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形成具有开拓性的博士论文选题论文_第1页
怎样形成具有开拓性的博士论文选题论文_第2页
怎样形成具有开拓性的博士论文选题论文_第3页
怎样形成具有开拓性的博士论文选题论文_第4页
怎样形成具有开拓性的博士论文选题论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怎样形成具有开拓性的博士论文选题论文怎样形成具有开拓性的博士论文选题 关键词:选题,博士论文,开拓怎样形成具有开拓性的博士论文选题 介绍: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对于博士论文来说,同样适用。要做出一篇好的博士论文,选题至关重要。有了一个好的选题,博士论文就成功了一半。那么,什么样的选题才称得上是好的选题呢?从以往的研究来看,好的选题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对于博士论文来说,同样适用。要做出一篇好的博士论文,选题至关重要。有了一个好的选题,博士论文就成功了一半。那么,什么样的选题才称得上是好的选题呢?从以往的研究来看,好的选题一般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开拓

2、性、创新性、前沿性、时效性、可行性,等等。本文主要关注选题的开拓性。内容涉及:什么样的选题具有开拓性为什么要形成开拓性的选题怎样形成开拓性的选题我的研究经历与教训有什么等六个方面。一、什么样的选题具有开拓性简单地说,开拓性的(ground-breaking)就是开创性的、前所未有的、革命性的。开拓性的选题在研究材料、方法、理论上具有创新性,在研究结论上具有颠覆性。以音韵学的研究为例,清代学者(吴棫、顾炎武、段玉裁等)使用诗经押韵材料、谐声字材料归纳上古音的类别,属于材料上的创新;陈澧发明反切系联法用以归纳广韵反切用字的声类和韵类,属于方法上的创新;钱大昕基于大量的古籍材料得出古无轻唇音的推断,

3、属于结论上的创新。高本汉的中国音韵学研究综合利用多种材料(反切、方言、对音等)、多种方法(反切系联、内部构拟、历史比较等),构拟了汉语第一个完整的中古音系统,实现了理论、材料、方法、结论上的多重创新,是当之无愧的中国现代音韵学奠基之作(盛林等 )。可能有人会担心,能研究的问题前人都研究过了,很难再找到新问题了。其实,这样的担心大可不必。陈寅恪说过:一时代之学术,必有其新材料与新问题。(敦煌劫余录序)语言学的研究也是如此。有些问题,看似已经解决,没必要再去研究了,但如果换一批材料、换一种方法,还会发现新的问题。比如代词的句内回指(anaphora)问题,乔姆斯基(chomsky)已经做了很好的解

4、释,似乎没什么可研究的了。黄衍翻查、调查了大量的语言(共约550种)后发现,乔姆斯基的解释并不适用于所有的语言,影响回指的除了句法-语义因素,还有语用因素。围绕着回指的语用问题,黄衍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在此基础上,创立了新格莱斯回指语用理论(两位创始人之一),成了世界顶级的(理论)语用学家及回指研究专家(牛津大学出版社评语)。开拓性的选题具有可持续发展性。小而言之,可以作为个人学术生涯的主要研究领域或议题,使之成为自己最擅长的精神舞台。黄衍的研究就是最好的例子。这个例子说明,关注一个语言点,即便是一个研究得已经很充分的点,也可以发现问题,可以取得重大的成就。黄衍的成功再次验证了席勒(1809-

5、1918)的那句话:集中你全部的精力,在一个点上释放出来,你必然会取得辉煌的成就。大而言之,可以为学术界开辟新的研究方向、引入新的研究材料或方法、创立新的研究范式。比如乔姆斯基,通过句法结构(1957)发动了一场对美国描写语言学的革命。句法结构的出版不仅标志着乔姆斯基革命的开始,同时也标志着转换生成语言学的诞生。在修正转换生成语法的过程中,乔姆斯基的学生菲尔墨(fillmore)发表了格辨(1968)等论着,创立了格语法。再比如_熙(1920-1992),通过现代汉语形容词研究(1956)、论句法结构(1962)、语法讲义(1982)、自指与专指(1983)等论着将结构主义的原则和方法与汉语的

6、实际紧密地结合起来,揭示了汉语语法有别于印欧语语法的特点,建立了一个比较适应汉语实际的语法体系(沈家煊 :7)。二、为什么要形成开拓性的选题清代大学者纪昀(晓岚)说过:文章公论,历久乃明。天地英华所聚,卓然不可磨灭者,一代不过数十人。(四库全书总目卷一百四_别集类一)文章如精金美玉,经百炼历万选而后见(明李东阳麓堂诗话),唯卓然不可磨灭者方可流传于后世。纵观传世的语言学着作,凡卓然不可磨灭者多具有开拓性的特质。比如,索绪尔(saussure)普通语言学教程是一部开拓性的着作,其开拓性在于开创了一个结构主义的时代;赵元任中国话的文法也是一部开拓性的着作,其开拓性在于建构了第一个结构主义的现代汉语

7、语法体系。现代学者朱光潜说过:一个人的生活是否丰富,就是说有无价值,要看他对于心灵或精神生活的努力和成就的大小。如果只顾衣食饱暖而对于真善美不感兴趣,他就成为一具行尸走肉了。(谈人生价值:59)衡量一个普通人的价值,尚且看他精神生活成就的大小,衡量一个博士生的价值,更应该看他精神或学术生活成就的大小。一般说来,博士生的学术成就主要体现在博士论文上,而博士论文的质量又和选题密切相关。选题有意义,写出来的论文才有价值;选题无意义,即使花再多的功夫,也不会有什么积极的效果(王力、朱光潜等 1981)。既然如此,要想使博士论文有价值,首先就要做到选题有价值。和普通平凡的选题相比,开拓性选题容易做出有价

8、值的博士论文。其实,做博士论文不只是为了解决专业领域的具体问题,除此之外,还有更高层次上的追求。比如,为了证明个体生命的价值,发现生存的意义;冲破各种诱惑和迷惘,建立起自己的精神坐标。为了克服眼前生活的苟且,寻找诗歌和远方;在世俗的喧嚣中,从容不迫地安顿自己的心灵。当然,还为了谋得一份既符合自己的志向、不损害内心自由与人格尊严,又能够保障体面生活和工作。可见,开拓性选题的价值是多方面的,不仅有利于解决眼前的问题,也有利于激发博士生的学术热情,成就一种有意义的学人生涯。三、怎样形成开拓性的选题要形成开拓性的选题,需要具备两个基本的条件:一个是了解前人;一个是了解自己。先来说了解前人。了解前人就是

9、通过广泛地文献阅读了解前人研究的成就与不足,了解学术界的研究现状与缺憾,寻找新的增长点。了解前人,有以下几种方法:(1)盯住主流文献。每个领域都有一些属于该领域的主流期刊(核心期刊)、经典着作,这些期刊、着作代表了该领域的研究水平。阅读这些期刊、着作,可以让初学者对当前学术界的研究情况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当然,瞄准主流并不是排斥非主流文献,也不是不读非主流的文献,而是要合理地安排文献阅读的时间和精力。对主流文献的投入适当地多一些,对非主流文献的投入适当地少一些。(2)盯住主流学者。主流学者是指活跃在学术研究第一线的、代表着当前国内外研究水平的学者。研读主流学者的论着,可以从中学到很多东西,除了前

10、沿的术语、概念外,还有观察问题的角度、分析问题的思路、论证问题的方法,等等。另外,在研读主流学者的论着时,除了关注它的正文外,还要关注它正文以外的部分。因为,正文外的部分也能提供大量的、有价值的信息。比如参考文献部分,就提供了很多有价值的信息。留心观察主流学者的参考文献,不难发现,他们所列举的往往都是最具代表性的文献。通过这些文献按图索骥,以文献检索文献的方式,找到相关的文献,一篇篇地读过去。文献读完了,对主流研究的情况也就了解得差不多了。(3)盯住前沿动态。了解前沿动态的途径有很多,比如阅读主流文献、主流学者的论着、参加学术会议、聆听学术报告等。但通过这些途径,得到的信息还比较零散;相对而言

11、,xxx年鉴则可以帮助读者系统地了解某一领域一年以来重大进展的情况。以语言学年鉴(the annual review of linguistics)为例,该年鉴始创于年,目前已出版三卷。通过该年鉴,可以对语言学各领域(语言学理论、社会语言学、心里语言学、神经语言学、语言演变、类型学等)近年来的重要进展情况有一个快速的、系统的认识。接下来,说一下了解自己。如果说了解前人是为了形成开拓性的选题,那么,了解自己则是认识你自己(苏格拉底)。通过认识自己,了解自己的才情与天分,判断自己是否具备了从事某种或某个开拓性选题研究的条件和能力。但要真正做到认清自己、认清自己的才情与天分,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三国

12、思想家刘邵说过:性情之理甚微而玄,非圣人之察,其孰能究之哉。(人物志九征)既然如此,我们是不是就没办法认识自己了呢?也不尽然。中国五千年的文明史造就了辉煌灿烂的中华文明,同时,也积累了大量的学术研究经验。借鉴这些经验,有利于从不同的角度认识你自己.(1)从性格看,清代史学家章学诚从性格的角度将学者分为两类:一类是高明者,性格外向、爽朗;一类是沉潜者,性格内向、沉稳。性格不同,理解问题的方式不同,适合研究的领域也不同。高明者由大略而切求,沉潜者循度数而徐达(文史通义博约下);高明者多独断之论,沉潜者尚考索之功(文史通义答客问中)。换句话说,高明者善于从要点入手而迅速求索,适合从事独自裁断的一家之

13、学;沉静者喜欢遵循程序而逐渐通晓,适合从事考据求索方面的研究。(2)从资质看,钱穆说过:大抵在学术上成就大的人都不是第一等天资,因为聪明人总无毅力与傻气。记得汤用彤也说过:二流的资质选一流的题目,只能做出三流的结果;二流的资质选三流的题目,倒有可能做出一流的结果。如果觉得自己天资聪明,那么就做一流的题目;如果自认为天资不高,那么最好做二流或三流的题目。做学问一定要脚踏实地,量力而行。切忌好高骛远、眼高手低;有多大的本钱就做多大的买卖,切忌小本钱做大买卖(吕叔湘;参看陈建民1997)。最后要指出的一点是:开拓性的选题不见得都是好题目。有些笨题目也可以做出好结果,也可以起到填补空白的作用。从这个意

14、义上说,笨题目也具有开拓性。这样的例子有很多,以语言学界的为例:有些选题比较宏大,非一般人所能胜任,如王力的汉语语法史(1989)、周法高的中国古代语法(1959)、太田辰夫的中国语历史文法(1958/)等。有些选题具体切实,不容易上升为理论,如丁声树的释否定词弗不(1933),吕叔湘的近代汉语指代词(1985),香坂顺一的水浒词汇研究(虚词部分)(1992)等。有些选题看起来还很笨,需要花大功夫才能出好成果。但这些题目经过以上学者的打磨后,都脱胎换骨摇身一变变成了精品,甚至变成了里程碑式的作品:汉语语法史是汉语语法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式的作品,中国语历史文法是近代汉语语法研究的开山之作,释否

15、定词弗不不但本身的结论重要,而且在研究方法上也具有开拓性(_熙 1989)。四、我的研究经历与教训有什么1.硕士论文我1984年在杭州大学读研究生。当时,语法学界正在讨论汉语语法的特点:(1)李讷和汤普森(charles li thompson 1976)基于类型学的视角指出:汉语属于话题突出型语言、英语属于主语突出型语言。(2)申小龙(1986)通过研究左传主题句发现,西方语言的句子是焦点透视型的,动词是句子的核心,抓住的了动词也就抓住了句子的灵魂;汉语句子是散点透视型的,句子不由动词组织的,而是由简单明晰的时序和逻辑事理脉络贯穿的.(3)范继淹(1983)发现,汉语句子的谓词前可以有多个n

16、p,但不是每一个np都和谓词直接相关。比如这件事情老张的处理办法我有意见,谓词前有三个np(这件事情老张的处理办法我),但只有我和谓词直接相关(充当施事),其他的都和谓词没有直接的关系(充当系事)。这样看来,汉语句子的组织方式,似乎脱离了谓语动词的句法语义控制。于是,我有了问题:这种句子是怎样组织起来形成句法上合格、语义上可以理解的句子的?我决心研究和搞清楚汉语这种句子的结构方式和语义解释机制。为了便于研究,先简化一下问题:这件事情 老张的处理办法 我有意见。 a.这件事情 我有意见。 b.对 这件事情 我有意见。 c.我 对 这件事情 有意见。经过一系列的句法操作后,原来不明显的关系逐渐凸显

17、了出来。对这件事情和谓语动词之间有状语和中心语的关系,意见和这件事情之间有语义依存关系。这样看来,这件事情老张的处理办法我有意见的问题至少包含了两个问题点:(1)状语跟谓语有格支配关系;(2)意见类名词有配价要求。有了这样的发现后,1985年,我跟导师倪宝元、王维贤先生汇报自己的硕士论文选题,并当众夸口:要形成具有开拓性的硕士论文选题-汉语句子中谓语跟状语的格支配关系研究。征得了导师的同意后,我开始动手考察跟谓语有格支配关系的句子。后来,受时间的限制,逐渐缩小了考察的范围,把重点放在了准双向动词上(如来往、相识、交手、对立、服务、求援等)。试比较:(1)我经常和他来往 *我来往(2)我去年和他

18、相识 *我相识(3)我明天和他交手 *我交手(4)我一直和他对立 *我对立(5)我们为人民服务 *我们服务(6)我们向工人求援 *我们求援(7)我们求助于老师 *我们求助(8)我们受业于章门 *我们受业这些动词都有一个共同点:要求两个名词性成分与它发生强制性的句法联系,并且当这两个名词性成分与之同现时,其中有一个名词性成分必须用介词来引导。随后,系统地考察了500多个准双向动词的语义特征和句法表现情况。在此基础上,形成了硕士论文现代汉语准双向动词研究。毕业后,该文删节发表在语言研究1988年第1期。2.博士论文1987-1990年,我在_大学攻读博士学位。读博期间,继续沿着硕士的选题方向前进。

19、此时的目标是:解决汉语名词的配价问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先做了现代汉语二价名词的研究,比如意见、感情类。然后又做了现代汉语一价名词的研究,比如尾巴(部件名词)、父亲(亲属名词)、面积(属性名词)类。由于缺少后续的课题,无法达到博士论文的规模,只好暂时搁下。和导师_熙、陆俭明先生商量过后,决定另起炉灶。基于先前对坐着!听着!类祈使句的调查与分析,我决定把这套方法推广开来。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博士论文现代汉语祈使句研究(_大学出版社,1993)。现在看来,当时的选择是对的。退一步,海阔天空;如果冒进,也许会山穷水尽。3.博士毕业后博士毕业后,我将以前的想法陆续整理成文。(1)先发表了现代汉语名词的配

20、价研究(中国社会科学1992年第3期)和一价名词的认知研究(中国语文1994年第4期)。(2)继续推进,发表了谓词隐含及其句法后果(中国语文1995年第4期)和话题化及相关的语法过程(中国语文年第4期)。(3)将前期的研究成果系统化,形成了汉语动词的配价研究(出版社_年版)、汉语配价语法研究(商务印书馆年版)、汉语句子的焦点结构和语义解释(商务印书馆年版)、汉语名词物性结构的描写体系和运用案例(当代语言学年第1期)等。当然,革命尚未成功,同学仍需努力。五、世俗时代,学者如何安身立命以上所说,大多是技术层面的经验,未必对大家有用。对于一个学者来说,除了学术研究外,还面临着如何处理好生存、修养与学

21、术的关系问题。此时,更需要在价值层面确定自己的精神目标、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下面,就以台湾着名史学家、中央研究院院士严耕望为例,看一下他是如何处理学术、生活和个人修养的关系的。1.工作随时努力,生活随遇而安对于物质享受,严耕望并不在意,_惯知足常乐随遇而安,唯一常感不足的是学术工作。他说:我常反省自己,觉得我非贪人,但对于学术工作却很贪,既欲精深,又想有相当宏通,如此就不免随时努力去做。严耕望认为,要成为一名优秀的史学大家,应具备几个最基本的条件:(1)健康的身体。他曾不止一次扼腕叹息:我们这个时代的史学家群推陈寅恪先生为巨擘,以他天分之高,学养之深,语文工具之博备,诚为旷世难得之人才。但陈寅

22、恪先生大志不遂,我想最基本的原因是身体太差.(2)健康的心理。真正的学者应该有健康的心理,大境界才能出大学问,心术不正者绝对难以成为一名优秀的历史学家。严耕望还指出,优秀的史学家最好是一个健康纯净的学术人.要进入这一境界,功夫不全在用功读书,尤要从人生修养做起.(3)持之以恒。严耕望自认天资不高,常常说自己才极平庸,尤弱记忆.对于今天的成就,严耕望总结道:如果要说我对学术工作有一点小成就,主要是靠一个恒字诀。严耕望的学术研究,六十年如一日。他的每一本着作都是匠心独运、持之以恒的大手笔。唐仆尚丞郎表从收集资料到出版,花了九年的时间;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用了二十年的时间;唐代交通图考则用了近五十年的

23、时间。2.看人人所能看到的书,说人人所未说过的话钱穆曾劝勉自己的弟子:给青年们一些影响,否则他们都不懂学问应该怎么做了!在此背景下,严耕望融汇自己的治学心得和陈寅恪、傅斯年、钱穆等大家的治史经验,形成了治史三书。虽然该书产生于20个世纪70年代,距今已经有四十多年,但书中的很多观点依然闪烁着智慧的光辉,时时启发着后来的读者。比如:(1)在学术积累方面,严耕望开篇即指出,治史要专精,也要相当博通.所谓专精,便是在某一方面有专深的研究。所谓博通,就是既要有历史学的知识,也要有社会学、政治学、经济学方面的知识。即便在历史学的内部,也要博通.研究一个时代或者朝代,最少要懂三个时代或朝代。只有在博通的视

24、阈中力求专精,才能产生大而且精的成绩.(2)在学术选题方面,严耕望认为:要广泛看书,不要抱着题目去翻材料。如果仅仅抱着一个题目去找材料,当你做完这个题目,其他的东西所得不多,久而久之,学术能力必将越来越弱。相反,如果博览群书,在书中发现材料与问题,久而久之,学术能力必将越来越强,中年之后将一片通明无往不可。(3)在学术体系构建上,严耕望希望研究者要空荡荡地毫无一点预先构想,完全凭一些散沙般毫无定向的零碎材料,自己搭起一个架子自成一个体系.如果史学工作者每一论题大体都先有了一个结论或者意念,这个结论或意念是由他们奉为神圣的主义思想所推演出来的.所以这些所谓史学工作者,只是相应当政者学术为政治服务

25、这一个相当坦率的口号,而趋附权贵,不是真正的史学家。六、怎样做一个纯粹的学术人严耕望认为,如何确立志业、修养身性、规划目标,关乎一个历史学者能否取得重大的成就。因为,历史学不像文学与科学,少有年轻的大史家;历史学的创获也主要不仰赖于天才。为了帮助年轻学者尽快成长起来,尽快成为一个纯粹的学术人,严耕望在治史三书中提了很多中肯的建议。这里,择其要点,概述如下。1.有大志、有信心、有计划严耕望认为,做学问要想有较高的成就,最好能先有抱负、有信心、有计划.具体说来:(1)和科学、文学不同,史学必须要经过长时间持续坚强的努力始可能做得到,没有远大的志气,如何能长时间持续坚强的努力!有了远大志向,始能有个

26、目标。(2)自信是跟着立志而来的必要的信念。一个人没有自信心,纵然立志,也等于未立志。自信心的基础不是也不能建筑在天才之上。有了目标后,必须要下定决心,奋发努力百折不回的去达成目标。(3)有大志有信心是成就大学问的必要条件,但光有这些还不够,若求取较大成就,绝非事先有个大体固定切实可行的计划不可;否则纵能有成,也将大打折扣。比如,唐代交通图考(1985)、唐代人文地理(1954)、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1961)这些大部头的着作,倘若事先无一定的目标,无坚强的信心,无长远的计划,相信一部都不能完成。2.一心力,惜时光严耕望认为,真正的学者应将自己有限度的精神心力集中在治学工作上,始能有成,若不能精神集中,将心力分散到其他方面,则学问必不能有多大成就.可能的话,最好他生活一切都投注浸润在学术工作中,成为一个纯粹的学术人在实际的生活中,严耕望也正是这样做的:(1)尽量不分散精力。除了谈天邀游外,影视报章,亦随时警惕,尽量放弃,紧缩到了解时局与娱乐生活所必要的最小程度,每天只看一种报纸,至多一节电视,以使心力时间不要分散。(2)尽量不浪费时间。一心一意的做我的学术工作,不参加任何活动-包括学术活动;连学术会议也不主动的参加,因为我觉得花费时间太多,所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