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大强化专题复习试题:第二部分 近代世界和近代中国 专题8 含答案_第1页
高考历史大强化专题复习试题:第二部分 近代世界和近代中国 专题8 含答案_第2页
高考历史大强化专题复习试题:第二部分 近代世界和近代中国 专题8 含答案_第3页
高考历史大强化专题复习试题:第二部分 近代世界和近代中国 专题8 含答案_第4页
高考历史大强化专题复习试题:第二部分 近代世界和近代中国 专题8 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高效复习第二部分一、近代世界专题八一、选择题1(2018福州三模)1790年英国政论家伯克在法国革命论中提出:人的权利并非来自任何空洞或抽象的契约,而是来自于人们所生活于其中的社会,权利并非天赋,而是人赋的,是由传统而形成的。伯克的主张(a)a要求维护英国的宪政传统b肯定了法国革命的理念c促成英国议会改革的完成d发扬了启蒙运动的精神【解析】从材料“1790年”“人的权利来自于人们所生活于其中的社会,权利是人赋的,是由传统而形成的”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伯克认为,法国革命与英国光荣革命不可混为一谈,英国光荣革命所捍卫的是传统和秩序,法国革命却以暴力摧毁宝贵的传统,故a项正确,b项错误;19世纪中期

2、工业革命促使英国进行议会改革,故c项错误;材料“权利并非天赋,而是人赋的”说明d项不符合题意。2(2018河南六市二模)1787年,美国制宪会议针对奴隶制的存废问题产生了严重分歧,基于南方各州代表的坚持,最终通过的法案规定:国会在20年内无权禁止奴隶交易。这反映了美国(d)a中央政府缺乏强制权力b制宪会议代表们根本诉求不同c宪法遵循分权制衡原则d1787年宪法体现实用主义精神【解析】美国1787年宪法对于不禁止黑奴贸易的规定,体现出对于南方各州利益的妥协,实际上体现出宪法的实用主义精神,故d项正确;宪法规定实行联邦制加强中央政府的权力,故a项错误;制宪会议代表们根本诉求是维护资产阶级的利益,故

3、b项错误;分权制衡原则属于中央政府权力运行的原则,故c项错误。3(2018南昌三模)18世纪晚期到19世纪早期,英国下院出现了“党鞭”。这一职位的设置是为了加强政党内部沟通和纪律监督,以适应议会斗争。但凡重大问题,特别是两党分歧严重时,表决前各党“党鞭”都会通报党的立场,并要求本党议员按照党的指示投票。“党鞭”在英国的出现(a)a加强了内阁的政治影响b改变了议会至上的原则c推动了工业革命的进程d消除了两党之间的矛盾【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党鞭”是政党纪律主管,其功能是为了确保议员出高效复习席并按照政党立场行事。在英国议会选举中获得多数席位的政党上台组阁,而“党鞭”一般是议会中的代表政

4、党的领袖,故“党鞭”在英国的出现加强了内阁的政治影响,故a项正确;“党鞭”的出现属于代议制发展的体现,没有改变了议会至上的原则,排除b项;“党鞭”的出现属于代议制发展的体现,应是工业革命推动的结果,排除c项;d项说法错误,两党之间的矛盾可以调和,但无法消除,排除。美4(2018湖南衡阳二模)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任何法案都必须经两院批准才能生效,参议院和众议院在制定法律的过程中互有对于另一方的绝对否决权。国国会分为参众两院是(a)a基于对立法权过大的担忧b英国上下院制的翻版c出于对总统行政权的牵制d追求直接民主的体现【解析】参议院和众议院在制定法律的过程中互有对于另一方的绝对否决权,说明在国

5、会内部参众两院相互制约,实际上就是对立法权过大的担忧,故a项正确;美国参众两院不同于英国上下两院,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总统权力,故c项错误;美国是间接民主,故d项错误。5(2018湖北武汉4月调研)1972年,女众议员玛莎格里菲斯推动过去被搁置的“男女平权宪法修正案”获得参众两院通过,但在宪法规定的七年期内由于没有达到38州的同意而宣告失败。这一过程说明美国(b)a三权分立的制度受到冲击b多元价值观念影响法律变革c中央集权的原则逐渐削弱d女性争取选举权的斗争失败【解析】材料反映出联邦参众两院与地方州的制衡,与联邦政府内部三权分立的制度无关,故a项错误;材料反映出联邦参众两院与地方州的制衡,

6、联邦参众两院与地方州的多元价值观念导致该宪法修正案未通过,影响法律变革,故b项正确;材料反映出联邦参众两院与地方州的制衡,并未冲击联邦权威,不是中央集权削弱的体现,故c项错误;材料争取的是“男女平权”,而非女性的选举权,故d项错误。6(2018肇庆三模)18世纪末,有个美国政治家认为,危险的野心多半为热心于人民权利的漂亮外衣所掩盖,很少用热心拥护政府坚定而有效率的严峻面孔作掩护。该论断的意图是(a)a为强化联邦政府权力做辩护b呼吁美国人民正确行使自己的权利c论证民主社会导致多数人的暴政d主张政府权力要分权与制衡【解析】“很少用热心拥护政府坚定而有效率的严峻面孔作掩护”说明当时联邦政府的权力较为

7、弱小,为此要加强中央政府的权力,a项正确;行使正确权力不符合材料主旨,b项错误;c项属于民主和专制问题;d项中属于中央政府权力运作程序。高效复习7(2018高考模拟历史调研卷一)法国学者托克维尔在论美国的民主中曾经谈到,“有助于美国维护民主制度的原因有三:自然环境、法制和民情”,“自然环境不如法制,而法制又不如民情”。对此合理的解释是美国(c)a各州的自然环境差异不大b法制建设完全满足了人民c民主观念植根于民众心中d政治制度借鉴了法国宪法【解析】材料突出的是“民情”,即强调民主观念植根于民众心中是美国维护民主制度的最主要原因,选c是符合题意的,正确;各州的自然环境差异很大,选项a不合史实,不符

8、合题意,排除;选项b说法绝对,错在“完全”,不符合题意,排除;美国政治制度早于法国宪法,所以不可能借鉴了法国宪法,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8(2018湖南六校联考)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中有一条极富争议的规定:“总统的每一命令须给部长副署方能有效”。有学者据此判断,总统的职权徒有虚名;但也有学者反对称,部长副署权实际上不能阻止总统意志的执行,它只是一个纠错机制。反对者的合理依据应是(c)a部长地位过低导致无法与总统抗衡b第三共和国宪法依然保留封建残余c宪法规定总统拥有最高人事任免权d君主派的实力在当时的政坛占上风【解析】依据材料“部长副署权实际上不能阻止总统意志的执行,它只是一个纠错机

9、制”并结合1875年宪法的相关信息,可知反对者认为部长副署对总统不能起到限制作用,原因在于总统掌握行政权,拥有最高人事任免权,部长是由总统任免的,c项符合题意;a、b两项均与史实不符;材料没有涉及君主派和共和派之争,d项不正确。9(2018濮阳三模)17世纪中后期的英国革命和18世纪末的法国大革命,均宣布废除封建贵族等级制度,代之以财产资格限制为特征的社会标准,这为社会成员改变其社会地位提供了平等的舞台。这种制度变革主要影响是(d)a拓宽了下层民众参加政治的通道b以新的不平等代替封建等级制c废除了封建贵族专制的等级制度d促进资本主义经济社会的到来【解析】17世纪中后期的英国革命和18世纪末的法

10、国大革命的爆发都属于政治革命变革,这有利于促进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d项正确;a项属于代议制改革的作用;材料中措施有利于废除不平等,b项错误;贵族等级制并没有完全废除,c项错误。10(2018梅州5月模拟)1871年有德意志观察家说:“我们已经取得了惊人的成就,现在我们用来获得这种伟大成就的手段却给我们的未来投下了阴影,我们将为此付出代价。”由此判断,德意志统一中的局限性是(d)a自上而下的统一使德国未能建立起代议制高效复习b俾斯麦的“铁血政策”不利于统一的真正实现c联邦制国家不利于国内外市场的开拓d普鲁士军国主义和专制传统被带到德意志【解析】材料“现在我们用来获得这种伟大成就的手段却给我们的未

11、来投下了阴影,我们将为此付出代价”反映了德国统一过程中普鲁士军国主义和专制传统带来消极影响,故d项正确;当时德国建立起了代议制,故a项错误;俾斯麦的“铁血政策”促进了统一的实现,故b项错误;联邦制国家体制并不属于德意志统一中的局限性,故c项错误。11(2018高考押题卷二)德意志帝国宪法规定:下院帝国议会由25岁以上男子按照普遍、直接、秘密的普选制选出,议员任期五年。25岁以下的男子、25岁以上领取贫民救济金的男子、妇女、军人均无选举权。这表明德意志帝国(c)a封建君主专制加强b无产阶级没有选举权c民主范围非常狭窄d继承了雅典民主形式【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德意志宪法对议会的选举方式和民众选举权

12、从年龄、性别等多方面设置了资格限制,由此体现出德国民主的狭窄,故c项正确;“封建君主专制加强”明显与史实不符,可排除a项;材料在阶级属性上未作限制,故b项错误;雅典民主形式是直接民主,而近代德国是代议制民主,故d项错误。12(2018泉州二模)1881年德国首相俾斯麦提出工伤事故保险法案,由于意见存在严重分歧未获国会通过。1882年经过修订后的法案提交国会,再次遭到反对。俾斯麦为法案通过曾付出极大努力,德国皇帝甚至为此发表圣谕,但法案还是遭到国会否决未能通过。这一事件体现了(d)a立宪政体能阻止国王专权b国会处于国家权力中心c首相和皇帝的权力遭削弱d立法权对行政权的制约【解析】材料所述为德国民

13、主政治体制下,国会对国王和首相提出的法案的否定,体现了立法权对行政权的制约,d项正确;a、b两项与德国史实不符,德国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c项是对材料的错误解读。二、非选择题13(2018烟台4月模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中国古代监察制度萌芽于夏商周时期。秦汉时期,我国古代监察体系初步建立。魏晋至隋朝,御史台是国家最高监察机构。唐朝设立了台院、殿院、察院,三者共同构成了一个严密的监察系统,此外,还建立了系统的谏官制度。宋代沿袭唐制,又在地方上的州内设通判监察行政,设提点刑狱司专司刑讼,设转运使监督财政,大大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明朝初年,中央台、殿、察三院合并为都察院,同时,设置

14、独立于都察院的六科给事中监察六部活动,科道并立,地方设按察使司。清朝形成了“科道合一”的监察体系,进一步加强了中央集权。至此,高效复习我国古代监察制度实现了高度的严密统一。在我国古代封建社会里,监察权力来源于皇权。中国古代监察制度虽然具有其独特性,但也难免会受到当时社会历史条件的限制,具有其局限性。摘编自高丹中国古代监察制度探析材料二相对来说,英国有着一套比较完整、灵活的监察制度。议会监察,是西方现代监察体制的核心,最具权威性与代表性。议会监察,是“民意代表机关”对政府施政、财政、人事等其他法定事项的监督检查,包括:同意、纠正、纠举、弹劾、审计,以及为完成这些任务所必须的质询、视察和调查、投不

15、信任票等事前防止,事中纠正和中止,事后惩戒和救济等监控规程。在此基础上,英国各部门、各行业、各地区又相继成立了各种不同的监督机构,构成了一个多行业、多地区、多层次、多渠道的监督网络,以教育、防范、惩处为手段,以保护和促进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巩固政治权力为目标的反腐败机制。摘编自张恒英国监察制度:在漫长曲折的道路上逐步形成(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监察制度发展的特点。(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古代中国和近代英国监察制度效能的差异,并简要分析导致差异的主要原因。【答案】(1)特点:历史悠久;监察从属于皇权;监察体系渐进式发展;监察与进谏并行等。(2)差异:依附于皇权

16、的古代中国监察制度监察效能十分有限;近代英国监察制度对于防止行政权力的滥用和误用,遏制腐败、建立廉洁、高效政府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原因:中国:君主专制下是垂直单线式的监察体制,不能体现民意且缺乏舆论监督;为君主统治服务的儒家思想束缚了人们的思想,致使监察缺乏相关的理论探索及支持;集权、专制更能适应经济发展和政治稳定。英国:资本主义民主制度下,机构的监察权来自于法律和制度,且“多管齐下”;发达的资本主义经济为其提供物质基础;启蒙思想影响深远,且近代英国监督网络健全,工作效率高。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近代法国政治学家托克维尔在1856年完成的专著旧制度与大革命中指出:“对于一个坏政府来

17、说,最危险的时刻通常就是它开始改革的时刻革命的发生并非总因为人们的处境越来越坏,最经常的情况是,一向毫无怨言、仿佛若无其事地忍受着最难以忍受的法律的人们,一旦法律的压力减轻,他们就将它猛力抛弃。被革命摧毁的政权几乎总是比它前面的那个政权要好些被消除的流弊似乎更容易使人觉察到尚未被消除的那些流弊,于是人们情绪更加激烈。”摘编自托克维尔旧制度与大革命依据材料并结合中国与世界近代史的相关史实,围绕“近代改革与革命”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答案】示例一:论题:近代改革会引发革命。高效复习阐述:1840年以前的清朝专制制度和经济已经

18、落后于世界,但并没有招致大规模的民主革命;近代以来清朝政府逐渐改革落后的经济政治制度如洋务运动、清末新政、预备立宪,但均因其不彻底性而以失败告终,加上改革在客观上发展了资本主义,传播了先进思想,因此改革不但没有挽救清朝统治,反而加速了革命(如辛亥革命)的爆发。示例二:论题:通过渐进改革可以避免革命。阐述:近代英国在权利法案颁布后的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以国王为首的政府依然掌握着较大的行政权和外交权,一定程度上仍阻碍民主政治实现和社会发展。但英国通过几次行政体制改革和议会改革,保持了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并成为最早进行和完成工业革命的国家。英国在1689年之后没有再发生大规模的革命,这得益于渐进式改革缓和了社会矛盾,提高了人民生活水平,扩大了人民民主权利,建立了一定的社会保障体系。示例三:论题:一个国家发生革命是由各种因素综合起来决定的,和改革与否没有直接关系。阐述:近代各国革命的发生往往是在旧的生产关系不能容纳生产力发展的情况下或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空前激化的背景下发生的。如近代中国辛亥革命的发生就与民族危机加剧、阶级矛盾激化、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等因素密切相关;近代法国发生的巴黎公社革命也是在普法战争造成的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加剧的情况下发生的,不论当时中法是否改革,革命都会发生。【解析】示例一的论题可据材料中“最危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