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阅读专题_第1页
文言文阅读专题_第2页
文言文阅读专题_第3页
文言文阅读专题_第4页
文言文阅读专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江苏省各大市2011届高三语文调研试卷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专题一、苏南四市2011届高三调研试卷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王存字正仲,润州丹阳人。幼善读书,年十二,辞亲从师于江西,五年始归。时学者方尚雕篆,独为古文数十篇,乡老先生见之,自以为不及。庆历六年,登进士第,调嘉兴主簿,擢上虞令。豪姓杀人,久莫敢问,存至,按以州吏受赇,豪赂他官变其狱,存反为罢去。治平中,入为国子监直讲。存故与王安石厚,安石执政,数引与论事,不合,即谢不往。元丰元年,神宗察其忠实无党,以为国史编修官、修起居注。时起居注虽日侍,而奏事必禀中书俟旨。存乞复唐贞观左右史执笔随宰相入殿故事,神宗韪其言,听直前奏事,自存始

2、也。五年,迁龙图阁直学士、知开封府。京师并河居人,盗凿汴堤以自广,或请令培筑复故,又按民庐侵官道者使撤之。二谋出自中人,既有诏矣。存曰:“此吾职也。”入言之。即日弛其役,都人欢呼相庆。有建议罢教畿内保甲者,存言:“今京师兵籍益削,又废保甲不教,非国家根本久长之计。且先帝不惮艰难而为之,既已就绪,无故而废之,不可。”河决而北几十年,水官议还故道,存争之曰:“故道已高,水性趋下,徒费财力,恐无成功。”卒辍其役。蔡确以诗怨讪,存与范纯仁欲薄其罪,确再贬新州,存亦罢,以端明殿学士知蔡州。岁余,加资政殿学士、知扬州。扬、润相去一水,用故相例,得岁时过家上冢,出赐钱给邻里,又具酒食召会父老,亲与酬酢,乡党

3、传为美谈。召为吏部尚书。时朝廷朋党之论浸炽,存为哲宗言:“人臣朋党,诚不可长,然或不察,则滥及善人。庆历中,或指韩琦、富弼、范仲淹、欧阳修为党,赖仁宗圣明,不为所惑。今日果有进此说者,愿陛下察之。”由是复与任事者戾,除知大名府,改知杭州。存性宽厚,平居恂恂,不为诡激之行,至其所守,确不可夺。司马光尝曰:“并驰万马中能驻足者,其王存乎!”(选自宋史列传第一百,有删改)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存至,按以州吏受赇 按:按照B而奏事必禀中书俟旨 俟:等候C存与范纯仁欲薄其罪 薄:减轻D至其所守,确不可夺 夺:改变6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王存忠于职守的一组是时学者方尚雕篆,独为古文数十

4、篇存乞复唐贞观左右史执笔随宰相入殿故事既已就绪,无故而废之,不可故道已高,水性趋下,徒费财力,恐无成功出赐钱给邻里,又具酒食召会父老今日果有进此说者,愿陛下察之A B C D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王存从小喜欢读书,十二岁时就辞别亲人前往外地求学,他写的文章得到当地学术界前辈的高度肯定,显示了出众的才华。B王存不因私人关系和官位而影响对政事的看法,王安石执政时多次邀请他去谈论政事,意见不合,王存就推辞不再前往。C京城沿河居住的人家偷挖河堤来扩大住地,侵占官道,王存请求朝廷命令他们恢复大堤原貌,撤离官道,受到百姓的欢迎。D面对朝廷愈演愈烈的朋党之论,王存进谏时引用历史事

5、实,希望皇帝明察进言,不要冤枉好人,却因此得罪了当时掌权的人。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豪赂他官变其狱,存反为罢去。(2)神宗韪其言,听直前奏事。(3)并驰万马中能驻足者,其王存乎!5A(3分)(按:查办)6D(3分)7C(3分)(请求朝廷责令修复河堤的不是王存,原文的意思是王存为民请命,解除了百姓的差役。)8(1)豪族贿赂其他官员改变他的案子,王存反而因为这件事被罢免离去。(“变”“狱”各1分,正确补充省略成分1分,被动句翻译恰当1分)(2)神宗认为王存的建议有道理(答出“认为对”或“认为正确”,亦可),允许直接在殿前(面前)上奏事宜。(“韪”“听”“前”各1分)(3

6、)在万马奔腾中能够停住脚步的人,大概就是王存了!(“驻足”1分,“其乎”1分,句意通顺1分)【文言参考译文】王存字正仲,润州丹阳人。从小喜欢读书,十二岁时,辞别亲人去江西跟从老师学习,五年才回来。当时的学者正崇尚雕琢文字,他独自做了几十篇古文,乡老先生看了,自以为不如他。庆历六年,考中进士,调任嘉兴主簿,擢升上虞县令。豪族杀人,很久没有人敢过问这件事,王存来到后,以地方官吏收受贿赂为由查办,豪族贿赂其他官员改变他的案子,王存反而因为这件事被罢免离去。治平年间,进入国子监担任直讲。王存原先与王安石关系很好,王安石执政时,多次请王存来谈论政事,意见不合,王存就推辞不再前往。元丰元年,宋神宗通过观察

7、觉得王存忠直诚实不参与结党,让他担任国史编修官,修起居注。当时修起居注的官员虽然每日陪侍在皇帝的左右,如要上奏事宜必须禀报中书等候皇帝旨意。王存请求恢复唐贞观时左右史执笔跟随宰相进殿的旧例,神宗认为王存的建议有道理,允许直接在殿前上奏事宜,这是从王存开始的。元丰五年,升任龙图阁直学士,任开封知府。京城沿汴河居住的人家,偷挖汴河大堤来扩大住地,有人请求命令他们修筑大堤恢复原貌,又按照民房侵占官道的规定让他们撤离。这两个计谋出自宦官,已有诏令。王存说:“这是我的职责。”入朝上奏这件事。即日解除了劳役,京城的人欢呼庆贺。有人建议废除对京城内保甲的训练,王存说:“如今京师士兵逐渐减少,再废除保甲不加训

8、练,不是国家的根本久长之计。而且先帝不怕艰难做这件事,既已就绪,无故废除不行,不可。”黄河决口而北流几十年,水官议论还归故道,王存争辨说:“故道地势已经很高,水的本性是向下流的,改回故道白白浪费财力,恐怕无法成功。”最终停止了这件事。蔡确写诗发牢骚表示不满,王存与范纯仁想减轻他的罪过,蔡确被贬新州,王存也被罢免,以端明殿学士的职衔任蔡州知府。一年多后,任资政殿学士、扬州知府。扬州和润州一水之隔,采用以前宰相的旧例,能够过年时回家上坟,王存拿出赏钱发给邻里乡亲,又准备酒食召会父老,亲自和他们敬酒应酬,乡党传为美谈。征召为吏部尚书。当时朝廷朋党之论逐渐激烈,王存对哲宗说:“人臣朋比为党,确实不可助

9、长,然而有时不加细察,就会滥及好人。庆历年间,有人指责韩琦、富弼、范仲淹、欧阳修结为朋党,仰赖仁宗的圣明,没有被迷惑。现在有进言这种说法的,希望陛下审察。”因此又与当时掌权的人相违背,除知大名府,改任杭州知府。王存生性宽厚,日常生活恭敬谨慎,不做欺诈过分的事,对于他的职守,坚持职守不可改变。司马光曾说:“在万马奔腾中能够停住脚步的人,大概就是王存了!”二、苏北四市2011届高三调研试卷一二、文言文阅读(l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帆山子传(清)袁枚 真州有逸人曰帆山子,姓员,名燉,字周南。帆山子,其别号也。性逋宕不羁。读经书悉通晓,卒不为先儒所囿。尝曰:“汉儒泥器而忘道,宋儒舍情以

10、言性,皆误也。或下一令曰:途遇被妹,平视者笞,受笞者必多;又下一令曰:归家能殴兄妹者赏,受赏者必少。何也?一情中所有,一情中所无也。善为学者,务究大义而顺人情以设教。”其持论快彻,大率类是。余每至邗江,必招与俱。帆山知余之好之也,扼腕而谈,汩汩如倾河。尤长于说往事,叙先贤遗迹。凡可喜可愕,可嗢噱绝倒者,腾其口抑扬而高下之,尽态极妍。 身短而髯,圆面。终身布衣,家无担石,气象充充然,不类贫者。逡巡有耻,遇人无机心。假馆某某家,偶有不可于意,色斯举矣。居常不系袜,或戴道士冠,挂尘尾。几上罗列图书、珮环。椭狡零星,手自摹拭。见美男子则惵然意下,目往而足欲随,或尤之,笑曰:“吾何与哉?易称见金夫,不有

11、躬,圣人诏我矣。”其风趣如此。 论曰:庄子有“人貌而天”之说,帆山子真气盎然,盖纯乎天者也。年七十四而终。闻临终预知死期,奉其祖父木主埋先人垅中,而以所玩器物尽贻朋好,拱手而逝。自称无方之民。其信然矣。其挚友江吟香素敦风义,有友五人,哀其无后,每逢寒食,辄具鸡黍纸钱。设位,祀之于江上之延生佛舍。帆山,其一也。盖即宋玉“招魂”、圣人“于我殡”之义。呜呼,仁哉! (选自袁枚全集,有删改) 注:嗢噱(W ju):笑谈,笑话。 金夫:有钱有势的男子。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其持论快彻 彻:透彻 B叙先贤遗迹 遗迹:留下踪迹 C圣人诏我矣 诏:教导 D自称无方之民 无方:

12、不行礼义6下列句子中,全都体现帆山子性格“不羁”的一组是(3分) 汉儒泥器而忘道,宋儒舍情以言性,皆误也 扼腕而谈,汩汩如倾河 腾其口抑扬而高下之 逡巡有耻,遇人无机心 居常不系袜,或戴道士冠,挂尘尾 椭狭零星,手自摹拭 A B C D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在帆山子看来,命令人在路上不直视美貌女子,或者回到家里殴打自己的兄妹,都 是不合人的性情的。 B帆山子见到美男子就心慌意乱,眼睛盯着而脚像要跟着,他却风趣幽默地解释说自 己合乎圣人之道。 C文章结尾说帆山子有仁爱之心,故而在他死后,他的好朋友江吟香每逢寒食节就会 在寺庙中设灵位祭祀他。 D帆山子是一位隐

13、士,为人豪放不羁而又自尊自爱,谈吐、举止都显示出他是个“真 气盎然”的人。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读经书悉遗晓,卒不为先儒所囿。(3分) (2)善为学者,务究大义而睡人情以设教。(4分) (3)假馆某某家,偶有不可于意,色斯举矣。(3分) 二、文言文阅读(19分)5(3分)B(旧事,往事。“迹”意为事迹。)6(3分)B(思想不受束缚,臧否古人,率性而为,不受束缚,衣着随意体现其不受束缚。言其善谈,言其为人节制、自尊、坦荡,言其爱洁净)7(3分)C(“呜呼,仁哉!”是作者赞叹江吟香的话。张冠李戴)8(10分)(3分)帆山子读经书(古代经典)都能通晓(明白),终究不被(

14、受)前代儒士观念的束缚。(“卒”1分,“为所”1分,基本意思1分)(4分)善于做学问的人,一定要推求(探究、探求)大道理而顺乎人的性情来实施教化。(“为学”1分,“务”1分;“究”1分,“设教”1分)(3分)寄居在某人家时,偶尔有不如意(不适合心意),脸色马上就表现出来了。(“假馆”1分,“可”1分,基本意思1分)附参考译文:真州有一个隐士叫帆山子,姓员,名燉,字周南。帆山子是他的别号。他性格散漫不受约束。读经书都能通晓,却终不受前代儒士观念的束缚。他曾经说:“汉代儒士拘泥于具体事物而忘了根本道理,宋代的儒士丢弃情感而谈论性理(人性、人性天理),都是错误的。假如下一道命令说:路上遇到美貌女子,

15、眼睛直视的要受抽打,被打的人一定很多;再下一道命令说:回到家里能打哥哥、妹妹的就有赏,得到赏赐的人一定很少。为什么呢?一个是人的性情中所具有的,一个是人的性情中所没有的。善于学习的人,一定要推求大道理而顺乎人的性情来实施教化。”他的论说痛快透彻,大概就像这样。我每次到邗江,一定叫他来作伴。帆山子知道我喜欢他的议论,常常慷慨激昂而谈,滔滔不绝像倾泻的黄河。他尤其擅长述说往事,述说前代圣贤的事迹。凡是使人感到高兴感到惊奇,感到滑稽可笑的,张开嘴巴就加以褒贬评论,讲得极尽其妙。帆山子身材矮小,长着胡须,圆脸。一生都是平民百姓,家里没有一担存粮,但是很有气度,不像贫穷的人。举止行为有节制而有自尊心,待

16、人没有戒心。寄居在某人家时,偶尔有不如意(不适合心意),脸色就变得不好看(变化)了。他平时常常不穿袜子,有时戴道士帽子,挂着拂尘。几案上摆放着图书、玉佩,各种零碎的小器具,经常自己动手擦拭。见到美男子就心慌意乱,眼睛盯着而脚像要跟着,有人指责他,他笑着说:“我哪里是真要做什么?易经上说见金夫,不有躬(见到有钱有势的男子,就身不由己羡慕不已),这是圣人教导我的。”他如此风趣。评论说:庄子有“人貌而天(虽具有人的形貌却负载着天的精神)”的说法,帆山子身上充满真气,大概因为他是天性漾溢的人。他七十四去世。听说他临终的时候预先知道死期,把他祖父、父亲的木牌位埋在先人的坟墓中,把玩物器具全都送给了亲朋好

17、友,拱手而死。他自称是不行礼义的人,确实是这样。他的挚友江吟香素来重视节义,有五个朋友,江吟香怜悯他们没有后代,每逢寒食节,就备上饭食纸钱,设灵位,在江边的延生佛舍祭祀。帆山子就是五个人中的一个。这是宋玉为屈原招魂、圣人为朋友殡葬的义行。呜呼,真仁爱啊!三、盐城市2011届高三调研试卷一二、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王彦与八字军徐梦莘王彦既得卫州新乡县,即传檄州郡。金人以为大兵之至也,率数万众薄彦垒,围之数重,矢注如雨。彦兵寡,且器甲疏略,疾战,辄不利,彦决围以出,其众遂溃。金人见彦所乘甲马独异,复尽锐追击;彦与麾下数十人驰赴之,所向披靡。转战十数里,弓矢且尽,会日暮,

18、得免。他将往往复渡河以还。彦收散亡,得七百人,保共城县西山。常虑变生不测,夜即徙其寝所。其部曲曰:“我曹所以弃妻子,冒万死以从公者,感公之忠愤,期雪国家之耻耳!今使公寝不安席,乃反相疑耶?我则非人矣!”遂皆面刺“赤心报国,誓杀金贼”八字,以示其诚。彦益自感励,大布威信,与士卒同甘苦。未几,两河响应,招集忠义民兵首领一十九寨,十余万众,绵亘数百里,金鼓之声相闻,倡义讨贼者皆受彦约束。禀朝廷正朔,威震燕代。金人患之,列戍相望,时遣劲兵,扰彦粮道。彦每勒兵以待之,且战且行,大小无虑数十百战,斩获酋领及夺还河南被虏生口,不可胜计。王彦在西山聚兵,既集,常虑粮储不继。一日,尽发军士运粟。会奸人有告虏帅者

19、,金人乘虚,遽以大兵薄彦垒,彦率亲兵乘高御之。众稍却,彦大呼贾勇,士众力战,且以强弩飞石齐发,金人方稍退。金人有死者,皆以马负尸而去。自此金人布长围,欲持久困彦,彦绝馈运者旬余。彦檄召诸寨兵,大至,金人乃遁去。遗史曰:“时金人锐意中原,特以彦在河朔,兵势张甚,未暇南侵。一日,虏帅召其众酋领,俾以大兵再攻彦垒,酋领跪而泣曰:王都统寨坚如铁石,未易图也!必欲使某将者,愿请死,不敢行。其为虏所畏如此!” (节选自宋文选)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且器甲疏略 疏略:粗糙简单B其部曲曰 部曲:部下委屈地C皆受彦约束 约束:限制,管束D大小无虑数十百战 无虑:大约,总共6下列句子

20、中全都直接表现王彦英勇善战的一项是(3分)疾战,辄不利,彦决围以出 彦与麾下数十人驰赴之,所向披靡彦每勒兵以待之,且战且行 彦大呼贾勇,士众力战 彦檄召诸寨兵,大至,金人乃遁去 王都统寨坚如铁石,未易图也A B C D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王彦在攻得新乡县后就把号召抗金的文件分送到各州郡去,金人以为宋朝大军已到,于是率领几万人包围他的军队,箭如雨点般射向王彦阵地。B新乡失利以后,失散的将士渡过黄河回到了王彦身边,为了向王彦表示忠诚,都当着王彦的面,在身上刺下了“赤心报国,誓杀金贼”八个字。C后来王彦领导的抗金力量越来越强大,其士众多达十多万人,他们拥护宋朝,

21、倡导抗击金人保家卫国的大义,在北方声势浩大,威震燕代地区。D王彦领导的“八字军”英勇奋战,威名显赫,让敌人闻风丧胆,甚至在虏帅派遣将领进攻王彦之际,敌酋居然宁可受死也不敢与王彦交战。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金人见彦所乘甲马独异,复尽锐追击。(3分)译句: (2)遽以大兵薄彦垒,彦率亲兵乘高御之。(3分)译句: (3)时金人锐意中原,特以彦在河朔,兵势张甚,未暇南侵。(4分)译句: 二、文言文阅读(19分)5B(“部曲”应解释为“部下”)6C(“金人遁去”是因为“诸寨兵大至”,是酋领说的话,两句都不属于“直接表现王彦英勇善战”的内容。)7B(“当着王彦的面,在身上刺下了

22、”理解有误,应该是“在脸上刺字”。)8(1)金人看见王彦所骑的披着铠甲的战马独特而与众不同,又尽出其精锐部队(或“又尽奋其锐气”)追击王彦。(3分。“甲马”“尽锐”各1分,语意通顺1分)(2)金人立即率领大部队逼近王彦的阵地,王彦率领卫队登高抵御敌人。(3分。“遽”“薄”各1分,语意通顺1分)(3)当时金人执意进攻中原地区,只是因为王彦在黄河以北,兵力强大得很,(才)没有机会向南侵犯。(4分。“锐意”“特”“未暇”各1分,语意通顺1分)四、南通市2011届高三调研试卷一二、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奇零草序明张煌言余自舞象,辄好为诗歌。先大夫虑废经史,屡以为戒,遂辍笔不

23、谈,然犹时时窃为之。及登第后,与四方贤豪交益广,往来赠答,岁久盈箧。会国难频仍,余倡大义于江东,凡从前雕虫之技,散亡几尽矣。于时出筹军旅,入典制诰,尚得于余闲吟咏性情。及胡马渡江,而长篇短什,与疏草代言,一切皆付之兵燹中,是诚笔墨之不幸也。余于丙戌始浮海,经今十有七年矣。其间忧国思家,悲穷悯乱,无时无事不足以响动心脾。或提师北伐,慷慨长歌,或避虏南征,寂寥短唱。即当风雨飘摇,波涛震荡,愈能令孤臣恋主,游子怀亲,岂曰亡国之音,庶几哀世之意。丁亥春,余舟覆于江,而丙戌所作亡矣。戊子秋,节移于山,而丁亥所作亡矣。庚寅夏,余率旅复入于海,而戊子、己丑所作又亡矣。然残编断简,什存三四。迨辛卯昌国陷,而笥

24、中草竟靡有孑遗。何笔墨之不幸,一至于此哉!嗣是缀辑新旧篇章,稍稍成帙。丙申,昌国再陷,而亡什之三。戊戌,覆舟于羊山,而亡什之七。己亥,长江之役,同仇兵熸,予以间行得归,凡留供覆瓿者,尽同石头书邮,始知文字亦有阳九之厄也。年来叹天步之未夷,虑河清之难俟,思借声诗,以代年谱。遂索友朋所录,宾从所抄次第之。而余性颇强记,又忆其可忆者,载诸楮端,共得若干首。不过如全鼎一脔耳。独从前乐府歌行,不可复考,故所订几若广陵散。嗟乎!国破家亡,余谬膺节钺,既不能讨贼复仇,岂欲以有韵之词,求知于后世哉!但少陵当天宝之乱,流离蜀道,不废风骚,后世至今,名为诗史。陶靖节躬丁晋乱,解组归来,著书必题义煕。夫亦其志可哀,

25、其情诚可念也已。然则何以名奇零草?是帙零落凋亡,已非全豹,譬犹兵家握奇之余,亦云余行间之作也。【注】张煌言(16201664),浙江鄞县人。抗清将领,后被清兵捕获,拒降而死。舞象:古代一种武舞,后世以舞象代指成童。节:符节。代指主将。昌国:今浙江舟山。熸(jin):火熄灭。这里指郑成功战败。石头书邮,这里指作者的诗稿沉入江中。补充:2先大夫:指死去的父亲。3登第:考中。作者二十三时中举人。4倡大义于江东:指顺治二年(1645)南明弘光王朝垮台后,清兵南下江南,钱肃乐等起兵浙东,派张煌言迎立鲁王朱以海为监国,号召东南抗清事。(见全祖望著年谱)5lio:缝缀。lio甲:把甲胄缝合起来。敽(jio)

26、:系,连;干:盾牌。敽干:把盾牌上的绳系好。语出尚书.费誓:“善lio乃甲胄,敽乃干。这里的意思是做好战前准备。6雕虫之技:代指诗歌写作。7筹:筹划。8入典制诰:入朝掌管起草诏令。张煌言起兵后,鲁王曾授以翰林院检讨知制诰的官。9胡马渡江:指清兵南下。10疏草:指作者自己给鲁王上书的底稿。代言:指替鲁王起草的制诰。11兵燹(xin):兵火。12丙戌:清顺治三年(1646)。13提师:领兵。14丁亥:清顺治四年(1647)。15戊子:清顺治五年(1648)。16节:符节。代指主将。顺治五年张煌言到上虞招集义兵,入平冈山寨。(见赵元谦撰年谱)17庚寅:清顺治七年(1650)。18己丑:清顺治六年(1

27、649)。19辛卯:清顺治八年(1651)。昌国:这里指舟山。20笥(s):盛物的方形器物。靡有孑遗:一个也没有剩下。21丙申:清顺治十三年(1656).前一年张煌言等曾联合郑成功部队收复了舟山。这一年,舟山又被清兵攻克。22戊戌:清顺治十五年(1658)。23己亥:清顺治十六年(1659)。24同仇:诗经.秦风.无衣:“修我戈矛,与子同仇。”后沿用为“战友”的意思,这里指郑成功。熸(jin):火熄灭。指郑成功战败。25覆瓿(pu):盖罐子。汉代刘歆曾说扬雄的太玄将来只能盖盛酱的罐子。后以覆瓿比喻著作没有什么价值。这里是作者自谦的话。26 石头:地名。在江西省南昌市北。石头邮书:典见世说新语.

28、任诞:晋代殷羡,字洪乔,为豫章太守,临去,都人托他带信百余封。殷羡行至石头,把书信全部抛入水中,说:“沉者自沉,浮者自浮,殷洪乔不能作致书邮(指寄信的人)。”这里借指作者的文稿全部沉水。27职九之厄:厄运。28天步:指国家的命运。夷:平,安定。29河清之难俟:左传襄公八年引逸诗云:“俟河之清,人寿几何。”古人认为等待黄河澄清,是不可能的事。这里借以比喻等待乱世平定遥遥无期。30楮(ch):桑类的树,皮可制桑皮纸。这里代指纸。31全鼎一脔:整锅肉中的一块。32广陵散:古曲名。稽康善弹此曲。稽康为司马昭所害,临刑,索琴弹此曲,说:“广陵散于今绝矣!”(见晋书本传)33谬:这里是自谦之辞。膺:受。节

29、钺:任命大将时,皇帝给与受任者的符节的斧钺。这里指作者任军事统帅。34少陵:杜甫。天宝之乱:天宝十四年(755)安禄山在范阳发动的叛乱。35陶靖节:陶渊明。躬:亲身。丁:当,遇。36义煕:晋安帝年号。相传陶不肯臣服于刘裕,所以在作品中保存晋帝年号。(见宋书本传)37宋室:指赵宋。38郑所南:一名思肖。南宋诗人。宋亡后,隐耕吴中,著心史诗集,装在铁匣中,投在眢井中。到明末才被发现。眢(yn):枯竭。39握奇:即兵书握奇经。一说握通“幄”,帐幕。大将所居。奇:通“机”。握机,指军机要地。40行(hng)间:军旅之间。41永历十六年:即清康熙元年(1662)。这里作者沿用明桂王(朱由榔)建国的年号,

30、其心意与陶渊明同。张煌言(16201664),字玄著,号苍水,浙江鄞县(今并入宁波市)人。崇祯十五年(1642)中举人。明亡,于清顺治二年(1645),与钱肃乐起兵抗清,奉鲁王朱以海为监国,在浙东及舟山群岛一带辗转据守,官至兵部左侍郎。桂王在华南称永历帝后,他任大学士兼兵部尚书。康熙三年(1664),与清军海战失败,退居悬岙岛(今浙江象山南),后被清兵捕获,送往杭州,拒降而死。诗文大多描写征战生活,激昂慷慨,可惜大半散佚。今有张苍水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本文选自张苍水集第二编,是张煌言为自己的诗集奇零草所写的序。文章叙述了作者在国难频仍之际,写于军旅的诗歌内容及其存失情况,从中可以了

31、解作者奔走军中、领兵报国的经历和慷慨长歌、以诗哀世的情怀,以及奇零草艰难成集的过程。全文一唱三叹,富于情感。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入典制诰 典:掌管 B迨辛卯昌国陷 迨:等到 C余谬膺节钺 膺:心胸 D陶靖节躬丁晋乱 丁:遭逢答案:【C(膺:接受、担任)】6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表现作品散失原因的一组是(3分) 国难频仍 出筹军旅,入典制诰 提师北伐 率旅复入于海覆舟于羊山 长江之役,同仇兵熸A B C D答案:【B(指有余闲写作 指写作的背景 “长江之役,同仇兵熸”,结合注释可知:这句话说的是在长江之役中郑成功战败。同仇:齐心合力,打击敌人。这里借指战友。典出

32、诗经秦风无衣“修我戈矛,与子”。与作品散失无关)】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叙述了作者在明朝覆亡前后诗歌创作、诗稿存失的情况,以及奇零草艰难成集的过程。全文一唱三叹,富于情感。B文章第三段以时间为顺序,叙述了从丁亥到辛卯年间诗稿屡遭劫难的情形,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叹惋、伤痛之情。C文章结尾作者列举杜甫、陶渊明的例子意在衬托自己写作的艰辛,以及编订诗集的艰难,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D因诗稿在战乱中遗失殆尽,只收集了军旅生涯中所写的部分作品,所以,作者将诗集命名为奇零草。答案:【C(错在“以及编订诗集的艰难,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这里列举的目的在于表明编订诗集主要是

33、为了以诗记史,以诗明志。)】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先大夫虑废经史,屡以为戒,遂辍笔不谈。(3分)【先父担心我荒废经史(的学习),多次拿这件事来告诫(我),(我)于是停止写诗(或:放下笔不再写诗)。】评分建议:各句得分点(先大夫,先父;以为,以之为,拿这件事;补出主语“我”;辍,停止)翻译准确且语意通顺,则该句得1分。独从前乐府歌行,不可复考,故所订几若广陵散。(3分)【只是过去的诗作不能再查考(或:再也找不到了),所以编订的难度几乎像(恢复)广陵散一样。】评分建议:各句得分点(独,只是;考,查考,查找;几,几乎、差不多、大概等)翻译准确且语意通顺,则该句得1分。流离蜀道,

34、不废风骚,后世至今,名为诗史。(4分)【(杜甫)在蜀地漂泊奔波,(始终)没有荒废诗歌创作,从那时到现在,他的诗都被称为诗史。】评分建议:各句得分点(流离蜀道,句式省略+倒装;风骚:诗歌创作;补出“他的诗”;名,称、称之为)翻译准确且语意通顺,则该句得1分。五、苏南四市2011届高三调研试卷二二、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昭义节度卢从史有贤佐曰孔君,讳戡,字君胜。从史为不法,君阴争,不从,则于会肆言以折之。从史羞,面颈发赤,抑首伏气,不敢出一语以对,立为君更令改章辞者,前后累数十。坐则与从史说古今君臣父子道,顺则受成福,逆辄危辱诛死,曰:“公当为彼,不得为此。”从史常

35、耸听喘汗。居五六岁,益骄,有悖语,君争,无改悔色,则悉引从事,空一府往争之。从史虽羞,退益甚。君泣语其徒曰:“吾所为止于是,不能以有加矣!遂以疾辞去,卧东都之城东,酒食伎乐之燕不与。当是时,天下以为贤,论士之宜在天子左右者,皆曰“孔君”云。 会宰相李公镇扬州,首奏起君,君犹卧不应。从史读诏,曰:“是故舍我而从人耶!”即诬奏君前在军有某事。上曰:“吾知之矣。”奏三上,乃除君卫尉丞,分司东都。诏始下,门下给事中吕元膺封还诏书,上使谓吕君曰:“吾岂不知戡也,行用之矣。” 明年,元和五年正月,将浴临汝之汤泉,壬子,至其县食,遂卒,年五十七。公卿大夫士相吊于朝,处士相吊于家。君卒之九十六日,诏缚从史送阙

36、下,数以违命,流于日南。遂诏赠君尚书司勋员外郎,盖用尝欲以命君者信其志。 君于为义若嗜欲,勇不顾前后;王利与禄,则畏避如怯夫然。始举进士第,自金吾卫录事为大理评事,佐昭义军。军帅死,从史自其军诸将代为帅,请君曰:“从史起此军行伍中,凡在幕府,唯公无分寸私。公苟留,唯公之所欲为。”君不得已,留一岁,再奏自监察御史至殿中侍御史。从史初听用其言,得不败;后不听信,恶益闻。君弃去,遂败。 (选自全唐文,有删改)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酒食伎乐之燕不与 与:参与 B数以违命,流于日南 数:列举 C唯公之所欲为 唯:希望 D后不听信,恶益闻 闻:传布6下列各句中,全都表现孔戡

37、“声望高”的一组是(3分) 立为君更令改章辞者,前后累数十 论士之宜在天子左右者,皆曰“孔君”云 上使谓吕君曰:“吾岂不知戡也,行用之矣。” 公卿大夫士相吊于朝,处士相吊于家 凡在幕府,唯公无分寸私 从史初听用其言,得不败 A B C D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为了规劝卢从史,孔戡曾让整个节度使府的僚属都去劝谏,卢从史虽然当时羞惭,但等众人退下后,不忠之言却更加厉害,孔戡于是借口生病退隐而去。 B孔戡命运不济,虽被皇上任命为尚书司勋员外郎,但因卢从史多次向朝廷奏章诬告,一直未能到任,后来在临汝进餐时猝然而死,享年五十七岁。 C孔戡从进士出身进而辅佐昭义军,

38、前任军帅死后,经代理军帅卢从史苦苦挽留而做他的辅臣,他不计个人得失,坚持道义,赢得了人们的敬重。 D卢从史原为一般将领,后为昭义节度使,他起初很重视孔戡,曾一年中两次上奏为孔戡升官,但后来不听孔戡规劝,导致最终的失败。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从史为不法,君阴争,不从,则于会肆言以折之。(4分) 是故舍我而从人耶!(3分) 于利与禄,则畏避如怯夫然。(3分)5(3分)C(唯:听凭)6(3分)B(排除)7(3分)B(皇上是在孔戡死后追任他为尚书司勋员外郎的) 8(1)(4分)卢从史有不合法度之举,孔戡暗中劝谏,如果卢从史不听从,孔戡就在集会上无所顾忌地发言指责他。(“阴争”“

39、肆言”“折”各1分,语意通顺1分)(2)(3分)这是故意舍弃我而去侍奉别人啊!(“是”“故”各1分,语意通顺1分)(3)(3分)面对财利,却畏惧躲避像懦夫的样子。(“则”“如怯夫然”各1分,语意通顺1分)【参考译文】昭义节度使卢从史有一位贤明的辅臣孔戡,字君胜。卢从史有不合法度之举,孔戡暗中劝谏,如果卢从史不听从,孔戡就在集会上公开发言指责他。卢从史感到羞辱,脸红到脖子根,低头屏气,不敢回应一句话,马上更改命令、修改文书词句的情况前后累计有几十次。闲暇时就和卢从史谈论自古以来的君臣父子之道,行六顺就能享大福,行六逆就危险屈辱甚至遭杀戮,说:“您应当那样做,而不能这样做。”卢从史常常听得害怕而喘

40、气流汗。过了五六年,卢从史更加骄横,有不忠之语,孔戡规劝,他没有悔改之色,孔戡就让整个节度使府的僚属都去劝谏。卢从史虽然当时羞惭,但等众人退下后,不忠之言却更加厉害。孔戡哭着对那些人说:“我能做的也只有这些了,不能再做什么了!”于是,借口生病告辞离开,隐居在洛阳城东面,有酒食歌舞的宴饮也不参加。这时,天下人都认为他贤明,谈到应该被皇帝重用的士人时,都说“孔戡”。恰逢宰相李吉甫镇守扬州,首先奏请起用孔戡,孔戡还是隐居不应诏。卢从史看了诏书说:“这是故意舍弃我而去侍奉别人啊!”就捏造罪名向君王告发孔戡在军中有不法之事。皇上说:“我知道了。”卢从史三次向朝廷上奏章,才改任孔戡为卫尉丞,分管东都洛阳。

41、诏书刚下,门下省属官吕元膺把起草好的诏书驳回,皇上让人对吕元膺说:“我难道不了解孔戡吗?将会任用他的。”第二年正月,将到临汝县温泉洗浴,正月十一日,刚到临汝进餐时就去世了,时年五十七岁。公卿士大夫在朝堂上祭奠,无官职的士人在家中祭奠。孔戡死后九十六天,皇上下诏把卢从史绑送京城,历数他违背朝命的罪行,流放到日南郡。皇上于是下诏追赠孔戡为尚书司勋员外郎,大概是想用曾经拟任命的职位伸张他的志愿。孔戡对坚持道义好像有偏好,奋勇而不瞻前顾后,面对名利却畏惧躲避像个懦夫。刚中举时,从金吾卫录事做到大理评事,辅佐昭义节度使李长荣。后李长荣死,卢从史以一般将领代理为节度使,请求孔戡说:“我由一般将士出身,在幕

42、府中只有你没有丝毫私人纠葛。如果你留下来,你想做什么都任随你。”孔戡没办法,留任一年,卢从史两次奏迁其官,从监察御史升至殿中侍御史。卢从史起初听从采用孔戡的话,得以不败;后来不再听从相信他,恶名日益传布。孔戡弃他而去,就彻底失败了。六、南京市2011届高三调研试卷二二、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寓山注序祁彪佳 予家高士里,固山阴道上也。家旁小山,若有夙缘者,其名曰“寓”。往予童稚时,季超、止祥两兄以斗粟易之。剔石栽松,躬荷畚锸,手足为之胼胝。予时亦捧土作婴儿戏。迨后余二十年,松渐高,石亦渐古,季超兄辄弃去,余则委置于丛篁灌莽中。予自引疾南归,偶一过之,于二十年前情事,

43、若有感触焉者。于是卜筑之兴,遂勃不可遏,此开园之始末也。 卜筑之初,仅欲三五楹而止。客有指点之者,某可亭,某可榭。予听之漠然,以为意不及此。及于徘徊数回,不觉问客之言,耿耿胸次。某亭、某榭,果有不可无者。前役未罢,辄于胸怀所及,不觉领异拔新,迫之而出。每至路穷径险,则极虑穷思,形诸梦寐,便有别辟之境地,若为天开。以故兴愈鼓,趣亦愈浓。朝而出,暮而归。祁寒盛暑,体粟汗浃,不以为苦。两年以来,橐中如洗。予亦病而愈,愈而复病,此开园之痴癖也。 园尽有山之三面,其下平田十余亩,水石半之,室庐与花木半之。其他轩与斋类,而幽敞各极其致。室与山房类,而高下分标共胜。与夫为桥、为榭、为径、为峰,参差点缀。大抵

44、虚者实之,实者虚之;聚者散之,散者聚之;险者夷之,夷者险之。如良医之治病,攻补互投;如良将之治兵,奇正并用;如名手作画,不使一笔不灵;如名流作文,不使一语不韵。此开园之营构也。 园开于乙亥之仲冬,至丙子孟春,草堂告成,斋与轩亦已就绪。迨于中夏,经营复始。凡一百余日,曲池穿牗,飞沼拂几,绿映朱栏,丹流翠壑,乃可以称园矣。此开园之岁月也。 至于园以外山川之丽,古称万壑千岩;园以内花木之繁,不止七松五柳。四时之景,都堪泛月迎风;三径之中,自可呼云醉雪。此予亦不暇缕述之矣。 (有改动)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两兄以斗粟易之 易:换取 B于是卜筑之兴,遂勃不可遏 勃;

45、兴起的样子 C险者夷之,夷者险之 夷:使平坦 D四时之景,都堪泛月迎风 堪:堪称6下列句子中,全部表现作者“卜筑之兴”的一组是(3分) ( )于二十年前情事,若有感触焉者辄于胸怀所及,不觉领异拔新,迫之而出每至路穷径险,则极虑穷思,形诸梦寐朝而出,暮而归虚者实之,实者虚之曲池穿牖,飞沼拂几,绿映朱栏,丹流翠壑A B C D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作者和家旁的寓山好像有夙缘,儿时哥哥在山中劳作,他也在旁边游戏,经历变故引病南归后,偶过而有所感,便一步步将它建成了景色优美的园林。B山园兴建之初,作者仅想造三五间房子,对客人的建议也漠然,但万壑千岩的丽景和哥

46、哥未罢的工程使其兴趣愈发浓厚,不惧奇寒酷暑,耗尽了家财,建园成痴。 C园巾水石、花木互相映衬,桥、榭、径、峰参差点缀,轩斋深幽宽敞极尽情趣,各类房屋各显其妙;园内外的景色,赏,心悦目,令人陶醉。D文章从“始末”“痴癖”“营构”“岁月”等方面介绍开园的过程,虽然每节各述一个方面,但“兴”“趣”贯穿始终,各节叙事互为补充,似断实连。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剔石栽松,躬荷畚锸,手足为之胼胝。(3分) 译文: (2)客有指点之者,某可亭,某可榭。(3分) 译文: (3)如名流作文,不使一语不韵。此开园之营构也。(4分) 译文: 5D(3分。可以)6C(3分。是原因,不是表现

47、;是卜筑的做法;是客观描述园内景致)7B(3分。“万壑千岩的丽景”非兴建原因,“哥哥未罢的工程”理解错)8(1)(他们)剔除石头栽上松树,亲自挑着畚箕、扛着铁锹(劳作),手脚因此生了很厚的老茧。(3分。每句1分)(2)有一个指点山园建设的客人,说某处可以建亭,某处可以建敞屋。(3分。定语后置,“亭”“榭”活用为动词,语句通顺各1分)(3)如同名流写文章,不让一句话不押韵。这是开园经营构建的情况。(4分。“作文”“韵”“营构”和语句通顺各1分)附译文 我家住在高士里,在原来的山阴道上。家旁有一座小山,好像和我有前定的缘分,它的名字叫“寓山”。以往我还是幼小的孩童的时候,季超、止祥两个兄长用斗粟换

48、取它。他们剔除石头栽上松树,亲自挑着畚箕、扛着铁锹(劳作),手脚因此生了很厚的老茧。我当时也捧着土做小孩的游戏。等到后来二十年,松树渐渐长高,山石也渐渐变得古旧,季超兄就弃掷离去,我也将它们丢弃在丛生的竹子和杂草中。我自从托病辞官南归,偶尔经过这里,对于二十年前的情境事况,好像深有感触。于是兴建山园的兴致,就兴起而不可抑止,这就是开园之始末。兴建之初,我仅仅想建三五座房子就行了。有一个指点山园建设的客人,说某处可以建亭,某处可以建敞屋。我听了之后很不在意,认为想法没有达到这个地步。等到在山上徘徊了几回,不觉寻思客人的话,心中很是难忘。某处可以建亭某处可以建敞屋,果然是不可缺少的。前面的建筑之事

49、还没有结束,常在心中思考,不知不觉与众不同,突出新颖的园林构思,急迫地奔涌而出。每每到路途困窘险恶的地方,就穷尽心思考虑,表现在梦寐之中,于是使有了另辟的境地,好像是天设的一般。因此兴致更加振奋,趣味也更加浓厚。早晨出去,傍晚回来。奇寒酷暑,身体因冷而起小疙瘩,因热而汗流浃背,都不认为是苦。两年以来,囊中一贫如洗。我身体也病了好,好了再病,这是开园的痴癖啊。 园子全部拥有山的三面,山下有平田十多亩,水和石各占一半,房屋如花木各占一半。其他轩与斋以类相从,但深幽宽敞各尽其情趣。室与山房以类相从,但高的、低的分别揭出,共显佳妙。与那些桥、榭、径、峰,高低不齐,略加衬托、装饰。大抵虚的地方充实它,充

50、实的地方使他虚空;聚集的地方使它分散,分散的地方使它聚集;危险的地方使它平坦,平坦的地方使它险峻。就像良医治病,克制和滋补互相下药;就像良将率兵,奇兵、正兵兼用;就像名手绘画,不让一笔不灵巧;如同名流写文章,不让一句话不押韵。这是开园经营构建的情况。 园开于乙亥年的仲冬,至丙子年孟春,草堂宣告成功,斋与轩也完成了。等到到了这年仲夏,又开始经营构建,总共一百多天,弯曲的水流流过窗下,池沼的水珠飞溅,飘拂到几案上,绿色映衬着红色的栏杆,青绿、朱红流动和浮现,色彩鲜明艳丽,这才可以称为园林。这是开园的时间。 至于山园外山川的秀丽,古时称为万壑千岩;园内花木的繁茂,不只是七松五柳这些隐者宅中的树木。四

51、时的风景,都可以泛月迎风;三径小路,自然可以呼云醉雪。这些美景我也没有空暇详尽地叙述它们了。七、苏北四市2011届高三调研试卷二二、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章永州家传归有光君姓章氏,讳棨,字宗肃,世为海虞人。君为人孝友,入县学,以德行为博士所称举。尝从乡先生都御史陈公游,后中南京乡试,入南太学。是时增城湛公、高陵吕公居留都,开门讲道,学者云集。君两游其门。屡上春官,不第。选调单县知县。单濒河,而地洼下。每岁桃花水发,河南人夜过河,盗决堤防,民患苦之。君至,适盗决者水将泛,率丁夫伐木增桩,昼夜捍御,卒以无虞。少年为胥卒,趋走县庭,候伺短长,规为不法。或以为言,君曰:“是于我无显迹,不宜预逆之。”抚以恩信,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