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素化合物推断题的思维方式_第1页](http://file2.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1-4/28/82925277-7f29-4a92-9d2a-afc990078e89/82925277-7f29-4a92-9d2a-afc990078e891.gif)
![元素化合物推断题的思维方式_第2页](http://file2.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1-4/28/82925277-7f29-4a92-9d2a-afc990078e89/82925277-7f29-4a92-9d2a-afc990078e892.gif)
![元素化合物推断题的思维方式_第3页](http://file2.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1-4/28/82925277-7f29-4a92-9d2a-afc990078e89/82925277-7f29-4a92-9d2a-afc990078e893.gif)
![元素化合物推断题的思维方式_第4页](http://file2.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1-4/28/82925277-7f29-4a92-9d2a-afc990078e89/82925277-7f29-4a92-9d2a-afc990078e894.gif)
![元素化合物推断题的思维方式_第5页](http://file2.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1-4/28/82925277-7f29-4a92-9d2a-afc990078e89/82925277-7f29-4a92-9d2a-afc990078e895.gif)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元素及其化合物 元素化合物推断题的思维方式 对宇宙人生须入乎其内 , 又须出乎其外 ; 入乎其内故能写之 ,出乎其外故能观之 ;入乎 其内故有生气 , 出乎其外故有高之 .在高一、高二其间, 我们可能是一味的埋头做题, 从一定意义上可以理解为 “出乎其内”。 但在今天,当我们跳出题海,站在更高的层次来分析和回顾所学的知识,对知识进行归类、 比较、整合,找出学科内各部分知识之间的联系,并将内容分专题联成知识网络,形成知识 板块,构建知识体系。从而学会对复杂问题进行分解,学会对简单问题进行组合,提高对知 识的应变能力、迁移能力和衍生能力,这从一定意义上来说,是一个“出乎其外”的过程, 而且该过程在
2、高三复习阶段显得更为重要。元素化合物知识是中学化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按照化学科考试说明 的规定, 涉及元 素化合物及与元素化合物知识有关的知识点共有 100 多个,而且这部分知识多数是描述性 的,内容繁杂、零碎分散,需要记忆的东西较多,不少同学会感到难以掌握和运用。同时, 高考考试说明 中要求考核常见元素的单质及其重要化合物各部分知识的综合应用。 这部 分内容综合性的具体化体现就是推断与分析, 就是说: 元素化合物知识内容的考试以推断题 的形式出现而使人们尤为关注。2004 年的考试说明将理科综合能力概括为五种能力,即理解能力、推理能力、设 计和完成实验的能力、获取知识的能力及分析综合能力,其
3、中推理能力从 2002 年起被单独 列出,从近几年高考的得分情况来看,在2002、 2003、 2004 年高考理综能力测试卷中推断题均安排了两到三个大题。 从得分情况来看, 这些推断题均有较好区分度, 尤其是今年的高 考命题中, 将元素周期表知识、 化学计算和元素化合物知识等融为一体, 使试题的难度大大 增加,并体现了很好的区分度,由此说明这种命题方式将继续采用。为此,我在这里针对该专题知识点多的特点, 与同学们从几个层面谈谈元素化合物专题 的复习,其中重点是和同学们谈谈物质推断提的思维方式。一、元素化合物知识综合要求的背景分析考试说明中要求考核常见元素的单质及其重要化合物各部分知识的综合应
4、用。1. 这部分内容的具体化体现是以综合性的推断题为主,主要包括:( 1)以物质结构为指导的推断题,(2)以元素化合物性质及实验现象为基础的推断题,(3)以数据分析为主要依据的推断题,(4)结合上述 3 个方面的综合性推断题。2. 从题型分析主要包括两类:(1)给出实验现象或特定组合元素的必要数据的限定范围的推断题,(2)只给出物质类别或状态及转化框图的不定范围的推断题。二、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归类和复习方法点拨1. 依靠理论指导,减轻记忆负担 元素化合物知识虽然内容繁多, 但其中有许多内容和化学基本理论紧密联系在一起, 复 习时可以用化学理论去统率和掌握元素化合物知识,而不需死记硬背。例如在元素
5、性质递变关系中,重点掌握典型金属与典型非金属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与关 系。 或是根据物质结构和元素周期表, 可以一地判断某主族元素及其化合物的通性, 同主族 元素或同周期元素的性质的递变规律;根据强弱电解质理论,可以推测知一种盐的水溶液是中性、酸性还是碱性; 根据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和金属活动顺序表或非金属活泼性顺序, 可以推测某一反应是 否发生;根据化学平衡和沙特列原理,可以知道如何促进或抑制某一反应的进行等等 如此等等,这就进一步要求我们在复习中重视理论知识与元素知识的结合运用。因此, 在复习元素化合物知识时, 对那些可以从化学理论上加以概括的内容, 不仅要知其然, 还要 知其所以然。2. 建立
6、结构网络,理清知识体系考试说明明确指出,对中学化学应掌握的内容能融会贯通,把知识横向和纵向整理使 之网络化、有序地贮存。依据美国心理学家布鲁姆的教学结构原理和教学实践,有这样一条规律: 元素化合物一认为杂乱无章,易学难记,但按照“知识主线 、知识点、知识网”的方式,将知识结构化、 网络化、系统化,并依据“由线引点,由点连网,由网成体(立体) ”的程序进行复习,则 用很少时间就可以掌握这部分知识, 并便于学生掌握研究元素化合物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具 体地说, 首先依据教材所展示的顺序和学生的认知规律, 在第一轮复习基础上, 总结出常见 的 6 种非金属, 5 种金属共 11 种元素化合物知识的主
7、线:( 1) 非金属单质知识主线:气态氢化物单质t 氧化物t氧化物对应水化物t相应含氧酸盐HClCl2tHClOt NaClOH2SSt SO2tH2SO3tNa2SO3SO3tH2SO4tNa2SO4NH 3N2tNO NO2 tHNO3tNaNO3PH3P tP2O5tHPO3H3PO4tCa3(PO4)2CH4-C tCO CO2 tH2CO3tCaCO3SiH4-Si tSiO2tH4SiO4 H2SiO3 tNa2SiO32)金属知识主线:单质 T 氧化物 T氧化物对应水化物T相应盐Na tNa20 Na2O2 宀 NaOH宀Na2CO3MgMgOfMg(OH) 2fMgCl2AlA
8、l 2O3fAl(OH) 3fAl 2(SO4)3 NaAlO 2FeFeO Fe2O3 fFe(OH)2Fe(OH)3f FeSO4 Fe2(SO4)3CufCuOfCu(OH) 2fCuSO4这两个知识主线的特点是:(1) 表达十分简练,而中学所需掌握的重要无机物,几乎尽列其中。(2) 揭示所有元素的知识主线具有相似性,因而具有生成力,有利于同学发挥迁移力 预测未知元素族(3) 给出研究或学习元素知识的系统。(3) 结合初中知识的“八圈图”(4) 外加氧化还原理科、化学平衡移动原理、元素周期表理论,将这些关系紧密的联 系在一起,从而构成知识的网络体系。【例1】向盛有铁、氢氧化铁、氢氧化铜和
9、氢氧化钡的固体混合物的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的 稀硫酸,充分反应后过滤,滤液中加入无色的酚酞试液成红色,把滤渣洗涤、干燥滤渣中含 有的物质是()。A.只有 BaS04B.有 Fe、Fe(0H)3、Cu(0H)2、Ba(0H)2但由于C.只有 BaSO、Fe D. 有 BaSO、Fe、Fe( OH 3、Cu(OH)2 分析:从固体混合物中四种成分的化学性质来看,它们都能与稀硫酸发生化学反应。铁、氢氧化铁、氢氧化铜难溶于水,而氢氧化钡能溶于水,所以氢氧化钡与稀硫酸的反应在其他三个反应之前进行。由反应后所得滤液加入无色酚酞成红色可知,氢氧化钡有剩余,其他三种不溶于水的物质未能被稀硫酸溶解,因此,滤渣中含
10、有铁、氢氧化铁、氢氧化铜以 及氢氧化钡与稀硫酸反应产生的硫酸钡四种物质,符合题意的选项为D。三. 抓住重点内容,带动全局知识中学化学集中学习了氢、氧、硫、氯、氮、磷、碳、硅、钠、镁、铝、铁、铜13种元素,在8种非金属元素中,以硫、氮的知识较为复杂, 在5种金属元素中,铝具有两性特点, 铁的变价、配合物的生成、铁的冶炼都有代表性,专题复习时要重点抓好以硫、氮为代表的 8种非金属元素,以铝、铁为代表的5种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以化学理论为指导,紧密结合化学实验,就能较好地掌握全部元素化合物知识。在每种元素化合物的复习中, 各个知识点应以元素的单质及其重要化合物的化学性质为 重点。这是因为物质的性质反
11、映着物质结构,决定着物质的用途、制法、检验、存在、保存 等。在形成知识主线的基础上,重点放在结合化学理论复习典型元素化合物,并以此带动全局知识的复习,掌握复习方法,培养自学能力。更有利于解决高考中守纲不守本的新信息题, 有利于发挥迁移能力,预测未知元素。因此,对每一个重点知识应引导学生按下图进行联想 复习。用途 1 杜识点联鶴复习框羽又如因为同一元素相同价态的各种物质通过酸碱反应联系, 不同价态的各种物质通过氧 化还原反应联系,而氧化还原反应是专题复习的难点, 高考考查的重点, 所以应编制氧化还 原反应的网络图。例如硫单质及其化合物的网络图如下图所示一一硫元素的氧化还原反应网络如图-1S该图既
12、清楚地表明了硫的单质及其化合物间的内在联系,带动了整个硫及其化合物知识的复习,又形象地说明了含一2价硫的化合物只能作还原剂,含+6价硫的化合物只能作氧化剂,而单质硫或+4价硫的化合物在一定条件下既可作氧化剂,又可作还原剂。四、通过新情境题的训练,提高对信息的理解力新情境题的特点是,立足于中学的基础知识和中学生的能力范围,同时给出一定量的信息(如:新的科技成果、新的材料和化合物、新的化学反应、新的实验设计等)。然后设置问题让考生解答。新情境题是对考生自学能力较全面的考查,它要求考生在有限时间内迅速理解、接受新信息;结合新信息,迅速调用已有的知识,并把二者结合起来,从而产生解决新 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13、。因此,精选新情境题进行训练,是提高自学能力的重要手段。新情境题的设置不是空中楼阁、可望不可及的,它是将学生所学过的基础知识和新信息结合在一起,然后设计一个特定的环境。近年高考化学试题中的新情境题,突出了起点高、 落点低,在基础知识上开凿深的特点,其目的是为了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并考查学生运用基础知识的灵活性和应变能力。将所学知识与问题内容进行类比,善于将所学过的知识迁移至新的情景中,由此解决一些看似陌生的新问题。【例2】含有农药、染料、酚、氰化物,以及有色、有臭味的废水,常用化学氧化法进行处 理。所用的氧化剂有氯类(如液氯、漂白粉、次氯酸钠等)和氧类(如空气、臭氧、过氧化氢、 高锰酸钾等)。
14、一个典型实例是用氯氧化法处理含有剧毒的氰化物(含CM离子)的废水。在碱性条件下(pH为8.511),氯气可将氰化物中 CM氧化为比它毒性小 1000倍的氰酸盐(含 CNO)。(1) 写出含CNT废水中用氯气氧化,生成氰酸盐的离子方程式。(2) 若在含CNO的废水中再通入氯气可使 CNO转化为无毒的气体等,写出这个反应的离 子方程式。(3) 在用液氯不便的地区,可用漂白粉处理含CN的废水,若将其氧化为CNO,其离子方程式为。解析阅读后找出有用的信息:“氧化CN为CNO”,再将“ CNO氧化为无毒气体”。据此推 论CNO中元素应转化为N2与CO方可无毒。再抓住信息中给出的“碱性环境” ,pH为8.
15、5 11为弱碱性,有逸出 CO的可能。答案:(1)CN +2OF+Cl2= CNO+2CI+H2O(2) 2CNO +40片+3CI22CQf +Nd +6CI+2H2O(3) CN +CIO: CNO +CI.五、归纳总结特征信息,提供思维起点整理归纳特征信息(1) 颜色特征:例如高锰酸钾紫红色、氟气淡黄绿色、氢气在氯气中燃烧的火焰苍 白色等、蛋白质的颜色反应、不饱和烃使部分氧化剂褪色现象等。(2) 气味特征:例如硝基苯苦杏仁气味、蛋白质灼烧具羽毛烧焦气味等。(3) 状态特征:例如单质溴常温下呈液态、三氧化硫标况下是无色晶体、甲醛常温下呈气态等。(4) 反应条件特征:如酒精与浓硫酸共热到17
16、0C制乙烯、制酚醛树脂时采用沸水 浴加热等。(5) 反应形式特征:如氯气与碱发生歧化反应、亚硫酸盐与硫化物在酸性条件下“归 中”反应等。【例3】某无色溶液可能含有下列钠盐中的几种:(A)氯化钠,(B)硫化钠,(C)亚硫酸钠,(D)硫代硫酸钠,(E)硫酸钠,(F)碳酸钠,向此溶液加入适量的稀硫酸,有浅黄色的沉 淀析出,同时有气体产生。此气体有臭鸡蛋气味,可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不能使品红溶液 褪色。根据上述实验现象回答下列问题。(1)不能使品红溶液褪色,说明该气体中不含(填化学式)(2)此无色溶液至少存在哪几种钠盐?请写出全部可能的情况(填写相应的字母)第一种情况第三种情况(可不填满,也可补充)【
17、解析】本题关键在于从量的角度分析第二种情况第四种情况HzS与SQ之间发生的反应。首先从题设条件可判断不存在的气体为 SO,同时,溶液中必定存在 NatCO和N32S两种钠盐。其次,必须对混合溶 液与稀硫酸反应有浅黄色沉淀(单质硫)产生作出合理的思考。根据题设条件,单质硫的产生有两种原因:第一:NatStQ + H 2SQ = Na 2SQ + SO 2 f + S J + H 20第二:SQ + 2H 2S = 3S J + 2H 20本题易造成的困惑在于:产生的气体“不能使品红溶液褪色”。但仔细考虑,若 H2S气体的物质的量超过 SQ物质的量的2倍时便不会有SQ逸出。由此而来,该混合溶液可能
18、由 硫化钠、亚硫酸钠、碳酸钠或由硫化钠、硫代硫酸钠、碳酸钠组成。同时,也可能由硫化钠、亚硫酸钠、硫代硫酸钠、碳酸钠等四种物质组成,或者另含有 氯化钠或硫酸钠,虽然符合题设实验现象,但不符合“至少”的指导语,故这写组合方式均 不能作为本题答案。【答案】(1) SQ (2)第一种情况:B C、F 第二种情况:B、D F【评析】本题答案不会出现第三种或更多情况,问题的有关设置增加了干扰因素,取才虽平淡无奇,但却寓难点于平易之中, 在定性中隐藏定量关系, 这对今后高考有一定的借鉴作用。【例4】X、Y、Z、G P均为中学化学常见物质。在一条件下,单质X和单质Y反应,生成化合物乙Z与水作用可生成气体 G和
19、白色沉淀P (如下框图所示),已知气体G与空气密度 之比约为1.17。贝U(1)组成单质X和Y的元素在周期表中可能属于第 族和第族。(2) 化合物Z的化学式为。(3) 每生成1mol气体G的同时得到 mol沉淀P。【解析】由两种元素(X、Y)组成的化合物(Z),能与水反应生成气体的中学常见物质并 不多,主要是一些金属碳化物、金属氮化物和易水解的物质(如AI2S3)。根据题给信息,产生的气体相对分子质量为32,可假设为HzS,则Z可假设为Al 2S3。代入验证,完全符合题设条件,尽管没有更多的证据证进行确证,但完全可作为一组答案。【答案】(1 )m A,W A(2) Al 2S3( 3) 2/3
20、【评析】本题的关键在于了解哪些物质易于水反应产生气体,这是解答该题的“切入口”。在解答类似的框图题时,善于抓住某些元素及化合物的特殊性质作为解题的“切入口”是至关重要的。三、元素化合物推断题的解题思路分析1 框图题的命题思想框图题是考查学生元素化合物知识掌握情况的综合性试题,它着眼于物质间的变化关 系,以框图的形式表达有关物质间的联系,重点考查学生假设论证和对比分析的能力。2 框图题的解题思想框图题的解题思想可概括为:分析特殊,突破一点,大胆假设,仔细论证。找到题给信息中的“特殊点”,是进行假设论证的基础,也是解题的起点和关键。“特殊点”的特殊性往往表现在: 物质性质的特殊:如气体的颜色为红棕
21、色、单质的常温状态为液态等。 化学反应的特殊:如固体和水反应产生了气体(主要是活泼金属、金属过氧化物、金属碳化物、金属氮化物及 Al 2S3等)、反应时使溶液颜色发生了变化等等。又如:同一元素的气态氢化物和气态氧化物反应生成该元素的单质和水为S或N;两种溶液混合生成沉淀和气体一一为Ba(OH)2与(NH4) 2SQ或可溶性铝盐、可溶性铁盐与可溶性金属硫化物一一 NatS、NaHS等;遇水解能分解成气体和难溶性物质一一可能为AI2S3、MgN2、CaC 反应形式的特殊:如化合物和化合物反应生成了单质和化合物等一些只有少数 几个实例的反应等。“特殊点”尽管有其特殊之处,但要以此完全确定出具体物质,
22、却往往还显证据不足, 此时需要进行大胆假设, 假设某物质为一具体物质, 然后根据框图信息进行逐一论证,并根据具体情况及时调整假设,直至得出正确答案。3 掌握推断题破解基本套路(1) 般步骤:捕捉信息t解读信息t选定突破口t确定未知物t回答问题。(2) 信息来源:题干中;题中框图或图表中;题中所设问题中。(3) 注意事项:针对性。问啥答啥;规范性。化学用语、学科术语等务必准确无 误;完整性。一个问题往往有几个要点,要全面考虑,谨防遗漏;“物质推断,回 头一看”。解完全题后应仔细核对题中各条信息,必须做到所得结果与所有信息相符,只要有一条不符,就得推倒重来。4 推断题的思维模式化学推断题是一类综合
23、性较强的试题, 它不仅可考察学生对化学学科知识的理解程度, 更重要地可检测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和思维方法, 解答此类问题的关键在于选择合理的思维 模式。(1)推断题的思维方法一一可分为三种:一是顺向思维,从已有条件一步步推出未知信息;第二种是逆向思维,从问题往条件上推,作假设;第三种则是从自己找到的突破口进行发散推导。解推断题时,考生可能同时找到几个突 破口,从几条解题线索着手,配合推断。【顺推模式案例】根据试题的条件和转化关系的方框图,从最初反应物入手,利用给定反应物的结构特 征和性质,顺着转化关系往后推,从而解决问题。饱 和 食 盐 水电解各物质的量起事组成/mol物质A跟B反应生成物质E、
24、F和G ,物质C跟D反应生成物质I,某温度下该反应某时刻组成/mol 起始和某时刻的反应混合物如附表所示。请填写下列空白:(1)物质H的分子式(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须注明反应条件)解析:本题首先给出饱和食盐水的电解,然后是电解产物间的作用。 最初条件意义清楚, 故进行顺推。饱和食盐水的电解产物是Cl2、Hz、NaOH其中两两反应可生成三中物质的是Cl 2和NaOH的反应;由转化关系知 A、B分别为Cl2和NaOH中的一种,C为H,又B、C作用生成H物质,则 B 为 CI2,A为 NaOH H 为 HCI又从表中数据分析得:C D、I三种物质在方程式中的系数比为:(6-3
25、):( 4-3):( 2-0)= 3 : 1 : 2,因 C 为忠贝 U D 为 Nb,I 为 NH。【逆推模式案例:】有的推断题,最初条件意义并不明确,但某一结果有较明确的意义,求解时,从这一结 果入手,采用逆推模式,逆向逐层推断,可顺利达到解决问题。1999高考某些金属氧化物跟熔融烧碱反应可生成盐。根据以下化学反应框图填空:单质F是。(2)写出由E生成G的离子反应方程式(或化学方程式) (3)溶液I中所含金属离于是 。由CEF若改用浓酸,则不能选用的浓酸是(写分子式) 。【假设模式案例:】假设思维模式是由题设条件和转化关系图找出题目突破口,并对有关内容建立假设, 然后将假设结果代入题中验证
26、分析,由此可使问题得以解决。假设模式的思维途径可表示为:(模糊性)(意向性)(确认性)下图中的每一个框内的字母代表一种反应物或生成物。从 A 到F均为中学化学中常见的物质, 其中B跟E反应生成物质F, 某温度下该反应起始和某时刻的反应混合物组成如表所示。 请 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反应 ; 反应 。BEF起始组成n/mol240某时刻组成n/mol122【解析】根据题示信息,我们可作如下推理:反应(须注明反应条件) ;反应 (1) 电解A溶液-t单质B +单质C + D ,推理:A可能是不活泼金属的硫酸盐或硝酸盐,也可能是活泼金属的无氧酸盐;(2) B + E t F ,推理:反应物与
27、生成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n ( B): n (E): n (F) =1 : 2: 2此反应可表示为 B + 2E = 2F(3) 单质C + D (浓溶液)t E + 、A + G推理:D可能为HSQ(4) 结合上述推理,初步确定A为CuSQ溶液,B为Q, C为单质Cu, D为HSQ, E为SQ, F为SQ, G为HD。将这些推理代入验证进行确认。电解【答案】反应 2CuSC4 + 2H 20 = 2Cu + Q 2? + 2H2SQ催化剂反应 Cu + 2H 2SQ = CuSQ4 + SQ2T +2H2Q反应 2SQ2 +。22SQ 3反应 SQ + H 2Q = H2SQ【评析】本题把定
28、性分析与定量推理、正向分析与逆向推理有机结合在一起,这种解题方式是一种立体思维分析的过程。 由于试题本身直接所给的条件往往还显证据不足,此时需要进行大胆假设,假设某物质为一具体物质, 然后根据框图信息进行逐一论证, 并根据具体情况 及时调整假设,直至得出正确答案。【迁移模式案例:】对于给出新信息的推断题,可运用信息的迁移进行推断,首先是读懂信息、 理解信息的要求,然后将信息的要点迁移到问题中,由此找出解决问题的途径。可以说化学推断题没有捷径可走,它需要考生在平时训练中总结经验、寻找规律,发现不足再回归课本,进行训练、螺旋上升,如此而为,做推断题便会有“感觉”。(2)知识的全面掌握与试题敏感度:
29、推断题在高考中通常是必有的试题,也有一定的难度,这样的问题终究是要回到你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你基础扎实,你解这类试题就越迅速,对试题也较敏感。有时候仅凭直觉就 能找到突破口。你对知识复习得越扎实(对某些特征反应或特殊性质),这种敏感度就会越高。从历年高考和 3+X试题中我们发现,所有的推断题都能找到突破口。假如这突破口正好是知识的漏洞,这就比较悬了。试题往往是从一、二个特征突破的, 找到突破口解题就顺利成章,找不到突破口则举步维艰,所以基础知识的掌握和考试对试题的敏感度是解推断题的关键。推断题大多是以元素化合物知识为中心展开的,而且考察的重点也比较突出。例如:无机推断题经常考查 5条线,硫、氮、
30、钠、铝、铁及其化合物的转化; 有机推断题经常围绕苯及同系物、醇为中心的转化、葡萄糖的性质来考察。 所以我个人认为要做好此类题,首先上述提到的性质及转化关系要非常熟悉。其次,做题时要善于抓题眼, 题眼经常是一些特殊的性质、用途、现象、反应规律等,以此作为突破口解题。平时可以专 门找一些此类题集中练练,以便找出一些做题规律。(3)对信息的理解与分析:化学推断题是需要通过合乎逻辑的严密推理,得出正确结论的习题。 它无论是以框图的形式表述,还是以文字的形式表述,题目都比较长,信息量比较大,涉及的知识面比较广, 综合性比较强,有一定的难度。所以这一类型的题目它不仅能考查学生掌握和运用双基知识 的能力,还
31、能更有效地考查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故它是近年来高考化学试题中的热点内容之一。推断题是多年来高考考查元素化合物知识的传统题型,以往的推断题主要借助物质的物理性质一一色、味、态,以及反应条件和反应类型。而近两年高考的元素化合物知识推断题, 在解题思路上有着明显的变化,题目的解答靠的是对物质性质的熟悉程度,依赖于对信息的综合分析和整体思维。仅举二例,作以说明。【例7】(2004天津26.题14分)锌和铝都是活泼金属,其氢氧化物既能溶于强酸,又能溶 于强碱。但是氢氧化铝不溶于氨水,而氢氧化锌能溶于氨水,生成Zn(NH3)2。回答下列问题:(1) 单质铝溶于氢氧化钠溶液后,溶液中铝元素的存在形式为 (用化学式表示)。(2) 写出锌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 下列各组中的两种溶液,用相互滴加的实验方法即可鉴别的是。 硫酸铝和氢氧化钠 硫酸铝和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ERK2-IN-5-生命科学试剂-MCE-2561
- 二零二五年度文化旅游项目管理费合同范本
- 二零二五年度体育赛事表演安全免责合同
- 施工日志填写样本建筑物绿化工程
- 小学数学课堂中的情境教学与兴趣培养
- 酒店卫生标准与旅客健康保障措施研究
- 个人土地承包合同示范文本
- 产品分销区域合同范本
- SPA会所年度承包经营合同
- 个人财产保险合同模板(经典)
- 工作计划 2025年度医院工作计划
- GB 21258-2024燃煤发电机组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
- 2024年全国各地中考试题分类汇编:古诗词阅读
- 2024年全国执业兽医考试真题及答案解析
- 农产品质量评估与分级
- 社区成人血脂管理中国专家共识(2024年)
- 信息科技重大版 七年级上册 互联网应用与创新 第1单元 单元教学设计 互联网时代
- CR200J动力集中动车组拖车制动系统讲解
- 骨盆骨折患者的护理
- 国际货物运输委托代理合同(中英文对照)全套
- 全面新编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材解读分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