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谈校本课程的开发_第1页
也谈校本课程的开发_第2页
也谈校本课程的开发_第3页
也谈校本课程的开发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也谈校本课程的开发 联系地址:兰州市七里河区黄峪乡王官营村1号 内容提要:论文详细论述了素质教育过程中,在笔者家乡挖掘校本课程资源的话题。诸如:地域风光、人情风俗、土特产品、地名特色、人物史传、民间故事等,在笔者家乡比比皆是,就其中的资料价值、教育意义等进行了论述和论证。关键词:校本课程、开发、地域风光、人情风俗、土特产品、地名特色、人物史传、民间故事、本乡本土、根。随着素质教育的逐步深入,国家课程改革日趋紧锣密鼓地试验着。校本课程的开发作为这个实验的一个重要领域,着实令奋斗在教育教学第一线的钻研者们紧张和振奋。这里有个缘由,就是建国至今,半个多世纪过去了,还是首次出现“校本课程”这个概念。万

2、事开头难,而正因为难才具有了探索的乐趣。由此笔者以为,这个乐趣就在于它们是可触可摸的、就近实践的。校本课程,鉴于它是学校自己的,所以就不容质疑是“本乡本土”的。在兰州南部山区,对于它的开发,有着较为丰富的内容,概括起来大致有:地域风光、人情风俗、土特产品、地名特色、任务史传、民间故事等。下面我就这几大块内容做个“抽样检测”,以证其实,名其据,扬其形,品其价。一、 地域风光尖山,被称为“金城第一峰”,其地形外缓内立,灌木丛生。自1971年以来,甘肃省广播电视插转台“七一一台”兴建,使铁塔耸立峰巅,乃至夕阳初染,掩映在绿林丛中的信息网便四散开去,将党和国家的政策法规远播,把人民的心声交流。进入21

3、世纪,国家地震监测网站又建于尖山之中,给兰州地区人民的生活和工作,更给内陆开放城市经济的稳步发展起到了保驾护航的伟大作用。由此,“尖山风光”才呈现出它千百年来少有的雄伟和豪迈。如果把“尖山风光”篇编入校本课程,必将成为我乡千余名中小学生了解家乡、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新起点。因为,我们的大尖山以它坚实的铁肩扛起了我省乃至我国经济腾飞的“硬件设施”,从而,这里便自然上升为我乡对学生实施爱国主义思想教育的基地,所谓“铁肩担忠义”的地方,其战略地位仅此可见。二、人情风俗乡风纯朴、乡民诚挚、乡情热忱三点,可以称得上自古以来我乡人民为我想塑造的整体形象特征。从那些家庭琐事、乡间戏场、社火串村、神龙飞舞、雄

4、狮腾跃、锣鼓喧天的情景里去透视;从那些婚丧嫁娶、起舍立木、养殖建场、特产种植的团结互助中去体味;更从那些助残捐灾、造林绿化、道路硬化、掘井抗旱的献身行动中去探寻我乡“人情风俗”篇有着取之不尽的素材。人们常说的“人行千里,其根难忘”、“落叶归根”、“认祖归宗”等都是从“人情风俗”这个意义上生发的臆念和情怀。要对学生进行教育,要使他们拥有自己“根”的常识,不挖掘“人情风俗”间的内蕴看来是不行的。三、土特产品言及“土特产品”,当然得谈到花椒和百合。虽然这两样经济作物由于早年信息闭塞、道路不畅、民性落后等缘故而未形成规模,至今也赶不上兄弟乡镇与其他地县,但“黄峪的花椒”曾于明清时代一度和“崔家崖的韭黄

5、”、“金崖的烟扎子”一起成为“金城三绝”名扬天下。现在,我乡、村公路皆已畅通,科技兴农项目也已落实,人们种花椒的热情重又燃起。至于百合,虽然受到了市场萧条的不利影响,但我乡政府依然鼓励、支持家乡农民大量种植、科学耕作、联系销售、致富百姓,前景见好。在加之洋芋、玉米等农作物的大面积种植,我乡“土特产品”的内容将会愈加丰富。若将“土特产品”篇写入校本课程,必定会使全乡学生观其形、品其味而生爱其种的美好情愫,从而种其田、收其果、开其市、增其价、富我乡。这样深远的教育目的不实践怎行?四、地名特色我乡各村地名有着古老的历史渊源,也有着现在的特色。如,祁家营,传说是以前有河州来的“祁氏两兄弟”起先住在此村

6、生活了好多年,后又返回河州,现今全村无祁家。就像“冯家湾村”无冯家,“赵家洼村”无赵家,“宋家沟村”无宋家,“余家山村”无余家等,都是由于该姓人们迁徙远走造成的。总起来讲,我乡的自然村大部分是以姓氏命名的,又如“陶家沟村”、“韩家咀村”、“蒋家湾村”、“王官营村”、“车家坝村”、“李家洼村”、“张家岭村”、“杜家岭村”等。在这众多以姓氏起名的村庄里,虽然很少再能觅到该姓氏先民生活的遗迹,但这庄前庄后、山上山下的层层梯田,块块黄土地都无一不是他们艰辛劳碌,开掘而成的啊!我们生于斯,长于斯,吃着这片热土孕育出的五谷杂粮,怎不对这些远去的先民由衷地缅怀和敬仰?开掘“地名特色”篇为校本课程对教育学生爱

7、村爱民爱地先得何等重要。五、人物史传“深山藏俊鸟”这个古训在我乡也得到了印证。往远里寻,有抗击侵扰村庄强敌,保卫全村百姓安康的英雄,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独裁统治的铁汉子;往近里找,有出门经商、发家致富的能人,有刻苦学习、考入大中专院校的莘莘学子,等等。如果把这些人物的事迹挖掘出来,写进校本课程,无可厚非就是使学生们有了对照的“镜子”,学习的“楷模”,成长的“阶梯”。六、民间故事民间有这美妙语言产生的温床,许多动人的警句、格言均来自民间。如“早韶晴来晚韶阴”、“月亮戴圈下午的风,热头戴圈夜间的雨”、“桃饱杏伤人,李子树底下埋死人”、“花椒树底下长大的麻利干三”、“骆驼蓬底下出莲花”、“老虎的屁股摸不得”、“十个骚狐一个脸”等都是我乡民间长期口头流传的俚语。像这些俗语一样,我乡还广泛传颂着明代抗婚女子“金花娘娘”直接冲击“封建包办婚姻”的感人故事。假如把民间口授相传的这种故事去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