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礼仪期中论文:中国与泰国的文化比较_第1页
西方礼仪期中论文:中国与泰国的文化比较_第2页
西方礼仪期中论文:中国与泰国的文化比较_第3页
西方礼仪期中论文:中国与泰国的文化比较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中国与泰国的文化比较人文学院11级对外汉语班 吕靖雯 2011034111摘要:中泰文化在非言语交际行为方面存在着大量的差异,文章通过比较中泰双方非语言交际活动中常见的交际礼俗,以中泰交流中常遇到的非语言交际礼仪规范为例,对比了中泰文化交流中在交际礼俗范畴不可忽视的差异。关键词:中泰文化;见面礼仪文化;餐桌礼仪文化;宗教文化;非语言交际中国素以“文明古国”、“礼仪之邦”著称于世。在其五千年的历史演变过程中,其重礼仪、守礼法、行礼教、讲礼信、遵礼义已内化为一种民众的自觉意识,成为中华民族的文化特征及基本表征。受其影响,泰国也是一个很具民俗礼仪风范的国家, 仪式繁多,礼节也很复杂。泰国人民爱和平,

2、重礼仪,同样是一个礼仪之邦,并素来以”微笑的国土”著称。我们通过以中泰交流中常遇到的非语言交际礼仪规范为例,了解中泰文化的共同点与差异,可以使我们在跨文化交际中增进友谊,避免文化冲突,更好地进行交流和合作。三、 见面和辞别时的礼仪中国见面行的是“拱手礼”,属想见或感谢时常用的一种礼节。行礼时,双腿站直,上身直立或微俯,双手互握合于胸前。一般情况男子应右手握拳在内,左手在外,女子则正好相反;若为丧事行拱手礼,则男子为左手握拳在内,右手在外,女子则正好相反。 拱手礼始于上古,有模仿带手枷奴隶的含义,意为愿作对方奴仆。古人通过程式化的礼仪,以自谦的方式表达对他人的敬意。后来拱手逐渐成了相见的礼节。尤

3、其是近现代,已基本成为本地区人民群众主要的交往礼节之一。很多礼学专家都认为,拱手礼不仅是最体现中国人文精神的见面礼节,而且也是最恰当的一种交往礼仪。 合十礼,又称“合掌礼”,原是印度古国的文化礼仪之一,后为各国佛教徒沿用为日常普通礼节。行礼时,双掌合于胸前,十指并拢,以示虔诚和尊敬。在泰国,泰国礼仪大都沿用佛教礼仪。泰国人人见面或辞别时,要各自在胸前双手合十相互致意,相当于西方的握手。双掌举得越高,表示尊敬程度越深。手位:平民百姓见国王双手要举过头顶,小辈见长辈要双手举至前额,平辈相见举到鼻子以下。长辈对小辈还礼举到胸前,手部不应高过前胸。双手合十时还要微微的低头。双方合十致礼后就不必再握手,

4、男女之间见面时不握手,俗人不能与僧侣握手。行礼的次序一般是卑者先,尊者后的原则。如:地位较低或年纪较轻者应先合十致意,尊者再双手合十位于前胸还礼。从泰国的双手合十礼可以看出,泰国在见面和辞别时因为对象社会地位的不同,表达的方式不同,表达的尊敬程度也差别显著。这种发自内心而行于外表的非语言礼俗,强调的是互相的最终与互相谦让。表现出泰国人举止文雅,彬彬有礼,青年人温顺恭谦,老年人和蔼可亲,妇女端庄持重的一种礼貌的社会行为,旨在保持人们之间的一种和谐、良好的关系。肢体语言是同语言一样,都是文化的一部分。在不同的文化、场合中,肢体语言所表达的意义并不完全相同。从某种意义上说,一切肢体语言都要放在一定的

5、情景下去理解;忽视了整个情景就会发生误解。二、餐桌文化礼仪差异餐饮礼仪,顾名思义就是指在吃饭用餐时在餐桌上的礼仪常识。中国的餐桌礼仪问题可谓源远流长。据文献记载可知,至少在周代,饮食礼仪已形成一套相当完善的制度,特别是经曾任鲁国祭酒的孔子的称赞推崇而成为历朝历代表现大国之貌、礼仪之邦、文明之所的重要方面。中国古代的宴饮礼仪,自有一套程序:主人折柬相邀,临时迎客于门外。宾客到时,互致问候,引入客厅小坐,敬以茶点。客人到齐后导客入席,以左为上,视为首席,相对首座为二座,首座之下为三座,二座之下为四座。客人坐定,由主人敬酒让菜,客人以礼相谢。席间斟酒上菜也有一定的讲究:应先敬长者和主宾,最后才是主人

6、。宴饮结束,引导客人入客厅小坐,上茶,直到辞别。这种传统宴饮礼仪在我国大部分地区保留完整。现代较为流行的中餐宴饮礼仪是在继续传统与参考国外礼仪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其座次为先请客人入座上席,再请长者入座客人旁依次入座,入座时要从椅子左边进入。酒斟八分,不可过满。上菜顺序依然保持传统,先冷后热。热菜应从主宾对面席位的左侧上;上单份菜或配菜席点和小吃先宾后主,上全鸡、全鸭、全鱼等整形菜,不能头尾朝向正主位。这些程序不仅可以使整个宴饮过程和谐有序,更使主客身份和情感得以体现和交流。如今泰国人保留着中国的四世同堂的传统习俗。所以全家人一起吃饭的时候,也会在传承中国餐桌文化的同时,泰国也把西方文化礼仪之“

7、餐桌礼仪”吸纳的淋漓尽致。比如说: 应等全体客人面前都上了菜,女主人拿起她的刀子和叉子示意后才可以用餐。用餐的时候,也会采用餐巾并铺在膝上。也可以防在颈上或胸前,但不大方。可用餐巾一角擦去嘴上或手指上的油渍,但绝不可揩拭餐具。进餐时身体要坐正,不要两臂横放在桌上。 泰国餐大多数是使用勺、叉,应左手用叉,右手用勺。与西方文化不同的是,把右手的刀换用为勺。中途放下叉、勺,应呈“八”字型分放在盘子上。如叉、勺放在一起,表示用餐完毕。进餐时,始终保持沉默是不礼貌的,但咀爵食物时不要讲话,咽下去再答。用餐完毕,女主人站起,才可离席。餐巾放在桌上,不要照原样折好。泰国人与中国人一样,热情好客,他们也会像中

8、国人宴请朋友一样有让酒让菜的习惯。三、 宗教文化泰国素有黄袍佛教之称。在泰国95%以上的民众信仰佛教。在泰国人的观念里,国家、佛教和国王是他们精神力量的三根重要支柱,缺一不可。泰国宪法规定,泰国国王必须是佛教徒。因此,当代国王拉玛九世年轻时也像普通的泰国男青年一样,剃度出家一段时间。佛教作为泰国的国脚,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在当代中国,宗教信仰和政治信仰已经分开,宗教信仰自由已经成为人民的一项宪法权利。但我国宗教存在的群众性、民族性、国际性、长期性和复杂性,使得我国宗教在独立自主、自办、自治的原则下,促进了中泰两国宗教文化的交流,特别是民间的宗教交流。四、 服饰文化礼仪差异中国服饰如同中国文化,

9、是各民族互相渗透及影响而生成的。汉唐以来,尤其是近代以后,大量吸纳与融化了世界各民族外来文化的优秀结晶,才得以演化成整体的所谓中国以汉族为主体的服饰文化。汉民族历经了两千多年不同朝代的变迁,服饰文化也在不断的发生着变化。比如马褂、旗袍原是一种中国清代服饰,现已成为中国具有代表性的传统服装。马褂是一种穿于袍服外的短衣,衣长至脐,袖仅遮肘,主要是为了便于骑马,故称为“马褂”。满人初进关时,只限于八旗士兵穿用。直到康熙雍正年间,才开始在社会上流行。之后更逐渐演变为一种礼仪性的服装,不论身份,都以马褂套在长袍之外,显得文雅大方。旗袍是女性服饰之一,源于满族女性传统服装。由于满族称为“旗人”,故将其称之

10、为“旗袍”。在清代,妇女服饰可谓是满汉并存。清初,满族妇女以长袍为主,而汉人妇女仍以上衣下裙为时尚;清中期,满汉各有仿效;到了清代后期,满族效仿汉族的风气日盛,甚至出现了“大半旗装改汉装,宫袍截作短衣裳”的情况,而汉族仿效满族服饰的风气,也于此时在一些达官贵妇中流行起来。在20世纪上半叶由民国汉族女性改进,由中华民国政府于1929年确定为国家礼服之一。这种旗袍是汉族妇女在吸收西洋服装样式后,通过不断改进,才进入千家万户的。泰国人的服装,总的来说比较朴素,在乡村多以民族服装为主。泰族男子的传统民族服装叫”绊尾幔”纱笼和”帕农”纱笼。帕农是一种用布缠裹腰和双腿的服装。绊尾幔是用一块长约3米的布包缠

11、双腿,再把布的两端卷在一起,穿过两腿之间,塞到腰背处,穿上以后,很像我国的灯笼裤。由于纱笼下摆较宽,穿著舒适凉爽,因此它是泰国平民中流传最长久的传统服装之一。女筒裙是泰国女子下装,同纱笼一样,布的两端宽边缝合成圆筒状,穿时先把身子套进布筒里,然后用右手把布拉向右侧,左手按住腰右侧的布,右手再把布拉回,折回左边,在左腰处相叠,随手塞进左腰处。穿时也可以用左手以同样动作向相反方向完成。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外来的影响,当代泰国人的着装也发生了很大变化。男子惯于穿制服、西装,大多数场合可穿长裤、衬衣,领带系不系均可。女子则喜欢穿西服裙,大概受女子传统服装筒裙的影响,西服裙一般裁剪得十分合体,紧紧围于臀部。裙子随年龄的差异长短有所不同,但上衣的式样就千变万化了。从泰国的传统服饰不难发现与我国傣族服饰的异曲同工之处。自泰国有文字记载开始(相当于我国元朝时期),泰国与我国已经存在着朝贡的关系。两国民间的经济文化交流慎密。在贸易方面,泰国对中国的输出主要是大米,其次是木材(主要为抽木)。中国向泰国出口的主要是纺织品、其它轻工业品、食品和杂货,不过其总额在两国对外贸易额中均占很小的部分。两国之间的文化艺术、体育、教育方面的交流,也是无处不在。在跨文化交际中,非语言交际礼仪比语言交际行为所起的交际作用更大,它贯穿于整个交际过程中,我们需要准确地掌握不同国家文化风俗的差异,才能正确理解跨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