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设计)高中语文第25课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学案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_第1页
(课堂设计)高中语文第25课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学案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_第2页
(课堂设计)高中语文第25课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学案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_第3页
(课堂设计)高中语文第25课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学案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4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 25 课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学习目标1. 了解孔子思想,掌握有关论语的知识。2. 学习本文一些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并掌握其用法。 3. 了解课文用简短的文字,表现人物的动作、神态和思想性格的写法;了解课文说理于形象之中的特点。【诗海拾贝】海棠苏轼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濛月转廊。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赏析 一、二句创造了一个空濛迷幻的意境:月光朦胧,一株海棠光洁的叶面和花瓣映射着普照大地的月光;微风一吹,花枝摇动,光波四射,花香四溢,更突出海棠的高洁美丽。三、四句作者赋予花以人的性情,比拟奇特,联想奇妙,想像海棠花会像人一样深夜睡去,所以点燃高烛照耀海棠。诗人如痴如醉,爱

2、花之情溢于言表。【文本卡片】一、作者简介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人 ( 前 551 年前 479 年) ,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尊称为圣人,思想核心是“仁”,政治上主张礼治,鼓励人们入仕,即“出来做事”。曾周游列国,晚年整理了“六经” ( 诗 书礼乐易春秋 ) 。到汉代以后,孔子的学说成为两千余年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论语 是语录体散文, 是孔子门人及再传弟子记录的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 它全面地反映了孔子的哲学、政治、文化和教育思想,是关于儒家思想的重要著作。宋儒朱熹把论语大学中庸和孟子并称为“四书”。二、背景简介孔子思想的主要内容是提倡礼乐和仁义。 礼乐是孔子提出的维护社会秩序的规范,

3、仁义是他提倡的立身处世的道德标准。 “仁”是这一思想体系的核心。 所谓“仁”就是爱人, 就是推己及人的同情心。 它表现在政治上就是“为政以德”。 孔子的思想与主张主要体现在 论语中。在整个封建社会时期, 论语是读书人必读的经典著作。 论语的最后成书,约在战国初年,它是由孔子的弟子和再传弟子编定的。【基础荟萃】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曾晳 ()冉有()千乘 之国 ()摄乎大国之间以俟 君子 ()愿为小相 焉 (冠 者五六人 ()? 风乎舞雩 (? 异乎三子者之撰()毋吾以也 ()()夫子哂 之()铿尔()?夫子喟然叹曰()2辨形组词。冉摄馑再慑谨喟渭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含义。(1) 子路率尔

4、 而对曰: _(2) 千乘 之国: _(3) 摄乎大国之间: _(4) 因之以饥馑: _(5) 比及 三年: _(6) 夫子哂 之: _(7) 以俟 君子: _(8) 舍瑟而作 : _ (9) 异乎三子者之撰 : _(10) 咏而归: _4文学文化知识。(1) 孔子,名 _,字 _, _末期鲁国人。(2) “六经”是指 _、_ 、_、 _、 _、 _。“四书”是指 _、 _、 _、_。【要点突破】1通假字。(1) 鼓瑟希 通 _, _(2) 莫春者 通 _, _2古今异义。(1) 以吾一日 长乎尔古义: _今义: _(2) 子曰:“何伤 乎?亦各言其志也!”古义: _今义: _(3) 冠者五六

5、人,童子 六七人古义: _今义: _3一词多义。(1) 如(2) 方(3) 与(4) 尔如或知尔,则何以哉如其礼乐,以俟君子宗庙之事,如会同坐须臾,沛公起如 厕先生如 其指逝者如 斯夫,不舍昼夜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不以规矩,不能成方 圆方六七十,如五六十可使有勇,且知方也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往借,不与 ,归而形诸梦夫子喟然叹曰:吾与 点也遂与 外人隔绝唯求则非邦也与以吾一日长乎尔求,尔 何如子路率尔 而对曰铿尔 ,舍瑟而作4词类活用。(1) 名词作动词如会同,端章甫: _浴乎沂,风 乎舞雩:_三子者出, 曾晳后 :_鼓 瑟希: _(2) 形容词的活用形容词作名词a可使有勇 :_

6、b赤也为之小: _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可使足 民: _5文言句式。(1) 加之以师旅, 因之以饥馑: _(2) 毋吾以也: _(3) 不吾知也: _(4) 则何以哉: _(5) 可使有勇: _6翻译下列句子。(1) 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译文: _(2) 如或知尔,则何以哉。译文: _(3) 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译文: _7从子路、冉有、公西华的言谈中,可以看出他们各自怎样的性格特点?子路: _冉有: _公西华: _8结合课文中人物的语言、行动、神态描写,具体分析孔子这一人物形象。答: _【感悟总结】一、中心主旨本文是孔子“因材施教”的范例。 通过孔子和四个学生的谈话, 以言志为线索

7、, 写出了学生们的志趣和性格,反映了孔子“为国以礼”的政治主张。二、写作特色1本文的突出特色是能扣紧每个人的性格特点来记述,五个人的发言都合乎各自的个性、身份、志趣、教养,显得深刻而生动。2全篇以“言志”为中心组织材料,思路清晰,极有层次,不枝不蔓,文意明晰,表现力较强。3成功地运用对话和人物动作来塑造人物形象。孔子师生间的对话,将人物的心情语态、精神气质,都传神地表现出来,写得简练含蓄,生动感人。三、结构思路众弟子言志孔子点评子路由治千乘之有勇不谦让国 三年知方方六七十足民冉有求里小国轻小国三年待贤人施礼乐公西华赤愿为小相宗庙之事太谦虚如会同曾晳点教化青少年赞同无为中有为【文白对照】子路、曾

8、晳、冉有、公西华侍坐。 子曰:“以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四人陪同孔子坐着。孔子说:“因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为我年纪比你们大一点,你们不要认为这样就不说了。居 则曰:不吾知也。如或 知尔你们平时总说:没有人了解我呀。假如有人了解你们请你对曰:“ 方 六七十,如 五六十回答:“一个方圆六七十里或五六十里的,则何以哉?”子路、曾晳、冉们从政 ,那么你们打算做些什么事情呢?”有、公西华:子路,姓仲,名由。曾晳,名点,字子皙,曾参的父亲。冉有,姓冉,名求,字子有。公西华,姓公西, 名赤,字子华。 这四个人都是孔子的弟子。侍坐:陪侍长者闲坐。侍,陪侍。以:介词,因为。一日:一两天,谦辞。乎:介词,相

9、当于“于”,比。尔:你们。毋吾以也:不要认为我年长就不敢说话。毋,不要。以,动词,认为。居:闲居,指平时在家的时候。则:就。不吾知也:宾语前置句,“不知吾”,不了解我。知,了解。如:如果,假如。或:有人。则:那么。何以:即“以何”,用什么、做什么。以,用、做。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子路急忙回答:如果有一千辆兵车的诸侯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夹在 几个大国的中间,有别国军队来侵略它,接连下来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国内又有饥荒;让我来治理,只要三年,就可以使那里人人勇且知方也。”率尔:轻率急忙的样子。尔,助词,敢,而且懂得做人的准则。”表状态,常放在形容词或拟声词后

10、,相当于“然”。 千乘之国: 有一千辆兵车的诸侯国。在春秋后期, 是中等国家。 乘,车辆。摄:夹、迫近。乎:在。加之以师旅:有( 别国 ) 军队来侵略它。加,加到 上。师旅,指侵略的军队。因:接着。饥:五谷不熟。馑:蔬菜不熟。这里泛指荒年。为之:治理这个国家。之,代词,指千乘之国。比及:等到。比、及,在这里都是“到”的意思。有勇:( 人人 ) 都有勇气,意思是把军队整顿好,可以抵抗侵略。知方:知道为人的道理。方,道,指是非准则。夫子哂之。 夫子:即孔子。孔子听了,微微一笑。哂:笑。“求,尔何如?” 尔:代词,你。何如:即孔子又问:“冉求,你怎么样呢?”么打算。冉求“如何”,怎么办,指有什,小国

11、,让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 其我去治理它,等到三年以后,我就可以让百姓富足。至于那些礼乐,以俟君子。”礼乐教化,自己的能力是不够的,只好等待修养更高的君子来推行了。”方:方圆,纵横。如:或者。与下文“如会同”中的“如”字同义。可使足民:即“可使民足”,可以使人民富足。如:至于。其:代词,那,那些。以:而,来,连词。俟:等待。君子:有才能有德行的人。“赤,尔何如?”孔子又问:“公西赤,你怎么样?”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公西赤答道:“不敢说我能胜任,但是愿意学习这些。诸侯之事,如会同,端章甫,祭祀祖先的事,或者是诸侯会盟,朝见天子,我愿意穿着礼服,戴愿为小相焉。”非:不能。能:有

12、能力做到。愿:希着礼帽,做一个小司仪。”望。焉:句末语气助词。宗庙之事:指祭祀祖先的事。如:或者。会同:会,诸侯会见。同,诸侯共同朝见天子。端章甫:端,古代用整幅布做的礼服。章甫,古代礼帽的名称。这里都是名词用作动词。穿着礼服,戴着礼帽。小相:诸侯祭祀或会盟、朝见天子时,替国君主持赞礼和司仪的官。相分为卿、大夫、士三个等级,小相指最低的士这一级。这里是公西华的谦辞。焉:助词。“点,尔何如?”孔子又问:“曾点,你有什么打算?”鼓瑟 希, 铿尔曾点 弹奏瑟的声音渐渐稀疏,接近尾声,接着“铿”的一声将瑟,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 鼓:名词放下,站起来,回答说:“我和他们三位的志向不同。”

13、作动词,弹奏。瑟:古乐器,二十五弦。希:同“稀”,稀疏。指弹瑟的速度放慢,节奏逐渐稀疏。铿尔:铿的一声。指停瑟声。舍:放下。而:承接连词,连接两个先后发生的动作,不译。作:起。异:不同。乎:介词,于。撰:才能,指为政的才能。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孔子说:“那有什么关系呢?也不过是各人谈谈自己的志也!” 何伤:有什么关系呢?何,什么。向而已!” 伤,妨害。其:自己。志:志向。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曾晳说:“暮春三月,春天的衣服已经穿上了,约上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六位成年人,六七个少年,去沂河里洗洗澡,在舞雩台上吹吹风,咏而归 。” 莫春:晚春,春季的末期,指阴历三月

14、。莫,然后唱着歌回来。”同“暮”。时间 将近,晚。者:语气助词。春服:指夹衣或单衫。既:已经。成:定。冠者:成年人,20 岁以上的人。古时男子20 岁行冠礼,表示已经成年。童子:少年,不到20 岁的人。浴乎沂:在沂水里洗洗澡。沂,水名,在现在山东曲阜南。风:名词用作动词, 吹风、乘凉。舞雩:台名, 是鲁国求雨的坛,在今山东曲阜。求雨的时候,常由巫在坛上作舞以求神。咏:唱歌。而:连接两个相伴动作,应为修饰连词。归:回来。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喟然:长叹的样子。孔子长叹道:“我赞成曾晳的想法。”喟,叹息声。然,助词,放在拟声词或形容词的后面,表示 的样子。与:动词,赞成。也:叹词。三子者出

15、,曾晳后 。曾晳子路、冉有、公西华三个人都出去了,曾晳最后走。曾晳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者:助词。后:落在后面。问孔子道:“他们三人的话怎么样?”夫:语气词。言:说的话。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言:谈孔子说:“也不过是各人谈谈自己的志向罢了!”论,说。其:代词,他们。已矣:罢了。曰:“夫子何哂 由也?”何:为什么。曾晳又问:“老师您为什么要笑仲由呢?”哂:笑。曰:“为国 以礼, 其言不让,孔子说:“治国要用礼,可是他子路的话毫不谦让,是故哂之。唯求则非 邦也与?安见方六因此笑他。难道冉有讲的不是国家大事吗?怎见得方圆六七十 ,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则非七十里或五六十里的土地就不是一个

16、国家呢?公西赤讲的不邦也与?宗庙会同,非诸侯是国家吗?宗庙祭祀,诸侯会盟和朝见天子不是诸侯的大事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又是什么呢?如果公西赤只能给诸侯做一个小相,那谁又能为之大?”为:治理。以:介词,用。言:言语。让:谦让。做大事呢?”唯:句首语气词,没有什么意义。则:就。邦:国家,这里是指国家政治。与:与“欤”,吗。安见:怎见得。何:什么。为:做。小:形容词作名词,小事,指做小相。之:代词,指诸侯。孰:谁。大:形容词作名词,大事,指治国为政。【素材积累】1论语故事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杇也;于予与何诛?”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于

17、予与改是。” ( 论语公冶长 )参考译文宰予白天睡觉。孔子说:“腐朽的木头是无法雕刻的,粪土一样的墙壁是无法粉刷的。对于宰予这个人,我怎么责备呢?”孔子又说:“原来, 我对于人,听了他的话会相信他的行动;现在,我对于人,听了他的话还要观察他的行动。从宰予这件事上我改变了态度。”2论语成语、俗语集释(1)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子曰: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 卫灵公篇 ) 释:孔子说:“一个人没有长远的考虑,一定会有眼前的忧患。”(2) 言而有信:“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 学尔篇 ) 释:同朋友交往,说话诚实守信。(3) 三十而立:“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 ( 为政篇 )

18、释:三十岁,懂礼仪,说话做事都有把握;四十岁,掌握了各种知识,不致迷惑;五十岁,得知天命。(4) 知之为知之:“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 为政篇 ) 释:知道就知道,不知道就不知道,这就是聪明智慧。(5) 是可忍,孰不可忍:“是可忍,孰不可忍也?” ( 八佾篇 ) 释:如果这件事都能容忍,那还有哪件事不能容忍呢?(6) 既往不咎:“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 八佾篇 ) 释:已经做了的事不便再解释了,已经完成的事不便再挽救了,已经过去的事不便再追究了。(7) 见贤思齐:“见贤而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 里仁篇 ) 释:看见贤人,便应该想向他看齐;看见不贤的人,便

19、应该自己反省,有没有同他类似的毛病。(8) 文质彬彬:“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 雍也篇 ) 释:文采和朴实,配合适当,这才是君子。(9) 举一反三:“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 述而篇 ) 释:教给他东方,他却不能由此推知西、南、北三方,便不再教他了。(10) 循循善诱: “夫子循循然善诱人, 博我以文, 约我以礼, 欲罢不能。 ”(子罕篇 ) 释:老师善于有步骤地诱导我, 用各种文献来丰富我的知识, 用一定的礼节来约束我的行为,使我想停止学习都不可能。(11) 言必信,行必果:“言必信,行必果。” ( 子路篇 ) 释:言语一定要诚信,行为一定要坚决。(12) 杀身成仁:“志士仁人

20、,无求生以害人,有杀身以成仁。” ( 卫灵公篇 ) 释:志士仁人,不贪生怕死而损害仁德,只勇于牺牲来成全仁德。【美文珍藏】山海关祭高考优秀作文登上山海关斑驳的城墙,刹那间,暗淡的刀光剑影,远去的鼓角铮鸣,扑面而来。曾有一个自信天下在握,未听逆耳忠言的末路英雄在此一败涂地李自成。三个半世纪前,北京城下,李闯王箭射承天门,约法三章。而后,他昂首东望,望向那山海之际;此时,山海关城楼上,明帝国最后一位总兵,西顾京师,一怒冲冠。关山如铁,残阳似血,凝固的历史又渐渐在眼前融化。崇祯末年,大明帝国,在蝗虫的啃噬中风雨飘摇。兵连祸接,饿殍盈野,竟至于有百姓“易子相食”。终于,商洛山中,斜刺里杀出一彪人马,穿

21、河南,走河北,数个回合便将大明帝国斩于马下。当是时,“均田免粮”的呐喊,摇撼着半壁江山,“李”字大旗下,闯王何等的豪气干云,他如何不自信天下已定!然而, 当“天下第一关”前两军对垒之际,当一场大战流血漂橹之时, 他败了,一败涂地。山海关城门开处,辫子兵跃马杀入,降了吴三桂,灭了李自成,打下大清二百余年的江山却也带来百年的屈辱,百年的血泪。这便是后话了。有人说,“均田免粮”,闯王真乃英雄;有人说,兵败九宫山,闯王不失豪杰。不错,李自成埋葬了墓坑中苟延残喘的大明, 成就了农民战争史上的又一辉煌, 但他终究成为了失败者。 李自成之败,既非败给吴三桂, 亦非败给八旗劲旅而是败给了自己自信江山在手,不听

22、逆耳忠言。未成霸业之时,李自成济黎民、杀豪绅,天下百姓赢粮而影从,四方豪杰竞相效命,多少智士谋臣为其谋划,殚精竭虑。 然兵克北京, 李自成未登帝位,便纵容兵卒将官,焚民宅,掠民财,掳民女;更不听良言,不辨忠奸,听信谗言,诛杀忠臣李岩等人,以“净视听”。于是, 历史在山海关前转了一个弯, 弯出了一页史书的淡黄, 弯出了一段凝固的烟尘。山海关城头,旌旗猎猎,大明最后的总兵,不愿归于那个已经改变的李闯王的帐下,开关降清。铁蹄铮铮,踏遍中原,生灵涂炭。可悲的历史,然而,这就是历史。登山海之巅,望水天一色,长城依旧。捧一抔泥土,历史已淡成一片烟云。然而,我还是不能忘却,历史给我们留下的沉思,当警示后人:

23、自信不可狂妄,须听逆耳忠言。这便是我的祭奠,祭奠我的山海之魂。赏析本文以李自成的兴盛与覆灭这一历史事件为立论的依据,深刻阐明了“自信不可狂妄, 须听逆耳忠言”的道理, 与“相信自己和听取别人意见”的话题扣得很紧。文章的特色在于作者那充满诗意的形象化语言,一开始就吸引了读者的目光,气势非凡, 颇有三国演义水浒等古典小说语言的遗风,又有现代评论家的深刻和犀利。同时,作者对历史事件的熟悉和把握,也是令人赞叹的,也许受郭沫若甲申三百年祭的影响吧。无论从内容到形式,本文都应是一篇出色的考场作文。一、基础知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率 尔(shu i)长乎尔 (zh n)为小相 (xi n)B

24、饥馑 (j n)千乘 (sh n)喟然(ku )C鼓瑟 (s )以俟君子 (s )冠者 ( un)D哂 之(x )浴乎沂 (y )铿尔(k n)2对下列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摄 ( 夹 ) 乎大国之间比( 比较 ) 及三年B异乎三子者之撰 ( 才能 )何伤(妨害)乎C吾与 ( 赞成 ) 点也宗庙会 ( 诸侯相见 ) 同D其言不让 ( 谦让 )孰( 谁)能为之大3下列各句中的“如”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如 或知尔,则何如哉如:假如B如 其礼乐,以俟君子如:至于C宗庙之事,如会同如:至于D方六七十,如五六十如:或者4下列句子中不是宾语前置句式的一项是()A浴乎沂,风乎舞雩B不吾知也C则

25、何以哉D毋吾以也二、文本阅读阅读下面文段,完成57 题。三子者出,曾晳后。曾晳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曰:“夫子何哂由也?”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唯求则非邦也与?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则非邦也与?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5解释句中加点的“为”字的意义。(1) 为国以礼: _(2) 赤也为 之小: _6对本文段相关内容的解说,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孔子笑子由,主要是对他“为大国”的志向的不满。B孔子肯定了冉有,因为他愿意出仕从政有一番作为。C孔子以为公西华的才能还能做大事,“为小相”是大材小用。D本文段是孔子“

26、评志”,他自己并没有言志,但我们可以从他对弟子们“言志”的态度及评论中了解他的志向。7联系孔子对弟子所言之志的评价填空。(1) 作为教育家,表现了孔子 _的教育方法。(2) 作为思想家,表现了孔子 _的政治主张。三、课堂延伸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回答 8 10 题。阳货欲见孔子,孔子不见,归孔子豚 。孔子时 其亡 也,而往拜之,遇诸涂。谓孔子曰:“来!予与尔言。”曰:“怀其宝而迷其邦,可谓仁乎?”曰:“不可。”“好从事而亟失时,可谓知 乎?”曰:“不可。”“日月逝矣,岁不我与 。”孔子曰:“诺,吾将仕矣。”8文中加点的字有四个是通假字,选出解释正确的一项()“归”通“馈”“时”通“伺”“涂”通“途”

27、“知”通“智”“逝”通“失”“与”通“欤”ABCD9请选出与“遇诸涂”中的“诸”用法相同的一项()A投诸渤海之尾B亮身率诸军入祁山C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D王尝语庄子以好乐,有诸10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归孔子豚豚:海豚B孔子时其亡也亡:通“无”,没有C好从事而亟失时亟:立即,很快D吾将仕 矣仕:做官答案解析基础荟萃1 x Rn w shn sh shn s xi n kn un ? y ? ku ? zhu n2冉有、再见摄取、震慑饥馑、谨慎喟然、渭水3(1) 轻率急忙的样子。(2) 车辆。 (3) 夹,迫近。 (4) 接着。 (5) 等到。 (6) 笑。 (7) 等待。(8)

28、舍:放下。作:起。 (9) 才能,指为政的才能。 (10) 唱歌。4(1) 丘仲尼春秋(2) 诗书礼易乐 春秋论语大学中庸孟子课堂学案1(1) “稀”稀疏(2) “暮”晚2(1) 古义:一两天,引申为年纪稍长。今义:一天。(2) 古义:何妨。今义:什么伤。(3) 古义:少年,不到20 岁的人。今义:儿童。3 (1) 如果 / 至于 / 或者 / 到 去,往/ 依照,遵从 / 像、如同 / 及,比得上(2) 方形 /计算面积的单位, 方圆 / 道,指是非准则 / 正、才(3) 借给 / 赞成 / 和/ 同“欤”, 语气词(4)代词,你们 / 代词,你 / 副词词尾,地/ 助词,放在象声词或形容词后面4(1) 端: 穿着礼服。 章甫:戴着礼帽。 吹风、 乘凉。 落在后面。 弹奏。 (2) a.勇气; b. 小事,即文中所说“小相”。使 富足。5 (1) 状语后置句。(2) 宾语前置句,“毋以吾也”。(3) 宾语前置句,“不知吾也”。(4) 宾语前置句,“则以何哉”。 (5)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