”或“不吸热也不放热”)标准大气压下,酒精的熔点是117C、沸点是78 C;水银的熔点是 39 C、沸点是 357 C .你认为要测沸水的温度应选用(选填“酒精”或“水银”)温度计液体温度计是利用液体 的性质来测量温度的.三、堂上练习(一)填空题1. 通过观察图4所示的三幅晒衣服的示意图,结合日常生活的经验, 可知:液体蒸发的快慢与液体的 、液体的 和液体表面的空气流速有关2.

20、生活处处有物理,留心观察皆学问你知道吗?厨房中也包含着很多物理知识.如手拿刚出笼的馒头时,若先在手上沾些冷水,就不会感到很烫,这是由于 的缘故3. 请写出以下现象所属的物态变化名称:夏天吃棒冰时,揭开包装纸后棒冰会冒“白汽”;用热风干手器将湿手吹干 ;用久了的灯泡钨丝比新时细 4. 在探究水的沸点的实验中:(1)小明观察到同学们测水温的操作有如图20中所示四种,你认为正确的是()当水沸腾的时候,小明的温度计的示数如图21所示,此时水的沸点是C;如果继续给沸腾的水加热,水的温度 选填“升高”、“不变”或“降低”)。 实验中水的沸点低于 100C,你认为可能是 造成的。(只需要写出一个可能原因)(

21、二)选择题1. 如图2所示,水在壶中被加热,又从凉铁板上掉下的水是蒸馏水在有时会发觉眼镜镜片模糊。 此现象()获得蒸馏水的过程中,水经历的物态变化是()A.先升华,后凝华B .先汽化,后液化C. 先液化,后汽化D 先汽化,后凝固2. 戴眼镜的乘客乘坐冷气很强的出租汽车一阵后下车, 是由于车外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冰冷的镜片发生A.液化B .凝华C .熔化D .凝固四、教学反思第三课时一、复习引入物质不但可以发生固态、 液态间的相互转化, 液态、气态间的相互转化,还可以发生固 态、气态间的相互转化。总之一切物质都可发生状态变化。二、复习过程(5)升华:升华现象: 加热碘,可以看到有紫红色的碘蒸气出现

22、。 衣柜中防虫用的樟脑片,会慢慢变小,最后不见了。 冬天,湿衣服放在户外会结冰,但最后也会晾干。(冰升华成水蒸气)升华吸热:干冰可用来冷藏物品。(干冰是固态二氧化碳,升华成气态时,吸收大量热)(6).凝华:凝华现象: 霜和雪的形成(水蒸气遇冷凝华而成) 冬天看到树上的“雾淞” 冬天,外界温度极低,窗户 内侧可看见“冰花”(室内水蒸气凝华)凝华放热:略附录:电冰箱原理:利用制冷剂汽化吸热、液化放热。 南极地区以冰雪为水源。先将冰雪放入壶中加热熔化成水,至水沸腾,可看到汽化出的水蒸气在壶嘴上方液化成雾状小水珠,俗称“白气”。 用久了的灯泡会发黑?钨丝受热,发生升华现象,由固态变为气态;钨丝冷却,钨蒸 气又在灯泡内壁上凝华。 干冰“人工降雨”:干冰进入云层升华成气体,从周围吸收大量热量,使空气的温度 急剧下降,高空水蒸气凝华成小冰粒。小冰粒逐渐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