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产业分工及未来发展趋势_第1页
钢铁产业分工及未来发展趋势_第2页
钢铁产业分工及未来发展趋势_第3页
钢铁产业分工及未来发展趋势_第4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中国台湾省人士分析两岸钢铁产业分工及未来发展趋势一、两岸钢铁的产业现况1. 粗钢( 1)生产情况根据国际钢铁协会( IISI )统计, 1999 年全球粗钢产量高达 7.8 亿吨,其中祖国大陆生产 1.23 亿吨,占全球 16%,居世界首位,次为美国 12.5%和日本 12%,中国台湾省生产 0.15 亿吨,占2%,排名第 14 位,在亚洲地区仅次于祖国大陆、日本及韩国。在生产方式上, 平炉生产在80 年代中期几乎被淘汰,电弧炉生产比重从1990 年以后不断增加。根据 IISI统计, 1999 年全球粗钢生产:转炉占 59.8%,电炉 33.4%,平炉 4.2%,其它方式2.6%。祖国大陆转炉

2、66.3%,电炉 15.8%,平炉 1.7%,其它 16.2%,中国台湾省转炉58.1%,电炉 41.9%。1999 年全球连铸比率约82.9%。祖国大陆68.9%,中国台湾省99.8%。( 2)消费情况1999 年,全球粗钢表面消费量为8.5 亿吨,其中祖国大陆为1.5 亿吨,占之首,中国台湾省0.24 吨,占 3%,居第 8 位,不过若以每人粗钢表面消费量而言,湾省为 925 公斤,居全球第二位,远高于祖国大陆的93 公斤。18.7%,为世界1998 年中国台两岸粗钢生产量及消费量中国中国台全球祖国大陆全球祖国大陆湾省台湾省产量 ( 百万吨 )78012315连铸比82.9%68.9%99

3、.8%产量排名-1141999年表面消费量( 百万吨)80515124转炉59.8%66.3%58.1%排名-18电炉33.4%15.8%41.8%1999 年每人粗钢消费119KG93KG925KG平炉及其它6.8%17.9%0%排名-342( 3)供需情况1999年,祖国大陆生产或消费均居全球首位,便在生产方式上平炉及其它生产占17.9%,连铸比仅68.9%,与中国台湾省全以转炉或电炉生产,连铸比达式上显然较具优势。而以每人粗钢消费看,祖国大陆仅为中国台湾省的99.8%比较 ,中国台湾省在生产方 1/10 ,但实际上中国台湾省钢铁产业主要以加工出口为导向,与祖国大陆内需导向守全不同,是导致

4、中国台湾省每人消费量居高的主要原因。2. 半成品钢坯祖国大陆钢坯就数量而言自给率应可达80%,与中国台湾省仅达 62%需要大量进口钢坯不同,但由于祖国大陆钢坯多集中在低品级,因此尚需进口高品级钢种。而中国台湾省一年所需进口钢坯量约 900 万吨。 2000 年,祖国大陆已取代俄罗斯成为中国台湾省最大的进口来源地。可见在半成品方面,中国台湾省与祖国大陆存在互补性。单位:千吨、百万美元、美元/吨1999 年中国台湾省普通钢坯锭前五大出口国分析单位:千吨、百万美元、美元/吨钢种排名国家进口量 占有率(%)进口值钢种排名国家进口量 占有率(%)进口值1马来西亚28.048.898.01俄罗斯41564

5、6.0226192澳大利亚26.446.075.02中国133514.88376普通钢锭3俄罗斯2.44.313.9普通钢坯3乌克兰985.910.951304韩国0.40.63.64巴西819.09.146005德国0.20.33.55日本534.95.931963. 钢材需求增长情况随着 1997 年亚洲金融危机阴霾逐渐消散, IISI 预计到 2005 年全球钢材表面消费量将增长到 7.63 亿吨, 1999-2005 年年平均增长率为 1.56%,而亚洲尤其是祖国大陆,将成为全球需求增长最快速的地区。至 2005 年,祖国大陆钢材表面消费可达 1.4 亿吨,平均年增率达 3.6%,是高

6、需求增长的地区。另一乐观估计如果大西部开发计划在政府的全力投入下,一旦开发成功,粗钢消费甚至可达 1.73 亿吨的高水平。4. 冷热轧钢品供需求及出口情况( 1)祖国大陆1998 年受东南亚金融危机影响,大部分国家生产及消费都受影响,尤以东南亚地区最为严重,但祖国大陆生产及消费却都呈现正增长,也由于祖国大陆以济呈现高增长,平板类钢材进口量仍大于出口量。 1999 年冷、热轧钢材进口量达 7508 千吨,较 1998 年增长 51.7%,出口量仅 1859 千吨。约为进口量的 25%, 主要进口来源为韩国、 日本、乌克兰、 俄罗斯、 中国台湾省各占约 15% 17% 左右。显见以平板类钢材而言,

7、祖国大陆属于进口倾向的国家。( 2)中国台湾省1999 年供外销用的热轧产品产量为6857 千吨,冷轧 3700 千吨。其中出口热轧2297 千吨,冷轧 1520 千吨,进口热轧 1188 千吨,冷轧167 千吨,岛内需求热轧 5748 千吨,冷轧2347 千吨,显而易见生产皆大于岛内需求。出口占产量的比例:热轧33.5%,冷轧高达 41.1%。因此,中国台湾省冷热轧钢材已呈现出过剩倾向, 必需依赖出口才能维持工厂设备充分运转。但由于祖国大陆在冷热轧钢品上仍呈现出空缺,再加上台商外移至祖国大陆进行下游加工生产,其原料多由中国台湾省进口, 因此 1999 年中国香港特区及祖国大陆便成为中国台湾省

8、冷热轧出口地区的前三名 。由此易见,在冷热轧钢品方面,两岸业者具有相当大的合作的空间。1996-1998年亚洲主要国家冷热轧钢品生产及消费分析单位:千吨项目热轧 钢品冷轧钢品年生产表面消费量生产表面消费量国家1996912375984326296019979351774247723019韩国771841304418145019981999/97-17%-47%-7%-52%19961451514929838951121997161411479582465117日本14835123466254457919981999/97-8%-17%-24%-11%1996105551296560299937

9、1997114311318566779659中国12230139447078978819981999/977%6%6%1%1996237150311280300019972262481510502925东南亚15842289892184319981999/97-30%-52%-15%-37%中国台湾省冷热轧钢品市场供需分析单位 :千吨项目出口进口国内总需求量需求增长 出口比例进口依存台湾自给产量 A产品D=A-B+C率 E(%) F=B/A%年量 B量 C度 G=C/D(%)率 1 - G(%)199511181254681461-11.232.068.0钢11651584321439-1.5

10、13.630.070.0199619971189174587160211.314.636.663.4板1998121811355116563.49.333.366.7199910821674541369-17.315.433.266.8热1995353471811283944-20.328.671.41996384068898641024.018.124.076.0轧1997552012991016523727.723.519.480.61998612318436564936-5.730.113.386.7钢1999685722971188574816.533.520.779.3品冷19952

11、3806525072235-27.422.777.3199627619642252022-9.534.911.188.9轧19973079123623220752.640.111.288.8199827619731521940-6.535.27.892.2钢199937001520167234721.041.17.192.9品三19957032149521037640-21.327.572.519967730181016437563-1.023.421.778.3项1997978827091835891417.927.720.679.4199810102292913598532-4.329.0

12、15.984.1合19991163939841809946410.934.219.180.9计注:本表的进出口量是中国台湾省冷、热轧企业所报的数据,非海关进出口数据。5. 棒线类钢品供需及出口情况( 1)祖国大陆1998 年,祖国大陆直条类钢材产量为 33670 千吨,仍满足不了内需,尤其是钢筋及线材, 1998 年钢筋总进口量 1400 千吨,线材 920 千吨,棒钢 140 千吨, 1999 年受金融风暴影响,进口量锐减,其中钢筋 600 千吨,线材 550 千吨,直棒 120 千吨。在进口来源方面,直棒及线材, 1999 年中国台湾省均排名第 2 位,唯独钢筋并未列入前 5 名,而钢筋是

13、中国台湾省供给严重大于需求的钢材,未来极具扩大销往大陆空间。( 2) 中国台湾省1999 年,中国台湾省棒线类钢材产能 13800 千吨生产量 9564 千吨,出口 366 千吨,进口 311 千吨,国内需求 9509 千吨,出口比例为 3.8%,国内自给率高达 96.8%,显见中国台湾省线类钢材已经供过于求,尤以钢筋为甚。在需求方面,1999 年受 921 震灾及夏季限电的影响,钢筋需求6422 千吨,较前一年衰退10.8%,跌幅最大。至于在出口方面,主要以线材为主:1999 年出口至香港达141 千吨排名第一,直棒及钢筋出口量很少。1999年中国台湾省冷热轧钢品出口情况单位:量:吨、值:新

14、台币千元、单价:元/ 吨产品钢板热轧钢品冷轧钢品三项总计项目年排名出口国家出口量( 量) 占有率 (%)出口值出口平均单价1日本14254674.8127022789112韩国110355.8112833102253印尼108225.78737780744中国香港特区69663.783077119265越南51542.74225281981日本73751832.0583229279082美国56726224.6428226175493中国香港特区32959414.3279067284674马来西亚23521510.2172200973215加拿大1514606.6112428874231中国香

15、港特区69138139.07609339110062祖国大陆22348212.63102824138843日本20487511.52217157108224孟加拉1399607.91575390112565马来西亚1100936.21145408104041日本108493925.4931967785902中国香港特区102794124.110483088101983美国64650415.1519055580294马来西亚3543088.1290560284155祖国大陆2389995.63248592135921997-1999 年中国台湾省棒线类钢材供需分析单位:千万吨产量出口量国内总需需

16、求增长出口进口依存中国台湾省进口量自给率( %)求率( %)比例( %)度( %)年ABCD=A-B+CEF=B/AG=C/D1-G199594062718459980-2.88.491.6199686813184788841-11.43.65.494.6199797493127101414714.73.27.093.01998994327033410007-1.32.73.396.7199995643663119509-4.93.83.296.86. 不锈钢品供需及出口情况(1)祖国大陆随着祖国大陆经济增长,对不锈钢的需求迅速增长,以 1997 年至 1999 年祖国大陆不锈钢进出口观察,进

17、口量1998 年较 1997 年增长 25.4%,1999 年又较 1998 年大幅增长73.9%,进口量已达1180 千吨左右,而出口不断呈现衰退,1999 年中国台湾省将特殊钢材包括不锈钢、合金钢及特殊钢三种,其中又以不锈钢为主轴, 1999 年不锈钢产量 2170 千吨,占全部特殊钢吨,占全部特殊钢 88.3%,进口 390 千吨,占全部特殊钢 63.8%。出口量仅不锈钢市场正值增长期,未来无景可期。97.8%,出口量 750 千25 千吨,显然祖国大陆在进口钢种方面,不锈钢冷轧及 热轧占 90%以上,主要来源为日本、韩国及中国台湾省,在日本、韩国遭陆控诉倾销后,中国台湾省成为一枝独秀之

18、局面。( 2)中国台湾省由于中国台湾省不锈钢下游产业如不锈钢制造业皆已外移祖国大陆,正常现象。故出口祖国大陆便成为二、两岸钢铁产业特性及强弱分析由两岸钢铁现况分析,我们可以发现两岸钢铁产业特性差异有及存在着互补条件。中国台湾省特殊钢市场供需分析单位 :千吨需求增长出口比进口依存自给率项目产量出口量进口量总需求率( %)度( %)( %)例( %)年ABCD=A-B+CEF=B/AG=C/D1-G1995771267715121914.934.658.741.319961365420588153325.830.838.461.619971649624707173213.037.840.859.2

19、199818487295641683-2.839.433.566.519992216851615198017.638.431.168.91999年中国台湾省特殊钢产品前五大出口国贸易表现量 :吨 :值 :百万新台币 :单价 :元 /吨项目排名出口国家出口量占有率( %)出口值单价1香港特区6431749.02352365722韩国1750213.359233846不锈钢热轧系列3泰国1467211.2521355284马来西亚72505.5249343545印度67905.2229337031香港特区34317275.715460450522美国4729910.4233849425不锈钢冷轧系

20、列3韩国101522.5398392234马来西亚96102.1434451435菲 律宾61231.427144259两岸钢铁产业特性分析祖国大陆中国台湾省祖国大陆中国台湾省粗钢产量全球第 1全球第 4粗钢表面消费全球第 1全球第 8转炉 66.3%,每人粗钢消费全球第 34全球第 2转炉 58.1%,市场型态内需为主加工外销为主生产炼钢电炉 18.5%, 电炉 41.9%。消钢坯自给率接近 100%62%其它 17.9%。费成品进出口比进口 出口出口 进口连铸比68.9%99.8%市场增长机高平稳两岸钢强弱分析强势弱势1.生产设备及规模较新颖。1.生产要素,土地,劳动力等缺乏,环保要求严格

21、。2.技术及市场开发。2.岛内市场狭小,必须依赖国际市场。3.管理能力强。3.外销易遭倾销控诉内销削价竞争。中国国际化能力佳。4.下游产业外移,需求不再快速增长。4.5.中下游产业结构完整。5.产品集中一般品极竞争激烈。台湾省6.半成品供应不足,依赖进口成品供过于6. 产品品质稳定。求。7. 单位人员生产效率高。7. 外货倾销,关税障碍低。1. 土地,劳工及原料等生产要素丰富,成本1. 部分钢厂生产设备老旧,规模不经济。低。2. 国内市场广大需求增长快速,尤其未来尚2 产品品质稍低于国际钢厂。有大西部开发计划。祖国大3. 国际市场销美有PNTR。3. 部分钢厂尚需进口。陆4. 下游加工产业逐渐

22、建立,对钢材需求增加。4.资金及市场开发能力较低。5.关税较高,外货倾销不易。5. 单位人员生产效率较低。6.半成品尚有余力外销。6.幅员广大,钢厂分布不均,运输成本高。7.国营钢厂背负沉重的人事成本。3. 两岸钢铁确实存在互补条件从半成品方面看, 2000 年上半年祖国大陆已成为中国台湾省最大钢坯进口国,就量而言恰可满足中国台湾省约 900 万吨的钢坯缺口。从成品方面看,随着下游台商外移祖国大陆,对钢材需求大幅增加,导致中国台湾省钢材直接出口快速增长,尤其对香港特区及祖国大陆出口,不但可弥补祖国大陆台商所需钢材,也可缓解中国台湾省供过于求的压力。从国际运筹角度来看,由于祖国大陆拥有美国给予P

23、NTR,销美关税较低,吸引中国台湾省下游加工业外移,一方面可间接提升中国台湾省钢铁加工品的国际竞争力,另方面亦从促进祖国大陆工业升级促进经济繁荣。从产销角度来看,祖国大陆在生产要素方面成本较低,但在资金技术及市场管理方面,中国台湾省则较具优势,若能进行策略联盟互惠互补必能具备共创双赢的局面。三、环境变迁对两岸钢铁互动的影响1. 加入世贸组织对两岸钢铁业的影响随着美国与祖国大陆完成世贸组织双边谘商, 预估短期内祖国大陆与中国台湾省将可获准加入世贸组织,以中国台湾省而言,加入世贸组织对钢铁业的直接冲击程度应属有限,主要是中国台湾省钢铁名目关税 2.5%-10%,实质关税仅 3.7%,已相当接近工业

24、国家平均 3.5%的水准,目前中国台湾省反而会因加入世贸组织后与各会员国倾销控诉的问题可透过世贸组织争端机制来解决。而祖国大陆钢厂在加入世贸组织后直接面临的是市场开放后外货的冲击,尤其是一些设备老旧以及不符经济规模钢厂,可能将遭遇转型的压力。2. 两岸互动对钢铁产业的影响影响中国台湾省钢铁业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是两岸互动, 目前中国台湾省钢铁下游加工业如自行车、婴儿车、钢铁家俱、手工具、电吊扇、灯具及部份电脑机壳,几乎都移往祖国大陆投资,也导引出祖国大陆对中国台湾省钢材的需求 。事实上, 前述终端业者赴祖国大陆投资主要仍定位在加工外销 ,尤其是来料加工出口至美国等市场,在美国给予祖国大陆永久最惠国待遇下,将使大陆台商对美出口前景更为乐观,未来祖国大陆钢材市场将成为中国台湾省钢铁业者最大的外销市场。然而在两岸互动尚未转趋热络, 加以两岸政府政策尚未明朗化之前, 中国台湾省钢铁业直接投资大陆的比率仍然很低,短期内钢材直接出口仍为两岸钢铁贸易的重要方式。3. 环保课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