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临沧市云县爱华镇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规划设计报告_第1页
云南省临沧市云县爱华镇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规划设计报告_第2页
云南省临沧市云县爱华镇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规划设计报告_第3页
云南省临沧市云县爱华镇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规划设计报告_第4页
云南省临沧市云县爱华镇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规划设计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科类 工学 编号(学号) 20051270 本科生毕业设计 云云南南省省 临临沧沧 市云县爱华市云县爱华镇镇土土地地开开发发整整理理项项目目(第第一一期期) 规划设计报告规划设计报告 programprogram designdesign ofof landland reorganizationreorganization (number(number 1)1) inin aihuaaihua countryside,countryside, yunyun town,town, lingcanglingcang city,yunnancity,yunnan province.province.

2、 指导教师: 学 院: 专 业: 年级: 设计提交日期: 2009.05 答辩日期:2009.06 云南农业大学 2009 年 05 月 25 日 云南省临市仓云县爱华镇土地开发整理 项目(第一期)规划设计 摘摘 要要 实施土地开发整理的主要目的是增加耕地面积,提高耕地质量,促进对耕地总量 动态平衡目标的实现;本项目依据一定的政策法规,按照合理利用、可持续利用、可 行性等规划原则,通过采用一系列工程措施,对区内田、水、路等进行综合整治,以及 对区内零星未利用地进行合理整理。该项目土地平整工程共平整土地面积 1029.52 公 顷,分为 178 块田块。灌溉工程设 3 条支渠、13 条斗渠、11

3、7 条农渠、2 条斗排、4 条 农排。田间道路工程设田间道 20 条、生产道 5 条。项目区可新增耕地面积 275.49 公 顷,新增耕地率 26.76%。实现了耕地总量的动态平衡,改善农业生产条件,缓解了人 多地少的矛盾,并促进了新农村经济、社会建设。最终实现了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及 经济效益的协调发展。 关键词:关键词: 土地整理;土地平整;规划设计;灌排系统;排水系统。 program design of land reorganization (number(number 1)1) in aihua countryside, yun town, lingcang city,yunnan

4、provinceprovince. luo chao (the yunn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water power and struct institute,kunming 650201) abstract the main purpose that carries out the land development sorting increases the farmland area, raising the farmland quality, promoting to carry out to the farmland total amount dynam

5、ic equilibrium target.the certain policy laws of the basis, make use of according to the reasonable and can keep on the exploitation,possibility, etc. programs the principle, passing to adopt a series of engineering measure, carrying on to synthesize to the farmland,water,road.etc. inside the area w

6、hole cure, and to area inside piecemeal did not make use of the ground to carry on the reasonable sorting. 1029.52 hectares of the totally neat land area of neat engineering in land, is divided into 178 pieces of farmland pieces. irrigate project to set up 3 branch canal, 13 lateral canal and 117 fa

7、rming canal , is 2 to fight row and 4 farming row. field road project set up 20 field road, production road sub_clause of 5. pass the land sorting, the item area can add 275.49 hectares of the farmland area, adding the farmland rate 26.76%. carried out the dynamic equilibrium of the farmland total a

8、mount, improve the agriculture production condition, alleviate the persons much little antinomy, and promoted lately the village economy,society constuct.end carry out the coordination development of the social performance,the ecosystem performance and economic performance. key words: :land derelopm

9、entand;xonsolidation projevt;the land leveling;planning and designing;irrigation system. 目 录 前 言 .1 第一部分 项目规划.1 1 项目概况 .1 1.1 项目简介 .1 1.2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1 1.3 项目规划的任务、目的.1 1.4 项目规划依据.2 1.4.1 相关规划、计划依据.2 1.4.2 各种正式资源报告.3 1.4.3 工程技术标准、规范、规程等.3 1.4.4 有关法规政策.3 2 项目区概况 .6 2.1 自然条件 .6 2.1.1 地理位置及行政区划.6 2.1.3 土壤

10、 .7 2.1.4 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7 2.2 资源条件 .7 2.2.1 农业气候资源.7 2.2.2 水资源 .7 2.3 项目区基础设施现状.8 2.4 土地利用现状 .9 3 项目分析 .9 3.1 新增耕地潜力分析.9 3.2 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14 4 规划方案 .17 4.1 规划标准 .17 4.2 项目规划方案及主要工程.18 4.2.1 项目总体布局 .18 4.2.2 项目各项工程规划.19 土地平整工程规划.19 灌溉工程布局.20 排水工程布局 .21 田间道路工程.22 5 规划方案评价 .23

11、5.1 社会效益评价 .23 5.2 生态效益评价 .24 5.3 经济效益评价 .24 6 项目规划方案的择优.24 6.1 土地平整方案比选.24 6.1.1 梯田方案 .24 6.1.2 土地平整方案 .24 6.2 农田水利方案比选.25 6.2.1 灌溉工程方案 .25 6.2.2 排水工程方案 .25 6.3 田间道路方案比较.26 6.4 总体方案比较 .26 第二部分 工程设计.27 1 工程设计 .27 1.1 工程设计任务、依据.27 1.1.1 工程设计任务 .27 1.1.2 工程设计依据 .28 2 主体工程设计 .28 2.1 土地平整工程设计.28 2.1.1 田

12、块设计 .28 2.1.2 梯田设计 .28 2.1.3 土地平整土方量计算过程.29 2.2 农田水利工程设计.33 2.2.1 灌溉工程设计.33 2.2.2 排水工程设计.34 2.3 田间道路工程设计.35 3 总结 .41 3.1 工程总结 .41 3.2 工程完成内容 .41 3.3 自我总结 .41 参考文献.42 致谢 : .42 前 言 土地整理工程主要是通过对项目区土地进行整理,达到增加耕地、提高耕地质量、 改善农业生态环境等目的。本论文主要从两个方面对该项目进行说明。 第一部分首先对项目的名称、类型、建设规模及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意义、项目 规划的任务、目的进行简要说明,并

13、对项目区具体概况如地理位置、水文地质条件、 基础设施现状及土地利用现状做了一定的解释。根据项目区具体概况对项目从新增耕 地潜力和水资源供需平衡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同时对规划方案及其评价做了详细说明。 第二部分为工程设计部分,也是论文的重点所在。此部分对设计的任务、依据及 主体工程(土地平整工程、农田水利工程、田间道路工程)设计的原理、过程做了详 细的推理及计算。 第一部分 项目规划 1 项目概况 1.1 项目简介 名称:云南省临沧市云县爱华镇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第一期) 类型:云南省投资重点项目。 性质:土地开发、整理。 规模:项目区总面积 1294.07 公顷,项目建设规模 1029.52 公顷

14、,本项目预计总 新增耕地 275.49 公顷,新增耕地率 26.76%。 1.2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1)项目的实施可提高耕地质量,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全县耕地总量的动态平衡; (2)项目的实施可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通过对山、水、林、田、路的综合治理, 在土地开发整理的同时,注重周边环境的治理,使当地的生态环境趋于合理化; (3)项目的建设符合云县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远期规划,符合县、镇土地利用 总体规划,对当地的社会、经济、生态效益的协调发展将起到积极作用。 1.3 项目规划的任务、目的 本次规划的任务主要有:科学地确定各类用地的数量及其相应配套设施;合理确 定地块形态和规模,有效调整土地关系

15、,合理分配土地利用;合理组织区内的土地建 设,有机配置田间工程,做到平面布置合理,空间布置适宜,措施功能有序,工程效 益明显;高标准、高质量、严要求的规划设计和施工。 通过项目区的土地的开发整理,将达到以下目标: (1)通过整理使现有耕地得到彻底改造,将宜农荒草地开发为灌溉水田和水浇地。 (2)完成平整土地面积 1006.37 公顷。 (3)实现总新增耕地 275.49 公顷,新增耕地率 26.76%。 (4)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对项目区内山、水、田、林、路、村等进行配套;对田、 路、沟、渠、埂、林网依地形重新规划,农田基础设施进行配套建设;提高农业生产 效率,使项目区的耕地质量和粮食产量稳步提

16、高。 (5)改善农业生态环境:提高耕地质量(保水、保肥、保土)确保农田高产、稳 产,同时防止和减少水土流失,根治项目区排灌沟渠不配套造成的局部水土流失状况, 使区域内的生态环境得以改善。 (6)通过对涉及村庄内的道路、排水、人畜饮水、宅基地建设等进行综合整治, 使项目区内耕地连片、规整、道路通畅;改造后的中心村道路硬化、排水通畅、庭院 整洁,水电配套进户,改善村容村貌和农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 项目的实施可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整理低效耕地,提高耕种条件,把土地整 理与治山、治水、退耕还林、还草有机结合起来,使项目区实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 生态效益的协调发展,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总体目标。

17、 1.4 项目规划依据 2008 年云县国土资源局联同林业局、水利局、农业局、环境保护局、项目区所涉 及的镇人民政府及相关单位多次对项目区进行了实地踏勘、调查、讨论,征求意见, 收集大量数据资料,编制了可行性研究报告。2008 年 11 月 23 日县国土资源局最终确 定项目规划方案,本规划设计报告是在最终确定项目规划方案的基础上编制而成。报 告编制依据主要有: 1.4.1 相关规划、计划依据 云县土地开发整理规划(20012010); 云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基本农田保护区规划; 云县爱华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关于云县爱华镇田心长坡岭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现场会专题会议纪要; 云南省国土资源厅(云国土

18、资耕2008243 号)文件云南省国土资源厅关于 2008 年第四批省级投资土地整理复垦开发项目入库的通知。 1.4.2 各种正式资源报告 云县土地志; 云县水利志; 云县土壤; 云县统计年鉴 2007 年; 云县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报告; 云南省临沧市云县爱华镇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建议书; 云县政府及土地、农、林、水利、交通、环保等各部门提供的基础资料及相关意见。 云南省临沧市云县爱华镇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第一期)可行性研究报告; 云县国土资源局关于云南省临沧市云县爱华镇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规划图(总项目区) 的修改意见。 1.4.3 工程技术标准、规范、规程等 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规程(试行); 土

19、地开发整理项目规划设计规范(td/t10122000); 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验收规程(td/t10132000); 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gb/5028899); 村镇规划标准(gb50188-93); 村镇建设用地技术规范(gb/t16453.1-16453.6-1996); 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gb/t16453.116453.61996); 用水定额(云南省地方标准 db53/t168-2006); 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预算定额标准; 水利部关于批准发布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技术规范(sl204-98)的通知; 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j201-89)。 1.4.4 有关法规政策

20、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土地管理切实保护耕地的通知中发199711 号文;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1998 年 8 月 25 日修正案);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保护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国务院第 73 号令); 基本农田保护条例; 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资金管理暂行办法; 国土资源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土地开发整理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199950 号) ; 国土资源部关于土地开发整理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土资发1999358 号) ; 关于申报省级投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土资耕发2000007 号); 关于

21、进一步加强土地整理复垦开发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08176 号); 云南省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管理暂行办法。 云南省临沧市云县爱华镇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第一期)基本工程特性见表 1- 1。 表 1-1 工 程 特 性 表 序号项目名称单位数量备注 一自然条件概况 1年均降雨量mm912.6多年平均 2年平均气温 0c 19.4多年平均 3年最热月平均气温 0c 28 4年最冷月平均气温 0c 15 5无霜期天352 6地貌类型丘陵 7坡度度5-30 二项目区面积 1项目区总面积ha1294.07 2建设规模ha1029.52 3 总新增耕地面积 ha275.49 4 总新增耕地率 %26.76 5

22、 整理地面积 ha655.10 6 整理地增耕地面积 ha23.00 7整理地新增耕地率%3.51 8 开发面积 ha374.42 9 开发新增耕地面积 ha252.49 10开发新增耕地率ha67.43 三工程项目 1土地平整工程 平整土地面积ha1006.37 178 个 田块 2农田水利工程 2.1支渠m107453 条 2.2斗渠m22247 13条 ( 改 扩 建3 条 ) 2.3农渠m40572117 条 2.4支管m36554 条 2.5斗排m35872 条 2.6农排m18964 条 2.7水池座6 100 m3、50 m3 2.8取水坝座5 2.9跨河涵坝座3 2.10阀门井

23、个12 2.11调节水池座6 2.12涵洞座31 2.13涵管m50894 道 2.14 钢闸门 道146 3田间道路工程 3.1田间道m2950520 条 3.2生产道m20265 条 3.3 桥 座6 五其他工程 1水土保持工程 1.1种树株29500 2农田防护工程 2.1河道整治m2855 六村庄基础设施工程 1宅基工程 1.1宅基地平整ha1.2 2村庄道路、排水工程m8300 3人畜饮水工程 3.1水池座650 m3 3.2供水管道m15000 3.3阀门井座50 七投资 1预算总投资万元4632.75 1.1土地开发整理总投资万元3708.98 1.2 新农村村庄基础设施 建设总

24、投资 万元923.77 2 土地开发整理单位面 积投资 万元 公顷 3.6 2401.75 元/亩 八综合效益指标 1静态投资回收期年7.74 2静态投资收益率%12.92 3 新增耕地单位面积投 资 万元/公 顷 13.46 2 项目区概况 2.1 自然条件 2.1.1 地理位置及行政区划 云县位于云南省西南部,临沧市东北部。地处东经 994310033,北纬 23562446之间。东接景东县,北与南涧县隔江相望,南与临翔区接壤,西 南与耿马县、永德两县毗邻,西北与凤庆县相倚。县境东西横距 84.2 千米,南北纵距 90.4 千米,总面积 3668.35 平方公里。 项目区位于云南省临沧市云

25、县爱华镇长坡岭村、忙回村、勐勐村、田心村、中梁 子村、草皮街村 6 个村委会。地理坐标为东经 10006441000844,北纬 242159242544。南至邦五箐河,北至独木河,东至舒家山,西靠长坡 岭河。东西最大间距 4.4 千米,南北最大间距 7.2 千米。 2.1.2 地形地貌 项目区位于云县南部、爱华镇的西南部,属深切割中山宽谷、峡谷区,海拔高度 在 15501073 米之间,区内浅丘起伏、沟谷纵横、河床低矮,总体地貌类型为丘陵, 地形趋势为南高北低,东高西低。地形坡度在 5-30之间,平均坡度 20,地形地 势起伏总体较平缓,坡度均匀,地块虽局部有些破碎但整体上完整连片。 2.1

26、.3 土壤 项目区土壤类型主要有赤红壤、黄壤、黄棕壤、红壤、紫色土、水稻土等六类, 主要为红壤,土种有夹石红壤胶泥土、白沙土、砂泥土、砂胶泥土和山砂土,大部分 为砂泥土,土壤疏松,通气性、透水性良好,有机质含量大于 2.97%,ph 值在 6.27.3 范围内。耕作层厚度大于 30 厘米,土壤富含有机质,养分含量较丰富,熟化程度较高。 适宜多种农作物、经济作物种植生长,粮食作物主要以水稻、小麦、玉米、蚕豆、花 生为主。 2.1.4 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 项目区表层为第四系洪积、坡积物覆盖,出露岩层为深灰色厚层状砂岩、砾岩夹 泥灰岩。 主要含水层为厚度在 2 米以上的第四系坡、洪积层。松散层富含孔

27、隙水,地下水 受地表水和大气降水补给,向河流排泄;地下水动态变化小。县域内的地质构造主要 有褶皱、断裂构造及岩浆活动 3 种。项目区地质构造主要为褶皱构造,地质条件稳定, 地基承载力满足工程施工的要求。 2.2 资源条件 2.2.1 农业气候资源 (1)光热:项目区地处低纬度高原,太阳辐射较强,年均日照总时数 2253.3 小 时,日照百分率 51%。日照季节冬季最长,夏季最短,光照充足。湿度大,历年相对 湿度 73%。 (2)温度:项目区属低纬高原亚热带季风和温暖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在 19.4,最冷月平均气温 15,最热月平均气温 28,活动积温 5954,全年无霜 期长达 341 天。

28、 (3)降水:项目区境内降雨的季节性较为突出,干湿季分明,多年平均降雨量 912.6 毫米,雨季集中在每年的 69 月,历年平均降雨日数 157 天。68 月为雨季盛 期,总降水占年总量的 80%,雨量充沛。 通过对项目区光照、气温及降水等资源的调查,项目区热量丰富,日照时数长、 积温高,终年太阳射角大、光质好、利用光质潜力大,雨量充沛,光、热、水、土资 源丰富,适宜多种粮食和经济作物的生长。 2.2.2 水资源 云县境内河流分属澜沧江、怒江水系,主要河流 38 条,总径流面积 3376.8 平方 千米,年来水量 184968.7 万立方米。 据当地水利部门提供资料,项目区内主要可利用水源:

29、刘家箐水库:设计总库容 1213.2 万立方米,为建坝拦截刘家箐河结合旁引外引区 径流而成,总径流面积 20.84 平方千米,设计灌溉面积 3.46 万亩; 田心水库:设计总库容 138 万立方米,主要引忙回河水积蓄,库区径流面积 0.5 平方公里; 莲花塘水库:总库容 38 万立方米; 长坡岭河:属罗扎河支流,南北向贯穿整个项目区,全长 16 公里,径流面积 93 平方公里,平均径流深 440 毫米,流量 1.298 立方米/秒。 项目区水资源丰富,项目区内有忙回、中梁子、螃蟹河等十余条小溪小河,水量 丰富,全年不断流,可为农业灌溉提供一定水量。 项目区境内降雨的季节性较为突出,多年平均降雨

30、量 912.6 毫米,根据云南省 水文手册查得该区域产水模数为 34-50 万 m3/(km2a),本项目计算采用产水模数为 40 万 m3/(km2a),每年 510 月雨量充沛,68 月为雨季盛期,降雨量占全年降雨 量的 80%。 项目区及周边地表水及地下水水质良好,无毒,长期耕作实践证明,项目区水质 可满足农田灌溉要求。 2.3 项目区基础设施现状 (1)田间交通状况 项目区内有多条乡村道路与连接各村镇的土路,但道路系统不完善,且全部是土 路面,大部分质量较差,规格低,路况差; 项目区内现有农村田间道路没有经过系统规划、标准化建设,大部分为简单的土 埂路,走向混乱,宽窄不一、疏密不均、坑

31、凹不平,局部路面质量低劣,遇雨成河或 坑洼不平。因此,田间道路总体数量不足,贯通性差,且将田块分割得支离破碎,不 利于农业机械、运输车辆通过,也不利于各类产品运输、客货贸易往来。 (2)排灌系统设施状况 项目区内灌溉骨干设施有:移民大沟、田心水库大沟。 项目区田间灌排系统不分级,数量不足,规格低,不配套,利用率低。大部分沟 渠为断面不整齐且宽窄不一的土沟土渠,排布凌乱,多为串灌串排,灌排能力低。部 分沟渠由于长年失修,坍塌毁损严重,导致在农田灌溉时得不到及时灌溉,耽误农时。 项目区为丘陵地区,无排水设施,排水主要依靠区内的天然小沟小溪自然排水。 (3)电力、通讯设施状况 项目区已实现村村通电,

32、通讯网络完善,设施齐全,通讯条件便利,信号清晰。 可满足施工和生产需要。 2.4 土地利用现状 项目区总面积 748.13 公顷。其中,荒草地 485.37 公顷,已利用的土地面积 269.58 公顷,土地利用率仅为 35.6%。项目区现状土地垦殖率、土地利用率、耕地复 种率较低,进行土地开发的潜力较大。 3 项目分析 3.1 新增耕地潜力分析 (一)新增耕地来源说明 本项目区建设规模 1029.52 公顷,开发整理前耕地面积为 599.07 公顷,开发整理 后耕地面积为 874.56 公顷。本项目预计总新增耕地 275.49 公顷,新增耕地率 26.76%。其中:整理新增耕地面积 23.00

33、 公顷,整理新增耕地率 3.51%;开发新增耕 地面积 252.49 公顷,开发新增耕地率 67.43%。 新增耕地面积来源: (1)对原有耕地进行整理,通过小田并大田等工程措施,降低田埂系数、减少非 耕地地类面积增加一部分耕地; (2)通过对区内宜农荒草地进行开发,增加耕地面积。 (二)新增耕地面积 一、整理地新增耕地面积计算 (1)项目区整理地新增耕地面积可由下面的公式进行计算: mrrmmrm z )()()1 ( 212121 式中:整理地净增耕地面积; 1z m 待整理地的原耕地面积: m =耕地面积+田坎面积; m 整理前的待整理地田坎系数; 1 r 整理后的田坎系数(视当地实际情

34、况和整理区类型确定); 2 r 项目区现状非耕地地类的面积(含沟渠、道路等): 1 m =农村道路面积+农田水利用地面积; 1 m 项目区整理后必须保留的非耕地地类面积(含沟渠、道路等): =农村 2 m 2 m 道路面积+农田水利用地面积。 (2)项目区整理地现状耕地埂坎系数分析 根据现场调查,项目区现状梯田长 20-40 米(均长 30 米),宽 6-15 米(均宽 10 米),梯田平均面积 0.03 公顷。现状埂坎长 40 米,宽 0.5-0.8 米(均宽 0.56 米), 埂坎面积 0.00224 公顷。详见表 1-2。 整理地现状埂坎系数:=0.0747 1 r 公公公 公公公公 梯

35、03 . 0 00224 . 0 (3)整理地规划耕地埂坎系数分析 规划后项目区标准梯田均长 200 米,宽 5-25 米(均宽 18 米),梯田平均面积 0.36 公顷。规划埂坎长 210 米,宽 0.5-0.7 米(均宽 0.575 米),埂坎面积 0.0121 公顷。详见表 1-3。 表 1-2 现状耕地田块系数分析表 梯田地埂 长宽面积地埂长地埂宽地埂面积项目 mm公顷mm公顷 地埂 系数 r1 取值范围20-406-150.5-0.8 平均值30 100.03 40 0.560.002240.0747 整理地规划埂坎系数:=0.0335 2 r 公公公 公公公公 梯36 . 0 01

36、21. 0 表 1-3 整理地规划耕地田块系数分析表 项目梯田地埂地埂 长宽面积地埂长地埂宽地埂面积 mm公顷mm公顷 系数 r2 取值范围5-250.5-0.7 平均值200 180.36210 0.5750.01210.0335 (4)其他参数的确定 根据项目区所提供的文本及图件资料计算得: = 整理前耕地面积+整理前田坎面积 m = 599.07 + 48.32 = 647.39(公顷); = 整理前农村道路面积+整理前农田水利用地面积 1 m = 4.52 + 3.19 = 7.71(公顷); = 整理后农村道路面积+整理后农田水利用地面 2 m = 5.24 + 6.26 = 11.

37、5(公顷) (5)计算结果 项目区整理地新增耕地面积为: (公顷) 2339.647)0335. 00747 . 0 () 5 .1171 . 7 ()0335 . 0 1 ( 1 z m 项目区拟整理耕地 655.1 公顷,其中水田 262.77 公顷,旱地 335.6 公顷,水浇地 0.7 公顷,农村道路 4.52 公顷,沟渠 3.19 公顷,田坎 48.32 公顷,通过整理后,增 加耕地 23 公顷,新增耕地率为 3.51%。 二、开发地新增耕地面积计算 (1)项目区开发地新增耕地面积可由下面的公式进行计算: 432 mmm z 式中:开发地净增耕地面积; 2z m 开发地平整面积: 3

38、 m = 开发地总面积-道路-沟渠-不动工草地 3 m 开发地田坎面积: 4 mrmm 34 开发地田坎系数; r (2)开发地规划耕地埂坎系数分析 规划后项目区梯田均长 100 米,宽 1.5-15 米(均宽 4.6 米),梯田平均面积 0.046 公顷。规划埂坎长 200 米,宽 0.7 米,埂坎面积 0.014 公顷。详见表 1-4。 开 发 地 规 划 埂 坎 系 数 :=0.304 r 公公公 公公公公 公0460 0140 . . 表 1-4 开发地规划耕地田块系数分析表 梯田 地埂地埂 长宽面积地埂长地埂宽地埂面积 系数 项目 mm 公顷 mm 公顷 r 取值范围 1.5150.

39、5-0.7 平均1004.60.046 2000.70.014 0.304 (4)计算结果 项目区开发地新增耕地面积为: 公顷49.252)304. 01 ()44.9312. 953. 286.467( 432 mmm z 对其他草地进行开发,拟开发面积 374.42 公顷。通过开发后,增加耕地 252.49 公顷,新增耕地率为 67.43%。 三、项目区总新增耕地面积计算 公公公公492754925223 21 . zzz mmm 项目区新增耕地率为: %1 公公公公公公 公公公公公公 公公公公公7626100 521029 49275 00.% . . 项目区通过开发整理,共新增总耕地

40、275.49 公顷,新增耕地率 26.76%。 项目区总面积规划前后保持不变。开发整理用地结构调整及汇总详见表 1-5。 表 1-5 项目区土地整理前后分类面积对比表 一级类二级类总用地结构调整表整理用地结构调整表开发用地结构调整表 编号名称编号名称调整前调整后 变化情 况 调整前调整后变化情况调整前调整后 变化情 况 011水田262.77773.65510.88262.77613.15350.380.00160.50160.50 012水浇地0.70100.91100.210.708.928.220.0091.9991.99 013旱地335.600.00-335.60335.600.00

41、-335.600.000.000.00 01耕地 小 计599.07874.56275.49599.07622.0723.000.00252.49252.49 021果园8.428.420.00 022茶园2.272.270.0002园地 小 计10.6910.690.00 031有林地45.4545.450.00 032灌木林地3.963.960.00 033其他林地22.5922.590.00 03林地 小 计72.0072.000.00 043其他草地467.2093.44-373.76467.2093.44-373.76 04草地 小 计467.2093.44-373.76467.20

42、93.44-373.76 072农村宅基地49.2449.240.00 07住宅用地 小 计49.2449.240.00 091军事设施用地7.987.980.00 09特殊用地 小 计7.987.980.00 102公路用地4.824.820.00 104农村道路5.187.772.594.525.240.720.662.531.8710交通运输用地 小 计10.0012.592.594.525.240.720.662.531.87 111河流水面20.6020.600.00 113水库水面4.014.010.00 114坑塘水面1.771.770.00 117沟渠3.1915.3812.1

43、93.196.263.070.009.129.12 11 水域及水利 设施用地 小 计29.5741.7663.070.009.129.12 123田坎48.32131.8183.4948.3221.53-26.790.00110.28110.28 12其他土地 小计48.32131.8183.4948.3221.53-26.790.00110.28110.28 总 计1294.071294.070.00655.10655.100.00467.86467.860.00 3.2 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 本项目区主要灌溉水源有: 刘家箐水库:设计总库容 1213.2 万立方米,

44、为建坝拦截刘家箐河结合旁引、外引 区径流而成,总径流面积 20.84 平方公里,设计灌溉面积 3.46 万亩; 田心水库:设计总库容 138 万立方米,主要引忙回河水积蓄,库区径流面积 0.5 平方公里; 莲花塘水库:总库容 38 万立方米; 长坡岭河:属罗扎河支流,北南向贯穿整个项目区,全长 16 公里,径流面积 93 平方公里,平均径流深 440 毫米,流量 1.298 立方米/秒。 本项目区水资源丰富,项目区内有忙回、中梁子、东岭河等十余条小溪小河,水 量丰富,全年不断流,可为项目区农业灌溉供水。 (一)需水量预测 (1)灌溉制度设计 根据当地水保站和农科站提供资料分析,结合区内水源、土

45、壤、地形等自然条件, 拟将耕地规划为灌溉水田,种植按一年两熟考虑,种植水稻、小麦和甘蔗。根据当地 的气象资料分析,项目区夏秋季节天然降雨即可满足农作物的生长需要,灌溉制度根 据各种作物的需水特点及生长阶段进行设计。 灌溉设计保证率的选定 根据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gb50288-99),灌溉设计保证率可根据水文气 象、水土资源、作物组成、灌区规模、灌水方法和经济效益等因素确定,具体见表 1- 6。 表 1-6 灌溉设计保证率分区表 灌水方法地区作物种类灌溉设计保证率(%) 以旱作为主5075干旱地区 或水资源紧缺地区以水稻为主7080 以旱作为主7080半干旱、半湿润地区 或水资源不稳定地区

46、以水稻为主7585 以旱作为主7585 地 面 灌 溉湿润地区 或水资源丰富地区以水稻为主8095 喷灌、微灌各类地区各类作物8595 注:表中干旱、湿润地区可根据年年降雨量划分(200 毫米:干旱地区;200400 毫米:半干旱地区; 400800 毫米:半干旱、半湿润地区;8001600 毫米:湿润地区;1600 毫米:丰水地区) 项目区年降雨量为 912.6 毫米,属于湿润地区,且以种植水稻为主,灌溉设计保 证率取 80%。 作物灌溉制度 根据当地农科站提供的资料分析,结合项目区水源状况,项目区种植制度为一年 两熟,主要种植作物为水稻、小麦、玉米。根据用水定额(云南省地方标准 db53/

47、t168-2006),云南省划分为六个农业灌溉用水分区(含 13 个亚区),项目区处 于-2 区(区-滇西南区),因本项目灌溉设计保证率取 80%,根据 p=75%和 p=90% 的灌溉用水定额,采用内插法计算出 p=80%的灌溉用水定额: 中稻:6550 立方米/公顷(437 立方米/亩); 小麦:2775 立方米/公顷(185 立方米/亩); 玉米:2000 立方米/公顷(133 立方米/亩)。 项目区规划耕地总面积为 874.56 公顷,规划为水田 773.65 公顷,水浇地 100.91 公顷,主要种植水稻、玉米、小麦。 水稻(中稻)是大春主要粮食作物,以种植一季为主,一般在每年的 4

48、 月下旬插 秧,8 月下旬收割,全生育期 130 天。根据水稻的生理特点、用水定额 (db53/t168-2006)和群众灌水经验,水稻用水集中在泡田期,拟定全生育期灌溉定 额 440 立方米/亩。 玉米是大春粮食作物。一般在每年的 4 月下旬播种,8 月下旬收获,全生育期 130 天。根据玉米的生理特点、用水定额(db53/t168-2006)以及群众灌水经验,拟 定全生育期灌水 5 次,每次灌水定额 3040 立方米/亩,拟定全生育期灌溉定额 135 立方米/亩。 冬小麦跨年度生长,一般在水稻收割后 9 月上旬播种,次年 3 月上旬收割。根据 小麦的生理特点、用水定额(db53/t168-

49、2006)和当地群众灌水经验,拟定全生 育期灌水 5 次,灌水定额 30-40 立方米/亩,灌溉定额 185 立方米/亩。 (2)综合净需水过程线推求 灌区作物组成及比例 项目区主要作物种植比例及种植作物灌溉定额见表 1-7、1-8。 表 1-7 项目区水田作物种植面积比例表 作物名称水稻玉米小麦 种植面积(公顷) 773.65100.91699.65 种植比例(%)88.46 11.54 80.00 复种指数1.80 表 1-8 项目区主要作物灌溉定额表 逐月灌水定额(m3/亩)作物 名称 灌溉 定额 一月 二月 三月 四月 五月 六月 七月 八月 九月 十月十一月十二月 水稻441 136

50、85807070 玉米135 40353030 小麦18530 45404030 合计 76130001761201101007045404030 综合净需水过程线推求 根据区内各种作物灌溉制度,推算各种作物供水过程,将各种作物供水过程线进 行叠加,即得项目区综合净需水过程线。 计算公式:m综.净=1m1+2m2+3m3+4m4 m综.净为项目区每月的综合净需水量,mi为各种作物每月灌水定额,j为各种作 物种植比例。计算结果详见表 1-9。 表 1-9 项目区水田综合净需水过程线(p=80%) 单位:万立方米/万亩 一月二月三月四月五月六月七月八月九月十月十一月十二月全年 24.00.00.0

51、124.979.274.265.461.936.032.032.024.0553.7 灌水率的确定 灌水率与灌区内的作物组成、种植比例、作物允许灌水延续时间等有关。根据 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gb/50288-99,及项目区以往灌水经验,灌水延续时间可 按 5-10 天计(根据区内灌溉特点取灌水时间为 10 天),根据灌水率公式: 8.64t m q公 由此计算得项目区最大净灌水率为 1.45 立方米/(秒万亩)。 (3)农田灌溉用水量 灌溉水利用系数 灌溉水利用系数的取值与灌区的大小、水源情况、所采用灌溉系统的方式、灌区 管理水平等因素有关。项目区采用渠道和管道相结合的输配水方式,根据灌溉与

52、排 水工程设计规范gb/50288-99,结合当地实际情况,田间水利用系数设计值为 0.95, 渠系水利用系数为 0.9。支管水利用系数为 0.97 ,项目区灌溉水利用系数为: 支渠灌溉水利用系数:支0.9=0.693 斗渠灌溉水利用系数:斗0.950.90.9=0.77 农渠灌溉水利用系数:农0.950.90=0.855 农田灌溉用水量预测 项目区耕地面积乘以灌区作物的灌水定额,即得项目区净灌溉用水量,再除以灌 溉水利用系数得到项目区灌溉用水量,即为项目区水田灌溉需水量,计算结果见表 1- 10、1-11、1-12。 表 1-10 项目区净灌水率 单位:立方米/秒万亩 一

53、月二月三月四月五月六月七月八月九月十月十一月十二月全年 0.280.000.001.450.920.860.760.720.420.370.370.286.41 表 1-11 农田净灌溉用水量过程线 单位:万立方米 一月二月三月四月五月六月七月八月九月十月十一月十二月全年 31.50.00.0163.9103.997.485.842.031.5726.4 表 1-12 农田灌溉用水量过程线 单位:万立方米 一月二月三月四月五月六月七月八月九月十月十一月十二月全年 36.80.00.0191.7121.6113.9100.395.036.8849.

54、5 (二)供需水平衡分析 根据以上农田灌溉需水量计算,项目区渠道灌溉 874.56 公顷农田,每年所需的农 业灌溉用水量约为 849.5 万立方米,扣除每年 6-10 月雨季所需的农业灌溉用水量后, 全年需供水 436 万立方米。项目区水源可供水量可满足灌溉要求。 4 规划方案 4.1 规划标准 (1)根据土地开发整理标准(td/t1011-1013-2000),结合灌溉与排水工 程设计规范(gb/50288-99),项目区总面积为 1294.07 公顷,建设规模 1029.52 公 顷,其中,开发面积 374.42 公顷,整理面积 655.1 公顷,属土地开发整理项目。 (2)根据灌溉与排水

55、工程设计规范(gb/5028899)及项目区气候特点,项目 区适宜种植粮食作物以水稻为主。结合项目区水文气象、水土资源、作物组成、灌区 规模、灌水方法和经济效益等实际情况,灌溉设计保证率取为 80%。 (3)项目区所在地属丘陵地,地形起伏不大,据灌溉排水渠系设计规范 (sdj-84)确定项目区内的排涝设计标准采用十年一遇暴雨设计,旱作物 1 日设计暴 雨 1 日排出,水田为 1 日暴雨 1 日排至允许耐淹水深。 (4)项目区内的道路系统分田间道、生产道两级,根据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 (jt/j201-89)及村镇规划标准(gb/50188-93),结合本地实际将田间道和生产 道划为等外级。 (

56、5)项目区内的电气工程、其他工程等的规划设计标准参考相应的规划设计规范。 4.2 项目规划方案及主要工程 4.2.1 项目总体布局 根据项目区的自然条件和基础设施状况,从土地利用方式,灌溉系统、排水系统、 田间道路系统等方面,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农业生产规划、水利规划、县镇道路规 划和水土保持规划以及村庄基础设施工程等相配合,进行整体优化规划布置。采取工 程、农艺、生态措施相结合的方法,在土地开发整理的同时,对生态环境起到改善作 用,构成可持续发展的总体布局。规划时应按农业现代化生产和集约化管理要求,设 置田间配套设施。 同时,为了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发展若干重大 问

57、题的决定中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和环境建设的精神,本项目按照土地开发整理项目 建设要求的基础上,配套实施社会主义新农村村庄基础设施建设。 根据云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1-2010)与项目区地类现状比较分析,以及 对项目区的人口增减预测和居民点变迁调查,项目区土地利用方向明确、基本稳定, 现有建设用地能满足未来相当长一段时期项目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求,土地利 用规划将现有建设用地列为不动工面积保留,不考虑其他建设用地规划;保留区内的 公路用地、农村宅基地、军事设施用地、水库、坑塘水面以及河流,列为不动工面积。 项目区内原有耕地利用方向不变,现状灌溉水田保留;现状旱地根据实际地形, 通过土地平整

58、,规划配备相应的农田水利和道路设施条件后,整理为灌溉水田和水浇 地。 保留现有林地、园地,列为不动工面积。 项目区内有 467.20 公顷荒草地,根据实际地形,将其中的 373.76 公顷宜农荒草 地通过土地平整,规划配备相应的农田水利和道路设施条件后,开发为灌溉水田和水 浇地。 由于项目区耕地十分宝贵,因此农田灌排系统和田间道路网密度不宜过大,应尽 可能不占和少占耕地,最大限度保证耕地面积。 区内总体地势平缓,地形变化趋势一致,局部地势较高。在灌溉水源有保证的情 况下,结合项目区地形及当地农业灌溉习惯和农业生产管理水平,规划确定项目区主 要采用渠道灌溉方式,形成田间自流灌溉体系;局部地势较高

59、、难以实施渠道灌溉的 区域,规划设置蓄水池,通过管道引水至蓄水池进行灌溉。 排水系统采用明沟方式排水,与渠道和道路布置相协调,并充分利用项目区内原 有天然河流和冲沟,形成自然排水方式,保证整个项目区多余水量能够顺利排出区外。 田间道路工程主要依托现有的道路设施,结合区内地形、规划田块特征、沟渠布 局以及村庄居民点情况,并考虑机械化施工的程度,合理规划田间道路。田间道路采 用“渠(管)路排”的方式布置。利用原有道路、新规划的道路、渠道和排水沟 划分田块。 根据项目区的地形条件,在田间道填方一侧路基边坡种植双排水保林。 对流经项目区内河道上水流侵蚀较大的河段修筑挡墙。 结合各村实际情况,配套实施村

60、庄基础设施工程。 该项目规划工程由土地平整工程、农田水利工程、田间道路工程、其他工程及村 庄基础设施工程组成。其中农田水利工程包括灌溉工程、排水工程及其配套建筑物工 程。 4.2.2 项目各项工程规划 土地平整工程规划 根据实际地形、土壤等自然条件和土地利用现状,项目区内原有耕地利用方向不 变,现状灌溉水田保留;现状旱地中,地形平缓、灌溉条件较好的地块规划为灌溉水 田,其余地块在配置一定的水利、道路基础设施后规划为平旱地。宜农荒草地开发后, 按标准统一配备相应的农田水利和道路设施,规划为灌溉水田,地势较高渠道灌溉不 到的地段,规划为平旱地。按照“宜农则农、宜林则林、宜建则建”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