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一章 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第一节 教育的产生与发展命题点1:教育的涵义(一)教育的词源 “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孟子曰:“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二)教育的概念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产生于人类的生产劳动,是传承社会文化、传递生产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的基本途径。其本质属性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广义教育泛指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发展人的智力和体力、影响人的思想观念的社会活动。它包括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学校教育是典型代表。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
2、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所期望的方向发展的活动。是在受过专门训练的教师指导下进行的,其对象主要是青少年儿童。(三)教育的属性1.本质属性教育的本质属性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2.社会属性:(1)永恒性教育是人类特有的社会现象,只要有人类社会存在,就存在教育。(2)历史性在不同的社会或同一社会的不同历史阶段,教育的性质、目的、内容等各不相同,每个时期的教育具有自己的特点。(3)相对独立性教育受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等因素的制约,但教育作为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又具有相对独立性。教育的相对独立性表现在三个方面:1.教育具有继承性;2.教育受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影
3、响;3.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四)教育的功能1.概念:教育活动和系统对个体发展和社会发展所产生的各种影响和作用。2.教育的功能(1)按教育功能作用的对象划分个体发展功能(本体功能)和社会发展功能(派生功能)教育的个体发展功能指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和作用。教育的社会功能指教育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和作用。(2)按教育功能作用的性质划分正向功能(积极功能)与负向功能(消极功能)教育的正向功能(积极功能)指教育有助于社会进步和个体发展的积极影响和作用。如教育的育人功能、经济功能、政治功能、文化功能等教育的负向功能(消极功能)指阻碍社会进步和个体发展的消极影响和作用。(3)按教育功能呈现的形式划分
4、显性功能与隐性功能教育的显性功能指教育活动依照教育目的,在实际运行中所出现的与之相吻合的结果。如促进人的全面和谐发展、促进社会进步等,就是显性教育功能的表现。教育的隐性功能指伴随显性教育功能所出现的非预期性的功能。显性功能与隐性功能的区分是相对的,一旦隐性的潜在功能被有意识地开发、利用,就可以转变成显性教育功能。命题点2:教育的构成要素及其关系1.学校教育的基本要素学校教育包括三个基本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1)教育者:教师;教育计划、教科书的设计者和编写者;教育管理人员;参加教育活动的其他人员。教师是学校教育者的主体和代表,是最直接的教育者。教育者在教育活动中发挥主导作用。(2)
5、受教育者:即教育对象,各类学生。受教育者在教育活动中居主体地位。(3)教育影响:教育内容+教育手段。 即教育活动中教育者作用于学习者的全部信息,既包括了信息的内容,也包括了信息选择、传递和反馈的形式,是形式与内容的统一。它是实现教育目的的工具、媒介和方法。它可以分为教育内容、教育手段、教育媒体和教育环境等多种成分。教育工作的全部要旨就在于充分和有效地利用这种影响来直接促进学习者的最大发展,并间接满足整个社会的最大发展需要。教育内容是基于一定社会的生产力和科学文化发展水平之上,学校向学生传授的知识和技能,灌输的思想和观点,培养的习惯和行为的总和,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共同的教育活动对象。教育手段是教
6、育者借以将教育内容作用于教育对象的媒介物,或者说,是教育者借以实现认识客体的媒介物。教育手段是教育实践活动得以进行的基本条件。2.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影响三者关系(1)三者相互独立、相互联系,构成完整的体系。(2)没有教育者,就没有受教育者,也就没有具有特殊发展价值的教育影响;(3)没有受教育者,整个教育工作就失去了对象;(4)没有教育影响,教育工作也就成了无米之炊、无源之水。命题点3:教育起源与发展(一)教育的起源 1.神话起源说所有宗教都持这种观点,主张教育是由神(上帝或天)所创造的,教育体现神或上天的意志,使人皈依于神或顺从于天。这种观点是非科学的;反映了认识水平的局限。2.生物起源说
7、代表人物是:利托尔诺(法国社会学家、哲学家),代表作人类各种人种的教育演化;沛西能(英国教育家),代表作人民的教育。主要观点:(1)人类教育是对动物界教育的继承、改善和发展; (2)教育从它的起源来说是一个生物的过程;(3)生物的冲动是教育的主要动力。 这个观点标志着教育起源问题开始从神话解释转向科学解释;错误在于未把握人类教育的目的性和社会性。3.心理起源说代表人物:孟禄(美国教育家),著有教育史;桑代克(美国心理学家)。主要观点:(1)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的无意识模仿;(2)应当从心理学的观点解释教育起源问题。这个观点从心理学观点出发,批判了生物起源论;没有解释人类本能与动物的类本能的界限
8、,离生物起源说并不远。4.劳动起源说代表人物:米丁斯基 (苏联) 著有世界教育史 ;凯洛夫主要观点:教育起源于人类特有的生产劳动,起源于劳动过程中社会生产需要和人的发展需要的辩证统一。这种观点是对恩格斯思想的曲解;人类生活的第一个基本条件而非所有活动的最充分条件。5.生活需要起源说代表人物:杨贤江、钱亦石主要观点:教育起源于使社会成员适应群体社会生活和生产活动的需要。是在生活实践过程中进行的。 该学说的局限性在于未考虑到从需要到现实的限制因素和中介因素。(二)教育的发展历程(按社会生产方式构成) 教育作为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呈现出不同的特点。1.教育
9、历史发展的划分:(1)按照生产力发展水平原始教育、古代教育、近代教育和现代教育四个阶段。(2)按照社会形态原始社会教育、奴隶社会教育、封建社会教育、资本主义社会教育和社会主义教育五个阶段。(3)按照产业结构农业社会的教育、工业社会的教育和信息社会的教育三个阶段。2.不同时期各种教育及其特点:(1)原始社会的教育1)教育水平低,没有产生制度化的教育机构、人员、组织。2)教育没有阶级性、教育权利平等。3)教育与生产劳动、社会生活融合在一起。4)教育内容贫乏、方法单一,教育方法主要是口耳相传和示范模仿。(2)古代社会的教育1)奴隶社会的教育 中国:代表:夏(校)、商(序)、周(庠)。教育内容:六艺(
10、礼乐射御书数),文武兼备。引申:学在官府、政教一体、官师合一;国学与乡学之分。 外国:古印度:宗教权威至上,教育内容吠陀、经典/经义。古埃及:文士学校,以僧为师、以吏为师。(奴隶主阶级)古希腊(学习文法为主)a.雅典:培养有文化修养和才能的政治家和商人。b.斯巴达:为统治阶级培养军人,军事体育+政治道德。 奴隶社会教育的阶级性表现 教育目的:培养奴隶主治国所需人才 教育对象:奴隶主贵族子弟 教育内容:军事教育和道德教育 教育方法:体罚盛行 教师地位:被赋予很大权利,具有很高权威2)封建社会的教育 中国:春秋战国:百家争鸣、私学盛行,里程碑。秦:教育专制,严禁私学。汉代:规范化、定型化,国家统命
11、题点1:经济繁荣、新教学手段(帛和纸);独尊儒术;官学和私学发展。魏晋:严士庶之别,九品中正制,“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隋唐:盛行科举制度,分科教学。宋:程朱理学(国学),四书五经。明:科举制、八股文。清末:废科举开学堂(1905年)。 中世纪:教会教育:培养僧侣人才,僧院学校、大主教学校,七艺(三科:文法、修辞、辩证法;四学:算术、几何、天文、音乐),背诵。骑士教育:骑士七技(骑马、击剑、打猎、投枪、游泳、下棋、吟诗),效忠领主,军事征战。脱离生产劳动,为封建地主阶级统治服务。 封建社会教育阶级性表现:教育目的:培养统治阶级所需的官吏和骑士;学校教育具有鲜明阶级性、等级性和宗教性;教育内
12、容:以道德文章和宗教经典为主;教育方法:严格的纪律约束,辅以个人自学和修行形成了比较系统的教育体系,积累了较丰富的教育经验和教学思想。3)古代社会教育的特征 教育成为专门社会职能,作为统治阶级的工具。 教育具有阶级性。 古代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具有非生产性。 表现出:道统性、专制性、刻板性、象征性。学校的产生标志着教育从生产劳动中的第一次分离。(3)现代社会的教育从社会性质上分,包括资本主义教育和社会主义教育1)资本主义社会的教育的特征: 教育目的:培养和选拔资产阶级的统治人才,同时给予广大劳动人民一定的文化科学知识,培养劳动力; 组织形式:建立了现代学校制度(班级授课制); 课程结构、
13、内容:注入学科知识,不断调整; 教学方法:尊重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启发教学法不断出现; 教育权:扩大、提出普及教育口号。2)社会主义社会的教育的特征: 教育目的: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教育权:广大劳动人民掌握。(4)20世纪以后的教育的特征:1)20世纪以后的教育的特征:教育终身化;教育全民化;教育民主化;教育多元化;教育技术的现代化。2)20世纪以后的教育的发展趋势: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延长义务教育的年限;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教育制度有利于与
14、国际交流。命题点4: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一)教育学的概念1.教育学是以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不断探索并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教育学在教育科学体系中属于基础学科。教育现象是教育活动外在的、表面的特征,包括教育社会现象和教育认识现象。教育问题是人们从大量社会现象中提取出来作为认识和研究的课题。教育问题是推动教育发展的内在动力。2.教育学发展的总体特征(1)教育学的发展总是受到具体的政治、经济、文化条件的制约。(2)不同的国家形成了不同的教育风格和传统。(3)教育学的发展得益于不同教育学派之间的相互批评和借鉴。(4)教育学理论内部的分歧有加大的趋势,教育学的学科声誉受到严重影响。(二)教育学的
15、萌芽阶段(前教育学时期)1. 萌芽阶段的特点(1)以习俗的认识为主。(2)以机械类比、比喻、寓言等思维方式为主。(3)有关教育论述包含于哲学或道德论述之中。2.中国的教育萌芽阶段代表人物和代表著作(1)学记不仅是中国古代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篇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论著。是中国古代一部典章制度专著礼记中的一篇,著于战国晚期。学记是先秦儒家教育经验和思想的总结;是我国古代教育文献中最早的、体系比较完整的教育著作;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教育专著。它提出了“化民成俗,其必由学”、“建国君民,教学为先”,揭示了教育的重要性和教育与政治的关系;学记中提出的“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体现了课内与课外相结合
16、的教育思想。(2)孔子(春秋末期)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教育家和教育思想家,儒家文化的代表,教育思想记载在论语中。孔子从探讨人的本性入手,认为人的先天本性相差不大,个性差异主要是后天形成的,提出了“性相近也,习相远也”的哲学命题;孔子注重后天的教育,主张“有教无类”;孔子的学说以“仁”为核心和最高道德标准,主张“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强调忠孝和仁爱;孔子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表现启发性教学原则;强调学思结合的方法:“学而不思则圈,思而不学则殆”,要求学生对待学习要谦虚笃实,有名言:“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并要求学以致用。在道德修养方面,孔子强调立志有恒:“三军可以夺帅也,匹
17、夫不可以夺志也”;自省自克:“躬自厚而薄责于己”、“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身体力行:“言必行,行必果”。孔子认为教师要讲究教学方法,循循善诱,要做到“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为师无隐”、“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重视因材施教、启发诱导。(3)孟子我国战国中期著名的思想家,他的教育思想在古代中国教育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后世把他和孔子的思想并称为“孔孟之道”。著有孟子一书。孟子在中国教育史上首倡“性善论”。他把人性归于天性,把道德归于人性,又把人性归于天赋,构成了他的先验主义的人性论,人性本善:非良知良能,人人平等:人皆可以为尧舜,道德自觉:强调内省。孟子的教育思想
18、主张“设为庠序学校以教之”加强学校教育;另一方面,要求当政者要身体力行,率先垂范。“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君正,莫不正。”以榜样的力量教化百姓。教化的目的,就是要百姓“明人伦”,以建立一个“人伦明于上,小民亲于下”的和谐融洽的有人伦秩序的理想社会。推崇“易子而教”的传统教育方法。孟子把道德规范概括为四种,即仁、义、礼、智。同时把人伦关系概括为五种,即“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4)荀子在有名的劝学篇中,他集中论述了他关于学习的见解。强调“学”的重要性,认为只有博学才能“知助而无过”,同时指出学习必须联系实际,学以致用,学习态度应当精诚专一,坚持不懈。从人性论出
19、发,荀子提出了教育作用论,即“化性起伪”。荀子说:“凡所贵尧、禹君子者,能化性,能起伪,伪起而生礼义,然则圣人之于礼义积伪也。”任何人的道德观念,皆非本性固有,而是“积伪”的结果,也就是由“性”向“伪”转化的结果。荀子非常重视教师在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认为国家要兴旺,就必须看重教师,同时对教师提出严格要求,认为教师如果不给学生做出榜样,学生是不能躬行实践的。他的性恶论,人性本恶、化性起伪、教人向善。实际上就是教育哲学,在理论思维上有其进步意义,但也存在着缺陷与错误,他否认了道德先验论,肯定了人是后天环境与教育的产物,具有相互的唯物主义因素,但是,他又过分高估了教育的力量,并且主张教育必须由圣人
20、与圣王来主持,而圣人是如何“化性起伪”的,则未能说明,这就陷入了一种理论困境与自相矛盾。(5)道家:道法自然、弃圣绝智、弃仁绝义、回归自然、复归本性。(6)墨家:兼爱非攻、重视技术、亲知闻知说知。墨子。我国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科学家、军事家、社会活动家,墨家学派的创始人。创立墨家学说,并有墨子一书。墨子宣扬兼爱、非攻、尚贤、尚同、节用、节葬、非乐、天志、明鬼、非命,而以兼爱为核心,以节用、尚贤为支点。墨子强调学习自然科学和逻辑知识,讲究实用。墨子是躬行实践的教育家,在教育方法上有重大贡献。命题点1:指出教与学是不可分的统一体。他把教与学比作和与唱,“唱而不和,是不教也,智多而不教,功
21、适息”。命题点2: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他以撞钟为例,说:“扣则鸣,不扣亦鸣”。要求教师不要处于“待问后对”的被动地位,应主动向学生提出问题,做到“不扣亦鸣”。命题点3:提出“量力所能至”的自然原则。他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的自然发展安排教学程序,做到“深其深,浅其浅”,使学生能“浅者求浅”,“深者求深”,这说明墨子已经看到教学是一个由浅入深的认识过程。可以说,墨子是中外第一个提出量力性原则的人。命题点4:强调学以致用。他说:“士虽有学而行为本”,意思是学习的目的在于行。而且,他还认为判断一个人行为的好坏,必须把行为动机的“志”和行为效果的“功”结合起来。3.西方的教育萌芽阶段代表人物和代表著作(1)
22、苏格拉底古希腊著名的思想家。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创立的了一种问答式的教学方法。提出“美德是否可教”,以“产婆术”闻名。(2)毕达哥拉斯古希腊,著有金言。(3)柏拉图古希腊,在他的理想国当中提出自己的教育思想。主要教育思想包含论国家管理教育、论学前教育、论普通教育、论高等教育,最早提出“寓学习于游戏”(4)亚里斯多德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的百科全书式的哲学家,非常博学。他认为追求理性就是追求美德,就是教育的最高目的。他认为教育应该是国家的,每一个公民都属于城邦,所有人都应受同样的教育,著作政治学;另外还著伦理学。主张“教育遵循自然”。(5)昆体良古罗马,他的雄辩术原理(又称论演说家教育),是西方最早的
23、教育著作,也是世界上第一部研究教学法的书。在这一著作中昆体良讲学习过程概括为“模仿理论练习”三阶段。(三)教育学的创立时期(独立阶段)1.创立的标志 (1)对象:教育问题成为专门范畴; (2)概念:形成了教育概念和范畴体系; (3)方法:有了科学的研究方法; (4)结果:产生了重要的教育家和教育著作; (5)组织:出现专门教育研究机构。2.代表人物(1)夸美纽斯(捷克) 夸美纽斯认为教育是改造社会建设国家的手段,教育能促进人的发展,认为,一切知识都是从感官的感知开始的,因而提倡实物教学和直观教学。著有大教学论,强调教育的自然性,提出泛智教育,最早提出班级授课制、统一学制和学年制。被称为“教育学
24、之父”。标志着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2)赫尔巴特(德国), 普通教育学第一部现代教育学著作, 18世纪末19世纪初德国著名的教育家和心理学家。被西方教育史称为“科学教育学之父”。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是规范教育学建立的标志,被公认为第一部具有科学体系(科学形态)的现代教育学著作。被称为“科学教育学奠基人”。他认为教育学应以伦理学和心理学为理论基础。他强调系统知识的传授,强调课堂教学的作用,强调教材的重要性,强调教师的中心地位,形成了传统教育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的特点。(3)培根(英国)近代实验科学鼻祖,被称为科学归纳法第一人。代表作:新工具。论科学的价值和发展一文中首次指出应把“教
25、育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从学科中提出。经验化教学:知识源于感觉,重视经验的作用。科学归纳法:真理的获得源于科学的归纳。(4)康德(德国)主要贡献:康德论教育又称教育论,认为“教育是一门很难的艺术”。最早在大学讲授教育学这门课程。人的所有自然禀赋都有待于发展,“人是唯一要教育的动物”,教育的根本任务在于充分发展人的自然禀赋,使人人都成为自身、成为本来的自我并得到自我完善。(5)洛克17世纪英国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著有教育漫话。他提出了“白板说,认为人生来如同白板,观念和知识都来自后天。主张取消封建等级教育,主张绅士教育。(6)卢梭(法国)18世纪法国著名的启蒙思想家、哲学家和教育家。在爱弥儿中
26、体现出其教育对教育的观念,提倡自然教育和情感教育。反封建的理性革命声音在教育领域的表达。(7)裴斯泰洛齐(瑞士),瑞士著名的民主主义教育家。他认为教育是社会改革和发展的重要手段。每一个人都具有一些自然所赋予的潜在能力,教育的目的就在于全面和谐地发展人的一切潜在能力。其重要贡献是他得要素教育思想。被称为慈爱的儿童之父。著有林哈德与葛笃德。主张教育心理学化,教育遵循自然。最早提出“教育心理学化”的主张。提倡情感教育、爱的教育。西方教育史上第一位将“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这一思想付诸实践的教育家。(8)斯宾塞(英国)著有教育、心理学原理。被称为社会达尔文主义之父。反对“形式主义、经院主义”,对传统的
27、古典主义教育的批判。提出教育预备说,什么知识最有价值。制定以科学知识为核心的课程体系。(四)教育学的发展时期(科学阶段)1.实验教育学代表人物是冯特、莫伊曼、拉伊。主要观点:(1)反对思辨教育。 (2)主张用实验心理学研究教育问题。(3)提出教育三阶段:假设、实验、验证。(4)教育实验在教育实践中进行。(5)用实验、统计、比较的方法研究教育问题。2.文化教育学代表人物是狄尔泰、斯普朗格、利特。 主要观点:(1)人是一种文化的存在。(2)教育的过程是一种历史文化过程。 (3)教育问题的研究应该采取理解和解释的方法。(4)教育目的是促使社会历史的客观文化向个体的主观文化的转变。(5)培养完整的人格
28、的主要途径就是“陶冶”与“唤醒”,建构对话的师生关系。3.实用主义教育学代表人物是杜威,代表作是民本主义与教育,他是20世纪初实用主义教育学的代表人物。著作有民主主义与教育和经验与教育。杜威的主要教育观点,教育的本质是:“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经验的改造”。他强调教法与教材的统一,目的与活动的统一,主张“在做中学”,“在问中学”,学校即社会,五步教学法(创设疑难情景;确定疑难所在;提出解决问题的种种假设;推断哪个假设能解决这个困难;验证这个假设)。还强调儿童在教育中的中心地位,主张教师应以学生的发展为目的,围绕学生的需要和活动组织教学,以儿童中心主义著称。提出新三中心论(儿童、
29、经验、活动)。4.马克思主义教育学苏联教育家及主要思想(1)克鲁普斯卡娅:国民教育与民主制度。(2)凯洛夫:教育学,世界上第一部马克思主义的教育学著作。(3)马卡连柯:论共产主义教育、教育诗,流浪儿教育。我国教育家及主要思想(1)杨贤江:新教育大纲,我国第一部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教育学著作。(2)晏阳初:平民教育思潮典型代表。(3)陶行知:生活教育。(五)现代教育理论的发展1.现代教育学的特征(1)教育学研究的问题领域急剧扩大;(2)教育学研究基础和研究模式的多样化;(3)教育学发生了细密的分化,初步形成教育学科体系,出现了各种层次和类型的综合;(4)教育学研究与教育实践改革的关系日益密切;(
30、5)教育学加强了自身的反思,形成了教育学的元理论。2.代表人物、著作及思想(1)赞科夫著有教学与发展,发展性教学理论的五条教学原则;(2)布鲁纳结构主义课程论的创始人,代表作有教育过程(1959)、教学论(1966)、教育过程再探(1971)等。(3)皮亚杰瑞士心理学家、教育家,著有教育科学与儿童心理学。提出儿童智力发展阶段与教学关系的理论。(4)苏霍姆林斯基著有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和谐教育、“活的教育学”;(5)瓦根舍因著有物理课程的教育之维、理解学习,“范例教学”理论 ;(6)布鲁姆著有教育目标分类学,提出掌握学习理论。第二节 教育与社会发展社会是以共同物质活动为基础而
31、相互联系的人们的总体。社会是构成要素有三个方面:自然环境、人口和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生产方式包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研究教育与社会发展的问题,也就是研究教育与自然环境、人口、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基本联系或关系。社会各要素对教育的影响和制约问题,即表现为教育的社会制约性,教育对社会各要素所产生的种种作用,即表现为教育的社会功能。命题点1:教育与人口发展的关系(一)人口对教育的制约和影响1.人口数量影响教育的规模、结构和质量一定的人口数量及增长率影响着教育事业发展的规模和速度2.人口质量影响教育质量人口质量是指人口身体素质、文化修养和道德水平。其中身体素质包括遗传素质和健康状况两个方面,是人质量中
32、的物质要素。文化修养包括人们的知识水平、智力发展程度和劳动技术水平。道德水平包括人们的思想觉悟、道德修养和合于社会规范的社会品质等,文化修养和道德水平是人口质量中的精神要素,人口质量是一个表明人口各方面素质综合发展水平的概念。人口质量对教育质量的影响表现为间接和直接两个方面:(1)直接影响是指人口已有的水平对教育质量的影响;(2)间接的影响指年长一代的人口质量影响新生一代的人口质量,从而影响以新生一代为对象的学校的教育质量。反过来,也容易理解,国家的教育水平必然通过个人受教育水平的高低来体现,而个人受教育水平的高低集中反映在人口的素质上,包括物质的与非物质的,而从宏观上讲就是人口的质量。3.人
33、口结构影响教育结构人口结构包括人口的自然结构和社会结构。自然结构指人口的年龄、性别等;社会结构指人口的阶级、文化、职业、地域、民族等。第一,人口年龄构成制约各级教育发展规模与进程,影响教育的宏观决策和战略决策。人口的年龄结构会影响各级各类学校在教育结构中的比例。 第二,人口的社会结构对教育的影响则更为显著。在阶级社会里,人口的阶级构成直接影响着受教育权的分配。第三,人口就业结构制约学校教育结构 。所谓就业结构是指劳动力在国民经济各部门中就业人员的比例。教育结构指各级各类学校、各种专业教育的构成。近年来,人口就业结构的变化表现为向服务业转移;向智力劳动转移;从一般技术向高新技术转移。第四,人口地
34、域分布制约学校布局。4.人口流动对教育提出挑战人口流动种类一是城乡之间的流动;二是国内贫困地区与国内经济发达地区之间的流动;三是不发达国家与经济发达国家之间的流动。(二)教育对人口的作用1.教育使人口结构趋向合理化(性别、文化、职业、城乡、流动)(1)教育有助于改变人口的性别结构,保证男女性别比例的自然平衡(2)教育可以改变人口的文化结构和职业结构(3)教育有助于人口城乡结构的改变。工业化和城市化的任务很重,中国至少需要最终从农村中转移出至少5亿以上人口。(4)教育有利于人口的迁移。受教育程度与人口迁移成正相关,即受教育程度越高,人口的迁移倾向越强烈。2.教育改善人口质量,提高民族素质的功能教
35、育可以提高人口质量。教育在提高人口的质量方面的功能首先表现在对青年一代的培养,其次还表现在对成年人的教育上。3.教育控制人口数量(需求+费用,观念)教育事业的发展刺激了家庭对教育的需要,而家庭教育需求的提高增加了抚养儿童的费用,这就能起到控制生育率的作用;教育程度的提高,也能改变人们传统的“多子多福”、“重男轻女”的生育观和家庭观;教育程度的提高,受过一定程度教育的人更重视自身价值的实现和对人生幸福的追求,也增加了育龄妇女的就业机会和就业需求,减少了生养子女的时间和精力。命题点2:教育与生产力教育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是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发展而产生、发展的。一方面,生产力发展为教育发展提供的物质
36、条件越来越好,对教育的要求越来越高;另一方面,教育对生产力发展的促进作用也越来越明显。(一)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1.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影响教育目标的制定人才的培养规格,直接反映在教育目的上。而一个国家的教育目的,首先决定于生产关系的性质。生产力的不同发展水平反而又制约着生产关系。生产力发展水平和方式所要求的劳动力规格,就成为教育所培养的人的规格,成为教育的培养目标。2.生产力决定教育规模和速度任何社会,任何不同历史时期的教育,总是受生产力的性质和水平所制约。一般来说,教育的规模和发展速度是与社会生产力的性质和水平成正比的。3.生产力发展制约着教育结构生产力发展水平以及在这个基础上形成的社会经济
37、结构,制约着教育结构。4.生产力发展制约教育的内容和课程设置生产力发展制约着学校课程的设置和教学内容的丰富、调整、更新和深化。5.生产力地发展促进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变革(二)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教育受生产力的制约,生产力的发展制约和推动教育的发展。但教育也能反过来直接或间接的反作用于生产力。教育对生产力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教育再生产劳动力通过教育,可以使人掌握一定的知识、生产经验和劳动技能,即把可能的劳动力转化为现实的劳动力,从而形成新的劳动力,提高劳动效率,促进生产力发展。2.教育再生产科学知识科学知识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当它还没有被应用于生产时,它还是一种意识
38、形态而存在的精神财富。科学知识要从意识形态成为直接的生产力需要经过“物化”的过程。科学知识通过创造发明成为现实生产中的新工具、新工艺,这全是依赖于劳动者对科学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而劳动者对科学知识的掌握和运用又恰恰是依靠教育来实现的。因此教育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重要手段,对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有重要的作用。3.舒尔茨美国经济学家提出“人力资本论”。人力资本投资包括学校教育、职业训练、卫生保健以及为适应就业变化进行的信息搜寻等形式,所有这些方面的投资都或多或少改善和提高知识、技能、健康等人力品质、从而提高生产力。4.鲍尔斯和金蒂斯(美国)鲍尔斯和金蒂斯的社会化理论认为学校教育的经济和社会价值在于它所具有
39、的“社会化功能”。命题点3: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一)政治经济制度制约教育发展1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性质一定的教育具有什么性质,这是由那个社会的社会政治经济性质直接决定的。教育的发展历史证明:有什么样的社会关系就有什么样的教育。欧洲古代中世纪教育的神学性是由于宗教僧侣对教育的垄断;近代资本主义教育的阶级性,则是由于资本主义的物质生活方式所决定。2.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其一,社会政治经济通过国家的权力机构直接掌握教育的领导权其二,社会政治经济通过经济力量控制教育领导权。其三,社会政治经济也利用其占统治地位的思想政治上的优势来影响和控制教育。通过对教育方针政策的颁布、教育目的的制定、教育经
40、费的分配、教育内容特别是意识形态教育内容的规定、教师和教育行政人员的任命聘用等实现对教育领导权的控制。3.政治经济制度决定受教育权在一个社会里,要哪些人受教育,达到什么程度,受什么样的教育,进入不同教育系列的标准怎样确定,教育的结果如何,,基本上都是由其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的。不同社会关系的社会便有着不同的受教育权的决定方式。4.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目的的性质和思想品德的内容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但在一定社会中,培养什么样的人,具有什么样的政治方向和思想意识倾向,为谁服务,这是由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决定的。5.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结构、内容、管理体制(1)结构即教育的构成。教育的构成有两个维度
41、:一是级别,即层次、程度;二是类别,即类型、种类。(2)教育内容是教育目标的具体体现。不同社会关系条件下的教育便有着不同的教育内容,尤其是社会科学方面的内容。(3)教育的管理体制更直接受制于社会关系。在教育的发展历史上,不同的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历来决定着不同的教育体制。法国、日本:高度的中央集权,决定了学校管理体制的集中统一;美国:地方分权的政治经济制度同样决定了美国教育的地方分权制,各州有权根据各州实际确定颁行各种教育法规,而不是由中央一统到底。中国:强调发挥中央与地方两个方面的积极性,因而在教育上实行大政方针上的集中统一,具体实施上的地方分级管理,既有中央的集中,又有地方的灵活。(二)教育对
42、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作用教育由一定的政治经济制度所决定,但是,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也有积极的反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教育为政治经济制度培养所需要的人才首先,教育通过培养人才实现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是教育作用于政治经济制度的主要途径。其次,教育通过促进个人社会化来为一定的政治经济制度服务。2教育是一种影响政治经济的舆论力量学校教育不仅向学生传播、灌输一定的政治思想意识,而且通过在校师生的言论行动、学校的教材和刊物向社会宣传一定的思想意识,制造社会舆论,影响社会的风俗习惯和道德面貌等,起着巩固现有政治经济制度的作用。3教育可以促进民主一个国家的民主程度直接取决于一个国家的政体,但又间接取决
43、于这个国家人民的文化程度、教育事业发展的程度。普及教育的程度越高,人的知识越丰富,就越能增强人民的权利意识,认识民主的价值,推崇民主的政策,推动政治的改革和进步。4. 教育实现年轻一代的政治社会化。命题点4:教育与文化教育与文化是相互包含,相互作用,并互为目的和手段的交融关系。从广义上说,教育是文化的一部分,是文化的继承者和传递者。同时它也对整个文化起着保存、传承、改造、创新的作用。教育是“社会文化进步、改革的基本方法”,是文化控制的“最有效工具”。(一)文化对教育发展的制约作用1.文化影响教育目的教育目的的确立,除了取决于社会的政治经济制度和生产力发展水平之外,还受文化的影响。2.文化影响教育内容社会文化是教育内容的重要来源,社会文化制约着教育内容的选择。3.文化影响教育教学方法不同的文化影响着人们对知识及其来源的认识,也影响着人们对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认识,在教育上影响着人们对师生关系的认识,由此决定了人们对教育教学方法的不同应用。4.文化影响教育模式教育模式的形成不是任意的,它既受教育本身规律的制约,也受一定的历史文化的制约,特别是受一个民族特定的文化模式的制约。教育模式是和一定的文化模式相适应的,有什么样的文化模式,就有什么样的教育模式。例如:中国古代文化模式是一种伦理型的文化模式。而西方文化模式则是一种知识型文化模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淮阴师范学院《解析几何》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淮阴师范学院《政治哲学》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淮阴师范学院《西方音乐史专题研究》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课件怎样播放教学课件
- 淮阴师范学院《普通生态学》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淮阴工学院《研究方法与论文写作》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DB4420T+54-2024《企业商业秘密保护管理规范》
- DB2310-T 151-2024珍珠梅播种育苗技术规程
- 2020年科普知识竞赛题库及答案(完整版)
- 公共设施管理的城市景观规划考核试卷
- 食品40农产品加工业发展
- 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2023-2024学年五年级上学期期中数学试卷
- 中小学考试试题质量评价表
- Unit5Storytime(教学课件)六年级英语上册译林版三起
- 2023年高考山东等级考试化学选择题分析课件
- 教育学原理-第五章-人的全面发展教育-适用于项贤明主编《教育学原理》(马工程)
- 新版标准日本语初级上册课文(附中文对照)-日本初级课本
- 经纬度换算工具
- 软件测试常见典型面试题库(整理100题)
- 2022福建网龙网络控股限公司校园招聘100人上岸笔试历年难、易错点考题附带参考答案与详解
- 地方:记忆、想像与认同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