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学部分教案_第1页
微生物学部分教案_第2页
微生物学部分教案_第3页
微生物学部分教案_第4页
微生物学部分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教案一一、授课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第二篇 医学微生物学 概述 ; 第十二章 细菌的形态与结构二、教学时间安排组织教学、导入新课,5分钟;讲授新课,70分钟;课堂小结、展示重点、复习巩固,10分钟;布置作业、自学提示,5分钟。三、教学目的、要求掌握微生物的分类、细菌的形态和结构;掌握质粒的概念;熟悉细菌的染色方法;了解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四、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细菌的基本结构和特殊结构及其功能。难点:细菌细胞壁的结构组成。五、教学方法及手段讲授、讨论六、教学过程设计医学微生物学概述1、微生物的概念、特点与分类。体积微小、结构简单。分为三大类: 非细胞型微生物,病毒;原核细胞型微生物,细菌、支

2、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和放线菌;真核细胞型微生物,真菌。2、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病原微生物;具有致病性的微生物。条件致病微生物:正常情况下不致病,只是在特定情况下导致疾病。第十二章 细菌的形态与结构第一节 细菌的大小与形态1、细菌的大小。测量单位2、细菌的形态:球菌、杆菌、螺形菌第二节 细菌的结构1、细菌的基本结构细胞壁 肽聚糖,又称粘肽。革兰阳性菌:聚糖骨架、四肽侧链、五肽交联桥;革兰阴性菌:聚糖骨架、四肽侧链。聚糖骨架:N-乙酰葡糖胺、N-乙酰胞壁酸,-1,4糖苷键,三维立体结构。革兰阳性菌细胞壁特殊组分:磷壁酸革兰阴性菌细胞壁特殊组分:除含有12层的肽聚糖结构外,尚有特殊组分外膜

3、,外膜由脂蛋白、脂质双层和脂多糖三部分组成。细胞壁革兰阳性菌革兰阴性菌强度较坚韧较疏松肽聚糖层数可多达50层12层磷壁酸+外膜+对青霉素、溶菌酶敏感性敏感不敏感细胞壁的功能细菌细胞壁缺陷型(细菌L型)细胞膜细胞质 核糖体、质粒、胞质颗粒核质2、细菌的特殊结构荚膜 功能:抗吞噬、粘附作用、抗有害物质的损伤。鞭毛 运动器官,分四类。菌毛 普通菌毛、性菌毛。与致病性有关。芽胞 保存细菌全部生命功能。第三节 细菌形态检查法1、显微镜放大法2、染色法 革兰染色法(Gram stain):步骤、意义 抗酸染色法(acid-fast stain) 七、思考题及作业课后思考题P109第1、2题。八、主要参考书

4、目医学微生物学,贾文祥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年6月第1版。九、教学后记教案二一、授课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第十三章 细菌的生理二、教学时间安排组织教学、复习旧课,5分钟;导入新课,2分钟;讲授新课,70分钟;课堂小结、展示重点、复习巩固,10分钟;布置作业、自学提示,3分钟。三、教学目的、要求掌握细菌生长繁殖的条件;掌握细菌的合成代谢产物及其临床意义。熟悉细菌的生长方式和速度;熟悉细菌的生长现象。了解细菌的分解代谢产物。四、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细菌生长繁殖的条件;细菌合成代谢产物的临床意义。难点:细菌的分解代谢产物。五、教学方法及手段讲授、讨论六、 教学过程设计 第一节 细菌的理化性

5、状一、细菌的化学组成水占细胞总重量的7590。二、细菌的物理性状半透明,细菌悬液呈混浊状态;相对表面积大;在近中性或弱碱性环境中,细菌均带负电荷;细胞壁和细胞膜都有半透性;菌体内的渗透压高达525个大气压。第二节 细菌的生长繁殖与人工培养 一、细菌的生长繁殖 细菌生长繁殖的条件1、充足的营养 水、碳源、氮源、无机盐、生长因子。2、合适的酸碱度 最适PH为7.27.6。霍乱弧菌pH 8.49.2生长最好,结核分枝杆菌生长的最适pH为6.56.8。3、适宜的温度 37。4、必要的气体环境 分为四类:专性需氧菌、微需氧菌、兼性厌氧菌、专性厌氧菌。 细菌生长繁殖的方式与速度二分裂方式 无性繁殖。多数细

6、菌繁殖速度2030min一代。生长曲线分为四期:迟缓期、对数期、稳定期、衰亡期。 二、细菌的人工培养 培养基分为五类:基础培养基、营养培养基、选择培养基、鉴别培养基、厌氧培养基。 根据培养基物理状态的不同分为液体、固体和半固体三大类。液体培养基加入0.30.5的琼脂粉,琼脂粉含量在1.52.5时,则为固体培养基。 细菌在培养基中的生长现象1、在液体培养基中:混浊、沉淀、菌膜。2、在半固体培养基中:有鞭毛 沿穿刺线呈羽毛状或云雾状扩散生长;无鞭毛 沿穿刺线生长。3、在固体培养基中:菌落、菌苔。 人工培养细菌的意义1、在医学中的应用:确定病原菌、测定药物敏感性、制备生物制品。 2、在工农业生产中的

7、应用。 3、在基因工程中的应用。第三节 细菌的代谢产物一、细菌的分解代谢产物 糖的分解产物大肠埃希菌能发酵葡萄糖和乳糖,产酸并产气;伤寒沙门菌发酵葡萄糖仅产酸不产气,且不能发酵乳糖。用于鉴别细菌。 蛋白质的分解产物大肠埃希菌、变形杆菌、霍乱弧菌等能分解培养基中的色氨酸生成吲哚(靛基质)。沙门菌、变形杆菌等能分解培养基中的含硫氨基酸(如胱氨酸、甲硫氨酸)生成硫化氢。二、细菌的合成代谢产物 热原质 耐高温,与致病性有关。 毒素与侵袭性酶 与致病性有关。 色素 用于鉴别细菌。 抗生素 用于防治疾病。 细菌素 用于鉴别细菌。 维生素 用于防治疾病。七、思考题及作业课后思考题P116第1、2、3题。八、

8、主要参考书目医学微生物学,贾文祥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年6月第1版。9、 教学后记教案三一、授课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第十四章 细菌与环境(一)二、教学时间安排组织教学、复习提问,5分钟;导入新课,2分钟;讲授新课,30分钟;课堂小结、展示重点,5分钟;布置作业,3分钟。三、教学目的、要求掌握消毒、灭菌、防腐、无菌、无菌操作的概念;熟悉细菌在自然界与人体的分布。四、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消毒、灭菌、无菌操作的概念五、教学方法及手段讨论、讲授六、教学过程设计第十四章 细菌与环境 第一节 细菌的分布一、土壤 土壤中的细菌多数为非病原菌。在处理被泥土污染的伤口时应采取必要措施防止芽胞菌的感染

9、。10-20CM二、水水中可带有伤寒沙门菌、痢疾志贺菌、霍乱弧菌、钩端螺旋体等病原菌,通过污染水源而引起多种消化系统传染病的流行。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1ML,总数100个;1000,群数3个。三、空气空气中常见的致病菌有结核分枝杆菌、白喉棒状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脑膜炎奈氏菌等,可引起呼吸道传染病或伤口感染。四、生物体 体表及与外界相通的腔道中寄居着不同种类和数量的微生物。口腔:消化链球菌 牙菌斑 乳酸杆菌 龋齿。IGA第二节 消毒与灭菌一、基本概念消毒:杀死物体上病原微生物的方法,并不一定能杀死含芽胞的细菌或非病原微生物。 灭菌:杀灭物体上所有微生物(包括细菌芽胞在内的全部病原微生物

10、和非病原微生物)的方法。 防腐:防止或抑制体外细菌生长繁殖的方法,细菌一般不死亡。 无菌:不存在活菌的意思。无菌操作:防止细菌进入人体或其它物品的操作技术。在外科手术、微生物学实验时,均需进行无菌操作。 七、思考题及作业课后思考题P130第1、2、3题。八、主要参考书目医学微生物学,贾文祥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年6月第1版。9、 教学后记教案四一、授课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实验一 细菌形态观察二、教学时间安排组织教学,2分钟;讲授新课,10分钟;学生观察实验内容,30实验小结、布置作业,3分钟;三、教学目的、要求掌握示教显微镜下所看到的细菌形态和特殊结构。熟悉显微镜油镜使用。了解实验

11、室规则。四、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细菌形态和特殊结构五、教学方法及手段讲授、演示、观察六、教学过程设计(一)实验室规则介绍(二)显微镜油镜的使用和保护法1、显微镜油镜的识别标有100或90;有白、黑或红色圆圈;有“油”或HI、oil字;油镜头比其它接物镜长,孔径最小。2、显微镜油镜的使用 3、油镜的保护 4、油镜加油的原理(三)细菌不染色标本检查法1、压滴法 2、悬滴法3、暗视野法(四)细菌的基本形态观察(绘图)葡萄球菌、链球菌、脑膜炎奈瑟菌、大肠埃希菌 (五)细菌的特殊结构观察(绘图)荚膜、芽胞、鞭毛七、思考题及作业使用油镜时应注意哪些事项?八、主要参考书目医学微生物学,贾文祥主编,人民卫生出

12、版社,2006年6月第1版。九、教学后记教案五一、授课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第十四章 细菌与环境(二)二、教学时间安排组织教学、复习旧课,5分钟;讲授新课,70分钟;课堂小结、展示重点,10分钟;布置作业、自学提示,5分钟。三、教学目的、要求掌握物理消毒灭菌的方法和用途;熟悉化学消毒灭菌法;了解细菌的变异。四、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物理消毒灭菌的方法和用途。难点:细菌的变异机制。五、教学方法及手段讲授、讨论六、教学过程设计第十四章 细菌与环境 第二节 消毒与灭菌二、物理消毒灭菌法 热力灭菌法1、干热灭菌法 焚烧。 烧灼。 干烤: 160170,2小时。2、湿热灭菌法 巴氏消毒法:用于牛乳、酒类

13、等消毒。此方法有两种:一是加热至61.162.8,30分钟;另一是71.7经1530秒。 煮沸法:杀死一般细菌的繁殖体,加入2碳酸钠沸点达105。间歇蒸气灭菌法:用于一些不耐高热的含糖、牛奶等培养基的灭菌。高压蒸气灭菌法:最常用、最有效。103.4KPa (1.05kgcm2)、温度可达到121.3,维持1520min,可杀灭包括细菌芽胞在内的所有微生物。 辐射杀菌法1、日光与紫外线 265266nm杀菌作用最强。紫外线穿透力较弱,用于手术室、传染病房、细菌实验室的空气消毒。形成胸腺嘧啶双聚体,干扰DNA复制。2、电离辐射。破坏DNA 滤过除菌法 用于不耐高温灭菌的血清、毒素、抗生素以及空气等

14、的除菌。蔡氏三、化学消毒灭菌法 常用消毒剂的作用机制促进菌体蛋白质变性或凝固;干扰细菌的酶系统和代谢;损伤菌细胞膜。 常用消毒剂的种类表14-1。 影响消毒灭菌效果的因素 1、消毒剂的性质、浓度与作用时间 70乙醇或5080异丙醇的消毒效果最好。 2、微生物的种类与数量。3、有机物的存在。 第三节 细菌的变异 一、细菌的变异现象 形态结构的变异细菌L型。 菌落变异S-R变异。 毒力变异卡介苗(BCG)。 耐药性变异二、细菌遗传变异的物质基础 细菌染色体 质粒 重要的质粒有:1、致育质粒或F质粒 2、耐药性质粒或R质粒3、毒力质粒或Vi质粒 4、细菌素质粒 转位因子 转位因子主要有三类:插入序列

15、、转座子、转座噬菌体。 噬菌体噬菌体:是感染细菌、真菌、放线菌或螺旋体等微生物的病毒,具有病毒的特性如个体微小,可以通过滤菌器;无完整的细胞结构;只能在活的微生物细胞内复制增殖等。细菌与噬菌体的相互关系:毒性噬菌体、温和噬菌体或溶原性噬菌体。三、细菌变异的机制 基因的突变 基因的转移与重组 转化:是受体菌直接摄取供体菌裂解后游离出的DNA片段,从而获得新的性状的过程。 接合:是细菌通过性菌毛相互连接沟通,将遗传物质(主要是质粒DNA)从供体菌转移给受体菌的过程。转导:是以温和噬菌体为载体,将供体菌的一段DNA转移到受体菌内,使其获得新的性状的过程。可分为普遍性转导和局限性转导。 溶原性转换:是

16、当噬菌体感染细菌时,噬菌体DNA整合于宿主菌DNA上,使其成为溶原状态时而使细菌获得新的性状的过程。四、细菌变异的实际意义 在疾病的诊断、治疗与预防中的应用防止耐药菌产生:合理使用抗生素、防止交叉感染、做药敏试验。 在测定致癌物质中的应用 在基因工程中的应用 七、思考题及作业课后思考题P121第1、2题。八、主要参考书目医学微生物学,贾文祥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年6月第1版。九、教学后记教案六一、授课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第十五章 细菌的致病性二、教学时间安排组织教学、复习提问,5分钟;导入新课,2分钟;讲授新课,70分钟;课堂小结、展示重点,10分钟;布置作业,3分钟。三、教学目的

17、、要求掌握细菌的致病因素;掌握基本概念。熟悉细菌内毒素与外毒素的区别。四、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基本概念、细菌的致病因素五、教学方法及手段讨论、讲授六、教学过程设计 一、正常菌群正常人的体表及与外界相通的口腔、鼻咽腔、肠道、泌尿生殖道等腔道中都寄居着不同种类和数量的微生物,当人体免疫功能正常时,这些微生物对宿主无害,有些对人还有利,称为正常菌群。人体各部位常见的正常菌群。生理意义: 1、生物拮抗作用 2、营养作用 大肠埃希菌能合成维生素B、K。 3、免疫作用 4、抗衰老作用 双歧杆菌有抗衰老作用。二、机会致病菌条件:1、寄居部位的改变 2、免疫功能低下 3、菌群失调 菌群失调:是宿主某部位正常菌

18、群中各菌种间的比例发生较大幅度变化而超出正常范围的状态。由此产生的疾病,称为菌群失调症。 第二节 细菌的致病因素 毒力强弱、侵入数量、侵入部位。一、细菌的毒力毒力:致病菌的致病性强弱程度。构成细菌毒力的物质是侵袭力和毒素。 侵袭力 侵袭力(invasiveness)是指致病菌突破宿主防御机能,进入机体并在体内定植、繁殖和扩散的能力。 1、荚膜和微荚膜 2、粘附素 3、侵袭性酶 毒素 1、外毒素 2、内毒素 由内毒素引起的毒性作用基本相同。 发热反应 白细胞反应 内毒素血症与内毒素休克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 细菌外毒素与内毒素的主要区别外毒素和内毒素的主要区别区别点外毒素内毒素来源革兰阳性

19、菌与部分革兰阴性菌革兰阴性菌存在部位从活菌分泌出,少数菌崩解后释出细胞壁组分化学成分蛋白质脂多糖毒性作用强,对组织器官有选择性毒害效应,引起特殊临床表现较弱,各菌毒性效应大致相同,引起发热、白细胞增多、微循环障碍、休克、DIC等抗原性强,刺激机体产生抗毒素;甲醛液处理脱毒形成类毒素弱,刺激机体产生的中和抗体作用弱;甲醛液处理不形成类毒素二、细菌侵入的数量三、细菌侵入的部位第三节 感染的发生与发展 一、感染的来源 外源性感染传染源: 1、患者 2、带菌者 危害更大 3、病畜和带菌动物 内源性感染二、传播方式与途径 呼吸道感染 消化道感染 创伤感染 接触感染 节肢动物叮咬感染 三、感染的类型 隐性

20、感染 感染后致病菌对机体损害较轻,不出现或出现不明显的临床症状,为隐性感染,或称亚临床感染。 显性感染 出现一系列的临床症状和体征。显性感染分为: 1、急性感染 2、慢性感染 根据临床上感染部位不同,显性感染又分为: 1、局部感染 2、全身感染 有几种情况: (1)毒血症:致病菌侵入宿主后,只在机体局部生长繁殖,病菌不进入血循环,但其产生的外毒素入血,经血到达易感的组织细胞,引起特殊的毒性症状。 (2)菌血症:致病菌由局部侵入血流,但未在血流中生长繁殖,只是短暂的一过性通过血循环到达体内适宜部位后再进行繁殖而致病。 (3)败血症:致病菌侵入血流后,在其中大量繁殖并产生毒性产物,引起全身性中毒症

21、状。 (4)脓毒血症:指化脓性病菌侵入血流后,在其中大量繁殖,并通过血流扩散至宿主的其他组织或器官,产生新的化脓性病灶。(5)内毒素血症(endotoxemia):革兰阴性菌侵入血流,并大量繁殖、崩解后释放出大量内毒素入血所致。 带菌状态 有时致病菌在显性或隐性感染后并未立即消失,在体内继续留存一定时间,与机体免疫力处于相对平衡状态,称为带菌状态。处于带菌状态的人称为带菌者。七、思考题及作业课后思考题P137第1、2、3题。八、主要参考书目医学微生物学,贾文祥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年6月第1版。九、教学后记教案七一、授课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实验二 细菌形态检查二、教学时间安排组织教

22、学,2分钟;讲授实验内容,10分钟;操作示教,10分钟;学生操作、观察、绘图,60分钟;实验小结、布置作业,8分钟;三、教学目的、要求掌握细菌涂片制作,革兰染色操作。娴熟应用油镜观察细菌形态结构。四、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革兰染色操作。五、教学方法及手段讲授、演示、观察、学生操作六、教学过程设计(一)细菌涂片的制作【目的】细菌材料须涂布固定于玻片上,染色后观察其形态、结构及染色反应。【原理】【材料】 【方法】 (1)涂片(2)干燥(3)固定【注意事项】玻片要洁净无油,否则菌液不易涂开。 取菌量宜少,涂片要匀而薄。切勿将未经火焰固定的标本立即染色水洗。六、革兰染色【材料】【方法】(1min) (1

23、min) (约30秒) (30秒)结晶紫染液 水洗 卢戈碘液 水洗 95%乙醇 水洗 稀释复红 水洗 细 菌 涂 片干燥 【注意事项】要掌握好染色时间。【镜检结果】 葡萄球菌 大肠埃希菌 呈 色 呈 色 为革兰 性菌 为革兰 性菌七、思考题及作业1、医学免疫学与病原生物学实验教程P27-302、对革兰染色的成败你有何体会?八、主要参考书目免疫学与病原生物学, 吴松泉主编,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年9月第7次印刷;医学微生物学,周正任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年12月第6版。九、教学后记教案八一、授课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第十六章 病原性细菌第一节球菌二、教学时间安排组织教学、复习旧课

24、,5分钟;导入新课,2分钟;讲授新课,70分钟;课堂小结、展示重点、复习巩固,10分钟;布置作业、自学提示,3分钟。三、教学目的、要求掌握病原性球菌的致病物质和所致疾病;熟悉病原性球菌的生物学性状;了解病原性球菌的微生物学检查和防治原则。四、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病原性球菌的致病物质和所致疾病难点:病原性球菌的致病机制五、教学方法及手段讲授、讨论六、教学过程设计 第十六章 病原性细菌第一节球菌病原性球菌主要引起化脓性感染,又称为化脓性球菌。分革兰阳性球菌与革兰阴性球菌两大类。前者主要包括葡萄球菌、链球菌、肺炎链球菌等;后者主要包括脑膜炎奈瑟菌、淋病奈瑟菌等。一、葡萄球菌是医院内感染的重要传染源。

25、(一)生物学性状1、形态与染色2、培养特性3、生化反应4、抗原构造(1)葡萄球菌A蛋白(SPA):协同凝集试验。(2)多糖抗原5、分类分为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与腐生葡萄球菌。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多为致病菌,表皮葡萄球菌偶可致病,腐生葡萄球菌一般不致病。6、抵抗力 葡萄球菌是无芽胞细菌中抵抗力最强的细胞之一。金黄色葡萄球菌耐青霉素G的菌株已高达90%以上,医院内感染最常见的致病菌。(二)致病性与免疫性1、致病物质(1)血浆凝固酶(2)葡萄球菌溶素(3)杀白细胞素(4)肠毒素 (5)表皮剥脱毒素,又称表皮溶解毒素(。(6)毒性休克综合征毒素-1(TSST-1):引起毒性休克综合征(TSS)的

26、主要病因之一。2、所致疾病 (1)侵袭性疾病:主要引起化脓性感染。1)局部感染疖、痈、毛囊炎、麦粒肿、伤口化脓、脓肿等,脓汁黄而粘稠,病灶界限清楚,多为局限性。2)全身感染(2)毒素性疾病:1)食物中毒2)假膜性肠炎长期使用或滥用抗生素引。3)烫伤样皮肤综合征由表皮剥脱毒素引起。4)毒性休克综合征主要由TSST-1引起。3、免疫性(三)微生物学检查法1、标本2、直接涂片镜检3、分离培养与鉴定血浆凝固酶与甘露醇发酵试验。4、葡萄球菌肠毒素的测定通(四)防治原则自身菌苗疗法。二、链球菌(一)生物学性状1、形态与染色2、培养特性营养要求较高。3、生化反应4、抗原构造(1)多糖抗原:(2)蛋白质抗原:

27、与致病性有关的是M抗原。(3)核蛋白抗原:5、分类(1)根据溶血现象分类: 1)甲型溶血性链球菌溶血。亦称草绿色链球菌,可致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2)乙型溶血性链球菌 溶血,亦称溶血性链球菌。病力强。3)丙型链球菌不溶血,一般不致病。(2)根据抗原结构分类:对人致病的链球菌菌株90属A群。6、抵抗力(二)致病性与免疫性1、致病物质A群致病力最强,也称化脓性链球菌,是人类细菌感染常见的病原菌之一。(1)链球菌溶素(streptolysin):分为链球菌溶素O(SLO)与链球菌溶素S(SLS)。SLO抗体的测定可作为链球菌新近感染指标之一或作为链球菌感染后超敏反应性疾病的辅助诊断。(2)致热外毒素

28、:曾称红疹毒素或猩红热毒素,是引起人类猩红热的主要毒性物质。(3)透明质酸酶:又名扩散因子。(4)M蛋白:是A群链球菌细胞壁中的蛋白组分,与心肌、肾小球基膜有共同的抗原,与链球菌感染后继发超敏反应性疾病有关。(5)链激酶(SK):又称链球菌溶纤维蛋白酶。(6)链道酶(SD):又称链球菌DNA酶。2、所致疾病 (1)化脓性炎症:痈、脓疱疮、蜂窝组织炎等,病灶界限不清,脓液稀薄,细菌易于扩散,经产道感染可引起产褥热。(2)中毒性疾病:即猩红热。(3)超敏反应性疾病:主要有风湿热与急性肾小球肾炎。3、免疫性(三)微生物学检查法1、标本2、直接涂片镜检3、分离培养与鉴定4、血清学试验抗链球菌溶素O试验

29、(ASO test),简称抗O试验,是通过测定患者血清中抗链球菌溶素O抗体的效价,辅助诊断风湿热、急性肾小球肾炎等疾病。(四)防治原则三、肺炎链球菌肺炎链球菌,俗称肺炎球菌,主要引起大叶性肺炎。(一)生物学性状1、形态与染色菌体呈矛头状,常成对排列,宽端相对,尖端向外。有毒力菌株在体内形成较厚的荚膜。2、培养特性3、抗原构造主要有荚膜多糖抗原与菌体抗原。(二)致病性与免疫性荚膜是肺炎链球菌的主要致病物质,引起大叶性肺炎。(三)微生物学检查法(四)防治原则四、脑膜炎奈瑟菌脑膜炎奈瑟菌,俗称脑膜炎球菌,是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简称流脑)的病原菌。(一)生物学性状1、形态与染色肾形或豆形。2、培养特性常

30、用的培养基是血琼脂平板与巧克力平板。专性需氧,初次分离培养需5%10%CO2。3、抗原构造主要有荚膜多糖抗原与外膜蛋白抗原。4、抵抗力抵抗力很弱(二)致病性与免疫性1、致病物质主要致病物质是内毒素。2、所致疾病 表现为三种临床类型,即普通型、暴发型与慢性败血症型。普通型占90%。3、免疫力6个月内婴儿患流脑者甚少。(三)微生物学检查法1、标本标本采取后应注意保暖保湿并立即送检,最好床边接种。2、直接涂片镜检3、分离培养与鉴定4、快速检测法(四)防治原则五、淋病奈瑟菌淋病奈瑟菌,俗称淋球菌,是人类淋病的病原菌,主要引起人类泌尿生殖系统粘膜的急性或慢性化脓性炎症。是我国目前的第一大性病。(一)生物

31、学性状1、形态与染色2、培养特性3、抗原结构与分类(1)菌毛蛋白抗原(2)脂多糖抗原(3)外膜蛋白抗原4、抵抗力(二)致病性与免疫性1、致病物质致病物质主要是表面结构,如菌毛、荚膜、外膜蛋白等。2、所致疾病人类是淋病奈瑟菌的惟一宿主。主要通过性接触传播,是导致不育的原因之一。婴儿可可继发感染导致脓漏眼。3、免疫性(三)微生物学检查法1、直接涂片镜检2、分离培养与鉴定培养鉴定是淋病的确诊方法。3、快速检测法主要用ELISA与核酸探针杂交试验进行快速检测。(四)防治原则七、思考题及作业课后思考题P150第1、2、3、4题。八、主要参考书目医学微生物学,贾文祥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年6月第1

32、版。9、 教学后记教案九一、授课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第十六章 病原性细菌第二节肠道杆菌二、教学时间安排组织教学、复习提问,10分钟;导入新课,2分钟;讲授新课,65分钟;课堂小结、展示重点、复习巩固,10分钟;布置作业、自学提示,3分钟。三、教学目的、要求掌握肠道杆菌的致病物质和所致疾病;熟悉肠道杆菌的生物学性状和微生物学检查方法;了解肠道杆菌的防治原则。四、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肠道杆菌的致病物质和所致疾病难点:肠道杆菌的致病机制五、教学方法及手段讲授、讨论六、教学过程设计 第十六章 病原性细菌第二节肠道杆菌共同特性:1、形态与结构 2、培养特性 3、生化反应 4、抗原结构 5、抵抗力 6

33、、变异一、埃希菌属(一)生物学性状(二)致病性1、肠外感染2、肠内感染(1)肠产毒型大肠埃希菌(ETEC);(2)肠侵袭型大肠埃希菌(EIEC);(3)肠致病型大肠埃希菌(EPEC);(4)肠出血型大肠埃希菌(EHEC);(5)肠集聚型大肠埃希菌(EaggEC)。(三)微生物学检查法1、临床标本的检查(1)标本:(2)分离培养与鉴定:2、 卫生细菌学检查 (1)细菌总数:是指每毫升或每毫克样品中所含的细菌数。(2)大肠菌群指数:指1升样品中大肠菌群数,采用乳糖发酵法检测。我国卫生标准规定:每毫升饮用水、果汁、汽水细菌总数不得超过100个;每1升水中大肠菌群数不得超过3个;瓶装汽水、果汁等每10

34、0毫升大肠菌群数不得超过5个。(四)防治原则二、志贺菌属志贺菌属(Shigella)是人类细菌性痢疾最为常见的病原菌,通称痢疾杆菌(dysentery bacterium)。痢疾志贺菌致病力最强,我国由褔氏与宋内志贺菌引起感染为多见。(一)生物学性状 (二)致病性与免疫性1、致病物质 主要是侵袭力与内毒素,有的菌株还产生外毒素。 (1)侵袭力 (2)内毒素:呈现典型的脓血粘液便。出现腹痛、里急后重等特殊症状。 (3)外毒素:又称志贺毒素。有3种生物学活性:肠毒素性,引起水样腹泻;细胞毒性,可使细胞变性坏死;神经毒性,引起动物麻痹、死亡。 2、所致疾病 志贺菌引起细菌性痢疾。传染源是患者与带菌者

35、,无动物宿主。主要通过粪-口传播。 志贺菌感染有急性与慢性两种类型,急性细菌性痢疾常有发热、腹痛、里急后重等症状,并排出脓血粘液便。急性感染中有一种中毒性痢疾,以小儿为多见,主要表现为全身中毒症状。 3、免疫性 (三)微生物学检查法 1、标本 取材应挑取粪便的脓血或粘液部分。若不能及时送捡,宜将标本保存于30甘油缓冲盐水或用于运送的专门培养基内。2、分离培养与鉴定 3、快速检测法(四)防治原则对患者与带菌者要早发现、早治疗。三、沙门菌属少数对人致病,引起肠热症,如伤寒、副伤寒沙门菌。对动物致病的沙门菌属细菌,有些可传染给人,引起食物中毒或败血症。 (一)生物学性状(二)致病性与免疫性 1、致病

36、物质 主要有侵袭力与内毒素,个别菌尚能产生肠毒素。 (1)侵袭力 (2)内毒素 (3)肠毒素2、所致疾病 经口传染。 (1)肠热症:包括伤寒与副伤寒。第一次菌血症。第二次菌血症。 (2)胃肠炎(食物中毒):是最常见的沙门菌感染,约占70。 (3)败血症: 3、免疫性 (三)微生物学检查法 1、标本 第1周取外周血,第2周起取粪便与尿液。全程可取骨髓。胃肠炎取粪便、呕吐物及可疑食物。败血症取血液。 2、分离培养与鉴定 3、血清学诊断临床上常用肥达(Widal)试验作为肠热症的辅助诊断。 (1)正常值:伤寒沙门菌O凝集效价1:80,H凝集效价1:160,副伤寒H凝集效价1:80;或进行动态观察,效

37、价逐次递增或恢复期效价比初期4倍,才有诊断价值。 (2)O与H抗体的诊断意义: O、H凝集效价均超过正常值,则肠热症的可能性大;如两者均低,患病可能性小;若O不高H高,有可能是预防接种或非特异性回忆反应;如O高H不高,则可能是感染早期或与伤寒沙门菌O抗原有交叉反应的其他沙门菌感染。4、伤寒带菌者的检出 (四)防治原则四、其他菌属(一)克雷伯菌属引起人类致病的主要是肺炎克雷伯菌,俗称肺炎杆菌。是除大肠埃希菌外最常见的医源性条件致病菌。(二)变形杆菌属普通变形杆菌X19、X2和XK菌株所含的菌体O抗原,可与斑疹伤寒立克次体与恙虫病立克次体的部分抗原发生交叉反应,故可用以代替立克次体作为抗原与患者血

38、清进行凝集反应,以辅助诊断相关的立克次体的感染,此称为外-斐试验(Weil-Felix test)。(三)沙雷菌属七、思考题及作业免疫学与病原生物学试题精集P75-83。有关试题。七、思考题及作业课后思考题P164第1、2、3题。八、主要参考书目医学微生物学,贾文祥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年6月第1版。九、教学后记教案十一、授课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第十八章 真菌二、教学时间安排组织教学、复习提问,10分钟;导入新课,2分钟;讲授新课,68分钟;课堂小结、布置作业、自学提示, 10分钟;三、教学目的、要求掌握主要致病性真菌的所致疾病;熟悉真菌的生物学性状;了解主要致病性真菌的微生物学诊

39、断。四、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主要致病性真菌的所致疾病难点:真菌的生物学性状五、教学方法及手段讲授、讨论六、 教学过程设计 第十八章 真菌 第一节 真菌概述 一、生物学性状(一) 形态与结构 分单细胞和多细胞。单细胞真菌称酵母菌(yeast),对人致病的有新生隐球菌和白假丝酵母菌。多细胞真菌大多长出菌丝和孢子,称为丝状菌,又称霉菌(mold)。1、菌丝 营养菌丝;气中菌丝;生殖菌丝。有隔菌丝、无隔菌丝。2、孢子 真菌的繁殖结构。分有性孢子和无性孢子,病原性真菌的孢子均为无性孢子,直接由菌丝生成。无性孢子又分为分生孢子、叶状孢子和孢子囊孢子三种(1)分生孢子:大分生孢子、小分生孢子。(2)叶状孢子

40、:包括芽生孢子、厚膜孢子和关节孢子。(3)孢子囊孢子(二) 培养特性沙保(Sabouraud)培养基。菌落可有两类:1、酵母型菌落 2、丝状菌落 是多细胞真菌的菌落形式。(三)抵抗力真菌对干燥、阳光、紫外线及一般化学消毒剂有较强的抵抗力,但不耐热。二、真菌的致病性与免疫性(一) 致病性1、致病性真菌感染 2、条件致病性真菌感染 假丝酵母菌、卡氏肺孢菌等。 3、真菌超敏反应性疾病 4、真菌性中毒 症黄曲霉菌、节菱孢菌等。真菌中毒症。5、真菌毒素与肿瘤 可引起肿瘤的最主要的是黄曲霉毒素,是人肝癌的重要诱因。(二) 免疫性三、微生物学诊断(一)标本(二)检查方法1、直接镜检 10% KOH并加温软化

41、,隐球菌感染取脑脊液离心沉淀取沉淀物作墨汁负染色后镜检。2、分离培养 真菌感染无特异性预防方法,主要应注意个人的清洁卫生及防止滥用抗生素、免疫抑制剂等。治疗可用抗真菌药物如咪康唑、氟康唑、伊曲康唑等,对表皮癣菌和深部真菌均有疗效。第二节 主要致病性真菌一、浅部感染真菌(一)表面感染真菌花斑癣,如汗渍斑点,俗称汗斑。秕糠马拉癣菌。(二)皮肤癣真菌具有嗜角质蛋白的特性,使其侵犯部位只限于角化的表皮、毛发和指(趾)甲。手足癣是人类最多见的真菌病。皮肤癣菌分为毛癣菌、表皮癣菌和小孢子癣菌3个属。皮肤癣菌的感染属外源性感染,通过接触癣症患者、带菌或患癣的动物如宠物狗、猫等而受感染。(三)皮下组织真菌感染

42、引起皮下组织真菌感染的真菌主要有着色真菌和孢子丝菌。卡氏枝孢霉和裴氏着色芽生菌。在人体主要侵犯肢体皮肤,患处出现丘疹、结节和疤痕,病程很长。裴氏着色芽生菌可引起人类外伤后的慢性肉芽肿。 孢子丝菌有申克孢子丝菌。患者多为农民和泥瓦木匠等。感染常从暴露部位的受损皮肤开始,通过淋巴管播散形成结节,如不治疗则形成脓肿和溃疡。二、 深部感染真菌主要是条件致病性深部真菌如假丝酵母菌、毛霉、曲霉、隐球菌及卡氏肺孢菌等。(一)假丝酵母菌假丝酵母菌俗称念珠菌。白假丝酵母菌(又称白念珠菌)致病力最强。1、生物学性状 在组织内易形成芽生孢子及假菌丝,培养时白假丝酵母菌常在假菌丝间或其末端形成厚膜孢子(彩图-1),这

43、是本菌重要的形态特征。2、致病性与免疫性 (1)皮肤粘膜感染:常侵犯皮肤潮湿与皱褶处,引起湿疹样皮肤念珠菌病。白假丝酵母菌引起的粘膜感染以鹅口疮最为常见,多见于体质虚弱的初生婴儿及老弱者。 (2)内脏感染 (3)中枢神经感染 (二)新生隐球菌新生隐球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界,在鸽粪中大量存在。主要传染源是鸽子。1、生物学性状 肥厚荚膜,折光性强。革兰染色阳性。2、致病性 新生隐球菌的荚膜多糖是其重要的致病物质。本菌也属人体正常菌群,在机体抵抗力下降、使用免疫抑制剂或患AIDS时,也可发生内源性感染,最易播散的部位是中枢神经系统,引起脑及脑膜的慢性感染。(三)曲霉曲霉对人致病的以烟曲霉最常见。主要经呼

44、吸道侵入,通过直接感染、超敏反应和曲霉毒素中毒等机制引起局部和全身性曲霉病。以肺部曲霉病最为多见,黄曲霉的毒素与人类恶性肿瘤,尤其是肝癌的发生密切相关。(四)毛霉毛霉引起食物霉变。在机体抵抗力下降或医疗操作过程中可成为条件致病菌。三、卡氏肺孢菌卡氏肺孢菌又称肺囊菌,是条件致病性真菌。经空气传播,引起健康人的亚临床感染,但对免疫缺陷或免疫抑制患者可引起间质性肺炎。艾滋病患者晚期当CD4+T细胞降至200/mm3以下时,80%以上的患者可受感染。发病为渐进性,开始引起间质性肺炎,最终患者因窒息而死亡。对多种抗真菌药物不敏感。七、思考题及作业课后思考题P270第1、2、3、4题。八、主要参考书目医学

45、微生物学,贾文祥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年6月第1版。九、教学后记教案十一一、授课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第十九章 病毒 第一节 病毒概述二、教学时间安排组织教学、复习旧课,5分钟;导入新课,2分钟;讲授新课,70分钟;课堂小结、布置作业、自学提示, 13分钟。三、教学目的、要求掌握病毒的基本性状和致病性;熟悉病毒的增殖和检查防治;了解病毒感染的和检查防治。四、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病毒的基本性状和致病性难点:病毒的致病性五、教学方法及手段讲授六、教学过程设计 第十九章 病 毒第一节 病毒概述病毒是一类体积微小、结构简单、只含一种类型核酸(DNA或RNA),严格活细胞内寄生,以复制方式增殖

46、的非细胞型微生物。在微生物引起的疾病中,由病毒引起的约占75%。一、病毒的基本性状(一)病毒的形态与结构1、病毒的大小与形态 病毒的测量单位为纳米(nm)。测量病毒大小的方法用电子显微镜测量法。2、病毒的结构和化学组成 完整成熟的病毒颗粒称为病毒体。(1)核心:核心位于病毒体中心,一种病毒只含有一种类型的核酸,DNA或RNA,分为DNA病毒和RNA病毒两大类。病毒核酸可为双链或单链,后者又分为正单链和负单链。核酸构成病毒基因组,核酸决定病毒的遗传、变异、增殖及感染性。(2)衣壳:衣壳由壳粒组成。壳粒的3种排列形式:螺旋对称;20面体立体对称;复合对称。衣壳功能:保护病毒核酸;介导病毒进入宿主细

47、胞;决定病毒的抗原性。(3)包膜:包膜是病毒在成熟过程中,以出芽方式向宿主细胞外释放时获得的,有些病毒包膜上有刺突或包膜子粒。包膜的功能:保护核衣壳;介导病毒侵入宿主细胞;具有致病性;构成病毒体的表面抗原。二、病毒的增殖 (一)病毒的复制周期1、吸附 吸附步骤:非特异性吸附;特异性吸附。2、穿入 无包膜病毒多以被吞饮形式进入易感细胞内,而有包膜病毒则是病毒包膜与细胞膜发生融合,病毒核衣壳直接进入细胞内。3、脱壳 4、生物合成 用血清学方法或电镜检查不能从细胞内检出完整的病毒体,故称隐蔽期。(1)DNA病毒:多数为双链DNA(dsDNA),按半保留复制的方式复制,即DNARNA蛋白质。(2)RN

48、A病毒:基因组多数为单链RNA(ssRNA),其生物合成按RNA+蛋白质或RNA-RNA+蛋白质的方式进行。(3)逆转录病毒:其基因组为正链RNA,不能直接被用来作为mRNA表达蛋白质。复制时以RNA为模板,在逆转录酶作用下,将RNA反转录成DNA,然后DNA以前病毒(Provirus)整合到宿主基因组上去,并随宿主细胞分裂而传代。5、装配与释放 (二)病毒的异常增殖1、顿挫感染 因细胞条件不适合,病毒虽可进入细胞但不能复制的感染过程称为顿挫感染。2、缺陷病毒 带有不完整基因组的病毒体,称为缺陷病毒,在细胞内不能独立完成增殖。三、病毒的其他性状(一)病毒的变异1、基因突变;2、基因重组 (二)

49、干扰现象两种病毒感染同一细胞时,可发生一种病毒抑制另一种病毒增殖的现象,称为病毒的干扰现象。在使用活疫苗时,应避免疫苗病毒间的干扰而影响疫苗的免疫效果。(三)理化因素对病毒的影响病毒受理化因素作用后,丧失其感染性的现象称为灭活。1、物理因素的影响 温度 大多数病毒耐冷不耐热;射线;干燥;多数病毒在pH5pH9的范围内稳定;。2、化学因素对病毒的影响 脂溶剂;化学消毒剂;其他;。四、病毒的分类五、病毒的致病性与抗病毒免疫(一)病毒的感染1、病毒的传播方式与侵入途径 分水平传播和垂直传播两种。1)水平传播:病毒在人群个体之间,或受染动物与人群个体之间的传播称为水平传播。呼吸道;消化道;眼及泌尿生殖道;破损皮肤;输血、注射、器官移植。2)垂直传播:通过胎盘或产道直接将病毒由亲代传播给子代的方式称为垂直传播。风疹病毒、巨细胞病毒、HIV、HBV及HSV、EB病毒、水痘-带状疱疹病毒等10余种病毒可通过垂直传播方式感染。2、病毒的感染类型(1)隐性感染:病毒进入机体不引起临床症状的感染称隐性感染或亚临床感染。(2)显性感染:机体在感染病毒后因组织细胞受损严重而出现明显的临床症状,称为显性感染。显性感染还可分为急性感染和持续性感染。1)急性感染2)持续性感染:慢性感染;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