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年金市场进入规制的质量效应和数量效应_第1页
企业年金市场进入规制的质量效应和数量效应_第2页
企业年金市场进入规制的质量效应和数量效应_第3页
企业年金市场进入规制的质量效应和数量效应_第4页
企业年金市场进入规制的质量效应和数量效应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企业年金市场进入规制的质量效应和数量效应摘 要:本文考察企业年金市场进入规制对企业年金基金管理机构进入数量、服务质量和福利的影响。在最低质量标准理论的基本框架下,建立一个包含进入决策和质量决策的两阶段博弈,引入集体声誉刻画企业年金基金管理机构的搭便车行为和市场对良好声誉的溢价,比较自由进入和进入规制条件下的机构进入数量和服务质量,并进行数值模拟。研究发现,由于搭便车行为,机构自由进入,数量增加会导致平均质量下降,达不到社会最优;适度的进入规制将提高平均质量和行业声誉,增加机构数量,提升社会福利。关键词:集体声誉;最低质量标准;进入规制;企业年金the quality and quantity

2、effect of entry regulation for enterprise annuity marketguo lei, su tao-yong(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tongji university, shanghai 200092, china)abstract:the paper explored the effects of entry regulation on entry, service quality and welfare of funds management institutions in enterprise

3、annuity market. a two-stage game with entry decision and quality decision was set up under the minimum quality standards theory. the paper introduced collective reputation which incurred free ride and price premium. then the paper compared free entry with entry under regulation and gave a numerical

4、simulation. it shows that free entry is not social optimal because free ride leads to quality decrease with entry increase and the proper entry regulation will improve social welfare when it increases quality and reputation to induce more entry.key words:collective reputation; minimum quality standa

5、rds; entry regulation; enterprise annuity1 引言发展企业年金是我国应对老龄化危机,构建多支柱养老保障体系的战略选择。自1991年国务院提出“企业补充养老保险”概念至今,我国企业年金制度框架已基本形成,企业年金市场初步建立,但距离养老保障体系第二支柱的战略地位相去甚远。截至2009年底,企业年金基金累计结存2533亿元,3.35万企业建立企业年金,占全国各类企业总数的1%,企业年金的人数是1179万人,仅占2.35亿参加基本养老人数的5%,占全国就业人员的1.5%,占全国总人口的比例则不足11,企业年金计划参与率不仅与oecd国家差距很大,与中东欧转型国

6、家相比差距也不小2。制约我国企业年金发展的因素很多,一个直接的原因是企业年金受益人即雇员与企业年金基金管理机构(以下简称机构)之间的信息不对称3。企业年金从发起到领取持续几十年,一直都要脱离雇员的控制,委托给机构来管理,事前的信息不对称增加了雇员对未来养老储备资金安全性的担心,会抑制企业年金发展。而且,即便事后投资绩效差,也无法确定是机构管理不得力还是系统性风险所致,雇员与机构之间的信息不对称超出了可以事后了解质量信息的经验品范畴。而且,企业年金在我国是新生事物,市场早期的表现将产生巨大的示范效应。如果有一个良好的开始,则整个行业和相关机构将享有较好的市场声誉,占据有利的市场地位,雇员也会对企

7、业年金制度更有信心,从而推动整个行业的发展;如果开局不利,某家机构基金管理业绩不佳,给雇员的退休后生活造成严重不良影响,雇员会对企业年金失去信心,则整个行业都将受损。因此,在很大程度上雇员无法单独判断单个机构的管理水平,只能依靠对整体行业的判断。为了克服信息不对称,推动企业年金发展,政府通过进入规制予以纠正4,5,包括机构的最低资质标准和专家评审制度6。先由行业主管部门(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审核机构是否达到最低资质要求,再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前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组织专家进行评审,选拔出优秀的金融机构,准予进入,而其他金融机构则无权经营企业年金业务。毫无疑问,政府规制具备良好的意愿,但当

8、前的现实却不那么令人满意,因此,有必要考察企业年金市场进入规制的作用机制。2 文献综述当前研究分别考察企业年金市场进入规制的两个组成部分:最低资质标准和专家评审制度。最低资质标准在信息不对称条件下,起到了公共质量信号作用,有助于克服逆选择,如果没有厂商的策略性行为,市场平均质量提高7,即便存在厂商的策略性行为干扰,进入规制仍能够改善消费者对质量的认识,提高厂商质量投资的回报,进而提高质量8。进入规制虽然能够提升质量水平,却以限制竞争为代价9,无论在质量价格竞争10中还是质量数量竞争11中,都是如此。实践中,无论实体贸易12还是服务贸易13,此类进入规制被广泛用作非关税壁垒阻碍国外厂商进入14,

9、15。专家评审制度虽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根据信号博弈理论,很难确保选拔出真正优秀的机构,市场质量无法保障16,17。即便专家评审准确无误,根据搜寻理论,进入规制在提高市场质量的同时容易造成竞争不足,雇主和雇员福利受损18。以上成果深入分析了企业年金市场进入规制的两个组成部分,为进一步研究提供了良好的研究基础,但存在两个相对不足:其一,企业年金市场进入规制整体上对机构、雇员的福利影响如何,没有回答;其二,企业年金市场发展初期雇员与机构之间的信息不对称超出了可以事后了解质量信息的经验品范畴,一般的信息不对称假设不足以刻画这种特殊状况。本文试图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从两方面着手,进一步深入研究该问题:第

10、一,把专家评审实质制度抽象成相机抉择的最低质量标准(minimum quality standards,简称mqs),在统一的mqs理论框架下分析进入规制的整体效果。第二,引入集体声誉刻画企业年金市场发展初期雇员与机构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市场发展具备示范效应,雇员与机构之间存在严重信息不对称,雇员根据机构整体判断个体。3 模型建立企业年金市场上,风险中性的机构同质,但机构的服务质量水平是私人信息,机构共享行业的集体声誉。由于信息不对称,雇员无法判断单个机构的服务质量,只能依靠全行业的集体声誉决策。集体声誉被视为个体声誉的加总,旧有的集体声誉会影响个体的声誉,个体也可以重塑集体声誉19,20。集体

11、声誉内部有两种相互冲突的力量:其一,个体损害集体声誉的激励。作为公共产权,集体声誉容易导致内部成员的搭便车行为21,从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的差异角度看则是内部逆选择问题22,这都会导致集体声誉的崩塌,全行业受损。例如,个别厂商违法使用三聚氰胺的行为使整个乳制品行业蒙受巨大损失,个别教授的抄袭行为使整个教授群体蒙羞,个别机构投资管理不力导致雇员对企业年金失去信心。因此,为了便于监督,集体规模不能太大,集体内部的竞争受限制23;其二,个体维护集体声誉的激励。作为质量信号,集体声誉为个体带来市场溢价24,个体愿意合作维护集体声誉25,26,从而吸引新的成员进入。考虑一个两阶段博弈。第一阶段为进入博弈,

12、任一机构i选择是否进入市场,如果进入,由于人力资源、信息系统、营销等方面的投资,必须承担一个固定成本f0。第二阶段为质量博弈,i选择服务质量qi0,一般的,质量越高成本越高,越是精益求精额外的成本越高,可以合理地假设此阶段可变成本为c(qi),且c(qi)0,c(qi)0。服务质量qi是私人信息,雇主和雇员只能观察到行业的平均质量q,一般的,平均质量越高行业的声誉越高,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则付出更多,可以合理地假设行业获得好声誉的概率为r(q),且r(q)0,r(q)0。质量博弈中可变成本函数为c(qi)=12(1+qi)2则均衡质量为q*(n)=(/n-1)1/3-1,单个机构事前预期利润为(q

13、*(n),n)=q*1+q*(-n)-12(1+q*)2-f消费者剩余为cs(q*(n),n)=q*1+q*n22社会总福利为w(q*(n),n)=nq*1+q*(-n/2)-n2(1+q*)2-nf取=18,f=0.1,考察机构数量和福利的关系。图1显示,随着机构数量增加,社会福利先增加经过最高点再降低。在社会福利上升阶段,竞争对福利的促进超过了平均质量下滑带来的福利损失;而在社会福利下降阶段,竞争对福利的促进不及平均质量下滑带来的福利损失,过度进入导致社会福利受损,集体声誉下的搭便车行为导致了规模经济(自然垄断)条件下的相同结果。总的来说,机构数量增加对福利的影响不明确,符合前文的理论预测

14、。5 进入规制与福利5.1 均衡为了最大化社会福利,政府设计了企业年金市场进入规制,引入最低质量标准qs,qs外生且为共同知识,机构的进入决策要考虑qs的影响,机构的质量决策须满足qiqs。为与前文区分,令q*=q*(n*)表示机构在非合作子博弈完美均衡下的质量,令qc表示机构在合作博弈均衡下的质量,qc是行业的最优质量水平,是如下最优化问题的解maxq0 r(q)p(n)-c(q)一阶条件为r(qc)p(n)=c(qc)。可以证明,存在一个qqc,当q*qsq时,进入规制下的机构数量多于自由进入的均衡数量n*;当qsq时,进入规制下的机构数量低于n*;当qs=qc时,进入市场的机构数量最多。

15、这表明(见图2),当最低质量标准足够低,qsq*,则进入规制对机构进入数量和服务质量均无影响,等同于自由进入的状态。提高最低质量标准,q*qsqc,进入规制将提高市场平均质量,进而提升行业声誉,只要改善质量的边际成本足够低,市场对良好声誉的溢价机制就会吸引更多的机构进入市场。当qs=qc,行业声誉、利润以及机构数量都达到最高值。进一步提高最低质量标准,qsqc,进入规制仍能够提高平均质量和行业声誉,但机构改进质量的边际成本超过边际收益,利润降低,进入市场的机构开始减少,但仍高于自由进入的水平。当最低质量标准提高至qsq时,机构数量进一步减少至低于自由进入的水平,仅当此时,进入规制才扭曲了市场竞

16、争。所以,简单的说进入规制限制了市场竞争是不准确的。5.2 福利分析进入规制条件下,q*qsq,均衡时有ns个机构选择质量qs,由于均衡时机构利润为零,所以社会福利等同于消费者剩余,为w(qs,ns)=r(qs)n s0p(s)ds-nsp(ns)自由进入条件下,均衡时有n*个机构选择质量q*=q*(n*),社会福利同理为w(q*,n*)=r(q*)n*0p(s)ds-n*p(n*)q*qs,则r(q*)r(qs),即进入规制提高了行业平均质量和声誉。前文已证明,此时有更多机构进入市场,n*ns,则竞争加剧消费者剩余提高,所以n*0p(s)ds-n*p(n*)n s0p(s)ds-nsp(ns

17、)因此,只要进入规制设计得当,机构数量增加,社会福利将提升。6 结论企业年金基金管理专业性强,雇主和雇员很难准确判断机构服务质量,不得不依靠整个行业的声誉来决策。而企业年金在我国还是新生事物,市场早期的表现具有很强的示范效应,单个机构的不良表现很可能导致对整个行业失去信心。如果没有进入规制,任由机构自由进入市场,则搭便车行为的存在使得机构数量和服务质量之间存在替代关系:进入越多竞争越激烈质量越低,进入越少竞争越弱质量越高。自由进入并非社会最优,将导致社会福利受损。现行的企业年金市场进入规制包括机构的最低资质标准和专家评审,实质是最低质量标准:前者是一个固定的标准,后者是一个灵活变动相机抉择的标

18、准。科学的进入规制将有效抑制搭便车行为,提升市场质量和声誉,同时市场净化后,溢价机制将吸引更多机构进入市场。在此条件下,企业年金市场进入规制既能够提升服务质量,又能够增加机构数量促进竞争,提升社会福利。参 考 文 献:1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2009年度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公报eb/ol. /gb/zwxx/2010-05/21/content_382330.htm,2010-05-21.2郑秉文.中国企业年金发展滞后的政策因素分析j.中国人口科学,2010,(2):2-23.3郭磊,陈方正.企业年金效用与风险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5

19、,27(2):82-86.4邓大松,刘昌平.中国企业年金若干制度问题研究j.经济评论,2003,(6):70-74.5左香乡.李连友.企业年金政府监管制度安排及策略分析j.系统工程,2008,26(4):42-47.6郭磊.企业年金市场进入规制研究j.保险研究,2009,(10):32-37.7leland h e. quacks, lemons, and licensing: a theory of minimum quality standardsj.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1979, 87(6): 1328-1346.8garella p, petr

20、akis e. minimum quality standards and consumers informationj. economic theory, 2008, 36(2): 283-302.9marrete s. minimum safety standards,consumers information and competitionj. journal of regulatory economics, 2007, 32(3): 259-285.10ronnen u. minimum quality standards, fixed costs, and competitionj.

21、 rand journal of economics, 1991, 22(4): 490-504.11valetti t. minimum quality standards under cournot competitionj. journal of regulatory economics, 2000, 18(3): 235-24512鲁文龙,陈宏民.最小质量标准及设定动机研究j.系统工程学报,2008,23(2):194-200.13郑尊信,陈洁.最小质量标准及设计j.工业工程与管理,2006,(2):95-100.14程鉴冰.最低质量标准政府规制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08,(2):

22、40-47.15俞灵燕,计东亚.技术壁垒作用机理及其在服务领域的表现j.财贸经济,2005,(7):64-68.16郭磊.企业年金基金管理机构资格认定评审专家打的是印象分吗a.中国社会保障的科学发展c.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8.152-158.17郭磊.信号、成本与企业年金基金管理机构牌照竞争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37(11):1555-1559.18郭磊.基于搜寻理论的企业年金市场进入规制j.系统工程,2010,28(2):49-54.19tirole j. a theory of collective reputationj. review of economic studies, 1996, 63(1): 1-22.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